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省晋城市一中教育集团南岭爱物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扫描版.pdf,共(13)页,660.15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b91c117a14a2ae08bae96d5d648f6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试卷第1页,共11页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生物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卷纸上。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
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特征是()A.种群密度B.年龄结构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2.种群数量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
物的种群数量下降B.只有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才能影响种群数量C.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有关D.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3.中国是一个蝗灾频发
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小组构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据甲图分析引入鸭后,
蝗虫种群数量的K值为N2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形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只D.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4.长白山随海拔的升高依次分布着针阔叶混
交林、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苔原4个植被分布带,生存着种类繁多的珍稀野生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试卷第2页,共11页A.长白山生物种间关系复杂,包括捕食、寄生和腐生等B.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其数量不一定呈周期性波动关系C.长白山
上所有的动物、植物组成了生物群落D.长白山随海拔升高的4个植被分布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分布5.某草场总面积为2hm2,研究机构利用标记重捕法对该草场的野兔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项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3232141
8重捕3641818A.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8:9B.该草原野兔种群的密度为144只/hm2C.若一部分被标记的野兔被狼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偏大D.性别比例决定种群密度6.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密度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7.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
,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较大,约为306只,必须
积极防治B.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也要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调查C.由于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306试卷第3页,共11页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
准确的8.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计数时,对于压在界线上的酵母菌,要计算四条边上的菌体个数B.将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中,然后盖上盖玻片C.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的多少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D
.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之前要静置片刻9.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是年龄结构B.迁入率和迁出率指的是一段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的数量C.调查植物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重捕法D.诱杀雄
性害虫可破坏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害虫的出生率10.课外小组设计小型生态缸,下列不利于生态缸长时间维持稳定的是()A.生态缸中的动植物最好从自然环境中选择B.需要依据能量的传递规律推算各生物成分的数量C.生态缸中必须包括一定量的腐食性生物、细菌等D.生态缸需要放
置在可以被阳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11.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熊猫自然保护区,以增大环境容纳量B.调查种群密度,可帮助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的情况C.科学设计人工生态系统,能够提高能
量传递效率D.利用信息传递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12.北极苔原指北极地区北冰洋与泰加林带之间的永久冻土地和沼泽地带,苔原气候属荒漠气候,年降水量低。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
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下列关于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极苔原气候条件差,抵抗力稳定性较弱B.食物网相对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强C.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特性如抗逆性有关试卷第4页,共11页D.冰川大量融化会影响北极苔原的现有稳定性13.下
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仍然可以被其他生物所同化利用B.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存在倒置情况C.各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同化量包括其产生的粪便和尸体D.次级消费者能量只有初级消费者的10%体现了能量流
动的单向性1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h是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一部分B.f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图中丙是分解者,分解的是动植物的遗体D.能量在第一和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
率是(b-h)/a×100%15.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种群甲
乙丙丁戊能量3.5612.810.300.48226.50A.甲、乙、丙、丁是消费者,戊是生产者B.乙、丙为第二营养级,两者种间关系表现为竞争C.丁同化的能量去向与其它4个种群有所不同D.若引入以种群丁为专一食物
的生物,则其它4个种群密度先下降的是甲16.一个湖泊经历了沼泽、草原、灌木,最后演变为森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试卷第5页,共11页B.森林阶段,处于林下层的植物叶片厚、
叶绿体颗粒小,适于在弱光条件下生存C.群落演替过程中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人类活动可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森林阶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处于生态平衡状态17.“蒹葭苍苍、荷红柳绿、百鸟翔集、渔歌唱晚”是白云湖湿地生态系统本来的水色天光与清风雅韵。然而,上世纪80
年代开始,湖内大规模发展湖滩养殖,湖外废旧塑料产业急剧扩张,湖区水质深受影响。下列关于白云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白云湖湿地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白云湖区水质受到影响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若减少
湖滩养殖和湖外产业污染,将有助于白云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D.动植物种类日趋丰富,白云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不断增强18.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其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规律性变化实现B.生物群落的物质循环实现C.生态系统负反馈调节实
现D.人工建造“生态屏障”实现19.某果园里生活着多种昆虫,害虫主要有卷叶蛾、蚧虫、蚜虫和食心虫等;害虫的天敌(即天敌昆虫)为草蛉、异色瓢虫、螳螂等;既非害虫又非害虫天敌的中性昆虫有蚊、蝇、蚂蚁等。在果
园中种草,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中性昆虫在该果园生态系统中是多余的B.卷叶蛾、蚧虫、蚜虫等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C.卷叶蛾→螳螂→黄雀构成一条食物链,其中螳螂位于第二营养级D.天敌昆虫的数量越多,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20.我国古诗词
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农作物与杂草间的竞争关系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C.“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中黄蝶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
的结果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特点试卷第6页,共11页21.自然生态系统都属于开放系统,开放系统如果具有调节其功能的反馈机制,该系统就成为控制论系统。要使反馈系统能
起控制作用,系统应具有某个理想的状态或置位点,系统就能围绕置位点而进行调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任何自然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正常功能B.生态系统具有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得其能保持自身的生态平衡C.生态系统围绕其置位点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一
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量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22.生活在我国西北内陆的梭梭树树叶退化呈小鳞片状,不仅可以防风固沙,还可以作为经济作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高矮不一的梭梭树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长期干旱环境导致梭
梭树叶型相关基因发生定向变异C.梭梭树等植物可将非生物环境中的碳固定下来,推动碳循环过程D.西北内陆沙漠物种种类少,恢复力稳定性高,不易被人类破坏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②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④喷洒农药杀死害虫,属于利用生态系统的化学
信息进行的生物防治⑤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24.下列有关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的过量燃烧会使大气臭氧含量持续下降B.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C.CO2排放量达历史最高峰后保持稳定即为碳达峰D.栖息地碎片化形成更多小种群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25.不同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所处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都是生产者,但部分生产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试卷第7页,共11页B.鸟类
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所有病毒都是消费者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经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D.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都需要从外界获取能量,否则该生态系统将会崩溃26.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的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A.图1中①②③均表示呼吸作用,⑤中碳以CO2形式传递B.鼠在图1中属于乙,B的能量为鼠流入图1中生物甲的能量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丙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D.若C伴随着③过程散失,则D表示被
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27.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正常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正常进行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B.食物链的环节越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C.桑基鱼塘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和能量的
多级利用D.生态系统各组分的含量比例处于动态平衡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8.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试卷第8页,共11页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并都是自养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
项功能29.黑腹果蝇是一种原产于热带或者亚热带的蝇种,体型不大,会使甜樱桃、梨、葡萄、苹果等果实腐烂,造成生态入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黑腹果蝇摄入的能量中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B.黑腹果蝇属于分解者,能够将废弃水果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C.
为了防止黑腹果蝇的危害,可以用性引诱剂进行化学防治D.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于果园等人工林生态系统30.下面为一生态庭院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组成和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
量的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B.若在果树间间作绿肥类杂草,能使该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增加C.在庭院中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D.在庭院中建沼气池处理垃圾、粪便和植
物枝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从而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第Ⅱ卷(非选择题)31.(10分)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见于城乡荒地、铁路沿线、农田边。繁殖能力极强,喜阳不耐阴,与周围植物争夺阳光和营养,甚至会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种子萌发和植株
生长,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在某生态园研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植株总数、种类及植物群落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入侵类型植株总数植株种类未入侵163.55.3试卷第9页,共11页轻度入侵120.85.
6中度入侵178.44.7重度入侵200.42.8(1)若科研人员在生态园移栽了m株加拿大一枝黄花,每株成熟期能产生2万粒种子,种子萌发率为43%,理想条件下,n年后将产生________________株加拿大一枝黄花。(2)随着时间推移,
入侵地的优势物种逐渐被加拿大一枝黄花所替代,这种演替称为______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生态园的物种丰富度将不断________________,不同植物的生态位也逐渐改变,若要研究加拿大
一枝黄花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3)研究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很难入侵顶级群落,请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4)研究人员在6种生态园的植物中任取三种与加拿大一枝黄花成一组
,并置于同一容器的四个不同角落中,中间投入10只供试昆虫,记录昆虫对它们的取食情况以及每种植物上的昆虫数量,重复多次,取均值。结果如下表:加拿大一枝黄花本土植物硫华菊百日菊小飞蓬红薯叶茄子叶菊花白条银纹夜蛾(只)7003.3000菊方翅网蝽(只)5.301.71.02.0
0.72.3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更适合用于防控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昆虫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32(9分).我国北方春季农作物大田常见种植模式:玉米地里间作大豆,请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间作大豆,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提高了_____的能力。种植大豆,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_____。(2)豆天蛾因具有趋光性且夜间活动,所以采用_____调查其种群密度。在我试卷第10页,共11页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
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这两个不同物种的玉米螟关系是_____。(3)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酵母菌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_____,原因是_____。(4)玉米和大豆在
成熟时,农民往往在大田中放置稻草人阻吓鸟类,请从能量流动关系角度回答农民放置稻草人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33.(12分)某研究小组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得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如
图1;同时在对某淡水养殖湖泊研究后,绘制了该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如图2和碳循环过程如图3。图3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图1中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的时间点是________,时间点f时,种群数量是否为0?
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2)在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兴趣小组成员将稀释100倍的酵母菌培养液摇匀后从中吸取少量菌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上,在显微镜下
计数。若实验者计数了25个中方格中的5个,共有44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色的有4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密度为________个/mL。(3)图2中底栖动物和虾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调查发现青鱼、乌鱼
的种群数量较少,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3中有而图2中没有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_(填字母)。图3中,碳元素以CO2形式传递的过程有________(
填数字序号)。(5)若将图3修改为该淡水养殖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需要将A的含义改为“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增加光和______________的能量输入,删除图中的过程________(填数字序号)。34.(9分)某种植玉米的农场,
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试卷第11页,共11页(1)请绘制由鸡、牛、玉
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_____(2)牛与鸡之间____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
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____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缺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2调整到1:5,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试卷第12页,
共1页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