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2.088 MB
  • 2024-10-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吉林省汪清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汪清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汪清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吉林省汪清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x,共(15)页,2.08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56c41d822e1d7e5488fe0c68855bb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汪清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一、单选题(共50分)1.鼎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西周时期规定庶人没有资格用鼎陪葬,但是到了春秋晚期,很多庶人的墓葬中出现了用陶鼎陪葬的现象。这反映了春

秋晚期A.庶人政治地位提高B.礼制的约束力减弱C.制陶工艺水平进步D.迷信色彩更加明显2.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这种变化反映出A.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D.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3.元朝的地方行政区,吸取了汉唐以来

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朝地方行政设置A.适应了多民族国家统治的需要B.反映了蒙古文化对制度的影响C.旨在促进不同区域的协同发展D.有利于强化大一统的君主专制4.从秦至清,许多皇帝或由于

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本质上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B.君主权力受到挑战C.中央集权体制破坏D.君主专制被推翻5.罗马城邦实行公民政治,在公民

权问题上,罗马人最终“超越了希腊人创造的城邦狭隘性的政治框架和希腊人意识的局限性”,共和时代,随着罗马统治区域的扩大和无权者的斗争,城邦内的平民、部分奴隶和被征服者拉丁人,以及帝国时代罗马的同盟者逐渐获得公民权。罗马人的这些做法A.扩大了罗马政权的

统治基础B.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C.促进了罗马社会经济的繁荣D.体现了自由正义的法律精神6.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A.议会无权制裁国王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7.《德意志帝国宪法》有下列内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宪法赋于帝国君主专制色彩B.皇帝个人直接行使立法权C.联邦议会对帝国的宰相负责D.普鲁士在德国有特殊地

位8.条约签订后,“咸丰之力与相争,其意盖在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尤在避免中国君主与西方人的直面相对。他害怕这种直面相对会扫尽天朝的礼文和成宪,因此宁肯舍弃关税之利。”但最终结果是被迫承认此条约有效。此条约最有可能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1927年2月,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对青年的信仰做了调查,调查显示:青年们认为如果没有对“主义”的信仰,会成为“时代落伍者”;不少“新青年”放弃了曾经信奉的吴佩孚“三不主义”、无政府主义等,转而信仰三民主义、共产主义。这一现象

表明A.革命统一战线促使青年觉醒B.思想解放是国民革命的前提C.青年是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D.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即将破裂10.江苏巡抚李鸿章对苏州阊门外所建题为“民不能忘”的汉白玉牌坊耿耿于怀,责问:“阊门外白石牌坊何以建于伪忠王耶?”他得到的答复是:牌坊

为担任乡官者所捐建,建牌坊乃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减粮”政策。这使他深受刺激。李鸿章主政期间,苏州等地终于成功减赋。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A.确实推行了《天朝田亩制度》B.推行的政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C.对清末地方治理起到助推作用D.重视摧毁过时的地方经济制度11.下图所示

是发表于1907年9月的漫画《实行立宪》,漫画的构图以唱片机和人耳为主题。下图是作者风夫的画外之音:“有音无形,有调无人。虽可娱人,究属愚人。其故维何,徒以虚声。”该漫画表明当时A.光绪帝未采纳立宪主张B.民众反对西方娱乐方式C.预备立宪实为虚张声势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2.晋察冀边区行政教育

处审定出版的历史课本中,孔子被表述为“代表了贵族地主,他看不起工农,说工农是小人”,王安石变法被表述为变法“并不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他提倡的保甲法,更是地主束缚农民的锁链”。这些表述A.有助于对抗国民政府的“围剿”B.体现了教材直接服务于抗战C

.渗透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D.凸显了阶级斗争的严峻形势13.校歌是时代的记忆。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莆田某校校歌写道:伟哉中山兮遗教辉煌,……争民族独立,谋国家自强。致力科学之建设,拥护民主之宪章。校歌中的“争民族独立,谋国家自强。……拥护民主之宪章”的运动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B.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C.适应了近代救亡图存的需要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4.1912年10月,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大学令》22条:规定大学“以文、理科为主,文科兼法、商二科者;理科兼医、农、工三科或二科一科者”。还规定

只要符合大学办学要求,“私人亦得设立大学”。这些规定旨在A.发展民办高等教育B.培养学生个性自由C.适应国家建设需要D.高扬民主科学旗帜15.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这首词描绘了A.生灵涂炭的北洋军阀混战B.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革命C.克服重重险阻的红军长征D.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16.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同学在学习党史过程中,搜集了四幅和中国共产党有关的地图,请把下面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进行排序,正确的是A.

②①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D.①③②④17.商务印书馆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观点。1906年版认为:“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1933年版认为:“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对上述两种描述解读有误的是A.商

务印书馆紧跟时代溯流B.历史教科书体现时代特色C.社会性质决定了史观变化D.时局变化影响着历史评价18.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在全国的统治确立,新政权在彻底铲除、肃清中世纪制度残余、扫除妨碍俄国一切文化发展和一切

进步的障碍方面,较为彻底的完成了革命任务。正如列宁所说,“从对人民的深远影响来看,我们所做的这种清除工作比125多年前的法国大革命要坚决、迅速、大胆、有效、广泛和深刻的多。”据此可知,苏俄A.社会主义革命远比法国革命激烈B

.已经建立了相对较为民主的国家C.社会主义革命经验为他国所借鉴D.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残余仍存在19.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0年至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

年至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关于错失第三次机遇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B.“左倾”错误的影响C.“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D.“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1987年邓小平指出∶"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

央一点都不管……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不实际……(有人)要把香港变成一个在'民主'幌子下反对大陆的基地,怎么办?那就非干预不行"。邓小平意在强调A.中央对香港地区的管治权B.堵塞国家安全方面的制度漏洞C."一国两制"的方针不改变D.维护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21.公元前340年,雅

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司法

审判缺乏严格程序22.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图为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A.平民阶层贫困落

后的根源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C.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23.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B.工商

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2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A.战争削弱了

欧洲的国际地位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25.伊拉克战争(2003.3.20—2011.12.18)之后,美国不得不与其他大国建立或者致力于建立名目繁多的战略伙伴关系,借助其他大国解决诸如反恐、防核扩散之类的重大问题,其

单边主义已从独霸型转变为主导型。这反映出A.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B.美国和平外交取得了成功C.美国已放弃了单边主义政策D.世界对全球化问题的重视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

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26.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5分)。材料一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

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注: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此处,宰相泛指有权势的官员,并不特指某一官职。)——(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材料二(注:图中宰相包括秦汉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中书、门下

、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大学士。)——余意峰《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的时空变迁规律》(1)运用所学知识,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分析材料一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观点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借鉴意义。(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0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20分)。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

。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

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

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10分)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5分)。材料一宋朝兵制之弊在于:(

一)兵力的逐渐腐败。(二)番戍之制:(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既不便于指挥统驭(乙)而兵士居其地不久,既不熟习地形,又和当地的人民没有联络。(丙)三年番代一次。道途之费,却等于三年一次出征……每逢水旱偏灾,又多以招兵为救灾之策;于是兵数递增

。宋开国之时,不满20万。真宗末年,增至91万。仁宗时,西夏兵起,增至125万。——吕思勉《中国文化史》材料二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

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清)赵翼《廿二史札记》(1)依据材料一,分析宋朝军事弊端导致的后果。(6分)(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政治上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对北宋统治有何影响?(9分)参考答案1.B【详解】鼎作为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到了春秋晚期,却成为很多庶人

的陪葬品。这反映了春秋晚期等级制度的破坏,即礼制的约束力减弱,故B正确;材料没有庶人政治地位提高的信息,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制陶工艺水平和迷信色彩,故CD正确。2.A【详解】根据图片看出,齐楚燕韩赵魏秦齐国的文字统一为小篆,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全国,统一全国的文字为小篆,说明政治局

面影响文化整合,故选A;材料反映文字的统一,并非强调文化的多样性,排除B;材料反映文字的统一,并非反映文字书写艺术的发展,排除C;图片信息与百家争鸣无关,排除D。3.A【详解】元朝的地方行政区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

成犬牙交错的局面,避免出现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蒙古文化对制度的影响,排除B;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元朝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属于中央集权问

题,而君主专制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D。4.A【详解】材料内容表面看来是皇权削弱,但实际是因为皇帝或年幼或庸弱,才给了其他人机会,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他们的权力是来自于皇权,本质上还是君权至上的而导致的后果,

故A项正确;因皇帝或年幼或庸弱,才给了其他人机会,表面看来是权力的萎缩,但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他们的权力是来自于皇权,他们的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皇权一直在强化,所以不是对君主权力的挑战,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体

制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题中主要涉及君权问题,与中央集权无关,故C项错误;从秦到清中国一直是君主专制,并未被推翻,故D项错误。5.A【详解】从题干中看出,罗马的“公民政治”的包括范围很广泛,这体现出罗马公民政治的广泛性

,有利于扩大罗马政权的统治基础,A项正确。材料与罗马的对外扩张无关,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政权社会基础的广泛性,没有涉及罗马的社会经济,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D项的结论与材料无关。6.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

《权利法案》,王权受到限制,并通过一系列法令的颁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安妮女王直接解除辉格党人行政职务的做法违背了法律规定,说明君主立宪制尚未发展完善。故选B。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7.D【详解】从材

料可以看出,宰相由皇帝任命,法律的通过由皇帝决定,官员要对皇帝负责,这反映出普鲁士在德国有特殊地位,故D项正确;德意志帝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君主专制,排除A;皇帝并不直接行使立法权,排除B;联邦议会对皇帝负责,排除C。8.B【详解】根据“意盖在保全华夷之

间的藩篱和沟壑,尤在避免中国君主与西方人的直面相对”可知咸丰帝极力避免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所以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应该是《天津条约》,故选B;《南京条约》是道光皇帝时期签订的,排除A;《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是光绪皇帝时期

签订的,排除CD。9.A【详解】1927年2月,国民革命运动正如火如荼,不少“新青年”放弃了“三不主义”、无政府主义等,转而信仰三民主义、共产主义。这一现象表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促使了青年觉醒和进步,故A正

确;材料没有强调思想解放的作用,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共两党的争夺,故C错误;材料没有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即将破裂的信息,故D错误。10.C【详解】根据“牌坊为担任乡官者所捐建,建牌坊乃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减粮”政策。这使他深受刺激。李鸿章主

政期间,苏州等地终于成功减赋。”可得出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对地方的减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使李鸿章主政期间,苏州等地终于成功减赋。说明其对清末地方治理起到助推作用,C正确;材料不能证明实行《天朝田亩制度》,A错误;《天朝田亩

制度》并没有顺应历史潮流,排除B;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11.C【详解】该漫画发表于1907年,反映的是预备立宪,结合右上角的画外音可知,漫画实际反映了作者在揭露和嘲讽预备立宪实为虚张声势,立宪是虚,是欺骗民众的,故选

C;A不符合史实,排除;B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材料信息与民主共和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实行立宪》”、“有音无形,有调无人。虽可娱人,究属愚人。其故维何,徒以虚声。”联系清末预备立宪的史实分析解答。12.C【详解】孔子“代表了贵

族地主,他看不起工农,说工农是小人”,王安石变法“提倡的保甲法,更是地主束缚农民的锁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表述具有阶级斗争色彩,渗透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故C正确;对抗国民政府的“围剿”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而晋察冀边区是抗

日战争时期,故A错误;教材不利于团结地主阶级抗日,故B错误;此时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故D说法错误。13.C【详解】材料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莆田学校通过校歌表达了对“争民族独立,谋国家自强”“拥护民主之宪章”运动的拥护,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掀起复辟帝制的逆流,孙中山等人

发起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宪章,孙中山等人的活动适应了近代救亡图存的需要,所以莆田学校校歌表达了对护国、护法等运动的拥护,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等人的政治运动,无法体现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故排除A;新中国成立后才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故排

除B;材料没有体现出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情况,故排除D。14.C【详解】《大学令》规定大学“文科兼法、商二科者,理科兼医、农、工三科或二科一科者”,说明中华民国重视大学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该规定旨在适应当时国家建设对实用人才的需要,故选C;材料说明只要符合大学办学要求,“私

人亦得设立大学”,无法体现这是中华民国大学教育的主旨,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培养学生个性自由”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民主的信息,排除D。15.B【详解】据题干“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分田分地真忙”等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蒋桂战争”是指1929年3月

,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矛盾激化而爆发战争,可知这一时期是十年对峙时期。“红旗跃过汀江”“分田分地真忙”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景象,故B选项正确;蒋桂战争与北洋军阀无关,A选项错误;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

,与诗词描述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开始于1946年6月,与诗词描述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16.B【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在1937年9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在1927年,渡江战役是在1949年,长征是1934

—1936年。所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②④①③,故选B,排除ACD。17.C【详解】“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的说法是在1906年,当时中国正处于辛亥革命的前夜,革命形势正迅速高涨,对当时的清政府而言,稳定国内政局是至为关键的当务之急,故上述说法反映了时代和局势的的变化,这是

其应对之举;“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是在1933年的说法,当时日本已经发动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激化,挽救民族危机成了当时的主要任务,所以教科书在这时的作用一方面是给学生史实,另一方面是利用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来激励学生为国家救亡运动贡献力量,所以会有上述说法。综上

所述,ABD都是顺应时代变化的准确解读,而两个材料所处的时代都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之下,所以社会性质是一样的,故C的说法是对上述材料的错误解读,故选C。【点睛】这一题属于反向选择题,这类题一

定要看清题干中的设问,如这一题是“解读有误”,也就是说要选择不正确的说法,为了防止出现审题失误,要注意看全选项,只要是看全选项就知道ABD都是对的,所以这会促使我们再返回去看题干的设问,就不容易出现本来明白但选错的问题了。18.B【详解】据材料可知,“新政权在彻底铲除、肃

清中世纪制度残余……较为彻底的完成了革命任务”,比法国大革命更深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之前俄国自身及法国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相比,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已经建立了工兵苏维埃政府,一批工人、农民和士兵的代表走上了各级苏维埃的领导岗位,代表人民行使权利或监督权利,因此,苏

俄此时成为较为民主的和进步的社会主义国家,故选B项;材料讲的是从对人民的影响这一角度看,苏俄革命激烈于法国大革命,并非从激烈程度进行比较,故排除A项;C、D两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故排除。19.D【详解】根

据“1957至1976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措施第三次基于的原因主要是出现了“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影响,加之还有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敌视和封锁。“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正确的外交政策,不是措

施第三次机遇的原因,故选D,排除ABC。20.A【详解】据题意可知,邓小平认为对于香港不能放任自流,中央要进行宏观的管控,所以他强调的是中央对香港地区的管制权,故选A;邓小平谈论的主要是对香港的管理问题,和国家安全方面的制度漏洞无关,排除B;材料内容和“一国两制”无关,排除C;198

7年特别行政区尚未设立,排除D。21.A【详解】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反映了经过辩护人的辩护、陪审团的投票等一系列的民主程序的运作,最终陪审法庭判其无罪,判断A项正确,排除D。B项说法错误,妇女没有公民权,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C项理解有误。【考点定位】必修一·古希腊

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的民主政治22.C【解析】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深入到工商业者中宣传“追求知识”,“追求自由平等”的道理,反映出知识界已经初步认识到促进民众觉醒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C项正确;徐德珩在谈话中没有明确平民阶层

“贫困落后的根源”,A项错误;知识分子到工商业者中学宣传求知和平等,将“新文化传播”与工农运动相结合是方法,不是其认识的进步,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革命”和“团结工农”对革命的重要性,D项错误。23.C【详解】古代雅典,生活在山区的主要是农民,从事农业,所受压迫最严重,政治主张最激进。平

原地区生活的是贵族,主张维护贵族政治。生活在海滨地区的主要是工商业者,从事商业为主,财富多,政治主张较为温和。这说明了不同阶层因其经济地位不同,政治诉求也不尽相同,故选C。题干材料表明的是不同阶层不同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强调他们之间的对立,排除A。政治要求最为激进的是农

民,而不是工商业者,排除B。D项与题意无关。【考点定位】雅典民主政治24.A【解析】A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战争削弱了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实力,而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成为战后世界经济霸主,国际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国际地位遭受挑战,正是在此背景下,库登霍夫—卡来基倡导建立“欧洲合

众国”,A正确;凡尔赛体系激化了法德矛盾,排除B;美国联邦制确立时间是在1787年,与库登霍夫—卡来基的倡议提出时间相隔久远,而且“欧洲合众国”的构建模式不是联邦制模式,排除C;国际联盟中不仅仅有欧洲国家,而且德国在1926年才加入

国联,排除D。25.A【详解】根据“美国不得不与其他大国建立或者致力于建立名目繁多的战略伙伴关系,……其单边主义已从独霸型转变为主导型”可得出随着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美国的霸权主义已经爱到一定的限制,反映出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美国的

和平外交,排除B;C项太绝对,排除C;材料只涉及到美国,并不能代表全世界,排除D。Z.(本题共15分)(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成为各国统治者可选用的人才。(2分)借鉴意义:人才选拔要有基层

实际工作经验,要注重资历和劳绩。(3分)(2)演变过程:战国:按功授爵。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至清:科举制。(4分)特点:秦汉、隋唐,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北宋均匀化,并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南移,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集中地区。(2分)成因:隋唐以前

实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选举,宰相籍贯集中;科举制使选官范围扩大,宋代扩大了科举规模,宰相籍贯分布均匀化;宋朝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到江浙地区,宰相籍贯在江浙密集。(每点2分,答出2点给4分)27.(本题共20分)(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

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每点2分,共4分)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每点2分,共6分)(2)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每点2分,

共4分)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每点2分,共6分)28.(本题共15分)(1)后果:军队战斗力削弱;国家财政负担沉重。(“积贫积弱”)(每点3分,共6分)(2)现象:冗官现象。(3分)影响:机构的臃肿,官员人数的增加,不仅

造成了政府工作效率的低下,更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6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41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