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共(30)页,122.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578681e75bc07f327cbbdd343e70f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
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歌舞、建筑、绘画等,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同时,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丝绸之路由此千年不绝,绵延至今。人类的交流从物质
交换开始,通过各种生活用品和器物的交换,沟通着不同族群人与人的关系,而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中国丝绸、瓷器被西方人推崇,印度、波斯、中亚音乐舞蹈对中国乐舞的影响等等,是在艺术差异性中建立的新型审美
关系,并发挥了长久而特殊的功能。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也穿越了国家民族地域界限。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
合在一起的交流史。从学术的角度说,在人类艺术史乃至人类史的视域中研究丝绸之路艺术,避免了在狭义的艺术视域下建构艺术史的发展逻辑,同时,提出一个艺术理论问题——“物的艺术表达”。“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创作及其传播对于物质载体、材料、质地
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蕴含丰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也具有了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物的艺术表达”的研究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瓷器和其他器物,丝绸和织物,乐舞和乐器,建筑风格和雕塑手法等等,不仅以物的实用性而且以其
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精神滋养。可以说,蕴蓄艺术审美性的丝绸之路物质交流,或者说具有艺术品格的物质交流,就是心灵对话,就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丝绸之路艺术作
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不同、包容差异的文化精神,它的艺术趣味是异中有同,它的审美特质蕴含更多共性,它的精神追求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演变,其重要意义包括物质交流对异域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时尚和审
美趣味的改变。在古代,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中国的青花瓷餐具,改变了欧洲的饮食习惯和室内设计。同样,来自欧洲、南亚、西亚和中亚的丰富的物质产品交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
。由对艺术的彼此欣赏而加深相互之间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可以说,不同艺术的接受就是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包容和融合,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程金城《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
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物质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等交流的物品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B.丝绸之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是因为丝绸之路中的艺术交流和影响,能沟通民族情感和化解文化冲突。C.当物质被赋予艺术审
美特性之后,便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具有了物质功能。D.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与演变,促进了东西方的创新意识,西方因为进口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而创造出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
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提出了以“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的艺术理论。B.文章认为丝绸之路艺术史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C.文章全文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的独特意义。D.文章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彼此欣赏、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承载的不仅仅是物与物的交换,更承载着艺术交流,瓷器、丝绸织物、雕塑等以其实用性和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B.想要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有新的理解、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的关系有新的阐释就要使用“物的艺术表达
”研究丝绸之路艺术。C.张骞将中原的漆器、铁器、丝绸带入西域,将西域舞蹈、汗血马、葡萄带回中原,既改变中原、西域生活方式,也改变时尚和审美情趣。D.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哲学理论同样体现在丝绸之路艺术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了丝绸之路的精神追求。【答案
】1.A2.C3.B【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
、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题中,A项,由原文第一段“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可知该项“使丝路沿线的人
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正确。B项,“……是因为丝绸之路中的艺术交流和影响,能沟通民族情感和化解文化冲突”错误,选项以偏概全,由原文第一段中“同时”可知“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只
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的一个条件,应该还有“物质”方面的,故该项错误。C项,“……具有了物质功能”错误,选项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二段“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
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可知“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应是具有了精神功能,而非物质功能,故该项错误。D项,“……促进了东西方的创新意识”错误,选项无中生有,由原文第四段“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
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可知应是“促进东西方创造出新的器物和艺术样态”,“促进了东西方创新意识”于文无据。故选A。【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
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从全文来看,本文论述了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也就是艺术对丝绸之路的作用以及“物的艺术表达”研究理论和丝绸之路的文化理念等内容。从第三段“物的艺术表达”阐述来看,A项正确;从第二段“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
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来看,B项正确;从文章第四段“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不同、包容差异的文化精神”来看,D项正确。C项,“文章全文逐层深入
地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的独特意义”错误,从第三段最后“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来看,“独特意义”只是文章论证的一个分论点,并不是全文内容,该项错误。故选
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题中,B项,“就要”错误,这一说法过于绝对化。
由原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来看,“使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是作者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原文只是说“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故选B。【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
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
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
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前,民族手工艺传承正面临严峻的挑战。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年青一代在外来文化和思潮的冲击下,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日趋淡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制约了有组织的生
产结构的形成和产业化发展;宣传展示力度不够、工序复杂,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互联网+的潮流,使得传统民间工业的复兴看到了新的机会,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使民间工艺真正地走出民间,进入大众的视线。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销售
,利用当下自媒体最流行的直播APP展示传统民间工艺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借助当前的MOOC平台,将传统的手工艺做成文化专题,录制成小的视频片段,供国人学习传承。(摘编自《科技信息·上旬刊》2017年第5期《互联网+传统手工艺》)材料二:传统工艺品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下必然会有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工艺品价格随着人们对新鲜手工制品的好奇心而不断升高;手工艺制品店主会随着订单数量的增加,对质量的要求不再追求精益求精,造成工艺品质量下降;当完全纯正的传统手工艺融入了电子商务的元素以后,许多商家为了追逐利益而随意效仿,使最纯正的手工艺丧失了其原本
的味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如今的社会背景下,知识产权的法律机制不完善,加之群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导致手工艺的“原真性”和从业人员的权益得不到相关的维护。传统手工艺与互联网相结合会造成传统手工艺品知识产权问题的“升级”,造假产品与低质量产品层出不穷,造成知识产
权更加难以得到保护。我们当然应该清醒地审视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手工艺制作面临的新问题,但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也只能在发展中找到应对之策,这需要有新的智慧和更加合理的运作机制。(摘编自王智莹、沈冰轩等《传统手工艺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生
存现状与发展》)材料三:互联网之风的吹来为传统工艺带来了不少新机遇、新发展,淘宝、京东等商家提供的平台和链接发挥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作用——改变了传统工艺品的营销模式,将传统工艺传播到更广阔的地域,让传统手工艺走出“隐在深山无人识”的困境。手工艺者通过在线收集的准确
消费数据,就能掌握市场动向和市场需求。根据阿里研究院对传统产业带上消费者群体的调查,目前线上传统手工艺品买家普遍以80后、90后为主,互联网电商平台为传统手工业挖掘了更多的年轻消费者。与此同时,淘宝、京东等大平台也在积极地助力着传统工艺的发展。京东参与了“中国手工坊设计交换计划”,淘宝更是主动
举办了首届“互联网+”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峰会。(摘编自《东方新闻》2017年6月1日《匠心传承:互联网正在成为传统工艺的传承者?》)材料四:互联网思维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工艺的商业模式,使个性化、可订制的模式
渗透到传统手工艺领域。例如福安老字号银楼“珍华堂”第七代传人林伟星称自己制作的手镯里面有一个二维码,顾客可以用手机扫描,听到一声“我爱你”的语音。清华大学陈岸瑛教授认为,互联网时代民间工艺的发展,首先要注重
形式上的创新。只有活起来,艺术才有生命力。(摘编自柴逸扉等《当民间工艺遇上“互联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族手工艺当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原有的宣传方式、营销手段都需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寻求改变。B.年青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意识日趋淡薄是民族手工艺难以为继的根
本原因,开掘新的消费群极有必要。C.互联网+潮流,为传统民间工业的复兴创造了新的机遇,对提高传统手工艺的社会关注度有着积极意义。D.传统工艺品在互联网背景下还会面临新的问题,涉及手工艺产品价格、质量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5.下
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利用直播平台和MOOC平台展示传统民间工艺,这表明新的科技平台在宣传民族工艺中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B.电子商务元素的融入应当与传统手工艺的“原真性”相结合,依靠新的智慧和更加合理的运作机制促进产业良性发展。C.手工艺者在线收集准确消费数据,掌握
市场动向和市场需求;淘宝、京东等大平台也积极助力传统工艺的发展。D.传统工艺的商业模式改变,带来传统手工艺领域个性化、可订制的模式的产生,并引发互联网思维的兴起。6.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可以推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手工业发展?请结合材料作简要概括。【答案】4.B5.D6.(1)社会影响方面:
借助互联网平台扩大宣传;(2)法律机制方面:加强互联网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保护;(3)商业策略方面:与大平台合作改变营销手段;(4)自身建设方面:传统手工艺应借助互联网重视形式创新。【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年青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认
同意识日趋淡薄是民族手工艺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当前,民族手工艺传承正面临严峻的挑战。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年青一代在外来文化和思潮的冲击下,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日趋淡薄”,并没有说其实根本原因。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传统
工艺的商业模式改变,带来传统手工艺领域个性化、可订制的模式的产生,并引发互联网思维的兴起”主客颠倒,原文是“互联网思维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工艺的商业模式,使个性化、可订制的模式渗透到传统手工艺领域”。故选D。【6题详解】本
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可以推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手工业发展?请结合材料作简要概括”,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本题
中,由“互联网+的潮流,使得传统民间工业的复兴看到了新的机会,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使民间工艺真正地走出民间,进入大众的视线”可总结出:在社会影响方面,可借助互联网平台扩大宣传;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如今的社会背景下,知识产权的法律机制不完善,加之群众的知识产权意识
淡薄,导致手工艺的‘原真性’和从业人员的权益得不到相关的维护”可看出:要加强互联网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更完善的法律机制;由“淘宝、京东等商家提供的平台和链接发挥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可看出:在商业策略方面,传统手工业可与大平台合作改
变营销手段;从原文“互联网时代民间工艺的发展,首先要注重形式上的创新。只有活起来,艺术才有生命力”可总结出:在自身建设方面,传统手工艺应借助互联网重视形式创新。【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
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
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
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幽暗的林荫小径[俄]伊凡·蒲宁马车在一长排茅屋前停了下来,车里坐着一个身材匀称的老军人
,他严厉地扫视着周围,眼神中流露出些许倦意。他从马车里跨出一只脚来,走进穿堂,朝左边的客房走去。客房收拾得干净整洁,很温暖很干燥。客人脱下军大衣,将它扔在长椅上。他神情倦怠地用白皙瘦削的手捋了下灰白的头发。客房里不见一个人影,于是他稍稍推开通往穿堂的门
,不太高兴地喊道:“嗨,有人吗?”“欢迎您,大人,”一个黑头发、黑眉毛的女人当即走进客房,她尽管有了点年纪,但依然挺美。“您想用饭还是上茶炊?”“上茶炊吧。你是这家店的主人还是仆人?”“我是这家店的主人,大人。”“那就是说,你自己当家喽?
”“是的,我自己当家。”“真的吗?难道是守了寡,所以得由自己来操劳?”“我不是寡妇,大人。不过,人总得挣钱谋生吧。再说,我也喜欢管管事。”“哦,原来是这样。这挺好。你店里很干净,很舒服。”女人老是瞅着他,稍微眯起了眼睛,好像是要寻根问底地打听什么。“我也喜欢干净,”她答道。“我从小是在贵族老爷家长
大的,怎么会不知道讲究体面呢,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他一听见自己的名字,顿时惊讶得挺直身子,睁大双眼,脸涨红了。“纳杰日达!是你?”他迫不及待地说。“是我,”她回答。“我的上帝,我的上帝啊,”他一边说,一边坐到长凳上,两眼紧盯住她“谁能想得到
!我们已经多少年没见面啦?大约有三十五年了吧?”“三十年。我现在四十八岁,我想您已年近六十了吧?”他目光中流露的倦意和脸上心不在焉的神情顿时消失了。他站起身来,两眼望着地板,在房间里大步地踱来踱去。然后,他又停下了脚步,长着灰白胡子的脸涨得通红,说道:“从那时候起,我对你的下落一无所知。你怎
么会到这儿来的?”“老爷,这说来话长。”“听你刚才说的话,你没有嫁过人。凭你当年的姿色,怎么会找不到人嫁呢?”“我不能这样做。”“为什么不能?你说这话什么意思?”“这有什么可解释的。想必您也记得,那时候我是多么爱您。”他羞愧得热泪盈眶,便皱
着眉头,又踱起方步来。“一切都会过去的,我的朋友,”他嘟嘟哝哝地说。“爱情啊,青春啊——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那是件庸俗的、平凡的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终将烟消云散。”“上帝给每个人的安排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青春都会过去,但爱情,却是另一回事。”他抬起头来,停下脚步,苦笑着说:“你总不能为我守一
辈子吧!”“我想,我能的。对您来说,好像什么事情也不曾发生过,可是……记得您那时老是念诗给我听,关于‘幽暗的林荫小径’什么的,”她冷笑着补充说。“啊!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被忘记的。”“一切都会过去,但并不是一
切都会被忘记。”“你出去吧,”他说,一边转身往窗子走去。“请你出去吧。”然后,他掏出手帕,捂住双眼说:“但愿你已经宽恕我了。”“不,我没有宽恕您。不过,何必去回忆这些事呢。”“对,对,没有必要去回忆了。请你吩咐一下,让他
们把马备好吧,”他回答说,一边离开了窗户,脸色已经变得严峻起来。“不过,我想告诉你,我在一生中可从来没有感到过幸福,你也别以为我有多么幸福。我爱我的妻子,可是,她竟然背叛了我,她使我受到的伤害远比我使你受到的厉害……不过
,话得说回来,这一切也不过是最平凡的、庸俗的事罢了。好啦,我的朋友,祝你健康。我想,我也是把我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最珍贵的东西留给你了。”她走到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跟前,吻了下他的手,他也吻了下她的手。“请吩咐备马吧…
…”他在再次启程赶路时,回想起刚才说过的最后几句话,以及吻了她的手的这一举动,不禁感到羞愧起来,但马上又因为自己的这种羞愧而更加羞愧。“这一切不过是最平凡的、庸俗的事罢了……”落日将黄澄澄的余晖撒在空旷的田野上,马儿吧唧吧
唧地踩着一片片水洼,平稳地朝前飞驰。他望着不时闪现的马蹄,紧蹙乌黑的双眉,寻思道:“是啊,只能怨我自己。是啊,那当然是最美好的时光。‘一条小径掩映在椴树幽暗的林荫之中,四周盛开着红色的蔷薇……’可是,我的上帝,要是当初我不抛弃她,会怎样呢?那是多么荒谬!这个纳杰日达不是客店的女主人,而是我
的妻子,我的彼得堡那个家的女主人,我的孩子们的母亲,这可能吗?”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中第一个划线的“羞愧”是指他为自己对她仍有真情,当初却抛弃了她而感到羞愧;B.文章中第二个划线的“羞愧
”是指在他眼中,爱情是高贵的,他为自己刚才的真情流露而羞愧;C.小说作者从女店主温和从容的仪表、平静坚定的言辞及独自捍卫的爱情塑造了血肉丰满的新型俄罗斯女性形象;D.从文中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出场,我们不难看出,老军人身上拥有一种上层阶级的傲慢与自矜,仪表整洁而讲究体面。8.同为被
抛弃的女性,纳杰日达与《雷雨》中的鲁侍萍形象有较大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9.小说中两次提到“幽暗的林荫小径”,请探究作者的用意。【答案】7.B8.①纳杰日达坚守爱情,三十年过着单身生活;鲁侍萍不再相信爱情,为生活所迫二次改嫁。②遇到以前深爱之人,纳杰日达
显得更加平和从容、理性克制;鲁侍萍则有不平和激愤。③纳杰日达乐观积极,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开旅店自食其力;而鲁侍萍却将自己的厄运归结于不公平的命。9.①象征了他们浪漫美好的爱情;②是主人公追怀幸福生活的凭借;③寄寓了作者对坚
守爱情的女子的肯定与赞美、对男主人公漠视爱情的讽刺和谴责。【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
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B项,“指在他眼中,爱情是高贵的”错误,通过整部小说来看,尼古拉是个虚伪的人,他漠视爱情不敢面对,他反复强调“这一切不过是最平凡的、庸俗的事罢了……”,他认为爱情是庸俗平凡的事,当真情流露,他又躲躲闪闪,怕被嘲笑,第二个“羞愧”是
他因为自己的真情流露感到羞愧。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道对比鉴赏题目,考生解答本题时应分别阅读两部作品,结合原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发现不同点。同为被抛弃的女
性,纳杰日达与《雷雨》中的鲁侍萍形象有较大不同,二者心态不同,人生观不同,对爱情的态度不同,生活方式和观念不同。纳杰日达在被抛弃后,忠诚的坚守自己的爱情,三十年没有嫁人,“听你刚才说的话,你没有嫁过人。凭你当年的姿色,怎么会找不到人嫁呢?”“我不能这样做”“你总不能为我守一
辈子吧!”“我想,我能的。对您来说,好像什么事情也不曾发生过,可是……记得您那时老是念诗给我听,关于‘幽暗的林荫小径’什么的;”鲁侍萍在被赶出周公馆后,嫁过两次,都不如意,对爱情已心灰意冷,不再相信爱情。当自己以前深爱的人出现时,纳杰日达沉着镇静
,心态平和,能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典型的语言描写有:“我也喜欢干净,”她答道。“我从小是在贵族老爷家长大的,怎么会不知道讲究体面呢,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上帝给每个人的安排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青春都会过去,但爱情,却是另一回事。”“不,我没有宽恕您。不过,何必去回忆这些事呢。”而鲁
侍萍见到周朴园时心怀怨怒,情绪激愤,如课文中“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
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从两人的生活态度来看,纳杰日达
积极乐观,“我不是寡妇,大人。不过,人总得挣钱谋生吧。再说,我也喜欢管管事”,她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开旅店自食其力;鲁侍萍敢于命运的摆布,虽拒绝了周朴园的五千元支票,但心态消极,“这都是命”,迷信宿命论。【9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重要语句作用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
真阅读全文,找出该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然后从内容、效果、写作目的、主旨等方面综合分析。“幽暗的林荫小径”是文章的标题,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第一次出现在小说中间位置,“我想,我能的。对您来说,好像什么事情也不曾发生过,可
是……记得您那时老是念诗给我听,关于‘幽暗的林荫小径’什么的,”她冷笑着补充说。纳杰日达回忆起旧日的时光,从内容上分析,这里“幽暗的林荫小径”象征他们浪漫美好的爱情,是追怀幸福生活的凭借;在文章的结尾段“是啊,
只能怨我自己。是啊,那当然是最美好的时光。‘一条小径掩映在椴树幽暗的林荫之中,四周盛开着红色的蔷薇……’可是,我的上帝,要是当初我不抛弃她,会怎样呢?那是多么荒谬!这个纳杰日达不是客店的女主人,而是我的妻子,我的彼得堡那个家的女主人,我的孩子们的母亲,这可能吗?”,这里“幽暗的林荫小
径”是美好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象征,值得向往。从表达效果来看,这一重要语句在文中反复出现,起到强调作用,突出文章的主旨,借“幽暗的林荫小径”寄寓作者对纳杰日达的赞美之情,她坚守爱情,乐观真实,形象高大;男主人公尼古拉自私虚伪,
漠视爱情,作者对他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从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看,借这篇文章唤起人们的良知,爱情是伟大的,不容亵渎,告诫人们在美好的爱情面前应该坦诚,学会珍惜,不要把它藏在心底,甚至回避。【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
方法:(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同“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
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史记·高祖本纪》)(二)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
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
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
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0.下列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
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B.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C.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D.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
不得有此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然.其计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对B.会项伯欲活.张良动词使动用法,救活C.头发上.指名词作状语,向上D.刑.人如恐不胜名词,刑罚1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A.稍徵
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沛公然其.计樊哙侧其.盾以撞C.令子婴为.相窃为.大王不取也D.沛公以.樊哙、张良故以.待大王来13.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1)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答案】10.D11.D12.B13.(1)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第二天和沛公合战。(2)沛公如此劳苦
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您却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害有功的人。(3)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去损害他们,是不仁义的;失去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整齐,是不符合武德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
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秦地的富足是其
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秦富十倍天下”“(于)天下”是“富十倍”的状语,比天下强大十倍,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AB;“项羽乃号为雍王”“号为雍王”是指号称雍王,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
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D项,译文: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刑罚。刑:处罚,动词。故选D。【12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
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A项,代词,他/助词,的。B项,代词,他的。C项,动词,做/动词,认为。D项,连词,因/连词,来。故选B。【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
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
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击:攻打;飨:犒劳;旦日:第二天。(2)中,细说:小人谗言;诛:杀害。(3)中,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个人;因:依靠;敝:损害。【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
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
,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
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一)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
,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
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
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在夜晚去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一番说辞告诉了项羽,项羽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
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二)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
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
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
,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
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
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望海潮北宋柳永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吴”是指吴兴、吴郡、会稽,这里泛指江浙一带。B.“烟柳画
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的是杭州的自然景色和都市风貌,按顺序来写,极具清丽富庶之感。C.“户盈罗绮,竞豪奢”反映了百姓穷奢极侈的生活。D.词的下阙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归美守郡,即何孙,“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句
话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祝何孙他日任满报政于朝,擢登相位。15.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答案】14.C15.《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3)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5)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
愉悦。【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
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户盈罗绮,竞豪奢’反映了百姓穷奢极侈的生活”错误,“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句,抓住“罗绮”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罗绮,是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
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的穷奢极欲,不是“百姓穷奢极侈的生活”。故选C。【15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
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
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
,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
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开篇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写起,“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
市,字字铿锵有力。市井面貌,“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
欲的一面。自然景观,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
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百姓生活,“泛夜”“弄晴”,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
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的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如仙鹤、喜鹊。而杜鹃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感或思念之意。《
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感。(2)《锦瑟》中也有两句诗提到了杜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鹃,又名子规,诗人
李白用它凄楚哀婉的叫声,来渲染空寂险峻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其间旦暮闻何物(2).杜鹃啼血猿哀鸣(3).庄生晓梦迷蝴蝶(4).望帝春心托杜鹃(5).又闻子规啼夜月(6)
.愁空山【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鹃”“猿”“蝴蝶”“啼”的书写。【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
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三、语言文字运用(本小题共6题,12分)1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B.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D.欲寄
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各选项,结合诗句含义,抓住关键词语准确辨析区分。本题要求为“诗句中没有使用
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项,“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以部分代整体,“雕栏玉砌”代指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朱颜”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B项,“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都
是香草的名字。这里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它们与美好的东西有相似性,“扈”和“佩”有“披”和“戴”的意思。这句话可译为:把江离、辟芷、秋兰这些美好的东西都戴在身上。C项,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珠玑”和“罗绮”均为借代,暗示出杭州城
的繁华富裕。D项,“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彩色精美的字纸,代指书信。尺素: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尺素是书信的代称。故选B。【点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借代
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18.下列对联中,不是写白居易的一项是()A.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B.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孤。C.枫叶四弦秋,长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D.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对联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抓住对联中的关键词,联系课文所学内容准确判断与之相关
的人物。A项,“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绕船月明江水寒”这两句话,这是白居易在九江琵琶亭送别友人诗江边所见之景,里面涉及的人物是白居易。B项,根据“醉翁亭”三字,可知对应的人物
是欧阳修,与白居易无关。C项,“浔阳江头”“枫叶”“迁谪”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里面写的是白居易的身世境况和所见所闻。D项,根据“新乐府”“苏州刺史”“旧祠堂”三处可判断对联中涉及的人物是白居易。故选B。19.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
同的一项是()A.①大王来何操?②而幸生也何为B.①求人可使报秦者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C.①若属皆且为所虏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不能容于远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特殊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有
: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固定搭配。其中倒装句又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考生要熟悉每种句式的类型以及标志性的词。状语后置要注意“于、乎、以”三个介词组成的短语后置的情况;被动句注意“见、于、为、所
、被、见……于、为……所”这些标志词以及语义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要注意下列情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通过“之”“唯……是”将宾语提前。定语后置句注意“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如马之千里者)、“中心词+后
置定语+者”(如B项“求人可使报秦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中心词+数量短语”。A项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均为定于后置句;C项均为被动句;D项前句为状语后置,后句为被动句,故选D。20.下列加横线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A.人皆得以隶使
之B.草行露宿C.吾得兄事之D.乃使从者衣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
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A项、B项、C项都是名词用作状语,分别译为像对待奴隶一样;在草丛里、在露水中;像对待兄长一样。D项为名词用作动词,穿衣服的
意思。故选D。21.下列各组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因怒而滥刑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吾其还也其意常在沛公也C.项王按剑而跽夜,缒而出D.今君乃亡赵走燕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和意义,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A项,介词,因为,/连词,通过,经由。B项,副词,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指示代词,指项庄。C项,修饰关系连词。D项,却,副词
/才,副词。故选C。【点睛】虚词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这番话
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_____不可。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_____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_____仍完全不变。有时换一个说法便觉_____。A.锱铢必较思忖兴味索然
无味B.斤斤计较斟酌兴味兴致索然C.锱铢必较斟酌意味索然无味D.斤斤计较思忖意味兴致索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
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空:“锱铢必较”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斤斤计较”,过分在意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贬义色彩浓。语境中修饰的是
“咬文嚼字”这样的小事,并无贬义,应该用“锱铢必较”。第二空:“思忖”,考虑,思量;“斟酌”,指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语境中修饰“文字的分量”,此处应该用“斟酌”。第三空:“
兴味”指兴趣;“意味”,意思。语境中要表达的是“意思不会发生改变”,此处应该用“意味”。第四空:“索然无味”,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兴致索然”,指一点儿兴趣都没有。第四空修饰的是文章,应该用“索然无味”。故选C。四、名著阅读,完成下列多项选
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答案)。(本小题共4题,8分)23.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有()。A.草船借箭B.群英会C.苦肉计D.舌战群儒E.借东风【答案】ABCDE【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
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A项,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
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这是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B项,赤壁之战前,蒋干自告百奋勇,充当曹操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周瑜正担心度新降曹操的蔡瑁和张允帮助曹操训练好知水军,于是就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接待蒋干。并佯醉与蒋干同床酣睡,诱导
蒋干盗走事先伪造的道张、蔡二人的“内投降书”。急于立功的蒋干和生性多疑的曹操果然中容计,蔡瑁和张允被杀,周瑜反间计大获成功。这是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C项,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
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因为黄盖是有功的老臣,因此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中蔡和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中蔡和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在黄盖领
军前来时,丝毫没有防备措施,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败走华容的局面出现。这是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D项,舌战群儒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
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这是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E项,诸葛亮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周瑜为东风之事闷闷不乐,病倒在床上。
诸葛亮知道后,给周瑜开了个药方,周瑜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欲破曹兵,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承认自己的心事被诸葛亮猜中,便问诸葛亮有何办法。诸葛亮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这是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故选ABCDE。【点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
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24.刘备身边的五虎上将都是谁()。A.魏延B.关羽C.马超D.黄忠E.张飞F.赵云【答案】
BCDEF【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
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刘备身边的五虎将排名并无先后,五虎将只是指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主要成就刘备建立蜀汉,五虎上将各自起到了不同的
作用。B项,关羽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刘备称汉中王后,关羽率军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一度想迁都以避其锐。C项,马超有很高威望,尤其得羌、胡之心。马超率军参与合围成都时,使得成都城内十分
惶恐,加速了刘璋的投降。汉中之战时。马超与张飞屯下辩,氐族雷定七部有一万人马来响应马超。增加了刘备争夺汉中的军事力量。D项,黄忠在随刘备入川作战时,常常先登破敌,汉中之战时,一举将夏侯渊斩杀。夏侯渊是曹操留在镇守汉中的主帅,他的死使得曹魏在汉中的守军一时间群龙无首。EF项,张
飞与赵云驻守荆州时,截住东归的孙夫人,抢回刘禅。刘备奔波半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后来的两个儿子是入川之后与吴夫人所生),作为刘备的继承人,非常受到重视,早在长坂坡败逃时,赵云就曾冒死将其救出。张飞、赵云入川时,一率军往北平定巴西郡,一率军往南平定江阳、犍为郡
,将成都周围各郡县全部占领,最后完成合围成都。而后张飞于瓦口关大破张郃,平息了长久以来巴西的祸乱,赵云于汉水大破曹军,扭转了汉中僵持不下的战局。故选BCDEF。25.王允利用貂蝉除掉董卓的过程中用了哪些计策(
)。A.美人计B.连环计C.反间计D.苦肉计E.声东击西计【答案】AB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
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A项,美人计,利用貂蝉的美貌,把她先是献给吕布,后来又献给了董卓。B项,连环计,通过离间两者的关系,逼迫吕布为了貂蝉而杀了董卓,王允达到了借刀杀人的目的,而
且让吕布也成为了自己的亲信。C项,反间计,利用貂蝉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关系。故选ABC。26.三国中被称为“三绝”的是()。A.刘备B.关羽C.诸葛亮D.曹操E.孙权【答案】BC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B项,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C项,诸葛亮的“智绝”——机智过人。D项,曹操的“奸绝”——奸诈
过人;故选BCD。五、作文(60分)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到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
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范文】眼闭则花寂,眼睁则花开故事中的两个观光团都遭遇了到处是
坑洞的坏路况,但各自导游说的话却让游客的心境不同。有时候,同一个人同一场景心境不同也会导致感受不同,眼闭则花寂,眼睁则花开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客观事实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们的主观意识却可以换个角度,换个心境感受。刘禹锡在他的《陋室铭》里写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而他的陋
室有多陋呢?一间破旧的茅屋,一张无弦的琴,这样的生活已经不能用清苦来形容了,可他还是生活得有滋有味,如鱼得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而这样的生活正是因为他乐观豁达的心境,若是整天伤春悲秋,再富足的生活也索然无味,如同桎梏。只有保持乐观
豁达,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做到刘禹锡虽在陋室中生活,却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悠游自得。青年时的李白一心仕途,然而官场并非李白心中的官场,皇帝不重用他,也没有伯乐来赏识他。壮志难酬,官场失意使得李白一度消颓,但李白最终并没
有在官场里颓废,他选择退出,既然无人懂他,那他便到天地间孤芳自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一壶酒,一匹马,他便从此游天下,留下了代代吟咏的诗篇。李白虽曾为官场失意而黯然神伤过,但他豁达豪迈的心境使他又重新振作,踏上自己人
生的另一番征途,过上了自己的诗意人生。换个角度思考,换个心态感受,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正如李白和刘禹锡,面对困境,饮酒作诗的豁达乐观远比黯然神伤好得多。生活中的不如意之事难以避免,但换个积极思考的态度,问题总有得到解决的一天,消极以待就什么也改变不了。高晓松曾说过一句话,我们的梦想和生活,要向着诗和
远方。诗意的生活总能使我们更细致地去感受生活中的美,这同时也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生活变成美丽的诗行会让我们诗意乐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和挫折。正如那位诗意的导游所说:“这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我们的前方是神秘而
诗意的未来,让我们带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踏上人生的旅途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类作文。解答此类题目第一步,读,仔细审读作文材料;第二步,抓,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理解材料的意图,猜测出题者的倾向性
;第三步,联,联想两个材料之间的关联性,联想与材料有关的作文素材;第四步,悟,悟出生活哲理,拔高作文立意。【审题】1.伊豆的路况不好是事实,但伊豆的路好走不好走,取决于游客的想法,想法无法改变路况,但可以改变心情;2.伊豆半岛的迤俪风光看到不看到,取决于游
客是否愿意走过伊豆的路,还有走时的心情;3.走伊豆的路,走得开心不开心,取决于导游的评价与指导,因为评价与指导将作用于游客的心情。4.有的人,因为导游的“误导”,心情如“麻子”了,他们后面的行程将有些问题。教育亦如此,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与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是否也会产生一种
效应?也许我们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在某种程度上会决定孩子的一辈子!5.既然无力改变“伊豆的路”,那就需要让我们改变去往伊豆的路上的心境!角度一:从整体去把握材料。同样的情况,在不同人的心里,由于意念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态度。同样的路,同样
的旅客,不同的导游给出不同的诠释:令人厌恶的“麻子”,充满诗情画意的“迷人酒窝大道”。当然,带给旅客的也是不一样的心境。①同样的境遇,以不同的心态去看待,感受就截然不同。②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换一种角度欣赏风景
、换一种心情体验人生。角度二:导游一的角度切入。立意一:①面对不如意的现状,一味的抱歉于事无济。当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旅客们的心情肯定受到影响,也就无法正常欣赏日本伊豆半岛的美景风光。
——人生路上的“误导”,会让心灵受累。面对到处都是坑洞很坏的路况,“让大家受累了”,导游连声的抱歉不能改变现状,并不会让旅客快乐起来。立意二:②应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去欺骗糊弄别人。面对糟糕的路况,其中一位导游道出了客观实情,连声
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这是对客观事实的尊重,而不是推卸责任,或掩饰敷衍。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与其敷衍糊弄,不如承认事实,诚恳道歉,换取谅解。角度三:导游二的角度切入。立意:诗意增加快乐,诗意改变心境,幽默改变心境;要善于因势利
导。角度四:游客的角度切入。立意: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心态可以改变体验【立意】莫让路上的坑洞影响了看风景的心情;莫因路上的坑洞而错过了路边的风景;笑对人生路上的坑洞,领略沿途的风景;忽略坑洞专注于欣赏美景是一种境界,变坑洞为美景而去欣赏,也是一种境界;意增加快乐
,诗意改变心境,幽默改变心境;要善于因势利导。【结构】标题富有诗意,很吸引人,《眼闭则花寂,眼睁则花开》。首段联系材料,得出观点,“客观事实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们的主观意识却可以换个角度思考,换个心境感受”。第二段例
举刘禹锡的事例说明“只有保持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做到刘禹锡虽在陋室中生活,却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悠游自得”;第三段例举李白的事例,说明“豁达豪迈的心境使他又重新振作,踏上自己人生的另一番征途,过上了自己的诗
意人生”;第四段围绕“换个角度思考,换个心态感受,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论述。最后一段强调“我们的前方是神秘而诗意的未来,让我们带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踏上人生的旅途吧”。【素材】1.同样的问题,用不同的态度去面对就有不同的答案,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化困境为美景,快乐过好每一天。文公韩愈
便是这样的人。他数次左迁,贬到各地,但是在他任过官的地方,没有留下“借酒消愁愁更愁”的酒醉失意的文人形象,正相反,在韩江江畔,他写下了祭鳄文,祭杀鳄鱼,安顿百姓。在潮汕大地,他也没有“采菊东南下”的悠闲,只为百姓留下一条清澈的韩江和两岸丰美的稻田。文公走到一处,便
造福一处,若非有好的心态,只怕早已在自暴自弃中郁郁而终了吧?正是有良好的心态,他才能在累次贬谪中依旧屹立,所达之处,尽是载舞。或许我们不能像文公般造福百姓,但最起码的日子还是得过下去,有了乐观的心态,我
们会过得更开心。2.苏轼同样没有在贬谪中倒下,在黄州,他可泛舟水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也可观“大将东去”而“遥想公瑾”,想来他可比周瑜逍遥。在岭南,与水果的邂逅中他敢于“日啖荔枝三百颗”,替荔枝打足了广告
。到了海南,他更大笔一挥,成“天涯海角”,平添一景。如此看来,东坡居士的心态也是很好的,在贬谪中郁郁而终的不少,只有他娓娓而谈各地美食美景,写成流芳千古的美文。做人,纵不能写有《赤壁赋》,也不能终日以酒为友
,起码要像苏公般活得自在。3.保持乐观的心态,便是保持了一颗还活着的心灵,还有力气去追逐美好提升自己,还有机会去再次拼搏。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要是连走过风雨的勇气和毅力都没有,那还怎么看彩虹?也愿我们大家都有乐观的心态,贬海南,便有海
风椰影;谪潮汕,就得江水清澈;囿坑洼之路,是走酒窝迷人大道。【点睛】写作方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
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
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
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