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雷锋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共(5)页,364.12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dda1e873f0c30365ed3cb4950121e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下学期长沙市雷锋学校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48分)1.(本题3分)如表所示为:1928、1936年华商面粉厂资本规模及其与外资面粉厂
的比较。据表可推知,当时中国的面粉工业()年份华商面粉厂外资面粉厂厂数/个资本额/千元日产能力/包厂数/个资本额/千元日产能力/包总额厂均总额厂均总额厂均总额厂均192815541929270.53—16602397.81362184
78.34/14463188.2193615252822.4347.54522182975.11715385905.05/85003441.2A.发展水平超过外资企业B.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C.受到官僚资本主义压迫D.近代化水平依然有限2.(本题3分)1898年
底,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称:李以三十年之所变者若此,张以十五年之所变者若此,然则再假以十五年,使如李、张者出其温和手段,以从容布置⋯⋯亦不过多得此等学堂洋操数个而已。一旦有事,则亦不过如甲午之役,望风而溃,于国之亡,能稍有救乎?据此可知,梁启超意在()A.
为推进戊戌维新运动争取支持B.刺激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C.客观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D.为戊戌维新运动进行辩护3.(本题3分)20世纪初,学术界、教育界论及“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的只是少数学者。而到了20世纪
30年代,“三大发明”频繁出现并逐渐成为教科书撰写中必须选择的项目,“四大发明”的说法也已经产生。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科学事业取得重大成就B.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要求C.对传统科技认识的逐渐加深D.振兴提升民族信心的需要4.(本题3分)下表为历代
状元籍贯分布表(单位:名)地区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北方小计40628061451110南方小计171027740027888这一局面主要反映了A.统治集团刻意为之B.南北状元分布趋于平衡C.科举制度走向
僵化D.经济水平影响文化发展5.(本题3分)如图是有关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筹办学校的新闻报道。该报道出现于()A.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时期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时C.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秋D.
国共对峙、全面内战时期6.(本题3分)考古发现,二里头都城遗址内有一些小型家族墓地,与不同功能的建筑遗迹在空间上紧密结合,如宫殿管理、供水、铸铜、粮食管理等。家族成员从事相同的工作,死后就近埋葬在生前工作的场地,形成“居葬合一”的丧葬新模式。这反映夏朝
()A.国家形态初步显现B.小农经济模式形成C.工商食官制度确立D.职业分工趋势出现7.(本题3分)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疫灾高峰期,对下表解释合理的是时期疫灾累及的范围(省次)北方(省次)南方(省次)重灾区三国西晋322111河
南、陕西东晋十六国301317江苏南北朝391524江苏A.疫灾的空间分布状况与战争的频繁有必然且直接的关系B.疫灾重灾区的出现与政府对该地区行政管理的放松有关C.区域经济开发初期往往伴随剧烈的人口运动和环境改变D.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导致了疫灾范围
有逐步扩大的趋势8.(本题3分)孙中山1919年撰写的《实业计划》也有许多不足。最大的问题是,当时他曾希望吸引欧战结束后大量游资进入中国,还曾试图说服一些国家的政府出资支持他的计划,这些不久就都落空了。计划的提出是()A.革命党人自强道路的探索B.民权主义理论的具体实践C.国人求富求强梦想的体现D
.民国政府兴办实业的方案9.(本题3分)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发诸尝逋亡人(曾经逃亡的罪犯)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两广地区),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这反映出秦朝()A.兵力资源的匮乏B.歧视商人的色彩C.边疆危机的严重D.保护小农的意识10.(本题3分)1913年袁世凯政府通过《天坛
宪法草案》,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陈独秀对此行为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抨击,指出“盖宪法者,全国人民权利之保证书也,决不可杂以优待一族、一教、一党、一派人之作用”。陈独秀的抨击,意在()A.捍卫新文化运动的成果B.宣扬近代的民主自由思想C.抨击
袁世凯复辟的行为D.否定传统儒学的纲常伦理11.(本题3分)金代科举考试题目出处频次统计表题目出处尚书周易春秋诗经礼记论语史记汉书后汉书其他使用次数82244121323所占比例24%6%6%12%12
%3%6%38%6%9%据表可知,金代()A.汉文化得到广泛传播B.少数民族政权实现了封建化C.考试内容局限在儒学D.女真族与汉族逐渐融为一体12.(本题3分)我国不同阶段对于改革目标有不同表述,从“计划经济与市场
调节相结合”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最终到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变化主要反映的是A.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历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过程C.准确定
位改革目标极为艰难D.对计划经济崇拜的旧观念难以打破13.(本题3分)图1、图2是新中国成立后返乡人员证件的图片。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旨在()A.打破帝国主义的敌对封锁B.推动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C.应对严峻的经济困难局面D.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转型14.(本题3分)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
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20世
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A.是文革发展的必然产物B.在“八字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C.适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D.提高了国防能力,推进了我国现代化进程15.(本题3分)清朝雍正帝继位后,实行“秘密立储”的皇位继承制度。有学者认为该制度有四大特点:皇帝全权决定储君
人选、择贤而立、对储君暗中观察与培养、对储君人选严格保密。据此可知,清代秘密立储制A.确保皇帝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B.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标志皇权进一步强化D.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16.(本题3分)1895年,李鸿章评价李提摩太译作《泰西新史揽要》一书时说:“
我邦自炎农唐虞以前,以天下为公;嬴秦以降,以天下为私。以天下为公则民主之,以天下为私则君主之……至我大清,海禁大开……殆将复中国为天下大公之局。”这表明李鸿章A.对世界大势了然于胸B.对西方近代民主有所认识C.试图以古制治理当世D.认为民主实践已刻不容缓二、材料题(共1
8分)17.(本题18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社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
,而宪政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书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由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摘自袁
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
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引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前后国人对宪政态度的变化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宪政的历史意义。三、综合题(共34分)1
8.(本题18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十分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
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各个文明的发展。——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二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即汉武帝)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彰)
《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燥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
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引自(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赞》材料三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到明代中期,在社会、思想与文化等各方面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大约从嘉庆朝开始,在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以经济为中心的新兴城市大
量出现,手工业、商业经济日趋繁荣,新的市民阶层逐步扩大;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日益受到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新思想的挑战;随着民间的书院、讲会以及出版业的发展,文化前所未有地向世俗化的方向普及;中西文化也开始发生交流与碰撞。如此一系列新的社
会和文化现象,都在这一时期涌现。早期启蒙思潮是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改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1)以春秋思想家为例,对材料一当中的下划线句子予以说明,并概括轴心时代“重要见解”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汉初“高祖拨乱反正,文
、景务在养民”在治国思想、政策方面的表现,并分析汉武帝“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产生的重要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中后期思想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期“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并分析“阳明心学”的意义。19.(本
题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窃查闽省比年以来,时和岁稔,本年早稻收成更为丰裕,业经臣等据实奏闻在案。今当晚稻登场之候,行据布政使刘藩长汇报:福州府属:长乐、永福、古田三县收成,均有十分……罗源县收成七分。兴化府属:莆田县收
成九分;仙游县收成八分。泉州府属:德化县收成十分……南安、永春二县收成,各有七分……台湾府属每年早稻收获内地稍迟,前经臣等奏明。兹据汇报,台湾、凤山二县早稻收成各有七分,晚稻收成各有八分……再,闽省多产番薯,本年尤为丰收,更资民食。通省米价,每石自七钱六、七分至一两零不等
,民人乐业,海洋、陆路地方,俱各宁谧,合并奏闻。伏乞皇上睿鉴。谨奏。——摘编自雍正十一年《福建总督郝玉麟、福建巡抚赵国麟恭报闽省晚稻收成分数折》在研究清代历史时,我们应如何看待上述材料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