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 化学试题 含解析.docx,共(26)页,1.937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8dea3bfad1c88c7b35219e4a708c79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度下期6月月考高二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卷上,并使用
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Na-23Mn-55第I卷(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1.某化合物的试剂瓶上有如图标志,下列物质的包装上应分别贴上上述标签是
()A.浓HNO3、P4(白磷)B.乙醇、汞液C.氯水、KClO3D.双氧水、“84”消毒液【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标签符号含义,第一个图为腐蚀品,第二个图为剧毒物质。【详解】A.浓HNO3具有腐蚀性、P4(白磷)有剧毒,A正确;B.乙
醇具有可燃性,无腐蚀性,应为易燃物标签,汞液有毒性,B错误;C.氯酸钾是传统火药的主要成,为爆炸品,应贴爆炸品危险标志,C错误;D.过氧化氢、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应贴氧化剂标志,D错误;答案为A。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
疫苗需冷藏储运,这与蛋白质变性有关B.糖尿病人不能吃任何糖类物质C.食品加工、消毒、防腐常使用福尔马林D.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可通过水解反应生成酒精【答案】A【解析】【详解】A.温度较高,蛋白质易变性,“新冠”疫苗需冷藏储运,这与蛋白质变性有关,故A正确;B.糖尿病人血糖含量高,不能将葡萄
糖转化完全,但人类生命活动离不开糖类物质供能,所以糖尿病人饮食中应少吃富含糖食品,不能不吃,故B错误;C.福尔马林有毒,因此食品加工、消毒、防腐不能使用福尔马林,故C错误;D.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可通过氧化反应生成酒精,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3.下列各组化合物的
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酸性:HClO4>HBrO4>HIO4B.碱性:NaOH>Mg(OH)2>Al(OH)3C.稳定性:PH3>H2S>HClD.非金属性:F>O>S【答案】C【解析】【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关系是:Cl>Br>I,酸性:HClO4>HBrO4>HIO4,故A正确;B.金属性强弱关系是:Na>Mg>Al,金属性越强,相应的碱碱性越强,碱性:NaOH>Mg(OH)2>Al(OH)3,故B正确;C.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关系是:Cl>S>P,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稳定性
:PH3<H2S<HCl,故C错误;D.同周期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F>O>S,故D正确;故选C。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c(2-3SO)=0.1mol/L的溶液中:Fe3+、Cl-、2-4SO、Na+B.由水电离的c(H+)=1×1
0-14mol/L的溶液中:Ca2+、K+、Cl-、-3HCOC.c(Fe3+)=0.1mol/L溶液中:K+、ClO-、2-4SO、SCN-D.+-(H)(OH)cc=1012的溶液中:4NH+、Al3+、-3NO、Cl-【答案】D【解析】【详
解】A.c(2-3SO)=0.1mol/L的溶液中:Fe3+与亚硫酸根离子因氧化还原反应不共存,A不符合;B.由水电离的c(H+)=1×10-14mol/L等于由水电离的c(OH-)=1×10-14mol/L,溶液可能是酸或碱溶液,-3HCO均不能大量存在,B不符合;C.Fe3+与SCN-会生成硫
氰化铁而不共存,C不符合;D.+-(H)(OH)cc=1012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呈酸性:4NH+、Al3+、-3NO、Cl-可共存,D符合;答案选D。5.有机物是制备镇痛剂的中间体。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
说法错误的是()A.与环己烷互为同分异构体B.一氯代物有五种(不考虑立体异构)C.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D.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分子
式为612CH,环己烷的分子式为612CH,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A正确;B.该有机物含有如图4种类型的氢原子,一氯代物有4种,选项B错误;C.该有机物可看作2个3CH—,1个23CHCH—取代乙烯分子中3个氢原子,由于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共平面,故与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与双键碳原子一定
共平面,单键可以旋转,故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选项C正确;D.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选项D正确。答案选B。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B.明矾
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热纯碱溶液碱性强,可用于去除油污D.NH3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答案】C【解析】【详解】A.晶体硅导电性介于导体与半导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与其熔点高硬度大无关
,故A错误;B.明矾可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铝胶体,可作净水剂,但不具有氧化性,不能用于杀菌消毒,故D错误;C.加热能促进纯碱的水解,碱性增强,有利于油污的水解,则可用热纯碱溶液去除油污,故C正确;D.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可
以做制冷剂,与氨气易溶于水无关,故D错误;故答案为C。7.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0.1mol/L氨水的pH约为11:NH3·H2O⇌NH+4+OH-B.用明矾[KAl(SO4)2·12H2O]作净
水剂:A13++3H2O⇌Al(OH)3(胶体)+3H+C.向K2Cr2O7溶液中滴加少量浓H2SO4溶液橙色加深:Cr2O2-7(橙色)+H2O⇌2CrO2-4(黄色)+2H+D.向AgCl悬浊液加入KBr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Ag+
+Br-=AgBr↓【答案】D【解析】【详解】A.0.1mol/L氨水的pH约为11,说明氨水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是NH3·H2O⇌NH4++OH-,故A正确,不选;B.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沉降而净水,故用明矾[KAl(SO4)2·12H
2O]作净水剂,离子方程式是Al3++3H2O⇌Al(OH)3(胶体)+3H+,故B正确,不选;C.向K2Cr2O7溶液中滴加少量浓H2SO4,溶液橙色加深,说明Cr2O72-浓度增大,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平衡逆向移动,故C正确,不选;D.AgCl难溶
于水,加入KBr溶液,生成淡黄色沉淀AgBr,发生沉淀转化,离子方程式是AgCl+Br-=AgBr+Cl-,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铝热剂加入盐酸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铝热剂中一定含有氧化铁B.取少量久置的Na2SO3溶液,加足量盐酸酸化,再加
入BaCl2溶液。若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Na2SO3已部分被氧化C.一定量硝酸亚铁晶体溶于适量稀硝酸中,加水稀释至指定体积,可配制成所需硝酸亚铁溶液D.铜放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钠固体,溶液变蓝,有明显的气泡放出,铜溶解,说明硝酸
钠可以加快铜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答案】B【解析】【详解】A.铝热剂可能为Al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加入盐酸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故A错误;B.加足量盐酸时有气体产生,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可知气体为二氧化硫,沉淀为硫酸钡,则证明Na2SO
3已部分被氧化,故B正确;C.溶于适量稀硝酸中,可氧化亚铁离子,应溶于水,故C错误;D.酸性条件下Cu、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铜溶解不能说明硝酸钠可以加快铜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B。
9.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
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答案】D【解析】【详解】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B、在酸性溶液中,硝酸盐具有氧化性,能把SO32-氧化生成SO42-,因此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错误;C、硝酸是氧化性酸,
和铁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错误;D、二者极易溶于水,压强减小,水面上升,正确。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若阴极得到2NA个电子,则阳极产生22.4L气体B.2L0.05m
ol·L-1乙酸溶液中H+数目为0.1NAC.足量的Cu与含有0.2molH2SO4的浓硫酸共热可生成SO2为0.1NAD.7.8g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1NA【答案】D【解析】
【详解】A.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若阴极得到A2N个电子,则阳极失去A2N个电子,而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2Cl-2e=Cl−−,即生成1mol的2Cl,标准状况下,2Cl体积为22.4L,但是题干没有说明是否
为标准状况,所以无法确定2Cl体积,A错误;B.乙酸为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所以溶液中的+H数目小于-12L0.05molL0.1mol=,B错误;C.Cu与浓硫酸共热发生的反应,会随着浓硫酸浓度的下降
而停止,不能确定生成2SO的物质的量,C错误;D.2NaS和22NaO的摩尔质量均为178gmol−,当质量为7.8g时,混合物质的物质的量为A0.1N,而一个2NaS中有一个2S−、一个22NaO中有一个22O−,所以7.8g2NaS和22Na
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A0.1N,D正确;故合理选项为D。11.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证明CO2-3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B分别测定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
证明相同温度下,HCl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HC向0.1mol•L-1的稀硫酸中加入ag锌粉,向0.4mol•L-1的稀硫酸中加入ag锌粒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向两支装有4mL0.0lmo
l•L-1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rnL0.04mol•L-1H2C2O4(草酸)溶液、2mL0.2mol•L-1H2C2O4(草酸)溶液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Na2C
O3为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碱性,存在2-3CO+H2O-3HCO+OH-,滴入酚酞,溶液显红色,加入BaCl2,发生Ba2++2-3CO=BaCO3↓,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OH-)减小,红色变浅,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A正确;B.题中没有指明两种物质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同,因此该实验无法比较电离程度大小,故B错误;C.研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硫酸的浓度相同,而题中硫酸浓度不相同,因此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C错误;D.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4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根据离子方程式,前一个草酸不足,高锰酸钾溶液过量,溶液不褪色,后一个草酸过量,高锰酸钾溶液不足,溶液褪色,因
此无法得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答案为A。12.甲、乙、丙三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一步转化)。下列各组物质转化,不能满足此关系的是甲乙丙ANaOHNa2CO3NaHCO3BAlCl3Al(OH)3NaAlO2CNH3N2HNO3DSSO2H2SO4A.AB
.BC.CD.D【答案】C【解析】【详解】A.甲→乙,2NaOH+CO2Na2CO3+H2O,乙丙,Na2CO3+H2O+CO22NaHCO3,2NaHCO3Na2CO3+H2O+CO2↑,甲+丙→乙,NaHCO3+NaOHNa2CO3+H2O,故A不符合题意;B.甲→乙,AlCl
3+3NaOHAl(OH)3↓+3NaCl,乙丙,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HCl+H2OAl(OH)3↓+NaCl,甲+丙→乙,3NaAlO2+AlCl34Al(OH)3↓+3NaCl,故B不符
合题意;C.乙→丙,不能一步转化,故C符合题意;D.甲→乙,S+O2SO2,乙丙,SO2+H2O2H2SO4,C+2H2SO4(浓)CO2↑+2SO2↑+2H2O,甲+丙→乙,S+2H2SO4(浓)3SO2↑+2H2O,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
.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B.比较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D.验证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右侧导管插入到碳酸钠溶液中,易产生倒吸,A错误;B
.双氧水的浓度不同,无法比较不同的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B错误;C.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三种含氧酸中,硫、碳、硅元素均为最高价,可以比较三种元素的非金属的强弱,C正确;D.挥发出的溴进入到右侧烧杯中,也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浅黄色沉淀,不能验
证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了溴化氢,D错误;正确选项C。14.MnO2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催化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的A.该机理的总反应为HCHO+O22MnOCO2+H2OB.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C.图中的O-2与Na2O2中所含阴离子相同D.该过程涉及化合物
均为电解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分析题中催化机理图,除去中间产物,可得该反应总反应为:HCHO+O22MnOCO2+H2O,A正确;B.催化机理存在一步HCO3−与H+反应生成CO2的过程,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Na2O2中所含阴离子为O22−,与O-2不同,C错误;D.CO2、HCHO自身不能电离,为非电解质,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15.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X、Y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且形成的某种二元化合物能形成光化学
烟雾,Z为金属元素且Z原子的L层电子数比其它各层上电子数之和大5,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和其氢化物均为强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Z单质在Y单质和W单质中均可燃烧B.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YC.WY2能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D.X、Y、Z、W原子半径大小:Z>W>Y>X【答案】D【解析】
【分析】已知X、Y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且形成的某种二元化合物能形成光化学烟雾,且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推断可得X为N元素,Y为O元素。Z为金属元素且Z原子的L层电子数比其它各层上电子数之和大5,推断Z元素为Na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
物和其氢化物均为强酸,推断W为Cl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高氯酸,氢化物为HCl,均为强酸。则X、Y、Z、W元素分别为N、O、Na、Cl元素。【详解】A.金属单质Na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也可在氯气中燃烧,故A项正确;B.X最简单氢化物为NH3,Y最简单
氢化物为H2O。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O>N,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因此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Y,故B项正确;C.WY2为ClO2,根据氯元素化合价分析可得其具有
强氧化性,因此可以进行自来水杀菌消毒,故C项正确;D.原子半径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X>Y,同理Z>W。但是Z、W位于第三周期,比位于第二周期的X、Y的半径大。因此半径
大小:Z>W>X>Y,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D。16.以含钴废渣(主要成分CoO、Co2O3,还含有Al2O3、Zn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Co2O3的一种实验流程如下:下列与流程相关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
置甲制备“酸浸”所需的SO2B.用装置乙配制“酸浸”所需的1mol·L-1H2SO4溶液C.用装置丙过滤“沉钴”所得悬浊液D.用装置丁灼烧CoCO3固体制Co2O3【答案】C【解析】【分析】由流程可知,加入硫酸酸浸并通入二氧化硫,可
发生Co2O3+SO2+H2SO4=2CoSO4+H2O,同时生成硫酸铝、硫酸锌等,调节溶液的pH,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而除去铝离子,然后再除去锌离子,再加入碳酸钠沉钴,可生成CoCO3固体,最后灼烧生成Co2O3,以此分析解答。【详解】A.浓硫酸与铜反应需要加热,无法反应制
取SO2,故A不符合题意;B.胶头滴管使用时应悬于容量瓶上方,不能伸入容量瓶内,会污染试剂,故B不符合题意;C.用装置丙可以过滤“沉钴”所得悬浊液,且装置中操作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D.灼烧CoCO3固体应用坩埚,不能
在烧饼中直接灼烧固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7.用甲醇燃料电池作电源,用铁作电极电解含2-27CrO的酸性废水,最终可将2-27CrO转化成Cr(OH)3沉淀而除去,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极N为负极,Fe(
Ⅱ)为阳极B.电解一段时间后,在Fe(Ⅰ)极附近有沉淀析出C.M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2-3CO+6H2OD.电路中每转移6mol电子,最多有1mol2-27CrO被还原【答案
】B【解析】【分析】根据装置图可知,左侧装置为原电池装置,根据左侧质子的移动方向可知M为负极,N为正极,则右侧装置为电解池装置,Fe(Ⅰ)为阳极,Fe(Ⅱ)为阴极,据此答题。【详解】A.由分析可知,N
为正极,Fe(Ⅱ)为阴极,A错误;B.Fe(Ⅰ)为阳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Fe2+与2-27CrO在阳极反应生成Cr(OH)3沉淀,故电解一段时间后,在Fe(Ⅰ)极附近有沉淀析出,B正确
;C.M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C错误;D.2-27CrO被Fe2+还原,离子方程式为:6Fe2++2-27CrO+2H+=6Fe3++2Cr(OH)3+H2O,电路中每转移6mol电子,则阳极有3molFe
2+生成,最多有0.5mol2-27CrO被还原,D错误。答案选B。18.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水稀释,Na2S溶液中离子浓度均减小B.0.1mol/LNaOH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等浓度醋酸溶液,溶液的导电性
增强C.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D.向0.1mol·L-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c(OH﹣)/c(NH3·H2O)增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N
a2S溶液呈碱性,加水稀释,Na2S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故A错误;B.0.1mol/LNaOH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等浓度醋酸溶液,产物为0.05mol/L的CH3COONa溶液,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性减小,故B错误;C.CH3COO-、3HCO−、ClO-水解程度依次增强,pH相
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浓度c(CH3COONa)>c(NaHCO3)>c(NaClO),所以c(Na+):①>②>③,故C正确;D.向0.1mol·L-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
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氨水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OH﹣)减小、c(NH3·H2O)增大,所以溶液中c(OH﹣)/c(NH3·H2O)减小,故D错误;选C。19.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①CH4(g)+4NO2(g)=4N
O(g)+CO2(g)+2H2O(g)ΔH=-574kJ·mol-1②CH4(g)+4NO(g)=2N2(g)+CO2(g)+2H2O(g)ΔH=-1160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
O(g)+CO2(g)+2H2O(l)ΔH=-Q,Q>574kJ·mol-1B.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分别参加反应①、②,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不同C.4NO2(g)+2N2(g)=8NO(g)ΔH=+586kJ·mol-1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
NO2至N2,则转移的电子总物质的量为1.6mol【答案】B【解析】【详解】A.利用盖斯定律,用题干反应①减去选项A中反应,可得到反应222HO(l)=2HO(g),结合常识,我们很清楚,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吸热反应,即222HO(l)=2HO(g)ΔΗ0,所以-1Q>574k
J?mol,A正确;是B.反应①和反应②中,44CH−都变成了42CO+,也就是说转移的电子数为8,所以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分别参加反应①、②,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同,B不正确;C.利用盖斯定律,用题干反应①减去反应②,可得到反应()()()224NOg+2Ng=8NOg,其()-1-1
-1574kJ?molkJ?molkJ?mo11605l86=−−−=+,即()()()-1224NOg+2Ng=8NO586gkJ?mol=+,C正确;D.标准状况下4.48L4CH,其物质的量为14.48L0.2mol22.4Lmol−=,结合失电子的过程448
e42CHCO−−+⎯⎯⎯→失去可知,失电子总数为0.2mol8=1.6mol,即转移的电子总物质的量为1.6mol,D正确;故选B。20.常温下,10.1mol?L−的224HCO溶液中,224HCO、24HCO−、224CO−三者所占物质的量分数(分布系数)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
表述不正确的是A.22424HCOHCO−+−+的平衡常数4.3K110−=B.将等物质的量的24NaHCO、224NaCO溶于水中,所得溶液pH恰好为4.3C.常温下HF的电离常数3.45aK110−=,将少量224HCO溶
液加入到足量NaF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H2C2O4+F-=HF+HC2O4-D.在1240.1mol?LNaHCO−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2-2424c(Na)>c(HCO)>c(H)>c(CO)>c(OH)+−+−【答案】B【解析】【详解】A.由各微粒
分布曲线图知,pH4.3=时,24HCO−与224CO−的浓度相同,且二者的分布系数均为0.5,可得()2-4.32424c(H)c(CO)KcH110c(HCO)++−−===,故A正确;B.224CO−的水解反应为,由图中
第二个交点可求出24HCO−的电离平衡常数为4.310−,224CO−的水解平衡常数为()()249.74.3h2-24c(HCO)cKcOH1010c(CO)OH−−−−−===,故224CO−的水解程度小于24HC
O−的电离程度,等物质的量的24NaHCO、224NaCO溶于水中,()()22424cCOcHCO−−,pH4.3,故B错误;C.类似于A项的分析,可以推算出反应的平衡常数()()1.33.45aa24K110KHF110KcHCO−−−
==,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可得,故C正确;D.24HCO−的水解平衡的平衡常数()()()()()()()()224224h2424cCOccCOcOHcHKcHCOcHCOcHHOHH−−+−−+===1412.74.31.3110110110110−−−−=,说
明24HCO−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故24NaHCO溶液中:()()()()()2-2424cNacHCOcHcCOcOH+−+−,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内容是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图像的形式呈现,需要学生除了具有读图的能力以外,还必须具备知识综合
运用能力,题目考查内容综合,利用好图像中几个特殊点(起点、交点),此题可解。第II卷(非选择题,60分)21.现有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仅由X、Y两种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是天然
气的主要成分;Z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Z、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可以发生反应;X、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试回答下列问题:(1)W在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Y2X4的电子
式为:____。(2)Z、W、R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填离子符号)。(3)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4)实验室制取R的单质的
原理为:____。(填化学方程式)。(5)天然气与空气,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组成燃料电池,请写出其负极反应方程式:____。【答案】(1)①.第三周期第IIIA族②.(2)Cl->Na+>Al3+(3)Al(OH)3+3H+=
Al3++3H2O(4)MnO2+4HCl(浓)ΔMnCl2+Cl2↑+2H2O(5)CH4-8e-+2H2O=CO2↑+8H+【解析】【分析】现有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仅由X、Y两种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是天然气
的主要成分,则X为H,Y为C;Z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Z为Na;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Z、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可以发生反应,则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显两性,W为Al,R的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显酸性,X、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1+3-1=7,则R为Cl,据此分析解答。根据上述分析,X为H,Y为C,Z为Na,W为Al,R为Cl
。【小问1详解】W为Al,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IIIA族,X为H,Y为C,Y2X4即C2H4,是乙烯,碳和碳原子共用2对电子对,碳和氢原子共用1对电子对,其电子式为:;【小问2详解】Z、W、R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Na+、Al3+、Cl-,电子层数
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的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l->Na+>Al3+;【小问3详解】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高氯酸,二者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
3H+=Al3++3H2O;【小问4详解】R为Cl元素,实验室加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Cl2,反应方程式为:2222MnO+4HClMnCl+Cl+2HO()==浓;【小问5详解】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CH4与空气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组成燃料电池,其负极CH4是失电子生成CO2,负极的反应方程
式为:CH4-8e-+2H2O=CO2↑+8H+。22.已知A、苯、甲苯是煤干馏后的三种常见产物,A可作为水果催熟剂,D是一种合成高分子材料,F是一种有果香味的物质。已知:苯环直接所连碳上有H时可发生(4+KMnOH⎯⎯⎯→)回答下列问题:(1)D结构简式为:
____,E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2)反应A→B的反应类型是:____。(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4)反应⑥常用于实验室制溴苯,除去溴苯中混有的溴常用____溶液,分离方法是:____。(5)分子式与F相同,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种。①苯环上
有2个侧链②与E互为同系物【答案】(1)①.②.羧基(2)加成反应(3)+CH3CH2OH浓硫酸Δ+H2O(4)①.NaOH②.分液(5)6种的【解析】【分析】已知A、苯、甲苯是煤干馏后的三种常见产物,A可作为水果催熟剂,则A
为乙烯,D是一种合成高分子材料,则D为聚乙烯,A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乙醇,B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为乙醛;已知:苯环直接所连碳上有H时可发生(4+KMnOH⎯⎯⎯→),且F是一种有果香味的物质,则E为苯甲酸,B与E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苯与液溴反应
生成G为溴苯。【小问1详解】D为聚乙烯,其结构简式为:,E为苯甲酸,其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小问2详解】A为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乙醇,则反应A→B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小问3详解】B与E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则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浓硫酸Δ+H2O。【小问4详解】
反应⑥常用于实验室制溴苯,溴单质易溶于溴苯,除去溴苯中混有的溴常用NaOH溶液,再进行分液分离得到溴苯。【小问5详解】分子式与F相同,为C9H10O2,不饱和度为92+2-10=52,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①苯环上有2个侧链,②与E
互为同系物,则符合的同分异构体有(邻、间、对3种),(邻、间、对3种),故共6种。23.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是环保领域研究的热点。(1)用电弧法合成的储氢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颗粒可用如下氧化法提纯,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系数
按顺序填在答题卷上)C+KMnO4+H2SO4→CO2↑+MnSO4+K2SO4+H2O(2)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3−占95%,在海洋循环中,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固碳,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____。(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____。。(4)CO2可以制甲醇,已知298K和101kPa条件下:CO2(g)+3H2(g)=CH3OH(g)+H2O(l)△H=
-akJ·mol-12H2(g)+O2(g)=2H2O(l)△H=-bkJ·mol-1CH3OH(g)=CH3OH(l)△H=-ckJ·mol-1则表示CH3OH(l)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答案】(1)5C+4
KMnO4+6H2SO4=5CO2↑+4MnSO4+2K2SO4+6H2O(2)Ca2++2HCO3−=CaCO3↓+CO2↑+H2O(3)a室:2H2O-4e-=O2↑+4H+,H+通过阳离子膜从a室进入b室,发生反应:HCO3−+H+=CO2↑+H2O(4)CH3OH(l
)+32O2(g)=CO2(g)+2H2O(l)△H=(a+c-32b)kJ·mol-1【解析】【小问1详解】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4价,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该反应中转移20e-,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得化学反应为5C+4KMnO4+6HSO4=5C
O2↑+4MnSO4+2K2SO4+6H2O;【小问2详解】根据反应图像分析,钙化过程中-3HCO转化为CaCO3和CO2,所以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3HCO═CaCO3↓+CO2↑+H2O;【小问3详解】提取CO2的原理:a室:2H2O-4e-=4H++O2↑,氢离子通过阳离
子交换膜进入b室,发生反应:H++-3HCO=CO2↑+H2O;【小问4详解】已知①CO2(g)+3H2(g)=CH3OH(g)+H2O(l)△H=-akJ·mol-1,②2H2(g)+O2(g)=2H2O(l)△H=-bkJ·mol-1,③CH3OH(g)=CH3OH(l)△H=-ck
J·mol-1,根据盖斯定律,32×②-①-③可得,CH3OH(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32O2(g)=CO2(g)+2H2O(l)△H=(a+c-32b)kJ·mol-1。24.“温室效应”和光化学污染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1)CH4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主要反
应原理为CH4(g)+2NO2(g)=CO2(g)+2H2O(g)+N2(g)△H=-868.7kJ·mol-1。在3.00L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CH4和2molNO2,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上述反应,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
)的数据见表:反应时间t/min0246810总压强P/×100kPa4.805.445.765.926.006.00由表中数据计算,0~4min内v(NO2)=_____mol·L-1·min-1,该温度下的平衡
常数Kc=____。(2)CO2和H2催化剂Cu/ZnO作用下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分别生成CH3OH和CO。反应A:CO2(g)+3H2(g)=CH3OH(g)+H2O(g)反应B:CO2(g)+H2(g)=CO(g)+H2O(g)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为1:3
时,温度对CO2平衡转化率及甲醇和CO产率的影响如图所示。①由图可知获取CH3OH最适宜的温度是:____。②下列措施不能提高CO2转化为CH3OH的平衡转化率的有:____(填字母)。A.使用催化剂B.增大体系压强C.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D.及时分离产物CH3OH在(3)
常温下,用氨水吸收CO2可得到NH4HCO3溶液,在NH4HCO3溶液中c(NH4+)____c(HCO3−)(填“>”“<”或“=”);反应NH4++HCO3−+H2ONH3·H2O+H2CO3的平衡常数K=
____。(已知常温下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10-5,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1=4×10-7,K2=4×10-11)【答案】(1)①.0.1②.6.75(2)①.250℃②.AC(3)①.>②.1.25×10-3【解析】【小问1详解】在3.00L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CH4和2molNO2,列三段式:(g)(g)(g)(g)242)22(g+++2HO/mol12000/molx2xxx2x/mol1-x2-2xxxCH2NOCON2x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由压强与物
质的量成正比,由表知4min时总压强为5.76×100kPa,则4.801-x+2-2x+x+1+22x+x=5.76,解得x=0.6mol,0~4min内-1-12Δn20.6molv(NO)===0.1molLminVΔt
3L4min,8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4.801-x+2-2x+x+1+22x+x=6.00,解得x=0.75mol,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22222c22420.750.751.5()c(CO)c(N)c(HO)333==6.750.250.5c(CH)c(NO)()33K
=;【小问2详解】①据图示进行分析250℃CO2转化率最高,故获取CH3OH最适宜的温度是250℃;②A.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转化率,故A选;B.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提高甲醇转化率,故B不选;C.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
,可增大氢气的转化率,但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减小,故C选;D.及时分离产物CH3OH即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能提高CO2转化为CH3OH的平衡转化率,D不选;故答案为:AC;【小问3详解】已知常温下NH3
•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10-5mol•L-1,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4×10-7mo•L-1,Ka2=4×10-11mol•L-1,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H2CO3的一级电离程度,则-3HCO的水解程度大于+4NH的水解程度,故在NH4HCO3溶液中,c(+4NH)
>c(-3HCO);对于反应+-4323223NH+HCO+HONHHO+HCO的平衡常数()()()()()()()()()()()()+-32233223+-+-+-4343cHcOHcNHHOcHCOcNHHOcHCOcNHcHCO==cNHcHCOcHc
OHK=3wha11.250=1KKK−。25.高铁酸钾(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制备K2FeO4。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____,使用前需
____。(2)装置A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3)装置B的作用是:___。(4)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该反应说明在此条件下Cl2的氧化性比K2FeO4____(填“强”或“弱”),当装置C中得到大量紫色固体时立即停止通入Cl2,原因是:____。【答案】
(1)①.分液漏斗②.检查是否漏水(2)2MnO4−+16H++10Cl-=2Mn2++5Cl2↑+8H2O(3)除去Cl2中的HCl(4)①.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②.强③
.过量氯气使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K2FeO4不稳定【解析】【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混合反应制备氯气,由于A装置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氨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装置B中
盛有的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装置C中发生反应为氯气与氢氧化铁生和氢氧化钾成K2FeO4、氯化钾和水,装置D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有毒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分析解题。【小问1详解】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保证装置气密
性,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检查是否漏水;【小问2详解】装置A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为浓盐酸与高锰酸钾生成氯气,离子方程式为:2-4MnO+16H++10Cl-=2Mn2++5Cl2↑+8H2O,故答案为:2-4MnO+16H+
+10Cl-=2Mn2++5Cl2↑+8H2O;【小问3详解】由于A装置中的浓盐酸有挥发性,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故答案为:除去Cl2中的HCl;【小问4详解】装置C中发生反应为氯气与氢氧化铁生和氢氧化钾成K2FeO4、氯化钾和水,化学方
程式为: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l2为氧化剂,K2FeO4为氧化产物,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该反应说明在此条件下Cl2的
氧化性比K2FeO4强;当装置C中得到大量紫色固体时立即停止通入Cl2,原因是:过量氯气使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K2FeO4不稳定,故答案为: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强;过量氯气使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K2FeO4不稳定。26.软锰
矿是锰矿石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其主要成分为MnO2,含有SiO2、Fe2O3、MgCO3、CaCO3等杂质,可用于制取在电池领域、涂料工业和农业上均有重要用途的MnSO4。某制备MnSO4的工艺流程如图:已知:①Fe(OH)3、Mn(OH)2的Ksp分别为1×10-39、
4×10-14②Mn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还原”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酸浸还原”后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____,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3)“氧化”后溶液中Mn2
+浓度为1mol/L,则“调pH”时为了确保Fe3+被沉淀完全(离子浓度不超过10-6mol/L)应控制的pH范围为:____(已知lg2=0.3)。(4)“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_。(5)“沉锰”时加入的试剂为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写出“沉锰”的离子
方程式:____。(6)采用“趁热过滤”操作的目的是:____。(7)用1吨软锰矿制取硫酸锰,得到MnSO4质量为1660kg,求软锰矿中MnO2的含量为: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MnO2+SO2=MnSO4(2)①.Fe2+②
.SiO2、CaSO4(3)3≤pH<7.3(4)MgF2、CaF2(5)Mn2++-3HCO+NH3•H2O=MnCO3↓++4NH+H2O或Mn2++-3HCO+NH3=MnCO3↓++4NH(6)防止温度降低时MnSO4溶解进入溶液(7)96%【解析】【分析】软锰矿
主要成分为MnO2,含有SiO2、Fe2O3、MgCO3、CaCO3等杂质,酸浸过程中除去二氧化硅和部分硫酸钙,利用二氧化硫将二氧化锰和Fe3+还原,再将Fe2+氧化,调节pH将铁元素除去,利用氟化锰将钙镁离子除去,氨水-NH4H
CO3混合溶液沉锰得到碳酸锰,稀硫酸将其溶解,最后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得到硫酸锰晶体,据此分析答题。【小问1详解】“酸浸还原”过程中二氧化硫将二氧化锰还原,同时将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SO2=MnSO4,答案为:M
nO2+SO2=MnSO4;【小问2详解】“酸浸还原”后三价铁被二氧化硫还原为二价铁离子,所以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Fe2+;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含有SiO2、Fe2O3、MgCO3、CaCO3等杂质,酸浸过程中二氧化硅不溶,硫酸钙微溶,所以滤渣1
的主要成分是SiO2、CaSO4,答案为:Fe2+;SiO2、CaSO4;【小问3详解】若“氧化”后溶液中Mn2+浓度为1mol/L,“调pH”时为了确保Fe3+被沉淀完全(离子浓度不超过10-6mol/L
)时,溶液中()()()3116OH10mol/L10mol/LspKFeOH−−−3c==,pH=3,Mn2+浓度为1mol/L,其开始沉淀时()()()27MnOHOH10mol/L1mol/LspK−−c==2,pH=7.3,应控制的pH范围
为3≤pH<7.3,答案为:3≤pH<7.3;【小问4详解】根据Fe(OH)3、Mn(OH)2Ksp分别为1×10-39、4×10-14,可知氢氧化铁先于氢氧化锰沉淀,可以通过调节溶液pH时三价铁离子沉淀,加入氟化锰用于除去钙镁离子,所以“滤渣2
”的主要成分是MgF2、CaF2,答案为:MgF2、CaF2;【小问5详解】“沉锰”时加入的试剂为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与锰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锰沉淀,“沉锰”的离子方程式:Mn2++-3HCO+NH3•H
2O=MnCO3↓++4NH+H2O或Mn2++-3HCO+NH3=MnCO3↓++4NH,答案为:Mn2++-3HCO+NH3•H2O=MnCO3↓++4NH+H2O或Mn2++-3HCO+NH3=MnCO3↓++4NH;【小问6详解
】根据Mn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硫酸锰的溶解度降低,采用“趁热过滤”操作可以防止温度降低时MnSO4溶解进入溶液;答案为:防止温度降低时MnSO4溶解进入溶液;【小问7详解】用1吨软锰矿制取硫酸锰,得到
MnSO4质量为1660kg,则软锰矿中MnO2的含量为:871660kg151100%1000kg96%。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