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2)页,375.66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3f319d9c8907513c129e385aa9227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一开学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卷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45分)1.从考古发掘来看,新石器时代,我国家畜中数量最
多的是猪,其次是牛、狗和羊,大汶口遗址发掘出的墓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以猪殉葬。这可以作为证据说明新石器时代()A.食物种类丰富B.小农经济发展壮大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D.大迁徙生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家畜中数量最多的是猪,其次是牛
、狗和羊,大汶口遗址发掘出的墓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以猪殉葬”,可知当时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可推知农业已经产生,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食物种类丰富,排除A项;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排除B项;材料不能得出社会贫富分化,排除C项。故选D项。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
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可
知是指封邦建国即分封制,官员的任免是世卿世禄制即贵族政治,“秦以后之郡县政治”指的是秦始皇开始实行的郡县制度,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是官僚政治,D项正确;分封制后期容易产生地方割据,排除A项;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排除B项;郡县制维护的是封建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3.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
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龙生龙,凤生凤D.举孝廉,父别居【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是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沿袭了隋朝的科举制
,故选A;B是九品中正制,C是世袭制,D是察举制,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4.唐朝出现诗歌繁荣的局面,主要是因为①民族交融形成多元文化②唐朝社会经济高度繁荣③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④开放和宽松的社
会环境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唯物史观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简直,唐诗的繁荣得益于唐代民族交融形成多元文化、唐朝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同时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和开放和宽松的
社会环境也有助于唐诗的繁荣,D正确,A、B、C概括不全,排除。5.王安石的新法被废止的最主要原因是A.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B.新法推行中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宋神
宗态度的动摇D.王安石本人的动摇【答案】A【解析】【详解】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因此失败,A正确;危害百姓、神宗态度变化以及王安石自身的动摇都不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B、C、D。6.为
了巩固统一,元朝开创的新制度是A.南、北面官制B.猛安谋克制C.行省制D.“四等人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行省制,C项正确;A项与辽有关,排除;B项与金有关,排除;D项是元朝的民族政策,排除。故选C项。
7.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遣派使臣回访明朝。这些使臣在当时可能见到()①不少书坊争相印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②一些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教条,引起
社会震动③百姓在市镇中出售玉米甘薯换取白银,以向政府缴纳赋税④焦炭是比较流行的冶铁燃料,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提高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郑和七下西洋是在15世纪前期即明朝前期,《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
初,使用焦炭冶铁始于宋流行于明,所以①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②中“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教条”的新思想出现于明朝后期,排除B项;③中玉米传入中国和赋税征银是在明朝中后期,排除C、D项。故选A项。8.御门听政是康熙帝接见朝臣、处理日常政务的主要方式。康熙帝在位61年间,始终不渝地恪守时间、坚持御
门,十分勤谨;御门时反对空话、套话,提倡臣下封驳和进谏。康熙帝坚持御门听政旨在()A.强化君主集权B.清除权臣势力C.革新政治制度D.打造盛世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御门听政是康熙帝接见朝臣、处理日常政务的
主要方式,康熙帝在位61年间,始终不渝地恪守时间、坚持御门,十分勤谨,御门时反对空话、套话,提倡臣下封驳和进谏”可知,康熙帝长年坚持御门听政,提倡臣下封驳和进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坚持这一制度主要是为了强化君主皇权,A项正确;清除权臣势力的目的也是为了强化君主集权,排除B项;御门听政
制度被康熙始终不渝地恪守,并未体现革新政治制度的目的,排除C项;康熙帝的御门听政不能体现其目的是打造盛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9.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②农业仍
然是经济的主体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实行闭关自守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是助推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不属于中国落伍的原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专制皇权高度加强、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和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均是中国逐渐
落伍的原因,①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选D项。10.据专家统计,1900至1911年的十余年间,全国各地先后发生民变1300余起。如图。这些斗争反映了()A.民族矛盾空前激化B.三民主义深入人心C.阶级矛盾空前激化D.同盟会的领导作用【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清政府的苛捐杂税极大地加重了民众的负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加剧了社会矛盾,引发民众多次反抗,C项正确;全国各地发生多起民变说明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被激化,排除A项;材料未
涉及“三民主义”,排除B项;全国发生的多起民变并不是“同盟会”领导的,这是阶级矛盾激化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C项。11.1918年12月,《每周评论》载:大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但是到了1919年5月
初,该刊物又写道:“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这一变化主要缘于()A.该刊物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C.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D.维新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答案】B【解
析】【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5月初,该刊物又写道:‘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及所学可知,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国家安排战后世界秩序的会议,实质是一
次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中国最为战胜国的一方,其合法权益并未得到实现,和会同意把德国的侵华权益转移给日本,并得到英、法的支持,B项正确;该刊物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与维新思想传播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红船精神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奋斗精神;该精神的形成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A.中共一大B.长征C.八七会议D.南昌起义【答案】A的【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一搜游船上继续进行,这艘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因此“红船精神”与中共一大有关,A项正确;“红船精神”与长征无关,排除B项;“红船精神”与八七会议无关,排除C项
;“红船精神”与南昌起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关于“一国两制”表述有误的是()A.解决台湾问题是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两岸
平等协商,属国家内部事务问题B.“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C.港澳台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可以保留军队D.“一国两制”针对台湾问题提出,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台湾可以保留
军队,香港澳门不可以。回归后,国家在港澳驻军,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有象征意义,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选择C项;ABD三项表述均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4.“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
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应出自()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八大D.中共十九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
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
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项正确,排除A项;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B项;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带来这一变化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人民公社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选项A正确;人民公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农业生产关系调整,排除B、C、D。【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脉络,本
题限定时间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所学解答即可。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
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材料二建隆二(2)年(961)
,(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材料三行省实行群
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主要官员通常由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农政事务和其他政务都采用圆暑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
事控制局面。由于这一措施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所以为明清所继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行省制度的作用。
【答案】(1)设立中朝;设置刺史;颁布推恩令;推行察举制。(2)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和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督(夺其权);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制钱谷);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收精兵)。(3)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这一制度被明
清沿用,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解析】【详解】(1)表现: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有:在中央设立中朝;设置刺史;颁布推恩令;推行察举制。(2)根据材料二“……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
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并结合所学可从行政、财政、军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和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督(夺其权);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制钱谷);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收精兵)。(3)根据材料三“农政事务和其他政务都采用圆暑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
由于这一措施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所以为明清所继承。”并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一制度被明清沿用,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
,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杨
)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所在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摇悉省。”——
摘编自《资治通鉴》卷226唐德宗建中元年(780)(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两税法实施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两税法的历史影响【答案】(1)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土地减少;租庸调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富者逃税,穷者课税,贫富差距拉
大;官吏盘剥严重,逃户变多。(2)历史影响: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由于皇帝私欲、官吏盘剥等原因,两税法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减轻农民的负担。的【解析】【详解】(1)历
史背景:依据材料“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得出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土地减少;租庸调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依据材料“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得出富者逃税,穷者课税,贫富差距拉大;依据材料“
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得出官吏盘剥严重,逃户变多。(2)历史影响:从财政收入角度分析,得出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从人身依附角度分析,得出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
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从实际执行中的问题分析,得出由于皇帝私欲、官吏盘剥等原因,两税法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减轻农民的负担。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和突出亮点,就是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新鲜经验做出科学概括,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中国化
时代化才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指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对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我们党在早年吃过教条主义的大亏后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
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要“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可以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
论创造的历史。——摘录自《求是》2022/2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1)根据所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根据材料和所学,请你完成下列表格。事项内容或意义A________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共一大B________,中
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共C________制定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D________会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后建立了E________等革命根据地,确立了“F________”的道路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建党建军原则G__
______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共H________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3)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创立的科学理论指导思想有哪些?【答案】(1)标志:1848年发
表的《共产党宣言》(2)①.五四运动②.中国共产党成立③.二大④.八七⑤.井冈山⑥.“工农武装割据”⑦.遵义会议⑧.七大(3)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理论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
一新;中共二大制定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后建立了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确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
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共七大中共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理论指导思想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9.阅读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我们党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全面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错误,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摘自张文龙《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研究》材
料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推进改革开放,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实质和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摘自张神根《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升至2017
年的827122亿元。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761.5万人,比1978年增长近19倍。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之后,截至2018年对宪法共进行了5次修改,推动了宪法与时俱进。——摘编自罗平汉《伟大的改革开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图1、2、3,简述我国社
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了“伟大转折”的会议。哪一事件为“伟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改革首先在哪里取得突破?(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4)据材料四,归纳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答案】(1)政治制度:图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图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图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事件:真理标准问题
讨论。突破:农村。(3)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系转变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文化教育事业和人民生活有了重大
改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发展健全等等。的【解析】【详解】(1)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中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1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图2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图3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会议:根据材料二“重新确立
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事件:结合所学可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伟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突破:结合所学可
知,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作为突破口。(3)行动指南:根据材料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推进改革开放,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结合所学可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改革: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系转变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成就:根据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升至2017年的827122亿元。”可推出国内生产总值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根据材料四“2017年普通高等
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761.5万人,比1978年增长近19倍。”可推出文化教育事业和人民生活有了重大改善;根据材料四“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之后,截至2018年对宪法共进行了5次修改,推动了宪法与时俱进。”可推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发展
健全等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