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武汉专题】

PDF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7 页
  • 大小 442.517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武汉专题】.pdf,共(27)页,442.51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91f80b1af1f886c96236a20ef8b02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武汉市三校联合体期中考试高一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身高与体重B.兔的长毛和短毛C.人的蓝眼和黑发D.羊的长毛与细毛【答案】B【解析】【分

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人的身高与体重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兔的长毛和短毛符合“

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C、人的蓝眼和黑发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羊的长毛与细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B。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个纯合子的后代必是纯合子B.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必是杂合子C.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D.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

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详解】A、两个纯合子杂交的后代可能是杂合子,如AA与aa杂交后代为Aa,A错误;B、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可能有纯合子,也可能有杂合子,如Aa×Aa→

AA、Aa、aa,B错误;C、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其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正确;D、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也可能有纯合子,如Aa×Aa→AA、Aa、aa,D错误。故选C。3.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不正确的是()A.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决定的D.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

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详解】A、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A错误;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正确;C、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C正确;D、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D正确。故选A。

4.水稻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纯合有芒感病株与纯合无芒抗病株杂交,得到F1代,再将此F1与无芒的杂合抗病株杂交,子代的四种表现型为:有芒抗病.无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感病,其比例之比是()A.9:3:3:1B.3

:3:1:1C.3:1:3:1D.1:1:1:1【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纯合有芒感病株AAbb与纯合无芒抗病株aaBB杂交,得到F1AaBb,再将此F1与杂合的无芒抗病株aaBb杂交,子代的四种表现型为有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抗病、无

芒感病的比列,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据此作答。【详解】F1AaBb与杂合的无芒抗病株aaBb杂交,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Aa×aa→后代有芒:无芒=1:1;Bb×Bb

→后代抗病:感病=3:1,故有芒抗病:无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感病=3:3:1:1。故选B。5.已知玉米的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及比值如图所示,则双亲的基因型是()A.DdSs×DDSsB.DDSS×DDSsC.Dd

Ds×DdSsD.DdSS×DDSs【答案】A【解析】【分析】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用大小写字母表示。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详解】子代基因型DD∶Dd=1∶1,SS:Ss:s

s=1∶2∶1,故亲代的基因型为DDSs×DdSs。故选A。6.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B.同源染色体联会C.有纺锤体出现D.着丝点一分为二【答案】B

【解析】【分析】所谓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一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这是判断同源染色体最准确的方法。【详解】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联会现象。

故选B。7.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据此可判断,C正确。故选C。8.下列对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时雌雄配子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进行信息交流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C.受精时伴随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受精作用有利于维持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答案】C【解析】【分析】1、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2、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

传和变异都很重要。【详解】A、受精时雌雄配子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进行信息交流,A正确;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正确;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具有随机性,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C错误;D、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

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实质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如图所示。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A.甲→乙过程同源染色体对数不发生改变B.乙→丙过程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C.丙→丁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中DNA:染色体=

2:2,为精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且DNA未复制;乙中DNA:染色体=2:1,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丙中DNA:染色体=2:2,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中DNA:染色体=1: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A、甲→乙过程是间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同源染色体对数不发生改变,A选项正确;B、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消失,不含同源染色体,B选项错误;C、丙图表示着丝粒已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已分离,所以丙→丁过程中不再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选项错误

;D、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消失,着丝粒断裂后,染色体组数暂时加倍的细胞,则性染色体应该是两条X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

能力。10.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一个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该细胞上一分裂时期含有染色单体C.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D.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该细胞上一分裂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含有染色单体,B正确;该细胞的细胞质是均等

分裂的,因此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C错误;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详细过程,明确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只能表示减数分裂,再根据着丝点分裂判断具体的时期。1

1.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往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B.乙

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D.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模拟孟德尔杂交试验。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所示烧杯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

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定律实验;①③所示烧杯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D、d和R、r,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详解】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1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A错误;乙同学分别从如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

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涉及两对等位基因,模拟了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1/2=1/4,C错误;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3×3=9种,D错误,

所以选B。【点睛】关键要明确实验中所用的烧杯、不同烧杯的小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学生明确甲、乙两同学操作的区别及得出的结果,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12.人类秃发的遗传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杂合子Bb在男性中

表现秃发,在女性中表现正常。现有一对正常夫妇生育了一个秃发儿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人类秃发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B.秃发儿子与其父亲的基因型相同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秃发儿子的概率为1/2D.理论上,这对夫妇生育的女儿全部正常【答案】D【解析】根据题

意分析可知:人类秃发的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说明表现型与性别有关,但因为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不属于伴性遗传。一对正常夫妇生育了一

个秃发儿子,说明父亲的基因型为BB,母亲的基因型为Bb,儿子的基因型为Bb,所以B错误;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秃发儿子的概率为1/2,C错误;由于这对夫妇所生的孩子的基因型只有BB和Bb两者,在女性中都表现为非秃顶,即女儿都正常,D正确。13.如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

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特点B.科学家定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使用了荧光标记技术C.图中所有关于眼睛颜色的基因彼此之间均属于等位基因D.图中的朱红眼、深红眼基因一般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答案】C【解析】【分析】等位基因控制生物的相对性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表达有选择性,隐性基因不一定能够表达。【详解】该图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呈线性排列,A正确;利用荧

光标记技术可以显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正确;图中所有关于眼睛颜色的基因都在一条染色体上,彼此之间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C错误;图中所有关于眼睛颜色的基因都在一条染色体上,彼此之间属于非等位基因,遗传时,同一条染色

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与DNA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试题难度中等。14.下列科学研究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的是学()A.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B.摩尔根将果蝇白眼基因定位在X染色

体上C.施莱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D.道尔顿发现人类的色盲症【答案】B【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萨顿运用

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错误;B、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将果蝇白眼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B正确;C、施莱登、施旺

提出细胞学说时没有采用假说演绎法,C错误;D、道尔顿发现人类的色盲症时也没有采用假说演绎法,D错误。故选B。15.下图是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示意图,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图示为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精子,A正确;B、图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C、图示细胞质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D、图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D正确。故选C。16.在孟

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若n代表研究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对数,则2n能代表A.F2的基因型种类B.F1形成配子的个数C.F1形成F2时雌雄配子的组合数D.F1形成配子的类型数或F2的表现型种类数【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首先要清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次要能根据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结果,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F1配子种类数、F2基因型种类数、F2表现型种类数等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详解】F1自交时,

考虑每对等位基因,都能产生3种基因型的子代,所以n代表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对数时,F2的基因型种类数是3n,A错误。F1形成的配子的数目无法计算,B错误。F1形成配子时,考虑每对等位基因,都形成两种基因型配子,所以n代表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

基因对数时,父本和母本产生的配子种类都是2n,因此雌雄配子的组合数2n×2n=4n,C错误。同理,F1形成配子的类型数或F2的表现型种类数都是2n,D正确。【点睛】n代表研究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对数,每对等位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都可以单独分析;相互

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应用乘法法则。17.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

小鼠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存活B.

存活、死亡、死亡、存活C.存活、死亡、存活、存活D.死亡、死亡、存活、存活【答案】C【解析】【分析】1、S型细菌有多糖类的荚膜,有毒性,能使小鼠死亡;R型细菌没有多糖类的荚膜,无毒性,不能使小鼠死亡。2、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

弗里的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即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细菌。【详解】①S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失去了转化作用,对后面加入的R型菌没有转化作用,R型菌无毒,注射入

小鼠体内,小鼠存活;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但后面加入的S型细菌有毒,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R型菌已经死亡,后面再加入S型菌的DNA也不会发生转化作用,因此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④S型细菌+DNA酶

→高温加热后冷却,S型菌已经死亡,后面再加入R型菌的DNA也不会发生转化作用,因此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的理解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景下的问题。本题解题的关键就是只有R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菌的DNA才能转化为致死的S型菌。18.下列各项中,能通过细菌转化实验证实的是()①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②DNA是遗传物质③染色体是遗传物

质的主要载体④在不含DNA的生物体内,RNA就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详解】①细菌转化实验证实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①正确;②细菌转化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②正确;③细菌转化实验没有证实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③错误;④细菌转化实验没有证实在不含DNA的生物体内,RNA就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④

错误。故选A。19.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A.通过氢键相连的碱基对B.通过氢键相连的脱氧核苷酸对C.交替连接的脱氧核糖和磷酸D.通过共价键依次相连的脱氧核糖和碱基【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

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了DNA分子的基

本骨架,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细菌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1P和32S,噬菌体中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2P和35S,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31P和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A

.1/4,0,1B.1/4,0,0C.1/4,1,0D.3/4,1,1【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噬菌体注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蛋白质外壳留在了细菌体外,所以子代噬菌体所含的蛋白质的元素全

部来自细菌体内,因而其不含32S。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体内进行半保留复制,即原来的两条母链要保留下来,分别位于两个子代DNA分子中,经过三次复制,共得到8个DNA分子,其中含有32P的DNA分子为2个,

其所占比例为1/4,含有31P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1,C正确;故选C【点睛】21.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B.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相等C.每个脱氧

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细胞中由A、G、C、T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化学组成,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A、一般情况下,每个

DNA分子中都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A正确;B、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且每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都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因此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基团、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都相等,B正确;C、在DNA分子中,绝大多数脱氧核

糖都连着2个磷酸基团,脱氧核苷酸链的最末端脱氧核糖仅连接一个磷酸基团,C错误;D、细胞中由A、G、C、T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4种脱氧核苷酸、3种核桃核苷酸,最多有7种,D正确。故选C。22.将DNA分子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A.两条脱氧核苷酸链B.4种脱氧

核苷酸C.C,H,O,N,P5种元素D.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和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详解】DNA初步水解时先形成脱氧核糖核苷酸,彻底

水解形成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故DNA水解的产物为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A、T、C、G),ABC错误,D正确。故选D。23.如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后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

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对RNA病毒的遗传物质的考查,RNA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遗传物质是RNA,重组病毒含有哪种病毒的遗传物质,就会表现哪种病毒的性状。【详解】分析题图可知“重组病毒”丙的组成是甲病毒的蛋白质外壳

和乙病毒的RNA,又知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外壳,因此重组病毒丙的遗传物质是乙病毒的RNA,丙病毒的子代的蛋白质外壳是由乙病毒的RNA控制合成的,应与乙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相同,丙病毒的子代的RNA由乙病毒的RNA复制而来,与乙病毒的RNA相

同.所以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与乙病毒相同.故选B。【点睛】关键:抓住病毒的遗传物质决定病毒的外壳蛋白的合成。24.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B.本实验选

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答案】B【解析】【详解】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

独立生存,因而不能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A错误;本实验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且能将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B正确;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C错误;在

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只能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但不能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25.假设在一个DNA分子片段中,含有G240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4%,在此DNA片段中T的数目和所占的比例是()A.240

024%B.480048%C.260026%D.760076%【答案】C【解析】【分析】在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中,含有鸟嘌呤240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4%,即G=24%,则该DNA分子含有碱基总数为2400÷24%=10000个。【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10

000个,其中G占2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G=24%,则A=T=50%-24%=26%,所以在此DNA片段中,胸腺嘧啶的数目为10000×26%=2600个,C正确,ABD错误。故选C。2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

患的儿子,下列示意图中,b是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为白化病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A.B.C.D.【答案】D【解析】【分析】由于夫妻双方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同时患红绿色盲和白化病的儿子(aaXbY),可推导出父亲的基因型为

AaXBY、母亲的基因型为AaXBXb.再根据选项中的细胞类型及所带基因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该细胞中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并且性染色体组成是XY,该细胞可表示父亲的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故A存在;B、该

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根据染色体上所携带基因情况,该细胞可表示夫妻双方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故B存在;C、该细胞的X染色体上既有B基因,又有b基因,可表示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后,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故C存在;D、图示细胞是男性的体细胞或

原始生殖细胞,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Y,与父亲基因型不同,故D不存在。故选D。27.原本无色的物质在酶Ⅰ、酶Ⅱ和酶Ⅲ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X物质―→Y物质―→黑色素。已知编码酶I、酶Ⅱ和酶Ⅲ的基因分别为A、B、C,

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A.1/64B.3/64C.27/64D.9/6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是A__B__C__,Aa×Aa→3/4A__,Bb×Bb→3/4B__,Cc

×Cc→3/4C__,则产生A__B__C__的概率是3/4×3/4×3/4=27/64。考点:本题考查概率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28.果蝇的翻翅和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2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现有一只翻翅杂合果蝇仅

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异常分离,而产生一个含有两个A基因但不含性染色体的配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其他过程正常B.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其他过程正常C.同时产生的其他三个配子中,两个都含有一条

性染色体,一个含有两条性染色体D.该果蝇形成配子的过程,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D【解析】【分析】对于2号染色体,两个A基因原本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应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并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若含有A基因的两条子染色体进入同一个配子,则会出现AA型配子;对于性染色体,因为该配子不含性染色体,说明同源的一对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未分离,两条性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中,因此另一个次级性母细胞就不含性染色体,产生的配子中也

不含性染色体;当然也可能在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性染色体的着丝点没有分裂,使姐妹染色单体都进入同一个配子中,另外一个配子也就没有性染色体。【详解】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含A基因的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其它过程正常,A错误;性染色体在减数

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也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B错误;若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则同时产生的其他三个配子中,两个都含有两条性染色体,一个不含有性染色体,若性染色体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则两个都含有一条性染色体,一个含有两条性染色体,C错

误;因为2号染色体与性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所以该果蝇形成配子的过程,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29.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下列推断错误的是()亲本组合F1①♀灰身红眼×♂灰身白眼♀灰身红眼、♂黑身红眼♂灰身红眼、♂黑身红眼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灰身白眼A

.由组合①或②都可以判断灰身是显性性状B.由组合①或②均可判断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组合①的F1雌性果蝇全部是杂合体D.若组合②的F1雌雄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答案】B【解析】由组合①(Aa×Aa→aa)或②(aa×AA→Aa)都可以判断灰身是显性

性状,A正确;组合①不能判断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为组合①是♀红眼×♂白眼→♀红眼、♂红眼,无论常染色体遗传(BB×bb→Bb)还是伴性遗传(XBXB×XbY→XBXb、XBY)都可以出现组合①的遗传性状,B错误;组合①的F1雌性果蝇全部是杂合体,因为组合①为:♀灰身红眼(Aa

XBXB)×♂灰身白眼(AaXbY),F1雌性果蝇一定是XBXb,C正确;亲本组合②为:♀黑身白眼(aaXbXb)×♂灰身红眼(AAXBY)→♀灰身红眼(AaXBXb)、♂灰身白眼(AaXbY),若组合②的F1雌雄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aaXbY)的概率为aa×(XbXb+XbY

)=,D正确。【点睛】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判断:①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且亲本均为纯合子,则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判断,即:正反交实验⇒②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已知,只需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基因的位置,则用

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纯合个体杂交方法判断,即:隐性雌×显性雄30.关于下列几个重要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①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②肺炎双球菌小鼠体内转化实验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④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A.①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B.

②和③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③实验中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实现了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D.④的意义在于发现了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答案】B【解析】【分析】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

位于染色体上;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①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白眼定位在X染色体上,A正确;②肺炎双球菌

小鼠体内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③实验中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实现了DNA和蛋白质的自动分离,各自研究其遗传效应,C正确;④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发现了DNA通过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储存遗传

信息,为DNA复制机制(半保留复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D正确。故选B。二、简答题31.大豆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分析表中大豆花色的3个遗传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组合亲本性状表现F1的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紫花白花①

紫花×白花405411②紫花×白花8070③紫花×紫花1240413(1)通过表中数据可判断_________花为显性性状,能判断出显性花色类型的组合是_________(填组合序号)。(2)写出各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组成(等位基因用B和b表示,

且B对b为显性):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3)表示测交实验的一组是______(填组合序号);表示性状分离的一组是_____(填组合序号)。(4)组合③中,子代的所有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率约为______

__________。【答案】(1).紫(2).②③(3).Bb×bb(4).BB×bb(5).Bb×Bb(6).①(7).③(8).5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大豆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两表现型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

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或亲本杂交出现3∶1时,比例高者为显性性状。【详解】(1)由③组亲本为紫花×紫花,而子代出现白花,或②组亲本为紫花×白花,而子代仅有紫花可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2)①组子代分离比为1∶1,说明为测交,双亲为Bb×bb;②组子

代仅有紫花,说明为显隐性纯合子杂交,双亲为BB×bb;③组子代分离比为3∶1,说明双亲均为杂合子,即Bb×Bb。(3)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①组子代分离比为1∶1,表明为测交;性状分离是指植物个体自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的现

象,③组双亲均为紫花,子代出现了白花,此现象为性状分离。(4)组合③Bb×Bb→F1:1/4BB、1/2Bb、1/4bb,子代的所有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率约为50%。【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分析图表判断基因显隐性关

系及基因型。32.下列甲图中曲线表示某生物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某物质数量的变化;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示意图。乙图是该生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

含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_____数量变化。(2)甲图a--e中与曲线②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胞a、b、c、d、

e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细胞中有_________个四分体。该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条_____________________。(5)乙图中,ab段

和cd段形成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6)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乙图曲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答案】(1).有丝(2).染色

体(3).e(4).b(5).a、d、e(6).0(7).4(8).DNA分子复制(或染色体复制)(9).着丝点分裂(10).bc【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

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量的变化,①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③表示有丝分裂末期;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表示精子,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

分裂前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乙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

子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图中①~③段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

量变化。(2)甲图中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乙图中的e细胞;甲图中的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乙图中的b细胞。(3)由以上分析可知,乙图细胞a~e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d、e。(4)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不含四分体,因为四分体出

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5)乙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

(6)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乙图曲线的bc段。【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转判断甲图和乙图曲线各区段所代表

的时期以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运用所学的知识答题。33.下图为某双链DNA分子片段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遗传信息通过亲代DNA分子的复制传递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请分析回答:(1)由图可知,[①]

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2)③、④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若③表示胸腺嘧啶(T),则④应该是___________。(3)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

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其复制过程参与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复制时,以甲、乙两链为模板,利用细胞中的四种游离的___________为原料合成子链,并进一步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4)若该图表示子代DN

A分子,则甲、乙两链中,一条链为亲代母链,另一条链为新合成子链,双链DNA分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___________。(5)将一个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分裂4次。则含有14N的DNA细胞占总

细胞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15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____________。【答案】(1).磷酸(基团)(2).脱氧核糖(3).腺嘌呤(4).解旋酶和DNA聚合酶(5).脱

氧核苷酸(6).半保留复制(7).100%(8).1/8(12.5%)【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片段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和④为含氮碱基。A和T之间的氢键为2个,G和C之

间的氢键为3个。【详解】(1)由图可知,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③表示胸腺嘧啶(T),则④应该是腺嘌呤(A),二者之间通过氢键相连。(3)DN

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其解旋过程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进行的,复制时,以甲、乙两链为模板,利用细胞中的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催化合成子链,并进一步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故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4)若该

图表示子代DNA分子,则甲、乙两链中,一条链为亲代母链,另一条链为新合成子链,双链DNA分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5)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将一个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4种

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分裂4次,形成16个子代DNA分子,其中有两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故含有15N的细胞数是2个,而另外14个DNA分子两条链均含14N,即有14个子细胞只含14N,所以子代含有14N

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100%,含有15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2/16=1/8。【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值的含义;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4.

遗传学是一门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学科,兴起于20世纪,发展异常迅速。假说一演绎、建立模型与类比推理等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请分析回答:(1)孟德尔以黄色圆粒纯种豌豆和绿色皱粒纯种豌豆做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的杂交、F1的自交、F1的测交三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法包括“分

析现象——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________________。为验证假说,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细胞遗

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孟德尔所说的“成对的遗传因子”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2)利用类比推理,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提出该假说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发现一条染

色体上有一个DNA及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请根据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出基因与DNA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3)摩尔根是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科学家,他提出合理的假设是:___________

____。他还有哪些其他成就?举其中一个例子:_______________。(4)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却不为1:1:1:1,

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______________种配子。(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F1形成配子时,每对

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同源染色体上(3).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4).一个DNA上有许多基因(5).控制眼色(或白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6

).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线性排列(7).4(8).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及实质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实质(1)位于非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适用条件:(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

基因。(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5.应用:(l)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2)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沦依据。【详解】(1)

孟德尔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孟德尔所说的“成对的遗传因子”位于同源染色体上。(2)利用类比推理,萨

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提出该假说的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及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说明一个DNA上有许多基因。(3)摩尔根是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科学家,他提出的假设是控制眼色(或白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

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之后他还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线性排列的观点。(4)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却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4种类型的

配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测交所得的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不为1:1:1:1,可见该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

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3136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