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 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3.283 MB
  • 2024-10-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新疆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  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疆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  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疆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  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新疆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 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x,共(18)页,3.28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6e7ad447e8a359fa81e9282b459c5c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11月月考高一地理试卷(完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线上)一、选择题;本题共29小题,共5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年

11月27日,NASA的“洞察号”成功登陆火星,在做完准备工作后将倾听火星的心跳和测量火星的体温,对火星内部展开详细探测。结合下表火星和地球相关数据。完成下面小题。与太阳的距离(×106千米)质量体积平均密度

g/cm2大气密度表面均温自传周期公转周期地球149.61.001.003.961.002223时56分1年火星227.90.110.155.520.01-2324时37分1.9年1.火星表面均温较地球低的原因是()①火星大气密度小②平均密度较大③体积质量较小④与太阳

的距离大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2.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缺少适合呼吸的大气,下列叙述与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有密切关系的是()A.火星的质量与体积小B.火星的昼夜更替周期长C.火星与太阳的距离长D.火星自转、公转周期长【答案

】1.A2.A【解析】【1题详解】由图可知火星的大气密度比地球小,保温作用弱,气温低,①正确。密度和体积对温度影响小,②③错误。火星相较于地球距离太阳更远,太阳辐射弱,④正确。故本题选择A。【2题详解】火星的质量与体积比地球小,引

力小,大气层稀薄,A正确。昼夜更替周期、与太阳的距离和自转公转周期与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关系不大,BCD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详解:(1)适宜的温度: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以及适中的自转和公转周期,以及大气层的削弱和保温作用;(2)大气条件:由于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产生了适中的引

力,进而形成一个适中的大气层;其次大气的成分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变得适合生物呼吸,同时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3)液态水: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4)太阳状态稳定;(5)行星和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颗迄今在环境条件上和地球最为类似的行星

。这颗系外行星位于天秤座,距离地球约20光年,名为GLIESE581G.其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围绕其中央母恒星的运行距离恰好位于所谓的“宜居带”当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GLIESE581G最有可能位于()A.太阳系B.地月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4.判断GLIESE5

81G宜居的依据是()A.与地球一样的地理环境B.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C.和地球上太阳辐射一样D.具有大量的固态水资源【答案】3.C4.B【解析】【分析】【3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该行星位于天秤座,有自己的中央母恒星,属于其它恒星系,AB错误;“这颗系外行星位于天秤座距

离地球约20光年”可知,它属于银河系,C正确;D错误。故选C。【4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宜居的标准是适合生命存在;生命存在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合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存在、安全的宇宙环境等。GLIESE581G与地球相似的地理环境,A错误;“G

LIESE581G.其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围绕其中央母恒星的运行距离恰好位于所谓的“宜居带”当中”可知,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B正确;和地球一样获得稳定的太阳辐射,但不是一样多,C错误;具有大量的液态水资源,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上生

命存在的条件: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1.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

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结晶水汽化、原始的大洋;4.地球环境稳定足够长的时间:原因是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太阳在漫长的时间比较稳定。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房和大楼

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如图)。晴朗的白天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2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太阳能利用B.岩石圈板块运动C.生物

的出现D.海水蒸发6.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A.上海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储量大【答案】5.B6.A【解析】【5题详解】在太

阳能的热利用中,关键是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与太阳能,生物出现需要阳光、空气、水,其中阳光最主要是太阳辐射;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能后水温上升,利于海水蒸发。因此A、C、D项与太阳辐射有关。岩石圈板

块运动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本题要求选择与太阳辐射无关的一项,故选B。【6题详解】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储量小;因此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A正确,D错误;太阳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但能量分散,C错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应是青藏高原,B错误。故选

A。【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均离不开太阳;②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是地质作用中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④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形成了自然带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2)对人类

生产和生活的影响:①作为工业生产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的太阳能;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主要能量来源。2018年2月5日至2月11日,国家天文台观测到太阳表面一个活动区发生了一次C级耀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耀斑爆发会

中断有线电视信号传输B.耀斑是色球层中激烈的能量爆发C.耀斑发生的周期大约为十几秒D.耀斑会使全球范围形成特大暴雨8.当太阳风到达地球时,以下地区较易观看到绚丽极光的是()A.南亚地区B.北非地区C.北欧地区D.西亚地区【答案】7.B8.

C【解析】【分析】【7题详解】耀斑爆发发射出的强烈射电和高能粒子,到达地球后会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影响依靠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对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不大,A错误;当储存在太阳表面磁场中的磁能过多时,会通过太阳爆发活动释放巨大的能量,使太

阳色球层表面局部地区突然增亮,这就是耀斑,B正确;耀斑的活动周期一般为11年,一个耀斑持续时间一般几分钟,C错误;耀斑爆发剧烈时期,有可能影响地球气候,使得极端天气增多,但不会使全球范围形成特大暴雨,D错误。故选B。【8题详解

】太阳活动发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到达地球后,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极光现象,因此较易观看到绚丽极光的地方是两极地区。南亚地区、北非地区、西亚地区位于中低纬度

,不易观看到极光,排除ABD;北欧地区的北部位于极地地区,较易观看到绚丽极光,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活动高峰年往往激烈天气现象增加,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等。②影响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③

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9.根据地震波的传播,当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在震中的人们会感到()A.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只上下颠簸【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

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而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上下颠簸,横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左右摇摆。因此,当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在震中的人们会感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下图是“地

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序号依次是()A.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11.关

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圈层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B.②圈层是主要是由岩石组成C.③圈层是个非常活跃的圈层D.④圈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答案】10.A11.A【解析】【分析】【10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的各个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根

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知,水圈向生物圈供水,向岩石圈渗透,①是水圈;岩石圈为生物圈提供养分,②是岩石圈;生物圈为大气圈提供氧气,③是生物圈;大气圈通过降水向其他三大圈层提供水分,④是大气圈。由此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由第1题分析可知,①是水圈,水圈是连续但

不规则的圈层,A错误。②是岩石圈,岩石圈主要是由岩石组成,B正确。③是生物圈,生物圈是个非常活跃的圈层,C正确。④是大气圈,大气圈能保护地球免受陨石、紫外线等的侵袭,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圈层间的关系及特点。图示为

联合古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联合古陆形成的时期()A.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B.是重要的成矿时期C.爬行动物盛行D.蕨类植物繁盛13.联合古陆最终解体的时期()①开始出现人类②形成现代地势起伏基本面貌③哺乳动物快速发展④是“远古的生物时代”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12.D13.A【解析】【12题详解】根据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各大陆在古生代晚期曾为统一的大陆,即联合古陆,生物由海洋发展到陆地,古生代时蕨类植物空前繁盛,D正

确;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出现在新生代,A错误;此时是重要的成煤时期,B错误;爬行动物盛行是在中生代,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大陆漂移说认为,晚古生代时期全球所有大陆连成一体的超级大陆,中生代以来逐步解体,到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形成,被

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时出现了人类,①②③正确,远古的生物时代指的是古生代,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中生代三叠纪晚期

,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各大陆飘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形成。14.下图中地表形态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读图可知,A图为火山地貌,是岩浆喷发形成,岩

浆喷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因此图A中火山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A符合题意;C图为风蚀蘑菇,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力侵蚀属于外力作用,排除B;B图为冲积扇,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流水堆积作用属于外力作用,排除C;图D为沙丘,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风力堆积作用属于外力作用,排除D

。故选A。【点睛】下面四幅地貌景观图片是某旅游爱好者在世界不同地点拍摄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四幅图片中属于风力堆积地貌为主的是()A.甲B.乙C.丙D.丁16.四幅图片属于海岸地貌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15.D16.B【解析】【分析】

【15题详解】根据图中地貌形态特征判断,甲为风蚀柱,由风力侵蚀形成;乙为海蚀崖、海蚀柱,由海浪侵蚀形成;丙为石林,由流水侵蚀(溶蚀)形成;丁为新月型沙丘,由风力沉积形成。由此可知,四幅图片中属于风力堆积地貌为主的是D,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

选D。【16题详解】根据图中地貌形态特征判断,甲为风蚀柱,由风力侵蚀形成,一般位于内陆干旱地区,不是典型的海岸地貌,排除A;乙为海蚀崖、海蚀柱,由海浪侵蚀形成,属于典型的海岸地貌,B符合题意;丙为石林,由流水侵蚀(溶蚀)形成,大多分布在海拔较高的石灰岩分布区,不是海岸地

貌,排除C;丁为新月型沙丘,由风力沉积形成,一般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不是典型的海岸地貌,排除D。故选B。【点睛】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外力容易产生侵蚀和沉积地貌。如流水侵蚀地貌——沟谷、瀑布等。流水沉积地貌——山前常形成冲积扇(该扇形为河流冲积扇,大多位于主要分布于河流出山口,当河流流出谷口时,

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分布的地貌。)、河流中下游地区常形成冲积平原、河口地区常形成三角洲。风力侵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沟谷、风蚀洼地等。风力沉积地貌——沙漠(沙丘)和黄土等。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冰川侵蚀地貌——角峰、U型谷等。地球表面的风、

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被统称为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下图示意四种地貌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图示四种地貌的成因相同的是()A.①③B.②

③C.③④D.①④18.形成黄土高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冰川沉积【答案】17.B18.C【解析】【分析】【17题详解】读图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沙丘由风力沉积形成;黄土高原沟壑和云南石林地貌都是由流水侵蚀而成;挪威峡湾海岸由冰川侵蚀形成,B

正确。故选B。【18题详解】黄土高原是由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西北风携带的黄土颗粒被地形阻挡,沉积而形成,C正确;而流水侵蚀形成了其地表沟壑纵横的形态。故选C。【点睛】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的成因,也就是黄土的来源,比

较公认的说法是“风成说”,主要是是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力沉积物。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大陆内部地区气候更为干旱,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运大量沙尘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而沉积,年复一年,最终形成厚厚的黄土堆积。下图某“

扇三角洲”示意图,“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扇三角洲”中,甲地与乙地沉积物的粒径大小规律是()A.两地沉积物的粒径均值相似B.乙地无大颗粒沉积物C.甲地比乙地沉积物粒径均值大D.乙地比甲地沉积物粒径均值大20

.如果图示“扇三角洲”前缘每年向水体方向平均推进0.5米,则说明()A.图示河流年输沙量稳定B.图示河流含沙量稳定C.图示河流年输沙量增加D.图示水体水位上升21.据图判断,图中河流()A.一定不是季节性河流B.甲地以上河段流速快C.下游河道多是因为流量变大D.有较长的结冰期

【答案】19.C20.C21.B【解析】【分析】【19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甲地位于出山口,沉积物粒径均值大,乙地位于冲积扇边缘,沉积物粒径均值小,所以甲地比乙地沉积物粒径均值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扇三角洲前缘向水体方向推进,前缘岸线变长,如果扇三角洲前缘每

年向水体方向推进0.5米,推进的面积逐年增多,则需要的泥沙逐年增多,说明河流年输沙量增加,C符合题意;图示河流年输沙量稳定、含沙量稳定,则扇三角洲每年推进的面积稳定,每年向水体方向推进的距离会变短,A、B不符合题意;图示水体水位上升,淹没扇三角

,扇三角洲面积减小,“扇三角洲”前缘则会后退,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题详解】图中没有给出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无法判断河流是否是季节性河流,A错误;甲地以上河段位于山区,坡度大,流速快,B正确;下游河道多是因为河流流出

山口,地势趋缓,河道变得开阔,C错误;图中没有给出该河流的纬度位置,无法判断结冰期长短,D错误。故选B。【点睛】冲积扇由扇顶到扇缘:地势逐渐下降,颗粒物由大到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2.图中属于冲积扇的是A.AB.BC.CD.D23.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

成“世界屋脊”的作用是A.岩浆活动B.流水作用C.风力堆积作用D.板块运动【答案】22.B23.D【解析】【22题详解】读图,根据图示地貌形态,图中属于冲积扇的是图B,位于山麓地带,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山麓冲积扇地貌,B对。图A是沙丘地貌,图C是风

蚀蘑菇,图D是火山地貌,A、C、D错。故选B。【23题详解】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隆起抬升形成,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成“世界屋脊”的作用是板块运动,D对。岩浆活动形成火山地貌,A错。流水作用、风力堆积作用是外力作用,主要作用是削山填谷,B

、C错。故选D。点睛:根据图示地貌形态,判断地貌类型及成因。图A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图B是流水沉积形成,图C是风力侵蚀作用,图D是内力作用,火山喷发。内力作用主要表现是造山成谷,外力作用主要表现是削山填谷。2019年7月3日下午,辽宁开原市强对流天气产生的龙卷风击

了小半个城市,10多分钟的灾害造成6人死亡,受灾房3591户,受灾人数达90余人。当龙卷风扫过建筑物顶部或车辆时,会使建筑物或交通车辆发生“爆炸”导致玻璃满天飞。读我国多年强龙卷风统计图,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4.与台风相比,龙卷风A.活动空间大B.出现时间短C.

破坏风力小D.产生降水多25.除7月外,4月是我国龙卷风第二个高发月份,其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B.大气温度高C.大气不稳定D.空气湿度大26.龙卷风会使建筑物或交通车辆发生“爆炸”,主要原因是龙卷风A.内部气压低B.内部气温高C.内部有雷电D.伴有暴风雨【答

案】24.B25.C26.A【解析】【24题详解】龙卷风俗称“龙吸水”,这也许是它漏斗状云柱的外形很像神话中的“龙”从天而降,把水吸到空中而得名的吧。实际上,它是从雷雨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龙卷风的风力极大。在龙卷风中心附

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情况下可达300米。十二级台风的风速相当于每秒30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结合材料,10多分钟的灾害说明龙卷风比台风活动空间小、出现时间短、产生降水少,但其破坏作用的风力并不小。故选B。【25题详解】对我国整体而言太阳辐射强是6月,A错;大气

温度高是7月,B错;空气湿度大是7~8月,D错。4月春季地面温度上升快,垂直空间上温差大,空气对流旺盛,且南北温差大使大气不稳定,导致龙卷风多发。故选C。。【26题详解】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的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龙卷风中心气

压极低,经过建筑物或车辆时,其室内气压高,巨大的气压差形成的气压梯度力导致“爆炸”,A对。龙卷风内部气温不高,B错;内部没有雷电,C错;没有伴有暴风雨,D错。【点睛】龙卷风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不稳定气团中。

那里空气扰动得非常厉害,上下温度差相当悬殊。当地面上的温度约为30℃时,到8000米的高空时温度已降至-30℃。这种温度差使冷空气急剧下降,热空气迅速上升,上下层空气对流速度过快,从而形成许多小旋涡。当这些小旋涡逐渐扩大

,再加上激烈的震荡,就容易形成大旋涡,成为袭击地面或海洋的风害。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27.该河流的流向是A自东南向西北B.自东北向西南C.自西南向东北D.自西北向东南28.下列关于

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A.断裂下沉是东南岸多个平坦面形成的主要原因B.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C.图中M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D.图中M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29.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A.上游拆

除水电站B.下游城市化进程加快C.上游开展退耕还林D.下游修建跨河大桥【答案】27.B28.C29.C【解析】【27题详解】本题考查河流的流向,读图可知,河流有东南岸和西北岸,所以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或者由西南流向东北。.河流中的沉积物在东南岸,说明该岸为沉积岸,西北岸为冲刷岸

,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冲刷右岸,淤积左岸,所以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B正确。故选B。【2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等相关知识。读图,东南岸为河流沉积—侧,图中阶地是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A错误。图中岩层只能显示形成时期不同,越向下形成年代越久,不能反映颗粒大小,B

错误。M阶地位于岩层②上方,形成时间晚,C正确。图中M地阶地在河流丰水期会被淹没,容易发生洪涝灾害,D错误。故选C。【29题详解】本题考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原因。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说明流量减少,河流携带泥沙量减少。上游拆除水电站,会导致流量增加

,泥沙在水库附近沉积少,在M处沉积多,A错误。下游城市化进程加快,对该地的环境影响不大,B错误。上游退耕还林,加强了水土保持,会使丰水期河流的流量减少,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减少,C正确。下游修建跨河大桥,与上游泥沙淤积量的多少无关

,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共42分30.读“我国部分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省级行政中心市的年太阳辐射量最高,原因是。(2)在直辖市中,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低,其辐射量低的原因是。(3)图中台湾岛西侧年太阳总辐射量

比东侧,原因是。(4)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5)杭州(300N)游客到拉萨旅游,乘飞机前往不考虑其它因素,从最短航线角度怎样飞行?(6)下图中,反映从拉萨到重庆

年太阳总辐射量变化的是()【答案】(1)拉萨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地势高,日照时间长(2)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多阴雨、云雾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3)高(多、丰富)西侧为背风坡,晴天较东侧多;东侧为迎风坡,云、雨、雾天较多,

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4)地处内陆,距海远,气候干燥,多晴天(5)先向西北后向西南飞行(6)B【解析】【详解】解析:(1影响地面获取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地理纬度,天气状况,下垫面因素和海拔高度等。青藏高原纬度位置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

,多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大气污染少,大气透明度高。因此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拉萨号称“日光城”(2)四川盆地,盆地底部多河流,空气中水汽多,因此多云、雨、雾天气,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成为中国太阳能最贫乏的地区,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中。(3)台湾岛处于季风气候区,夏

季来自于海洋的夏季风被中部山地阻挡,东侧形成迎风坡,多地形雨,西侧位于背风坡,雨影区,天气晴朗。东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西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4)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除地理纬度外,还有天气状况,下垫面因素和海拔高度等。兰州地处内陆,降水少,多晴朗天气。

位于地势第二阶梯,海拔高。因此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5)最短航线为经过两点的球面大圆的劣弧;在北半球,向北极点方向凸出,南半球相反。拉萨在杭州的西侧,因此先向西北,再向西南飞。(6)依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即可判断。特别关注四川盆地的数

值。【点睛】学会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掌握影响地面获取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寒假,贵阳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贵州省西部的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为主题的考察活

动。研学小组提前查阅了有关资料,并整理如下∶的。区域位置(如图)∶气候特征∶湖区冬季较暖、时间长,春秋相连无夏,多年平均降雨量951mm。地形地质∶该地区石灰岩广泛发育,草海原先为古河流,15万年前,由于地壳的强烈运动,该地形成断陷盆地,后积水成湖(下图示意草海形成过程)。湖区概况∶草海

水域面积46.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米,湖水清澈,可观察到大量水生植物密布湖底,形成了极为壮观的“水下草原”景观。湖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黑颈鹤等228种鸟类的重要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根据研学小组搜集的资料,说明草海的形成过程。(2)分析草海成为众多鸟类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有利条件。【答案】(1)由于地壳运动,古草海四周断块不断上升,该地相对下陷,形成断陷盆地;石灰岩广泛发育,流水侵蚀裂隙形成落水洞;落水洞周围受流水不断侵蚀,裂隙进一步扩大,岩石崩落堵塞落水洞;该地降水量较

大,河流发育,经地表汇水,积水成湖。(2)湿地面积大,为鸟类越冬和迁徙中转提供广阔空间;水生生物量大,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该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温暖而长),利于鸟类越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解析】【分析】

本题以草海为材料,涉及地质地貌形成过程、以及整体性及湿地的作用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图片信息提取能力、地理事物分析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15万年前,由于地壳的强烈运动,古草海四周断块不断上升

,该地相对下陷,形成断陷盆地,利于汇集径流;根据文字材料及草海形成过程图可知,该地区石灰岩广泛发育,加上温暖湿润的气候,流水溶蚀形成裂隙和落水洞;裂隙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进一步扩大,之后由于岩石崩落,掉落在落水洞洞口,导致堵塞落水洞;该地属亚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大,地表径流汇汇入后积水成湖。【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草海水域面积46.5平方干米,平均水深2米,说明湿地面积大,为鸟类越冬和迁徙中转提供广阔空间;草海有“大量水生植物密布湖底”,说明湿地水草繁茂,水生生物量大,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根据材料,“湖区冬季较暖、时间长,春

秋相连无夏”,冬季温暖而漫长,利于鸟类越冬;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人类影响小,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707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