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单元检测五.docx,共(5)页,185.64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f64fa5a8030ed18aa03f897917a5cd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单元检测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和中华民国时期的探索与抗争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河南高三联考]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封锁珠江海面后,狼奔豕突,依据之前英商在东南海域测绘
的图纸一路北上,占领既定的目标舟山定海,然后继续北上,直达天津,剑指北京。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A.清廷官兵缺乏作战的勇气B.闭关锁国政策难以维系C.中英两国国力相差较悬殊D.英国挑起战争蓄谋已久2.[2024·四川绵阳高三一模]张之洞认为:“国之智者,势虽弱,
敌不能灭其国;民之智者,国虽危,人不能残其种”;康有为提出:“以国民之愚,而人才之乏也,非别制造新国之才,不足以救国”。据此可知,他们都认同()A.变法维新,救亡图存B.学习西方,改革教育C.教育救国,振兴中
华D.中体西用,隆兴国运3.[2024·广东潮州高三模拟]1894年夏,中日关系恶化,朝廷选帅备战。淮系刘铭传为首选,李鸿章五次电请刘铭传,终是“和局可成,病重不出”;朝廷次选湘系刘锦棠,但遭李鸿章拒绝;8月下旬朝廷任命淮系的叶志超为帅,前敌
诸将不服,旁观者也感慨:“可笑之至!”据此可推知()A.清朝国力的衰微B.派系之争殃及国家安危C.李鸿章专权恣肆D.将帅矛盾埋下失败隐患4.[2024·湖南三湘名校高三联考]与如图所示情况有关的条约()A.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B.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C.
导致清廷的中央机构开始具有殖民色彩D.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5.[2024·清华大学高三诊断]1910年,清政府由载泽主管的度支部,要求各省在清理财政的基础上,由清理财政局编制省预算,然后经督抚核准上报度支部,再由度支部汇总中央各部院的预算经费,编制全国预算
草案,最后提交资政院审核。此规定()A.缓解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动了财政体制的近代化D.增加了清政府财政的灵活性6.[2024·昆明高三统考]清末新政时期,民间传言四起,“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国而
举办”“新政是专与人民为难的害人之举”等言论传播尤其广泛。这种现象反映出()A.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国人有强烈的排外落后意识C.清政府的政治威信在逐步丧失D.新政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7.[2024·江西高三联考]武昌起义后,立宪论者纷纷援引、调适从日本输入
的国体政体理论,或扩充国体政体类型,构建包容帝制的“共和新体”;或辨析国体、政体,剥离君位与君权的关联。这从侧面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制政体更符合国情B.变革政治体制成为时代需要C.革命派的主张获得社会认可D.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了传播8.[202
4·山西名校高三联考]1912年2月14日,革命派占绝对优势的临时参议院就建都地点进行表决,开票时计得28票,20票主北京,5票主南京,其决议称:“前经各省代表指定临时政府地点于南京者,因当时大江以北尚在清军范围内
。今情势既异,自应因时制宜,定政府地点于北京”。决议中“今情势既异”指()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B.革命派内部分裂非常严重C.清帝退位封建帝制结束D.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9.[2024·贵州贵阳高三一模]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很快发展为混战与割据的局面。如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鲁各省;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这种
局面出现的根源是()A.帝国主义的支持干预B.中国先天地理分割性C.没有统一的国家军队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10.[2024·四川宜宾高三一模]新文化运动后,胡适曾说:当日之所以“批评孔孟,弹劾程朱,反对孔教,否认上帝,为的
是要打倒一尊的门户,解放中国的思想,提倡怀疑的态度和批评的精神而已”。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意在()A.集中批判儒家思想B.启发民众理性自觉C.宣扬传统伦理道德D.彻底摧毁传统文化11.[2024·广东韶关高三一模]1919年李大钊在文章《新纪元》中写到:“从前讲
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从今以后都晓得这话大错,知道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不该仗着强力互相残杀。”由此可知()A.反省现代性思潮为李大钊角色转型提供助力B.李
大钊认为人类想要求生存就不能相互竞争C.李大钊支持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D.该文章为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序幕12.[2024·广东湛江高三调研]1920年7月,谭平山等人组织成立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成立,支部先后吸收
阮啸仙、杨匏安等人入党。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广东与北京、上海成为当时党团组织活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金三角。这()A.为国民大革命奠定政治基础B.使党团组织实现思想和组织统一C.使广东革命斗争进入新时期D.为开辟革命新道路提供
实践基础13.[2024·清华大学高三诊断]1930年,国民政府《土地法》规定:土地属于国民全体,分为公有土地和私有土地两类。1931年,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开展乡村建设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建立“乡村学校”“乡村自卫组织”和“合作社”。1935年,山西军阀阎锡山提出《土地村公有办法大纲》:
由村公所发行无利公债,收买全村土地为村公有。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A.对农村问题的解决符合实际B.农村问题引发社会多方面关注C.未找到解决农村问题的途径D.改革土地所有制成为社会共识14.[2024·贵州贵阳高三月考
]1941年下半年,国民政府决定全国田赋一律征收实物。下表是1941—1945年度田赋“三征”所得实物折合法币数与各年度税收比较表。据此可知,这一政策的实施()年度谷麦(百万石)折合法币数(百万元)占税收的百分比1941
—194256.25,00044.11942—194362.614,16923.91943—194465.349,62826.91944—194557.8100,97628.1A.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B.解决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危机C.推动了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D.一定程度利于缓解通货膨胀15.[2024·广东肇庆高三一模]1945年8月,收到蒋介石三封电报后,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并明确声明:“我们愿意与中国国民党以及其他民主党派,努力求得协议,以期各项紧急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并长期团结一致,彻底实现孙
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继续实行“三三制”原则B.意在揭露蒋介石“假和平”阴谋C.致力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D.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民主建国16.[2024·重庆高三调研]1948年9月,中共中
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会议确定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的战略任务,强调必须在年内准备好三万至四万干部,“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这次会议()A.标志党的工作
重心发生转移B.为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力条件C.适应了解放战争发展新形势D.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做了准备[答题区]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
24·宁夏石嘴山高三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戊戌变法作为应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救亡图存”之策,突破此前只重视“技艺”层面的片面改革,在内政上取范于明治维新,在外交上主张“联合英日”,引起了日本的广泛关注。日本起初对戊戌变法普遍抱有
欢迎、赞同态度,尤其对中国在科举、教育等领域引进西方思想与学艺进行了积极评价,除基于本国维新经验同情中国改革外,日本还考虑到当时自身的军备与经济实力尚不充足,中国作为近邻一旦被欧美列强瓜分,日本难免“唇亡齿寒”。中国改革不仅以日为范,且以其为合作对象,对日本而言正是借机
实现其东亚盟主之迷梦的时机。日本企图通过支持变法派,驱逐俄国在华势力,为扩大日本在华权益创造机会。——摘编自王美平《日本对戊戌变法的认知、态度与战略》(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突破”的表现。(6分)(2)据材料,分析日本支持戊戌变法的原因及实质。(6分)18.[202
4·广西柳州高三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在教科书改革上,1920年1月1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向各省发布训令,要求全国各学校“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同年4月,教
育部又规定:截至1922年,文言文教科书一律采用语体文。同时,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新法教科书》,中华书局也出版了用语体文编辑的新教育教科书。此后,文言教科书就渐渐地被淘汰,白话文教科书的地位正式得到确立。教科书的内容也随之改进,尤其是国语与国文教科书,取
材日益注重实用性。一方面,“五四”前后涌现出来的大批白话文作品和翻译作品,连同一些古代优秀的白话小说,都被选进了教科书,题材内容涉及中外古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文章体裁日趋多样化,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各种文体,如书信、传记、序
跋。教材编写也从“成人本位”转向“儿童本位”,注意教材的趣味化。——摘编自曲铁华、于桂霞《中国近代中小学教材的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五四”时期中小学教材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五四”时期中小学教材改革的意义。(6分)19.[2024·湖北武汉高三统考]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艺是一条革命的“战线”。在中共文艺政策的指导下,太行根据地的八路军战士和普通百姓都热衷于唱抗战民歌。他们常常将太行山民歌在歌词内容与演唱形式上进
行改造。如《我送哥哥上前线》《当不了英雄别登门》《送郎去参军》《送青年们去参军》《哥哥扛上了机关枪》《参军曲》等生动再现了全民动员积极参军的情景。——摘编自杨丽琴《抗战歌曲的历史记忆——以太行山抗战民歌为考察对象》材料二文化抗战的组织形式,是中共领导的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在音
乐抗战领域,中共领导的音乐界抗战活动开始自“九一八”事变后。进步音乐界人士创作了大批抗战歌曲。全面抗战后,进步音乐界创作了大批反映抗战、鼓动群众的歌曲,如《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等,提振了抗日士气,坚定了抗战决心
。其中《义勇军进行曲》《黄河颂》等更是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鼓舞千千万万爱国人士为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而献身。——摘自王继平、罗雅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抗战歌曲创作的主要特征。(8分)(2)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简述中共抗战时期文艺政策的历史作用。(8分)20.[2024·海南高三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大约从18世纪末叶起,随着西方商人和旅行家对中国的报道日益增加,以往耶稣会士笔下对中国的理想主义报道被挤到一边。商人们对中国文
化或者对“中央王国”的精神生活少有兴趣,只对对华贸易和赢利兴致勃勃。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工业革命以及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西方列强借助优越的技术和军事力量追求殖民扩张,追求强权的获益,并以此代替了对中国的兴趣。当时,不是中国,而是欧洲陷
入了一种自大感和“欧洲中心”的精神状态中。以往对中国的和谐之音出现了反转,中国和中国人的图像已变得怪诞不经,滑稽可笑,甚至穷困潦倒,毫无希望。——摘编自邵灵侠《文化碰撞: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德文化交流》针对材料所述情况,请你以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真实状况反驳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