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48.504 KB
  • 2024-10-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共(11)页,48.50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33983161be8e7ddf108106c744b82d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科:语文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郑文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老子》

中贯串始终的是“道”的思想。他要求人们用“道”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首先是老子的辩证法。老子认为,“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于守着雌柔的地位,这样就像甘愿做天下的溪涧一样,永恒的德性就能够得以延续保存,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知道什么是荣耀,却能够安守卑贱的地位,(不强求

以违反天性)这样就回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老子是不赞同“急躁”“炫耀”这些强求的行为的,认为它们违反天道。他说“踮起脚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露;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同样地,他认

为做事不可太圆满,就像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则衰。老子认为不争不抢、韬光养晦不仅不会处于弱势,反而能立于不败之地。人应该不自夸、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长久,才能明辨是非。老子提出“收敛”的思想,希望我们做事要把握一种尺度,凡事都有一个度,违反或者超过限度,就一定会

受到“道”的惩罚。《老子》中另一个重要的修身思想是“无欲无私”。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无欲无私”不同的是,老子从顺应自然天道的角度提出了这一主张。顺应自然,没有过多的偏执和欲望才能过得快乐。老子在这方面的观点对于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有着深刻的启示。他主张不可过分地沉浸于各种物质的声色的

享乐之中,过多的欲望反而让人受害。人有时要懂得满足,懂得乐于现状,品味和珍视平凡生活中的乐趣。就像老子所说,知道什么时候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这样就能拥抱在平凡的生活中所有真正的快乐。现实中,人们往

往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甚至越得不到的就越觉得珍贵。但是这样往往忽视了我们一直拥有但实际弥足珍贵的东西。老子告诫我们,做一个“无欲”的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圣人不存占有之心,而是尽力照顾别人,给予别人,他自己反

而更为充足,更为丰富。过分的欲望往往得不偿失。在儒家极力主张追求仕途经济、齐家治国的时候,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的这些观点无疑和他们作了调和。我们不能说哪个更积极哪个更消极,它们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不可太狂热偏执,也不可太消极处世。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

界。而《老子》就以“天道”来指导人们遵循“人道”。《老子》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智慧,即使在今天仍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学习老子,不是为了把书中的信条作为行事的准则,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感染古人些微智慧的光芒。重

读《老子》,能让我们更好地反省自我,取得属于自己的收获。的(摘编自王培星《浅谈<老子>中的修身智慧》)材料二:对和谐状态的追求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特色,这同样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文化注重对立与斗争,而中华文

化更注重协调与统一。中华传统文化对和谐的追求总的来说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既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又追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前者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命题之中,讲求天与人之间、天的运行规则与人的行为规范之间、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契合与沟通

;而后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则是在“中庸”理念的指导下,以“礼”为规范性要求,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礼记·中席》)的理想和谐境界为追求目标。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效法天地之德,提倡人们学习上天健动不已的精神,即便遭遇困苦挫折,也要不屈不挠:学习大地厚重广阔的胸怀,孜孜于修身立德,这样才能承载万物。正

如《周易》中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理想人格塑造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既倡导自强不息,又注重厚德载物。明清之际的大学问家王夫之指出,“不懈于动”是社会的基本运行准则和个人的

基本行动准则。颜元也说“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明确指出刚健进取是成就个人、强大家国的重要方式,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惰怠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刚健进取并不是

提倡盲动,也不是提倡行为上走极端,不偏不倚、中正之道仍然是刚健行为的基本原则。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君子以仁道精神在个人生命与社会有机体中的现实呈现为己任,持之以恒,终身以之。中华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崇德为精要。儒家对理想人格的所谓“内圣”设定,即以广义的仁爱精神为内容,具体的道德规范有很多,包括仁、义、礼、智、信、恭、宽、敏、惠、孝、悌等。这些道德规范成为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人格评判的主要依据、政权兴衰

的关键因素。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有人性本恶或者人性不善不恶的论点,但对人性善的坚持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要求人们通过“忠恕之道”“克已复礼”等方式追求道德人格的完善。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也主要体现在道德人本主义观念之中,这种思想

认为,人的价值建立在道德境界的提升以及和谐的社会家庭关系之中。儒家认为社会家庭关系的基本方面可概括为“五伦”,指的是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夫妻关系,《礼记·礼运》中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慈、孝、良、悌、义、仁、忠等构成五伦关系的道德准则,是

做人的根本。(摘编自高奇《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气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认为做事不可太圆满,就像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则衰。所以做事不能太用心,差不多就行了。B.老子告诫

我们一个“无欲”的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所以我们要学习圣人不存占有之心,放弃任何追求。C.中华传统文化对和谐的追求总的来说包括“天人合一”思想和受“中庸”“礼”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D.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道德人本主义观念之中,对人性善的坚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不二之选。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主张追求仕途经济、齐家治国,道家提出的观点无疑和儒家作了调和,使它们有了一致性,都值得我们借鉴。B.我们今天学习老子,感染古人些微智慧的光芒,能让我们更好地反省自

己,取得属于自己的收获,指导我们的人生。C.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效法天地之德,既学习上天健动不已的精神,又学习大地厚重广阔的胸怀,修身立德,承载万物。D.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崇德为精要,以广义的仁爱精神为理想人格的

内容。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A.曾国藩主张“公尔忘私,国尔忘家”。B.《贞观政要》中:“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C.《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进谏

规劝太宗“十思”。D.苏洵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赂秦。”4.材料二在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学习古人,反思自我。作为中学生,《老子》中贯串始终的“道”对我们可以有哪些指导?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非攻鲁迅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在“这模样了,还要

来攻它!”墨子想。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

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教,便问。“是的,防云梯的。”“别的

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

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

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

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墨子说,“

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

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

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但也比敲碎宋

国的所有饭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鹤,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

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

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

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一九三四年八月作(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文本二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

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执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

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文本三《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注](摘编自崔军艺《浅析〈非攻〉》)注:在

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本段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B.针对

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C.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

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B.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

、旧衣破裳。C.“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D.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

有力量。8.墨子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对于文本三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却保留了,且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

言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致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

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

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的肤,针石之所及也;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

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壁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

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材料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彩,自觉者不彩,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

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注】①庄蹻(qiá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②《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韩非子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解释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10.文中画波浪线的

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B.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C.爱其壁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D.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11.下列对文中加

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中加点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译为“讨伐”。B.“间”与《庖丁解牛》中“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中的“间”意思不相同。C.“蚤”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意思相同。D.假,意思为“借”,与《劝学》中“假舟楫

者”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庄王没有认识到楚国兵弱政乱的状况,而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在杜子进谏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剂汤可治好,

病在骨髓,大夫是无法医治的,蔡桓公的病已入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谏言,最终被晋所灭。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D.用“道”的观点看,踮脚、跨大

步、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等行为就是剩饭、赘瘤,会遭人们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14.《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否矛盾?请分析。(二)古代诗

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年生死两茫茫”写出了曾经的夫妻已经生死永别,诗人倏忽之间经历了十年的茫茫岁月,梦中朦胧很难看清“千里孤坟”。B.“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个句子,以假设引发想象,将容颜的憔悴与衰老,和别后

的深深忧伤融合在一起。C.此词以“记梦”为标题,明确写出了做梦日期,并通过对所梦细节的描写展现出自己的心境,抒发了对亡妻的无限深情。D.此词以悼亡为主题,借生与死、故土与异乡、相逢却不识、相对而又无言等内容,写尽死别

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16.“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是如何表达愁情的?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先进》中写道,君子应当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说是好学了。(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理想。《大学之道》中指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国治而后天下平。是(3)《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时候失败了,即“____________”,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就不会失败。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日本政府4月13日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______和反对。对这一关系本国民众、周边国家人民切身利益和国际公共健康安全的大事,

日方不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充分______、______的做法极其不负责任。日方本可用其他手段处理这些核废水。有业内人士指出,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可以通过增设储水罐的方式来存放核废水,然而日本政府和东电方面称,这种方式需要大量时间与地方政

府协调,远距离输送核废水也需要更大的工作量,排放核废水入海,是“成本最低、最易操作”的方案。日本国内一些反对排污入海的人士______指出,日本政府和东电不是不可为,而是不想为。尽管日方口口声声将对核废水进行过滤和稀释后排放,确保安全性。然而

,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不同于普通核电站正常运营时产生的含氚废水,这些水不少曾接触过堆芯熔毁的核燃料,接触的放射性物质极其复杂,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能否彻底清除令人存疑。日方如果无法履行口头作出的安全承诺,那么所排放的核废水对全球生态可能形成深远影响。18.依次填入

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置疑协调一意孤行一语破的B.置疑协商苦心孤诣一针见血C.质疑协商一意孤行一针见血D.质疑协调苦心孤诣一语破的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日方如果无法履行口头作出的安全承诺,那么

所排放的核废水对全球生态可能造成深远影响。B.日方如果无法履行口头作出的安全承诺,那么所排放的核废水对全球生态可能形成深远影响。C.如果日方无法履行口头作出的安全承诺,那么所排放的核废水对全球生态可能形成

深远影响。D.如果日方无法履行口头作出的安全承诺,那么所排放的核废水对全球生态可能造成深远影响。(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如果说,道家的目光是超越的,儒家的目光是温暖的,墨家的目光是热烈的,那么,①,会让人产生一阵阵寒意。老子淡淡地走在路上

,孔子苦苦地走在路上,墨子急急地走在路上。路边树丛间,早就有几副冷冷的目光。以韩非子为代表的的法家学者,完全不讲老子、孔子、墨子的情怀,②,并把这种管理组成一是种绝对权力。在韩非看来,社会管理离不开“法”“术”“势”三种力量。“法”是法令如山,赏罚分明;“术”是运用谋术,控制群臣;

“势”是集中权势,制服天下。猛然一听,法家让人不太愉快,但仔细一想,社会历史还真少不了法家。无论是老子、孔子还是墨子,都是理想主义者,但法家是现实主义者。对于现实的社会政治,老子主张尽量少管,听其自然;孔子主张道德领先,苦口婆心;墨

子主张一腔热血,行侠江湖。这三条道路,③,与他们不同的是,法家强硬地追求有效,依傍并试用权力。最后在春秋战国时期,他们的思想胜利了——真正让秦国强大并统一中国的思想流派,就是法家。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①

②③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一一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B.“就是—一”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C.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

再去看看他一一有什么看头啊!D.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一一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2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

据要求写作。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②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③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④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王安石所谓成熟,就是懂得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

的关系。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的一句或几句并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对“成熟”的感悟与思考。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