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麻城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武汉专题】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43.829 KB
  • 2024-09-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黄冈麻城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黄冈麻城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黄冈麻城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黄冈麻城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武汉专题】.docx,共(7)页,43.82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73ae6dd3b9d2a6938275459112626a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麻城二中202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1.周王朝实行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通过分封,周王同姓、母弟和异姓功臣于各要冲地区建立了封国。西周的分封制()A.授土授民强化了王室

集权B.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管理C.使贵族政治影响边远民族D.消除了地方勢力对中央的威胁2.周文王与正妻的儿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按照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地。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这说明西周初年统治者()A.对被征

服地区采取安抚政策B.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C.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D.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3.从某种程度上说,周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即一国之大宗。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异姓诸侯则通过婚姻与天子维持关系,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自天下大宗天子以下,逐次分出小家。这说明在周代()

A.诸侯拥有了与周天子同等的权利与义务B.以分封制作为政治统治的核心C.以宗法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D.中央集权的体制已经初具规模4.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突破性创新的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的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下列制度

属于“突破性创新”的是()A.秦朝的郡县制B.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明朝的科举制D.唐朝的三省六部制5.曹操在给汉献帝上表论田庄主田畴时说:“畴率宗人避难于无终山,北拒卢龙,南守要害,清静隐约,耕而后食,人民化从,咸共资奉。……畴文武有效,节义可

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由此可知,部分田庄在东汉后期()A.对中央集权构成了严重威胁B.起到了维护地方稳定的作用C.激化了田庄内部的阶级矛盾D.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6.《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

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材料中的“秦制”是指()A.三公九卿制B.法律制度C.中央集权制D.皇帝制度7.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B.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C.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D.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8.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最有可能隶属

于()A.唐朝的门下省B.唐朝的吏部C.宋朝的枢密院D.明朝的内阁9.西汉文景时期的大臣晁错曾两次提出建议:向北部边疆移民,“先为室屋,具田器……赐高爵,复其家(免除其赋役)。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晁错提出该建议的主要目的是()A.

抑制王国势力B.加强边疆建设C.实行休养生息D.缓解人口压力10.隋唐以后,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皇帝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这表明()A.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B.御史的权力超越了宰相C.地方官史腐败日益严重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11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九部在北,四部在南。西晋前期10州,南7北12。至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10道,正好5道在南,5道在北,北宋元丰时期23路,南方占14路而北方只有9路。明清时期南北方省区基本是二比一。这说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设置()

A.因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而调整B.随着统治区域不断变化而调整C.因为政治中心南移而不断调整D.随着经济格局的变化不断调整12.北宋时,在州郡之上设置路一级的派出机构。各路设转运使,掌财赋;设提点刑狱,掌刑政;设提举常平,掌常平、水利等;设安抚使,掌军政

。这四个机构相互平行、互相监督,又共同负责对地方州郡的监督。也被称为“外台”。这一举措()A.削弱了三省六部的权限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13.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对功臣宿将说:“人生驹过隙尔,不如

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这一思想()A.助推了土地兼并B.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使流民问题严重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4.驸马都尉石保吉请求兼相印,真宗征求参知政事李沆的意见。李沆认为

石保吉没有攻城作战之功,恐怕招致众人的非议,后来真宗又再三问起石保吉的事,李沆像当初那样坚持原议,此事即停止。由此反映出宋代()A.朝政混乱导致君权弱化B.君权受到文官体制制约C.强化了谏官的监察权力D.相权与君权的矛盾尖

锐15.据统计,唐玄宗时宰相34人只有7人是进士,肃宗时宰相16名,进士出身者只有4人,代宗时期宰相12名,也只有4人是进士。北宋有宰相72人,进士出身的有63人,南宋有宰相63人,进士出身的有48人。唐宋时期的这一变化()A

.确保了官员廉洁从政B.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C.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D.构建了平等政治体系16.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禁断(私人)印历日版”,因为在剑南、淮南道等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

,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此举是为了()A.抑制民间商业活动B.打击藩镇割据势力C.垄断雕版印刷技术D.维护中央统治权威17.据记载:明朝“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俱以司礼监秉笔生杀予夺,为所欲为。遂致阿柄下移,干纲不振。”同时,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

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的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完全丧失D.宦官掌控票拟批红权18.清朝明确规定:人值军机参与机密的军机大臣必须在三品以上。皇帝在选用军机大臣时,必须顾及社会舆论和臣工态度

。材料意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限制了皇帝的用人权B.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导致了政治体制僵化D.易于机要事务的保密19.明清时期,以城隍、关帝、碧霞元君、妈祖为代表的民间信仰广泛流传,甚至还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民间信仰中行业神崇拜发展最为兴旺。这反映了当时()A.民众社会生活的多样化B.中

央集权统治面临危机C.政府与民众信仰一体化D.男尊女卑观念有所减轻20.有学者指出,明朝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是一种行政执行权与决策权的间接结合结构,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这表明明朝内阁()A.形成了合理的制约机制B.决定了中央行政体制

的运行C.辅政方式有灵活多变性D.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二、非选择题(第21题15分,第22题25分)21.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是推动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

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指出秦朝解决这一困局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为什么说“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

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安抚司……掌一路兵民之事……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凡吏蠹民莫,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提点刑狱使……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皆劾以闻

,及举刺官吏之事。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义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之法……皆总其政令,仍专举刺官吏之事。——《宋史》卷一六七《辞官志》材料三: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

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材料四: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服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

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2)据材料二可知,宋代“路”的常设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宋代地方管理机构的特点。(3)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

什么?明成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4)结合四段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历史答案1.B2.A3.C4.A5.B6.C7.A8.A9.B10.A11.D12.B13.A14.B15.C16.D17.A18.A19.A20.

D21.(1)原因: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血缘关系逐渐疏远。措施: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制度:郡国并行制原因: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央。22.(1)包括了皇帝和中书省、门下省长官的意见。

意义: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且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2)地方管理机构实行分权,机构之间分工明确;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且直属于中央。(3)朱元璋废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明成祖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助理机构。(4)主要特点:权力高度集中

,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基本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发展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347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