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共(11)页,250.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1bc9467e713f35860b45c245506973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张掖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历史(特部)一、选择题1.魏晋时期,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用权。中正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供给政府,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官吏的任用由中央决定。这表明魏晋时期()A.官僚政治走向成熟B.九品中正制被废除C.士族势力逐渐衰退D.
选官权向中央集中2.秦汉的历史经历了由统一、分裂到重新统一的过程,国家结构形式选择也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郡县制因秦统治者的急功近利而一度崩溃,其后分封制重蹈覆辙,如楚霸王项羽,同样为历史所否定。因而在迈向单一郡县制的过程中,有一种过渡性中间形态的结构形式。材料旨在论证()A.郡县制不利
于维护国家统一B.汉初实施郡国并行的合理性C.秦汉由分裂到统一的必然性D.分封制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3.有学者指出:从春秋末年起,连同整个战国时代“农业生产有着飞跃的发展”、“生产量有很大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高产农作物品种被引进和推广C.统治者实行了休
养生息政策D.冶铁技术推动生产工具的进步4.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不断演变,西周“千耦其耘”“十千维耦”;战国“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秦汉以后,则是“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其演变趋势是()A.生产工具由磨制石器逐渐转变为铁制农具B.由集体生产逐渐向个体小家庭生产转变C
.妇女和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趋于平等D.农业家庭式劳作与手工业作坊逐渐分离5.明朝后期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在其日记记载:国内没有一个地方出产的黄油和奶制品会比苏州的多,米酒会比苏州的好。这些一般都是运到北京和国内其他地方出售的。由此可见当时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B.江南畜牧业发展快C.区域分工相当明显D.国内长途贩运发达6.江南松江府崇明县“(乾隆二十年)核计崇商买米之数不过二十余万石,(乾隆四十年)近则递年加增,已买至三十余万石”。到清后期,崇明县“民
间食米,皆仰给于上江(今安徽等地)”。这一变化说明()A.江南农业生产日益衰退B.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C.重农抑商政策逐步松弛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7.中原王朝(部分)与西域往来的主要通道如表1。这种变迁说明了
()表1朝代与西域交往的主要通道汉河西走廊南北朝青海道唐河西走廊北宋北渡黄河,再经河套地区元河西走廊A.交通情况受政治形势影响B.经济重心一直处于北方C.东西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D.丝绸之路发展陷于停滞8.据《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马韩之西,海上有州
胡国……乘船往来,货市韩中。”“州胡”一般认为是现在韩国的济州岛,济州岛曾出土了一些五铢钱、货泉、货布、大泉五十等货币。由此可以推知,汉代()A.海上贸易比较发达B.民间贸易规模庞大C.朝贡贸易受到重视D.贸易政策发生变化9.北宋时期曾经因为交子无法兑换引发诉讼,后来政府在益州设立“交
子务”,主持交子发行,“革伪造之弊”。这表明()A.宋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交子作为辅币,与铜钱并行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纸币产生D.政府部分介入有助金融稳定10.有人说清朝表面上亡于1912年,实际上亡于1
900年,这句话体现在()“首祸诸臣”①镇压义和团运动②在北京设使馆区③惩办“首祸诸臣”④张之洞、刘坤一等东南各省督抚与列强签订《东南保护条约》等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政府内部一
些有识之士为“自强”“求富”引进西方新式生产方式等方面开国内风气之先而发起的洋务运动()A.推动民族企业的持续发展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C.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D.促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12.下表反映了晚
清部分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改为商资商办前后的经营状况。据此可知()企业名称商资商办前商资商办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自开办到1896年耗费巨大,生产不见起色,官款亦难以为继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生铁年产量提高了11倍多,并开始产钢湖北织布局从初创到1902年经费不足、严重亏损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得到迅速发展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C.经营管理体制影响民族企业发展D.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思潮13.1846年,中国由上海出口的大宗茶叶占全国出口的1/7,1851年增长到1/3,紧接着在1852年超过全国出口茶叶的一半,1853年又进一步几乎达到70%。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的转移B.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变化C.通商口岸近代工业的发展D.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解体14.民国初年,南京织锦者系半工半商性质居多,一面织造,一面售卖。亦有纯为织工者,家藏一二机,代人织造,收取工资,为纯粹家庭工艺。这一现象反映出()A.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B
.雇佣劳作开始普遍化C.中国丝锦质量较优良D.传统经济结构的顽固15.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紧俏,荣氏兄弟获得厚利,1918年面粉厂扩大到10家,每日产量可达到惊人的4.2万袋。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
原因在于()A.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C.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D.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16.1926年,中共领导人瞿秋白对如何解决农民问题进行了具体论述,他
认为必须将“耕地农有”“武装农民”“农民参加政权”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农民问题。瞿秋白的这一论述()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否定了城市中心革命论C.意识到农村革命的重要性D.开启了土地革命的
历程17.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国际宣传处成立,并建立定期的新闻发布会制度,向在华的外国记者和媒体发布有利中国的新闻,还多次组织外国记者赴台儿庄等地采访,并在重庆专门建造了外国记者招待所,安排蒋介石等频繁会见。这些举措()A.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展现了中国顽强抗战的国际形象C.推动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D.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进程18.“克服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指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9.下表为1956~1961年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这些反思与突破()时间反思与突破1956年提出应在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基础上去发展重工业1958年提出“两条腿走路”;工业和农业并举
,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1959年提出安排国民经济要以农、轻,重为序的思想1961年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A.优化了工业发展方针B.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C.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D.解决了三年经济困难20.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
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A.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已宣告失败B.中共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C.中国放弃“一边
倒”外交方针D.中共已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21.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的草案(部分)这一草案()A.打破了西方阵营的封锁B.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C.表明了中苏关系走向破
裂D.完善了“求同存异”方针22.1972年11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关于同意中国意见的决议。决议规定,香港澳门不属于殖民地范畴,港澳问题属于中国主权问题,联合国和他国无权干涉,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应由中国和英国、葡萄牙交涉谈判解决。联合国的这一决议
()A.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升B.成为了解决港澳问题的法理依据C.意味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说明民族独立事业得到广泛支持23.有学者指出,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按人口分到户,农户有偿承包经营。而每户承包土地不足8亩,并按
优劣远近搭配。该学者意在强调()A.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可行性B.兼顾农民利益的重要性C.确保农业经济政策的稳定性D.深化农业改革的必要性24.1979年,四川省扩大自主权的100个试点工业企业,头8个月的产值和实现利润,分别比1978年同期增长了14.1%和8%,与非试点企业相比,
平均增长幅度高出39.3%和1倍以上。这反映出()A.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B.试点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25.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中心城市是公共建
筑的首要集中地,古希腊雅典城邦最主要的考古遗迹正是其公共建筑,如阿格拉、议事大厅、神庙、祭坛、露天剧场、体育场等。法国著名学者维达尔说:“城邦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空间……在这里,人们就涉及共同利益的问题进行争论。”据此可知,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中心城市()A.
淡化了公民大会的政治职能B.拥有人数众多的公民群体C.保障了希腊古典文化的繁荣D.成为民主政治的中心舞台26.罗马法学家认为:“延传已久的习俗惯例之所以被人们当成条文律令来遵守,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他是人民制定的。所以,凡人民所认可的(惯例),即使没有成文法的规定,也应正当
地被看作是同样有效的,人人都要严格遵守。”这表明古罗马()A.注重维护公民利益B.立法具有人民主权的色彩C.长期受到贵族控制D.平民对制定法律有决定权27.19世纪初,英国工人酗酒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泰晤士报》称“对于一个不能吃
价值超过一磅面包的男人来说,用烈性酒来使他的胃膨胀起来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工业化的速度过于迅猛B.工人阶级生活境况恶劣C.工业革命加剧贫富差距D.工业化推动酿酒业发展28.下表为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法律文献,其共同点有()英国《
权利法案》1689年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①背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②目的:用法律手段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变革成果③
内容:确立起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④影响:为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9.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王权,保证了议会立法和财政等方面的权力。这说明《权
利法案》的通过()A.结束了王权专制统治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C.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D.完善了君主立宪制30.二战后,由于资源(如自然资源、势力范围和对战略要地的控制)的稀缺性,美苏都想多占这些资源。若美、苏都选择“合作”,他们都可保持现有资源不变(50∶50);若美
国选择“冷战”,苏联选择“合作”,美苏资源对比则是60∶30,反之亦然(如下图)这一分析可用来说明()苏联冷战合作美国冷战40406030合作30605050A.美苏冷战中美国保持战略优势B.冷战是美苏利益博弈的最终结果C.冷战严重削弱了美苏两国实力D
.冷战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材料一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英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社会也发生着重大变化。1801年英国农林渔业产值占国民收
入的比重为32.5%,1841年为22.1%,1861年英国农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7.8%,而1901年则为6.4%。在收入差距方面,1801年,英国1.1%最富有的人取得国民收入的25%,到1848年,1.2%的最富有
者就取得35%的国民收入,到工业革命已完成的1867年,2%的最富有者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收入的40%。相反,体力劳动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由于英国近代工厂大多建在水源充足的河流旁边,这样在就近取水解决工业用水和动力问题的同时,也便于处理日益增加
的工业废水。连续不断的工业废水和生产污水的自然排放,完全超过了河流和大地的自净能力,就连英国人视为生命之河的泰晤士河都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臭河”。——摘编自刘俊俊《英国工业化的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材料二时间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
程20世纪50—90年代初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运用。这个时期工业化战略的特征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国家指令性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封闭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1978—1992年我国国家统配物资品种由
256种减少到19种;国家计划收购和调拨的商品由65种减少到15种;在工业生产中,国家计委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5%以上下降至10%以内。1992年以来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这对改革开放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2002年中共十六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是一条与传统工业化全然不同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017年中共十九大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摘编自王志安《中外工业化
道理综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的有利因素,并指出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1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的工业化与英国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12分)32.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伴随着资本主义
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拓展而形成的;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到来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
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在1864年到1876年间,还间或有过
出超,自1876年以后历年都是入超。1885年以后,进口棉纺织品的比重超过鸦片,占据中国进口首位。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还是农产品,在出口货物中,茶叶仍然占据首位,但是由于日本茶和印度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它所占
的比重逐渐下降。——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编著的《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对中国的影响。(6分)张掖二中202
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历史(特部)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DBDDAAD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ADCCBAAB题号21222324252627282
930答案BBDBDBBCCB1.【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正只有品评权……官吏的任用由中央决定”可选官权向中央集中,故选D项;隋唐时期,官僚政治走向成熟,排除A项;隋朝,九品中正制被废除,排除B项;魏晋时期,是士族势
力的膨胀时期,排除C项。2.【答案】B【解析】据材料“郡县制……一度崩溃,其后分封制……为历史所否定。因而在迈向单一郡县制的过程中,有一种过渡性中间形态的结构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结构形式”是郡国并行制,材料肯定了郡国并行制的过渡作用,具有一定的合
理性,故选B项;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排除A项;据材料“秦汉的历史经历了由统一、分裂到重新统一的过程”可知秦朝由统一到分裂,汉朝由分裂到统一,不能笼统叙述,排除C项;西周分封制顺应了巩固统治的历史潮流,
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据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是生产工具的革新,农业生产的发展取决于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发展,冶铁技术的提高是
铁犁牛耕得以发展的关键,故选D项;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私有制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农业发展推动土地制度调整,排除A项;外来高产作物被引进的前提是对外交流路线的开通,排除B项;汉初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排除C项。4.【答案】B【解析】由“千耦其耘”到“百亩之田,匹夫耕
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再到“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体现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渐转由集体生产逐渐变为个体小家庭生产,故选B项;题干论述的是“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的不断演变”,而非生产工具的演变,排除A
项;题干论述的是“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的不断演变”,而非男女在生产中地位的演变,排除C项;题干论述的是“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的不断演变”,与手工业无关,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据材料“国内没有一个地方出产的黄油和奶制品会比苏州的多,米酒会比苏州的好。这些一般都是运到北京和国内其他地方出售的
”,可知明朝时期苏州的商品可以运往其他地方出售,说明国内长途贩运发达,故选D项;宋朝时经济重心就已经南移,排除A项;材料强调国内商品贸易,并不是畜牧业发展,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苏州的产品,无法代表区域分工,排除C项。6.【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乾隆二十年时
崇商买米不过二十余万石,乾隆四十年时已买至三十余万石,清后期,崇明县民间食米大都仰给予安徽等地,这说明崇明县越来越多依赖市场购买粮食,体现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故选D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不能说明农业生产衰退,排除A项;农产品的商
品化与农家副业的地位无关,排除B项;清朝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且材料内容与政府经济政策无关,排除C项。7.【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材料可知,汉唐元都为大一统的强盛朝代,故与西域往来的主要通道都是河西走廊,而分裂的南北朝和北宋由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不能经河
西走廊与西域联系,而改由其他通道与西域往来,这说明了交通情况受政治形势影响,故选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排除B项;东西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丝绸之路发展陷于停滞这一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8.【答案】A【解析】韩国的济州岛曾出土了一些五铢钱
、货泉、货布、大泉五十等货币,与《后汉书·东夷列传》的记载相互印证,由此可以推知,汉代的海上贸易比较发达,故选A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民间贸易的规模,排除B项;朝贡贸易是指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与周边及海外各国建立起来的一种寓政治和经济为一体的对外政策,材料不
涉及,排除C项;材料仅反映汉代海上贸易比较发达,未体现贸易政策的变化,排除D项。9.【答案】D【解析】“交子务”可以起到“革伪造之弊”的作用,说明政府的介入有助于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故选D项;仅据“交子务”的职责,无法推知其出现时间,排除A项;题干论述的是“交子务”的职责,无法推知其是否与铜
钱并行,排除B项;题干论述的是“交子务”这一机构出现的背景及职责,与纸币无关,排除C项。10.【答案】A【解析】“实际上亡于1900年”是指清朝是从义和团运动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就已经名存实亡了,面对外来侵略
,却镇压反对外来侵略的义和团运动,说明清政府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故①正确;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使得清政府同意列强在北京设立使馆区,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故②正确;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同意惩办“首祸诸臣”,意味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故③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督抚与列强签
订《东南保护条约》意味着清政府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权,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11.【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故选B项;洋务运动诱导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但并没有推动其持续发展,排除
A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是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和做法,而不是其影响,排除C项;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并没有使其取代自然经济,而且自然经济在近代中国一直占主导地位,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及湖北织布局在官办及官督商办时均存在经费不足和亏损的问题,
但在商资商办后汉阳铁厂生铁年产量提高11倍,并开始产钢,这说明这些企业在商资商办后经营状况得到了改善,产品质量得以提高,故选C项;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属于洋务企业而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不同经营方式影响企业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无关,排
除B项;实业救国思想在甲午战争后开始出现,但并非主流,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上海在我国近代茶叶出口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846年,中国由上海出口的大宗茶叶占全国的1/7,1853年几乎达到70%,
促成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上海开始取代广州成为新的贸易中心,故选A项;材料仅提供近代中国茶叶出口经由上海的比例,无法说明出口商品的结构,排除B项;茶叶出口属于农副土特出口而非近代工业发展,排除C项;传统经济结构的解体能够推动农副土特产品的出口,但材料反映的是由上
海出口茶叶比例的增加,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据材料“半工半商……家庭工艺”可知民国初年依然存在着大量的家庭手工业,反映出传统经济结构的顽固,故选D项;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排除A项;中国古代已存在雇佣劳作,且
材料中仅提及“亦有……代人织造”无从得知普遍化,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丝锦的生产方式,无丝锦质量的对比信息,无从得知当时中国丝锦质量较优良,排除C项。15.【答案】C【解析】1912—1918年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这使得民族工业
因此扩大了国内市场,也获得了一定的国际市场,故选C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但是封建势力依然存在,依然会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使得民族工业由此获得了更大的国
内市场,但是没法据此扩大国际市场,排除B项;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也是其发展的原因之一,但是这只能说明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积极性提高有助于其发展,并不是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16.【答案】C【解析】据材料“耕地农有、武装农民、农民参加政权”可知瞿秋白己经意识到农村革命的重要性,故选C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1926年,
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城市中心革命论,排除B项;1926年仍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1927年8月初,中共中央起草《湖南运动大纲》,强调武装夺取政权,实行土地革命,排除D项。17.【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1937年11月,国民政
府国际宣传处成立,建立定期的新闻发布会制度,向在华的外国记者和媒体发布有利于中国的新闻,组织外国记者赴台儿庄等地采访,并在重庆专门建造外国记者招待所,安排蒋介石频繁会见,通过这些措施使国际社会更多更详细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展示中国顽强抗战的国
际形象,故选B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排除A项;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项;这些措施主要是通过舆论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战,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帮助,而非加速抗战胜利进程,排除D项。18.【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的“两党制和多党制”、“统一战
线”、“伟大创造”等信息可知,这是一个与统一战线和政党相关的制度,所以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党无关,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涉及到的是少数民族的民主制度,题干没有提
到民族问题,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到基层民主的问题,而是关于政党和统一战线方面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19.【答案】A【解析】据表格中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可知,1956~1961年毛泽东已经注意到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弊端,强调重视农业和
轻工业,故选A项;材料信息是方针和思想,没有具体实践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是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20.【答案】B【解析】“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意为我们不能照搬苏
联的道路,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选B项;1956年苏联还未解体,排除A项;50年代中国仍坚持“一边倒”外交方针,排除C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是“文革”期间的口号,而1956年“文革”还未开始,排除D项。21.【答案】B【解析】据图示内容可知该草案是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淡化了中国外交政策中的意识形态色彩,从而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选B项;这一原则并没有能打破西方阵营的封锁,排除A项;50年代中苏关系尚未走向破裂,排除C项;材料时间是1954年,而“求同存异”方针195
5年才提出,排除D项。22.【答案】B【解析】据材料“香港澳门不属于殖民地范畴,港澳问题属于中国主权问题,联合国和他国无权干涉,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应由中国和英国、葡萄牙交涉谈判解决”,可知中国通过这一决议,掌
握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主动权,故选B项;“空前”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港澳问题,并不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排除C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说明民族独立事业已经完成,排除D项。23.【答案】D【解析】据材料“每户承包土地不足8亩……按优劣远近搭配”可知作者认为农户土
地较少,且土地肥瘦不等,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强调深化农业改革的必要性,故选D项;据材料“每户承包土地不足8亩”可知不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排除A项;据材料“不足8亩……按优劣远近搭配”反映出农民利益没有受到足够的保障,排除B项;据
材料“不足8亩……按优劣远近搭配”反映出当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不足,农业政策需要调整与改革,而不是稳定发展,排除C项。24.【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1979年,四川省扩大自主权的100个试点工业企业,头8个月的产值和实现利润分别比1978年
同期增长14.1%和21.8%,与非试点企业相比,平均增幅高出39.3%和1倍以上,这反映了国有企业的试点改革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故选B项;国有企业试点改革取得的成就,不能说解决了企业职责不分的弊端,排除A项;仅有1979年四川省部分试点企
业的数据无法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排除C项;材料反映1979年四川省部分国有企业改革而非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项。25.【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中心城市是公共建筑的首要集中地,其最主要的考古遗迹是公共建筑,法国学
者维达尔说:在城邦的公共空间里,人们就共同利益进行争论,这说明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中心城市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活动舞台,故选D项;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中心城市为民主政治提供了舞台,而非淡化公民大会的政治职能,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心城市拥有的大量公共建筑是民主政治的舞台,而非中心城市拥有的公民群体,排
除B项;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中心城市具有的公共空间为希腊古典文化的繁荣提供条件,但保障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26.【答案】B【解析】据材料“人民制定的……人民所认可的(惯例)……同样有效的,人人都要严格遵守”反映出罗马法的立法具有人民主权的色彩,故选B项;古罗马注重维护奴隶主
的利益,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各族人民,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排除C项;罗马帝国时代,皇帝的权力扩大,立法权逐渐被皇帝掌握,法律和法令都开始采用皇帝敕令的形式颁布,排除D项。27.【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
工人酗酒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泰晤士报》称,对一个不能吃价值超过一磅面包的男人来说,用烈酒使他的胃膨胀时一件很危险的事,这说明当时英国工人的生活境遇非常艰难,故选B项;工人生活的状况与国家工业化速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工人阶级生活环境恶劣,但无法说明贫富差距扩大,排除C
项;英国工人酗酒是由于工人阶级生活境况艰难,并非工业推动酿酒业发展,排除D项。28.【答案】C【解析】表格中的美国和德国并不是由推翻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而分别是在反抗殖民统治和实现统一的基础上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的,故①错误;上述表格中《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德意志帝国
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件,说明四个国家都是通过法律来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变革的成果,故②正确;表格中的英国和德国并没有建立起民主共和制,而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故③错误;上述四个国家的法律都是为
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而制定的,所以为各自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29.【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王权,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和财权,这就
确立了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原则,故选C项;光荣革命已经结束了王权专制,排除A项;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是在18世纪初,排除B项;《权利法案》通过说明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而非完善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30.【答案】B【解析】据材料“美苏都想
多占这些资源……若美国选择“冷战”,苏联选择“合作”,美苏资源对比则是60∶30,反之亦然”可知从国家利益出发,美苏都会选择“冷战”来争取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见,冷战是美苏博弈的最终结果,故选B项;据材料“保持现有资源不变(50∶50)”看不出美国的战略优势,排除A
项;美、苏都选择‘冷战”,因相互消耗,他们现有资源都将减少(40:40),但这并不代表美苏两国实力的削弱,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美苏对全球资源的抢占,未涉及国际政治力量对比问题,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31.【答案】(1)有利因素:光荣革
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政局长期稳定;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殖民扩张拓展了海外殖民地,积累了原始资本;手工工场时期积累了技术等。(答出三点6分,四点8分)问题:牺牲了农业和损害了农民利益;导
致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造成环境污染。(每点2分,共6分)(2)不同:在所有制上(1分):英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中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2分);在工业化路径上(1分):英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中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各部门协调发展(2分);在发展方式上(1分):英国属于粗放型增长,中国属于
集约型增长(2分);在资金来源上(1分):英国主要依靠海外殖民地市场,中国主要依靠国家积累(2分)。(共12分)【解析】(1)第一小问有利因素,结合所学可从政治、市场、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角度入手,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
立,政局长期稳定;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殖民扩张拓展了海外殖民地;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殖民扩张积累了原始资本;手工工场时期积累了技术。第二小问问题,据材料一“1801年英国农林渔业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32.5%,184
1年为22.1%,1861年英国农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7.8%,而1901年则为6.4%”可知,农林渔业产值占国民收人的比重在近百年间急剧下降,说明牺牲了农业和损害了农民利益;据材料一“在收入差距方面,1801年,英国
1.1%最富有的人取得国民收入的25%,到1848年,1.2%的最富有者就取得35%的国民收入,到工业革命已完成的1867年,2%的最富有者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收入的40%。相反,体力劳动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却从18
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可知,导致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据材料一“连续不断的工业废水和生产污水的自然排放,完全超过了河流和大地的自净能力,就连英国人视为生命之河的泰晤士河都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臭河’”可知,造成环境污染。(2)据材料结合所学,从所有制、工业
化路径、发展方式及资金来源等方面对新中国工业化和英国工业化道路进行对比即可,据材料二“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中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据材料二“封闭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
是一条与传统工业化全然不同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中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各部门协调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属于粗放型增长,中国属于集约型增长;据材料二“这个时期工业化战略的特征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主要依靠海外殖民地市场,中
国主要依靠国家积累。32.【答案】(1)过程: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②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③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共8分)(2)影响:①中国沦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或沦为西方经济的附庸或有利于
西方侵略中国)(3分);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经济的产生发展(或客观上使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或西方思想文明传播进来)(3分)。(学生要从侵略和客观上的文明传播两个方面辩证看待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影响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及所学知识,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知,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结合早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的影响可知,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可知,工业革命,世
界市场初步形成;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根据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中国倾销商品”可知,中国沦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根据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的角度
分析可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经济的产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