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113.000 KB
  • 2024-09-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共(13)页,113.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c61f7ba65fb989bb134fa0c078238b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B.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

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天下共主”说的是分封制,能够被分封的都是贵族,分封制下,各诸侯国在自己的疆域内还可以自己再分封;而天下“独主”是指皇权独尊,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的任命都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所以这体现的是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故答案为A项。B项,集体统治到

君主专制的转变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D项,题干体现的是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没有体现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

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门阀制是从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官员选拔制度,造成朝廷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家族所垄断,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维护正统的嫡长子继承习

俗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皇帝统辖百官治下的郡县制D.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答案】B【解析】材料“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可知,该选官制度选拔的官员与个人的出身有关,这与血缘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宗族观念,故B项正确;

嫡长子继承是权利和财产的继承原则,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皇帝根据才能任命,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强调的是个人出身,体现的是血缘关系的影响,无法体现分封制的影响,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

古代的选官制度,解题的关键是对“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的分析理解,结合宗法制的特点分析即可解答。3.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A.对政治事务的决策实行民主协商B.保证了中央

机构的至上权力C.有利于减少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D.表明秦代中央官制发展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在朝议中允许更多的人来发表意见,这样能够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正确答案为C。虽然朝议允许各种人发言,但是

没有体现对政治事务的决策实行民主协商,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央机构具有至上权力,B错误。材料只是讲了“朝议”制度,不能表明秦代中央官制发展完善,D错误。4.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主管行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

互不统属,其目的是A.削弱王国势力B.强化节度使权力C加强君主专制D.废除丞相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的“二府三司”是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达到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故C

项正确。削弱王国势力的是西汉时期的推恩令,故A项错误。节度使是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置的官吏,故B项错误。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故D项错误。5.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

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宦官掌握决策权力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答案】D【解析】【详解】明初严禁宦官识字,明朝中后期培养宦官识字,这说明明朝以皇上为中心的中枢决策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故D项正确;A项错误,

宦官不可能掌握决策权力,故错误;限制宦官读书和强化宦官读书制度都是为了加强皇权,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不是内阁的职能变化,故C项错误。6.近代中国某一条约“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

到削弱。”签订该条约的战争A.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B.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D.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

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符合材料意思,B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与材料信息强调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的信

息不符,排除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可知是关税

制度遭到破坏,结合鸦片战争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7.1911年10月12日,刚抵达美国的孙中山从当地报纸上看到一条与中国有关的最新消息,他当时第一想法就是尽快回国,以实现亲自指导革命的夙愿。这一“消息”应是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爆发C.中华民国成立D.清帝宣告退位【答案】B【解析】【详解】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时间不符合,排除A;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时间符合,且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符合题意,故选B;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旦,排除C;清帝宣告退位于1912年2月12

日,时间不符合,排除。8.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答案】B【解析】材

料“1937年8月”“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反映出抗战防御阶段,中共要变敌后为抗日的主战场的战略,故B项正确;A项发生在1932年土地革命时期,排除;长征是1936年10月胜利完成的,故C项错误;D项是1938年春,排除。点睛:关键时间“1937年8月”,用此分析出答案。9.2019年的“春晚”

选取井冈山为分会场,在节目编排中将革命老区的红色传承、井冈山的绿色资源展现得淋漓尽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革命实践是A.参加“八七会议”B.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C.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D.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故C项正确;“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的汉口,与井冈山无关

,排除A项;1935年华北事变后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排除D项。10.20世纪初来中国访问的美国学者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

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这次运动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初

”、“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学生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可知是五四运动,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故B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期,而且是农民运动,A排除;故A错误;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

命,C排除;国民大革命是国共合作的产物,D排除。故选B。11.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

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中显示的是有些日本人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的认识,其中的文明之战、解放之战和救亡

之战的解释全部是站在日本的立场之上,把日本说成进步、正义和团结的一方,中国则是其反面,这就掩盖了战争的本质是侵略的事实.故B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本质【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2.民主革命时期某地传唱的

歌谣:“这山望着那山高,山山红旗迎风飘;任他白匪多猖狂,革命政权铁样牢。”这首歌谣有助于研究A.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果B.土地革命建立割据政权C.抗日战争国共两次合作D.战略决战实现全国解放【答案】B【解析】从材料“山山红旗迎风飘”“任他白匪多猖

犯”中可以得出,“白匪”是指国民党反动派,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国共两党对峙的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指1927年—1937年的土地革命时期;A项是1926年-1927年,排除;B项是19

27—1937年,符合题意;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从1937年9月,故C项排除;解放战争战略决战是1948年-1949年,故D项排除。点睛:材料“山山红旗迎风飘”“任他白匪多猖犯”是解题的关键。13.有学者说,因为辛亥

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答案】C【解析】【详解】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使中国人解放了大脑和双膝,改变了日常“磕头”的习惯,学者这样分析强调了辛亥革命对国人“平等”意识及“民主”精神觉醒方面的重要作用,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强调辛亥革命对国家政治管理方面的影响,没有涉及“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

,也没有提及国家“宪政”等方面有建设作用等相关的信息,ABD三项不符合题意。14.201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会议选举毛泽东为常委,决定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这一决策A.彻底清

除了“左”倾思想在党中央的影响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的指导地位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D.是中共长期执行共产国际政策的成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关于遵义会议的知识,这次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故答案选C。A项“彻底”说法错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的指导地位是1945年中共七大,排除B;这一决策是中共长期独立自主处理问题的结果,排除D。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遵义会议15.1953年6月24日

《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当选的代表”“旧社会妇女哪有妇女的选举权”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当时中国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故本题选择A项;题干时间1953年说明当时人代会还没有召开,故B项错误;

C材料中没有提及该信息;D中法制化不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一届人大的召开。16.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

要的历史作用”是指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于1949年新中

国成立前夕,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其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A正确,排除B;两次国共合作分别发生于1924年到1927年大革命时期和1937年后的抗日战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D项不符题意要求,排除。17.周恩来曾经说过:“在我国,汉

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在苏联,俄罗斯民族人口多,但占的地方也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周恩来是在分析A.中国不实行苏联式联邦制的原因B.中苏人口与所占地区比例的对比C.中

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D.中苏两国民族众多、民族矛盾复杂的情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等,材料主旨揭示的正是新中国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现实性考虑,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况及认识18.20世纪50年代,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在一次国际会议后说,“

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且同意了从我们的土地上撤退法国武装部队,以及其他。”该会议A.和

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B.以“求同存异”推动友好交流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我国代表团…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可知为1954年日内瓦会议,其重要成果就是达成《关于恢复印

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故A项正确.B项,“求同存异”外交方针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由周恩来提出,排除.C项,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D项,建国初,与苏联建交,倒向社会主义

阵营打破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排除.19.新中国成立伊始,用“帝国主义附庸”、“资本主义国家”定义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家。1954年夏,中国领导人开始称呼这些国家“东方国家”、“独立自主国

家”、“中间国家”。这些称呼的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愿望B.放弃了“一边倒”外交原则C.试图改善对外交往的环境D.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对新兴国家的称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态度逐渐变得友善,反映出当时中

国试图积极开展外交,故选择C选项;选项A属于经济方面,不符合题目主旨,故排除A选项;1960年中国放弃了“一边倒”外交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选项;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属于外交方面,故排除D选项。【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需要掌握新中国成立后不

同阶段的外交政策。20.从1990年4月到2015年5月,我国共派驻维和部队2837人,另派有军事观察员、参谋军官89名,合计2926人,成为世界上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这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A.奉行独立自主和平

外交政策B.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C.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D.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我国积极派出维和人员,说明积极参加联合国组织的活动,故B项正确;我国一直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是参与联合国的维

和行动,不是地区性的国际组织,也不是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故C、D两项错误。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图1、2、3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的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图1至图4,中枢权力体制的变化反映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结合图5,分析

这一矛盾演变的趋势。(3)综合上述图示,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答案】(1)秦朝:三公九卿制;汉朝:中外朝制;唐朝:三省六部制。(2)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3)策略:重用近臣;分

散相权。原则:维护皇权至上。【解析】【详解】(1)“政治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图2是汉朝的中外朝制;图3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2)“主要矛盾”,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由图1的三公九卿到图4的宋代二府三司制度,中枢权力体制的变化反映出皇权与相

权的矛盾。“趋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5是明代废丞相、设内阁,这一矛盾演变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3)“基本策略”,综合上述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是重用近臣和分散相权。“原则”,依据所学知识从维护皇权至上的角度说明即可。22.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北伐军誓词材料二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

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材料

三全国动刀兵,一齐来出征,你看那大旗飘扬多威风,这路人是哪里来?西北边区陕甘宁。军民要齐心,救国打先锋,这一个主张全国都响应,今番渡得黄河来,誓把敌人消灭净。——陕北民歌《革命将士出征歌》(1)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取得的

主要成果。(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革命存在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和意义。【答案】(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军阀。成

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2)问题:照搬苏俄经验;没有充分发动农民。解决: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开展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3)根本原因:全民族团结抗战。意义: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

侵略战争,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提到,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

建军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其取得的主要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2)据材料二提到,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当时中国革命存在的问题:照搬苏俄经验

;没有充分发动农民。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开展土地革命。(3)据材料三提到,全国动刀兵,一齐来出征……这一个主张全国都响应,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抗日战争取

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团结抗战。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

贡献。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北伐战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意义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向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

布送达了新中国成立的建国公告,表示新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10月3日,美国务院发言人宣称:中共政府在公告中没有作出承担国际义务的保证,美国在目前情况下不会予以承认。……1950年4月30日以前,美国官方人员全部离开中国大陆,并从此失去了直接对话的所有渠

道。——刘成《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材料二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

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三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

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

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的对华态度有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二,概括导致美国对华态度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访华带来

怎样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答案】(1)态度:拒绝承认新中国,敌视新中国。变化:准备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答: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亦可)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美国处于不利处境;世界向多极化趋势

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2)影响: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打

破中国外交困境,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主要因素:国家利益(必答),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内外形势。【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美国在目前情况下不会予以承认”可得出结论:拒绝承认新中国,敌视新中国。第二小问,根据材

料“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可以知道变化是“准备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第三小问,根据材料“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年6月尼克

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原因。(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

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结合所学,可以从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中日关系和外交高潮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结合所学,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一般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内外形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6579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