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41.851 KB
  • 2024-09-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7)页,41.851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ad330c9cf068aee5c796088a26e47c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期末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英国学者赫伯特认为:“所谓文明就是人类集群定居在农田附近,拥有可长期居住正式房屋、城郭,并且有集群内部的共同守则。

”这反映出文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剩余产品出现B.定居生活的形成C.原始农耕的产生D.早期国家的建立2.波斯帝国的各个地区都为帝国经济贡献着自己特殊的产品:印度提供了黄金、象牙和香料,腓尼基出产玻璃

、雪松、木材,埃及出产谷物、亚麻织物⋯⋯另外,希腊的橄榄油、葡萄酒和陶器也可以在帝国各地找到。这说明()A.行省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B.区域文明得以交流和扩展C.亚欧非文明首次建立联系D.侵略扩张有利于经济发

展3.玉米神陶香炉是玛雅人的宗教礼仪用品,用于与玉米和繁衍有关的重大典礼仪式,香炉上的玉米神手持鲜花从天而降,带来丰收的希望。在玛雅文化中,玉米神的法力非常大,他同植物和山神关系紧密,他的后裔则被看作是夕阳、雨、闪电和蜜蜂的象征。由此可

以推知,古代玛雅A.陶器制作水平高且领先世界B.创造出独特的玛雅文明影响世界C.宗教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盛行D.玉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4.646年,日本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废除了世袭姓氏贵族制度,确立“八省百宫”制及“国郡”制,并赐给大夫以上官吏“食封”,赐给大夫以下官吏

“俸禄”。由此可见,这场变革运动旨在()A.理顺统治阶层内部关系B.壮大武士阶层的力量C.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D.扩大幕府统治的基础5.9世纪时,农奴每年至少要为西欧封建庄园劳动5个月;11至12世纪时,农奴一年只需要为庄园耕作几天到两个月

,部分领主甚至把自营地租给农奴耕种,只向其收取一定数目货币地租。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西欧()A.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B.社会经济的发展C.封君封臣制度瓦解D.教会实力的削弱6.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波焦·布拉乔利尼(1380—1459)曾说:“金钱

是国家的力量所在,赚钱应视为国家的基础和根本。”萨卢塔蒂(1331—1406)也认为:“上帝是以仁慈的目光注视着雅各那肥壮羊群的富裕的的的的财产的。”这些言论()A.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作了舆论宣传B.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C.凸显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特点D.推动意大利积极寻找通往美洲的航路7

.“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新国王和王后接受了议会提交的《权利法案》,该法案规定了国王合法且有限的权利,建立了一个以依靠法治、选举的议会为基础的政府体系。这()A.促使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B.完善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C.使工业资产阶级跻身统治地位D.推动了

英国的民主化进程8.马丁·路德讽教皇:“他们一生没有从《圣经》中学到什么,却希望做《圣经》专家。他们企图使我们相信,不管教皇是好是友,他在信仰上是不会错误的,但他们并不能丝毫予以证明。”这表明,马丁·路德()A.主张放弃对天主教的信仰B.抨击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C.否定教皇解释《圣经》的权威D.强

调王权的地位高于教权9.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英国全国选民的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而其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仅从约2%增加到3.3%。这说明了英国()A.国王开始“统而不治”B.

代议制民主的局限性C.议会的权力日益扩大D.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10.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收的道路。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

,也没有一种思想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权利法案》的颁布B.《独立宣言》的发表C.《人权宣言》的颁布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1.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执政时期(

1760~1820年),国王仍保有个人选择大臣的权力。一些比较重要的国家职务、教会职务和军事职务的任命仍集中于国王及其亲信手中。这表明当时英国()A.国王仍处于权力中心地位B.光荣革命成果遭到了侵蚀C.资产阶级的力量较

为弱小D.代议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12.工业革命后,妇女走出了家庭,进入工厂开展每天长达15~16小时的工作,儿童也进入了矿井内工作。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是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A.保护了妇女和儿童的经济权益B.摧毁了英国的传统手工业C.加剧了对弱势群体的劳动剥削D.扩大了底层人民就业机会13.有学者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将商人手中空闲的资本全部运用于工业生产中,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生产与资本的集中,还加快了企

业之间的更新速度。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垄断组织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资本的盲目扩张导致了无序竞争C.工业革命引发了自由放任思想的兴起D.科技进步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14.习近平曾说∶"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

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一言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A.基本原理的不断变化B.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D.是永恒不变的真理15.19世纪中期,处于法国统治下的阿尔及利亚和塞内加尔,葡萄和花生成为它们

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产的葡萄和花生通常被销往法国制成葡萄酒、香皂、油脂等,最后销往世界。这一现象反映了()A.法国殖民地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B.殖民统治利于促进经济发展C.殖民地国家逐渐沦为了原材料产地D.当时世界已连成为一个整体16.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05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了新高潮;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国家;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这些革命和斗争的发生()A.标志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体现了亚

洲国家全民族抗争的特点C.推动了亚洲国家的历史进步D.致使亚洲国家摆脱了被侵略的命运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农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所谓的“农业革命”。农业革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最晚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

,到18世纪时已经进行了200多年。如果从圈地运动的初期阶段算起,开始的时间可能更早。。——摘编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材料二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道路大致可概括为:在很短的时期内,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用行政命令将农民使用的土地集中起来,组成劳动组合式集体农庄;消灭富农阶级;国

家还通过组织机器拖拉机站,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派工人下乡,向农村增派管理干部,提高农民文化与技术水平,加强对农庄的领导……它是苏联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对个体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千百万个体农户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转变的伟大运动。——摘

编自汤德森《试评斯大林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所提供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18.科技与人类社会材料一17世纪,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在所

能给予人类的一切利益中,“最伟大的莫过于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才能和以改善人类生活为目的的物品。”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

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又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材料二如果你们

想使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1931年爱因斯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演讲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

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比较培根与马克思、恩格斯对科技的认识,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2)运用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史实,简评爱因斯坦的观点。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小说《堂吉诃德》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堂吉诃德是个没落的绅士,因看骑士小说入迷,自命为游侠骑士,要去当游侠,锄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

桑丘·潘沙做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个把海岛后就封他作海岛的总督。主仆二人在游侠过程中,不时巧遇夫妇或父女到美洲去赴任,多次听说国人在西洋发了大财。第一次出游时,堂吉诃德将一家客店当作城堡,要求城堡主人按照《圣

经》规定的仪式给他举行骑士受封。第二次出游时,桑丘·潘沙赴任海岛总督,他断案如神,执法无私,明鉴万里,改革弊政,废除酷刑,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受到人们的颂扬。第三次出游被朋友化妆的“白衣骑士”打败后结束出游,

临终时才恍然大悟,痛斥骑士小说的毒害,并嘱咐外甥女不得嫁给骑士,否则就要取消她的财产继承权,遗产全部收回,拨给宗教充做宣传费用。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从上述梗概围绕着新航路的开辟提取两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概

述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大量资本过剩需要输出,苏联积极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

“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斯大林强调,速度是决定苏维

埃政权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应该从巩固政权的需要出发,不惜一切代价把速度搞上去。苏联长期实行的是一种以粗放经营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主要不是依靠科技进步和企业内部的潜力,而是依靠不断增加资金、物资和劳动力的投入来实现扩大再生产。——摘编自毕

延河《苏联工业化的奇迹,为何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工业废墟》材料二斯大林模式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为工业化的成就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带动苏联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使苏联在斯大林逝世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此外,苏联增加

了对科学事业的投资,创建了大批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所,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创造了突出的科学技术成就。并且在全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培养出各类专业人才,全面促进了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摘编自吴怡冉《斯大林模式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

工业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现代化的促进作用。高一期末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1.英国学者赫伯特认为:“所谓文明就是人类集群定居在农田附近,拥有可长期居住的正式房屋、城郭,并且有集群内部的共同守则。”这反映出文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剩余产品的出现B.定居生活的形成C.原始农耕的产生D.早期国家的建立【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世界)。据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文明产生的前提是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其中主要因素是农业的产生,C项正确;A是阶级产生的原因,排除A项;据材料“拥有可

长期居住的正式房屋、城郭,并且有集群内部的共同守则”可知,B是文明产生的表现,排除B项;早期国家的建立是文明产生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2.波斯帝国的各个地区都为帝国经济贡献着自己特殊的产品:印度提供了黄金、象牙和香料,腓尼基出产玻璃、

雪松、木材,埃及出产谷物、亚麻织物⋯⋯另外,希腊的橄榄油、葡萄酒和陶器也可以在帝国各地找到。这说明()A.行省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B.区域文明得以交流和扩展C.亚欧非文明首次建立联系D.侵略扩张有利于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

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境内各个地区都提供自己的特殊产品,希腊的一些产品也能在波斯境内找到,表明当时区域文明间得以交流和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涉及行省制,排除A项;C项“首次”材料中无法看出,排除C项;各地区主动贡献自己的产品,没体现侵略扩张,排除D项。故选B项。3.

玉米神陶香炉是玛雅人的宗教礼仪用品,用于与玉米和繁衍有关的重大典礼仪式,香炉上的玉米神手持鲜花从天而降,带来丰收的希望。在玛雅文化中,玉米神的法力非常大,他同植物和山神关系紧密,他的后裔则被看作是夕阳、雨、闪电和蜜蜂的象征。由此

可以推知,古代玛雅A.陶器制作水平高且领先世界B.创造出独特的玛雅文明影响世界C.宗教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盛行D.玉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体现了玛雅人非常重视玉米神,这说明玉米在其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D项正确;陶器制作水平高且领先世界

,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玉米在玛雅人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没有体现其影响世界,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玉米在玛雅人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不是宗教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盛行,排除C项。故选D项。4.646年,日本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废除了世

袭姓氏贵族制度,确立“八省百宫”制及“国郡”制,并赐给大夫以上官吏“食封”,赐给大夫以下官吏“俸禄”。由此可见,这场变革运动旨在()A.理顺统治阶层内部关系B.壮大武士阶层力量C.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D.扩大幕府统

治的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646年的日本。据题干“646年,日本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废除了世袭姓氏贵族制度,确立‘八省百宫’制及‘国郡’制,并

赐给大夫以上官吏‘食封’,赐给大夫以下官吏‘俸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变革运动旨在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C项正确;这些改革并非为了理顺统治阶层内部关系那么简单,而是通过改变权力结构来实现中央集权,排除A项;武士阶层成为主要的统治力量是在

12世纪末,排除B项;日本出现幕府统治也是12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C项。5.9世纪时,农奴每年至少要为西欧封建庄园劳动5个月;11至12世纪时,农奴一年只需要为庄园耕作几天到两个月,部分领主甚至把自营地租给农奴

耕种,只向其收取一定数目的货币地租。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西欧()A.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B.社会经济的发展C.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D.教会实力的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实行庄园经济,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

,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庄园经济实行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农奴每年至少要为西欧封建庄园劳动5个月。11至12世纪时,由于生产力发展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农奴一年只需要为庄园耕作几天到两个月,部分领主甚至把自营地租给农奴耕种,只向其收取一定数目的货的币地租。由此

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主要是市民要摆脱封建主的束缚,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建立在庄园经济基础之上,材料未体现庄园经济的瓦解,所以“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教会,排除D项。故选

B项。6.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波焦·布拉乔利尼(1380—1459)曾说:“金钱是国家的力量所在,赚钱应视为国家的基础和根本。”萨卢塔蒂(1331—1406)也认为:“上帝是以仁慈的目光注视着雅各那肥壮羊群的富裕财产的。”这些言论()

A.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作了舆论宣传B.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C.凸显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特点D.推动意大利积极寻找通往美洲的航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4至15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金钱是国家的力量所

在,赚钱应视为国家的基础和根本。”“上帝是以仁慈的目光注视着雅各那肥壮羊群的富裕财产的。”及所学可知,14世纪以来,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热衷于金钱财富的追求,折射出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特点,C项正确;启蒙思想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作了舆论宣传,排除A项;宗教改革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们对黄金财富的追求,推动了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的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7.“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新国王和王后接受了议会提交的《权利法案》,该法案规定了

国王合法且有限的权利,建立了一个以依靠法治、选举的议会为基础的政府体系。这()A.促使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B.完善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C.使工业资产阶级跻身统治地位D.推动了英国的民主化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

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促进了法治和议会选举制度的发展,使得英国的政治体制更加民主化,D项正确;责任内阁制是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政治体制,与《权利法案》并没直接关系,排除A项;《权利法案》颁布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步形成,责任内阁制的产生等事件完善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跻身统治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8.马丁·路德讽教皇:“他们一生没有从《圣经

》中学到什么,却希望做《圣经》专家。他们企图使我们相信,不管教皇是好是友,他在信仰上是不会错误的,但他们并不能丝毫予以证明。”这表明,马丁·路的德()A.主张放弃对天主教的信仰B.抨击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C.否定教皇解释《圣经》的权威D.强调王权的地位高于教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

据材料中“马丁·路德讽教皇:“他们一生没有从《圣经》中学到什么,却希望做《圣经》专家。”可知马丁·路德认为教皇不能很好的解释《圣经》,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未提及禁欲主义,排除B项;材料主旨未提及王权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9.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英国

全国选民的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而其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仅从约2%增加到3.3%。这说明了英国()A.国王开始“统而不治”B.代议制民主的局限性C.议会的权力日益扩大D.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答案】B【解析】【详

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30年代(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英国选民的人数上升幅度较大,但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仍较小,说明代议制民主发展不充分,存在局限性,B项正确;据所学,英国国王处于

“统而不治”的地位,始于18世纪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议会权力的变化,排除C项;据所学,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

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收的道路。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思想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权利法案》的颁布

B.《独立宣言》的发表C.《人权宣言》的颁布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依据材料“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它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收的道路”和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起《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全人类解放指明了路径,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D项正确;1689年《权利

法案》颁布,英国逐步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1776年《独立宣言》标志北美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布美国独立,它深刻地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排除B项;1789年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人权宣言》,宣布了自由、平等、财产和安全是天赋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权及主权在民等资产阶级基本原则,排除C项

。故选D项。11.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执政时期(1760~1820年),国王仍保有个人选择大臣权力。一些比较重要的国家职务、教会职务和军事职务的任命仍集中于国王及其亲信手中。这表明当时英国()A.国王仍处于权力中心地位B.光荣革命成果遭到了侵蚀C.资产阶级

的力量较为弱小D.代议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仍掌握一定的权力,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亟需进一步完善,D项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光荣革命的局限性而非成果受到了侵蚀,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民

主政治仍需完善,C项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工业革命后,妇女走出了家庭,进入工厂开展每天长达15~16小时的工作,儿童也进入了矿井内工作。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是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由此可知,工业革命()A.保护了妇女和儿童的经济权

益B.摧毁了英国的传统手工业C.加剧了对弱势群体的劳动剥削D.扩大了底层人民就业机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开始将剥削的范围扩大到妇女、儿童,导致工厂中女工和童工数量激增,C项正确;工业革命剥削了妇女和儿童的经济权益,

排除A项;工业革命对传统手工业有一定的影响,但材料没有提及传统手工业,排除B项;妇女和儿童不等于底层人民,排除D项。故选C项。13.有学者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将商人手中空闲的资本全部运用于工业生产中,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生产与资本的集中,还加快了企业之间的更新速度。对此解释

合理的是()的A.垄断组织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资本的盲目扩张导致了无序竞争C.工业革命引发了自由放任思想的兴起D.科技进步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促进了生产和资本

的集中……加快了企业之间的更新速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产生,有利于科学化管理的出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盲目扩张,排除B项;自由思想在工业革命之前出现,排除C项

;材料没有体现科技对世界市场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4.习近平曾说∶"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

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一言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A.基本原理的不断变化B.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D.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虽然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引领我们前进的科学思想,这体现了马克

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引领我们前进的科学思想,并没有说明它的不断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中国革命,排除C项;D项永恒不变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5.19世纪中期,处于法国统治下的阿尔及利亚和塞内加尔,葡萄和花生成为它们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其产的葡萄和花生通常被销往法国制成葡萄酒、香皂、油脂等,最后销往世界。这一现象反映了()A.法国殖民地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B殖民统治利于促进经济发展C.殖民地国家逐渐沦为了原材料产地D.当时世界已连成为一个整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法

国的殖民统治下,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等国家逐渐成为法国的原材料产.地,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与他国贸易占比的对比,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殖民地沦为原料产地而非经济发展;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

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排除D项。故选C项。16.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05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了新高潮;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国家;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

个共和国。这些革命和斗争的发生()A.标志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体现了亚洲国家全民族抗争的特点C.推动了亚洲国家的历史进步D.致使亚洲国家摆脱了被侵略的命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

,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推动了亚洲国家的历史进步,C项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不符合题中所给的1911年辛亥革命,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不能代表全民族抗争,排除B项;亚洲各国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成果,但并未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

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农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所谓的“农业革命”。农业革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最晚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8世纪时已经进行了200多年。如果从圈地运动的初期阶段算起,开始的时间可能更早。—

—摘编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材料二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道路大致可概括为:在很短的时期内,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用行政命令将农民使用的土地集中起来,组成劳动组合式集体农庄;消灭富农阶级;国家还通过组织机器拖拉机站,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派工人下乡,向农村增派管理干部,提高农民文化与技术水

平,加强对农庄的领导……它是苏联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对个体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千百万个体农户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转变的伟大运动。——摘编自汤德森《试评斯大林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1)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所提供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答案】(1)条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提供了原料;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农业革命积累了一定的资本。(2)简评: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是苏

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集体化,苏联政府能够集中调配资源,加强对农业的管理和技术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粮食和原料。然而,该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和

反抗。其次,该运动采用行政命令和群众运动的方式,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农业生产的波动和下降。最后,该运动也加速了苏联向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苏联农业的发展。因此,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既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一定的

局限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条件:据材料“如果从圈地运动的初期阶段算起”并结合所学,从劳动力、原料、市场和资本等方面去分析可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提供了原料;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农业革命

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苏联。简评:据材料“在很短的时期内,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用行政命令将农民使用的土地集中起来,组成劳动组合式集体农庄”“国家还通过组织机器拖拉机站,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是苏联社会主

义工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集体化,苏联政府能够集中调配资源,加强对农业的管理和技术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粮食和原料。结合所学可知,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和反抗。据材料“在很短的时期内,通过

群众运动的方式,用行政命令将农民使用的土地集中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运动采用行政命令和群众运动的方式,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农业生产的波动和下降。最后,该运动也加速了苏联向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这种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苏联农业的发展。18.科技与人类社会材料一17世纪,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在所能给予人类的一切利益中,“最伟大的莫过于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才能和以改善人类生活为目的的物品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同时,马克

思、恩格斯又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材料二如果你们想使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1931年爱因斯坦在

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演讲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比较培根与马克思、恩格

斯对科技的认识,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2)运用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史实,简评爱因斯坦的观点。【答案】(1)认识:培根认为科技发明可以创造巨大利益,可以改善人类生活;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科技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性力量,同时技术和生产项结合成为剥

削工人的手段。二者对科技的认识不同是因为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随着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没有出现生产领域革命性的变革,社会渴求科技发明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19世纪经过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的同时,无产阶级壮大,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对科

技的发展认识更加客观和深刻。(2)爱因斯坦认识到了科技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其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学习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而且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助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

发展,但是也从两次世界大战中看出,新的武器设备虽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投入战场,如飞机、坦克、化学武器、原子弹等,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巨大灾难,故爱因斯坦认为仅关注科技的发展是不够的,还应关注科技是否促进人本身的发展,而不是对人类造成灾难。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7世纪的欧洲。认识:根据材料“最伟大的莫过于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才能和以改善人类生活为目的的物品”,可得出培根认为科技发明可以创造巨大利益,可以改善人类生活;根据材料“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

革命的力量和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可得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科技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性力量,同时技术和生产项结合成为剥削工人的手段。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对科

技的认识不同是因为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随着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没有出现生产领域革命性的变革,社会渴求科技发明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19世纪经过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的同时,无产阶级壮大

,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对科技的发展认识更加客观和深刻。【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20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如果你们想使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

斗的主要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科技发展的双重作用分析爱因斯坦的观点,可整理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和产生消极影响的史实,如:爱因斯坦认识到了科技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其发

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学习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而且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助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也从两次世界大战中看出,新的武器设备虽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投入战场,如飞机、坦克、化学武器、原子弹等,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巨大灾难,故爱因斯坦认为仅关注科

技的发展是不够的,还应关注科技是否促进人本身的发展,而不是对人类造成灾难。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小说《堂吉诃德》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堂吉诃德是个没落的绅士,因看骑

士小说入迷,自命为游侠骑士,要去当游侠,锄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个把海岛后就封他作海岛的总督。主仆二人在游侠过程中,不时巧遇夫妇或父女到美洲去赴任,多

次听说国人在西洋发了大财。第一次出游时,堂吉诃德将一家客店当作城堡,要求城堡主人按照《圣经》规定的仪式给他举行骑士受封。第二次出游时,桑丘·潘沙赴任海岛总督,他断案如神,执法无私,明鉴万里,改革弊政,废除酷刑,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受到人们的颂扬。第三次出游被朋友化妆的“白衣骑士”打败后结

束出游,临终时才恍然大悟,痛斥骑士小说的毒害,并嘱咐外甥女不得嫁给骑士,否则就要取消她的财产继承权,遗产全部收回,拨给宗教充做宣传费用。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从上述梗概围绕着新航路的开辟提取两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

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概述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情节1:堂吉诃德与桑丘多次遇见国人去美洲赴任及了解到不少国人在美洲发了大财。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概述和评价:15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率先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之路;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西班牙殖民者开始了对美洲大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在美洲开矿、开辟种植园,掠夺了大量财富。情节2:堂吉诃德临终时痛斥骑士小说毒害,并嘱咐外甥女不得嫁给骑士。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西班牙封建制度的衰落。概述和评价: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但并未将这些财富转化为资本;同时价格革命也加速了西班牙封建制度的衰落;西欧骑士阶层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客观上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

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早期世界。首先,阅读材料,如“主仆二人在游侠过程中,不时巧遇夫妇或父女到美洲去赴任,多次听说国人在西洋发了大财”“第三次出游被朋友化妆的的‘白衣骑士’打败后结束出游,临终时才恍然大悟,痛斥骑士小说的毒

害,并嘱咐外甥女不得嫁给骑士,否则就要取消她的财产继承权,遗产全部收回,拨给宗教充做宣传费用”并提取情节如下:堂吉诃德与桑丘多次遇见国人去美洲赴任及了解到不少国人在美洲发了大财;堂吉诃德临终时痛斥骑士小说的毒害,并嘱咐外甥女不得嫁给骑士。其次

,根据所学世界近代史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如堂吉诃德与桑丘多次遇见国人去美洲赴任及了解到不少国人在美洲发了大财反映了近代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率先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之路;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西班牙殖民者

开始了对美洲大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在美洲开矿、开辟种植园,掠夺了大量财富。堂吉诃德临终时痛斥骑士小说的毒害,并嘱咐外甥女不得嫁给骑士反映了西班牙封建制度的衰落。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但并未将这些财富转化为资本;同时价格革

命也加速了西班牙封建制度的衰落;西欧骑士阶层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客观上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亦可。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大量资本过剩需要输出,

苏联积极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

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斯大林强调,速度是决定苏维埃政权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应该从巩固政权的需要出发,不惜一切代价把速度搞上去。苏联长期实行的是一种以粗放经营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主要不是依靠科技进步和企业内部的潜力,而是依靠不断增加资金、物资和劳动

力的投入来实现扩大再生产。——摘编自毕延河《苏联工业化的奇迹,为何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工业废墟》材料二斯大林模式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为工业化的成就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带动苏联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使苏联在斯大林逝世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此外,苏联增加了对科学事业的投资,创建了大批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所,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创造了突出的科学技术成就。并且在全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培养

出各类专业人才,全面促进了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摘编自吴怡冉《斯大林模式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现代化的促进作用。【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注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速度快;粗

放经营等。(2)作用:带动苏联经济快速发展,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使苏联迅速成为世界强国;推动苏联科技发展,取得突出科技成就;促使苏联建立了现代教育管理体制,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

分析题。时空是现代苏联。根据材料一“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可知,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材料一“西方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大量资本过剩需要输出,苏联积极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可知,

注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根据材料一“速度是决定苏维埃政权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应该从巩固政权的需要出发,不惜一切代价把速度搞上去”可知,发展速度快;根据材料一“这种发展战略主要不是依靠科技进步和企业内部的

潜力,而是依靠不断增加资金、物资和劳动力的投入来实现扩大再生产”可知,粗放经营等。【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苏联。根据材料二“斯大林模式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为工业化的成就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可知,带动苏联经济快速发展,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据材料二

“带动苏联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使苏联在斯大林逝世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可知,使苏联迅速成为世界强国;根据材料二“苏联增加了对科学事业的投资,创建了大批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所,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创造了突出的科学技术成就”可知,推动苏

联科技发展,取得突出科技成就;根据材料二“在全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培养出各类专业人才,全面促进了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可知,促使苏联建立了现代教育管理体制,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