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5 页
  • 大小 1.456 M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2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5)页,1.45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1c1b88cfb62240b5a317756f91371f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0分)1.2019年11月29日晚,土星、月亮、金星、木星齐聚天宇,在我国低空排成一条直线,上演“四星连珠”的天文奇观,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四星连珠”照片,图示

时刻,图中天体距离太阳最近的是()A.土星B.月亮C.金星D.木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距离

太阳最近的是金星,C正确。故选C。【点睛】太阳能资源受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区年降水量和城市分布图,太阳能热水器在该省区得到广泛推广。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的2.图中①、②、③、④地,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A.①B.②C.③D.④3.推测图中①、②、③、④地,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量最多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2.A3.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2题详解】太阳辐射能主要取决于纬度位置、海陆位

置以及地形地势等。据图可知:图示区域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该省级行政区东西方向狭长,因此随着距海远近不同,降水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总体来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则自东向西晴天日数越来越多。晴天日数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小,因此太阳能资源自东向西越来越丰富

,因此最西部的①地太阳能资源最丰富,所以A正确。【3题详解】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一个方面要求具有较好的太阳辐射条件,另一方面要求这个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据图可知①到④太阳辐射条件越来越差;同时可以看到①地城市数目少,②地城市密集,因此②地太阳能热水器安

装量最多,所以本题选B。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登陆并开始实施月球探测和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回答下列小题。4.对“嫦娥四号”运行干扰较大的太阳活动是()A.磁暴B.黑子

C.耀斑D.太阳风5.与地球相比,在月球背面进行天文观测的最大优势为()A.离观测目标近B.地球电磁环境干扰弱C.气象条件适宜D.太阳可见光影响较小【答案】4.D5.B【解析】【4题详解】磁暴不属于太阳活动,A错误。黑子和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没有脱离大气,

是太阳大气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造成的。BC错误。太阳风是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高能粒子流,会影响探测器的运行,D正确,故选D。【5题详解】读材料可知,“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在月球背面进行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对于频率低于10~20MHz的信号

而言,由于地球电离层的反射或严重失真影响,以及地球上存在着低频无线电干扰源,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电磁环境会对天文观测产生严重干扰,无法对该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探测研究。月球背面相对于正面地球电磁环境干扰较弱,是开展低频射电观测的一

个独特的平台,相比于地球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理想环境,B正确。月球背面进行登陆并观测,距离近并不是最主要原因,A错误。月球没有大气,无论是正面还是背面受气象干扰都比较小,C错误。月球有自转与公转,无论正面还是背面,由于昼夜交替,都有白天,都会被太阳光照射,都能受到太

阳辐射的影响。D错误。故选B。【点睛】(1)太阳黑子:太阳光球上经常出没的一些暗黑色斑点叫太阳黑子,它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之一。由于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它周围光球的温度要低1500°K左右,因此在明亮的光球表面呈暗黑色斑

点。(2)耀斑:是色球层中的太阳活动现象。由于某种原因,在短暂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从而引起局部区域在瞬时出现加热、增亮以及各种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质子、电子、中子等)突然增强,这种突然爆发出的相当明亮的斑点叫做耀斑。耀斑的活动与

黑子的活动密切相关,黑子出现多的时候,也是耀斑出现较多的时候。(3)日珥:在色球层中,有时向外猛烈地喷射出火红色的气柱,这种突出在日面边缘部分的太阳活动现象叫日珥。日珥比太阳圆面暗弱得多,在一般情况下被日晕所淹没,不能直接看到,只有在日全食时,肉眼才能见到。它

主要存在于日冕中,但下部常与色球相连。(4)太阳风:从太阳的外层大气不断地发射出来的、稳定的粒子流,这种连续的粒子流好象是从太阳向外刮出的一股“风”,所以称为太阳风。黑子等太阳活动频繁时,太阳风的强度和速度也相应地加大。

彗尾的形成与太阳风有关,同时在太阳风的影响下,还产生“磁暴”等现象。山东诸城是中生代地层较为发育的小型盆地,被古生物专家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下图是诸城发掘出土的角龙科恐龙化石。据研究,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该化石所在岩

层()A.下部岩层年龄新B.多为火山喷发形成C.层理结构不明显D.属于沉积岩7.推测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的气候特征为()A.温暖湿润B.炎热干燥C.寒冷干燥D.低温湿润【答案】6.D7.A【解析】【分析】【6题详解】正

常情况下,下部岩层先形成、上部岩层后形成,因此一般情况下下部岩层年龄老,A错误;化石是在沉积和固结成岩过程形成,一般只存在于沉积岩中,因此该化石所在岩层应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如果该地层是火山喷发形成,则为岩浆岩,很难形成化石,B、C

错误,D正确。故选D。【7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该地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由此推之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森林茂密,植被丰富,且植被更新较快,据此进一步推知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的气候应该是温暖湿润,

适宜林木生长更新,不太可能是不利于植被生长更新的炎热干燥、寒冷干燥和低温湿润环境特征,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点睛】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喷出

地表的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为侵入岩;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其基本特征是具有层理结构并常含有化石;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而成的。三叶虫属于古海洋无脊椎动物,下图为古生物野外科考时,在地表下2.5米处的地层中发现的三

叶虫化石标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三叶虫空前繁盛的时期属于()A.冥古宙B.侏罗纪C.中生代D.古生代9.三叶虫化石的发现,可以证明该地层发生过()A.风沙侵蚀B.海水侵蚀C.泥沙沉积D.洋流运动【答案】8.D9.C【解析】

【分析】【8题详解】题意表明,三叶虫属于古海洋无脊椎动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期,D符合题意;冥古宙时,海生无脊椎动物还没有产生,三叶虫在古生代末期灭绝,因此中生代和中生代侏罗纪不可能空间繁盛,排

除ABC。故选D。【9题详解】题意表明,三叶虫属于古海洋无脊椎动物,表明当地在古生代早期为海洋环境,在泥沙沉积过程中,三叶虫遗体被埋在泥沙之中,经过复杂的地质过程,在地层中形成三叶虫化石,C符合题意;风沙侵蚀、海水侵蚀和洋流运动不会生成三叶虫化石

,因此三叶虫化石的发现,不能证明该地层发生过这些地理现象,排除ABD。故选C。【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

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超深孔地质钻探是为研究地壳深部和上地幔地质、矿藏等情况而进行的钻探.工程,目前人类最深的钻孔位于俄罗斯的科拉半岛上,深度达12262米。据材料和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俄

罗斯科拉半岛上的钻孔最深处到达了上图中的()A.甲层底部B.乙层底部C.甲层上部D.乙层上部11.科拉半岛上超深钻井钻探过程中探测到地层中的物质可信的是()A.高温的岩浆B.大量的石英矿物C.大量液态或熔融

状态的硅酸盐类D.大量铁、镍等金属物质【答案】10.C11.B【解析】【分析】【10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乙之间以莫霍界面为界,因此甲为地壳,乙为上地幔顶部。俄罗斯的科拉半岛上的钻井深度达12.262

千米,而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9-41千米,因此该钻孔最深处仅到达地壳(甲层)上部,没有到达地壳(地壳)底部,更没有到达上地幔(乙层),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1题详解】俄罗斯科拉半岛上的钻孔最深处仅到达了地壳的上部,地壳上部主要是硅铝层,含有大量的石英矿物,因此科拉半岛

上超深钻井钻探过程中最有可能探测到大量的石英矿物,B符合题意;高温的岩浆和大量液态或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类主要分布在上地幔的软流层中,处于地下100千米以下,大量铁、镍等金属物质处于地核之中,深度更深,因此科拉半岛上超深钻井钻探

过程中不太可能探测到岩浆、液态或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类、大量铁镍等金属物质,排除ACD。故选B。【点睛】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部分。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比海洋(平均厚度约5-10千米)厚,海拔越高,地壳越厚;由多元素构成,氧为最多,硅次之;地壳分为硅铝层(上层

)和硅镁层(下层)。下图为墨西哥某火山喷发景观图和地球部分圈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1中火山山体岩石的组成物质直接来自图2中的()A.①B.②C.③D.④13.图2中存在生命物质的圈层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2.D13

.A【解析】【分析】【12题详解】根据图2中各序号所在位置判断,图中①为大气圈,②为水圈,③为莫霍面以上的地壳,④为莫霍面以下的地幔。火山山体岩石组成物质来自于岩浆,一般认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即火山山体岩石组

成物质来自于图2中的④,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3题详解】读图2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大气圈、水圈、地壳和地幔。生命物质存在于生物圈,而生物圈包括了水圈(②)的全部、大气圈(①)的下部、地壳(③)的

上部(岩石圈的上部),地幔(④)较深,温度压力大,一般很难存在生命物质。由此判断,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点睛】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

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开始熔融的固相线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读下面大气组成表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大气组成主要作用干主N2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洁空气要成分02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微

量成分CO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另外,因甲使气温升高乙吸收丙而使大气增温,对生物有保护作用丁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固体杂质作为成云致雨的凝结核14.关于表中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吸收太阳辐射B.乙:代表氧原子C.丙:代表红外线D.丁:可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15

.关于大气各层的特点正确的是()A.大气质量约99%都在A层B.纬度越低,A层层顶越高C.B层是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增温D.高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16.下列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起保护作用的是()A.以煤、石油作

为主要能源B.加快热带雨林的开发C.用NH3代替氯氟碳化物制冷D.工业废气直接排放【答案】14.D15.B16.C【解析】【分析】【14题详解】读图可知,二氧化碳因甲使气温升高,所以甲为地面辐射;乙属于大气组成中的微量成分,

吸收丙使大气增温,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推测丙为紫外线,乙为臭氧;丁为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由此判断:甲为地面辐射,A错;乙为臭氧,B错;丙为紫外线,C错;丁为水汽,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水汽含量大时,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地面温度较低;同时,空气

中的水汽也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使得大气升温),D正确,故选D。【15题详解】A为对流层,所包含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A错误。纬度越低,对流层厚度越厚,对流层层顶越高,B正确。臭氧主要吸收紫外

线,C错误。对流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以煤、石油作为主要能源以及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AD错;加快热带雨林开发会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B错;用NH₃代替氟氯碳化物制冷,能保护大气层中的臭氧层,

C正确,故选C。【点睛】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地面温度较低。下面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粗细)。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甲、乙两地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A.①⑤B

.②⑦C.③⑧D.④⑥18.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直接相关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③④大小有关D.乙

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⑤大小有关【答案】17.B18.C【解析】【分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分别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

辐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①、④、⑤、⑥)的吸收能力弱,对地面长波辐射(②、⑦)吸收能力强,因此地面辐射(②、⑦)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高度越高,离地面越远,吸收的地面辐射(②、⑦)越少,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与大气逆辐射(③、⑧)没有直接关系,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18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为盆地地区,乙地为高原地区,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较小,与图中的大气削弱作用强有关,与地面辐射(②)无关,A错误;乙地海拔高

,年平均气温较低,与吸收的地面辐射(⑦)的多少有关,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⑥)关系不大,因为由于大气削弱作用较弱,乙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B错误;甲地为盆地地形,多云雨雾,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甲地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④)比乙地少,因此白天气温不高,夜晚甲地大气逆辐射(③)比乙

地强,甲地气温降低较乙地慢,甲地夜晚气温不低,因此甲地比乙地日较差小,C正确;图中显示,两地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和⑤)相等,因此乙地的太阳辐射年总辐射量较甲地大,与⑤无关,与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密切相关,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昼夜温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状况和地面性质等。晴朗

天气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多云天气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太低,昼夜温差小。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的气

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表示的。读北京市不同季节热岛强度逐时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北京市热岛强度的变化表明()A.5时—8时,市区均温最高B.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持续上升C.城市热岛强度,夏季强于冬季D.22时至次日7时

,城市热岛环流强度大20.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最主要措施有()①增加绿化面积②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网③冬季利用地热采暖④增加硬化路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9.D20.A【解析】【分析】【19题详解】读图,5~8时热岛强度最高,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表示的

,但热岛强度最高并不代表市区均温最高,A项错误;图中显示,秋季和冬季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有明显降低的时段,因此不是持续加强,B错误;城市热岛强度冬季强于夏季,C项错误,22时~次日7时,城市热岛强度最大,热岛环流最强,D正确,故选D。【20题详解

】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最主要措施有:①增加绿化面积,减缓城市增温幅度,②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网,减少交通拥堵,A正确。冬季利用地热采暖不会减小冬季的热岛强度,增加硬化路面会加剧热岛强度,③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点睛】气候

条件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外部因素,而城市化才是热岛形成的内因。在一年中,夏季的热岛效应强度日变化最小,冬季、秋季和春季0时~7时,热岛强度最大。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阳光房(复式楼的露台、一楼的私人花园、楼房的顶层、别墅等的玻璃房)在城市

中大受欢迎。阳光房附建在房子一侧,中间用一堵墙(带门、窗或通风孔)将房子与阳光房隔开,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阳光房的作用,让时尚成为一种节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图示阳光房的玻璃墙通风孔和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分别是()A.春季、秋季B.秋季、春季C.夏季、冬

季D.冬季、夏季22.晴日的一天中,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其主要原因是()A.玻璃可透光并能阻隔室内热量散失B.室内大气逆辐射和保温作用强C.室内花草多,空气湿度与比热容大D.室外空气流动性强,不易增温【答案】21.C22.A【解析】【21题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建设阳光房主要是为了夏季通风纳凉,冬季保暖,达到节能的目的。据图可知,玻璃墙通风孔直接与室外相连,打开通风孔可以加快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因此推测当玻璃墙通风孔打开时,应该是温度高的季节,即夏季;共

用墙通风孔打开时,房间与阳光房空气流通,可以将阳光房较高的温度带到房间内,达到房间保暖的目的,因此推测当共用墙通风孔打开时,应该是温度低的季节,即冬季。故C正确,D错误;春秋两季温度较为适宜,阳光房的作用不明显,故AB错误。故选C【22题详解】太阳光可以透过玻璃使阳光房温度上

升,但阳光房内释放的长波辐射会被玻璃大量阻隔在室内,故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A正确;阳光房采用玻璃墙,可以透过太阳光而时室内增温。室内大气逆辐射和保温作用强是次要原因,B错误;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与室内花草多关系不大,C错误;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主要原因是玻璃可透光并能阻隔室内热

量散失,与室外的空气流通无关,D错误。故选A下图为冬季、夏季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谷地B.冬季、夏季山顶气温日变化均最小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在D谷地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24.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

是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C.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底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答案】23.B24.C【解析】【23题详解】读图可知,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崖,故A错误;对比左右两图可知

,冬季、夏季山顶气温日变化均最小;山顶和谷地夏季日温差均大于冬季,故CD错误,所以该题选B。【24题详解】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故B错、C对;

山谷地形闭塞,不利于降温,故A错误;谷地多夜雨,保温效果好,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点睛】白天山顶增温快,山谷增温慢。故山谷气温比山顶低,气压比山顶高,吹谷风。夜晚山谷降温慢,山顶降温快。故山谷气温比山顶高,气压比山顶低,吹山风。25.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大气中某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据

图判断,甲地此时高空的风向为()A.正西B.东南C.正东D.西北【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读图可知,图示等压面处于5千米高空,甲地高空等压面南侧凸起,北侧凹陷,表明当地气压南高北低,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图中显示甲地位于

南半球,高空可以忽略摩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水平气流向左偏转90°,形成正东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A.①B.②

C.③D.④27.此时①地最可能()A.暴雨倾盆水难排B.大雪纷纷飞满天C.烈日炎炎似火烧D.黄沙满天车难行【答案】26.C27.A【解析】【分析】【26题详解】读图可知,四个地点均位于北半球近地面,①地位于低压中心西南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南指向东北,风向右偏一个锐角

,形成偏西风,排除A;②地大致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水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指向东,风向偏形成西北风,排除B;③地大致位于高压中心的西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指向西,风向右偏形成偏南风,C符合题意;④地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致由西北指向东南,风向右偏形成偏北风,排除D。故选C。的【27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且等压线密集,低气压强盛,盛行较强的上升气流,并且①地临近海洋,水汽充足,因而最可能形成暴雨天气,且①地位于恒河三角洲附近,地势低平,地表水流速

慢,很难排泄,A正确;读图可知,陆地上出现多个低气压中心,很可能是夏季,且①地为热带地区,因此不可能大雪纷纷飞满天,B错误;受低气压控制,多阴雨天气,不太可能烈日炎炎,C错误;①地降水多,植被生长茂盛,离沙漠远,一般不会形成沙尘天气,D错

误。故选A。【点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一个锐角(若为高

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2015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

8.“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A.植物蒸腾减弱B.下渗减弱C.地表径流增强D.地下径流增强29.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②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A.①②B.①

③C.③④D.①④【答案】28.D29.B【解析】【分析】【28题详解】读图可知,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地表增加了大量植被,因此植物蒸腾不可能减弱,A错误;图中“海绵城市”通过地下蓄储大量水源,因此使城市水循环

中下渗增强,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轻城市内涝灾害,B、C错误;海绵城市的地表水下渗增加,则地下径流增强,D正确。故选D。【29题详解】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提高城市的涵养水源能力,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①正确;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大量城市用地,因此有可能使

得交通用地相对紧张,因此建设海绵城市不会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②错误;大量城市降水被海绵城市中的湿地和地下吸储,使得城市地表积水减轻,从而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③正确;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绿地增加,从而可能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减弱,④错误。综

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城市建设使得地表硬化,使得地表水很难下渗,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地表很难保存水分,使得蒸发减少;城市建设导致热岛效应加剧,城区盛行上升气流,

有可能使得降水增多;由于前面环节的变化,使得地表径流增加。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题。30.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

31.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答案】30.C31.C【解析】【分析】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

及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30题详解】图1中Ⅰ到Ⅲ三个阶段显示两个明显特征,图中植被覆盖率减少,居民点增加,可以推知该地降水量减少,但由于居民点增加,用水量增多,蒸发量会减少,地表径流由于植被的减少,水保持作用减弱,使地表径流增加,因此

下渗减少,C正确。故选C。【31题详解】读图可以看出流域开发造成植被不断减少,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下渗减少,雨水降落到地面,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流走,经历相同的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地表径流流量变化逐渐增大,三条流量变化曲线对应该流域三个阶段的顺序应为III、II、I

,C正确。故选C。水量平衡曲线是根据同一纬度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绘制的。下图是全球不同纬度海水温度、水量平衡和盐度的多年平均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2.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A.海水盐度、海水温度、水量平衡B.海水温度、海水盐

度、水量平衡C.水量平衡、海水温度、海水盐度D.海水盐度、水量平衡、海水温度33.曲线①在高纬度海区的数值北半球低于南半球,主要影响因素是()A.降水B.太阳辐射C.径流注入D.洋流【答案】32.A33.C【解析】【分析】【32题详解】主要受

太阳辐射因素影响,海水温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曲线②与之特征相同,因此曲线②表示海水温度;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在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强,因此海水盐度最高,而赤道附近和较高纬度盐度相对较低,因此曲线①与之特征相

同,曲线①表示海水盐度;题意表明,水量平衡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副热带海区的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水量平衡值低,而赤道附近和较高纬度水量平衡值相对较高,曲线③与之特征相同,曲线③表示水量平衡。由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33题详解】根据上题判断可知,曲线①表示海水

盐度纬度变化曲线。一般情况下,降水量与海水盐度呈负相关,南、北半球高纬度降水差别不大,降水不是导致北半球高纬度海区海水盐度低于南半球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A;由于同处高纬度,太阳辐射差别不大,太阳辐射不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B;北半球高纬度有

大量发育于陆地上的河流注入,稀释了海水盐度,而南半球高纬度则没有什么河流注入,因此径流注入是影响北半球高纬度海区海水盐度低于南半球的主要因素,C符合题意;同纬度的寒流流经海域往往盐度较低,北半球高纬度海域有暖流和寒流,南半球高纬度海域主要是寒流,因此洋流不是北半球高纬

度海区海水盐度低于南半球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D。故选C。【点睛】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河流径流注入多少、洋流、水域的封闭程度等。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34.有关图中⑤⑥⑦⑧四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四个海区中⑦处温度最高B.四个海区中⑥处降水最多C.四个海区中⑥处盐度最高D.⑧处的盐度和温度都最高35.有关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A.在高低纬度海区之间进行热量的传递与交换B.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如①③交汇区形

成重要渔场C.受暖流的影响,⑧处海区常年有雾D.同纬度地区,冬季①沿岸气温低于②【答案】34.C35.A【解析】【34题详解】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⑦⑧温度高于⑤⑥,但⑦处有寒流经过,⑧处有暖流经过,故温度最高的是⑧处,A选项错误。赤道地区降水比副热带地区多,⑥处降水

最多是错误的,B选项错误。副热带海区盐度高于赤道海区,故⑤⑥盐度高于⑦⑧,而⑤处有寒流经过,⑥处有暖流经过,故⑥处盐度最高。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C。【35题详解】大洋环流在不同纬度之间流动,实现了热量的交换与传递,其中①为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②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①③不是交汇,而是背向流动。在热带海区,一般有寒流经过的海区容易形成雾。同纬度地区,冬季①沿岸气温高于②,原因有二:一是①海域常年受海洋气流的影响,而②海域冬季有时会受到大陆气流的影响;二是①海域有暖流经过,而②海域有寒流经过。综上分析,

A选项正确。故选A。2018年1月2日,农历十一月十六,是月中天文大潮的日子。退潮后,青岛栈桥滩凃大面积裸露“晒海底”,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赶海,蛤蜊、蛏子、螃蟹、海蛎子等海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赶海市民收获满满,享受大海的馈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6.下列有关潮汐现象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A.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回落称为“汐”B.当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该地出现大潮C.当日、月、地三者连线垂直时,该地出现小潮D.潮汐形成的主要动力是日、月对地球的吸

引为37.渔民赶海主要在潮间带,是因为潮间带()A.海水周期涨落B.水产养殖丰富C.海水深度较浅D.海面风浪较小【答案】36.A37.A【解析】【分析】【36题详解】白天海水的涨落称为“潮”,夜晚海水的涨落称为“汐”,海水每天有两次上涨和回落,故A选项错误;当日

、月、地三者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日月引力相互叠加,所产生的引潮力最大,形成大潮,故B选项正确;当日、月、地三者连线成直角时,日月引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形成小潮,故C选项正确;潮汐是海水在日、月的引潮力作用下产

生的水位周期性涨落现象,故D选项正确;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A。的【37题详解】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潮间

带位于大潮的高、低潮位之间,随潮汐涨落而被淹没和出露的地带,便于渔民采集海产品,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

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下图表示我国某港口潮高2018年4月24日(农历初九)的潮汐表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8.此

日,具备进港条件的最大吨位船舶,从停泊海域起航进港,相对合理的时间安排是A.2时B.6时C.10时D.16时39.该港口可停靠的最大吨位船舶,进港日期较为合理的是A.4月24日B.4月27日C.5月2日D.5月5日【答案】38.A39.C【解析】

【38题详解】海洋的潮汐对于乘潮进港和乘潮出港的船舶靠泊和离泊作业影响很大,必须准确把握高潮位的时间进行靠泊和离泊作业,快速接卸减少船舶吃水,一般情况,将会选择高潮时,靠泊作业,增加助航的力度,并结合上表判断,2:00时,高潮的水位较高,2~4点潮高升高最有利于这艘船舶要进港卸

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9题详解】天文大潮是指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即朔和望时)之潮。由于海洋的滞后作用,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即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一般情况,最大吨位船舶进港靠泊作业,最好选择大

潮时靠泊作业,这样海水有足够的吃水深度。由题干可知2018年4月24日为农历初九,那么4月27日为农历十二,5月2日为农历十七,5月5日为农历二十,故选C。40.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下列有关甲处洋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A.甲处附近海岸夏季比较凉爽B.甲处海域的等温线向南凸

出C.甲处的污染物向南扩散D.经过甲处海域的船只速度减慢【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中纬度变化规律判断,图示区域处于南半球,甲处洋流向北流,大致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属于寒流,受其降温的影响,甲处附近海岸夏季比较凉爽,A正确;海水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和洋流的流向一致,甲处海域的

等温线应凸向北,B错误;甲处的污染物顺着洋流向北扩散,C错误;经过甲处海域的船只如果向南逆洋流航行,速度会减慢,如果向北顺洋流航行,速度会加快,D错误。故选A。【点睛】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41.阅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水资源尤其是淡水资源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瓶颈”。如何合理开发水资源、开源节流成为国际重点问题。我国某学校开展了一次“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的开源思路征集活动,小明同学提供了一套简便的方法。下图为该方法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方法主要利用了水的____、____变化过程。(2)若把水桶看成陆地,该方法则类似于____循环过程。(3)该方法获得淡水的过程,未能体现出人类施加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____。【答案】(1)①.蒸发②.冷凝(2)海陆间(3)地表径流【解析】【分

析】本题目以水循环实验为背景材料,考查水循环及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该方法只是简单利用了水的蒸发和冷凝过程,类似于水循环过程中的蒸发和降水环

节,该方法只是简单利用了水的蒸发和冷凝过程,未能体现出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物蒸腾、下渗等环节。【小问2详解】若把水桶看成陆地,该方法类似于水循环过程中的蒸发和降水环节,包含了海水蒸发和水桶(陆地)降水,为海陆间水循环。【小问3详解】地表径流受人类影响最大,也是人类开发利用最

多的淡水资源,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等并未能体现出来。【点睛】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面左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时刻的海陆等压面示意图,右图为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

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1)读图,比较①、②、③、④气压数值大小并排序____。(2)比较①、②的降水概率大小:____,昼夜温差大小:____。(3)左图中此时该滨海地区近地面的风向为____,高空的风向为____。(填

风向)(4)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答案】(1)②>①>③>④(2)①.②②.①<②(3)①.西北②.南(偏南)风(4)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升

温慢;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解析】【分析】本题以北半球某地某时刻的海陆等压面示意图为背景,考查等压面的判断、热力环流的原理与应用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

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小问1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气压中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①②大于③④;据“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规律可知,①等压面下凹故为低压,②等压面

上凸故为高压,而近地面与高空相反,故④为低压,③为高压。故气压排列是:②>①>③>④。【小问2详解】①为低压,气流上升,降水概率大,②为高压,气流下沉,降水概率小。阴雨天气温差小,晴朗天气温差大,故昼夜温差①<②。【小问3详解】注意图中的方向标,此时滨海地区近地面①气压低于②,风

由②吹向①,北半球向右偏转为西北风;④为低压,③为高压,风由③吹向④,由于高空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高空的风向为南风或偏南风。【小问4详解】屋前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形成低压;屋后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升温慢,形成高压,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

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