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训练生物试题(一) 含解析.docx,共(28)页,531.25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5f3e0cf4874a9c78f3ed3a2d85511c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遂宁中学高2024级第二期期末适应性训练生物试题(一)一、单选题1.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四个实验,其中不能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是()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无性状分离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
全缘叶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植株与羽裂叶植株的数量比为1:1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植株与羽裂叶植株的数量比为3:1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1、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
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2、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详解】①植株甲进行自花
传粉,子代无性状分离,说明甲是纯合子,①正确;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②正确;③
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③正确;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因此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④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③说法正确,BCD错误,A正确。故选A。2.已知某种昆虫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黑色(B)对灰色(b)为显性,雄性有黑色和灰色,雌性只有灰色,不考虑致死现象。可以通过子代的表型判断出子代性别的杂交组合是()A.♀Bb×♂bbB.♀bb×♂BBC.♀bb×
♂bbD.♀Bb×♂Bb【答案】B【解析】【分析】B(黑色)和b(灰色)是位于某种昆虫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黑色和灰色,雌性只有灰色,即雄性昆虫中,基因型为B_个体表现为黑色性状,基因型为bb的个体表现为灰色性状,而雌性蝴蝶无论基因型是什么都
表现为灰色。【详解】A、♀Bb×♂bb→后代雄性个体既有黑色也有灰色,雌性个体都是灰色,所以不能判断灰色后代的性别,A错误;B、♀bb×♂BB>后代后代雄性个体都是黑色,雌性个体都是灰色,可以从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性别,B正确;C、♀bb×♂bb→后代无论雌雄都是灰色,因此不能从子代的表现型判断
出性别,C错误;D、♀Bb×♂Bb→后代雄性个体既有黑色也有灰色,雌性个体都是灰色,所以不能判断灰色后代的性别,D错误。故选B。【点睛】3.图甲为某种核苷酸示意图,图乙为某核苷酸链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所示物质是脱氧核苷酸,人体内有4种B.图乙分子完全水解得到4种分子C.图乙中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可用图中字母b表示,A、C之间通过磷酸连接D.在细胞内将10个甲分子连接在一起需要脱掉9分子水【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甲是某种核苷酸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左上角部分为碱基,根
据五碳糖的羟基可知,该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图乙是某核苷酸链的示意图,该核苷酸链含有碱基T,为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链(局部)的结构示意图。【详解】A、图甲是某种核苷酸的结构示意图,根据五碳糖的羟基可知,该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人体内有4种,A
错误;B、图乙中含有T,代表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片段,完全水解得到6种分子,即脱氧核糖、磷酸、4种含氮的碱基,B错误;C、乙图所示化合物为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可用图中字母b(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表示,A、C之间通过脱氧核糖-
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错误;D、核苷酸可通过脱水形成核苷酸链,脱水后一个核苷酸的糖与下一个单体的磷酸基团相连,在合成核苷酸链时的脱水数=核苷酸数-核苷酸链数,故在细胞内将10个甲(核苷酸)分子连接在一起
需要脱掉10-1=9分子水,D正确。故选D。4.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各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分别为()A.4、4和8、4B.5、4和5、4C.5、4和8、4D.8、4和5、4【答案】C【解析】【分析】核酸分为两种,即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
核苷酸,其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碱基有四种,即A、C、G、T,核糖核苷酸的组成碱基有四种,即A、C、G、U。【详解】烟草是高等植物,所以既有DNA也有RNA,碱基有A、G、C、T、U共5种,核苷酸有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和核糖核苷酸4种,共8种;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只含有RN
A,故碱基只有A、U、C、G共4种,核苷酸有4种,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5.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非等位基因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
列在赤道板上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基因cn、cl、v、w不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所示一条常染色体上有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X染色体上有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
)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详解】A、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一条
常染色体上,不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基因,不属于等位基因,A正确;B、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即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B正确;C、在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
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移向两极,所以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正确;D、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图示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进入同一个次级性母细胞,基因cn、cl、v、w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错误。故选D。6.
关于癌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成纤维细胞癌变后变成球形,其结构和功能会发生相应改变B.癌症发生的频率不是很高,大多数癌症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C.正常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原因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D.乐观向上的心态、良好的
生活习惯,可降低癌症发生的可能性【答案】C【解析】【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细胞癌变结构和功能会发生相应改变
,如成纤维细胞癌变后变成球形,A正确;B、癌变发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具有低频性,故癌症发生的频率不是很高,且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多个相关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B正确;C、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其中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
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所致,C错误;D、开朗乐观的心理状态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远离辐射等,能降低癌症发生的可能性,D正确。故选C。7.用
层析液分离提取的叶绿体色素,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③的含量最多,呈蓝绿色B.①在绿叶中最少,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小C.③只能转化光能D.②为叶黄素,其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答案】A【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为胡萝卜素、②为叶黄素、③为叶绿素a、④为叶绿素b。【详解】A、由图可知,③的色素带最宽,说明其含量最多,为叶绿素a,呈蓝绿色,A正确;B、①为胡萝卜素,由图可知,其在绿叶中最少,距离点样处最远,说明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B错误;C
、③为叶绿素a,叶绿素a能吸收、转化、传递光能,C错误;D、②为叶黄素,其主要吸收蓝紫光,D错误。故选A。8.下列选项属于蛋白质功能的是()A.植物吸收光能并转化光能的物质B.新冠病毒贮存遗传信息的物质C.细胞膜上的水通道和离子通道D.构成细胞膜基本
骨架的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
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详解】A、植物吸收光能并转化光能的物质为光合色素,光合色素不是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B、新冠病毒贮存遗传信息的物质为RNA,不是蛋白质,B不符合题意;C、细胞膜上的水通道和离子通
道属于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C符合题意;D、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物质是磷脂双分子层,磷脂不是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故选C。9.一种人工养殖的蟹类,其雄蟹生长快、肉质好,具有比雌蟹更高的经济价值。科学家发现,这种蟹的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基因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杂交子代
全是雄蟹,则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①XDXd×XDY②XDXd×XdY③XdXd×XDY④XDXD×XdY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XDY的个
体只能产生一种含Y的能参与受精的精子,而XdY的个体能产生含Y和Xd的两种能参与受精的精子。【详解】①XDXd×XDY→XDY、XdY,子代全为雄蟹,①符合题意;②XDXd×XdY→XDXd、XdXd、XDY、XdY,子代既有雌蟹又有雄蟹,②
不符合题意;③XdXd×XDY→XdY,子代全为雄蟹,③符合题意;④XDXD×XdY→XDXd、XDY,子代既有雌蟹又有雄蟹,④不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某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基因型和表型的对应关系如下
表所示。若让两个纯合个体作亲本进行杂交,F1均表现为黄色,F2中毛色表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这样的亲本的组合方式(正交和反交各算一种)有()基因型ABdd型Abbdd型AD型aa型表型黑色褐色黄色A2种B.4种C.6种D.8种【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
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利用分离定律解题方法: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
合。【详解】ABCD、分析题意可知,三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两个纯合个体作亲本进行杂交,F1均表现。.为黄色,F2中毛色表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F2中黑色个体占9/(52+3+9)=9/64,9
/64可以拆分为3/4×3/4×1/4,且黑色基因型为A_B_dd,褐色基因型为A_bbdd,黄色基因型为A_bbD_、A_B_D_和aa__,要符合F2中黑色个体占9/64,则F1基因型为AaBbDd,所以纯合亲本基因型可能为:AABBDD×aabbdd、A
ABBdd×aabbDD、AAbbDD×aaBBdd和AAbbdd×aaBBDD,其中正交4种,反交4种,共8种,ABC错误,D正确。故选D。11.若“X→Y”表示由X一定能得出Y结论,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且说法正确的是()
A.X: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Y:基因在染色体上B.X: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Y: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X:孟德尔假说“F1高茎植株产生的雌配子数等于雄配子”,Y:F2出现3:1性状分离
比D.X: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F1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Y: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1、萨顿假说:根据蝗虫的基因(遗传因子)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推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2、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
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
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解】A、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只能推测基因就在染色体上,A错误;B、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时,不一定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比如连锁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但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孟德尔一对相
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有: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C错误;D、由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
杂交,F1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可得出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D。12.关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仅考虑一对遗传因子,种群中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B.自交
是鉴别和保留纯合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易的方法C.孟德尔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验证了他的假说D.F1自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之比,最能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应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
步骤为: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A、若仅考虑一对遗传因子,种群中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若以D和d为例,则交配类型为DD×DD、dd×dd、Dd×Dd、DD×dd,Dd×dd、DD×Dd,A错误;B、小麦是自花传粉的
植物,鉴别和保留纯合抗锈病(显性)小麦的最简易的方法是自交,B正确;C、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他的假说,C错误;D、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具有等位基因的植株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之比为1:1,最能说明基因
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故选B。13.在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该细胞可能会发生()A.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染色单体彼此分离并移向细胞的两极C.染色质丝正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
色体D.着丝点全部排列在细胞的细胞板上【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
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纺锤体解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形成;染
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详解】A、洋葱属于高等植物,其细胞内没有中心体,其纺锤体的形成是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A错误;B、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
NA分子三者数量之比为1∶2∶2时,说明细胞中的染色体经过了复制过程,此时应该处于有丝分裂的前、中期,染色单体彼此分离并移向细胞的两极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与题意不符,B错误;C、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三者数量之比为1:2:2时,说明染色体已完成复制,但着
丝点还没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而前期染色质丝会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C正确;D、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而细胞板是有丝分裂末期才出现的,D错误。故选C。14.某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a,其中
一条链上腺嘌呤占DNA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互补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A.a/2—bB.a—bC.(a—b)/(1—a)D.a—2b【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碱基数目的计算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G=C.由此得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
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
,即(A+T)/(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因为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a,由于A=T,则A=T=a/2,G=C=(1
-a)/2,一条链上腺嘌呤占DNA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互补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a—2b,故选D。15.在搭建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实验中,若4种碱基塑料片共30个,其中6个C,10个G,6个A,8个T,脱氧核糖
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8个,脱氧核糖塑料片、磷酸塑料片、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等材料均充足,则()A.能搭建出30个脱氧核苷酸B.所搭建的DNA分子最长为12个碱基对C.能搭建出415种不同的DNA分子模
型D.能搭建出一个5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答案】D【解析】【分析】在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则A=T有6对,G=C有6对。【详解】ABD、由于DNA分子中A=
T、G=C,则A=T有6对,G=C有6对,设能搭建的DNA分子含有n个碱基对,则每条链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的数目为2n-1,共需(2n-1)×2个,已知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有18个,则n=5,所以只能搭建出一个10个脱氧核苷酸、5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AB错误,D
正确;C、由于只能搭建5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则能搭建出45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C错误。故选D。16.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B.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
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通过观察小鼠的存活情况可判断R菌是否转化成S菌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A的RNA和TMV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型病毒,说明RNA是TMV
A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末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蛋白
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茵后的子代噬菌体少数具有放射性,A错误;B、肺炎链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整合到R型菌的DNA上,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错误;的C、肺炎链球菌
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不需要观察小鼠存活情况,观察菌落特征,C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A的RNA和TMV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型病毒,说明RNA是TMVA的遗传物质
,D正确。故选D。17.下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流程图,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噬菌体是用含35S或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标记的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的是大肠杆菌的DNAC.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降低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降低上清液的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
,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只能用活细胞培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A错误;B、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B错误;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会随大
肠杆菌进入沉淀物中,从而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降低,C正确;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强上清液的放射性,D错误。故选C。18.图1、图2分别为甲、乙两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图2中2号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3号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病的遗传病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甲家族中2号与8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C.乙家族1号与6号基因型一定相同D.乙家族4号
与5号再生一患乙病女孩的概率为0【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分析,“无中生有”是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传,通常不考虑XY同源区段上的遗传,即根据图1中正常的双亲生出患病的女儿可知
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图2中正常双亲生出患病的儿子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图2中的2号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因此可确定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无中生有”是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
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传,所以甲病的遗传病方式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无中生有“是隐性,图2中2号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B、甲家族中2号的基因型都为Aa,8号表现正常,而其母亲为患者,因此其基因型一定为Aa,2号与8
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B正确;C、由系谱图可推断乙家族1号的基因型为XBXb,4号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与5号XBY婚配所生女儿3/4XBXB、1/4XBXb,1号与6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C错误;D、与乙家族4号结婚的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
BY,因此二者所生女孩均正常,D正确。故选C。19.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BXb的雌蝇正常
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细胞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B.该细胞正在进行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上述减数分裂产生的卵
细胞基因型为AXB【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
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细胞,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后期,故该细胞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也可能为极体,A正确;B、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而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该细胞不会进行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B错误;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发生了分离,C错误;D、上述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XB或aXb,D错误;故选A。20.研究发现肺癌转移的新机理:m蛋白可抑制mTOR信号通路,
而mTOR信号通路可增强癌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供应,使癌细胞分散和转移。下列癌变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的转移扩散与其表面糖蛋白减少有关B.提高m蛋白表达量可抑制癌细胞的转移与扩散C.mTOR信号通路降低了癌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运输功能D.mTO
R信号通路可能使癌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增多,利于癌细胞扩散【答案】C【解析】【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癌细胞失去接触抑制,即接
触到相邻细胞时,细胞分裂也会不停止。【详解】A、癌细胞容易扩散迁移可能其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有关,A正确;B、分析题意,m蛋白可抑制mTOR信号通路,从而减弱癌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供应,故提高m蛋白的表达量可抑制癌细胞分散和转移,B正确;C、由题意可知,mTOR信号通路可增强癌细胞的
物质和能量供应,C错误;D、mTOR信号途径激活后,为保证癌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供应,适应其分散和转移,癌细胞营养供应应充足,物质合成速率增强,癌细胞呼吸强度增加,局部组织大量积累有机物,癌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增多,利于癌细胞扩散,D正确。故选C。21.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的细
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的A.①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癌细胞不能正常凋亡有可能与②过程受阻有关C.在凋亡细胞被清除的过程中,细胞中的溶酶体起重要作用D.人的红细胞发育成熟后开始启动上述凋亡过程【答
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
凋亡,凋亡细胞最后变成小泡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详解】A、①过程是凋亡因子与膜受体结合产生凋亡信号,表明凋亡诱导因子导致的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A正确;B、癌细胞不能正常凋亡有可能是凋亡信号不被激活,即与
②过程受阻有关,B正确;C、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衰老、损伤的细胞或者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因此在凋亡细胞被清除的过程中,细胞中的溶酶体起重要作用,C正确;D、人的红细胞发育成熟后,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细胞中不含基因,而细胞凋亡是由基因
决定的,说明人的红细胞在发育成熟前就已经启动了上述凋亡基因,D错误。故选D。22.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C.蜜蜂没有
经过受精作用的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答案】D【解析】【分析】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的全能性的体现,是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
产生,则不能体现全能性。【详解】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但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但该过程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蜜蜂末受精的卵细胞是生殖细胞,不是体细胞,C错误;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该过程也体现了体细胞(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D。23.下列关于生物学中“比值”的描述,错误的是()A.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时,短时间内正常进行光合作
用的叶绿体中C3/C5的比值变小B.置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的比值升高C.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的比值升高D.北方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细胞中自由水含量/结合水含量的比值变小【答案】B【解析】【分析】光合
作用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
物的过程。【详解】A、降低环境中CO2浓度时,二氧化碳的固定速度减慢,因此C3生成减少,同时C5消耗减少,而短时间内,C5的生成,即C3的还原还在正常进行,因此C3减少,C5增多,即短时间内植物叶绿体中C3/C5的值变小,A正确;B、置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在
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流出细胞的水分子数明显多余流进细胞的水分子数,外界溶液浓度降低,细胞液浓度升高,因此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比值降低,B错误;C、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数不变,因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的比值变大,即由1/2变
成1,C正确;D、北方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细胞中自由水含量/结合水含量的比值变小,细胞代谢速率下降,抗逆性增强,D正确。故选B。24.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人体内发生的正常生命现象,nuc-1基因被称为高等动物细胞的“死亡基因”,该基因控制合成
的DNA酶能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细胞内nuc-1基因会被激活B.nuc-1基因可在某些胚胎细胞中表达C.衰老细胞细胞核体积减小,核DNA呈现收缩状态D.该事实说明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答案】C【解
析】【分析】1、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细胞内色素积累、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2、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
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详解】A、依题意,nuc-1基因控制合成的DNA酶能使细胞中的DNA水解,属于细
胞凋亡过程。而衰老细胞最终的结果是凋亡,所以衰老细胞内nuc-1基因会被激活,A正确;B、某些胚胎细胞也会凋亡,所以nuc-1基因可在某些胚胎细胞中表达,B正确;C、衰老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核DNA呈现收缩状态,C错误;D
、该事实说明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D正确。故选C。25.在CO2浓度为0.03%和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甲和植物乙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a点时,植物甲不进行光合作用B.c点时,植物甲和植物乙制造的有机物一样多C.b点
时,植物乙的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D.若增加CO2浓度,d点将向右上方移动【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图示曲线是在CO2浓度为0.03%和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下测定的。图中可以看出,纵坐标测定的是植物的净
光合速率,植物甲呼吸作用(50个单位)强度大于植物乙(20个单位);植物甲的光补偿点为a点,光照强度为1千勒克斯,植物乙的光补偿点为b点,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斯;图中c点时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详解】A、光照强度为a点时,为植物甲的光补偿点,
此时植物甲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A错误;B、光照强度为c点时,植物甲和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但呼吸作用不同,因此植物甲和植物乙制造的有机物不一样,甲大于乙,B错误;C、光照强度为b点时,为植物乙的光补偿点,此时植物乙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但植物乙的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速率
大于呼吸作用速率,C错误;D、d点时植物乙达到光饱和点,因此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而题中又提出“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因此此时限制植物乙的光合速率增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的浓度,D正确。故选D。26.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对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CO2吸收量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A甲、乙植物分别代表阳生植物、阴生植物B.E点时,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比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C.D点时,限制乙增产的外界因素可能是CO2浓度、温度D.在缺Mg培养液中培养甲植物,则其B1点将向右移动【答案】
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当光照强度为0时,甲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高于乙植物;当光照强度为E时,甲、乙曲线相交,表示甲乙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再根据真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解答。【详解】A、据
图分析,甲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高于乙,故甲是阳生植物,乙是阴生植物,A正确;B、E点时甲、乙曲线相交,甲植物净光合强度等于乙植物净光合强度,B错误;.C、D点乙已经达到光饱和点,限制乙增产的外界因素不
再是自变量光照强度,而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C正确;D、缺Mg培养液中培养甲植物,叶绿素会合成不足,光合作用减弱,要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需要增加光照强度,因此则光补偿点B1点将向右移动,D正确。故选B。27.为了研究某种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对生长
发育的影响,研究者做了以下相关实验:将长势相同的该植物幼苗分成若干组,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暗处理1h,再光照1h,测其干重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2℃时植物的光
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24小时恒温26℃条件下,当光照时间超过4小时,该植物幼苗能正常生长C.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当光照强度突然增加,C3的量减少D.将该植物放在H218O的水中培养,光照一段时间后可以在体内发现(CH218O)【答案】B【解析】【分
析】暗处理1h前后的重量变化反映呼吸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反映光合速率-2×呼吸速率。【详解】A、32℃时,暗处理lh后的重量变化是-4mg,说明呼吸速率是4mg/h,光照1h后与暗处理前的变化
是0mg,说明此条件下光合速率是8mg/h,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数量关系为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2倍,A正确;B、据图中信息可知,26°C条件下呼吸速率是1mg/h,光合速率是3+1+1=5mg/h,设在光照强度适宜且恒定、一昼夜恒温26°℃条件下,至少需要
光照X小时以上,该番茄幼苗才能正常生长,则有5X-1×24=0,可求出X=4.8h,B错误;C、当光照强度突然增加时,光反应增强,产生的ATP和[H]增多,从而促进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但是二氧化碳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不受影响,故当光照强度突然增加时,C3的量减少,C正确;D、将该植物放在
H218O的水中培养,H218O先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18O2,然后再通过光合作用暗反应进入到有机物(CH218O)中,D正确。故选B。28.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内进行的一系列能量和物质转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弱光条件下植物没有O2的释放,说明未进行光合作用B.在光反应阶段,水的分解发生在类囊体膜内C.在暗反应阶段,CO2不能直接被还原成糖类D.合理密植和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
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以概括地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详解】A、弱光条件下植物没有氧气的释放,有可能是光合作用强度小于
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呼吸作用消耗完,此时植物虽然进行了光合作用,但是没有氧气的释放,A错误;B、类囊体膜上的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可将位于类囊体膜内的水分子分解,因此在光反应阶段,水的
分解发生在类囊体膜内,B正确;C、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O2首先需要与C5固定形成C3,然后才能被还原形成糖类,C正确;D、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增施的有机肥可以被分解者分解后为植物提供矿质元素和二氧化碳,这些措施均能提高农作
物的光合作用强度,D正确。故选A。29.雄果蝇的一个体细胞经正常的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和细胞核中遗传信息,正确的是()A.核DNA
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C.核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
细胞分裂一次,则亲子代之间的染色体形态、遗传信息相同。2、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1个,细胞分裂2次,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形态各不相同,但DNA与体细胞相同。【详解】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
过复制后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核DNA数目相同以及细胞核所含的遗传信息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核DNA数
目虽然相同,但遗传信息不同。所以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相同,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ACD错误,B正确。故选B。30.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中相应数据的关系正确的是()A.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A+T)/(G+C)与另一条
链上的相应比值互为倒数B.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A+G)/(T+C)与另一条链上的相应比值相等C.双链DNA分子中(A+T)/(C+G)的比值在不同个体间通常不同D.双链DNA分子若含有500个碱基,理论上其可能的碱基序列有5004种【答案】C【解
析】【分析】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则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
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2、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但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如双链DNA分子有n对碱基,则其可能的碱基序列有4n种。【详解】A、由分析可知,双链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T)/(G+C)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该种比例的比值相等,A错误;B、由分析可知,双链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G)/(T+C)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该种比例的比值互为倒数
,B错误;C、不同个体间的DNA一般不同,因此D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也不同,故不同个体间双链DNA分子中(A+T)/(C+G)的比值通常不同,C正确;D、双链DNA分子若含有500个碱基,即该分子有500/2=250个碱基对,结
合分析可知,该双链DNA分子理论上可能的碱基序列有4250种,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31.甲图表示在乙图n点条件下测得的某阳生植物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当光照强度为0时,该阳生植物叶肉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结构有_______。光照强度
由X突然变成Y时,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变化是______。要使该植物正常生活(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则光照强度的设置范围为______。(2)如果只将n换成m点条件,其它条件不变,则图甲中的b点、c点的移动方向分别是______、______。(
供选:左移/左上移/左下移/右移/右上移/右下移/不变)(3)两图综合分析,n点条件下,甲图XZY区段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有____,研判两图的数据可知,乙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强度是___(供选:总/净)光合作用强度。(4)根据甲图数据,若白天有4h平均为Z光照强度,
8h为≥Y光照强度,在n点对应的恒温和CO2条件下,该植物一天净积累______。【答案】(1)①.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②.增加③.大于等于X(≥X)(2)①.左移②.右上移(3)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②.净(4)40mg/m2【解析】【分
析】某一因素发生变化时,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的移动: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若光照强度外的某一因素使得光合作用减弱,则光补偿点向右移动以使光合作用强度仍等于呼吸作
用强度,反之左移。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时外界环境的最低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若光照强度外的某一因素使得光合作用减弱,则需要的光照强度减弱,光饱和点左移,反之右移。【小问1详解】当光照强度为0时,该阳生植物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
作用,故可以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光照强度由X突然变成Y,即光照强度增大,此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增强,而NADPH是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故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变化是增加。由图可知,该植物呼吸作用强度为2,若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则该植物光合作用时间为12小时,呼吸作用时间
为24小时,当CO2吸收量超过2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才能弥补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要使该植物正常生活,则光照强度至少得为X,即光照强度的设置范围为大于等于X。【小问2详解】将n换成m点条件,即增
大了CO2的浓度。增加CO2浓度会使光合作用强度增强,而图甲中的b点为光补偿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增加CO2浓度会导致b点会向左移动。图甲中的c点表示光饱和点对应的光合作用强度,由于增加CO2浓度使光合作用强度增强,故c点应向右上方移动。【小
问3详解】由图乙可知,n点条件的CO2浓度为大气中的,若增加CO2浓度,光合作用强度会增强,故CO2浓度是其中一个限制因素;图甲中XZY区段随光照强度的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也在增强,说明光照强度是其中一个限制因素;另外乙图中,光合作用强度也随着温度的改变而变化,温度会影响酶的
活性,所以温度也是限制因素之一。净光合速率是植物绿色组织在光照条件下测得的值——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则乙图表示的是净光合作用强度。【小问4详解】由于光合作用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则该植物白天的净积累量为4×4+8×6=6
4mg/m2,晚上呼吸作用又消耗12×2=24mg/m2,故该植物一天净积累64-24=40mg/m2。【点睛】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知识,属识记理解层次内容,题目难度中等
。32.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二倍体)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图乙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有(填字母)____________,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填字母)____
________,染色体与DNA的比例是1:2的图有(填字母)____________。(2)图甲中B处于____________期,此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C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为____________。(3)图甲中B细胞对应图乙中的区间是____________。(4)
图乙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图乙中8处染色体与DNA数量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5)若某种哺乳动物(基因型AaBb)进行如图甲中C细胞的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基
因型为AB,则由同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答案】(1)①.A②.AC③.B(2)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②.初级卵母细胞③.卵细胞和(第二)极体(3)3~4(4)①.5~8②.受精作用(5)AB、ab、ab【解析】【分
析】1、甲图中A细胞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期。2、乙图中:根据DNA和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变化特点可知,0~8表示的是减数分裂;8位点发生受精作用;8~13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小问1详解】甲图中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
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有A。图甲中A和C的着丝点分裂,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细胞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的比例是1:2。【小问2详解】图甲中的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为初级卵母细胞。C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第二)极体和卵细胞。【小问3详解】图乙中,0~8表示的是减数分裂,8位点发生受精作用,8~13表示的是有
丝分裂,图甲中B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乙中3~4。【小问4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即整个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均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乙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5~8。图乙中8处由于
受精作用使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导致染色体与DNA数量加倍,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数量。【小问5详解】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两种类型的4个细胞,已知其中一个生殖细胞基因型为AB,则由基因型
AaBb的同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B、ab、ab。33.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应含放射性物质,下层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最终结果显示: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一定的放
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子代噬菌体的外壳是在大肠杆菌的__________合成的。将上述a~f以正确的时间顺序排列(a为子代噬菌体):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曲线中,用来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最合理的是(甲组为35S标记的T
2噬菌体,乙组为32P标记的T2噬菌体)。A.甲组—上清液—①B.乙组—上清液—②C.甲组—沉淀物—③D.乙组—沉淀物—④(4)请设计一个方案,来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脱氧核苷酸
②.核糖体③.d→e→b→f→c→a(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B(4)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噬菌体侵染该大肠杆菌,即可以得到大量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解析】【分析】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
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小问1详解】T2噬菌体是D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DN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
→注入→合成→组装→释放。图中a为子代噬菌体,b表示噬菌体的DNA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外壳在宿主细胞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合成,c表示释放子代噬菌体,d表示亲代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e表示噬菌体的DNA注入大肠杆菌,f
表示蛋白质外壳和DNA组装在一起形成子代噬菌体,因此正确的顺序为d→e→b→f→c→a。【小问2详解】赫尔希和蔡斯研究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具体操作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小问3详解】甲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而35
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经过搅拌离心后,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中,且放射性强度与保温时间长短没有关系,对应于曲线④。乙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而32P标记
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内,经过搅拌离心后,DNA随着细菌分布在沉淀物中。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这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沉淀物中放射性含量降低,对应于曲线②。故选B。【小问4详解】由于噬菌体是严格寄生的,因此不能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可以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该大肠杆菌,即可得到大量用35S标记的噬菌体。3
4.樱花为雌雄同株植物,其花色由基因A、a,B、b共同决定,其中B决定深粉色,b决定浅粉色。基因A对a为完全显性且基因a会抑制基因B、b的表达。研究者选取浅粉色植株和白色植株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深粉色,F1自交,F2表现为深粉色、浅粉色、白花比例为9:
3:4。回答下列问题:(1)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2)F2深粉色和白色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3)现有各种花色的纯合品系植株,欲通过一次杂交
实验确定某白花的基因型。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预测:①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深粉色,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_。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答
案】(1)AAbb和aaBB(2)①.7②.3/13(3)①.用纯合的浅粉色植株(AAbb)与该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②.aaBB③.后代全部表现为浅粉色④.后代表现为深粉色:浅粉色且比例为1:1【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深粉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浅粉色植株的
基因型为A_bb,白色的基因型为aa__;浅粉花植株(A_bb)与白花植株(aa__)杂交,子一代全部为深粉色花(A_B_),说明亲本浅粉花基因型为AAbb,白花基因型为aaBB,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4,是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
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小问1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中浅粉花基因型为AAbb,白花基因型为aaBB。【小问2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则子二代中深粉花植株(A_B_)9/16与白花植株(aa__)(3+1)/16=1
/4,基因型有4+3=7种,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1+2)/(9+4)=3/13。【小问3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白色的基因型为aa__,可能为aabb、aaBB、aaBb,现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其基因型,应该用纯合的浅粉色植株(AAbb)与
该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①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深粉色,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②若后代表现为深粉色:浅粉色且比例为1:1,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③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浅粉色,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获得更多资
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