【文档说明】2021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原卷版).doc,共(10)页,1.051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591c2d690b0e76121ae91a992fe8d5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绝密★考试结束前2021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
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
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隋唐时期,有人言道,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所反映的是A.世卿世禄B.察举制C.科举考试D.九品中正制2.汉武帝期间,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下列体现这一现象的措施是A.实行推恩令,强化中央集权B.推行分封
制,废除郡县制C.行郡国并行,惩秦二世而亡D.废民间铸币,铸造五铢钱3.秦朝时,嬴政诏命“(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这一措施A.加强了中央集权B.巩固了分封制度C.提高了地方权力D.加速了秦的统一4.古代某制度
“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下列阐释这一制度最恰当的关键词是A.大宗小宗B.拱卫王室C.禅让帝位D.中央集权5.汉遇“七国之乱”,唐遭“安史之乱”,汉、唐
时期的这两次叛乱体现的冲突是A.神权与王权B.皇权与相权C.中央与地方D.外戚与宦官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A.国民全体B.总统和总理C.责任内阁D.国会27.以下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表述正确的是A.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B.明治维新后日
本积极对外扩张,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C.中国在洋务运动后积极扩军备战,主动挑起甲午战争D.受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爆发8.有人说“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新内容和新意义”,这主要是指太平天国运动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C.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D.以宗教
来动员人民群众9.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其战争目的的条款是A.开放五处通商口岸B.割香港岛给英国C.赔款2100万银元D.获得领事裁判权10.下图有“欧战和会,外交失败”、“誓死力争,还
我青岛”等文字。该档案材料可用于研究A.虎门销烟B.金田起义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11.“红色旅游”是指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的是A.开天辟地,中共创立B.武装起义,八一建军C.战略转移,万里长
征D.战略反攻,挺进中原12.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这些“土八路”的出现是毛泽东关于什么思想的实践体现A.人民战争思想B.土地革命思想C.统一战线思想D.根据地建设思想13.下面照片呈现了1949年人民解放军
到达朝阳门,从傅作义部队手中接管北平防务的瞬间,该照片可作为史料研究3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4.近年来,我国政府在2万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大力组织实施“兴边富边行动”,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A.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B.民族平等是民
族工作的根本任务C.国家的支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原因D.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15.新时期我国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是A.完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健全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大力培育农村青年干部D.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16.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奉行“另起炉灶”方针B.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7.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
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B.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C.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18.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
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国王在英国A.无所事事B.“统而不治”C.掌控议会D.领导内阁19.法国宪法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其作用是A.阻塞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B.开始确立法国共和政体C.肯定了君主立宪政
体D.违背了民主共和原则20.以下某知识结构图中的“?”应填入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反恐战争D.冷战421.下图反应了清朝前期的某一历史现象,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农政全书》出版促进农业技术的改进B.商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兴
盛C.美洲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D.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提高了粮食总产量22.历史现象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出现于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空间中的经济现象是A.农业生产以集体耕作为主B.劳动工具材质以青
铜器为主C.铁犁和牛耕逐步得到推广D.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23.751年,中国唐朝军队与大食军队发生战争,唐军失败,杜环被俘,他最远可能到达北非。十多年后,杜环回国,他把经历写成《经行记》。元朝时,汪大渊两次随商船
出海,最远可能到过北非和东非沿海地区,并在《岛夷志略》中留下相关记载。材料能证明A.中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B.郑和最先开辟了中国沟通非洲的航路C.《经行记》是最早的记载中非交往的史料D.书中均能查到印加人农业生产的
情况24.如图为从战国以前的墓葬中所发现的铁器实物分布图,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从中得到的正确判断是5A.当时新疆的农耕文明非常发达B.当时我国的总能铁技术存在三大中心C.当时西北与中原地区商贸往来频繁D.是研究当时社会发展程
度的重要依据25.战国末期秦昭王命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而修建的水利工程是A.芍陂B.都江堰C.郑国渠D.大运河26.古代太湖流域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很早就有“桑麻蔽野”、“农桑兴大利”,“蚕桑之
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丝之丰歉即小民有岁无岁之分”之类描述。这说明A.古代商品经济南北发展均衡B.个体经营与小农经济相互排斥C.江南地区自然资源遭过度开发D.江南地区有较好的商品经济基础27.李鸿章在《
试办织布局折》中写道:“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由此可见,李鸿章创办民用工业是为了A.“求强”,打败西方列强B.“求
富”,巩固清朝封建统治C.“求强”,镇压农民起义D.“求富”,完全剥夺洋商利润28.据统计,1937—1938年,民族工业有121家从上海迁移到武汉:1938.7—1938.10月,有304家从武汉迁移到宜昌;1938.12—1940.7月,有48家从宜昌迁移到四川重庆等地。由
此可以得出A.使敌后战场直接得到了经济支持B.美国支援了抗战时期中国的西部建设C.中国东西经济发展差距由此发生改变D.抗战全面爆发影响了国内经济发展格局29.下表是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些部门资本额增长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元),关于下表的说法准确的是6A.民国初年的重工业发展最迅速B.民族工业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C.工业分布上西部多于东部地区D.北洋政府的政策阻碍工业发展30.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为国家向
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下列属于巩固人民政权措施的是①土地改革②稳定物价③抗美援朝④中国入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1.20世纪80年代中期,重庆军工企业凭借其雄厚的技术、装备和人才优势,采取利用军品资源生产民品、将军用技术转为民用、引进
技术发展新产业等方式大举进军民品领域。这种举措A.体现对外开放政策已经深入到内地B.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已实现C.利于带动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D.说明军工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改变32.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的紧迫而又必要的重大决策有①三
大改造②土地改革③稳定物价④抗美援朝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3.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
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34.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
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35.19世纪中叶,英国的钢铁产量与棉布产量相当于世界
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煤炭产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总和的两倍。这主要是因为A.殖民扩张B.“光荣革命”C.“金元外交”D.工业革命36.如图为英国就业人口的比重变化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7A.英国的劳动就业人口不断增加B.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C
.工业革命推动工业人口的增长D.殖民扩张增加了工业收入37.下表反映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现象,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A.自由放任政策带来恶果B.国家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经济出现“滞胀”现象D.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3
8.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以上举措反映出的发展理念是A.加大宏观调控与国际协
调B.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C.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D.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39.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里,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在竞相贬值的同时实行贸易保护,造成国际贸易萎缩。为扭转这一局
面,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A.设立国际经济组织协调关系B.抢占殖民地,拓展商品市场C.建立福利国家缓解社会矛盾D.发起社会运动,实现人人平等40.列宁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是指
A.实行企业国有B.允许私人企业存在C.建立工农联盟D.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41.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追求民主进步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潮流。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2011年10
月9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指出:一百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孙中山先生站8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材料中“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又分别指的是什么?(6分)材料二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块浮雕。(2)请你为它撰写说明词。(包括事
件名称、时间、地点、历史意义等)(6分)材料三(3)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纪念抗战胜利的认识。(8分)4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在各
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镜头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成为改革的起点材料一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全县有名的穷困村。由于吃不饱,每年秋后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外出讨饭。1978年,
生产队社员签订了全国第份包干合同,如图9材料二今年(1979年)全队粮食总产量132370斤,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粮食产量总和……据初步统计,今年全队农副业总收入47000多元,平均每人400
多元。1966年至1976年,人均年收入在16.5元至40元之间。——据凤阳县委政策研究室《“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1979年2月)整理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歌》(1)以上材料说明小岗村的改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实行“大包干”后,小岗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镜头二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和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材料四第十三条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运输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第十四条……对投资额达五百万美
元以上的企业或者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的企业,给予特別优惠待遇;第十八条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材料五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則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特区主要是实行市场调节。——《广东、
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材料六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2)据以上材料概括,经济特
区实行了哪些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特区的建立有何意义?(6分)镜头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0(3)仿照表格其他部分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4分)镜头四际影响力不断扩大(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试举例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需答出四个事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