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pdf,共(5)页,1.035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16ece6f1279984a2987e22cdbf1d4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1级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参考答案2021.111236101112141718DCCCDCCCBC1.D(A.“是因为城里人认为乡下人种地谋生离不开泥土”理解错误,结合原文可知,“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并非因为城里人这样说,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
办法。B.“气候与战乱会使得基层人口流动,这也是乡土社会的常态”理解错误,结合材料可知,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C.“乡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因而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因果倒置,结合原
文可知,可见因为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所以,乡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2.C(三个角度虽然是并列关系,但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各自独立、界限分明,而是三个角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逻辑关系,正是因为“离不了泥土”,才会“不流动”
,正是因为“不流动”才会形成“熟悉”社会。)3.C(“乡村环境美化起来,乡村就会……”说法过于绝对。让乡村环境美化起未,才能让乡村更具有魅力,更具有吸引力。而要“吸引人们从城市向乡村流动,形成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还需要更多的努力。)4.(4分
)①第一段总说,提出乡村振兴需要依靠“新”来助推这一观点;(1分)②二、三、四段分别从打造新农村、发展新农业、培育新农民三个角度条分缕析;(2分,三个角度答全才能得2分,不全扣1分。)③第五段总结上文,重申论点,照应开头。(1分)5.(6分)①现代社会村庄边界
大开,城乡流动加快,乡土中国世代定居的常态被打破。②现代社会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强力推进,乡土中国的宗族等地缘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逐渐解体。③现代社会传宗接代的思想逐渐淡化,乡土中国强烈的生儿育女观念不再具有重要价值。(每点2分
)6.C(C项“邱明老汉看到他人赚钱后回乡办企业等,很风光,他受到影响因而回乡捐了千顶红帽子”分析错误,邱明老汉回乡并捐了千顶红帽子并不是为了风光,而是老人对家乡的赤子情和对孩子的的爱心。)7.(6分)(1)文章第二段用插叙的手法,补充介绍了邱明年轻时的生活状况:邱明十几岁就被迫离开家乡外出谋生
,当伙计,做短工和苦力,捡垃圾,过着艰辛的生活。(2分,手法、内容各1分)(2)就人物而言,刻画了一个孤苦、辛劳的老汉形象。就情节而言,为下文写邱明梦回故乡,再回到家乡等情节作铺垫。就环境而言,提供了徽州生存不易、
只能外出闯荡打工的社会背景。(1个方面2分,只要答到其中任意两个方面就可得4分。)8.(6分)示例一:以“千顶红帽子”为标题好。①“千顶红帽子”突出了数量和颜色,象征着老人对家乡浓浓的赤子情对孩子的红红
的爱心;(3分)②以此为题,形象生动,含蓄隽永;有象征2意味,突显了主题。(3分)示例二:以“一个老人和他的一千个孩子”为标题好。(1分)①“一个老人和他的一千个孩子”让人思考:一个老人为什么会有一千个孩子呢?以此为题,设置了悬念,引起阅读兴趣。(3分)②“一个老人
和他的一千个孩子”点出了小说的主要人物,以此为题,可以突出人物形象。(3分)(只表明态度不作分析不得分;只分析不表明态度,最高只能得5分)9.(5分)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之”1分,“黄泉”1分,“一”1分,句式1分,句意通顺1分)10.D(断句时,从整体上断开后,再参考人物的几个连续动作来断句即可。例如动词“与”“著”。)11.C(C项,“实际上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理解不正确。)12.C(C项,“郭子
仪曾有恩于李白”应为“李白有恩于郭子仪”。)13.(5分)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耻”1分,“之”1分,“摘”1分,“以”1分,句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
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
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
。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
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李白
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
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3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
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14.C(应为“山川的冷漠无情衬出人世的悲恨相续”。)15.(6分)
①作者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借六朝更替的往事(1分),抒发了国家兴亡、物是人非的感叹。(2分)②借古鉴今(1分),劝诫朝廷居安思危,勤勉于政治,切勿骄奢以亡国,步六朝旧尘,令后人再伤“往事”(2分)。[或:借古鉴今(1分),正告拥兵自重的藩镇,切莫依据山川形势划地为王,否则,终将像历史上划
江而守的小朝廷一样归于覆灭。(2分)](每点3分)16.(共8分,每句1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杜鹃啼血猿哀鸣。杨花落
尽子规啼。17.B(根据上文“筷子”,此处填入的句子应该先强调筷子与“中国人”的关系,即“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应放于句首,故排除CD项。而括号后面的内容,是在叙述筷子的“文化内涵”,因此句末应为“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故排除A项。)18.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筷子”比成“纽带”。A.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恨”赋予“绿荷”以人的感情,“回首”赋予“绿荷”以人的动作。B.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风急天高猿啸哀”和“渚清沙白鸟飞回”属于严对。C.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节奏紧密、精湛无比的琴声比喻成大小珍珠落入玉盘时
那清脆、轻重交织的声音。D.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夸大了天姥山的高大。)19.(3分)①“随处”和“日常”换位置;②“承担”改为“承载”;③“对”改为“与”。(改对1处1分。)20.(6分)①并不是要排斥外来优秀文化
;②只会延缓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③积极地借鉴、吸收有用的外来文化(每处2分)21.(5分)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由筹备、活动和总结三个阶段构成。筹备阶段包括成立各国代表团和选举大会秘书长两项内容;活
动阶段安排了经济交流论坛和文化交流论坛;总结阶段则进行最佳代表团评选活动。(四个得分点一点1分,顺序1分)22.作文(60分)【思路导引】文章有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要写“地道的家乡味”,第二个任务要回答地道的家乡味是否保留下来,第三个任务是就保留地道的家乡味发表感想和提建议。第一个任务要选好角
度具体展4开,第二第三个任务则可略写。文章第一个任务侧重考察对家乡的体验和认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这里的山川大地,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会勾起你的回忆,拨动你的心弦,引发你的思考。材料中的“地道”,
意谓着“真正的、纯粹的”等内涵,它用来修饰“家乡味”,抒发自己与他人“不一样”的感受和见解。写作时可以选取一个较小的角度来切入,比如写家乡风味独特的小吃,写家乡独特文化背景下的人和事,写家乡特有的秀美景色,写家乡独具特色的
习俗等,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真挚感情。具体写作时,可选用以下的任一角度:1.地道的家乡味是一道正宗的美食。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都会懂得家乡味道的珍贵与难得。写作时,我们可以搜索记忆中储存的与家乡美食有关的素材,介绍某种美味的外形和类型,美味的制作过程及吃法,
让读者了解你家乡的美食,力求通过文字表述调动读者的味蕾,并留下深刻的印象。2.地道的家乡味是一口纯正的乡音。什么地方的人,就说什么地方的话。尤其是我们身处异乡时,一般都会对乡音有着很深的体验,每当回忆起乡音来,都会有一种特别的亲
切感,而且还不时牵动着我们的思绪,引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也增进了我们对家乡的情感。3.地道的家乡味是一处秀美的风景。一石一础,一砖一瓦,一草一叶,小桥流水,井栏树冠……那里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让我们流连忘返,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永远伴我们成
长。4.地道的家乡味是一种独特的风俗。俗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比如农村传统的过春节,年初一清早起床后,开门要放鞭炮,祭天地,家人团拜,互相祝贺,然后出门向其他长辈们拜年……民俗风情的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第二第三个任务可在文章后部分进行今昔转折,由对家乡过去的回忆转入现实观照,并略
谈感想建议。虽不必多写但必须包含在文章中,成为文章整体的一部分。【评分标准】1.一类文(54-60分):能出色地完成三个任务,既能形象地演绎家乡生活的场景,生动传达出“地道的家乡味”,又能深入思考家乡的现状、未来
,表达殷切的希望并积极建言献策。2.二类文(48-53分):能较好地落实三个任务,既能再现家乡生活的场景,较好地传达出“地道的家乡味”来,又能对家乡的现状、未来有一定的思考和建议。3.三类文(42-47分):能落实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加第二或第三个任务),能再现家乡生活的场景,能较好地传达出“地
道的家乡味”来,能再谈家乡的现实变化,或者对家乡未来有一定的思考和建议。或者三个任务虽有全部完成,但三个任务都完成得比较一般。4.四类文(36-41分):只完成第一个任务,能再现家乡生活的场景,基本能传达出“地道的家乡味”来。或者能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加第二或第三个任
务),但两个任务都完成得很一般。5.五类文(35分及以下):没能完成至少第一个任务,所谈内容超越材料范围。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