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训练(一)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656.51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d4c60a03da35aabc5dbed43f7594f3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遂宁中学高2024级第二期期末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一)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1.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
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在此进行了疯狂地掠夺,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也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故“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本题选A项。B项错误,应该是美洲和欧洲;C项错在“阻碍”,应该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哥伦布是意大利人,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向西航行,发现了新大陆,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发现美洲新大陆2.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
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工资和地租跌价,……工业利润增多”可得出,
依靠固定地租的封建地主,经济实力不断下降,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社会转型,C项正确;材料与各地的联系及世界市场无关,排除AB;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价格革命的影响,而不是商业革命,故排除D项。3.王加丰在《扩张体制
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经好望角经地中海胡椒100—200万磅300—400万磅丁香、靛蓝、肉豆、药品35—65万磅70—100万磅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B.世界贸易
中心转移到地中海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这说明以“经地中海”代表的传统航路
在中西方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D项正确;由表中的商品可以看出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存在贸易,但无法体现出与美洲的贸易,排除A项;当时世界贸易中心并未在地中海沿岸,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贸易内容的前后对比,无法看出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4.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
,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
.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答案】D【解析】【详解】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新航路,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到
这一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故选D;A、C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排除;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B项排除。5.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
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茶叶在英
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注意两个时间点:“17世纪60年代”和“18世纪末”,这个时间变化内英国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产品急需市场;此外工业生产还需要大量的生产原料,这就促进了英国的对外贸易。茶叶属于中国的作物,能够在英国普通民众中流传,说明它的价格已经下降,这也是世界市场的作用,东
西方交流增多,才会产生这种现象。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材料不能体现出来,B选项反映不出材料中反映的“变化”;C选项违背了历史事实,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东
西方的贸易的扩大6.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
产资源十分丰富【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引起价格革命。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新航
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尤其对欧洲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所谓“价格革命”指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源源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据此本题中西班牙正由于对殖民地疯狂掠夺,国内金银大量涌入,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故C正确。考
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新航路开辟·影响7.斯温·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认为,欧洲人棉纺织品贸易,把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过去四千年的棉花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这样跨全球的体系。过去也从来没有过,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作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
,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可见,作者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贸易A.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程B.促进了欧洲生产方式巨大变革C.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内容可知欧洲人拿
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作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体现了世界市场在国际贸易推动下逐步形成,选项D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欧洲棉纺贸易推动了整个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
,类似于连锁反应,其落脚地也侧重欧洲消费,而非资本原始积累,选项A排除;选项B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体现了欧洲人通过棉编织品贸易将亚的洲、非洲、美洲和欧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但没有强调此商业网造成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
,排除C项。8.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出口到亚洲的贵金属的价值平均为31.3万英镑,而出口商品的价值为9.4万英镑,18世纪中叶时,相应的平均价值分别为81.5万英镑和34万英镑。对这一数据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英国A.生产力
发展呈下降趋势B.世界殖民霸权初步确立C.重商主义得到较好落实D.工业制造水平不占优势【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时期英国依靠大量输出贵金属以换取亚洲商品,而出口商品价值远低于进口商品,这说明此时期英国工业制造水平不占优势,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从17世纪末1
8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英国出口商品的价值上升,说明这一时期英国生产力发展呈上升趋势;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此时英国对亚洲贸易逆差的情况,不能体现其世界殖民霸权的初步确立;C选项错误,重商主义的主张是奖出限入,保证贸易顺差,不符合材料中进
口大于出口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9.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831~1841年伯明翰因为是工厂集中而出现人口死亡率上升的现象,结合这一时间考虑是因为工业革命导致的城市生存环境恶劣所导致的,故选A;B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故排
除;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10.综合如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
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
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表中的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分析,,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项正确;英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国民总收入的增长,且1755—1797年甚至没
有增长,所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增长,排除A项;表中涉及的数据变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不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排除B项;工人工资在17
97—183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改善,排除C项;故选D项。11.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
大工厂制度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是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四十年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的生
铁产量从1825年之后迅速增加,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机械化生产催生了大工厂制度的出现,B选项排除。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C选项排除。工业革命的进行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A、两头看,项间比:①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②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
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B、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12.此漫画是乌多开普勒于1901年绘制的一
幅漫画《下一个》。画中,章鱼的头好似储油罐(图中有“美孚石油”字样),章鱼的触须不止伸向工业设备,还伸向了国会和自宫。对这幅漫画解读最全面的是A.垄断组织威胁其他企业的生存B.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C.垄断组织是生产
力发展的结果D.垄断组织自身的局限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章鱼的触须不止伸向工业设备,还伸向了国会和自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章鱼就是以美孚石油等为代表的垄断组织,垄断组织不仅威胁了其他
企业的生存,而且也干预国家政治,这说明垄断组织自身具有局限性,D项正确;垄断组织威胁其他企业的生存,只解读了材料一部分,排除A项;垄断组织干预国家政治,不能说控制,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垄断组织自身的局限性,没有体现垄断组织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
D项。13.在19世纪末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的的A.商业繁盛的地区B.盛产煤炭的地区C.邻近河流的地区D.电力充足的地区【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
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时间为“19世纪末”,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建立的纺织厂选址就应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项符合题意。A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排除。B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考虑的因素,排除。C项是自然力限制下的选址考
虑因素,与题意不符,排除。考点: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发展14.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A.④B.③C.②D.①【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④折线若为英
国,在1700至1820年时期,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应呈上升趋势,根据图示所示,其为下降趋势,④应为荷兰,故排除A项;在1600年时期,西班牙由于进行了新航路的开辟,发展时间较早,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和财富
,③应为西班牙,故B项排除;在1820年期间②折线逐渐上升,且上升趋势超过③,此时正处于英国工业革面时期,②为英国,故C项正确;①折线起点最迟,但在后期逐渐超过所有国家,成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这符合美国经济的发展特点,故D项排
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英国经济发展15.下表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俄等国的相关史事。据此可知国家重大措施美国林肯总统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俄国沙皇亚历山
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普鲁士宰相俾斯麦促成南德诸邦与北德意志联邦实现合并日本明治天皇颁布"废藩置县"“四民平等”等法令A.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趋同B.各国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C.国家元首享有立法大权D.深化工业革命的条件成熟【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中“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解放黑人奴隶”“废除农奴制”“实现合并”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解放了黑人,维护了国内环境的稳定,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俄国废除农奴制则为资本主义革命和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劳动力和资金,而普鲁士则通过统一获得了广阔的国内市场,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资本主义主要国家深化工业革命的条件成熟,D项说法正确;美国是联邦共和制,俄国此时还是沙皇统治,普鲁士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日本采用君主立宪制,各国政体各不相同,A
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主要国家在20世纪初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B项说法与题干中时间不符;C项说法错误。16.1870年,德国输往英国的产品中仅39.7%为工业品,原料和食品分别占34.7%和25.6%;1913年,德国出口英国的产品中,工业品上升到70.
8%,原料和食品却分别下降到20.4%和8.8%。这一转变反映了A.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德国B.德国外贸处于出超地位C.德国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D.英国不再是“世界工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德国出口英
国的产品中,工业品上升到70.8%,原料和食品却分别下降到20.4%和8.8%。”可得出随着德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其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反映出德国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工业革命的进程问题,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出超,排除B;当时英国是世界工厂,排除D。17.20世纪70年代
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
预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导致出现滞胀的现象。这一时期密特朗进一步实行国有化措施,必然会恶化经济形势,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物价上涨,BC选项排除。放弃经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18.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
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D
.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而美国强调各个危机国家和地区先行“自救”,通过健全各国内部的经济体制达到保持世界经济的长期稳定,这说明英美在如何协作对付危机的问题上都站在维护本国利益的
基础上,利己主义盛行,从而导致了会议的失败,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英美的观点都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要求;B选项错误,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召开参加该会议已经表明他们有协作应对危机的意愿,两者只是协作应对危机的思路不同;C选项错误,英美
等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9.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
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由材料信息“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养老金”可知,这体现的是罗斯福新政中
的社会保障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A项是规范工业生产,C项是调整农业生产,D项是调整劳资关系,故三项可以排除。【考点定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制度20.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
工程建设的投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B.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D.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胡佛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在经济危机过程中,有适度的进行干预,但是效果有限。而罗斯福新政则是全面干预经济,有利于缓解美国的经济危机。因此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干预的力度不一样,故A项正确;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二者都要遵守美国
的宪法,排除C项;从胡佛以及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来看,二者都关注失业问题、公共工程等方面,因此关注的社会问题基本一致,排除D项。21.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
为改观。西欧在1952年和1958年出现两次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A.“自由放任”政策推行B.“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答案】C【解析】【详
解】从材料可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有所恢复与发展,结合所学,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的发展,故C项正确;自由放任此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已经被抛弃,排除A;此时福利国家规模扩大,排除B;D项是90年代,排除D。22.1930年5月,纽约警方向社会公布了一批揭发材料,声称苏联政府企
图通过援助美国共产党来颠覆美国政府,虽然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据此可以推知A.美苏争霸加重政治紧张局势B.美国政治经济困局造成政府敏感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受挫D.意识形态对立阻断国际人口流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并结合所学,1918年苏联退出一战后,美国对苏联开始敌视政策,美苏之间存在着政治经济困局,故选择B选项;美苏争霸发生于二战后,与材料时间不
符,故排除A选项;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在指导苏联开展经济建设,并没有受挫,故排除C选项;“收紧了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可知,美国政府只是限制苏联的人口流动,并没有阻断国际人口迁移美国,故排除D选项。23
.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1935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宣言主要反对新政A.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B.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C.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D.建立了社会
保障体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让无功者不劳而获”可知,宣言主要针对社会保障法,反对政府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D正确;材料内容与金融无关,排除A;宣言主要针对社会保障法,并非各项权利,排除B;举办公共建设工程有利于解决工人失业问题,无法体现“让无功者不
劳而获”,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让无功者不劳而获”,联系所学罗斯福新政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分析解答。24.如表是美国1925-1937年零售市场出售的食物指数表(每人每年消费量)。1934—1937年消费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5—19291930—19331934
—1937谷物10093.386.7奶和奶制品100100.998.5瘦肉、鱼类10096.294.7蛋10010093.7A.失业人数的剧增B.提供居民农副产品补贴C.农产品价格提高D.市场零售食物供应过剩【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中美国1925-1937年零售市场出售的食物指数
表,可知1934—1937年食物消费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1933年以来,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以克服经济危机,新政在农业方面采取鼓励农民减耕减产的办法,以稳定并提高农产品价格,但是由于农产品价格提高也限制了人民的农产品消费能力,C正确;针对1929-193
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美国失业人数剧增,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等措施,失业率已经逐渐下降,A排除;罗斯福新政为农场主提供农副产品补贴,鼓励农场主减耕减产,以防止出现农产品生产过剩的情况,BD排除。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加重了江南的
田赋征收,同时规定征收一定数量的丝绢实物。明朝后期,嘉兴所辖濮院镇“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吴江的盛泽镇“居民稠广,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仅丝绸牙行,约有千百余家”。江南官营织机有3500台
,民间已超过万台。明后期废除了匠户和役制度,丝绸机户有机会积累原始资本,扩大生产,机户郑家就有“织帛工及丝佣各数十人”。——摘编自李绍强、徐建青《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明清卷》材料二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
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莱特的克罗坍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
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表现:出现专门的丝织业市镇;私营丝织业规模远超官营;采用佣劳动(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原因:赋役制度改革;商品经济活跃。(2)特点:采用机器生产;固定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高;劳动力
高度集中;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影响: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英国经济的转型;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大量工业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激化了阶级矛盾,推动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吴江的盛泽镇‘居民稠广,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
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仅丝绸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得出,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是:出现专门的丝织业市镇;根据材料一“……江南官营织机有3500台,民间已超过万台……”,可得出,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是:私营丝织业规模远超官营;根据材料一“……明后期废除
了匠户和役制度,丝绸机户有机会积累原始资本,扩大生产,机户郑家就有‘织帛工及丝佣各数十人’”,并结合所学看得出,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是:采用佣劳动(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根据材料一“明朝加重了江南的田赋征收,同时规定征收一定数量的丝绢实物……”,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江南丝织
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赋役制度改革;结合所学可知,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有:商品经济活跃。(2)根据材料二“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是:采用机器生产;根据材料二“……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
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是:固定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高;根据材料二“……阿克莱特的克罗坍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
…”,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是:劳动力高度集中;根据材料二“……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
将处以一便士罚’”,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是: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英国经济的转型;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大量工业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激化了阶级矛盾,推动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等方
面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6.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
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津贴50.130.10纳税0-7.9-43.
8国民保险-4.5-7.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
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
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成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积极作用。(3)
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答案】(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背景:经济危
机;贫困(失业)人口剧增,社会矛盾激化。(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3)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4)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放弃限前的政治、经济利益,着
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解析】【详解】(1)措施:依据所学罗斯福新政的知识分析,得出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背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角度分析,得出经济危机;依据材料“虽然纽约本市已
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得出贫困(失业)人口剧增,社会矛盾激化。的(2)积极作用:从材料表格数据分析,得出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3)原因:从工作积极性角度分析,得出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
依据材料“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得出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依据材料“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得出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依据材料“联邦德
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得出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4)措施:从长远角度分析,得出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放弃限前的政治、经济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从福利制度改革角度分析,得出必须对福利制
度进行改革;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分析,得出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