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共(31)页,2.97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eaa28bcd0f0488d6502b9322897a0a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昆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命题:曾亦琳;审题:郑乔文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
一号”探测器在文昌(20°N,110°E)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经过295天的航行,于2021年5月15日8时20分左右成功着陆。这是我国火星探测史上的一个历史性时刻,意味着我国正式成为第二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
下图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天问一号发射时,文昌的地方时是()A.23日12:01B.23日12:15C.23日13:21D.23日13:052.天问一号从发射到着陆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
后变快B.文昌昼长先变长,后变短C.太阳直射点两次经过赤道D.文昌正午太阳高度角持续减小【答案】1.A2.C【解析】【1题详解】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天问一号发射,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文昌经度是110°E,与120°E相差10°,时间差距40分钟,再根
据东加西减,文昌位于西边,减去40分钟,可知文昌当地地方时是7月23日12时01分,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天问一号2020年7月23日发射,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1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A
错误;期间经历12月22日的冬至,该日是北半球昼最短的时候,所以文昌昼长先变短,后变长,B错误;太阳直射点分别于2020年9月23、2021年3月21两次经过赤道,C正确;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所以文昌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再变大,D错误。故选C。【点睛】
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找两地的经度差,然后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h;第二步,根据所求地与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采取东加西减计算地方时。某县(35°N,105°E)高中某班组织了一次地理实践活动,通过对当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发现,该日正
午测量的影长正好与测量的工具高度相等,并发现该日之后影子的长度逐渐变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日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南极地区科考繁忙B.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C.西湖桃花花开正盛D.长城沿线桃红柳绿4.该日介于以下
哪个时段()A.大寒到立春B.谷雨到立夏C.小暑到立秋D.霜降到立冬【答案】3.A4.D【解析】【3题详解】由材料“该日正午测量的影长正好与测量的工具高度相等”可知,该日该县(35°N,105°E)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45°,计算可得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10°S。由材料“并发现该日之后影子的长度逐渐变
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因此南极地区开始进入暖季,南极地区科考繁忙,A正确;洛杉矶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北半球此时为冬季,气候特点是温和湿润,森林火险等级低,B错误;西湖桃花花开正盛是在春季,而此时
为北半球冬季,C错误;长城沿线桃红柳绿为北半球的春夏季,D错误。故选A。【4题详解】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日太阳直射10°S,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应该位于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由于太阳直射点1个月移动的纬度约为8°,所以该日大致位于秋分之后的38天左右,结合
二十四节气的分布可知(相邻节气之间大致差15天),该日位于霜降到立冬之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廿四个节气分别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①B.
②C.③D.④6.图中甲处()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答案】5.B6.A【解析】【5题详解】据所学可知,化石是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结合示意图,①为沉积物不是岩石,因此不可能形成化
石,A错误;②是砂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可能找到化石,B正确;③为大理岩,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受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不会有化石,C错误;④是花岗岩,地下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冷却凝固形成,不会有化石,D错误。故选B。【6题详解】据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凹陷,是岩石受到挤压变
形成为向斜构造,A正确;甲处南部有断层,甲位于断层上升区域形成阶地,B错误;甲处地下岩石分别为砾岩、砂岩、石灰岩,都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C错误;甲处先受到外力沉积作用,后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类型是沉积岩,不是变质岩,D错误。故选
A。【点睛】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生物死亡之后的遗体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后来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
保留着。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由于遗体是被沉积物掩埋,所以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圩垸”是在江州和湖滩上建筑的环形堤坝,垸堤内是人们的生活和农耕的场所。圩垸起源于先秦,兴于唐朝;北宋范仲淹曾描
述:“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涝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下图示意某地1954年至今圩垸的发展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圩垸”多分布于()A.东北平原B.河套平原C.四川盆地D.长江中下游
平原8.“圩垸”过度发展,会导致()A.环境污染严重B.粮食单产降低C.旱涝灾害加剧D.聚落用水紧张【答案】7.D8.C【解析】【7题详解】由材料“‘圩垸’是在江州和湖滩上建筑的环形堤坝,垸堤内是人们的生活和农耕的场所”可知“圩垸”是一种聚落形态,以农业
生产为主,多分布在江湖水网密集的地区,且因为容易受洪灾影响(材料信息“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涝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故主要发展水稻种植和渔业。北方地区的平原河湖密度小,而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上游,且因为有都江堰等水利工
程,洪灾频次不高,故可推断“圩垸”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平原,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8题详解】“圩垸”的修建改变和破坏了河州湖滩,与水争地,对河道行洪及湖泊调蓄洪水都会有所阻碍,即随着湖区面积的
缩小,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下降;河道被人为填堵,都会导致泄水不畅,从而加剧圩区的洪涝灾害,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为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地跨中国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素有"水乡泽国"之称,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
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水陆交通发达。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º~10ºN盛行下沉气流B.10ºN~20ºN盛行东南风C.20ºN~30ºN盛行西北风D.30ºN~40ºN盛行西南风1
0.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答案】9.D10.B【解析】【分析】试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9题详解】结合图中的纬度位置可判断出
,甲地位于北半球,图中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从图中看,0°~20°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盛行东北风,A、B错。20°~30°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C错。30°~40°受西风带的影响,盛行西南风,D正确。【10题详解】甲图中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南,说明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为北半球冬季,A、C错。乙图中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N以北,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B正确、D错。【点睛】气压带会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该地气候类型为(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12.副热带高气压带对该气候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A.冬半年的降水稀少B.夏半年的湿润多雨C.1~6月份高温D.7~12月份凉爽【答案】11.D12.A【解析】【11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地最冷月均温在15°
C以上,为热带气候,A、B错误;降水特点是气温高时降水多,气温低时降水少,干湿两季明显,且全年降水量在800mm左右,应为热带草原气候,D正确,C错误。故选D。【12题详解】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对应当地干季,主要造成冬半年的降水稀少,A正确,B错误;气温高低与太
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有关,和副热带高压控制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点睛】热带草原气候又称萨瓦纳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分明显的干季和湿季。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
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曲线图,拇此完成下面小题。1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最主要的补给方式分别是()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14.湖泊水对河
流具有调节的作用,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下列关于该河流所在地区湖泊、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B.该地位于赤道附近C.该地的河、湖水不参与海陆间循环D.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答案】13.D14.D【解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
:该河上游径流量的变化与北半球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故可判断为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下游径流量呈现“冬季大,夏季小”的特点,最有可能处于地中海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主要在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题详解】由上一小题可知,该河流经地区
属地中海气候。因此,此该地河流在冬季时水位较高,河流补给湖泊,夏季时则湖泊补给河流,A错误;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不是地中海气候区,B错误;由材料所给信息,无法判断该河是否参与海陆间水循环,C错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因此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D正确。故选D。【点睛】湖泊
水对湖泊以下河段径流起调节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削减河流洪峰,在枯水期的补给河流,增加河流的径流量。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洋流()A.①②均是暖流B.①②均是寒流C.①是寒流,②是暖流D.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16.受图示洋流影响()A.甲海域存在大型渔场B.乙群岛出现荒漠景观C.丙沿岸冬季降温明显D.丁海域地热资源丰富【答案】15.D16.B【解析】【15题详解】根据经纬网和海陆位置信息可知,该海域为北大西洋东部,①洋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暖流,
②洋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为寒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题详解】读图可知,甲海域不是寒暖流交汇处,也不存在大规模上升流,因此不存在大型渔场,A错误;乙群岛沿岸有寒流经过,对沿岸气候有降温降湿的作用,因此会出现荒漠景观,B
正确;丙地沿岸有暖流经过,有增温作用,冬季降温不会明显,C错误;地热资源一般分布在板块交界处,丁海域位于板块内部,地热资源不丰富,D错误。故选B。【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了污染物的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2.对航海的影
响:顺水,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节约时间。但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给船只出行带来威胁。3.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对陆地有增加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寒流对陆地有降低温度和湿度的影响。4.大型渔场的形成: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
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同时两种洋流交汇,形成“鱼障”,也使得鱼群在此集中,进而形成较大的渔场。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
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该生物群落所属植被类型为()A.亚寒带针叶林B.温带草原C.冰原D.苔原18.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
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A.收集大气降水B.获取更多光照C.抵抗冬季寒冷D.吸收地下水分19.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A.人工播种B.降水减少C.气候变暖D.冻土增厚【答案】
17.D18.B19.C【解析】【17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植被类型为苔原,自然带为苔原带,D正确;温带草原带下的典型植被是草本植物占据优势,B错误;冰原带下的植物稀少,以冰雪覆盖为主,C错误;亚
寒带针叶林带下的典型植被是高大的针叶林占据优势,A错误。故选D。【18题详解】由上题可知,该生物群落为苔原植被,苔原植被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苔原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其特点是大部分花向着太阳开放,并呈杯型,以便尽可
能多地采集太阳光,故B正确;苔原气候相对湿度大,且大部分降水是雪,故A错误;该地的植被抗寒性都比较强,但花期主要是气候温较高的暖季,故C错误;吸收地下水分的功能主要与植被的根系关联较大,与其花型无关,故D错误。所以本
题选B。【19题详解】“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说明影响因素是纬度(热量),而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说明这是热量条件变好所致,即全球气候变暖所致,C正确;生物群落的自然演变,不是人工播种所致,A错误;降水减少不会增加森林植被,与题
意不符,故B错误;随着全球变暖,极地气温升高,冻土层会变薄,故D错误。故选C。【点睛】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北极变暗”指因北
极地区白色冰面融化变成颜色较暗的海冰,或冰盖萎缩深色开间水域裸露的现象。下图示意1982一2016年北极开阔水域面积距平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2004年之后,导致北极地区开阔水域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气逆辐射增强B.人类活动大面积开采海冰C.北极地区降水减少,太阳辐射增强D.极地高压增强,风力变大21.“北极变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A.北极圈内苔原带面积萎缩B.北大西洋暖流
增强C.北极升温速度加快D.北极地区蒸发变弱【答案】20.A21.C【解析】【20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开阔水域面积变大。结合所学,近年来工业化发展,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增加,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升高,冰面融化,
A正确;人类开采海冰其水域依旧会结冰进而导致开阔水域面积变化不大,B错误;降水量变化不大,太阳辐射对其影响较小,C错误;风力变大,对海冰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极变暗”指冰面融化。温度升高,会导致苔原带面积增加甚至出现森林,A错误;北大西洋暖流主要
受西风带影响,B错误;冰川融化导致冰盖面积减少,冰盖对温度的影响减弱,导致温度升高加快,C正确;蒸发受温度影响,随着北极地区升温加快,蒸发变强,D错误。故选C。【点睛】北冰洋冰川融化有以下影响,第一,缩小了当地动物的栖息地,影响它们觅食和活动,第二,导致全
球气温上升,海平面逐渐升高,减少陆地面积,第三,外来物种入侵,影响本土生物生存。下图中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文化遗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有关各个区域类型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属于自然区域B.都属于文化区域C都位于
东部发达区D.空间尺度大小相同23.对甲所在区域人们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D.经济作物以大豆和油菜为主【答案】22.B23.A【解析】【22题详解】据材料,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文化遗产
,都属于文化区域,不属于自然区域,B正确,A错误;成都都江堰位于四川盆地、窑洞位于黄土高原,都不在东部发达地区,C错误;从景观图来进行比较,四地的空间尺度大小不同,D错误;故选B。【23题详解】甲地区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粮食生产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A正确;主要从事水田耕作,B错误;种植业活动才是该地区的主要农业活动,C错误;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为主,该地不生产大豆,D错误。故选A。.【点睛】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黄土高原某退耕还林试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85mm,土
层深厚。刺槐抗干旱、耐贫瘠、速生丰产.是该区域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图1示意该试验区生长季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干燥化指数分布,图2示意刺槐林不同生长季节的土壤干燥化指数分布。当干燥化指数小于1时,土壤出现干燥化,且指数越小,土壤越干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该退耕还林试验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A.土壤水分B.植被类型C.地势起伏D.水热状况25.与耕地撂荒相比,种植刺槐后()A.地下水位上升B.生态效益明显C.土壤湿度降低D
.经济效益显著26.该退耕还林试验区刺槐生长最快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24.A25.C26.B【解析】【24题详解】结合材料“黄土高原某退耕还林试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85mm”可知,该地位于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而
该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深,降水为土壤的主要补给水源,由于降水较少,气温较高,蒸发较强,使得土壤水分含量较低,进而限制该地区退耕还林试验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因此A正确;而非植被类型、地势起伏、水热状况,因
此BC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根据该试验区生长季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干燥化指数分布,对比耕地撂荒后的荒草地与种植刺槐后土壤的干燥度,种植刺槐后的干燥度小于耕地撂荒荒草地的干燥度,且干燥度小于1(土壤出现干燥化),说明种植刺槐
后使得土壤的水分减少,湿度降低,则使得地下水位下降,该地区生态效益较差,C正确,AB错误,经济效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故选C。【26题详解】刺槐生长需要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刺槐生长最快季节应是土壤中
水分下降最快的时段,即土壤中干燥度最低的时刻,对比图2刺槐林不同生长季节的土壤干燥化指数分布进行判断,该地区夏季土壤的干燥度最低,说明此时土壤中水分最少,故判断夏季为刺槐生长最快的季节,故选B。【点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生物措施:生物措施主要指种树种草,这是治理水土
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但种树种草要因地制宜,沟壑斜坡上适宜种护坡林,沟壑中则应沿着侵蚀沟道植树,有些地区还应辅以工程措施。(2)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都是工程措施。在沟道里打坝淤地,拦蓄泥沙,不仅可以防止泥沙流入河中,还可
以在淤地上种植庄稼,治沙效果显著。(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小流域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过程中,应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鹤岗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目前在尚有26亿吨煤炭资源有待开发的条
件下,自身发展却面临诸多困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7.鹤岗市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严重B.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C.位置偏远,交通闭塞D.腹地狭小,劳动力匮乏28.有利于鹤岗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A.加大投资资源密集型产业
B.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C.着力打造煤电化工基地D.全力发展绿色旅游【答案】27.B28.C【解析】【27题详解】从文字材料可知,鹤岗目前还有26亿吨煤炭,因此资源并未枯竭,A错;读图及结合已学知识,劳动力匮乏和交通闭塞并不符合鹤岗的区
域特征,CD错;鹤岗市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对于资源依赖性较强,导致经济发展走向衰落,B对。故选B。【28题详解】读图及从鹤岗的区域特征出发分析,鹤岗位于东北平原,黑土地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开阔,为我
国著名商品粮产区,适合发展绿色农业,从原来的单一的产业结构,围绕煤炭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着力打造煤电化工基地,增加附加值,C对,D错;加大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错;鹤岗市的技术水平较低,不适宜发展高精尖产业,B
错。故选C。【点睛】黑龙江省鹤岗市,因煤而生、因煤而兴,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煤城”,城市生态一度受到严重破坏。通过坚持生态立市,推进城市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短短几年时间,鹤岗实现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面貌改观、产业发展调整、百姓生活大变样的华丽转身。在2010年-
2020年期间,广东某村镇的第一产业用地显著减少,第二、三产业用地快速增加。该村镇属于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下图是该村镇2020年主要收入来源情况。完成下面小题。29.该村镇第一产业用地显著减少的原因,可能是()A.农业产值高B.土壤污染重C.土地撂荒多D.建设占
地广30.为改善该村镇居民收入结构,合理的途径是()A.扩大外出人员的比重B.大力发展基础建设C.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D.创办特色乡镇企业【答案】29.D30.D【解析】【2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乡镇属于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十分靠近大城
市,外出务工的中青年人员比例大,导致乡村劳动力不足,对第一产业(农业)土地依赖性弱,剩余土地更多,更容易被工厂等征迁租用,农业产值较低,A选项错误。土地污染对第一产业(农业)用地减少影响很小,B选项错误。
由于靠近大城市(不是位置偏远的落后中西部农村地区),土地价格一般较高,很少会被撂荒闲置,C选项错误。靠近大城市,交通、工业等建设占用土地机会多、可能性大,D选项正确。故选D。【30题详解】由题中收入来源占比图可知,该村经济来源主要是外出务工、种植业等,自办企业和外
来企业经济占比很少。要改善收入结构,就要缩小外出务工人员的比重,扩大外出人员的比重容易导致乡村内部劳动力不足,不利于经济发展,A选项错误;大力发展基础设施不能直接改善村镇居民的收入结构,B选项错误;乡村人口总量少,购买能力
不大,不适宜建设大规模的商业综合体,C选项错误;该乡村靠近大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因此可以创办和发展乡镇企业,或招商引资,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办厂,增加居民就业和经济收入,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难点、重点在农村,只有持续快速提高农村
居民收入,加快缩小城乡差距,逐步提高人口众多的农村低收入群体的重心,才能有效减少低收入群体比重,相应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从现在的葫芦型格局向橄榄型结构转换。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通过社会经济活动与周边城市形成紧密联系,并对这些城市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左图为长三角部分城市
分布图,右图为受上海辐射强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1.由图可知,受上海辐射强度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空间距离C.城市交通D.资源配置32.宁波受上海辐射强度大于浙北的绍兴、舟山、慈溪三市,原因是宁波()A.水陆交通便利B.产业结构相似C.发展水平较高D
.历史文化不同【答案】31.B32.C【解析】【31题详解】根据示意图可知,受上海辐射强度影响最强的是离上海最近的苏州,其次是无锡、南通、嘉兴、杭州等,从他们共同的特征看,影响强度大致与空间距离呈负相关
,与海陆位置,城市交通、资源配置等因素关系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32题详解】宁波与绍兴、舟山、慈溪距上海的距离差别不在,宁波受上海辐射强度明显大于其他几个地区,主要是宁波发展水平较高,受上海辐射影响较强,C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水陆
路交通都便利,历史文化也相同,AD错误;宁波承接上海产业,应该优势互补,协作发展,不是产业结构相似,B错误。故选C。【点睛】2016年8月22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简称“上海2040”)公示,提出上海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
舟山等地区协同发展,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应。在交通通勤、产业分工、文化认同等方面与上海关系更加紧密的地区作为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积极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发展。2022年工信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国内制造业有序转移,
同时希望将更多的制造业留在国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3.从企业层面看,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物流成本B.开拓国际市场C.提高经济效益D.增加流动资金34.中西部中小城市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首先是要()A.做好产业定位B.培育科技人才C.加大政策扶持D.优化人居环
境35.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过程中将更多的制造业留在国内,可以()A.促进产业空心化B.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C.保持完整工业体系D.重构国内单循环发展格局【答案】33.C34.A35.C【解析】【33题详解】对于企业来说,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是降低
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C正确;制造业有序转移可能会增加物流成本,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制造业有序转移与开拓国际市场是否存在必然联系,B错误;增加流动资金不是其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C。【34题详解】中西部中小城市具有劳动力、土地、资源优势,但缺
乏资金、技术等,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要结合自身区位、资源和基础等条件,重点发挥地区优势,因此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定位,避免制造业落户之后的二次转移,A正确;中西部中小城市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都有较为优越的政策支持,且凭借政策扶持力度未必能够留得住企业或企业能够发展起来,C
错误;中西部中小城市承接的产业大多以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对人才需求相对较少,且中小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B错误;优化人居环境对产业的吸引能力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35题详解】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
过程中将更多的制造业留在国内,可以避免产业空心化,保持完整工业体系,减少经济发展上地区差异,A错误,C正确;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利于东部地区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但与将更多的制造业留在国内关系不大,B错误;目前,我国国内单循环发展格局
需要优化,同时需要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D错误。故选C。【点睛】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和扩大销售市场。由于不同地区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不同,成本差异大,导致制造业企业向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地区或者
国家转移。水资源紧缺隶属度(D)是表示水资源安全度,根据大小划分为非常危险(D≥0.65)、不安全(0.50≤D<0.65)、临界安全(0.35≤D<0.50)及安全(D<0.35)4个级别。隶属度数值越高,说明该地区对水资源安全状况的影响越大。下图是中国水资源紧缺隶属
度分级分布(综合指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6.按照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划分,合肥市水资源为()A.非常危险B.不安全C.临界安全D.安全37.降低水资源紧缺隶属度的措施不包括()A.跨流域调水B.修建水库C.节约用水D.淡化海水【答
案】36.C37.D【解析】【36题详解】读图可知合肥市水资源安全度数值处于0.35≤D<0.50,结合文字信息可知属于临界安全,C正确;A、B、D错误。故选C。【37题详解】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属于兴修水利,可以优化水资源的配置,A、B错误;节约
用水便于构建节水型社会,缓解水资源短缺,C错误;海水淡化不能有力地改善淡水资源匮乏的情况,同时成本较高,故而不普及海水淡化,D正确。故选D。【点睛】水资源安全保护的措施主要包括①兴修水利,优化水资源的配置。②节约用水,构建节水型社会。③水污染防治。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
区毗邻重庆大学城,到机场、火车站等地车程在30分钟以内。2008年,沿海地区多家笔记本组装厂西迁至该产业园。此后该产业园逐步引进芯片封装、显示模组、电池、散热器等关键零部件企业800多家。随着重庆通往欧洲的中欧班列开通,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园的发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8.与沿海笔记本组装厂迁出地相比重庆()A.劳动力成本低B.科技力量更雄厚C.交通更加便利D.产业基础更完善39.西永产业园引进芯片封装、电池等产业的目的是()A.加快产业转移B.参与国际分工C.提高劳动就业D.完善产业链40.
受中欧班列开通影响最大的产业是()A.电池制作B.手机制造C.跨境电商D.电脑芯片【答案】38.A39.D40.C【解析】【38题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交通更加便利,产
业基础更加完善,但是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因此迁移向西部地区,故BCD不选;虽然重庆经济较为发达,相对沿海城市有所欠缺,但是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因此主要是重庆市劳动力成本低,故A正确。答案选择D。【39题
详解】材料显示“2008年,沿海地区多家笔记本组装厂西迁至该产业园。”,证明该园区已经形成产业集聚,之后引进芯片封装、显示模组、电池、散热器等关键零部件企业800多家,主要是为了完善工业园区的产业链,
形成完成的规模效应,故D正确;西永产业园是引进产业,没有转移产业,故A错误;该产业园主要是本国内的分工,不存在国际分工,故B错误;产业园的发展已经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且引进的都是技术类企业,因此不是为了提高劳动就业,故C错误。答案
选择D。【40题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池制作、手机制造和电脑芯片都属于实体产业,属于单一产品,中欧班列的开通,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扩大欧洲市场,但影响单一,因此影响最大的是跨境电商,因为跨境电商包含产品范围更广,中欧班列的开通,将大大提高物流储
备,增加电商的销售方式,促进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故ABD不选,C正确。答案选择C。【点睛】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由源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指企业生
产与其他相关企业和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进行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过程的投入。发达国家费用较高,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的3、市场因素
: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当达到饱和或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时,而且为了避开贸易壁垒,通常采用在新地区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开辟新的市场。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等。下图示意中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分布(2020年)。读图完成下
面小题。41.石油储备基地多分布在东部沿海,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成本B.交通C.市场D.资源42.独山子石油储备基地的石油主要来自()A.阿富汗、伊朗B.沙特阿拉伯、阿联酋C.俄罗斯、蒙古D.俄罗斯、哈萨克斯坦43.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可以()A.
减轻石油生产压力B.保障能源供应安全C.加快石油工业发展D.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答案】41.C42.D43.B【解析】【4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油储备基地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是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石油资源市场需求量大,建立储备基地目的是以
备不时之需,因此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市场因素,C正确;与成本、交通、资源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42题详解】独山子石储备基地的石油主要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这两个国家与我国新疆陆上相邻,且石油资源丰
富,与我国有石油运输管线,运输便利,D正确;阿富汗和蒙古石油资源缺乏,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虽然石油资源丰富,但距离我国较远,且我国没有管道运输与其直接相通,因此ABC错误。故选D。【4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石油储备基地目的是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可以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B正确;与减轻石油生产压力、加快石油工业发展、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点睛】建设石油储备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国内石油安全,应对突发事件,防范石油供给风险。目前,发改委已公布了一期四座储备基地的名单,分别位
于沿海的镇海、舟山、大连、黄岛;而二期储备基地的选址工作仍在进行。石油化工是市场指向型工业,应布局在消费市场大的地方(而不是石化工业发达的地方)且消费市场大的地方更易出现能源危机,因此石油储备基地布局在消费市场附近。交通、当地局势是否稳定也是影响因素。青藏高原是我国粮食
短缺地区之一,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分布不均衡,粮食安全风险较高的地区分布广泛,其中包括拉萨市辖区和西宁市辖区。1985~2015年间,西藏自治区耕地呈减少态势。1990年,西藏自治区耕地面积为22.25千公顷
,青海省耕地面积为79.586千公顷。下图为1985~2015年青藏高原粮食生产重心迁移轨迹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4.在青藏高原区域内,拉萨市辖区和西宁市辖区粮食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是()A.粮食需求量大B.水源不足C.饲料消耗量大D.热量不足45.青藏高原粮食生产重心在20
00年以后向东北部移动的原因是西南部区域()A.人口外流B.耕地抛荒C.生态退耕D.气候恶化【答案】44.A45.C【解析】【44题详解】根据材料“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分布不均衡”可知:粮食安全风险较高的地区,对于粮食的需
求量大但是粮食生产量少,粮食安全风险较低的地区,对于粮食的需求量小但是粮食生产量多,拉萨市辖区和西宁市辖区为西藏和青海的省会城市,人口数量大,对于粮食的需求量大,所以在青藏高原区域内,拉萨市辖区和西宁市辖区粮食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是粮食需求量大,A正确;在拉萨市辖区有雅鲁藏布江流经、西
宁市辖区有黄河支流湟水流经,灌溉水源充足,B错误;粮食的主要用途不是当作饲料,饲料消耗量大不是粮食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C错误;在青藏高原区域内,拉萨市辖区和西宁市辖区位于河谷地带,热量条件相对较好,D错误。故选
A。【45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2000年以后,青藏高原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北部移动,可推测西南部区域耕地减少,由材料“1985~2015年间,西藏自治区耕地呈减少态势”可知,耕地面积减少,而且青藏高原地区以
高原山地气候为主,热量条件差,适合耕种的土地资源不多,说明耕地资源很珍贵,不会随意抛弃,故可能是西南部区域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实施了生态退耕,C正确、B错误;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密度小,对外交通不便,人口外流少,而且材料里面没有提到人口流动情况和气候变
化情况,气候是否恶化判断不出来,所以A、D错误;故选C。【点睛】在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比山地长,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长,而且河水还可以作为灌溉水源,是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从而形成河谷农业。如雅鲁藏布江谷地的河谷农业。土地的利用方式变化会引起“碳源”和“碳汇”的
变化。下表示意2000-2010年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单位:104t)。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年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碳排放总量碳源与碳汇的比值200044.05-27.75-0.16-10.58426.31-0.03431.8512.2120
0543.53-28.24-0.15-10.65752.89-0.03757.3520.39201043.10-28.19-0.13-10.781190.41-0.031194.3731.5246.鄱阳湖区“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A.耕地B.林地C.草地D.建设用地47.2000-20
10年,鄱阳湖地区碳排放量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A.促使气候增暖B.增加土壤肥力C.提升生态安全D.改善人居环境48.为实现鄱阳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合理土地利用方式是()A.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B.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C.增加清
洁能源的比重D.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答案】46.B47.A48.D【解析】【46题详解】读图可知,鄱阳湖区林地的碳排放量值为负值最大,即林地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最多,因此“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碳排放量都为正值,
是主要的碳源区,AD错误;草地的碳排量值仅为-0.16~-0.13,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较少,不是主要的碳汇区,C错误。故选B。【47题详解】读表可知,2000-2010年,鄱阳湖地区碳排放总量增加很多,碳源与碳
汇的比值也增加较多,因此促使气候增暖,A正确;与增加土壤肥力无关,B错误;降低生态安全,C错误;与改善人居环境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48题详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耕地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增加耕地面积不利于湖区低碳可持续
发展,A错误;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和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与土地利用方式无关,BC错误;湖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建设用地,因此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有利于低碳可持续发展,D正确。故选D。【点睛】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
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碳源是指产生二氧化碳之源。碳源与碳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即碳源是指自然界中
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减少碳源一般通过二氧化碳减排来实现,增加碳汇则主要采用固碳技术。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
水的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49.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50.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B.河道种植
芦苇,修复水生植物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D.河道整治清游,清除全部河滩【答案】49.A50.B【解析】【49题详解】据材料可知,该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和处理,相对污
水处理厂,不需要建设厂房设施和使用药物,污水处理成本较低,A正确;图中人工湿地系统需要大量的土地,并没有减少土地占用面积,B错误;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其污水处理能力也有季节差异,C错误;据材料
可知,人工湿地系统靠微生物、植物自然净化,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A。【50题详解】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常因缺少自然天敌而迅速繁殖,抢夺其他生物生长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或其他物种灭绝,A错误;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可提高湿地涵养水源能力和自净能力,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环
境保护,B正确;扩大养殖规模,可能导致水污染加剧,C错误;清除全部河滩,河床裸露,侵蚀加剧,进而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B。【点睛】污水处理厂是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行处理净化的场所。废水处理的一般目标是去除悬浮物和改善耗氧性(即稳定有机物),有时还进行消毒和进一步的处理
。工业废水的处理侧重于油类、悬浮物、重金属和妨碍城市污水厂运行的或高残留的有机物的去除或转化,以及pH值的调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51.下图示意4月某日我国的地面天气(单位:hPa)形势,图中AB天气系统48小时后进入山东境内。回答下列
问题。(1)说明未来48小时前后石家庄市的天气变化过程。(2)说出图中D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后一般的移动方向以及所影响地区的天气特征。(3)在下列图中分别画出D天气系统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答案】(1)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有大风、降温、阴
雨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移动方向:向西或西北方向。天气特征:狂风、暴雨天气。(3)绘图如下:【解析】【分析】本题以4月某日我国的地面天气形势图为背景材料,设置3个小题,考查了锋面气旋天气系统以及台风天气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
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图中AB天气系统48小时后进入山东境内”并读图可知,AB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左侧的锋面,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气流运动是呈逆时针方向辐合,AB天气
系统北侧为偏北风,南侧为偏南风,是由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为冷锋天气系统。因此目前石家庄市位于冷锋过境前,未来48小时后,将经历冷锋过境和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天气变化过程是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有大风、降温、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D天气系统中心为低压,生成于副热带洋面上,为热带气旋。其强烈发展后会形生成台风,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为逆时针辐合,受外围气流运动的影响下将向西或西北方向移动。由于垂直方向上强烈旋
转上升,并且风速较大,因此给所影响地区带来的狂风、暴雨的天气现象。【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天气系统中心为低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加上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下,水平方向上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运动;垂直方向上气流呈上升运动。绘图如下:52.下图为北半
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图中岛屿的形成原因。(2)简述图中甲河谷的形成原因。(3)近年来,图中A河流河口海水倒灌现象出现频率增加,分析其形成的可能原因。【答案】(1)海底地形受地壳运动产生水平
挤压,使岩层向上隆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2)甲河谷地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岩层变得疏松,容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3)上游大坝在枯水期拦蓄
水源,使下游河水减少;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频率增加,降水季节变化加大;河流沿岸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内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河谷的成因以及海岛形成和河口海水倒灌的理解认识。要求
学生运用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提取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来看,海岛的形成是因为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壳抬升,地势
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岩层变得疏松,容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小问3详解】河流河口海水倒灌主要是因为上游来水不足或海平面上升所致。上游大坝枯水期拦蓄水源,使下游河水减少;气候变暖,海
平面上升;气候异常频率增加,降水季节变化加大;河流两岸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等原因都是海水倒灌的因素。53.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22年2月,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数”指数
据,“算”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工程通过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布局长三角、内蒙古、成渝等8个算力枢纽节点,围绕节点规划10个数据中心集群,将东部地区对网络要求不高的业务需求有序引导至西部。枢纽节点数据中心占地规模大,设备运行发热量大,能耗高。材料二:下
图为我国算力枢纽节点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分布图。(1)描述我国主要算力枢纽的分布特征。(2)从气候和能源角度,分析算力枢纽布局于内蒙古的优势。(3)分析东部地区实施“东数西算”战略的原因。(4)简述“东数西算”战略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答案】(1)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西部内陆;分布不均;
东部沿海地区级别较高,数量较少;西部内陆地区级别较低,数量较多。(2)纬度高、气温低,利于设备自然冷却;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3)经济发达,需要处理数据资源较多;算力需求量大;土地、能源资源等紧张;数据中
心建设成本高。(4)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促进新型高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西部协同发展;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算力枢纽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算力枢纽的分布特征、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意
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主要算力枢纽的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算力枢纽级别较高,数量较少;西部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算力枢纽级别较
低,数量较多。【小问2详解】内蒙古纬度较高,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较低,冬季寒冷漫长,利于设备自然冷却,可以减少算力枢纽数据中心设备运行的耗电量;内蒙古地区降水较少,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
,电力能源供应充足,能源优势明显。【小问3详解】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信息化、数字化深入发展,需要处理的数据资源较多,算力需求量大,需要更充足的算力;东部地区煤炭、太阳能、水能等能源资源缺乏,电力供应不足
,且电力价格较高;土地资源紧张且地价高,兴建大量的发电厂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压力,难进行大规模的算力中心建设。【小问4详解】“东数西算”战略的实施,带动西部土建工程、IT设备制造、信息通信、基础软件、绿色能源供给等相关
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型高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通信网络升级;优化西部能源资源配置,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及数据应用需求,促进东西部协同发展;构建数据中心和智能算力体系,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算力使用效率。54.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上
极其重视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垦荒,自上世纪80年代起,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毛乌素沙地上世纪50年代,森林覆盖率仅有2.6%,沙化土地占90%以上。经过几代人的治理,当地2020年森林
覆盖率已达32.8%、植被总覆盖率超过70%。治沙可以脱贫,曾经的荒地沙山如今已经绿色青草,湖泊散布,各种产业发展良好。图为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位置示意图。的材料二:2021年11月30日,中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日——新疆库车
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这是中石化第一个贯通风光发电、绿电输送、绿电制氢、氢气储存、氢气输运、绿氨炼化等绿氢生产----利用全流程的示范项目,其生产的绿氢将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替代现有天然气化石能源制氢。绿氢是通过太阳能
、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制取,是真正的清洁能源,被称为“零碳氢气”,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将为当地GDP年均贡献1.3亿元,创造税收1800余万元。(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库布其与毛乌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
原因。(2)从产业发展角度,说明毛乌素沙地治沙成功后脱贫致富的途径。(3)简述我国大力推进新疆地区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建设的出发点。【答案】(1)库布其和毛乌素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少,多沙质沉积物,沙丘容易活化。(2)树、草增多可以适度发展畜牧业
;风沙减轻、水源增多,利于发展(大棚)种植业;湖泊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增多后,农产品加工业得以发展;绿水青山可以发展旅游业。(3)新疆地区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丰富;减轻大气污染,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氢产业链发展;推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保障国家能源
安全。【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荒漠化防治、新能源开发等素材设置问题,涉及荒漠的成因、防治措施、能源开发的意义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库布齐和毛乌素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多沙质沉积物,多大风天气,风力作用侵蚀强烈,沙丘易活化,生态环境脆弱,稳定性差。【小问2详解】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毛乌素沙地治沙成功后,风沙减
轻,水源增多,可利用当地充足的光照发展种植业;植被恢复,草地面积扩大,可以适度发展畜牧业;湖泊等水域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增多,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生态环境改善,可以适度发展旅游业。【小问
3详解】结合材料分析,新疆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多大风天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地价低,项目建设成本较低;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推动绿氢产业链发展,推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有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有助于增加就
业,增加收入;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