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共(17)页,181.62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311b0276631ad6ffeddf7ab1c518eb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联片办学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疫”这个字人人敬而远之,但就它的字形结构看,除了避之不及
的“疒”,它里面的部分其实是“役”的省略,表示“疫”的意思同“役使”有关,因为古人认为,瘟疫大都是恶鬼驱役坏东西兴风作浪。“役使”这种行为是人类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所付出的努力,是人类智慧与社会进步的体现。在我国古代,牛早已成为可供人们役使的一种畜力
。比如在“犁”字中,“牛”表示犁这种农具以及用农具耕田都与役使牛有关。《诗经》有一句:“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其中“睆”的意思是明亮,“服箱”是驾车、拉车,因为“箱”最初指古代的大车。这两句诗说的是天空中闪闪发光的牵牛星,它虽然名叫“牵牛”,却并不是被用来驾车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推
断,当时牛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中用于负重、运输的一种重要工具了。大文豪苏东坡在一首题为《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的词中写道:“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
杨花似雪花。”这首词既写了春天的景色,同时也是一幅立春时节的民俗风情画卷。其中的“春牛”,是传统民俗中人们用泥土、芦苇或纸于立春前一日做成的“牛”,在立春那天用“春杖”鞭打“春牛”,以示迎春、劝农和催耕,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比较有趣的是,“耕牛”从古至今指的都是耕田的
牛;可是与之相对的“犁牛”,在许多古代的工具书中却被解释为“杂色牛”。因为《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句中“骍”原本指赤色马,随之也指赤色牛等,后来还表示赤红色。我国古代有崇尚“正色”的传统,“赤”与“青、黄、
白、黑”同属五种正色,所以,赤红色的牛马被视为品相高贵。因此,孔子的这句话是说有杂色皮毛的公牛,生下来的小牛犊却毛色赤红,人们可能因为小牛犊出身卑微而不让它当主角,可是圣明的山神水神也会像人一样舍弃它吗?这句话表明了孔子“不以出身论英雄”的主张。由这句话后来还引
出了“犁牛骍角、犁生骍角”等成语,大意是普普通通、甚至有些卑微的父辈,却生下了鹤立鸡群的儿女。实际上,耕牛外表的毛色与样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服务于农耕等事务的能力与态度。农业是立国之本,勤劳坚韧的耕牛,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农耕的得力助手。在农业现代化
进程中,耕牛也正在让位于人称“铁牛”的拖拉机等一系列农业机械,见证了新中国建设事业中新农业的气象与辉煌。从另一个角度看,“犁牛骍角”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种写照。中华祖先筚路蓝缕,从在大自然中寻觅食物,到草创农耕文明,学会种植
、发明农具、蓄养牲畜和兴修水利,一步又一步、一代接一代地建立并发展了灿烂的中华农业文化。在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全国人民更是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抚今追昔,正是
中华民族这种坚忍不拔、默默奉献的“耕牛”精神,让中华民族如山如阜,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摘编自张一清《“耕牛”精神代代传》)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疫”字让人敬而远之,是因为它的字形结构中,有让人避之不及的“疒”。B.“耕牛”与“犁牛”不同,“耕
牛”是耕田的牛,“犁牛”的品相更加高贵。C.在宋代,立春之日有鞭打“春牛”,以示迎春、催耕、祈求风调雨顺的习俗。D.耕牛的毛色与样貌同它们服务于农耕等事务的能力与态度一样,都非常重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农耕时代讲到农业现代化时代,抚今追昔,展现了我国“耕牛”精神的代代传承。B.文章第四段引用孔子关于小牛犊出身卑微的话,表明了作者“不以出身论英雄”的主张。C.文章第二段以《诗经》中的诗句为例,得出牛已经成为当时人
们生活中重要工具的结论。D.文章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兼顾论述逻辑与文化底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耕牛是灿烂的中华农业文化的助推者,是新中国建设事业中新农业的辉煌的见证者。B.现代化农业中将不再有耕牛的一席之地,拖拉机
等一系列农业机械正逐步取代耕牛。C.中华祖先建立并发展中华农业文化的过程正是坚忍不拔的“耕牛”精神的真实写照。D.今天中华民族已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不再需要勤劳坚韧的“耕牛”精神。(二)实用类文本阅
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材料一:城市虽然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但也带来了垃圾围城、交通拥挤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调
查显示,我国2010年的垃圾总量已经达到了三亿吨。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增长速度非常快,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也越发困难,并且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大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都面临着困境。要想有效改变当前这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困
难的情况,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垃圾收集方式和体系,对目前所使用的城市生活垃圾体系进行分析,对整个城市垃圾处理体系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当前我国城市所面临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
的生活垃圾还在使用混合收集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城市居民区都有专门设立的垃圾存放点和垃圾回收箱,居民会将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放到指定位置,由专业的环卫人员以及垃圾运输车将存放的生活垃圾运输到垃圾中转站,再由专业人员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当前使用的这种混合收集生活垃圾的方法虽然具有方便快捷、好
实施、收集成本较低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着后续垃圾处理难的问题,这就间接提高了垃圾处理所消耗的费用,也不能达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摘编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实践困境及制度改革》)材料二:下图为“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调
查统计表。摘自《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年)材料三:东京的垃圾分类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当初垃圾只分为可燃垃圾和金属、玻璃、塑料等再生资源,后来分类越来越细,如一个烟盒必须分成塑料膜、锡纸和硬纸盒;塑料水瓶分成瓶盖、瓶体、包装膜。日本能实现如此烦琐的垃圾分类并非一日之功。日本有严格
的法律规定,其法律条文之多,量刑之重,堪称世界之最。市民一旦被举报违法,就将受到严厉制裁。如在马路边乱扔垃圾被“抓现行”会被处以1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6500元左右)的罚款。日本对于垃圾分类有着世界上几乎最严苛的处罚,我国未必都可以适用。2018年7月2日,国家发改委出
台了《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2020年底前,全国城市及建制镇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这就是为了垃圾分类,让分好类的垃圾收费相对下降,没有分好类的垃圾收费提高。但是我国垃圾分类
的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仅仅颁布一两部法律、几个规章,很难真正全面地解决问题。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垃圾回收可能只是意味着分类。但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这需要构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既包括对垃圾的前端分类,又包括后端的回收利用、降解使用和掩埋处理。然而我国对于前端分类,其实并没
有多大的动力,所以仅仅靠行政强制是不够的。地方政府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进行统一设计和规划,确保分类之后的垃圾均有相应设施处置,最好的方式就是交给一家大型综合性服务公司,把垃圾清运和回收利用这两个功能合二为一,而政府购买服务即可。(摘自《垃圾分类回收美国凭什么做得
好》)4.下列不属于我国城市面临的生活垃圾困境的一项是(3分)()A.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增长速度过快,“垃圾山”现象严重。B.垃圾围城、交通拥挤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困难的原因之一。C.城市生活垃圾增多,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D.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还
在使用混合收集的方法。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混合收集生活垃圾的方法具有方便快捷、好实施、收集成本较低等优点,但也存在后续垃圾处理难的问题。B.从材料二的统计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都把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归
咎于外在因素。C.超过两成的人认为身边很少有人对垃圾进行分类,超过一成的人嫌垃圾分类麻烦,强化垃圾分类意识至关重要。D.日本人在烦琐的垃圾分类面前能够从容面对,究其原因,是严格的法律规定保证了市民从不触犯法律。6.你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有何建议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7-9题。借粮李德霞麦子快要黄了的时候,我家断了粮。米缸,空了,面缸,空了。我娘挎个篮子,每天去自家地里挖土豆。于是,一日三餐,煮土豆、蒸土豆,餐餐土豆,吃得我放个屁,都带着浓浓的土豆味儿。终于,我娘一咬牙,决定去借粮。这天,吃过早饭,我娘从驴圈里牵出那头小毛驴,套进驴车里,拎条麻
袋对我说:“亮子,陪娘去你大舅家,借粮去。”一听说去大舅家,我就直蹦高儿。大舅和大妗特稀罕我,每次去他们家,大妗都会变着法儿给我做好吃的,这是其一;其二呢,跟大舅家借了粮,我们就不用顿顿吃土豆了。我连滚带爬地上了毛驴
车。我娘一抖缰绳,小毛驴便撒开四蹄,拉着驴车吱吱扭扭出了门。大舅家在庚庄,离我们村十里地。出了村,沿东干渠一直往西走,快晌午的时候,我们就来到了庚庄。大舅和大妗正在院里搭牛棚。那时,刚刚分田到户,家家垒场院,户户搭牲畜棚圈,真叫一个红火热闹。见到我们,大妗用手巾
擦擦手,摸摸我的头,牵着我的手说:“亮子,你大成哥早盼你来呢,他去上学了,马上就回来了。”大舅从我娘手里接过缰绳,顺手把毛驴拴到一棵粗壮的树上。我娘挽起袖子要帮忙,被大舅拦下。大舅说:“你呀,就是个劳碌的命。今天不
干活儿,走走走,进屋去。”回了屋,大妗拿出一摞小人书:“就知道你喜欢这个,你大成哥的,攒了十来本了。”我把小人书摊在炕上,挑出一本,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大妗取出面盆要做饭。她问我想吃啥,不等我回答,我娘抢先说
:“嫂子,都挺忙的,啥方便就吃点儿啥,又不是外人。”大妗说:“再忙也得吃饭不是?再说,亮子多久才来家一趟?上回来,亮子的虎牙还没掉呢。亮子,大妗给你做揪面片吃,好不?”大成哥回来了,他和我头碰着头,一起看小人书。他用手指点着里面的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给我
听。小人书真好看。大妗的揪面片,实在是香,里面还放了葱花。我敞开肚皮,连吃了两大碗,然后打了三个饱嗝。饭后,大成哥去上学了。大舅点锅旱烟,吧嗒几口对我娘说:“翠英,你今天来,是跟哥借粮的吧?”大舅眼尖,早看到毛驴车上的那条麻袋了。我
抹把嘴,抢着说:“可不是吗?家里早没粮了,娘每天净给吃土豆。”大舅摸着我的头,扭头对我娘说:“有难处,就该早点儿来。顿顿吃土豆,可不是个事。多了不敢说,三两麻袋的粮食,哥家还是有的。翠英,你说,借多少?”我娘说:“一麻袋吧,一麻袋就成。”正在刷锅的大妗停下手,愣愣地看着大舅。大舅
也不看大妗,自顾自地说:“家里粮仓抹了泥,有点儿潮,哥把粮食寄放在三贵家的粮仓里了。等会儿,哥给你扛一麻袋回来。”我娘要方便,我也想尿尿,就出了屋子。娘在另一个厕所。我撒完尿,一提裤子,转身跑回到院子里,真真切切地听到屋里大舅和大妗的对话。大妗说:“你这
不是说瞎话吗?咱家啥时候往人家三贵粮仓里放粮食了?”大舅说:“翠英脸皮薄,轻易不张嘴。这是饿了多少天了?你说,我能驳了她?”大妗说:“可问题是,人家三贵家里有粮食吗?”“有。”大舅肯定地说,“那天我从三贵家门前过,亲眼看见三贵在院子里晒粮
食,少说也有几麻袋。凭三贵的为人,我跟他借一麻袋粮食,他能不借给咱?”我立刻明白了。原来,大舅家也没粮食了。我的心里直打鼓。我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事告诉我娘。我知道,一旦告诉了娘,这粮,她肯定不会再借了
。可没粮,我还得接着吃土豆啊……想来想去,我决定还是先瞒着我娘,至少,在大舅扛回粮之前,我暂且不告诉她。我娘从厕所出来的时候,大舅已经扛着满满一麻袋粮食进了门。他把麻袋放到车上,把口袋嘴儿紧了紧,在车上放正。大妗把一摞小人书放在我手里,她说:“你大成哥都看完了
,你拿走吧!”我们要走了,大舅和大妗把我们送出老远。毛驴车出了村,上了路,沿着东干渠往东走。我犹豫再三,还是告诉我娘吧。我说:“娘,大舅家……其实也没粮食了。”我娘一愣,一指车上的麻袋:“这不是吗?”我嘟囔着说:“这是人家三
贵家的,大舅跟他借的。”“你咋知道?”“我从厕所回来时,大舅和大妗在屋里说的,被我听到了……”我娘一勒缰绳,驴车停在半道。我娘回头望着庚庄,望得泪花闪闪。她愣了一会儿,把缰绳一抖:“亮子,咱们走!”那年的秋后,粮食归仓时,我娘装了满满一麻袋籽粒饱满瓷实的粮食,要带着我给
大舅还粮去。我娘特地告诉我把我上一年级的三好学生奖状拿给大舅看。那天,我娘赶的还是我家那辆毛驴车。驴车上,除了那一麻袋粮食外,还多了两壶酒。一壶,给大舅;一壶,给三贵。那酒,是我娘亲手酿的甜米酒,醇香绵厚……(有删减)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段写我家在麦子将要变黄时断粮,因为总吃土豆,“我”连放屁都“带着浓浓的土豆味儿”,幽默的语言表现了情况的严重。B.文中语言质朴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环境设置富于时代感,以三中全会后农村分田到户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亲人之间伸手相助的感人
故事。C.大妗很为难,确实自家也没有余粮;背地里问大舅,说明不愿让我娘难堪;而出于亲情,就同意了大舅借粮也要接济我们的做法。D.本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进行观察,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多个角度刻画人物,表现出人物丰富而美好的内心世
界。8.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人性和人情之美?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9.文章结尾的安排有人认为多余,有人认为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靼人也。熹少有高行,博学研精,与北海管宁以贤良..征,不行。累辟三府
,不就。宣帝复辟熹为太傅属,固辞疾,郡县扶舆上道。时熹母疾笃,乃窃逾泫氏城而徒还,遂遭母丧,论者嘉其志节。景帝辅政,命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熹到,引见,谓熹曰:“昔先公辟君而君不应,夸孤命君而君至,何也?”对曰:“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转司马,寻拜右长史,迁御史
中丞。当官正色,不惮强御,百僚震肃焉。荐乐安孙璞,亦以道德显,时人称为知人。寻迁大司马,以公事免。司马侑为宁北将军,镇邺,以熹为军司。顷之,除凉州刺史,加扬威将军、假节,领护羌校尉,绥御华夷,甚有声绩
。羌虏犯塞,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以功重免谴,时人比之汉朝冯、甘焉。拜冀州刺史,累迁司隶校尉。及魏帝告禅.于晋,熹以本官行.司徒事。泰始初,封祁侯。皇太子立,以熹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久旷东
宫,制度废阙,官司不具,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诸官并未置,二傅并摄众事。熹在位累年,训道尽规。以年老逊位。初,熹为仆射时,凉州虏寇边,熹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后虏果大纵选,凉州覆没,朝廷深悔焉。熹自历仕,家无储积,亲旧故人乃至分衣共
食,未尝私以王官。及卒,追赠太保,谥曰成。(节选自《晋书·李熹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B.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
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C.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D.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由地方长官自下而上
地推荐人才给上级或中央,由其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B.“禅”,帝王的祭地礼,也指以帝位让人。相传尧帝是首推禅事之人。在文中指魏帝让位于晋。C.“行”,唐宋官制中,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文中指李熹暂时代理司徒的职务。D.“太子太傅”,古代“
二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后来逐渐成为虚衔。结合文意可知,李熹任此职时也属虚衔。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熹少有品行,以名节自持。几次被三府征召任职,他都不就任。后来又以母亲病重为由拒绝出仕,世人都称
赞他的志气节操。B.李熹居官正直,荐人唯贤。他被景帝授官后,不畏权贵,朝臣都为他所震慑。他举荐有德行的孙璞,也为世人所称赞。C.李熹治军有方,颇有政绩。他在凉州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力克羌虏,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D.李熹清廉节俭,不以权谋私。他任职期间,家无积蓄,甚至亲友共分衣食,俭朴至极。1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凉州虏寇边,熹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
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韩将军还边李益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圣心戎寄①重,未许让恩私。[注]①戎寄:指所交托的军务。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A.本诗一反送别的伤感,既写韩将军被皇帝委以重任,也暗含作者对他的羡慕与激励之意。B.首联点明时间,照应标题,以简练之笔展现出羽林将士意气风发之姿。C.颔联暗用典故,借李广率少量骑兵智退匈奴的典故来刻画韩将军形象。D.“旌旗垄上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还边军队人数之多和
行军的迟缓。15.孙武认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你认为诗人笔下的韩将军具备“将者”的哪几个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使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记得小时候,家中墙上挂着一幅工笔小楷写就的条幅:“黎
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虽不能全部领会其中的意思,但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一直能诵记在心。虽然治家之道对一个__________的少年来说未免遥远了些,但其中一句“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却足以警示我一辈子。家训只是古代家书的一种形式。更多的古代家书则
晓之以理,__________,劝诫子孙__________之道,治家守业之理,做一个符合儒家伦理规范的谦谦君子。父辈们总是用丰富的生活阅历、沧桑历尽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自家子孙,但不经意中,家书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一笔所有子孙后代的公共财富,穿越了千年的时
空。即使是今日翻开阅读,仍觉熠熠生辉。()沈从文的结发妻子张兆和手捧数百封家书,感喟涕流:我是全北京最富有的人了。柳亚子在写给夫人郑佩宜的信中,从饮食起居到锅碗瓢盆,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其情深切,感人至深。家书因其亲切自然而更能贴近读者的心灵,其对__________的平常生活
的描述与记录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家书里的文字是那么地灵动而饱含深情。随意走进一个章节,家书里的情节都是那么生动感人;随意从一个章节出发,都可以轻松地“链接”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场景中来。对一个家来说,家书是一条纽带;对我来说,家书就是一处磁场
,磁心所在是我阅读的方向。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少不更事娓娓道来安身立命衣食住行B.少年老成侃侃而谈安身立命悲欢离合C.少不更事娓娓道来为人处世衣食住行D.少年老成侃侃而谈为人处世悲欢离合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家书中蕴含的真情十分打动人心,就像家书的教益让人称颂和受益。B.家书的教益固然让人称颂和受益,其蕴含的真情却也一样打动入心。C.家书的教益虽然让人称颂和受益,其蕴含的真情却也一样打动人心。D.家书中蕴含的真情能够打动人心,其中的教益更是让人称颂和受益。19.文
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家书成为一笔所有子孙后代的公共财富,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B.家书穿越了千年的时空,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
藏C.家书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穿越了千年的时空,成为一笔所有子孙后代的公共财富D.家书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日晷由晷盘、晷针组成。带有刻度和文字的圆盘,称为晷盘。以晷盘中心为基点,均匀地分出刻度,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地支”来表示_____(1)_____,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小时。穿过晷盘中心,与
晷盘保持垂直角度的铜针,称为晷针。晷针与地轴平行,起着“立竿”的作用,而当太阳光照到晷针上时,会在晷盘表面上“_____(2)_____”,根据针影位置所在的晷度,就能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日晷计时简单可靠,却存在两个缺陷:一是日晷依赖阳光,______(3)____
__,日晷就失去了计时作用;二是春分和秋分时节,太阳运行轨道与赤道和晷盘平行,日晷上没有影子,也就无法标示时间。21.以下是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在武汉疫情期间致2020年的高考学子信中的文段。请根据文意,以“清华人”开头,另选一个主题进行续写,字数80字以内。(5分)清华人眼中的诗意,是北
斗导航系统工程师身着汉服吟咏“松风水月”的温润端方;是青藏铁路线“笑迎高原暴风雪,定叫拉萨连北京”的青春豪情;清华人向往的浪漫,是用脚步翻阅这个国度散落在城市乡野、街头巷尾的故事;是无数个日夜,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书卷中拥抱岁月山川、在实验室驰骋星辰大海;清华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疫情期间,浙江杭州建兰中学的一名班主任给自己的学生们写了
一封信。这位班主任在信中写道:“这几天有一句诗在我做饭的时候,在我拖地的时候,在我陪孩子玩的时候,在我洗脸的时候,在任何时候,都会从我的脑海里跳出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人都有
信仰,它不是你平日里高喊的口号,它不是你挂在朋友圈的签名。它,贯穿了你一生的灵魂。而我的信仰,就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因为我爱脚下这片热土,我想告诉我的孩子们,它也应该是你的信仰!”通过互联网,更多的人看到了这封信,被其中的真诚打动。在灾难中,应如何认识爱和信仰?作为一名高中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800字左右。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联片办学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学科答案1.C(3分)A项,以
偏概全,根据原文第一段中“除了避之不及的‘疒’,它里面的部分其实是‘役’的省略,表示‘疫’的意思同‘役使’有关,因为古人认为,瘟疫大都是恶鬼驱役坏东西兴风作浪”的论述,可知该项对原因的分析是不全面的。B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四段论述“赤红色
的牛马被视为品相高贵”,可知品相更高贵的是赤红色的牛马,而非“犁牛”。D项,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五段论述“耕牛外表的毛色与样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服务于农耕等事务的能力与态度”可知耕牛的能力比样貌更重要。2.B(3分)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四段可知“这句话表明了孔子‘不以出身论英雄’
的主张”。3.D(3分)“我们不再需要勤劳坚韧的‘耕牛’精神”说法绝对,也不符合文意,“耕牛”精神需要代代传承。4.D(3分)“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还在使用混合收集的方法”属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状况,而非困境。5
.D(3分)“是严格的法律规定保证了市民从不触犯法律”表述错误。“从不触犯法律”于文无据。6.(6分)①相关部门要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让大众认识到改变传统的垃圾收集方式和体系的必要性②建立并完善适合我国国
情的法律体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③在政府支持下,相关企业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构建一条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7.D(3分)手法错解,“外貌”错,本文未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8.(6分
)①耿直坚韧,自力更生;娘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去大舅家借粮,而借粮之前,挖土豆当粮食已有很长的时间;②手足情深,善良厚道(重情重义,舍己为人);大舅、大妗关心妹妹,喜欢疼爱外甥,在自家缺粮的情况下,把粮借给了妹妹;③知恩图报,真诚淳朴;秋后我
娘去还粮,送酒,让我把奖状给大舅看,表现了对大舅、大妗、三贵的感激之情。(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6分)示例一:本文结尾这样安排纯属余:①从情节设置来看,题目为借粮,前文写娘带
“我”向大舅家借到了粮,结构已是完整,没必要画蛇添足;②从人物塑造来看,本文表现了大舅瞒着“我”娘在自家没粮的情况下把粮借给了我们,人物性格丰满感人,再补叙后面的内容当属多余;③从主题表现来看,本文通过写借粮的故事,表现了舍己为人、难中相助
的手足之情,后文补叙的内容,与此无太大的关联;④从艺术效果来看,补叙还粮的结尾,落入善有善报的俗套,略有斧凿的痕迹。示例二:作者这样结尾匠心独运:①从情节设置来看,结尾写还粮,是对中心事件“借粮”的补充,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完整;②从人物塑造来看,结尾写我
娘还粮、送酒,还让我把奖状给大舅、大妗看,表现出娘对我大舅、大妗的感激,侧面表现并烘托了大舅、大妗的形象;③从主题表现来看,本文在写借粮之后写还粮,在重情重义之外,还表现了知恩图报的美好的人性、人情之美,使主题意蕴更为丰富;④从艺术效果来看,大团圆式的结尾,符
合读者“善有善报”的审美愿望。(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D(3分)“见待”是对待我的意思,“熹”是人名,指李熹,是其自称,因此“见待”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进退”指进仕或退身,中间不应断开;“明公”是对对方的尊称,在句中做主语,故C错误。11.D(3分)
从当时的局势及后文“二傅并摄众事”可知,李熹被起用为太子太傅时,制度、官员废缺已久,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一起管理政事,可见得到重用,太子太傅并非虚衔。12.A(3分)“以母亲病重为由拒绝出仕”错,李熹是以自己有病为借口
推辞宣帝的征召。13.(1)李熹趁着这个机会,来不及奏报,就见机行事出兵深入,于是取得大胜。(5分)(“因”“隙会”“启闻”“便宜”各1分,句意1分)(2)凉州的敌人人侵边境,李熹倡导大义派兵讨伐他们。朝廷官员认为出兵不易(或不能轻易出兵),敌人不足以
造成祸患,最终不听李熹的提议。(5分)(“寇”“唱义”“竟”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靼人。李熹年轻时有高尚的德行,他广博地学习,精深地研究,与北海管宁因贤良被征召,不去。他几次被征入三府,不去就任。
宣帝又征召李熹为太傅属,他以有病为借口,坚决推辞,郡县扶他登车上路。当时李熹母亲病重,李熹于是偷偷翻越泫氏城墙徒步回家,于是赶上母亲的丧事,议论此事的人赞美他的志气节操。景帝辅政时,任命李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李熹到任,被引见,景帝对李熹说:“过去先公征用你而你不答应,
如今我任命你你就来了,为什么呢?”李熹回答说:“先君以礼对待我,我得以依照礼决定进仕或退身。明公用法律来约束我,我害怕法律就来了。”景帝很器重他。他转任司马,不久官拜右长吏,升任御史中丞。他居官正直,不畏强权,百官因慑于其威猛之政而风气肃然。他举荐的乐安人孙璞,也因为有道德而显扬,当时的人称赞他能
识别人才。不久他迁任大司马,因公事被免官。司马侑为宁北将军,镇守邺地,以李熹为军司。不久,李熹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加任扬威将军、假节,兼任护羌校尉,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很有声望业绩。羌人进犯边塞,李熹趁着这个机会,来不及奏报,就见机行事出兵深入,于是取得
大胜,因为功劳大免遭责罚,当时的人把他比作汉朝的冯奉世、甘延寿。他被授予冀州刺史,逐渐升迁至司隶校尉。等到魏帝向晋禅让时,李熹以司隶校尉的官职代理司徒的职务。泰始初年,他被封为祁侯。立皇太子后,任命李熹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太子之位长久空置,
制度荒废缺损,官员不完备,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等官职都没设置,太傅、少傅共同代理众事。李熹在位多年,教训道义尽心谋划。因年老退位。当初,李熹任仆射时,凉州的敌人入侵边境,李熹倡导大义派兵讨伐他们。朝廷官员认为出兵不易,敌人不足
以造成祸患,最终不听李熹的提议。后来敌人果然极端放肆,凉州覆没,朝廷很后悔。李熹自从做官,家中没有积蓄,亲朋好友甚至共享衣食,未曾利用朝廷官员身份谋私。等到他死后,被追赠为太保,谥号成。14.D(3分)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旌旗上垄迟”中“旌旗”代指军队,是“借代”手法。15.①“独将
轻骑出”可看出将者之“勇”,勇敢坚毅,胆识过人。②“暗与伏兵期”可看出将军之“智”,心思缜密,谋略出众。③“圣心戎寄重”可看出将军之“信”,深受信任,忠心报国。(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
成理,可酌情给分。)16.(6分)(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7.C(3分)少不更事: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少年老成:原指人年纪虽轻,却很老练,举动谨慎。现在多
指年轻人缺乏朝气。娓娓道来:娓娓,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娓娓道来,意思是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侃侃而谈:形容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古时候用来形容人善于交谈,有风度,含褒义。为人处世:是指为人和处世的总称。意思就是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对待事情以及事
务的处理方式与方法。安身立命:意为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衣食住行: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悲欢离合: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18.B(3分)上文侧重家书之“理”,下文侧重家书之“情”,由此可
以排除A、D。虽然,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此成立。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也可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根据语境,B最恰当。19.D(3分)根据从古至今再向未来的时间逻辑顺序,排除B项。“一笔所有子孙后代的公共财富”语序
不当,应改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排除A、C两项。故选D。20.(6分)(1)十二个时辰(2)见影(3)如果在夜晚或者阴雨天21.(5分)例句∶清华人笃信的自由,是不为虚名所动,执着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追求意志
的独立与心灵的富足;是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洗礼,依然会因为美好的事物而热泪盈眶,依然会对无尽的远方陌生的人们倾尽善良。(此表述仅供参考。根据学生作答句子的内容和形式赋分。主题1分,“是”字句式各1分(2分),内容表述得体和上文协调一致2分)22.(60分)评分标准审题分析
∶任务要求“在灾难中,我们应如何认识爱和信仰?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限制写作内容必须抓住“在灾难中,认识爱与信仰”这一核心概念并进行必要的诠释。这一核心概念,由两个元素构成。“在灾难中”是对时代背景的呼应,也是具体语境的限定,在此大前提之下,展开对“爱与信仰”多方面的解读。
若视而不见,会有跑题之忧。若在解读中偏颇一方,忽略了“在灾难中”的限定去谈“爱与信仰”,或只谈“灾难”而罔顾“爱与信仰”,都是偏离题意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