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74.500 K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doc,共(15)页,74.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0ed5c7668092475dff0383fff22a9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临澧一中2022年下学年第三次阶段考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记录与探究历史是人类理解自身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历史是一种经验,

是一种生命。既是生命,自然不能被拦腰截断,我们不能宣称今天、明天与昨天毫无关联。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进而申言,中华民

族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历史的民族”,特别重视自身历史的传承与借鉴,具有浓厚深沉的历史意识。所谓历史意识,即人类在绵延的历史过程中,将自身的存在依赖于历史,且自身受到历史委托的一种自觉,并在这一过程中追问人类存在的意义,甚

至追问历史过程中本身的意义。愈是久远厚重的历史积淀,愈能激发强烈高远的历史意识。中国历史的特质,一来持久,从未断裂;二来变化,流动不居。所以我们历代前贤讨论本国史,都善于在持久中触摸其变化的脉搏,在变化中紧盯其持久的痕迹。易言之,贵在“求其久”,重在“察其变”。

因此西汉史家司马迁撰写巨著《史记》,便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悬结为心中至高之目标。自此历代王朝但凡定鼎中原,都不忘编修前朝之史,二千多年来前后接力,终形成蔚为大观的二十四史。同时中华民族又深切理解“鉴古知今”之要义所在,如北宋

名臣司马光发奋沉潜十九载,“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编纂成皇皇巨制《资治通鉴》,旨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故,中华文明五千年不绝向前,中国人一贯重视历史、借鉴历史且敬畏历史。(摘编自王学斌《中国

共产党提出“历史自信”的五重依据》)材料二:自信,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表达了主体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历史自信,指的是历史活动主体对于自身历史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抱有坚定的信心。历史自信蕴含了历史活动主体的意

志力量、信心和信念对于历史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历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回望历史的时刻也是展望未来的时刻,历史自信和现实自信、未来自信紧密相连。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就是要把历史乐观主义信念转化为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在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深化历史自觉增强历史主动。尊史崇史、学史敬史,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特质。历史作为一个社会性的集体记忆,承载了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曾

经的苦难和奋斗,昭示了未来的光明和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立足新时代,更应该突出历史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养成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的历史意识,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历史支撑。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认识论要求无产阶级政党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不是为了总结而总结,而是从理性层面对历史的发展进程

进行科学抽象,深化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按照“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的要求,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明辨是非的重要依据和增强历史主动的重要武器,不断增强开拓创新

的勇气和力量。历史自信不仅表现在对既往成就的自信,而且更加体现为在尊重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在时代变迁和历史演进中抢占历史先机、抓住历史机遇,通过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面,

认识到我国社会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抢抓时代机遇,承担历史使命。历史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笔直大道,而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这就要求我们在坚定历史自信的同

时,必须时刻保持历史清醒,树立底线思维,不做历史进步中的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以历史定力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成为历史发展中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摘编自童萍《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历史自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A.历史不能被拦腰截断,它与今天、明天紧密相连,中国历史持久且富于变化,贵在“求其久”,重在“察其变”。B.历史自信指历史活动主体对于自身历史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等;对于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C.司马迁撰写巨著《

史记》后,历代王朝但凡定鼎中原,都不忘编修前朝之史,历经两千多年的接力,终形成二十四史。D.只要有历史自信,就能具备历史定力;就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成为历史发展中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历史自信,二者论述的

重心都是如何增强历史自信。B.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言论,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C.材料一举了北宋名臣司马光的事例,阐述了“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观点。D.历史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

历史清醒。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B.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曾巩《南齐书序》C.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D.失

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4.“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出自《旧唐书·魏征传》,中华民族特别重视自身历史的传承与借鉴,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5.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历史自信”,我们该如何做?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某夜【注】①丁玲【注】②“叱——嚓——叱叱,嚓嚓,……”一团数不清的人影从那有着青色的电灯光的厅子里走向外边的广场去。靴子的声音,鞋子的声音,重重地踏在厚的雪地上。冬夜的狂风,迎着他们的面,用力的抨击过去。在这里面,一个小身个的年轻的

,漂亮而又带点憔悴的男人,像骇着似地一下清醒了。适才所发生的一切,都那末明明白白地摆在当前:那张狡猾的脸,含着恶意和自得,蓄得有令人讨厌的帝国主义式的胡须的脸。他坐在那高台上,他说“还有什么话说?没有呢,你们被判决了,就要执行。”这年轻人记起了这个,一团可以烧死自己的火

焰在他心上燃烧起来。然而在适才,在他突然地,没有经过审判而被宣告死刑的时候,他没有像另外一批同志们保持镇静,而因一阵剧烈的忿怒和心痛以致失去了知觉。他是一个热情的诗人,忠实而又努力。“嘭”,枪托打在他胸上;因为有二十天不给他吃饱,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中饿得更瘦了的胸。“铿铿——锵锵——”铁的镣铐在他的

手上和脚上讨厌地响着,也在另外的一些手上和脚上响着。更多的杂乱的声音响在他周围,钉了铁掌的皮靴,更重地踏着厚的雪:“叱——嚓——叱叱,嚓嚓,……”他又明白了一些,意识到他正向着什么地方走去。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脑中,他在自己的眼睛上看到另一双眼睛,那永远是,常常是看到他灵魂的一双可

爱的难忘的眼睛。他清清楚楚地觉得有一个什么东西,来在他心的深处,刺着,又连肉带血撕了开去,一寸一寸的那末痛着。天空是黑的,无止境的黑暗,从黑暗里洒落着雨点和雪团;从那黑暗里,吼着北风的狂啸。大地是灰的,雾般的,积雪在夜里反映着死的灰色。人影是黑的,静静地在雪地上移动。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叹息或哭

泣,他们朝着广场那边,那临时作为秘密刑场的广场的一角不停地走去。他,这个年轻人,强忍住欲狂的,将要破裂的绝叫,牙齿用力咬着嘴唇,在一种不能发泄的盛怒之下,禁不住打战,凝住那被恨火烧得发痛的眼光,四方望着,要吞噬一切的去找着什么,望了这个,又望那个。雪光,黯黯的,

照在他邻近人的脸上,忽然,他找到一个熟识的,亲切的面孔了。那面孔给了他一个极平静温和的表情,一个说着千句万句话语的表情,一个只有同志给同志在殉难时所能给予的慰藉和鼓舞的表情。于是,所有的愤恨和怀念,都无形消去了大半。他回答那表情的,是一个勇气百倍的,坚决的颔首。“停

住!就在这里。”“到了”好多人心上这末重重地响着。“把犯人排好捆好。”这讨厌的,使人憎恨的号令又从监斩官的口中喷出。穿着棉大衣的兵士,蠢然用力地推着他们,用抢托打他们,还用绳子从他们的胸前围绕到身后的木棍上去

。他们一句话也不说,都捏紧了愤恨和沉默。他们被铐着手脚,又被紧紧捆在一根前几天便打好了桩的木棍上,已经被逼迫到死的边边上来了。他们密密地站成了一排。监斩官,一脸的横肉,在这排人的面前,用指头点着,数了起来。看见了那脸,——那凶横的脸,像代表了整个统治者对被压迫者的残酷———愤怒的火又烧到了

心上,烧痛了眼睛和全身。恨不得打过一拳去,扑杀这只恶狗,但人被紧紧缚住,手是反剪着的。所以只恨恨地咬着牙,任身体在寒风里打抖,完全为怒气抖着。“同志!勇敢些呀!”右手边的一个同志这样对他说了。他歪过脸去望,正是那个相熟的脸,那个晚饭时还同他谈了许多话的。“不,我实在有点兴奋.......。”无

边的空漠,无边的风和雪,无边的灰色,无边的黑暗,……人的影,在死色的灰白中反映出的人影,是大,是沉重。“好,预备,听我的哨音!”心都紧起来,像拉紧了的弓弦。那架重东西,死样地竖在眼前,几个兵士兢兢业业地守着。天就要压下来了,黑暗要压倒他们,压在这二

十五个人身上。然而却有人大声吼叫起来:“同志们,起来!不要忘记,现在我们虽要死去了,可是在另外一个地方,就在今天正开着盛大的代表会,我们的政府就在今天成立了,我们庆祝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政府万岁!”于是,疯狂了似地,大家都跟着喊起来。本来有许多东西装在心上的,这时才突然明白过

来,都大声喊着自己要喊的口号。于是黑暗逃走了,展在眼前的是一片灿烂的光明,是新的国家的建立。口笛凄厉地惨叫着,而雄壮的,有二十五个声音在一块的雄壮的声音,唱起来了:“起来,饥寒交迫……”“噼拍,噼拍噼拍噼……”歌声在

枪声中消失了。夜沉默着,肃静,庄严,飘着大块的雪团和细碎的雨点。冬夜的狂风叫着飞去,又叫着飞来。雪块积到那垂着的头上,但风又把它吹走了。每个人都无言的,平静的被缚在那里。在一些地方,一个,二个,三个……流出一些血来了,滴在黑暗里的雪上面。天不知什么时候才会亮。一九三一年七月(选自《丁玲文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有删改)【注】①作者自述是“为纪念一个朋友而作”。②丁玲(1904—1986),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主编。她的丈夫胡也频为牺牲的左联五烈士之一。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一组靴子踩在雪地的拟声词开始,凸显了环境的空旷黑暗,营造了阴森肃杀的氛围,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B.作者描绘人物所用的词如“年轻”、“憔悴”、“漂亮”等,蕴藏着写作者的感情,又与人物的诗人身份相得益彰。C.小说多处出现寒风和雪,呼应左联烈士牺牲的时间,烘托烈士就义的悲怆壮烈,暗

喻黑暗的社会环境。D.小说结尾写道“天不知什么时候才会亮”,既有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强烈控诉,也暗含着革命失败的悲观情绪。7.关于文中“我实在有点兴奋”这句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兴奋”一词叠加了多种复杂情绪,既有对敌人的愤怒,也有为理想献身的慷慨激昂。B.诗人并不需要否认他

的愤怒和仇恨,但他也不希望同志把他的异样表现误认为怕死。C.诗人用“兴奋”来解释自己发抖的原因,并用“实在”二字巧妙地掩饰了对死亡的恐惧。D.面对死亡却感到“兴奋”,这不合理的回答反使对话更显生动,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诗人在行刑前的复杂心理。9.同是

为纪念左联牺牲烈士所作,本文与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在刻画烈士形象上有显著区别。请简要赏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天启中(明熹宗年

号),日本倭逐疏球而踞之。海澄人颜思齐者,谋夺日本国,计泄,与其党杨天生、陈衷纪等二十八人窜台湾,郑芝龙①附焉,思齐死,芝龙领其众,寻就抚..。荷兰红毛夷遭风,泊台湾。崇祯中,闽地大旱,芝龙请于巡抚熊文灿以舶徙饥民数万至台湾人给三金一牛使垦岛荒。时芝龙已

去台湾,故荷兰夷二千踞城中,流民数万屯城外。久之,荷兰筑城曰台湾,曰鸡笼,曰淡水,筑炮台,沈夹板于鹿耳门之港口,置揆一王守之,与南洋、吕宋、占城诸国互市..,成都会焉。成功自江南败归,地蹙军孤,谋拓土为巢穴计。有台湾通事何斌者,遣其私人郭平驾小舟伪为钓鱼者,顺鹿耳门至

赤嵌城,往来探视,得港路一条。走厦门谒成功曰:“台湾沃野千里,鸡笼、淡水,硝磺有焉,横绝大海,肆通外国,耕种可以足食,兴贩铜铁可以足用,十年生聚,十年教养,真霸王之区也。”出袖中地图如指诸掌,成功叹曰:“此亦海外之扶余②也。”乃令洪旭、黄廷、王秀奇辅世子..经监守各岛,捩舵束甲而行。见鹿耳门

,焚香祝.曰:“成功受先帝眷顾,寸土未得,孤岛危居。今冒波涛,辟不服之区,天如佑我,假我潮水,行我舟师。”竹篙视之,则加涨丈余,以手加额曰:“此天所以哀孤而不委之壑也。”令何斌坐斗头,按图转舵,发炮鸣金,赤嵌城酋长实叮惊怖出降。先数夕,风潮骤振,声振云霄。揆一王率诸酋登城望海,见一人袱头红

衣,骑长鲸,从鹿耳门游漾纡回,绕赤嵌城而没。是日炮声轰夫,登高以千里镜视之,见鹿耳门船只旌旗,笑谓唐船近炮台则无遗类。俄见首船树旗纛,倏北倏东,余船以次衔尾鱼贯,悉远炮台而行。……揆一王尝大出兵攻赤嵌、鲲身,不利。乃罢兵约降。(摘选自徐靠《小

腆纪年附考》卷二十)【注】①郑芝龙:抗荷英雄,郑成功之父。②扶余:古国名,在今松花江中游平原上。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芝龙请于巡抚熊文灿/以舶徙饥民数万至台湾/人给三金/一牛/使垦岛荒B.芝龙请于巡抚/熊文灿以舶徙饥民数万至/台湾人给三金

/一牛使垦/岛荒C.芝龙请于巡抚/熊文灿以舶徙饥民数万至/台湾人给三金/一牛/使垦岛荒D芝龙请于巡抚熊文灿/以舶徙饥民数万至台湾/人给三金/一牛使垦/岛荒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就抚,指接受安抚,此处的“就”与李斯《

谏逐客书》中“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的“就”意思相同。B.互市,指互相买卖,文中指民间贸易活动。动词“市”泛指做交易,也可单指买或卖。C.世子,古代诸侯王嗣子之称号,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称号。亲王的长子立为世子,世袭亲王爵位,诸子封为郡王。D.祝,在文中指祷告。《促

织》中“巫从旁望空代祝”的“祝”也是这个意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芝龙在颜思齐死后率众归附朝廷,曾在请示朝廷后移民数万来台湾,对台湾的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B.何斌的私交好友郭平驾着小船伪装成钓鱼的,在去探望何斌的路途

中寻找到了一条水路。C.出兵台湾之前,郑成功为巩固后方,安排几位将领辅佐世子郑经留守。攻打赤嵌城时,船队依照地图转舵行进,放炮敲锣,迫使其首长仓皇投降。D.鹿耳门海战前,荷兰人认为对手只要靠近炮台将不堪一击,

然而未料到郑成功战术灵活机动,荷兰人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只好请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成功自江南败归,地蹙军孤,谋拓土为巢穴计。(2)今冒波涛,辟不服之区,天如佑我,假我潮水,行我舟师。14.何斌是如何说服郑成功攻取台

湾的?请结合文本概括回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祭常山回小猎苏轼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①,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②,白羽犹能效一挥。【注】①峨:大山上的小山。②西凉簿

:谢艾,西凉名将,儒生出身,曾任主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参加了黄茅冈举行的一次习射会猎,狩猎场面相当气派。B.诗人从狩猎全景中选取两个最为英武的场面,着重加以描

写。C.归来时,苍翠的山峰烟雾缭绕,漫天的红叶暗示着猎物丰硕。D.整首诗感情激昂,气势飞动,对仗工整,遣词用字尤见功力。16.苏轼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题材与本诗接近,词的下片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几句,与本诗

尾联互相阐发,请分析这几句和本诗尾联在手法和情感上的相似之处。(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报任安书(节选)》中与《屈原列传》中“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表达意思相

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2)《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

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立春地生暖,晚秋心生安。天高云淡的晚秋,一切都裸露在空旷的原野。泥土是那么松松软软,你可踩在里面,凝视蚯蚓,追寻它们留下的弯曲的踪迹;

你可爬到树叶落光的柿树上,品尝柿子,它们藏下的晚秋的甜蜜可以分享。多情的柿子,抑或是倔强的蚯蚓,都眷恋着这片土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的__①__。环顾周围,曾__②__的植被,像极了人们稀疏的头发,贴在秋的地面。只有秋播的麦苗,顺垄看去,刚刚离

开地面,裸露着一垄垄单薄的绿意。到了这个节点,一切都变得格外淡定,有条不紊,去留自如。晚秋,也因红叶的渲染,变得__③__,分外壮观。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虽然落下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它们历经风雨,不畏干旱,以博大的胸襟反哺晚秋。岁

月在盛衰中__④__,所有的抵达,都会以另外一种模样重生;已经重生的又正在抵达的路上:一如这生生不息的晚秋。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即使落下一场

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B.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虽然遇上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C.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被置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虽然落下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

畅的滋润。D.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被置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即使遇上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2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整句,使之语序、句序合理,可以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

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汉语汉字源远流长,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发音都有一定的标准,①,就是在捍卫汉语汉字的纯粹性,确保它们上承先民文化道统,下启时代语言美学。互联网

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社交空间,②。层出不穷的“网言网语”满足了个性化表达的需要,让我们看到了语言文字与时俱进的活力。然而,网络上的个性表达是一回事,媒体的传播是另一回事。媒体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媒体的用法就是“标准答案”,编辑人员应该成为广大

受众的“先生”。然而,时下不少新媒体、自媒体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很不规范,一些“小编”连基本的编辑素养都不具备,③。传统媒体尽管处境比较艰难,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匠心,做好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表率。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22.请概述材料主旨,要求使用表条件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北宋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司马光和苏轼表示强烈反对,把新政批得体无完肤。王安石也不退让,也对二人予以排挤。后来苏轼摊上“乌台诗案”的官司,面临

被处死的危险,王安石却为其求情。王安石和司马光虽为政治死敌,但王安石评司马光:“司马君实,君子人也!”司马光论王安石:“介甫文章节义,皆有过人之处。王安石被罢相,与苏轼同游后,感叹道:“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王安石病逝,司马光请求朝廷对其厚加礼赠,苏轼为其起草制书,提笔评价:“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材料二《论语》中有诸多关于君子的言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篇)君子坦荡荡,小人

长戚戚。(述而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篇)关于“君子”,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学校刊物将举办“君子之风”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和现实生活,写一篇相关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D2.A3.B4.①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一种经验,是一种生命。中华民族具有浓厚深沉的历史意识,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其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②中华民族深切理解“鉴古知今

”之要义所在,中华文明五千年不绝向前,中国人一贯重视历史、借鉴历史且敬畏历史。5.①深化历史自觉,增强历史主动。②强化历史意识,厚植历史情怀。③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④抓住历史机遇,彰显历史担当。⑤增强历史定力,保持历史清醒。6.D7.C

8.在听到自己被判死刑后,诗人感到愤怒,对反动派的残忍感到愤怒。在看到同志的鼓励时,心里充满温暖。接着,对监斩官的凶横和残酷感到愤恨。在感觉到同志误解自己对死亡恐惧时,内心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9.本文是一篇小说,对烈士的形

象描写更加详细,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如“一个小身个的年轻的,漂亮而又带点憔悴的男人”“这年轻人记起了这个,一团可以烧死自己的火焰在他心上燃烧起来。……他没有像另外一批同志们保持镇静

,而因一阵剧烈的忿怒和心痛以致失去了知觉”“不,我实在有点兴奋。”等,将烈士在临刑前的形象非常生动的表现了出来。《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通过对烈士生平的回忆,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品质;通过和烈士交往的回忆,表现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通过对烈士遇难的回忆,暴露国民党反动派残酷

无耻的兽行,亦表达了作者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坚定信念。10.A11.D12.B13.(1)郑成功从江南战败归来,盘踞之地狭窄局促,军队孤立无援,准备开辟土地,谋一个栖身之所。(2)如今要顶着波涛,开辟不臣服的

地方,如果上天愿保佑我,就借我潮水,助我水军行船。14.(1)土地肥沃广阔,自然资源丰富;(2)地理位置优越,商贸便利;(3)经多年开发,人口、物力、文化等具备雄厚的发展基础。参考译文:明熹宗天启年间,日

本人流窜到琉球并霸占了那里。海澄人颜思齐想要在日本建立政权,计谋败露,与他的羽翼杨天生、陈衷纪等二十八人逃亡到台湾,郑芝龙归附了他。颜思齐死后,郑芝龙率领他的人马,不久就接受了朝廷的安抚。红发的荷兰人遭遇风暴,船队泊靠到台湾。崇祯年间,福建大旱,郑芝龙向巡抚熊文灿请命,用大船

把几万饥民迁移到台湾,每人给予三两银子,一头牛,让他们开垦岛上的荒地。那时郑芝龙已经离开台湾,因此才有两千荷兰人据守在城里,几万流亡的百姓则聚居在城外。很久以后,荷兰人筑城,名叫台湾、鸡笼、淡水,修筑炮

台,把夹板沉于鹿耳门港口水中,安置揆一王驻守(台湾城),与南洋、吕宋、占城各国开展贸易,在那里形成了一个大都市。郑成功从江南战败归来,盘踞之地局促,军队孤立无援,准备开辟土地,谋一个栖身之所。有一个名叫何斌

的台湾翻译,派遣他的亲信郭平伪装成钓鱼的,驾小船顺鹿耳门至赤嵌城(今台南市附近安平镇,当时为荷兰总督府所在地),来回试探观察,寻找到一条水路。于是,何斌奔赴厦门拜见郑成功说:“台湾沃野千里,鸡笼、淡水那里还有硝磺矿。能横渡大海,任意与外国交流。耕种土地就能有足够的粮食,

经营贩卖铜铁就能有足够的物资。历经十年的人口繁衍、物力聚积和人民的教化养育,真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啊。”取出袖中的地图指给郑成功看,熟悉得了如指掌。郑成功感叹说:“这真可谓是海外的扶余啊。”郑成功于是命令洪旭、黄廷、王秀

奇辅佐嗣子郑经监守各岛,自己带队转舵行船,卷起甲衣,轻装疾进。见到鹿耳门,郑成功焚香祷告说:“我郑成功受先帝的眷顾,可是寸土未得,栖身于危险的孤岛之上,如今要顶着波涛,开辟不臣服的地方。如果上天愿保佑我,

就借我潮水,助我水军行船。”拿竹篙来验看,潮水竟然多涨了一丈有余。于是把手放在额头上说:“这是上天可怜我而不把我抛弃在沟壑之中的缘故啊。”郑成功让何斌迎面而坐,依照地图转舵行船,放炮敲锣,赤嵌城酋长实叮惊惶地出城投降。几天晚上之前

,风暴和潮水突然来袭,声音震撼云霄,揆一王率领各路酋长登城望海,看见一个人用巾包头,身着红衣,骑着巨鲸,从鹿耳门开始,绕着赤嵌城迂回漂荡,最终隐没不见。这一天炮声震天,揆一王登到高处用望远镜观看,见到鹿耳门的

船只旌旗后笑着说,中国船一旦接近炮台就将片甲不存。不久就看见领头的船树起大旗,忽而向北忽而向东,其余船只按次序像鱼一样首尾衔接行进,都远离炮台而行,……揆一王曾大举出兵攻打赤嵌、鲲身,战况不利。于是就退兵,与郑成功约定投降。15.C16.都运用了用典的手法,一个以冯唐自比,一个以谢艾自许,倾

吐怀抱,表现出驰骋疆场的豪情,表达了想要报国的迫切之情。17.①.屈原放逐②.乃赋《离骚》③.楼船夜雪瓜洲渡④.铁马秋风大散关⑤.庄生晓梦迷蝴蝶⑥.望帝春心托杜鹃18.①依依不舍②郁郁葱葱③绚烂多彩④周而复始19.D20.你可爬到树叶落光的柿树上,品尝柿子,分享它们藏下的晚秋的甜

蜜;你可踩在松松软软的泥土里,凝视蚯蚓,追寻它们留下的弯曲的踪迹。21.①捍卫这个标准②也大大拓展了语言文字的表达空间③更不要说是给受众当“先生”了22.示例:只有严格规范各种媒体的语言文字运用,才能够保证汉语汉字的纯粹性,从而确保汉字的传承和发展。23.略获得更多资源

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