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3(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DOC
  • 阅读 1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197.395 KB
  • 2024-12-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黄金卷03(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黄金卷03(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黄金卷03(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黄金卷03(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docx,共(11)页,197.395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84387abba43c87be27525b7a2e299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黄金卷0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2021年3月,有考古学家在四川省三星堆遗址发现新的“祭祀坑”,与之前的祭祀坑共同构

成了“祭祀区”。专家推测,这是古蜀国祭祀天地祖先、祈求国泰民安的重要场所,与《论语》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念不谋而合。这可以用来解释()A.古蜀文化的起源B.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礼乐制度的扩展D.儒家传统观念的传播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祭祀坑”“祭祀区”以及“这是古蜀国祭祀天地祖先、祈求国泰民安的重要场所”可知,考古发现的内容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故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念不谋而合,这可以用来解释早期政治制度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的特点,B项正确。2.汉武帝时期

,商人出身的大臣桑弘羊认为:“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要想真正实现强兵富国,就要“农工商均各取所欲”。对此观点的正确理解是()A.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B.提高了工商业者的地位C.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D.

带有时代和家庭的烙印【答案】D【解析】桑弘羊作为商人,其认为农工商对于国家的富强都很重要,这说明桑弘羊对于经济的认识带有时代和家庭的烙印,D项正确;桑弘羊并未突出强调农业的地位,排除A项;桑弘羊只是提出了主张,材料没有提及其效果,排除B、C两项。故选D

项。3.右图中的宋代蹴鞠纹青铜镜描绘了男女四人共同蹴鞠游戏的场景。浮雕靠左侧部分,有一个高髻女子正在踢球,靠右侧部分,有一个头戴幞头的男子全神贯注地盯着球,仿佛正在防守,此外还有两人在旁观看。该作品体现了()A.尚武好勇的时代风貌B.追求意境的美术风格C.充满

活力的社会风情D.追求解放的思想观念【答案】C【解析】据材料“宋代蹴鞠纹青铜镜描绘了男女四人共同蹴鞠游戏的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蹴鞠活动盛行于宋代,上至皇帝百官,下至市民百姓,都以蹴鞠为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充满活力的社会风情,C项正确。4.黄宗羲强调“学问之道,

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批评那些不读书的心学家和读死书的理学家“天崩地解,落然无与吾事”。同时,他认为“致良知”的“致字即是行字”,“致良知”便成了“行良知”。由此可见,黄宗羲()A.强调读书目的是探究万物B.否定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C.注重伦理道德的

教化功能D.具有明显的经世致用意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用得着者为真”、批评有的学者不关心时事、将“致良知”解释为“行良知”,可知黄宗羲强调研究学问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反对空谈和教条,故D项正确、A项错误;黄宗

羲的观点是对“知行合一”思想的继承发展,所以B项错误;黄宗羲强调要践行“良知”,而非其教化功能,所以C项错误。5.右图反映了1873—1884年轮船招商局利润分配情况。对这一情况解读正确的是,中国早期工业化

中()A.股份经营缺失B.资本供给不足C.企业利润空间狭小D.民间投资收益微薄【答案】B【解析】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873—1884年轮船招商局利润分配”,用于支付利息的比重最多,其次是股息,转入积累的最少。由此可见,早期工业化中为了筹措资金,企业不得不采取

官利制度,即固定的高额利息,同时参与盈利分红(股息),这两项支出占据利润的九成以上,导致企业扩大再生产困难。这反映出当时资本供给不足,故B项正确。6.战争既起,张之洞奏请派马队“驰赴天津,听候调遣”,并想

以“外洋为助”。威海失守后,他建议将驻扎台湾的刘永福调来山东,保卫烟台。鉴于“海警日甚”,张之洞派六营军队到江北黄海一线,充实沿江沿海的防务。张之洞的行动是为了应对()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义

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信息判断,这场战争的战场在山东半岛以及黄海、渤海湾,并对天津造成威胁,可以判定是甲午中日战争。7.1924年,泰戈尔访华时发表演讲,盛赞并主张发扬东方精神文明。对此,受马列主义影响的

茅盾认为,“高谈东方文化实等于‘诵五经退贼兵’”“我们应该欢迎的泰戈尔是实行农民运动的泰戈尔”,是“反抗英国帝国主义的诗人泰戈尔”。据此可知,当时()A.农村成为中国革命重心B.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C.中国革命道路逐渐清晰D.反帝反封建成为革命自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应

该欢迎的泰戈尔是实行农民运动的泰戈尔”可知当时反封建的要求;根据材料“反抗英国帝国主义的诗人泰戈尔”可分析出当时反帝的要求,故D项正确。8.1934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和粮食部联合发出“节省三升米捐

助红军”的号召。群众积极响应,有粮的捐粮,无粮的捐钱;家住苏区本地的干部,留下“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的佳话。这场节省运动()A.是革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B.是红军在战略转移中的应急举措C.奠定了民族战争

胜利的基础D.体现了群众投身土地革命的热情【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30年起国民党对以中央根据地为重点的各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给根据地造成极其严重的困难。据题意可知,1934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号召群众捐助红军,这是由于革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A项正确。9.日军占领香港后,中共领导港九独立大队坚持城市游击战,被誉为“香港人民的子弟兵”。港九独立大队与盟军开展军事合作,先后营救英军、美军84人。上述史实表明()A.香港抗战加速了国家统一进程B.香港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中心C.维护香港主权获得了国际认同D.中国共产党坚持统

一战线的立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带领香港人民坚持抗战,并帮助英美盟军作战,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进行抗战,D项正确。10.下图为1949年到1959年8月《人民日报》广告数量变化表。此表数据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A.计划经济体制逐

步确立B.“左”倾错误致广告数量出现最大降幅C.公有制占据了主体地位D.建国初期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斐然【答案】A【解析】广告一般可视为商品经济的产物,自从有了商品生产和交换,广告也随之出现。而材料反映广告数量总体在不断减少,这从一个侧面反

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A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广告数量出现最大降幅是在1949-1951年间,而这段时间不存在“左”倾错误,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广告数量变化,从中无法得出公有制是否占据主体地位

及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排除C、D两项。11.某次国际会议,美国要求有关国家派亲美人士参加会议,并敦促他们在会议上发表反共讲话。美国试图以反共观点冲击会议的反殖主题,迫使与会各国陷于意识形态的争论之中,达到削弱中国影响的目的。此次会

议()A.进一步推动中国外交取得新进展B.成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答案】A【解析】据材料“美国试图以反共观点冲击会议的反殖主题,迫使与会各国陷于意识形态的争论之中,达到削弱中国影响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国际会议为万

隆会议,在会上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排除B项;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C项;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促成了印

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排除D项。12.1991年1月底至2月中旬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过春节,与前几次过春节不同,这一次他视察工厂、参观企业、听取有关浦东开发的汇报,发表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讲话,他强调说:“改革开放还要讲……光我一个人讲还不够,我们党要讲话,要讲几十年。”邓小平同志

此行()A.开启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开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重心转移到城市C.属于南方谈话的组成部分D.希望突破改革开放面临的重重阻力【答案】D【解析】据材料“1991年”“改革开放还要讲”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面临复杂国内外形势,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故邓小平此行希望突破改革开放面临的重重阻力,D项正确;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198

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B项;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排除C项。13.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和法国皇帝路易十六(1774—1792年在位)在公开演讲常引用“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应当平等”“君主应当为其人民

服务”等口号。统治者此举意在()A.倡导人文主义精神B.倡导建构“理性王国”C.缓和矛盾维护统治D.批判天主教会宗教专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两位封建君主生活的时代是在18世纪,当时正处于启蒙运动时期,

封建专制制度受到猛烈抨击,为塑造“开明”形象,拉近与民众关系,故两位君主公开演讲常引用“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应当平等”“君主应当为其人民服务”等口号,以达到缓和矛盾维护统治的目的,C项正确。14.19世纪初

,英国普遍存在白面包掺明矾、用铜染绿蔬菜、用红丹给干酪上色等食物掺假现象,引发了社会强烈不满。19世纪60年代,英国才颁布第一部反食品掺假法案。这反映了()A.人口膨胀致使食物短缺B.经济结构的变动C.化学工业取得显著进步D.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D【解析】题干表明,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人们追

逐利润,食品掺假现象泛滥;同时,也是在工业的影响下,食品掺假泛滥,政府不得不调整治理政策,颁布第一部反食品掺假法案,故选D项。15.《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贸易商人设立摊位,跳蚤市场蓬勃发展,农民将食品运来城镇。因有新法律的许可,私人的咖啡馆、商店、餐

馆、夜总会、诊所、信用社甚至工厂,如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A.1917—1919年B.1921—1925年C.1939—1945年D.1956—1960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贸易商人设立摊位,跳蚤市场蓬勃发展,农民将食品运来城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21年始,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随着1924年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逐渐废除,B项正确。16.右图是1953年苏联漫画家的作品《自作自受》。画面右上方是插着苏联、中国等国旗等象征社会主义的堡垒,英国约翰牛、美国山姆大叔和其他西方

人士,正用套在脖子上名为“经济封锁”的绳索包围社会主义堡垒。该漫画意在()A.批判冷战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B.揭示资本主义经济“滞胀”的必然性C.讽刺西方经济封锁政策作茧自缚D.号召社会主义国家团结抵制封锁【答案】C【解析】据漫画内容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封锁的同时也对

自己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堡垒坚固,而堡垒外的资本主义国家却不堪重负,由此可知该漫画是讽刺西方经济封锁政策作茧自缚,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题,52分。17.(16分)科举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制初成于隋朝而成熟于唐宋。唐中期以后,宰相

群体中进士出身者达80%以上。两宋时期,公平公正的原则得以继续贯彻。据统计,宋朝科举取士达10万人,是唐朝的5倍多。隋唐之后,选拔标准的设定向治国经邦的方向发展。北宋科举重经义、策论,元朝规定科举考试要从四书五经中出题,明清两朝则固定以经义和时务策为重点考

试内容,对人才的要求逐渐向经义实务并重的方向细化。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逐渐确定的人才培养方向,辐射到全国的官办学校和地方社学,形成了与科举考试互相配合的文化教育体系。——摘自解扬《评价科举制度应坚持两分法》材料二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指出:“中国之割地败兵也,非他为之,而八股致之也。”1903年,袁

世凯、张之洞上奏:“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随后清政府确立兼顾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近代教育学制,并于1905年谕令停科举以广学校。科举停废导致传统社会秩

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制度根基突然铲除,带来了社会震荡、政治混乱和文化断裂等后果。在科举被废后,出现为科举平反的呼声。孙中山说:“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更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蕴含的现代性具有超越帝制

时代的生命力。——摘编自刘海峰《科举革废与辛亥革命》(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特点。(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有识之士对科举制的前后态度,并分别指出其原因。(10分)【参考答案】17.(1)特点: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重人文知识,忽视自然科学);为

君主选拔治国人才;持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与教育互为影响。(6分)(2)前期:主张废除科举制。(1分)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内忧外患);八股取士的弊端;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西学的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发展近代教育的需要。(5分)后期:主张为科举制平

反。(或肯定科举制1分)原因:废除科举制带来消极后果;科举制在历史上曾产生积极作用;科举制体现公平公正等现代精神。(3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中国世界二战后初期至50年代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参加朝鲜战争。先后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出访亚非十三国。同法国建交。与朝鲜

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世界各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古巴导弹危机。不结盟运动兴起20世纪70年代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美国从越南撤军。尼克松访华。非洲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等地区独立——摘编自顾宁等著《新中国与世界》等上表为

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8.示例1:论题: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2分)论述:二战初期,以华约成

立为标志,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两极格局下,美国对新中国敌视、包围、封锁,威胁到新生的人民政权,组织“联合国军”参加朝鲜战争,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保障新中国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在苏联的援助下,实施“一五”计划,大规模开展国内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积极发展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及新兴民族

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先后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8分)总之,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中国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2分)示例2:论题:社会主义的中国推动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壮大。(2分)论述: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为广大国家所接受,成为维

护国际和平的重要准则。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会议提出的万隆精神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表达了亚非各国力图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在万隆会议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推

动世界和平事业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朝鲜等国家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对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中国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思想,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推动了非洲等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促进了世界和平民主事业。(8分)总之,社会主义中国,在发展与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中,推动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壮大。(2分)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农村革命根据地材料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

地。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约7万人,连同地方革命武装共约10万人。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1927—1932年)——据《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地图上用斜线///标示出农村革命根据地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

集中分布在这些地区的理由。(6分)(要求:只需标出其中两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须用黑色签字笔准确标示;理由充分,表述清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图中反映的中国革命新道路与新理论的理解。(6

分)【参考答案】18.(1)区域:湘赣边界/湘鄂赣/闽浙赣/赣南、闽西(中央)/闽浙赣/鄂豫皖/湘鄂边/湘鄂西/洪湖/左右江/海陆丰/川陕/苏北/琼崖等。(2分。每个区域1分,标出其中两个即得满分)理由:这些地区属于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或偏远地区,远离大城市;属于易守难攻、地势险要的两省

或多省交界地带。(每点2分,共4分)(2)理解: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分)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也揭开了党的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的序幕;秋收

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队伍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2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井冈山的斗争经验,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

革命实践中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新道路,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分)在这一革命理论指导下,根据地和红军迅速发展壮大,革命的星星之火很快发展为燎原之势。农村革命根据地也成为中国革命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基地

,这一理论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1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将导致对粮食的刚性需求不断上涨。这不仅体现在对粮食的口粮消费上,还体现在伴随着食品消费结

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消费量的提升将加大对粮食的饲用需求。……据预测世界人口到2030年增至86亿,到2100年达到112亿……如此大规模的人口增量带来的粮食消费需求,必然要求提高世界粮食产量,但在现

有技术条件和资源环境约束下,单产的大幅提高短期内难以实现。——摘编自黄飞、徐玉波《世界粮食不安全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材料二中国传统追求高粮食自给率的粮食安全战略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2016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6.1

6亿吨。……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收入水平提高,人们自然会升级食物消费结构……因此中国无疑需要依赖国际市场来实现国内食物基本均衡;另一方面……中国在实现国际粮食稳定的基础上需要给全球贸易伙伴一个稳定的农产品需求预期……最

后,中国应主动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加强全球农产品贸易与区域农业合作,在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期待方面有所作为,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维护全球粮食贸易市场秩序。——摘编自毛学峰等《重塑中国粮食安全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粮食安全问题

产生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中国需要重塑粮食安全观的背景。(4分)(3)综上所述,请你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参考答案】20.(1)原因:人口的激增;工业化,

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国际政治的影响。(4分,任意四点即可)(2)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食物结构发生巨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

响力日渐提高和增强。(4分)(3)建议:以联合国为中心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增强人们的粮食安全意识,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应对;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4分,任意四点

,言之有理即可)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5802
  • 被下载 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