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金典生物】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同步精讲系列(2019人教版必修1)》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章节检测)(解析版).docx,共(14)页,303.513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0d57f722459d747037854cfebf3b46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4章章节检测满分8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1.(2018秋•东城区校级期中)甲(〇)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B.甲
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C.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转运蛋白的参与【分析】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
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解答】解:A、甲在细胞膜外浓度高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可能是被动运输,不需要能量,A错误;B、甲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B错误;C、由图可知乙在细胞外浓度低于
细胞内,进入细胞应该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参与,C正确;D、乙出细胞是高浓度到低浓度,可能是通过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2.(2
020秋•德州期中)某同学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依次观察到如图所示的三种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过程中,视野内细胞液浓度可能逐渐升高B.细胞出现乙→丙的变化,是因为在装片中加入了清水C.乙视野中细胞的吸水能力弱于丙中的
细胞D.丙视野中不再有水分子进出细胞【分析】分析图示:甲是正常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乙是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或者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丙是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的状态。【解答】解:A、甲
→乙过程中,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则视野内细胞液浓度逐渐升高,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吸水,则视野内细胞液浓度逐渐下降,故甲→乙过程中,视野内细胞液浓度可能逐渐升高,A正确;B、细胞出现乙→
丙的变化,是因为KNO3被细胞吸收,同时也吸收水分,B错误;C、乙视野中细胞的失水程度大于丙细胞,则乙细胞吸水能力强于丙中的细胞,C错误;D、丙视野中仍然有水分子进出细胞,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
学生理解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3.(2021秋•建华区校级期中)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作“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质壁分离以及复原的实验中,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细胞后应换高倍镜进一步
观察B.将细胞浸润在清水中,细胞吸水膨胀但一般不会破裂C.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D.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紫色区域逐渐变小,颜色变浅【分析】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
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
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解答】解:A、观察质壁分离以及复原的
实验中,可以只在低倍镜下观察,A错误;B、将洋葱鳞叶表皮细胞浸润在清水中,细胞吸水膨胀,但由于细胞壁的存在细胞不会破裂,B正确;C、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用较低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该细胞可能不会失水而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C错误;
D、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液泡变小,紫色区域逐渐变小,细胞液浓度变大,颜色加深,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4.(2022春•肇东市校级期末)为研究成熟
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设计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图甲中漏斗
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开始时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会一直下降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D.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正在发生渗透吸水【分析】水渗透的方向是从低浓度溶液通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一侧
;溶液越失水,浓度越大,吸水力越强,反之越失水吸水力越弱;图丙是静止的,细胞正在发生什么过程,是不确定的。【解答】解: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开始b侧液体的浓度大于a侧的,水分通过半透膜渗透进入漏斗,A正确;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
斗里液面上升的速率(单位时间上升的高度)在减慢,直至不再上升,说明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B正确;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半透膜结构的是原生质层,由③④⑤,即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构成,C正确;D、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在质壁分离或正在质壁分离复原或处于动态平衡
状态,故可细胞可能正在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渗透作用及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5.(2021秋•蚌埠期末)下列有关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过程中不存在对照实验B.质壁分离时由于水分流
失,细胞体积明显缩小C.质壁分离逐步发生时,细胞的吸水能力随之不断减弱D.实验过程中,至少需要对装片进行三次观察并记录结果【分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
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解答】解:A、该实验中,质壁分离的前后可以对照,质壁分离过程和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也可以对照,所以该
实验过程中存在对照实验,A错误;B、植物细胞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所以质壁分离时虽然水分流失,但细胞体积基本不变,B错误;C、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错误;D、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正常的细胞
(第一次观察),观察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第二次观察),发生质壁分离后复原的细胞(第三次观察),所以实验过程中,至少需要对装片进行三次观察并记录结果,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了解,要求
学生掌握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原理和基本过程,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6.(2021春•二道区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不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B.将刚萎蔫的菜
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恢复的原因是细胞主动吸水C.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起作用【分析】1、能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的细胞是活的具有大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2、物质跨膜运输的比较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不需要水,CO2,甘油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要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解答】解:A、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大
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不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例如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A正确;B、将刚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恢复的原因属于渗透吸水,B错误;C、葡萄糖以协助扩散形式进入红细胞,需
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消耗能量,C正确;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7.(2020秋•安徽期末)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B.不同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C.水分子进入具有水
通道蛋白的细胞的方式存在不同D.乙醇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和Na+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相同【分析】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水、
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协助扩散低浓度到高浓度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高浓度到低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2、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解答】解:A、同一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
不同,如葡萄糖进入人的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人的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A正确;B、不同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体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水、氧气,B正确;C、水分子进入具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的方式存在不同,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C正确;D、乙醇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和Na
+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不同,分别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属于中档题。8.(2019秋•临川区校级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有()①唾液腺细胞中,与唾液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
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②生物膜系统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③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④低温环境会影响主动运输,但不影响被动运输⑤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同一种载体蛋白⑥被动运输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主动运输一般是逆相对含量
梯度运输A.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⑥【分析】1、活细胞分泌的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
”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
+,Na+等【解答】解:①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在唾液腺细胞中,与唾液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①正确;②生物膜系统相对于细胞而言,是指细胞内所有的膜结构,不是生物体内所有的膜结构,
②错误;③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③正确;④温度会影响细胞膜上分子的运动,所以会影响所有物质跨膜运输,④错误;⑤细胞膜上的载体具有专一性,决定了细胞的选择透过性。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
,但由于运载的物质不同,所以载体蛋白的种类不同,⑤错误;⑥被动运输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主动运输一般是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⑥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和物质跨膜运输中,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识记分
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能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9.(2020秋•龙岩期末)一种物质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与该物质的分子大小等性质有关。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
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转运蛋白的作用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C.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D.主动运输是
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比较: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
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解答】解:A、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B、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胞吞进入细胞时,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协助,但要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B错误;C、顺浓度梯度的被动
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其中自由扩散不需要借助载体蛋白,但协助扩散需要借助载体蛋白,C错误;D、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要求考生掌握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能列表比较三者,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2019秋•静宁县校级期末)如图表示的是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出Na+和Cl﹣②细
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K+和Mg2+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K+和Mg2+④细胞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排出Na+和Cl﹣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分析】1、据图分析,Na+和Cl﹣两种离子的细胞内的浓度低于
细胞外,K+和Mg2+两种离子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细胞外。2、主动运输是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解答】解:①④Na+和Cl﹣两种离子的细胞内的浓度低于细胞外,它们排出细胞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属于主动运输过程,①正确,④错误;②③K+和Mg2+两种离子的细胞内的浓度
高于细胞外,进入细胞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属于主动运输过程,②正确,③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提升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难度不大。11.(2020秋•淇滨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
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动运输可使被运输的离子在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B.膜蛋白大多数可以运动,在膜上呈不对称分布C.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的被动运输过程D.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分析】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解答】解:A、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离子,使得细胞内外存在浓度
差,A正确;B、磷脂分子和大多数的膜蛋白在生物膜中都是可以运动,膜蛋白镶在、嵌入和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在细胞膜两侧呈不对称分布,B正确;C、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C错误;D、氨基酸借助
膜蛋白运输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同时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2.(2016春•龙凤区校级期末)如图表示番茄随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从培养液中吸收
Ca2+和Si4+的曲线.影响A、B两点与B、C两点吸收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离子浓度、载体数量B.载体数量、离子浓度C.载体数量、呼吸强度D.离子浓度、呼吸强度【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题是对影响主动运输方式的因素的考查.主
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因此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应用主动运输,凡是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都影响主动运输.【解答】解: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B两点的氧气浓度相同,有氧呼吸的强度相同,影响A、B两点吸收离子不同的原因是载体的数量不同,番茄根细胞上运输Ca2+的载体
多于运输Si4+的载体,因此,根细胞吸收Ca2+多;B、C两点,是番茄吸收Ca2+数量虽氧气浓度的变化,C点氧气浓度高,细胞呼吸作用加强,释放的能量多,运输Ca2+数量多。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
是主动运输的条件和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主动运输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是解题的关键.13.(2013秋•温州期末)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如下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溶液比乙溶液浓度高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较快B.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C.若乙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可能左移D.放入甲、乙溶液的细胞质壁分离后放入清水均有可能复原【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植物细胞放在A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增加,
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失水速率减慢,A溶液是高渗溶液;放在B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达到一定时间后,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减少,超过b点细胞失水量为负值,即细胞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因此B
溶液是细胞可以通过吸收溶质的溶液,如硝酸钾溶液等。【解答】解:A、据图分析,植物细胞在甲溶液中,细胞逐渐失水然后达到稳定;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先失水后吸水,且曲线甲在曲线乙的上方,说明甲溶液的浓度高于乙溶液,A正确;B、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先失水,说明植物细胞发生质
壁分离,10分钟后开始吸水,说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B正确;C、若适当增加乙溶液的浓度,导致细胞失水程度加大,复原的时间相对较长,即a点上移,b点右移,C错误;D、放入甲、乙溶液的细胞质壁分离后放在清水中,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
复原,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考生要能够结合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4.(2019春•余姚市校级期中)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
统计后绘制出如图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也可作为判断动物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依据B.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C.图中放入甲、乙溶液的细胞质壁分离后放入清水中有可能都复原D.甲溶液比乙溶
液浓度高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较多【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植物细胞放在A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失水速率减慢,A溶液是高渗溶液;放在B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达到一定时间后,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减少,超过b点细胞失水量为负值,即细胞
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因此B溶液是细胞可以通过吸收溶质的溶液,如硝酸钾溶液等。【解答】解:A、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因此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不能作为判断动物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依据,A错误。B、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先
失水,说明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10分钟后开始吸水,说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B正确;C、放入甲、乙溶液的细胞质壁分离后放在清水中,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C正确;D、据图分析,植物细胞在甲溶液中,细胞逐渐失水然后达到稳定;植物细胞在
乙溶液中,先失水后吸水,且曲线甲在曲线乙的上方,说明甲溶液的浓度高于乙溶液,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考生要能够结合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5.(2021秋•茂名期中)通道蛋白和载
体蛋白均为转运物质的膜蛋白,二者的共性为()A.转运物质时自身构象发生改变B.两者空间结构相同C.都要与转运的物质结合D.基本组成单位相同【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
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协助扩散低浓度到高浓度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高浓度到低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解答】解:A、载体蛋白在转运离子或分子时,会与离子或分子结合,导致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转运物质时自身构象不发生改变,A错误;B、通道蛋白和
载体蛋白为两种不同的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B错误;C、载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与转运的物质特异性结合,通道蛋白转运物质时不需要与转运的物质特异性结合,C错误;D、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异同点,意在考查学生判断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难度不大。16.(2021•河北学业考试)植物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对水有一定的通透性,但研究发现大量的水通过细胞膜上的水
通道蛋白进出细胞。下列关于水通道蛋白与植物体内水分代谢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通道蛋白活性增强的植物叶片气孔更易开放B.水通道蛋白活性减弱的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C.水通道蛋白活性增强的植物在缺水条件下更易发生萎蔫D.水通道蛋白活性减弱的植物细胞伸长生长
速度降低【分析】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是自由扩散,但也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进行协助扩散运输。【解答】解:A、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会使气孔开放,水通道蛋白活性增强的植物,水更容易进出细胞,所以气孔更容易开放,A正确;B、水通道蛋白活性减弱的植物,水进出细胞
受阻,所以在高渗溶液中质壁分离的过程会减慢,但依旧会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C、水通道蛋白活性增强的植物,水更容易进出细胞,在缺水条件下,水容易离开细胞,不利于植物生存,容易发生萎蔫,C正确;D、水通道蛋白活
性减弱的植物,水进出细胞受阻,细胞代谢受到影响,所以生长速率减慢,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水通道蛋白与植物体内水分代
谢关系。17.(2020秋•市中区月考)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①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离不开丙②在a~e的五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b、c、d③制备细胞膜可选用鸡血作实验材料④图中e可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的过程⑤图中a可表示葡萄糖进入所有细胞的过程⑥图中b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A.4项B.3项C.2项D.1项【分析】题图分析:题图表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其中甲是蛋白质分子,乙是磷
脂双分子层,丙是糖蛋白;a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物质,b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物质,c、d是通过协助扩散吸收物质,e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物质。【解答】解:①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离不开丙糖蛋白,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不需要糖蛋白,①错误;
②在a~e的五种方式中,代表物质被动运输进入细胞的是b、c、d,②正确;③制备细胞膜可选用老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血作实验材料,不宜选用鸡血作实验材料,③错误;④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的过程是主动运输,可用a表示,e表示主动运输排出细胞,④错误;⑤葡萄糖进入人体红细胞的过程是协助
扩散,可用c、d表示,⑤错误;⑥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是自由扩散,可用b表示,⑥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知识要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8.(2021•广东模拟)某同学用黑藻叶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后,进一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观察到细胞中有螺旋带状叶绿体B.不同细胞的叶绿体运动方向一致C.高浓度乙醇可
引起细胞的质壁分离D.质壁分离后期细胞吸水能力增强【分析】黑藻叶片细胞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也可以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黑藻叶片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但黑藻叶片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
分裂,不能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解答】解:A、黑藻叶片中叶绿体为椭球形或球形,A错误;B、不同细胞中的叶绿体的运动方向可能不同,但在同一细胞中的不同叶绿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同的和定向的,即叶绿体环绕中央大液泡循着同一个方向旋转式流动着,即细胞质基质环流,B错误
;C、高浓度的乙醇会使细胞失水死亡,C错误;D、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正确。故选:ABC。【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叶绿体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19.
(2021春•温州期末)如图为细胞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负相关B.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就没有吸水力C.细胞处于A点时,细胞液浓度不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D.质壁分离过程中只有水分子出细胞,而没有水分子进入细胞【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
析可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
,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解答】解:A、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正相关,即质壁分离程度越大,细胞吸水力越大,A错误;B、由曲线看出,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也有吸水力,B错误;C、细胞处于A点时,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细胞液浓度不一定
小于外界溶液浓度,C正确;D、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既有水分子出细胞,也有水分子进入细胞,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20.(2021秋•金湖县期中)受体介导的胞吞是大多数动物细胞摄取大分子物质的主要途径。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与受体结合后,经胞吞作用而进入细胞,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大分子与细胞膜上受
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Na+、K+等无机盐离子也可通过此方式跨膜转运C.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形成的有被小泡,在细胞内可以被溶酶体降解【分析】分析题图:生物大分子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膜内陷,将大分子包在囊泡中,进而内吞形成囊泡,把大分子物质
摄入细胞内,该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实现。【解答】解:A、生物大分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A正确;B、此方式为胞吞,而Na+、K+等无机盐离子跨膜转运需要蛋白质的协助,不能通过此方式,B错误;C、该过程为胞吞,需要消
耗能量,C正确;D、胞吞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可以被溶酶体降解,D正确。故选:AC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胞吞的过程、结构基础和意义,对于胞吞过程与生物膜流动性关系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1.(2021秋•包头期末)目前发现的人体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共有14种,主要负责葡萄糖的跨膜转运。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种类CLUTs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相同B.GLUTs的肽链合成时相邻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C.GLUTs转运葡萄糖的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D.GLUTs经沸水浴处理,肽链充分伸展并彻底水解【分析】葡萄糖转运蛋白是一类镶嵌在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
体蛋白质,它广泛分布于体内的各种组织。根据转运葡萄糖的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主动运输方式逆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另一类为协助扩散的葡萄糖转运,以协助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其转运过程不消耗能量。【解答】解:A、不同种类GLUTs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其
空间结构也不一定相同,A错误;B、GLUTs的肽链合成时,相邻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通过形成肽键相连接,B正确;C、GLUTs转运葡萄糖的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也可能是协助扩散,C错误:D、GLUTs经沸水浴处理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肽链伸展,但并没有水解,D错误。故选:ACD。【点
评】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变性及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2.(2021秋•勃利县期末)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
示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B.甲图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转运蛋白的数量C.乙图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
动性D.乙图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分析】1、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常见的有水、气体、甘油、苯、酒精等。2、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3、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质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
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钾离子等。4、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胞吞和胞吐是通过囊泡的运输,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解答】解:A、分析
曲线甲图: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正确;B、甲图中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B正确;C、乙图中的胞吐和胞吞
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定的流动性,即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D、胞吞和胞吐运输大分子物质,都需要消耗ATP,D正确。故选:ABC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物
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做出正确判断,属于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三、非选择题(共26分)23.如图是研究渗透作用的装置图,请根据探究的主题和要求完善相关的内容.材料:清水、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纱布等.(1)在上述装置的基础上,请你完善渗透装置:
将蔗糖溶液加入卵壳膜内,清水加入烧杯内.(2)若要验证渗透作用的发生条件之一是必须具有半透膜,那么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有无半透膜,实验结果的不同在于有半透膜的装置的长颈漏斗液面会上升,而无半透膜的实验装置液
面不变.(3)撕取紫色万年青的叶表皮,剪成大小相等的小块,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NHO3溶液(moL)ABCDEF0.110.120.1250.130.140.50纸壁分离正度无现象无现
象初始分离分离显著分离显著分离纸壁分离复原状况无现象无现象自动复原自动复原诱发复原不能复原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万年青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约为0.12~0.125mol/l之间.②用KNO3溶液诱发细胞质壁分离的基本条件是硝酸钾溶液浓度大于万年青
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③C和D均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该现象的合理解释是K+和NO3﹣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逐步进入液泡,使细胞液浓度反而略大于外界溶液浓度.④用高浓度的KNO3溶液诱发细胞质壁分离,不能再诱发其复原,其主要的原因是细胞因过度失水而死亡.【分析】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渗透平衡时液面差△h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度差越大,△h越大;图中由于漏斗内的溶液浓度高,因此烧杯中的水分子或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使漏斗内液面升高,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
仍然大于漏斗外;2、当溶质分子可以穿过半透膜时,水和溶质都自由穿过半透膜,达到渗透平衡后,液面相平;3、采用溶液浓度梯度法,通过设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来探究万年青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根据相关的
理论可以知道应该介于为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之间.由于外界的溶液选择是的KNO3溶液,KNO3解离出的离子可以进入细胞内,从而改变细胞液的浓度出现自动复原的现象.【解答】解:(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半
透膜和浓度差,故可以在卵壳膜内加入蔗糖溶液,烧杯内加入清水.(2)若要验证渗透作用的发生条件之一是必须具有半透膜,那么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有无半透膜,实验结果的不同在于有半透膜的装置的长颈漏斗液面会上升,而无半透膜的
实验装置液面不变.(3)①根据渗透作用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推出细胞液浓度应该介于为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之间,根据表格信息,则紫色万年青的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约为0.12﹣0.125mol/L之间.②当硝酸钾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或≥0.125mol
/L)时,成熟的植物细胞失水,诱发细胞发生质壁分离.③C和D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大,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K+和NO3﹣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逐步进入液泡,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反而略大于外界溶
液浓度,从而促使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④F组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过度失水导致死亡,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故答案为:(1)将蔗糖溶液加入卵壳膜内,清水加入烧杯内(2)有无半透膜有半透膜的装置的长颈漏斗液
面会上升,而无半透膜的实验装置液面不变(3)①0.12~0.125mol/l之间②硝酸钾溶液浓度大于万年青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③K+和NO3﹣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逐步进入液泡,使细胞液浓度反而略大于外界溶液浓度④细胞因过度失水而死亡【点评】本题考
查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4.(2020秋•乐山期末)图中①、②、③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A、B、C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在[]内填入序号或字母):(1)如图表示的细胞膜结构是1972
年科学家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A]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流动(运动)状态的。B物质是蛋白质(化学本质)。(2)如果如图表示人的红细胞的细胞膜,则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③]协助扩散、
K+进入细胞的方式是[②]主动运输。两种运输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病毒进入白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3)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用于污水处理,这种膜结构能将某些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这是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的功
能特性。(4)图中与细胞相互识别有关的物质是[C]糖蛋白(化学本质)。【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磷脂双分子层,B表示蛋白质。①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不需载体和能量,为自由扩散;②方式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表
示主动运输;③方式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能量,表示协助扩散。【解答】解:(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即图中A;组成细胞膜的A(磷脂分子)、B(蛋白质)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而是具一定的流动性。(2)葡萄
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即图中③方式;K+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即图中②方式。两种运输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需要载体。病毒进入白细胞的方式是胞吞,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3)根据这种膜结构对某些重金属离子有拦截作用,说明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4)图中C表示糖蛋白,与细胞相互识别
有关。故答案为:(1)A磷脂双分子层流动(运动)蛋白质(2)③协助扩散②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流动性(3)选择透过性(4)C糖蛋白【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要求考生识
记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和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并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或各运输方式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