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5(解析版).doc,共(16)页,1.326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433c1a3248e5540b4cfa4865060552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绝密★考试结束前2021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5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
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
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韩非子》中记载:“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这一现象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是A.建立了奴隶制
国家B.实行了禅让制度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王位世袭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启杀死禹确立的王位继承人伯益后继承王位,“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王位世袭制正式取代禅
让制,世袭制从此成为古代中国王位继承的方式流传下来。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禹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不是启建立的;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禅让制的破坏,不是禅让制的实行;D选项错误,皇帝制度在秦朝形成。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A.宗法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这种习俗体现了血缘关系,应该是源自宗法制。所以答案选A。3.“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的措施是2A.焚书坑儒B.修筑长城C.推行郡县制D.攻打匈
奴【答案】C【解析】根据“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可知,秦始皇认为天下战斗不休的原因是分封制,为了“求其宁息”,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选C;ABD都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联系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解答。4.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官奏钞(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该机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御史台【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
察的是三省六部制。从材料“侍中审定,则先读而审署之,以驳正违失”中可知,这个机构具有封驳审议的职能,根据所学知识,这机构是门下省。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5.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该时期是A.秦朝B.汉
朝C.唐朝D.宋朝【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根据材料“东莱郡”“胶东国”等关键词可知是郡国并行制,B选项符合题意。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A选项排除。唐朝出现新的行政区划道,由监察机构演变而来的,C选项
排除。宋朝出现路一级的行政区划,D选项排除。6.“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样的标语出现于A.禁烟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禁烟运动针对鸦片走私,当时中国尚未进入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与材料中“教堂”不符,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反清,与材料中“大清一统靖江山”不符,故B项错误;扶清灭洋,与材料中“教堂洋鬼子,尽除完,3大清一统”相符,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反清革命,与材料中“大清一统靖江山”不符,故D项错误。7.中英《南京条约
》规定:“英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说明中国逐步丧失了A.最惠国待遇B.领事裁判权C.领土控制权D.关税自主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英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可知,这体现了进出口关税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此条款使中国逐步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因此
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近代中国从未取得最惠国待遇;B选项错误,领事裁判权指的是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与材料不符;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关税问题,不是领土问题。故正确答案为D
选项。8.如图所示的建筑,位于上海兴业路,是全国文物保护重点单位,也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见证了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国共第一次合作D.五四运动的爆发【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如图所示的建筑是中共一大会址。它见证了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故B正确;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是在北京,故A错误;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在广州,故C错误;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在北京,故D错误。9.抗战时期,奔赴延安的青年是一道独特风景线。诗人何其芳描述道:“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
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这反映出抗战时期的延安成为A.众望所归的抗战圣地B.游击战争的敌后战场C.工农武装割据的根据地D.抗战后方经济文化中心【答案】A【解析】各地青年“燃烧着希望”奔赴延安,“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
子”说明抗战时期延安成为众望所归的抗战圣地,故选A;延安不是游击战争的敌后战场,排除B;抗战时期的延安不属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根据地,排除C;D项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10.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
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B.全面抗战正式开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国共两党反帝反封建的开始4【答案】C【解析】据所学内容可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和国民党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意
味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故选C;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是西安事变,排除A;B项是七七事变的意义,排除;D项在国民革命时期已经出现,排除。故选C。11.辛丑条约中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
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以下对这些条款理解恰当的是A.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B.促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D.说明中国已完全投靠帝国主义【答案】B【解析】允
许列强在中国境内驻兵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B;列强在中国境内驻兵并不一定削弱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排除A;C项无法体现,排除;D项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1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
威”这是光绪帝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一位爱国将领写的挽联,这位将领是A.曾国藩B.邓世昌C.左宗棠D.关天培【答案】B【解析】1894年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为国捐躯,为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光绪帝撰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B项
正确;曾国藩、左宗棠、关天培均没有参加甲午中日战争,ACD三项错误。13.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北京条约》C.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后,签订《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由漫画中的“太阳旗”、“台湾岛”和日本兵等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故C正确;英国迫使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不涉及台湾,故A错误;中国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也不涉及台湾,故
B错误;《辛丑条约》没有割地,故D错误。14.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指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的会议是5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答案】D【解析】1949年春天,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D项正确;八七会议后党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农村转移,A项错误;遵义会议和中共七大都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无关,BC两项错误。15.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
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变化的背景是A.国民经济根本好转B.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三大政治制度确立D.一五计划顺利完
成【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共同纲领》颁布后,新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非社会主义社会,三大改造建立单一公有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故B项符合题意。A项,国民经济根本好转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与题干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目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性质民主形式的具体体现,而非社会主义性质确立的原因,故排除。D项,一五计划集中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未涉及社会性质的变革,
故排除。16.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被誉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这一外交活动带来的成果是A.开启了中美交流的历史B.中美关系正常化C.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
、“改变世界的一周”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在此之前中美之间存在交流;C选项错误,中国在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对外开放;D选
项错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是1979年1月1日。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7.图中雅典卫城西侧的普尼克斯会场,是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各等级公民商定城邦重大事务的地方。这里召开的会议应该是A.公民大会B.四百人议事会6C.陪审法庭会议D.五百人议事会【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依据材料可知,普尼克斯会场是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各等级公民商定城邦重大事务的地方。结合所学可知,雅典各等级公民商定城邦重大事务的会议是公民大会,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四百人议事会是梭伦改革时期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与伯利克里时期的政治特征不符;C选项错误,陪审法
庭是受理公民投诉的雅典法院,负责处理全国大部分案件,不是各等级公民集体议政的场所;D选项错误,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职能,不是各等级公民集体议政的场所。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8.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
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共和制【答案
】A【解析】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发展史,其发展过程相对平稳,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也是温和渐进的过程,选项A正确;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确立起来的,而且保留了大量封建专制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与材料中“
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不符,排除B;美国的总统共和制蕴含了美国开国者的睿智,与材料中“较少的深思高论”不符,排除C;法国共和制经历了多次革命后才确立,与材料中“较少的腥风血雨”不符,排除D。1
9.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A.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B
.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C.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D.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A项,题干没有体现出司法程序。故A项错误。B项,根据题干“暂停”“上述”“驳回”“推翻”“允许”等字眼,可以看出美
国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关于制定移民限令的互相制约,这体现了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故B项正确。C项,题干体现不出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C项错误。D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行政命令的随意性。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20.基辛格说:“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相
矛盾的特点:一方面愈来愈分散;一方面又愈来愈全球化。对美国而言,在地位不分轩轾的国家间,协调不同的价值观与南辕北辙的历史经验,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其意在说明7A.美国需要全新的外交理念B.多极化和全球化相伴而行C.全球化和多极化不可调和D.美国构建单极世界不可行【答案】A【解析】材料“对美国
而言,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说明其本意是为美国的外交决策出主意,说明美国要树立全新的外交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多极化和全球化相关的信息,故B和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美国要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信息,故D项错误。21.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被称为“青铜
时代”,下列关于青铜时代的认识,正确的是A.这一时期使用大量青铜器B.商朝时出土了大量青铜铭文C.青铜铸造是当时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D.大型青铜器的种类主要是兵器【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是因为青铜铸造是当时手工业
生产的主要部门,青铜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故C正确;这一时期使用大量青铜器是“青铜时代”的表现,故A错误;B项表述错误,应该是“出土了大量商朝青铜铭文”;大型青铜器的种类主要是礼器,不是兵器,故D错误。2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
反映了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答案】C【解析】据材料“人生有三宝,丑妻海地破棉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丑妻破棉袄”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
“薄地”反映了小农经济农耕的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将农业和其它行业进行比较,不能体现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也无法体现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的情况
,不能反映商品经济极端落后,故D项不符合题意。23.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经济作物的种植
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说明农业和市场联系加强,这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D正确;“传统粮食生产比重降低”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故A错误;明清时期,人口大大增长,粮食需求应该加大,故B错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会带来农业
收益的增加,故C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农业••古代农业的发展••明清农业点睛:明清社会转型是新高考的热点问题,本题考查到了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明清社会经济的转型表现有:赋税8制度的调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高产农作物引进、租佃制盛行、人口增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帮
和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朝贡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等。24.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以下关于朝贡体系的
说法正确的是A.朝贡体系是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B.朝贡体系解体的标志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C.朝贡体系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D.朝贡体系使古代中国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局势【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朝贡体系的形成是传统华夷观在对外关系
上的体现,使中国形成天朝上国保守自大的心态,不利于中国正确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故D项符合题意。A项,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根源在于自然经济作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排除。B项,朝贡体系解体的正式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C项,朝贡体系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脆弱的自然经济基础,排除。25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基于此言论,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A.农商并重B.重农抑商C.农本商末D.闭关锁国【答案】B【解析】材料“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可知
,从事商业的人数增多,从事农业的人数就会减少,这体现出重农抑商的思想,故选B。A中“并重”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是对外贸易政策,排除。26.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了一艘古代沉船,在船中发现了大量的白瓷、青花瓷
、青花瓷和珐琅彩等瓷器。根据这一考古发觉材料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大致发生在A.汉朝B.清朝C.宋朝D.唐朝【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制瓷业的成就。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青花瓷出现于元代;彩瓷和珐琅彩出现于清朝时期。所以这一沉船事件大致发生
在清朝,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制瓷业点评: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历程:①商朝:原始瓷器;②东汉:青瓷;③北朝:白瓷;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⑤宋朝: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⑥明清:种类丰富,青花器、彩瓷、珐琅彩,江西景德镇被誉为瓷都。27.从1935年起,南京国民政
府资源委员会对钨、锑等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进行了全面统制;同时,从德国大量9购进重工业机械设备,在四川、江西等省份筹建工矿企业25所。这些措施A.增加了南京政府的财政收入B.改变了中国重工业薄弱的现状C.壮大了官僚资本的经济实力D.为抗战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从
1935年起”“对…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进行了全面统制”“从德国大量购进重工业机械设备,在四川、江西等省份筹建工矿企业25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从1935年起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加深,国民政府的这些措施为以后抗战做了物质准
备,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故A项排除;材料中措施促使了中国重工业的发展,但没有改变薄弱的现状,故B项排除;材料没涉及到官僚资本的状况,故C项排除。【点睛】“从1935年起”“对…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进行
了全面统制”“从德国大量购进重工业机械设备,在四川、江西等省份筹建工矿企业25所”是关键信息。28.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
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题干材料主要体现的洋纱的进口日多问题。从
洋纱的销售范围看,到了川楚之地,由此可知A表述错误;BC在题干材料信息中史实不足,得不出这样的结论。故正确答案选D。29.“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
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江南制造总局D.发昌机器厂【答案】C【解析】材料“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强调的是军事工业的发展,其中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中的军用企业代表,C正确;AB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排除;D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排除。故选C。30.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
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产量,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部分地方退耕还林还牧”可知体现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A
选项符合题意。这一时期仍然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B选项排除。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不会10对经济体制产生太大影响,排除。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选项排除。31.以下是某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一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B.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的变动C.民族资产阶级的强国路D.中国军事工业的前世今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的工业化进程及考生的概括能力。A项,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工业,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
发展;新中国制造的首批汽车,反映了“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工业化的成就。故A项正确。B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指自然经济的解体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故B项错误。C项,民族资产阶级的强国路在题干中并无体现。故C项错误。D项,题干也并未提及军事工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
确答案为A。3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经
济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客观规律【答案】A【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广大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高度集中管理,吃大锅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A正确;材料中反映出的是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不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B错误;人民公社体制是超越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不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C错误;经济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客观规律是大跃进的实质问题,D错误。33.德国斯图加特“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展出的世界第一辆汽车,它是由卡尔·本茨在1886年独立制成,这部车的动力装置
是A.汽油内燃机B.蒸汽机C.柴油内燃机D.发电机【答案】A【解析】从材料来看,这辆汽车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辆汽车的动力是汽油,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来源;C选项错误,应该是汽油;D选项错误,汽车的能源不是电11力。34.16世纪末西班牙
物价飞涨,一般生活用品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多,在欧洲其他地区物价也上涨了2倍左右。这一现象导致了()A.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答案】B【解析】根据“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结合所学得出其原因是价格革
命,价格革命使物价上涨,新兴资产阶级获利,实力上升,故选B;西班牙没有成为世界霸主,排除A;物价上涨,金银贬值,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的力量削弱,排除C;价格革命使欧洲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不能得出欧洲普遍陷入贫困,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
的关键信息是“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联系价格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35.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A.亚非地区出现资本主义经济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D.经济活动取代了战争冲突【
答案】B【解析】“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表明新航路开辟建立了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标志着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选B;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并不意味着亚非地区出现资本主义经济,排
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36.“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这首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民谣出现的时代背景是A.世界经济大危机B.罗斯福新政C.肯尼迪执政D.克林顿执政【答案】A【解
析】注意题干信息“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以及时间“20世纪30年代”,反映了美国人民对胡佛无力扭转经济大危机表示不满,故选A;B不对,罗斯福新政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C不对,肯尼迪执政是在20世纪60年代;D不对,克林顿执政是在
20世纪90年代;37.1946年法国专门成立一个政府机构为煤炭、电力、钢铁、运输等6个工业部门制定了为期4年的生产指标,同时,法国政府还投资兴建大型电力工程。这体现出法国在战后A.出现私人垄断组织B.建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C.建立福利国家制度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2【答案】D【解析】依据材
料中“1946年法国专门成立一个政府机构为煤炭、电力、钢铁、运输等6个工业部门制定了为期4年的生产指标”、“法国政府还投资兴建大型电力工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法国政府确立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的发展方针,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私人垄断组织出
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B选项错误,法国在战后建立的是计划指导性经济模式,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福利国家制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8.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A.余粮收集制B.征收
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农产品自由贸易【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与斯大林工业化相配合的是农业集体化。故选C。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项在苏俄时期一直未出现。点评:苏联在列宁去世后逐渐地偏离了新经济政策的轨道,1925年实行工业化,为
了配合工业化的进行,实行农业集体化,为了向工业积累资金。这一做法一方面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但是另一个方面对农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39.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
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推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自由贸易政策D.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大萧条”“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萧条是指1929-1933年
经济危机,当时的苏联正处于1928年到1932年进行的一五计划期间,正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这也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计划管理体制形成的时期,因此当西方国家处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时,苏联正在进行计划经济的探索,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十月革命后实施,时间为1918-1921年,故A选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指1921年实行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故B选项错误;西方国家处于1929-1933年经济
危机时,苏联没有进行自由贸易政策,故C选项错误。40.国际多边贸易谈判过程中,涉及对各缔约方货币金融、外汇汇率、对外收支平衡等问题谈判时,主要依靠某国际组织参与和配合。“某国际组织”是A.关贸总协定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银行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B13【解析】从材料“各缔约方货币金融、
外汇汇率、对外收支平衡等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某国际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B项正确;A项是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排除;C项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排除;D项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
织之一,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41.政治制度演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陪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
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舅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苏格拉底材料二:1905﹣1912年大事年表节选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其
中民权主又是核心,指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严阶级共和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1年12月,袁世飘奉清延之命,并在强支持下,与南方革命政权开始“由北和谈”,1912年1月迫于内外压力,孙中山表示:袁世凯赞成共和,开运清帝退
位,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主持下,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节选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极,属于国民全体。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一条临时大恶统为执行法律点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开得使发布之(须国务员副署之)。第四十一条临射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王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极,
属于国民全体。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一条临时大恶统为执行法律点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开得使发布之(须国务员副署之)。第四十一条临射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王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1)依据材料一,分析古代雅
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4分)14(2)以美国为例,说明现代的民主制度,是如何突破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局限的?(6分)(3)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背景,并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双重目的。(10分)【答案】(1)局限性:直接民主之下,忽视了参政者的道
德和能力,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实行间接民主而不是直接民主,由民众选举产生公民代表来行使立法权;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实现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平衡。(3)背景:孙中山经过长期的斗争,建立了中华民国;在袁世凯和列强逼迫下,南北双方达成协议,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目的:一方面,《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主权在民以及三权分立体制,其目的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另一方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各方面设定条款,使总统受到参议院、国务员和最高法院的制约,以防范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解析】(1)从材料“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陪在
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并结合雅典的民主政治可知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是在直接民主之下,忽视了参政者的道德和能力,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结合美国1787宪法的内
容,可知美国是通过代议制的间接民主和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突破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局限的。(3)从材料“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又是核心,指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严阶级共和国”“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可知背景之一是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奉
清延之命,并在强支持下,与南方革命政权开始“由北和谈”,1912年1月迫于内外压力,孙中山表示:袁世凯赞成共和,开运清帝退位,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可知背景之二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从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极,属于国民全体”“临时大恶
统为执行法律点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开得使发布之须国务员副署之”可知目的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和防止袁世凯独裁。42.小饮品,大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从唐到宋,饮茶变成广泛的社会需要。王安石曾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也。”780年,唐德宗
下令“税天下茶……十取其一”,开始征收茶税。到793年,“税茶无虚岁”,“每岁得钱四十万贯”成为定制。唐文宗、唐武宗时,禁止民间私卖茶叶。964年,宋太祖下令在汴京、建安、汉阳和蕲口等地设置榷茶场(茶叶专营专卖场所),并规定“民敢藏匿而不送官及私鬻者”,据茶叶价值多少判罚杖刑和流放刑;
主管官吏以官茶私自贸易者,价值五百文即流放二千里。1077年,宋神宗开始在四川“卖茶博马”(用川茶交易西北诸族的马匹以扩充军马数量),历史上的“茶马法”从这一年开始实行。——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材料二进入17世纪后,荷兰人从中国沿
海贩运茶并最早将茶叶带入欧洲。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安南15成立并力图开展对中国贸易。直到十八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保持着海上贩运中国茶的首席地位,但1785-1791年间,虽然平均输入荷兰的茶达到3
500000磅,不过英国已经遥遥领先了。1843年到1860年,从广州出口的茶叶连续多年几乎全部运往英国。——摘编自黄时鉴《东西交流史论稿》材料三中国云南是小粒咖啡的重要产地,2011年云南农民张奎买了5000株咖啡苗,并拿出家里的10多亩地种咖啡。张奎的父辈一直种茶叶,张奎本人则在某世界知名咖啡
公司的农艺师邬特指导下,习得咖啡种植技术。邬特是位比利时籍农艺师,这位技术人员不仅带来了咖啡公司的种植技术,还把跨国公司的整套收购与供应链都带了过来。每周一到周三,咖啡公司都将“纽交所”当天的咖啡交易价格发给种植咖啡的农民,农民们也
可以上网查看价格并选择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将自己的咖啡豆出售给这家咖啡公司。——摘编自赵萌《中国咖啡早已“全球化”》材料四饮料在70年代以前还是只有少数人可享用;到80年代,逐渐开始进入家庭、摆上餐桌、销向农村;到90年代,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大众消费。随着观念的更新
,人们不仅注重饮料的口味,还益发关注饮料健康、营养,乃至时尚的价值。目前我国的饮料市场,已形成茶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咖啡饮料、蔬菜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谷物饮料、桶装饮用水、矿泉水等具有资源优势、多品种和谐一家的局面。随着饮料工业规模化、集约化的深入推进,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已涌现
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一些本土品牌逐渐成为主力品牌。——摘编自《小饮料大江湖》(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茶叶销售政策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其原因。(5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近代欧洲进口中国茶叶贸易的变化及原因。(5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推动“中国咖啡生产融入全球化”的因素。(5分)(4)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饮料业发展。请运用上述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5分)【答案】(1)唐代开始征收茶税;建立国家垄断销售的专卖制度,以法律严惩私茶贩卖;宋代时开始与少数
民族进行茶马贸易。原因:社会各阶层普遍饮茶,茶叶成为重要的利源;征收茶税以提高政府财政收入;以茶换马增强军事力量。(2)变化:从荷兰主导中国茶的贩运变为英国主导中国茶叶贸易;原因:17世纪,荷兰拥有大量商船进行海上商品运输,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英国实力增强,建立世界殖民霸权;19世
纪中叶,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垄断广州茶叶出口贸易。(3)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掌握土地经营权,可以自主选择土地种植内容;跨国公司的推动和技术支持,加快中国咖啡全球化的进程;通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使农民能够及时掌握咖啡市场价格动态;21世
纪初,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均有利于推动中国咖啡生产融入全球化。(4)示例:改革开放推动饮料业的生产。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饮料生产种类日益丰富;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提高,
企业间的竞争催生出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国产品牌逐渐突显。改革开放改变饮料消费的观念,扩大了饮料消费群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成为大众消费,并从城市消费扩展到农村;人们消费饮料的观念更新,从单纯的口感发展为关注健康等内容。16【解析】(1)依据材料一“78
0年,唐德宗下令……开始征收茶税。”、“唐文宗、唐武宗时,禁止民间私卖茶叶。”、“964年,宋太祖……并规定“民敢藏匿而不送官及私鬻者”,据茶叶价值多少判罚杖刑和流放刑”、“1077年,宋神宗开始在四
川‘卖茶博马’(用川茶交易西北诸族的马匹以扩充军马数量)”中信息从唐代开始征收茶税、建立国家垄断销售的专卖制度,以法律严惩私茶贩卖、宋代时开始与少数民族进行茶马贸易等方面概括唐宋时期茶叶销售政策的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一“‘税茶无虚岁’,‘每岁得钱四十万贯’成为定制”“用川茶交易西北诸族的马匹以扩
充军马数量”结合所学从社会各阶层普遍饮茶,茶叶成为重要的利源、征收茶税以提高政府财政收入、以茶换马增强军事力量等方面说明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直到十八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保持着海上贩运中国茶的首席地位,但1785-1791年间……不过英国已经遥遥领先了。1843年到1860年,从广州出
口的茶叶连续多年几乎全部运往英国。”可知出现了从荷兰主导中国茶的贩运变为英国主导中国茶叶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从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英国建立世界殖民霸权、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英国垄断茶叶出口贸易等方面指出近代欧洲进
口中国茶叶贸易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2011年云南农民张奎买了5000株咖啡苗,并拿出家里的10多亩地种咖啡”、“2011年云南农民张奎买了5000株咖啡苗,并拿出家里的10多亩地种咖啡”、“邬特是位比利时籍农艺师,这位技术人员不仅带来了咖啡公司的种植技术,还把跨国公司的整套收购与供应
链都带了过来。”、“咖啡公司都将‘纽交所’当天的咖啡交易价格发给种植咖啡的农民,农民们也可以上网查看价格并选择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将自己的咖啡豆出售给这家咖啡公司”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跨国
公司的推动和技术支持、通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方面指出推动“中国咖啡生产融入全球化”的因素。(4)依据材料四“目前我国的饮料市场,已形成茶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
咖啡饮料、蔬菜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谷物饮料、桶装饮用水、矿泉水等具有资源优势、多品种和谐一家的局面。”、“随着饮料工业规模化、集约化的深入推进,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已涌现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一些本土品牌逐渐成为主力品牌。”可从饮料生产种类日
益丰富、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提高、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出现、国产品牌逐渐突显等方面说明改革开放推动饮料业的生产。依据材料“饮料在70年代以前还是只有少数人可享用;到80年代,逐渐开始进入家庭、摆上餐桌、
销向农村;到90年代,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大众消费。”、“随着观念的更新,人们不仅注重饮料的口味,还益发关注饮料健康、营养,乃至时尚的价值”从消费群体的扩大、消费观念的更新等方面说明改革开放改变饮料消费的观念,扩大了饮料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