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答案.docx,共(6)页,354.77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f6de009191cd098a54c7944c38aec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时间隋唐宋元明清节烈妇女61人274人742人35892人12323人2019级高二上学期文科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分值:100分时长: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甲骨文中,“德”字左边是表示路口或行动的符号,下边是一只
眼睛,眼睛上有条垂直线,意为行动要正,目不斜视。下图西周铭文的“德”字多了一个心字底,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易经》中“君子进德修业”的“德”指道德、品行。德字的嬗变可用于研究A.绘画艺术的起源B.官府垄断教育的状况C.儒家思想的渊源D.秦朝统一文字的原因2、《
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朴素的人文主
义色彩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3、战国时期,孟子猛烈地批判墨家的“兼爱”思想,把它看作败坏先圣之道的“淫辞”、阻塞仁义的“邪说”。这是因为孟子认为“兼爱”思想A.违背宗法等级观念B.代表平民百姓利益C.宣扬积极救世情怀D.过于追求实用功利4、汉代经学的政治化
是儒学话语在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转向,即作为先秦诸子之学的孔子“私言”向汉帝国“官学”的转换。这一次转向A.适应了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B.否定了孔子“德治”和“仁政”的人文主义理想C.体现了恢复重建西周分封制及其人伦关系的要求D.展
开了对天命心性等形而上问题广泛深入的研讨5、汉字“丁”的变化如图所示,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A.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6、“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7、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
,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8、张载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王夫之赞曰:”往圣之传,非张子其孰与归”。据此材料反映了A.儒、佛、道思想间的文明交融B.重建儒家正统的艰难C.宋儒重建儒家信仰的文化自觉D.社会道德环境的恶劣9、下表是隋唐至明清时期“节(夫死不改嫁)烈(以死守节
)妇女”的数量变化情况。下表数据可以用来解释A.宋以后妇女思想开放B.理学对人们思想的影响C.明清社会矛盾日益加深D.明清社会风气每况愈下10、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李贽的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李贽高二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高二年级
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记述出处“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判圣人者,奠甚于李贽。”顾炎武《日知录》(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贽)“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沈瓚《近事从残》A.缺乏良好道德素养B.深受当时学者推崇C.批评社会
吏治腐败D.具有离经叛道思想1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根本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12、明清两代,传染病流行,医药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汉代“伤寒论”的范围,但他们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这表明A.明清医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B.医药学家认识到传染病本质C.社会需求推动医学理论发展D.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口增长1
3、19世纪后期,曾国藩在《奏派陈兰彬、容闳选拔幼童出洋习艺折》中专门提出:“诸幼童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可见当时A.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近代工业B.留学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C.留学过程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D.留学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14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15、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华夏。楚国贵族屈原接触到当时新输入的中原文化,
又出使齐国,受到稷下学派的影响,后来放逐到南方,南方的山水与屈原的精神相互激发,最后产生了《楚辞》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梁启超关于屈原的研究A.与维新变法的政治理念相符B.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C.影射了军阀割据的社会现实D.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16
、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时“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
是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B.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7、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C
.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18、有学者评价说:“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不难想象那些凶暴而野心勃勃的人能利用这句格言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有人可以利用这句格言为任何邪恶的行径装上科学或哲学的门面。
”“这句格言”代表的思想A.体现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B.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C.重新建立了人们道德价值观念D.否定了神的存在,树立了人的尊严价值19、柏拉图设想出的理想国由统治者、护卫者及工作的民众三个等级构成,“三个等级之间的界限不能被逾越,如果
这种统治关系不被侵害的话,公正就得以产生”。据此判断,柏拉图认为的公正的社会是A.人人平等B.人民主权C.各守其职D.礼制文明20、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
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21、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虽然思考和斗争的角度不同,但都对传统的思想和观念进行了挑战,反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特权,从而为转型时期新文化的构建提供了素材和理论武器。据
此判断,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A.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B.在不同领域冲击了旧的精神枷锁C.强化了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D.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蓝图22、下图取材于德国著名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的画作《从基督徒到反基督徒》(创作于1521年
)。该漫画意在高二年级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高二年级历史试卷第4页共6页A.称颂教皇是耶稣继承者B.赞同教皇推销“赎罪券”C.抨击教廷违背基督本意D.反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23、1753年,法国第戎学院
举行题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起源为何?其是否为自然律所认可?”的征文比赛。受到该题目的刺激和启发,有思想家说:“学院竟然有此胆量提出”,“我即刻着手探讨了”。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及其撰写的作品是A.伏尔泰《
哲学通信》B.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C.康德《实践理性批判》D.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24、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A.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
说”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C.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D.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25、爱因斯坦曾说,“不让任何人猜测这一点,牛顿的伟大成就真的会被其他的什么理论所代替。他伟大而明晰的思想将永远作为我们整个现代
概念构架的基础而保留下来”。这句话旨在强调A.牛顿力学被狭义相对论所取代的意义B.牛顿力学是近代物理学最先成熟的体系C.牛顿学说对科学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D.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二、非选择题(3道大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
4分)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中国德育思想的发轫阶段,周公把德育与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道德规范。后经孔子创立,孟子、荀子发展完善,强调仁、礼,以教化为方式,逐步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体系。《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格
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对儒家的人性论、义利观、修缮论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舍生取义;另一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到此,儒家德育思想成为约束人们道德行为的理论
工具。——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材料二古希腊德育主要着眼于寻求个人应有的德性,揭示个人所应具备的品质特征和追求的生活目的。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道德学说,提出解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等道德的基本原则。否定神性,强调人性;否定信仰
,推崇理性。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哲学,构建了“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思想理论,对美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德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1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勒鲁瓦·古
尔亨说:“人们可以接受一种比他们以前所用的语言更简单的语言,可以接受一种较不发达的宗教,可是除非由于战争而暂时倒退,他们绝不会从用犁倒退到用锹。”不仅如此,在传播整套思想体系方面,似乎存在着某种“先天的
”不可能性,因为思想体系无疑要受到各种独特的种族特征的限制,可是这些思想体系的点滴片段还是有可能传播的。古代地中海区域的欧洲人除了发明瘦腿转磨外,他们贡献出的唯一有价值的机械技术是高转筒车,即后来阿拉伯各地普
遍使用的“萨吉雅”。可是中国人的发明就多了,这些发明在公元1世纪到18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但它们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惹人注目:这三大发明古人并不知道,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
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和状态。”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在于:他富有洞察力地选择的三大发明都起源于中国。然而,这三大发明对中国并没什么作用,相反,却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决不想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
制度与习俗。——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科技交流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产生的不同影响。(10分)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我们今日如回头仔细分析过去百年的史迹,则又觉这之中似颇有线索可循。吾人如试把同治中兴、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抗战,与夫今日正在滋长中的“民主自由”运动等等连成一气,作一个系统的分析,我们便发现这些重要史迹不是单独发生的。
相反的,它们是一个接着一个发生的,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总运动。而上述诸运动只不过是这一“总运动”的各阶段。一言以蔽之,这一个“总运动”便是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也就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的“转型运动”。我们的现代化运动是在西方文化挑战之下发生的,我们不仅要
“布新”,我们还要“除旧”。对这项除旧布新工作的辛酸,知之最深者,实是孙中山先生。所以他说:“革命事业,莫难于破坏,莫易于建设。”——摘编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高二
年级历史试卷第5页共6页高二年级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2019级高二上学期文科历史期中考试答案1-5:CBAAB6-10:ACCBD11-15:CCDBB16-20:DCACC21-25:BCBAC26.(1)社会背景:西方
: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精神起源;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达;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崛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代议制的完善,人权意识的增强。中国:儒家思想的出
现及其发展,并成为正统思想;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不断发展。(12分)(2)不同:在伦理思想与道德规范上,西方是以个人为本位,中国是以国家为本位;在德育思想内容和特点方面,西方重视契约,推崇理性,中国则重视人伦,强调义利观
;在德育思想具体方法上,西方强调实践的作用,中国则重视自我反省内心;在德育目标上,西方强调培育健全的公民,而中国则重视培养遵守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人。(答出三点即可12分)27.(1)交流传播片断化,缺少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传播;交流具有双向性,以中国科技西传为主;缺乏直接交流,阿拉伯人起了中介的作用
。(6分)(2)影响:中国:未能破坏传统制度与习俗,没有引发社会转型;强化君主专制统治。西方:促进民族国家的建立,促进社会转型;促进欧洲思想解放;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10分)28.示例一观点:近代中国百年历史的主题是现代化运动。(2分)论证:在西方文明的挑战之下,洋务运动兴起,洋务
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开启了中国经济和教育的现代化。戊戌变法力图在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的现代化国家,突破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局限,维新变法思想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并使民主
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改革措施,利于推动社会向现代转型。新文化运动通过反省激活了传统文化,如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学术殿堂等;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新文化,如马克思主义在巾国的传
播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利用西方现代文化(民主、科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与解构,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的重建提供了可能;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运动则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愿望,而
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存在则是中国现代运动的主要障碍。总之,为实现民族独立,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这些主张和方案客观上推动了现代化。(8分)示例二观点: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过程十分艰难。(2分)论证:
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是在西方文明挑战之下发生的,西方的侵略虽然直接导致中国被迫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现代化的改革运动,但同时西方侵略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政治上,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与中国反动政治势力勾结,如晚清时期列强与清政府勾结,辛亥
革命后支持专制独裁的袁世凯,对中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导致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局面,这些都成为中国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化的障碍;在经济上,列强在华取得了经济特权,不利于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列强垄断了巾国重要的工业资源,导致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中国传统势力顽固,现代化不光要“布新”
,还要“除旧”,西方国家现代化改革往往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封建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下进行的,而近代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封建势力强大,小农经济、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故中国现代化运动政治的民主化、工业化、科学理性等思想转型的过程自然十分
艰难。总之,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强大,中国的社会转型之路十分艰辛。(8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