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兰陵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PDF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763.226 KB
  • 2024-10-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兰陵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兰陵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兰陵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兰陵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共(14)页,763.22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36855bd347e1a9e1b1afd94752c2b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10页)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2021􀆰05(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

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将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一千个读者眼

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或被用来证明文学文本意指的不确定性和意蕴的丰富性,或被用来印证读者理解文本的差异性,即因为受教育、环境、年龄、性别、阅历等因素的影响,读者们的阅读能力、水平、趣味千差万别,即使面对同一个

文本,他们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如果仅从字面看,“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似乎暗示,一个读者眼中,就只有一个哈姆莱特。然而,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谈到自己阅读《哈姆莱特》的体会时曾说,她少年就读《哈姆莱特》,后

来又多次阅读,却是常读常新,人生的不同阶段对这部经典的理解都有不同,心中的哈姆莱特形象也有变化。关于阅读,中国古人张潮曾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张潮的话与伍尔夫的阅读体验相互印证,阐明

了一个道理:人生阅历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对文本形成不同的把握方式,产生不同的理解。如果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特”这句话凸显了读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一种空间向度的阅读差异的话,那么顺着张潮的话,我们则发现了阅读差异存在的另一向度———时间的或者说历时的向度。历时向度的阅读

差异为什么会存在?因为人的“理解视野”是生长的。“阅历”其实构成了阐释学所说的理解视野的“先在结构”,自我成长带来阅历的丰富,阅历丰富使这个先在结构更加丰富或者发生变化,先在结构的丰富、变化最终使理解视野扩大、加深或者变化。这样,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不同生长阶段的理解视野也会

形成不同的阅读体验,阅读在历时层面的差异性就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的理论语境中,还存在着某些走得如此之远以至于几乎无视文学文本这一客观基础的阅读与阐释。张江曾经举例说,同样是阅读《哈姆莱特》,有一位女性主1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10页)义理

论家肖瓦尔特,她看到的却只有奥菲利亚,心心念念的只是“解放奥菲利亚,或者让她成为悲剧的中心”(张江《强制阐释论》)。这样一来,这位读者眼中,一个哈姆莱特也没有了。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阅读和阐释呢?“强制阐释”批判者认为,这样的阅读与阐释理论先行,立场前置,罔顾原文,是一种“不道德的

”阐释。它明明已经脱离了文学文本这一科学性的客观基础,却非要说自己比别人更有道理,并要求他人接受。因此,它也的确难以洗刷“不道德的”嫌疑。总之,从文学接受视角看,文本阅读存在三种可能向度:一种是把文学作品当

作非文学的“理论”或“文献”,如此一来,一个读者眼中,可能连一个哈姆莱特都没有了;一种是把文学作品当作“超历史”的文本,所有的阅读都力求还原“真相”,于是,在一个读者眼中,有且只有一个哈姆莱特;一种是把文学作品当作“召唤结构”,期待并允许读者不断去补充、扩展、引申,这样,一个读者眼中

便有无数个哈姆莱特。看来,要弄清一个读者眼中究竟有多少个哈姆莱特并非易事。不过,也恰是存在一个读者眼中有多少个哈姆莱特这样的迫问,文学阅读才显得趣味盎然,文学经典才能够润物无声。(摘编自何建良《文学阅

读的多维向度》)材料二: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观点。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这些混

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西方“读者中心论”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

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读的一切潜在可能。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

然。因此,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语,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有只“看不见的手”,不管读者愿意不

愿意,背后的决定者仍是文本。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曾遭受法国主流社会的审判……然而,一切“假哈姆莱特”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总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应该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莱特,更不应一千个都不是哈姆莱特

,甚至没有了哈姆莱特,我们应该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莱特。(摘编自赖瑞云《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莱特”》)2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10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空间向度的阅读差异,指读者个体因阅读能力、水平、趣味千差万别,他们对同一文本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B

􀆰历时向度的阅读差异,指同一读者阅读同一文本,因不同生长阶段的理解视野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阅读体验。C􀆰西方“读者中心论”强调以读者的接受作为阐释作品的主要依据,但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D􀆰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这使得读者的

多元解读成为必然,但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理解视野的“先在结构”会随着阅历的丰富而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理解视野扩大、加深或者变化。B􀆰阅读文学作品时,如

果把文学作品当作“超历史”的文本去还原“真相”,那么一个文本只能有一种阐释。C􀆰“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观点,在提倡多元解读的同时也造成了对作品荒腔走板的解读。D􀆰李白、杜甫诗歌的遭遇说明,经典文学作品的地位可

能会受某读者一时的影响,但其地位最终会为人尊崇。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文中“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观点的一项是(3分)()A􀆰教师在讲授《愚公移山》时说:“愚公做事有毅力,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这种精神值得

每个人学习。”B􀆰有人说朱自清散文《背影》一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不利于孩子们成长,应把它从课本中删去。C􀆰年少时看《西游记》只钟情孙悟空降妖伏魔的故事,长大后则对师徒四人的情谊等有了更深的体会。D􀆰中国画讲究留白,人们大都把齐白石“虾”图的空白理解为水,而不把徐

悲鸿“马”图的空白理解为水。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班级要举行文学作品阅读素养提升交流会议,请你结合材料内容,给同学们提出几条建议。(6分)3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10页)(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银洋陆涛声江南

小城毗陵有个姓汤的人,开了一爿小小的南北杂货铺子。他有个交情很深的老朋友,姓宋,在离城七八里的乡下种十亩水田,日子过得还算富裕,每逢上城来买点什么,总要到汤老板店里来坐坐聊聊天。汤老板也总要备一些小菜与他一道小酌两盅。老宋自酿的米酒,逢年过节总要给汤老板送上五

斤十斤;汤老板到外地添货捎回上好的高粱烧,也总要给老宋留三两瓶。老宋早年曾走南闯北到过大半个中国,很有些见识。汤老板遇到什么疑难事,总要找老宋商量。汤老板开了十年杂货店,段祺瑞当民国总统时,年终结算,积攒了三百块银洋。他想用这笔钱做市面大

些的生意,究竟做什么好,拿不定主张。新年正月初五,老宋来拜年,汤老板想与老宋私下商议,特地在房内四仙台上备下小菜两人对酌。喝酒时,汤老板就向老朋友吐了心事,还兴冲冲地从枕头下取出用布卷着的银洋让老朋友也过眼。老宋停杯凝望着银洋愣了好一会儿,说:“当年‘长毛造反’,江南被烧

了不少屋,如今砌房造屋的人家逐渐多起来,需要用木材的多了,你这后门处就是城河,可以放木排,不妨到江西山里进一批木头开一家木行。这生意大进大出,赚钱快,又没有风险。”汤老板觉得是好主意,当即说:“过几天就到江西山里去买。”老宋却又叫他莫慌,到江西去批货,路途遥远,这季节砍伐下的木头都还堆在

山里,用人力往外运很麻烦,花用又大。不如等两三个月,雨季发水时,他们那边就会有大批木排顺山涧水流放出山,从河道撑运过来,沿河在各城镇兜售,经过我们这里。到时只要多留心河道里过的木排,就地收买,既方便成本也低。汤老板又佩服又感激,收起三百块银圆放到枕头下,陪着老宋一杯又一杯喝了个痛

快。一瓶酒不够,汤老板又出去到货橱里拿了一瓶。眼睛一眨,三个多月过去了,果真有一批江西木排经过毗陵城河。汤老板和木材商谈妥交易,便到枕头底下去取那三百块银圆。哪知晓,翻遍床上床下,一卷银圆竟不翼而飞了!十年积

蓄,一下丢失,怎么了得!汤老板一时急得浑身冷汗直冒。想来想去,这钱除了妻子只有老宋一人知道。记得那天把银圆摊在台上时,老宋一直盯着发愣。他又想起他把银圆放在枕头下时,老宋也看见的。他还想起,那天他出去添第二瓶

酒时,姓宋的曾一个人留在房里的。汤老板想去报官,怎奈无据无凭。他便先叫木材商等两天,然后备了点酒菜,连夜赶到乡下,把老宋请来。三杯酒过后,他客客气气的说:“哎,宋兄,我枕头底下的三百块银圆,是你借去用的吧?”老宋一脸愕

然:“银圆?”“嘿嘿,你当时……你当时可能跟我说了的,都怪我酒喝多了,记不清了。”老宋愣愣地望着他,一言不发,嘴唇一直微微动着似在品酒。4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10页)汤老板又皱起眉头,苦苦哀求道:“老兄啊,你知道,我苦了十年,才积下那么点儿钱。刚才找不到,急的我正想投河上吊,想到是你

老兄借的,才稍微放心。只是眼下与木材商谈好了交易,正等这笔钱用。”老宋紧皱眉头,连喝了几口酒,突然笑着说:“老弟别急,三百块银圆……既然你有急用,我后天一早一定送来。”果然,第三天老宋送来了三百块银圆。汤老板买下几排木头,木行开张,生意兴隆,当年就赚了一大笔钱。自从有了三百块银

圆的纠缠,他再也看不起老宋。老宋也不再露面。汤记木行,越开越兴旺。三年之后,便着手扩大店面和改善住宅。拆除旧屋撬起地板时,汤老板突然发现地板下有个布卷,解开一看,三百块银圆一块不缺。原来房里的地板年久失修,床头下靠墙有一条三指宽的裂口。显然是他当时放的银圆

,不知何时从床头落下掉了进去,而且滚到了另一块地板下。汤老板醒悟到自己冤枉了好朋友,想想自己这几年生意发达,本是靠老宋指点,而且是用了老宋的本钱,万分愧疚,准备诚诚恳恳赔罪还钱。汤老板带上三百块银圆,

匆匆来到老宋住的村上,大吃一惊:三年前,老宋为凑足三百块银圆给他应急,除了倾一生积累,竟还卖掉了三间堂屋和十亩上好的水田,如今住着简陋的茅草屋,只种三亩薄田,生活十分清苦,人也苍老得多了。汤老板望着老朋友,悔恨不已,

不由落泪,双膝一屈跪下,捧上银圆说:“老兄,我害苦了你,我真该死!这三百块钱你收下,我要加倍还你,还要……”老宋连忙和蔼地把他搀起:“老弟不必这样。三百五百块钱,与你我之间交情相比又算得了啥?别再提它。我有三年不到你家喝酒了,走,上你家喝几杯。”(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两次描写老宋发愣,第一次是老宋为给好友出谋划策而冥思苦想,第二次是对汤老板怀疑自己偷窃银洋而感到意外。B􀆰丢失银洋的汤老板急怒攻心,因无凭无据没法报官,于是借酒局向老宋索要,这一做法说明汤老板有狡诈、奸猾的一面。C􀆰“嘴唇一直微微动

着似在品酒”这一细节,表明老宋内心为选择替自己辩解还是选择隐忍不语成全朋友而作激烈地斗争。D􀆰小说以“银洋”为线索,通过老宋和汤老板对待“银洋”丢失一事的不同态度,揭示小说“银洋有价,友情无价”的主题。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小说开头部分不避其繁,详写了汤老板和老宋密切交往的细节,与下文两人因丢失银洋出现“嫌隙”形成对比,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立体生动。B􀆰小说采用全知视角,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能清晰地感知人物情感的细腻变化,因此,故事情节虽曲折跌宕,充满悬念,却并不显得突兀。5高一语文试

题第页(共10页)C􀆰“当年长毛造反”“急得我正想投河上吊”“老兄,我害苦了你,我真该死!”,人物对话简洁明快、质朴自然,充满生活气息。D􀆰“酒”是两人友情变化的见证,也是小说价值判断的窗口。文中三次写两人对饮,末次采用虚写,将把酒言欢

、互吐衷肠的场景留与读者想象。8􀆰汤老板的银洋并非老宋所拿,这个结局可谓“情理之中”。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幼聪敏,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年十五,该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任城王湝为定州刺史,重其才,召入州馆。朝夕同游,殆均师友,不为君民礼数。尝语德林云:“窃闻蔽贤蒙显戮。久令君沈滞

,吾独得润身,朝廷纵不见尤,亦惧明灵所谴。”于是举秀才∙∙入邺,王因遗尚书令杨遵彦书云:“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

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俦;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今虽唐、虞君世,俊义盈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遵彦即命德林制《

让尚书令表》,援笔立成,不加治点。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武平初,加通直散骑侍郎。寻丁母艰去职,勺饮不入口五日。因发热病,遍体生疮,而哀泣不绝。诸士友为合汤药,德林不肯进,遍体洪肿,一时顿瘥,身力平复。诸人皆云孝感所

致。五年,敕令撰录作相时文翰,勒成五卷,谓之《霸朝杂集》。高祖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赠其父恒州刺史。未几,复赠∙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曰孝,以德林袭焉。德林既少有才名,重以贵显,凡制文章,动行于

世。或有不知者,谓为古人焉。初,德林称父为太尉谘议,以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阴奏之曰:“德林之父终于校书,妄称谘议。”上甚衔之。因出为湖州刺史。德林拜谢曰:“臣不敢复望内史令,请预散参。待陛下登封告成,一观盛礼,然后收拙丘园∙∙,死且

不恨。”上不许,转怀州刺史。在州逢亢旱,课民掘井溉田,空致劳扰,竟无补益,为考司所贬。岁余,卒官,时年六十一。(节选自《隋书·李德林传》,有删改)6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10页)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

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B􀆰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C􀆰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

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D􀆰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是荐举

人才的科目之一,明清时期成为试取中者的称谓。B􀆰铨衡,铨是铨选、选拔的意思,衡是权衡、比较的意思,铨衡在文中指担任负责选拔官吏的官职。C􀆰赠,这里是追赠的意思,也称“追封”,古时朝廷用来表扬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人

,以激励后人效忠。D􀆰丘园、家园、乡村,也指隐逸之地或坟墓,文中指家乡。古人指代家乡的词还有桑梓、乡井、乡关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德林天资聪慧,博学广识。在只有几岁时就能读左思的《蜀

都赋》,十五岁时通晓古代典籍、天文地理。B􀆰李德林富有才华,为人尊重。任城王高湝非常看重他的才能,将他召入州府,相待如师友,不计君臣之礼。C􀆰李德林才思敏捷,受到重用。他起草《让尚书令表》,顷刻写成,不做任何标点,被授与殿中将军的官职。D􀆰李

德林孝顺母亲,晚年多舛。母亲去逝后,他哀伤过度,浑身生疮;晚年受皇上怨恨,被贬出京城,在任上去世。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虽唐、虞君世,俊义盈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4分)(2)德林既少有才名,重以贵显,凡制

文章,动行于世。(4分)7院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10页)14􀆰任城王高湝称赞李德林为“奇士”,请结合文本概括李德林的奇异之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金陵城西楼月下

吟①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②。注:①此诗写于作者遭权奸谗毁,被排挤出长安之后。②谢玄晖:即谢朓,南齐著名诗人,被诬陷致死。谢朓遭排挤离开京城时,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

”是其中句。15􀆰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颔联写望中所见,一“摇”一“滴”,从水面到天空构成了一幅飞动的场景,贴切传神。C􀆰颈联写诗人伫立月下,思绪横跨

古今,一个“稀”字,既吊古又伤今,饱含沉痛之感。D􀆰诗歌从“登楼”写起,到“长忆”结束,借景抒情,含蓄蕴籍地表达了诗人的仰慕之情。16􀆰联系全诗,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四个弟子分别回答了自己的志向,也引发孔子不同的评价,其中“,”两句交代了子路的回答让孔子微微一笑的缘由。(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写出了自己心系国家

危难、不禁感伤涕零的诗句是“,”。(3)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8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10页)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

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高校改名潮几乎每年都会一次,据统计,过去20多年中,在2000多所公办高校中,有将近一半高校改过名字。成功改名,可以提高学校知名度,让学校以及师生更有面子,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投入,吸引优质的生源,是一件的

事情。不过,改名也有改名的烦恼,不是所有的改名成果都是积极的,也并不是所有的改名都能够得到社会以及校友的认同。更有些学校几经周折改名之后,,影响力反而变弱了,甚至有的不得不改回来。一所大学的校名就是它的招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早已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治学风格紧密融合在一起。更改校名,从

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使学校与其办学历史和办学理念形成。按照有关规定,学院更名为大学,要满足“在学科与专业方面,应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等要求。对于一些专业特色比较鲜明的高校来说,这意味着要增设学科和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进而有可能导致办学

定位模糊,办学特色缺失。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涌现名利双收得不偿失割裂B􀆰出现求名求利得不偿失割裂C􀆰出现名利双收因小失大分割D􀆰涌现求名求利因小失大分割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

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B􀆰《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C􀆰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D􀆰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诗歌中为什么很少

看见用“树叶”呢?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春节,俗称“新年”“过年”,在中国是汉族以及其他一些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在新加坡、韩国、越南等国也是法定假日。“过

年”在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富于人世伦理色彩。春节是亿万中国人情感的聚合,也是礼仪文化和交往活动的集中展现。除夕之夜,阖家团聚,一起吃年夜饭,习惯上称“团年”。这是家庭团圆的重要时刻,多少年来,人们都看重这一时刻。不管路途

多么遥远,在外地的儿孙多半要赶回家,和家人团聚。以前,一般是晚辈回到长辈所居住的地方,现在,由于工作和时间关系等原因,①,地点变了,浓浓的血缘亲情不变。9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10页)“拜年”是体现晚辈对长者尊敬的一个礼节,也是邻里之间沟

通情感的一种方式。每年一次的拜年礼仪,加强了亲族之间的血缘亲情,维持和巩固着近邻“亲如一家”的地缘互助关系。拜年是欢乐喜庆的象征。民间讲究“冤家宜解不宜结”,②,也要相互拜年,尽释前嫌。传统的拜年活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化解矛盾、增进友谊和感情的积极作用,是中华民族

传统礼教的一种延续方式。春节也具有生态文化的意义,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新年与四时中的立春节气接近,一年之始与四季之始的时间基本合拍。过年时兴的花果植物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景。③,春节的气氛给人们带来浓浓的暖意,孕育着蓬勃的生机,

体现着社会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有人内心的和谐。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22􀆰请分别用

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这个学期,同学们学习了《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等课文,对戏剧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

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请你从上面三篇课文中任选一篇,或是从你读过的戏剧中任选一篇,围绕作品中“有价值的东西”或是“无价值的”,写一篇读后感,参加学校举行的读书交流座谈会。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0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页(共3页)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2021􀆰05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C(“强调以

读者的接受作为阐释作品的主要依据”错)2􀆰C(对作品荒腔走板的解读并非这种观点造成的)3􀆰B(这种理解没有忠实于原文本身)4􀆰材料一从“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引出文学阅读的阅读差异,然后从空间差异和历时差异两个向度论述,接

着对当下“强制阐释”理论进行了分析,最后明确文学阅读的三个向度及影响。(每点1分,共4分)5􀆰①要敢于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阅读体验。②要善于倾听他人的阅读体验,学习前人的阅读心得。③个人的阅读体验要忠实于原文,不能主观随意,任意理解。④要遵循文学作品阅读规律,发挥想象力,合理补充、扩展

、引申,感受文学作品的丰富意蕴和独特魅力。(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B(表明汤老板处理方式圆滑,“狡诈、奸猾”词义过重。)7􀆰D(银洋才是小说价值判断的窗口)8􀆰①第一段写老宋见多识广,既有经营之道又有商业本钱,却未自己做木材买卖发财

,说明此人淡泊名利。②汤老板索要银圆时老宋“一脸愕然”,可见他也是突然听到这一消息并十分震惊。③“既然你有急用,我后天一早一定送来。”老宋未承认是自己所拿,也未加以辩解。(6分,每条2分)9􀆰示例一:汤老板。①人物形象方面:汤老板是作者着墨最多的

人物,小说从心理、语言、神态、动作等多方面,刻画了汤老板精明干练,知错能改的形象。②故事情节方面:全文主要故事情节“失银洋—索银洋—还银洋”发生在汤老板身上,使其成为矛盾冲突产生和结束的关键人物。③主旨方面:汤老板的所作所为及情感变化最能体现小说主

旨,即真正的友谊是对朋友的信任与真诚。示例二:老宋。①人物形象上,小说虽然对老宋着墨不多,但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细致刻画,令人印象深刻;通过汤老板的言行衬托老宋淡泊名利,重友轻财的人物形象。②故事情节上,由老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

展,汤老板遇到问题时由老宋解决,汤老板只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1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页(共3页)③小说主题上,以老宋对汤老板的怀疑与忏悔的包容揭示了主旨,真正的友谊是对朋友的信任与真诚,发人深思。(6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A(原文

为“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11􀆰C(“追赠”是在人死后授予某种官职或称号)12􀆰C(“不做任何标点”错)13􀆰(1)即使尧舜临世,

贤才豪杰满朝,然而建造大厦的人,怎么会嫌栋梁之才太多呢?(每小句1分,错一处,该小句不得分)(2)李德林本来少年就有才名,(现在)又因为身居显贵之位,凡是他所写的文章,动辄广泛流传于世。(每小句1分,错一处,该小句不得分)14􀆰①文章学识卓然出众②风神器宇颇似栋梁之才③治理

国家的本领堪比贾生晁错④作文赋诗的能力与相如、子云比肩。(每点1分,任意三点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D(“含蓄蕴籍地表达了诗人的仰慕之情”错)16􀆰诗人长忆谢玄晖,表明自己能领

会其诗句的含意,与其精神相通,心情相同,(3分)含蓄地抒发自己境遇不幸、知音缺少的寂寞与忧愁的情感。(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6分,每句1分

,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18􀆰A19􀆰B(都是引用)20􀆰应改为:不是所有的改名都能够得到校友以及社会的认同,也并不是所有的改名效果都是积极的

。(前后分句调换语序1分,“校友”与“社会”调换1分,“成果”与“积极”搭配1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21􀆰示例:①也有长辈到儿孙辈家里过年(2分,意思对即可)②即使平时有过矛盾和隔阂的人家(2分,意思对即可

)③从社会生态来看(或“春节也具有社会生态意义”)(1分,意思对即可)22􀆰示例:第一段:春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世伦理色彩;第二段:“拜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教的一种延续方式;2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页(共

3页)第三段:春节具有生态文化的意义(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四、写作(60分)23􀆰(略)评分标准参照2020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阅读标准,建议基准分43分。【参考译文】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年幼时,天资聪慧,只有几岁时,读左思的《蜀都赋》。十五岁时对于古代典籍、天文地理、阴

阳之学,无不通晓。任城王高湝做了定州的刺史,看重李德林的才能,把他召入州府。他们俩早晚相随,几乎成了师生和朋友,不拘于君民间的礼仪。高湝曾经对李德林说:“我私下里听说埋没人才就应受戮。让你长久地呆在我身边得不到升职,而只让我自身受益,纵然朝廷

不怪罪我,我也害怕受到神灵的谴责。”于是李德林被举荐为秀才,送入邺京。任城王给尚书令杨遵彦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燕赵本来多奇才,这话确实不错。今年所选拔的秀才李德林,文章学识,自不必多说,只看他的风度神采,就知他终究会成为栋梁之材。至于说到他治理国家的本领,可与贾谊、晁错同列;

作文赋诗的能力,可与相如、子云相比。即使尧舜临世,贤才豪杰满朝,然而建造大厦的人,怎么会嫌栋梁之才太多呢?”杨遵彦随即令李德林起草《让尚书令表》,他拿起笔,顷刻间写成,不需做丝毫修改润色。当时杨遵彦主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他非常谨慎地选拔,举行秀才考试,很少有甲等成绩的。而李德林所回答的五道试

题,都为上等,被授为殿中将军。武平初年,升为通直散骑侍郎。不久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五天颗米不进、滴水不沾。因此发热病,浑身生疮,还是哀哭不绝。许多为官的好友,亲自替他调制汤药,但李德林不愿喝,浑身红肿,几天过去,竟出人意料病愈了,身体很快

恢复。大家都说是因他的一片孝心,感动天地所致。开皇五年,皇上诏令李德林写篇文章,记述他做宰相时的国家大事,完成后,编为五卷,命名为《霸朝杂集》。高祖对李德林说:“自古以来,无论哪个帝王的兴盛,一定都有奇才贤士辅佐。我昨天读了您的《霸朝杂集》,才知

道因皇上盛德而感动天地降贤人于世的道理。我一定要让您处于尊贵的地位,与国家相始终。”于是追封李德林的父亲为恒州刺史。不久又追赠他的父亲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号为孝,让李德林承袭。李德林本来少年就有才名,现在又身居显贵,凡是所写的文章,动辄广泛流传于世。有些不知道他的人,

还以为他是古人呢。当初,李德林说他的父亲是太尉谘议,以此获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人暗地里上奏道:“李德林的父亲,去世时为校书,而他自己妄称谘议。”皇上更加恨他。因此贬他为湖州刺史。李德林叩拜谢罪道:“我不敢希望再任内史令了,

只请给我一个闲散的官职。等陛下登封告成之时,好让我一观那时的盛况,然后回我故土,死而无憾。”皇上没有答允,他转任怀州刺史。在怀州,逢大旱,李德林责成人民挖井灌溉田地,空废劳力,竟然无丝毫裨益,被考司所贬。过了一年多,李德林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一岁。3获得

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