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共(28)页,391.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e595c8ecfcd21580fe7939f236ae20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高台跳水动作的完成需要多种细胞密切合作B.缩手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神经细胞的参与C.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D.草履虫仅靠一
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等生命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单个细胞完成,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多个细胞协调配合完成,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只有在活细胞才能完成繁殖。【详解】A、人属于多细胞动
物,跳水需要肌肉、神经等多种细胞配合,A正确;B、缩手反射属于神经反应需要神经细胞参与,B正确;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它的生命活动也需要细胞,C错误;D、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所以它仅依靠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一切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C。2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用光学显微镜看不到细胞膜B.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因此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只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控制物质进出、将细胞与外界环
境分隔开的功能D.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是相对的【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解】A、使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不到细胞膜,A正确;B、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
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正确;C、细胞膜上具有酶,也能进行细胞代谢,C错误;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不需要的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外,但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是相对的,如细菌或病毒,D正确。故选C。【点
睛】3.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温度会影响磷脂和膜蛋白分子运动B.膜蛋白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C.有载体蛋白参与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即为主动运输D.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与细胞膜上特异的蛋白分子有关【答案】C【解析】【详解】A、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受温度影响,A正确;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的功能与生物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B正确;C、有载体蛋白参与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也可能是协助扩散,C错误;D、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与细胞膜上糖蛋白有关,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
:1、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温度会影响磷脂和膜蛋白分子运动,从而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2、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3细胞的识别作用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密切相关。4.下列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的叙述,正确的是()A.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B.组成核糖和核酸的化学元素相同C.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会发生改变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直接参与氨基酸的主动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1.糖
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其中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核酸(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详解】A、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错误;B、组
成核糖的元素是C、H、O,而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是C、H、O、N、P,B错误;C、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空间结构被破坏,其特定功能丧失,C正确;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错误。故选C。【点睛】5.下列与生物膜相关的叙述,正确
的是()A.生物膜中的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B.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能催化水的分解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不仅仅具有识别作用D.细胞器都具有膜结构,以利于细胞代谢高效有序的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
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生物膜中的蛋白质大多数具有流动性,A错误;B、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能催化[H]
和氧气生成水,B错误;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不仅仅具有识别作用,还有保护和润滑等功能,C正确;D、核糖体、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D错误。故选C。6.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外来颗粒和自身碎渣B.核糖体
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C.醋酸洋红进入细胞使染色体着色,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D.酵母菌细胞不具有染色体,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答案】A【解析】【分析】1、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
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2、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
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4、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即没有核膜、核仁和染
色体,而真核细胞含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详解】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A正确;B、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B错误;C、在染色之前还需要解离和漂洗,其中解离会使细胞失去活性,因此醋
酸洋红进入细胞使染色体着色不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C错误;D、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染色体,D错误。故选A。7.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浓
度较高的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B.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方式与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方式相同C.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方式相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要求考生明确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可能不
同,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的细胞膜方式也可能不同。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浓度较高的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方式与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方式相同,都是胞吐方式,B正确;人体内红细胞吸收
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方式相同,均为主动运输方式,D正确。8.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是指()A.森林中的所有动物和植物B.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C.除分
解者以外的所有生物D.森林中的所有生物【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了该区域中所有的生物。【详解】A、由分析可知:森林中的所有动物和植物并未包含其中所有的生物,A错误;B、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
环境,这是生态系统,B错误;C、除分解者以外的所有生物,不等于所有生物,C错误;D、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即为生物群落的描述,D正确。故选D。9.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用盐酸
处理口腔上皮细胞的目的之一是改变膜的通透性B.实验中需将两滴吡罗红和甲基绿染液先后滴在载玻片上C.该实验常选择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也可以选用植物细胞D.实验观察结果是被染成绿色的部位主要是细胞核【答案】B【解析】【分析】一、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啰红与两种核酸的亲和力不同,吡啰
红使RNA呈现红色,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2、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二、实验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详解】实验中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
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A正确;实验中需将吡罗红和甲基绿的混合液滴2滴在载玻片上,B错误;该实验常选择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也可以选用植物细胞。若选用植物细胞时,为防止叶绿体、液泡的颜色对实验产生干扰,应选用无叶绿体,且颜色较浅的细胞,
C正确;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成绿色的部位主要是细胞核,D正确。故选B。【点睛】识记“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材料和试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比较的叙述,正
确的是()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过程,线粒体中可发生C6H12O6→C3→CO2过程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利用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D.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
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
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酶,都含有少量的DN
A和RNA。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详解】A、叶绿体中发生CO2→C
3→C6H12O6的变化,线粒体中发生的是C3→CO2的变化,没有发生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的过程,A错误;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但[H]的化学本质不同,B错误;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
,化学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发生在线粒体中,C错误;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D正确。故选D。11.下图所示的生物,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含有磷脂B.2中含有DNA和RNAC.只能寄生在动物细胞中生活D.与染色质主要成分相同【答案】
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为病毒的蛋白质外壳,②为DNA。【详解】A、①中不含有磷脂,A错误;B、2中只含有DNA,B错误;C、该病毒为噬菌体,只能寄生在细菌体内,C错误;D、该病毒的组成成分为蛋白质和DNA,与染色质主要成分相同,D正确。故
选D。12.有3个核酸分子,经分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4条多核苷酸链,它的组成是A.1个DNA分子,2个RNA分子B.3个DNA分子C.2个DNA分子,1个RNA分子D.3个RNA分子【答案】A【解析】【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DNA一般是双链,基本单位是脱
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含氮碱基(A、T、G、C)、磷酸、脱氧核糖组成;RNA一般是双链,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含氮碱基(A、U、G、C)、磷酸、脱氧核糖组成。【详解】已知3个核酸分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而组成DNA分子的含氮碱基为A、C、G、T,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
酸,组成RNA分子的含氮碱基为A、C、G、U,基本单位是4种核糖核苷酸,这说明三个核酸分子中既有DNA也有RNA;又已知这三个核酸分子共有4条多核苷酸链,而DNA一般是双链结构,RNA一般是单链结构,则这三个核酸分子可能是一个DNA分子和两个RNA分子,故选A。13.下列关于生物膜和半透膜
说法正确的是()A.半透膜是生物膜的一种B.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C.生物膜和半透膜的主要成分都是脂质和蛋白质D.半透膜可以让离子和小分子通过,生物膜只可以让部分离子和部分小分子通
过【答案】D【解析】【详解】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属于半透膜的一种,故A错误;B、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故B错误;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而半透膜不一定是生物膜,故C错误;
D、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允许需要的离子和小分子通过,不需要的离子和小分子不能通过,而分子直径小于半透膜小孔的均能通过,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和半透膜,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被称作GFAJ-1的独特细菌
,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和生化反应。根据材料进行预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GFAJ-1细菌体内砷元素含量可能比铜、铁元素多B.砷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替代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C.GFAJ-1细菌可利用砷元素合成蛋白质、
核酸、糖类等物质D.该发现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寻找生命的思路【答案】C【解析】【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细胞;糖类的元素组成是碳、氢、氧,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是碳、氢、氧、氮,绝大部分含有硫,DNA、RNA、ATP和磷脂的元素组成是碳、氢、氧、氮、磷,另外需要抓住题干信息中
“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详解】A、根据题干中“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由于磷是大量元素,所以砷的含量比微量元素(铜、铁元素)多,A正确;B、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对多数生物来说,砷之所以有毒,
是因为砷与磷化学性质相似,它能够“劫持”磷参与的生化反应,制造混乱,B正确;C、糖类不含磷元素,自然也不含砷元素,C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本材料“颠覆”了教材的个别说法,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
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体内的元素、化合物等相关知识,重点是抓住题干中“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解答。15.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将失去活性。这说明()A
.细胞和病毒失活是因为破坏了它们的化学成分B.细胞和病毒被搅碎后都失活,可见两者的特点是一致的C.像病毒这样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存在,说明生命现象不依赖于细胞结构D.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结构基础之上【答案】D【解析】【详解】A、由题意可知,把细胞和病毒搅碎,并没有破坏它们的化学成
分,只是破坏了它们的结构,A错误;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病毒与细胞的结构特点不同,B错误;C、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病毒的生存依赖于细胞,C错误;D、由题意可知,细胞和病毒的结构被破坏,都失去活性,说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结构基础上,D正确。故选D。【
点睛】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病毒也有一定的结构,病毒的结构被破坏,其功能也会消失。16.下列化合物与其功能相符的组合是()A.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葡萄
糖--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C.脂肪--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D.脱氧核糖核苷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是主要的遗传物
质,RNA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详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A正确;B、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B错误;C、脂肪--细胞中的主要储能物质,C错误;D、脱氧核糖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DNA是细胞中的遗
传物质,D错误。故选A。【点睛】17.下列与生活相联系的生物学知识中,说法正确的是()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过多摄入有益无害B.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虽然受到严格限制,但不具甜味的米饭、馒头等
可随意食用C.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水,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D.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不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难消化【答案】C【解析】【分析】1、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2、患急性肠
炎的病人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故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要补充水分和无机盐。3、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详解】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但是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偏高时就会导致血黏度增加使
血流速度变慢,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出现脑血栓、冠心病、脑中风等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A错误;B、米饭、慢头当中所含成分主要是淀粉,水解后会变为葡萄糖,所以糖尿病病人不能随意食用,B错误;C、患急性肠炎的病人会丢失大量的消化液,
包括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脱水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输入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C正确;D、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链变得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容易消化,D错误。故选C。1
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溶酶体内合成的多种水解酶可水解多种大分子化合物B.糖蛋白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膜表面,在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C.核糖体在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细胞膜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的【答案】C【
解析】【分析】19世纪末,欧文顿对细胞膜结构的研究结论是:膜是由脂质构成的。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1959年,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观察细胞
膜的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详解】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是溶酶体不能合成水解酶,A错误;B、糖蛋白
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在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B错误;C、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正确;D、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
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但后人证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D错误。故选C。【点睛】19.一场“毒黄瓜”引起的病疫曾在德国蔓延并不断扩散至各国,欧洲一时陷入恐慌。经科学家实验查明,这些黄瓜其实是受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食用后可
引发致命性的溶血性尿毒症,可影响到血液、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对这种可怕病原体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原体为原核细胞,无细胞壁B.EHEC细胞中含有的核苷酸种类是8种C.EHEC细胞的线粒体是其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实验室中培养EHEC必须用活的动植
物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大肠杆菌(EHEC)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但含有DNA和RNA,其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只
能进行二分裂生殖。【详解】A、大肠杆菌(EHEC)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A错误;B、大肠杆菌(EHEC)是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核苷酸种类是8种,B正确;C、大肠杆菌(EHEC)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线粒体,C错误;D、大肠杆菌(EHEC)具有细胞结构
,能独立生存,无需用活的动植物细胞,D错误。故选B。20.为测量植物细胞膜的透性,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进行下列实验: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min取出,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h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物溶液,通过测量这些溶液的吸光度计算浸出物溶液的花青素含量,结果
如图所示。对这个实验方案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A.缺乏对照组实验B.缺乏对等量原则的描述C.所选择的测量指标不能反映浸出物溶液中花青素的含量D.实验目的是测量浸泡时间对植物细胞膜的透性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A、该实验前
后形成自身对照,A错误;B、实验中要遵循等量原则,应是将等量的不同切片放在等量的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B正确;C、所选择的测量指标能反映浸出物溶液中花青素的含量,C错误;D、实验目的是测量浸泡温度对植物细胞膜的透性影响,D错误。故
选B。【点睛】本题考查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21.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病
毒的结构简单,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接种过疫苗的人能将抗病性状遗传给下一代C.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RNA位于其拟核中D.为了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活的鸡胚细胞培养该病毒【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
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详解】A、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B、接种过疫苗的人可获得特异性免疫,这是后天获得的,不能遗传给下一代,B错误;C、病毒没有细胞结
构,不含拟核,C错误;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因此为了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活的鸡胚细胞培养该病毒,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再结
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2.饥饿状态下,肠腔的葡萄糖通过SGLT1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进食后,小肠微绒毛局部葡萄糖浓度由于二糖的水解而升高,细胞通过GLUT2顺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速率比通过SGLT1快数倍(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G
LT1和GLUT2都属于载体蛋白,两者都应该具有ATP水解酶活性B.图中的二糖可能是麦芽糖C.SGLT1和GLUT2同时存在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D.葡萄糖通过SGLT1的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性吸
收所需营养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题干可知SGLT1和GLUT2都参与葡萄糖的运输,所以都属于载体蛋白,但因为只有SGLT1运输葡萄糖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其具有ATP水解酶活性,A错误。图中的二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最可能是麦芽糖,B正确。由题意可知当饥饿时机体通过SGLT1蛋白
主动吸收葡萄糖,而当进食后通过GLUT2吸收葡萄糖,所有二者同时存在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C正确。葡萄糖通过SGLT1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消耗能量来运输物质体现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
的需要,选择性吸收所需营养物质,D正确。23.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①某池塘中的一条鲫鱼②某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某池塘中的全部鲫鱼④鲫鱼的表皮细胞⑤表皮细胞中的蛋白
质分子和核酸分子⑥整个池塘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⑧鲫鱼的心脏⑨鲫鱼的血液⑩鲫鱼的循环系统A.⑤④⑧⑨⑩①③②⑦B.⑤④⑨⑧⑩①③②⑦⑥C.④⑨⑧⑩①③⑦⑥D.④⑨⑧⑩①②⑦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命系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结构
层次如下: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①某池塘中的一条鲫鱼属于个体层次,③某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属于种群层次,④鲫鱼的表皮细胞属于细胞层次,⑥整个池塘属于生态系统层次,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⑧鲫鱼的心脏属于器官层次,⑨鲫鱼
的血液属于组织层次,⑩鲫鱼的循环系统属于系统层次,而②某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⑤表皮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故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生命系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
序,结构层次如下: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24.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红细胞膜上不同种类的磷脂(SM、PC、PS、PE、PI、C
I)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脂双层的两层磷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B.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A侧,B侧没有C.磷脂PC在细胞外侧分布较多D.甘油和氨基酸可以自由通过多种磷脂组成的膜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膜
的流动镶嵌模型:(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蛋白质按二维排列组成;(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
的相互作用实现的。2、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详解】A、分析图解可知,脂双层的两层磷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A正确;B、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A侧,B侧没有,即只
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B正确;C、分析图解可知,磷脂PC在细胞外侧分布较多,C正确;D、甘油可以自由通过多种磷脂组成的膜结构,氨基酸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故氨基酸不能自由通过多种磷脂组成的膜结构,D错误。故选D。【点睛】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
糖类。25.研究显示,油菜种子萌发初期有机物干重有所增加。下图为油菜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贮存的能量不同B.种子萌发时脂肪酶的活性高,脂肪转化为可溶性糖C.组成脂肪和可溶性糖的元素中都不含氮
元素D.种子萌发时,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可溶性糖【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在油菜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干重百分率逐渐升高,脂肪的干重百分率逐渐下降。【详解】A、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
贮存的能量不同,后者储存的能量较多,A正确;B、种子萌发时脂肪酶的活性高,脂肪转化为可溶性糖,故脂肪含量下降,B正确;C、组成脂肪和可溶性糖的元素中都不含氮元素,只有C、H、O,C正确;D、种子萌发时,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D错误。故选D。26.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
的物质M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细胞吸收M需转运蛋白的参与D.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M的浓度增大的时候,
物质吸收的速率并没有改变,可能是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限制;通入空气后不没有改变吸收速率,说明与能量供应无关;该物质运输的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详解】A、自由扩散的影响因素是浓度差,而物质M溶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自由扩散,A错误;B
、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而通入空气后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C、物质M溶液浓度增加,而物质运输速率没有增加,可能物质M的载体蛋白饱和,因此说明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C正确;D、通入空气后没有改变吸收速率,说明与能量
供应无关,D错误。故选:C。【点睛】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27.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显著提高了水分子的运输速率。如图是将相同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放在不同浓度的NaCI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细胞体积和细胞初始体积的比值变化
曲线图,(曲线上0点对应的NaCI溶液浓度是细胞涨破时的NaCI溶液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稀释肾小管上皮细胞悬液时,可选用浓度为150mmol/L的NaCl溶液B.曲线上A点对应浓度细胞的吸水能力大于B点对应浓度细胞的吸水能力C.若将人工脂双层膜囊泡置于Na
Cl溶液中,其吸水能力低于肾小管上皮细胞D.若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则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水量减少,尿量增多【答案】B【解析】【分析】曲线上0点对应的NaCI溶液浓度是细胞涨破时的NaCI溶液浓度,当细胞体积与初始细胞的比值大于1时,说明细胞吸水,当细胞体积
与初始细胞的比值小于1时,说明细胞失水皱缩,细胞体积与初始细胞的比值等于1时,说明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详解】从曲线可以看出,浓度为150mmol/L的NaCl溶液时,细胞体积与初始细胞的比值等于1,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进出细胞水分子达
到动态平衡,可以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此浓度可用于稀释肾小管上皮细胞悬液,A正确。曲线上A、B两点对应的细胞体积与初始细胞的比值小于1,细胞失水,且B点浓度失水更多,B点对应的细胞浓度大于A点对应的细胞浓度,则B点对应浓度细胞的吸水能力大于A点对应浓度细胞的吸水能力,B错误。因为肾
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显著提高了水分子的运输速率,而人工脂双层膜上没有通道蛋白,因此吸水能力低于肾小管上皮细胞,C正确。当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则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水量会减少
,尿量则会增多,D正确。【点睛】本题是通过曲线图的变化考查细胞的渗透作用,需要仔细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弄清横纵坐标及各点的含义是做本题的关键。28.下列是细胞中几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中能够
合成一部分自身需要的蛋白质B.②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并运送到细胞内特定位置或细胞外C.③具有单层膜,其与性激素的合成有关D.④可以存在于动物细胞和髙等植物细胞中【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
所;②为高尔基体,与动物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③为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④为中心体,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①为线粒体,其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因此能够合成一部分自身需要的蛋白质,A正确
;②是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并运送到细胞内特定位置或细胞外,B正确;③是内质网,为单层膜的细胞器,是性激素等脂质的合成车间,C正确;④是中心体,可以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
解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根据图形判断各个数字代表的细胞器种类,结合各自的功能分析答题。29.从洋葱根尖细胞中分离出X、Y、Z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的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蛋白质(%)脂质(%)核酸(%)X61039Y6720微量Z59410A.细胞器X一定是细胞核B
.细胞器Y一定是线粒体C.细胞器Z一定具有双层膜结构D.小鼠的心肌细胞中一定有这三种细胞器【答案】B【解析】【分析】题表分析,该细胞为洋葱根尖细胞,细胞器X中只有蛋白质和核酸,因此确定其为核糖体;细胞器Y中含有微量核酸还有脂质和蛋白质,因此可能是线粒体;细胞器Z中只有含蛋白质和
脂质,因此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单层膜细胞器。【详解】A、细胞器X表示核糖体,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A错误;B、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的具有核酸的具膜细胞器细胞器一定是线粒体,故Y一定是线粒体,B正确;C、细胞
器Z中只有含蛋白质和脂质,因此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一定不具有双层膜,C错误;D、由分析可知,小鼠的心肌细胞中没有液泡,D错误。故选B。【点睛】30.如图所示为人体内谷氨酸与谷氨酰胺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中①过程主
要发生在脑细胞和肌肉细胞内,所需要的酶是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和谷氨酰胺都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谷氨酰胺是人体的一种非必需氨基酸B.①过程消耗的ATP可能来自细胞质基质C.谷氨酰胺酶不能为②过程提供活化能
D.代谢越旺盛的脑细胞内ATP含量就越多【答案】D【解析】【分析】1.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需由食物蛋白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
。【详解】A、图中显示谷氨酰胺在人体细胞内可以合成,因此谷氨酰胺是人体的一种非必需氨基酸,A正确;B、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有ATP的合成,故①过程消耗的ATP可能来自细胞质基,B正确;C、谷氨酰胺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催化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且酶具有专一
性,故该酶不能降低②过程的活化能,C正确;D、代谢越旺盛的脑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度加快,但ATP的含量不会增多,而是出于动态平衡状态,D错误。故选D。【点睛】二、填空题31.利用“荧光素一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可以对食品中细菌的含量进行检测:①将待测样
品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加入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②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③测算出细菌数量。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荧光素接受_______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
并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_______(填“正比”或“反比”)。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的依据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________
___。(2)“荧光素一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中涉及的能量转换是_______;生物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_______(填“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相联系。(3)研究人员用不同条件处理荧光素酶后,测定酶浓度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经_______(填“高浓度盐
溶液”、“Hg2+”或“高温”)处理后的酶活性可以恢复,Hg2+处理后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因为_______。若要节省荧光素酶的用量,可以使用_______处理。【答案】(1).ATP(2).正比(3).大致相同且相对
稳定(4).(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光能(5).吸能反应(6).高浓度盐溶液(7).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8).Mg2+【解析】【分析】1、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
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2、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3、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4、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
联系。【详解】(1)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所以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ATP数量越多,提供能量越多,发光强度越大。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故可以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
细菌数量。(2)“荧光素一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中涉及的能量转换是ATP中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的活跃化学能转化形成光能。ATP水解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生物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3)比较曲线中“高浓度
盐溶液”、“Hg2+”或“高温”对酶处理的曲线可知,其中经高浓度盐溶液处理后的酶活性可以恢复。Hg2+处理后会破坏荧光素酶(蛋白质)空间结构,导致酶活性下降。据图分析,用Mg2+处理荧光素酶后,在较低荧光素酶浓度下就能达到较高发光强度,所以若要节省荧光素酶的用量,可以使用Mg2+处理
。【点睛】本题考查ATP的功能、实验探究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32.人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近年来碳酸饮料和方便面等食品的销量越来越差,而酸奶和果汁等较为健康的饮料的销量稳步上升,同时胡萝卜素也被广泛用作饮料的添加剂。根据所学知识回
答下列有关的问题:(1)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中纤维素和果胶的单体分别是__________。生产上常用__________来瓦解细胞壁,使榨汁变得容易,同时也使果汁更加澄清。(2)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稳定性很好,能持续发挥作用,但是制作果汁时若将其直接加入苹果泥中,则无法从果汁或
残液中回收,造成很大浪费,使用固定化酶技术,将酶固定在载体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酶分子很小,一般采用________法和_______法进行固定化。细菌细胞相对于酶分子来说比较大,如果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将这些细菌固定,可以采用____
_____法。(3)工业生产上,可以从胡萝下中提取胡萝卜素。提取胡萝卜素常采用萃取的方法,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取的胡萝卜素可通过纸层法进行鉴定,其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鉴定过程中,通过观察萃取样品中是否
出现了对应于标准样品中位于展开剂前沿的____________来确认是否提取到了胡萝卜素。【答案】(1).葡萄糖、半乳糖醛酸(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3).化学结合(4).物理吸附(5).包埋(6).萃
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7).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8).胡萝卜素层析带【解析】【分析】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纤维素酶能够催化纤维素水解;纤维素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果胶酶能够分解果
胶;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可以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②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细胞个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③胡萝卜素萃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可采用纸层法对提取的胡萝卜素进行鉴定。【详解】(1)纤维素和果胶的单体(基本
组成单位)分别是葡萄糖、半乳糖醛酸。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生产上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来瓦解细胞壁,使榨汁变得容易,同时也使果汁更加澄清。(2)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一般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进行固定化。细菌细胞比较大,难以
被吸附或结合,可以采用包埋法进行固定化。(3)采用萃取的方法提取胡萝卜素时,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利用此原理,提取的胡萝卜素可通过纸层法进
行鉴定。在鉴定过程中,通过观察萃取样品中是否出现了对应于标准样品中位于展开剂前沿的胡萝卜素层析带来确认是否提取到了胡萝卜素。33.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得变
化(如下图)。请回答问题。(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__________,尿素含量________。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___________的产物。(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被吸收的葡萄糖主
要通过_____________作用,为细胞提供___________。(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_______
_____的特性。【答案】(1).降低(2).增加(3).细胞代谢(代谢)(4).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5).呼吸(分解)(6).能量(ATP)(7).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裂解)(8).选择透过(选择通透)【解析】【分析】据图分析,随时间推移
,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降低,尿素含量增加。【详解】(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代谢会消耗氨基酸和葡萄糖,产生代谢废物尿素,故培养液中氨基酸和葡萄糖的含量减少,尿素的含量增加,尿素中的N元素来自氨基酸。(2)因为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所以培养
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的主要作用是合成蛋白质;葡萄糖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故正常情况下该酶存在于细胞内,现在培养液中检测到,说明该酶从细胞中排出,可推测细胞受损使细胞膜通透性增
加。(4)从上面题干分析细胞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透过性。【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和细胞代谢,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柱形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34.某同学取新鲜的肝脏研磨液进行了三次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pH为7的条件下,取四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分别保温在0℃、30
℃、60℃、90℃的恒温水浴锅中,再滴加2滴肝脏研磨液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该实验能得出正确结论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温
度37℃的条件下,取等量研磨液分别加到四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再滴加盐酸或氢氧化钠改变各试管pH分别为3、5、7、9,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该实验能得出正确结论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少量研磨液分别加入pH分别为3、5、7、9的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保持37℃的温度,结果如图中B曲线所示。改变某些因素后重复上述实验,得到曲线A。则改变的因素可能是_____
______(至少写两个),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能高温下过氧化氢会大量分解(或答没有排除无关变量
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等,)(2).不能,控制pH之前H2O2已在酶的催化下分解(3).肝脏研磨液的量,或温度等(4).同一种酶的最适pH值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的浓度、温度等的不同而改变【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关的实验设计问题,对于此类试题,需要学生注意的细
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实验组:经过处理的对象组是实验组。对照组:未经过处理的对象组是对照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
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
度和酶浓度。在底物的量充足时,随着酶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即缩短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的时间,但酶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详解】(1)过氧化氢稳定性较差,在放置过程中会缓慢分解为氧气和水,随着温度升高其分解速率加快,且
在高温下过氧化氢会大量分解。因此在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实验中,在pH为7的条件下,分别控制不同的温度,再滴加2滴肝脏研磨液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需要先控制好pH。如果取等量研磨液分别加到四支
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再滴加盐酸或氢氧化钠改变各试管pH为3、5、7、9,则控制pH之前H2O2已在酶的催化下分解,会引起实验误差,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3)据图可知,改变某条件后,在不同的pH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剩余量增加,说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减慢。改变的因素可能是肝
脏研磨液的量,或温度等。过氧化氢的含量在最低点所对应的pH值是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浓度温度等的不同而改变,所以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
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5.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农作物不能将其直接吸收利用,而是通过土壤中的细菌将其分解为氨和CO2后才能被
农作物利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中的某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该种细菌能合成________。(2)为筛选尿素分解菌而制备的培养基中含有的营养物质除尿素外,还包括水、碳源________等,该培养基能筛选出目的菌株的原因是________。(3)一般依据尿素分解菌菌落的______
__、隆起程度和颜色等特征来统计菌落数目。现将10mL尿素分解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取0.1mL稀释倍数为106的样液接种到3个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分别为39、42、45,则1mL悬液中活细菌数量为________个。上述过程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
___。(4)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调节________;接种前要进行________,这种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5)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2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
______(填序号)。①所取土样不同②培养基被污染③接种操作错误④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答案】(1).脲酶(2).无机盐(3).只有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4).形态、大小(5).4.2×108(6)
.稀释涂布平板法(7).pH(8).高压蒸汽灭菌,(9).使培养基中所有微生物丧失生长繁殖能力(10).①②③(11).灭菌【解析】【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的使用,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可以看出采用的计数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
的细菌数时,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其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详解】(1)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将尿素分解的原因是该细菌体内能合成脲酶。(2)微生物的培养基中需含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尿素作为氮源。为筛选尿素分解
菌而制备的培养基中需要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因为只有含有脲酶的细菌才能利用尿素作为氮源生长,因此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3)一个菌落为一个细菌繁殖的后代,不同的微生物的菌落不同,菌落的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据此来鉴别菌种的不同,
进而可以统计菌落的数目。微生物计数的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1mL悬液中细菌的数目为(39+42+45)÷3÷0.1×106=4.2×108个。(4)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调节pH;而后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以
保证培养基中所有微生物丧失生长繁殖能力,这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前提。(5)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20个菌落。有如此大的差别可能的原因是所取土样不同,也可能培养基被污染或者接种
操作错误,这些原因都都会导致出现上述结果,但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不会导致上述结果,即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①②③,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点睛】熟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操作以及培养基的成分设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菌
落的特征、尿素分解菌的筛选原理、微生物计数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