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4 页
  • 大小 11.336 M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1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4)页,11.33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5afec24bb344580c3bbc370ede44ba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孟津一高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12月月考卷地理一、单选题(共40个小题,共60分)2022年9月初,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市遭遇了32年以来的最大洪水,严重的内涝和持续大雨使得城市交通几乎瘫痪。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EB.DC.

GD.A2.与此次城市交通几乎瘫痪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环节是()A.FB.DC.CD.B【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根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E为蒸发,D为陆上降水,G为地表径流,A为海上降水,海陆间矿物质迁移主要依赖陆地地表径流,故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G地表径流,C

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F为蒸发或蒸腾,D为陆上降水,C为水汽输送,B为蒸发,据材料分析可知,此次城市交通几乎瘫痪与洪涝灾害有关,洪涝灾害主要由暴雨等强降水天气引起,故与D陆上降水有关。B正确;A

CD错误。故选B。【点睛】海陆间循环又称水的大循环。水循环可以描述为如下的图式: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从海陆表面蒸发的水分,上升到大气中;随着大气的运动和在一定的热力条件下,水汽凝结为液态水降落至地球表面;一部分降水可被植被

拦截或被植物散发,降落到地面的水可以形成地表径流;渗入地下的水一部分从表层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形式进入河道,成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贮于地下的水,一部分上升至地表供蒸发,一部分向深层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溢出成为不同形式的泉水;地表水和返回地面的地下水

,最终都流入海洋或蒸发到大气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地面被大规模硬化

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加C.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D.地下径流量增加4.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④减

轻城市内涝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答案】3.C4.D【解析】【3题详解】城市路面硬化是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建设,铺设的水泥、柏油等不透水的道路。根据路面硬化的定义可知,城市路面硬化会使城市地区的水体面积和

绿化面积减少,从而使得可蒸发的水量变少,蒸发量减少,A错误;城市的降水量主要由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决定,与城市路面硬化关系不大,故降水量不会增加,B错误;城市路面硬化即地表不透水面增加,雨季来临时,会使得大量降水难以下渗,导致地表径流增加,从而使得

地下径流减少,C正确,D错误。故选C。4题详解】读图可知,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渗水路面,下渗量增加,补充地下水资源,同时可以减轻城市内涝问题,②③④正确;图中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后可以使用,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

城市缺水问题,⑤错误;城市中的开发模式对土壤侵蚀影响不大,①错误。即②③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

的自然分布状态。2.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回避的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A.温度、密度、盐度B.盐度、温度、密度C.密度、温度、盐度D.密度、盐度、温度6.曲线③在A处达到最高值的

主要原因是()A.受海陆分布影响B.受气候影响C.受地表径流影响D.受洋流影响7.海水的密度()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答案】

5.C6.B7.C【解析】【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海水密度从低纬海区向两极海区递增,因此①是海水密度。纬度越低,热量越多,海水的水温越高,因此②是海水年平均温度。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海区递减,呈现双驼峰状,因此③表示海水盐度。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6题详解】曲

线③表示海水平均盐度,A处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盐度高,可知主要原因是受气候影响,B正确;海陆分布、地表径流对大洋平均盐度影响不大,主要是影响沿岸海域,AC错误;A处位于副热带海域,表示该纬度大洋的平均盐度,盐度受洋流

影响小,D错误;故答案选B。【7题详解】海水盐度越高,其密度越大,海水密度值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读图可知,水密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即海水密度值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C正确ABD错误。故答

案选C。【点睛】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入海径流、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

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量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渤海北部海面冬季易结冰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获得光热少②多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③海湾较封闭,水体流动性差④受寒潮影响,降温明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10.关于图示区域海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处比丁处

先结冰B.封冻会导致冰下海水盐度下降C.甲乙丙丁四处,乙地海冰厚度最大D.目前未大面积开采海冰是因为市场需求小【答案】8.A9.A10.C【解析】【8题详解】根据图示经纬网可知,渤海北部海面为我国纬度最高的海域,冬季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光

照少,海域气温低,易结冰,①说法正确;据图可知,有多条河流注入渤海北部,海水盐度低,有利于结冰,②说法正确;图示海湾较封闭,水体流动性差,有利于海面结冰,③说法正确;寒潮的影响范围较大,渤海海域都会受到寒潮的影响,④说法错误。故A①②③正确,BCD错误。故选A。【9题详

解】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年平均气温低于4°C的天数最多,气温最低,所以当地海冰厚度最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其它地点冰层较薄,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较少,A正确,BCD错误。因此,本题应选A。【10题详解】读图可知

,丙处年平均温低于-4°C的天数少于丁。且位于渤海内部,海水较深,结冰时间晚,A错。封冻会导致冰下海水盐度升高,B错。甲乙丙丁四处,甲乙处在四地中年平均气温低于-4°C天数相差不大,但都比丙丁处多。其中乙处位于沿海,海水较浅,结冰时间早;丙处位于渤海

内部,海水较深,结冰时间晚;因此乙处气温最低,结冰最多,海冰厚度最厚,C对。开采海冰资源比开采河冰资源成本更高,开采难度更大,成本更高,不是市场需求小,D错。C正确,ABD错误。因此,本题应选C。【点睛】海水结冰需要三个条件:①气温比水

温低,水中的热量大量散失;②相对于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冰点),已有少量的过冷却现象;③水中有悬浮微粒、雪花等杂质凝结核。淡水在4℃左右密度最大,水温降到0℃以下即可结冰。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分,由于盐度比较高,

结冰时所需的温度比淡水低,密度最大时的水温也低于4℃。“乍起闷雷疑做雨,忽看倒海欲浮山。万人退却如兵溃,浊浪高于阅景坛。”是钱塘江大潮观景写照。读钱塘江大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钱塘江大潮最为壮观的主要原因是()①天体引力②海湾形状③海陆风④洋流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1

2.下图是日、地、月三者的运动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位于()A.甲、乙位置B.甲、丙位置C.丙、丁位置D.乙、丁位置【答案】11.A12.B【解析】【11题详解】钱塘江大潮发生在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此时,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

天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①正确。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②正确。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节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与季风有关,但与海陆风无关,③错误

。钱塘江大潮与洋流关系较小,④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由图文信息可知,当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位于一条直线时,形成天文大潮,即日地月成一直线时,甲和丙位置符合题意,所以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位于甲、丙位置,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钱塘江大潮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公里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

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

前浪,一浪叠一浪涌。下列左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右图为某河口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影响左图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盛行风向D.陆地径流14.左图甲地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A

.寒暖流交汇B.河流水注入C.冷海水上泛D.水温异常高15.M、N两海域表层海水密度大小比较及原因()A.M较大,大量陆地淡水注入B.M较小,有寒流流经水温低C.N较大,有暖流流经水温高D.N较小,河流注入大量淡水【答案】13.B14.C15.

D【解析】【13题详解】据图可知,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该海域位于南半球,由南向北,纬度越来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多,所以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故B正确,和海陆位置、盛行风向、陆地径流关系不大,故ACD错,本题选B。【14题详解】结合图中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可

判断,甲地洋流为秘鲁寒流,寒流为离岸流,导致深层冷海水上泛,把深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繁生,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故C正确,该处没有寒暖流交汇,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少有河流注入,不是水温异常造成的,故ABD错,本题选C。【15题详解】据图可知,N海域位于亚马逊河入海口,亚

马逊河为世界上径流量最大的河流,淡水注入量大,盐度低,加上受暖流影响,温度高,因而密度小,故D正确,C错;M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没有大量陆地淡水注入,有寒流流经水温低,盐度高,密度大,故AB错,本题选D。【点睛】秘鲁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经过,在常年

盛行西风和东南风的吹拂下,发生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冷水上泛的现象。这不仅使水温显著下降,同时更重要的是带上大量的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加之沿海多云雾笼罩,日照不强烈,利于沿海的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位于青岛海岸、距岸百米的

“石老人”是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岩石表面有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2022年10月2日晚,青岛遭遇数小时的雷雨大风天气,次日清晨人们发现“石老人”上半部分已经坍塌。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石老人”

与海蚀崖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是()A.逐渐变近B.逐渐变远C.先变远,后变近D.先变近,后变远17.“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A.海蚀柱—海蚀陡崖—碎屑堆积物B.海蚀柱—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

C.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D.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海蚀柱18.造成“石老人”坍塌的原因可能是①常年风化②地壳运动③风雨侵袭④海水侵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16.B1

7.C18.B【解析】【16题详解】由于海水不断侵蚀,海蚀崖不断后退,逐渐向北推移,与海蚀柱“石老人”的距离增大,逐渐变远,故B正确,ACD错,故选B。【17题详解】海水不断侵蚀相对松软的岩层,使岩石表面出现石孔,这些石孔不断被侵蚀变大,发展成海蚀拱桥,在外力作用下拱桥门最终倒塌

,海蚀拱桥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石体分离了出去,随着侵蚀作用的进行,使石老人不断坍塌,形成碎屑堆积物,“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故C正确,ABD错

,故选C。【18题详解】“石老人”坍塌的原因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常年风化使岩石破碎,风雨侵袭和海水侵蚀会加剧海蚀柱的破碎、坍塌和消失,故①③④正确,地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故②错,本题选B。【点睛】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

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

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丹娘沙丘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大峡谷,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且水位季节变化大。美丽的沙丘与碧蓝的雅鲁藏布江水、远方的雪山、近处的峻岭

、蓝天白云组合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下面左图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右图为“丹娘沙丘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A.冰川堆积B.流水堆积C.风力堆积D.海浪堆积20.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是()A.印度洋海滩B.青藏高原疏松的土壤C

.塔克拉玛干沙漠D.附近沙洲和河漫滩21.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小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19.C20.D21.B【解析】【19题详解】峡谷中大风天气,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携带的江边或沙洲上的沙尘受到山壁阻挡,在山坡下堆积,形成沙丘。丹娘沙丘背倚葱茏青山

,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成因主要是风力堆积,C正确;流水堆积形成的沙丘应与河道连接,B错误;冰川堆积物没有分选性,不能形成沙丘,A错误;该地不临海,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题意表明,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中,该峡谷宽窄不一,当地较宽河谷中形成大量沙洲和河漫滩,出露河面的沙洲

和河漫为当地沙丘提供丰富的沙源,D符合题意;该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印度洋海滩、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尘不太可能到达此地,青藏高原疏松的土壤往往有植被生长,为沙丘提供沙源的可能性不大,排除A、B、C。故选D。【21题详解】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小的季节是夏季,此时

河流水位高,植被多,裸露的沙源面积小,风吹起的沙尘少,B正确。其它季节江水的水位较低,植被较少,出露的沙丘、河漫滩面积大,沙源多,沉积多,沙丘增长速度较快,ACD错误。故选B。【点睛】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无锡某校地理小组开展“观察家乡的地貌”活动,在此过程中,某同学通过手机APP获

取了一个观察点的海拔。下图为观察点海拔及该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高度是地貌观察重要内容,图中观察点5和观察点2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22mB.82mC.108mD.98m23.关于甲、乙两地坡度和光照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好

B.甲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差C.乙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好D.乙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差【答案】22.C23.D【解析】【2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观察点5海拔高度l62米,读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20米,观察点2海拔高度在40—60米之间,因此观察点5和观察点2之间的相对高度△

H应满足102m<△H<122m,C正确,AB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读图可以看出,与乙坡相比,甲坡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更小,AB错误;无锡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根据图中指向标的箭头

指向正北方向可知,甲坡是阳坡,光照条件好,乙坡是阴坡,光照条件较差,D正确,C错误。故选D。【点睛】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之差。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n表示两地相隔的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相对高度)。

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及水库示意图,水库分布在图中洼地,水库旁有一座水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的24.图中水坝可能位于()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5.图中水库下游河流的流向是()A.自西北流向东南

B.自东南流向西北C.自西南流向东北D.自东北流向西南26.图中丙地与村庄的相对高度约为()A.30米B.60米C.80米D.100米【答案】24.A25.C26.B【解析】【24题详解】从图中看,甲位于

水库出口的峡谷处,建大坝工程量小,水坝可能位于甲地,A正确;乙、丙、丁没有位于水库的出口处,不可能建大坝,BCD错。故选A。【25题详解】图中水库下游河流从甲流向乙,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出流向自西南向东北,C正确、ABD错。故选C。【26题详解】根据图中等高线

的数值可判断出,图中等高距为20米,丙处的海拔为60~80米,村庄的海拔高度为0~20米;丙地与村庄的海拔高度差为两地的相对高度,可算出为40~80米,但不能等40米或80米,B正确,ACD错。故选B。【点睛】大坝一般选在峡

谷处,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或洼地处。水库范围应是由大坝及接触到的最高一条等高线共同所组成的闭合区域。如果同时发电,还要选择地势落差大的地方,以创造更多的水能。避开断层地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导致地

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国庆期间,王老师带领地理研学小组到山东省某地进行实地考察研学。图为考察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通过考察可知()A.该地以盆地地形为主B.山峰目测高度915米C.该

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D.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28.图中()A.甲地径流速度小于丙处B.乙坡为可种植的缓坡C.丁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D.桥梁海拔可能是320米【答案】27.D28.B【解析】【27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以低山为主,A错误。目测无法得出山峰精确的海拔高

度,B错误;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该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C错误;甲地海拔600米左右,甲与丁之间没有山峰等的阻挡,所以可以观测到丁地植被,D正确;所以选D。【28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等高线比

丙地密集,所以甲地径流速度大于丙处,A错误;乙坡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较缓,可发展种植,B正确;丁坡为西北坡,我国夏季风为东南坡,所以丁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C错误;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桥梁所在地海拔为300-400之间,瀑布的海拔也在30-400之间,但瀑布的高差

约为52米,桥梁在瀑布更上游,所以桥梁的海拔至少为352米以上,400米以下,D错误。所以选B。【点睛】坡度是等高线地图最易辨识地形特征之一,我们粗略的观察地图就能了解各山峰的坡度,例:曲线之间距愈窄,坡度愈陡,曲线间距愈宽,坡度愈缓。山峰之曲线间距均匀表示该地段为等坡,若上方

的间距小于下方间距,表示该地段为凹行坡,反之则为凸形。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其东部以固定、半固定沙地为主,西部以半固定、流动沙丘为主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疏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下图示意浑善达克沙地2018~2020年夏季不同降水分区中不同植被

类型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随着降水量增多,不同植被类型占比中()A.灌木逐渐增加B.多年生草本减少C.乔木逐渐减少D.一年生草本减少30.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地区植物根系的特点最可能是()A.扎根面广而深B.根系细小而短C.扎根面窄而浅D.根系的数量少31.浑善达克沙地中植被类型从东到西分

布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温度B.水分C.地理位置D.太阳辐射【答案】29.D30.A31.B【解析】【29题详解】据图分析可知,随着降水量增多,一年生草本植物占比减少,D正确;多年生草本植物占比增加;乔木和灌木占比先增后减;半灌木先减后增,ABC错误。应选D。【30题详解】据材料分析可

知,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地区降水少,以半固定、流动沙丘为主;由此可知,扎根面广可以获取更多水分,植物根系多、扎根深既可以固定植物体又可以获得水分,故植物根系的数量多,扎根面广而深,A正确,BCD错误。应选A。【31题详解】据材料分析可知,浑善达

克沙地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疏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布,且其植被类型分布比例明显不同,这种差异主要是从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所导致的,B正确;由于整个浑善达克沙地都位于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地区,沙地内经纬度差异不大,故太阳辐射和温度差异较小,

受地理位置影响不大,ACD错误。应选B。【点睛】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

荒漠。感热是指地面与大气之间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流过的垂直热量,主要受地表的粗糙度、地气温差以及风速等直接影响。青藏高原感热变化将会影响青藏高原与周边区域的大气环流和对周边大洋水汽的抽吸作用。高原感热越强,对水汽的抽吸作用越强,进而对周边区城气候和天气

影响较大。据研究,自1981年以来青藏高原气候有暖湿化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2.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减弱对周边区域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A.我国北方地区多寒潮灾害B.我国南方地区多干旱灾害C.我国西北地区多暴雪天气D.我国西南地区少阴雨天气33.近年来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对高原感热的影响是(

)A.高原植被覆盖率下降,高原感热强度下降B.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高原感热强度升高C.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高原感热强度下降D.高原植被覆盖率下降,高原感热强度升高【答案】32.D33.C【解析】【32题详解】根据材料“高原感热越强,对水汽的抽吸作用越强,进而对周边区城气候和天气影响较大”可知

: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减弱,对水汽的抽吸作用减弱,使得西南季风势力也减弱,我国西南地区阴雨天气减少,D正确;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寒潮、暴雪天气夏季出现较少,AC错误。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减弱,对水汽的抽吸作用减弱,使得我国夏季风势力减弱,推移速度减慢,长期滞留在我

国南方地区,使得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增多,多引发洪涝灾害,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多引发旱灾,B错误。故选D。【33题详解】据材料,青藏高原目前气候出现暖湿化特征,利于高原地表植被恢复,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AD错误;地气温差减小,高原感热强度下降,C正确,B错误

。故选C。【点睛】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青藏高原上的冰雪融化,气候出现暖湿化特征,使得青藏高原上的植被得以迅速生长,植被覆盖率升高,地气温差减小,青藏高原感热强度下降,对水汽的抽吸作用减弱,使得我国夏季风势力减弱,推移速度减慢,长期滞留在我国南方地区,使得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增多,多引发洪涝灾

害,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多引发旱灾;使得西南季风势力也减弱,我国西南地区阴雨天气减少。宁夏盐池县花马池镇南靠黄上高原,北邹毛乌素沙地,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荒漠草原。下图示意该镇植被景观的变化,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34.影响该镇植被景观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光照B.地形C.热量D.水分35.该植被最观区的土壤特征是()A.含沙量大,土壤结构疏松B.土质黏重,pH值较低C.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D.透水性差,保水性强【答案】34.

D35.A【解析】【34题详解】读图,根据自西向东植被景观的变化判断可知,影响该镇植被景观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自西向东水分条件逐渐变好,D正确;光照、地形、热量等因素差异不大,ABC错误。故选D。【35题详解】根据该镇的植被类型可知,该镇气候

比较干旱,地表植被比较稀疏,以荒漠草地及灌丛为主,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土壤含沙量大,结构疏松,A正确,多为钙质土,pH值较高,土壤呈碱性,B错误;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C错误;结构疏松土壤透水性强,保水性差,D错误。故选A。【点

睛】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1、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2、气候因素是土壤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3、地形因素一般只是引起地表能量和物质的再分配,并没有引起新的物质。4、母质因素是土壤形

成的物质基础。研究表明,泥炭地(泥炭沼泽)的排水(灌溉)系统对水循环和碳循环都有着显著的影响。英国某低洼地曾经一度是被淹没的。因深渠与排水管网的修建完善而能够快速通过该系统排水,该地如今即便已经成为农业高产之地,却仍然不时会遭遇洪水的侵袭,或在其上空形成“乌碳

云”(云的颜色近似乌碳颜色)的阴霾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6.该泥炭地的形成关键依赖于()A.土壤肥力下降B.植被腐化C.成土母质的形成D.森林砍伐37.该排水系统对泥炭地水循环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地表径流②下渗③蒸发④水汽输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8.该地上空形成“乌碳云”的阴霾现象,其主要是由于()A.泥炭地干燥易燃B.地下水的过度抽取C.全球变暖加剧D.泥炭受侵蚀流失【答案】36.B37.C38.A【解析】3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长期积水,有利于泥炭沼泽的发育,且泥炭地(泥炭沼泽)本质上是部分腐化分解植被储量的长期厚积结果,B正确;土壤肥力、成土母质、森林砍伐与泥炭地的形成影响较小,AC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37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排水系统包

括了深渠和排水管网,该排水系统将地表的积水引到了地下,所以对泥炭地下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渗,②正确;同时深渠储水使得表层水量减少,对泥炭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蒸发,③正确;该排水系统包括了深渠和排水管网,与地表径流、深渠输送无关,①④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8题详解】泥炭层顶部的植被会从大气层中吸收二氧化碳,当泥炭地(泥炭沼泽)干涸之后,气体侵入土壤更深层或土壤里的空气含量更高,会造成碳元素的分解更甚,而释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干燥的泥炭可燃性强,燃烧而释放出碳元素,产生许多黑色颗粒悬浮在空中,形成“乌碳云”的阴霾现象。综上所述,B

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睛】泥炭是指植物残体在多水嫌气的条件下因不能完全分解而形成的有机堆积层。泥炭地是陆地上最大碳库,储存了全球土壤碳的25%。下左图为土壤剖面的各层特点描述,下右图为某同学依据所学知识绘制的土壤发育阶段序列。

【39.甲层为()A.淀积层B.淋溶层C.母质层D.腐殖质层40.影响丙、丁两层形成的主要因素有()①成土母质②气候③地形④生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39.C40.D【解析】【39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层是土壤发育的第一阶段,土壤形成的

原始物质基础是母质层,C正确;淀积层、腐殖质层、枯枝落叶层不是土壤形成的原始物质基础,ABD错误。故选C。【40题详解】读图可知,丁、丙位于土壤的最上层,是腐殖质层和淋溶层。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有生物的参与,④正确;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湿热地区土壤风化

作用和淋溶作用强,与气候因素有关,②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于土壤母质而形成的。它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其形成的因素有母质因素、气候因素、生物

因素、地形因素、时间因素、人类活动因素。二、综合题(三大题,共4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材料二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不同

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转化为地下径年平均蒸发量流的降水量城市中心区67540533768270郊外平原区644.526796171377.5(1)比较该城市中心区与

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并从热力环流角度说明原因。(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从水循环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3)近年来,每到汛期我国许多城市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试分析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措施。【答

案】(1)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城市中心气温高,形成上升气流。(2)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下渗量少,转化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形成内涝。(3)增加城市绿地;使用透水砖(增加通透式路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解析】【分析】本题以一组数据为背景材料,涉及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利用

水循环的环节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以及采用何种措施可以减轻城市内涝问题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及运用地理基本规律、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能力、人地协调观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据材料二中数据可以得出,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形

成降水的条件有3个:①是要有充足的水汽;②是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③是有较多的凝结核。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

高低空的热力环流。因此,从热力环流角度看城市与郊外降水的差异主要是受气流垂直运动的影响。由于城市人口多,交通工具多,人为释放热量多,所以气温较郊区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降水,故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小问2详解】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

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因此,城市内涝主要表现为地表径流增大。由于热岛效应,城市中心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城市路面硬化面积大,阻止了地表水的下渗,致使地表径流量较大。因此,若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不够,就容易形成内涝。【小问3详解】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

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形成城市内劳为的主要原因是地表径流量大,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不够,因此,一要想办法增加下渗量,二要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城市雨水下渗量减少是应为路面高度硬化所致,所以,增加下渗量

应增加城市绿地,使用透水砖等。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应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管网,减少对天然水面的破坏,改善城市排水系统。4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乙图是____。(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处分布,乙在____处分布。(

3)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A.B.C.D.(4)下图所示地貌从成因上讲属于____地貌,从气候角度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地区,图中迎风坡为____(填字母)。【答案】(1)①.冲积扇②.三角洲(2)①.B②.A(3)B(4)①.沙丘(风积)②.西北③.a【解析】

【分析】本题以冲积扇、三角洲、新月形沙丘、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常见地貌类型的判断、分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从甲图中可以看出,甲图地貌形成于河流流出山口,呈扇状堆积,判断是冲积扇;乙图地貌形成于地势较

为平坦河流入海口,位于河流与海洋交界处,呈三角状堆积,判断是三角洲。【小问2详解】从丙图中可以看出,CBA处有一条河流自C流向B再流向A,最后注入海洋。冲积扇形成于河流流出出山口,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CB段流经山地,B为河流流

出出山口处,故B会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A处是河流入海口处,判断A处会形成三角洲。【小问3详解】冲积扇形成时,泥沙现在中间堆积,然后向两侧散开,故剖面图是两侧低中间高。甲图中沿C→D方向是从一侧到中间再到另一侧,故

剖面线选B。【小问4详解】图中所示地貌是新月形沙丘,是由于风力搬运后堆积形成的。这种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在我国主要是西北地区。新月形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从图中可以看出a坡较缓、b坡较陡,故判断a坡是迎风坡。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

是塔里木河等河流汇集之地,曾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全年盛行东北风,现已干涸,仅为大片盐壳,呈现灰白色。下图右侧分别为我国A、B、C三地土壤景观图。的(1)土壤是反映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形成土壤的最活跃因素是____,A位于我____(填三大

自然区名称),该地经过人类改造,形成肥沃的耕作性土壤是____。(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B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3)C为罗布泊,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罗布泊盐壳形成的原因。(4)红壤的肥力、酸碱度和疏松程度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②大量施用化肥③增施熟石灰④掺沙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1)生物东部季风区水稻土(2)夏季高温多雨,植被(草地)茂密,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寒冷,微生

物分解速度慢,有机质易积累;地形平坦广阔,物质迁移速度慢,有机质流失少。(3)位于河流下游,盐分集中: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少;位于塔里木盆地内部,夏季热量不易散发,蒸发量大。(4)B【解析】【分析】本

题主要考查了土壤有关知识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考查了学生利用综合思维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土壤是反映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生物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通过生物的循环,才能把大量的太阳能纳入成土过程

,才能使分散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多种养分物质聚集于土壤之中,才能使土壤具有肥力并使之不断更新。因此,成土过程实质上就是母质在一定条件下为生物不断改造的过程.没有生物的作用便没有土壤的形成。A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该地经过人类多年的改造,才形

成肥沃的耕作性土壤--水稻土。(2)B地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是:当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多,森林茂密,地表植被丰富,枯枝落叶多,有机质来源丰富;当地冬季气候寒冷,微生物

分解速度慢,有机质腐烂速度慢,有机质积累丰富;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广阔,水土流失少,物质迁移速度慢,有机质流失少,有机质在当地富集,形成肥沃的黑土。(3)C为罗布泊,罗布泊盐壳形成的原因:罗布泊位于我国内流区,位于河流下游,水量较少,盐分集中:当地深居内陆,距海原因,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罗布泊位于

塔里木盆地内部,盆地地形,夏季热量不易散发,蒸发量大,水分流失速度快,盐分残留在地表。(4)红壤呈酸性,土质黏重,有机质含量低。推广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①正确;增施熟石灰可以中和壤的酸性,③正确;掺沙可以降低土壤的黏性,增强通气透水性,④正确;大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

结,破坏土壤的结构,②错误。综上分析,①③④正确,故选B。【点睛】土壤的发育起始于岩石的风化。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了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包括了岩石碎屑、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土壤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