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黄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0)页,44.79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30bbad771fa93a2dd6794b472d1bc5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1.公元前544年,地处江南被视为“文身断发”蛮夷之地的吴国派公子季札出使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这表明当时A.文化中心开始逐步南移B.吴
国深受儒家礼仪影响C.华夏文化认同趋向加强D.礼乐制度得到各国维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皆能一—点评,得其精髓”可知,季札熟知当时中原诸国的礼乐文化,表明中原文化已传播到江南,而季札也改变了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
利于华夏文化认同,C项正确;此时为春秋时期,文化中心并没有开始逐步南移,排除A项;吴国深受儒家礼仪影响,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礼乐制度得到各国维护,与春秋时期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负责地方监察事宜。东汉时期的刺史,已不再如西汉时一般平时巡
行、岁末进京,而在州内拥有了常驻治所,皇帝也时常诏令刺史参与平乱、水利等事务。州从西汉初置时的监察区,最终演变为郡国之上的一级行政区。这一变化A.适应了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B.埋下了地方军阀割据的隐患C.
提升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D.解决了王国问题带来的威胁【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汉代的刺史由最初的监察官员逐渐演变为一级地方长官,而且掌握了较大的地方权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央集权,为军阀割据埋下了隐患,B项正确;这一变化不利于加强皇权专制,并不一定能提
升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排除AC项;解决王国问题的是推恩令,排除D项。故选B项。3.隋代推行“大索貌阅”的户籍管理制度,清查核实户口,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与本人的体貌进行核对,以严防隐匿户口、谎报年龄现象发生。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政府编户增长一
倍有余。隋朝这一举措A.加重了农民的赋役负担B.激化了人地资源矛盾C.杜绝了人口隐匿的现象D.打击了豪强世族势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南北朝以来,户口隐漏日趋严重,国家所能直接掌握的劳动力减少,而地方豪强地主占有的人口增多,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力量,
因此,隋代推行“大索貌阅”的户籍管理制度,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中央政府的力量,打击豪强世族势力,D项正确;“大索貌阅”的户籍管理制度,从豪强手里将原来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劳动力,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排除A项;激化
了人地资源矛盾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以严防隐匿户口、谎报年龄现象发生。”,杜绝了人口隐匿的现象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4.明初,朝廷在延边驻兵,为解决军粮问题,号召商人输粮于边,徽商率先
响应。清乾隆年间,徽商吴鹏翔贩运川米沿江东下,恰逢汉阳灾荒,他低价抛售川米帮当地百姓度过难关。徽商赚钱后第一件事便是输资回乡办教育,让后代读书。这说明明清时期A.徽商的商业影响力巨大B.重义轻利成为社会风尚C.商帮控制国家经济命脉D.主流意识影响经商之道【答案】D【解析
】【详解】材料“为解决军粮问题,号召商人输粮于边,徽商率先响应。”“他低价抛售川米帮当地百姓度过难关。徽商赚钱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输资回乡办教育,让后代读书。”体现了明清徽商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中华传统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体
现的不是商业影响,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了徽商,无法体现成为社会风尚,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商帮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排除C项。故选D项。5.据统计,19世纪70年代中国绿茶内地税平均为出口税2倍,转口税的3倍,从婺源到九江
仅200余千米路程,每50千克茶应缴纳货物税、济贫税、转口税及土地税等税,总额约4两;天台到宁波则需交付3.25~4两的捐税。这种现象反映出A.小农经济依旧根深蒂固B.中国近代化转型处境艰难C.列强加紧对华资源掠夺D
.洋务运动中地方各自为政【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19世纪70年代中国内地的茶税要远远高于出口税,这就阻碍了茶叶业的发展,也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中国近代化转型处境艰难,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税,和小
农经济以及列强的掠夺无关,排除AC项;仅根据茶叶的内地税无法说明地方各自为政,排除D项。故选B项。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天津条约》取得的公使驻京权利,陆续派遣公使驻华,并在华开设公使的的馆和领事馆。而清政府直到70年代才开始派遣赴外使臣。1875年出使英国的钦差大臣
郭嵩焘后转为长驻英国,成为晚清第一位驻外公使。这说明晚清这一时期A.外交仍受传统观念影响B.近代外交迈出艰难第一步C.民族国家意识逐步增强D.外交条约制约了中外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天津条约》取得的公使驻京权利,陆续派遣公使驻华,并在华开设公
使馆和领事馆。而清政府直到70年代才开始派遣赴外使臣。”可知晚清的外交观念比较落后、保守,仍然受到传统观念影响,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艰难,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民族国家意识逐步增强,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外交条约制约了中外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7.在赤壁市党史办室藏档案里,保存着《告白军中的
青年士兵书(1932年)》,号召“白军士兵不要迟疑犹豫,立即自觉起来,站到中央苏府的旗帜下面,站到统一被压迫民族的战线上面,一致抗日杀敌,消灭日本与一切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该文献的史料价值在于可以佐证中国共产党A.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B.倡导国共两党合作抗日C.放弃了土地革命的方针D.基于
国情变化调整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告白军中的青年士兵书(1932年)》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针对国民党发出的宣传告示,希望国民党士兵能立足于民族利益,与中共一致抗日杀敌,消灭日本与一切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这说明当时中共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两党合作,排除B项;当时中共依然坚持土地革命,排除C项;通过文献无法看出中共政策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A项。8.有学者指出: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计划体制确立,到改革开放前的20余年间,“地下经济”(主要指脱离计划经济秩序的自发工商活动)在不同程度上
和不同时期中都有迹可循,呈现某种程度的周期性起伏。“地下经济”的长期存在A.危及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折射出经济体制调整的必要性C.反映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答案】B【解
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群众私下组织的“地下经济”以不同方式长期存在,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并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要,体现了经济体制调整的必要性,B项正确;“地下经济”的规模非常小,而且没有合法地位,不会影响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也无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排除A项、D项;改革
开放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比例并没有严重失调,排除C项。故选B项。9.希腊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试图战胜自己被预定的命运,为他们认为值得捍卫的东西而献身。在战场上他们的功绩可能招致死亡,但即刻获得的名誉和声望却会让
后世永记在心,广为传颂。这些英雄形象A.植根于特殊的地理环境B.成为理性与正义的化身C.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写照D.孕育着早期的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希腊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试图战胜自己被预定的命运,为他们认为值得捍卫的东西而献
身。”可得出希腊的神和人很相似,反映出人文主义的色彩,其孕育着早期的人文精神,D项正确;材料与地理环境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理性,排除B项;英雄人物与民主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0.上表反映了工业革命时代
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均年收入(单位:镑)变化。在英国该现象——陈志武《工业革命前后的贫富差距》A.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B.加速了社会经济结构变迁C.源于重商主义的发展D.影响了新的社会思潮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柱状
图可以看到:资产阶级收入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工人的收入总体呈缓慢增长趋势,且资产阶级与工人的收入总体差距拉大,工人阶级的经济并没有大的改变,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频发,社会主义思潮出现,D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6
40年-1688年,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和工人的收入,体现不出经济结构变迁,排除B项;工业革命后西方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11.20世纪60年代,美国贸易顺差不断减少,1971年5月,出现了自1893年以来的第一次贸易逆差,以后赤字不断扩大,大量流
入欧洲的美元开始贬值,成为不受欢迎的货币。这表明A.布雷顿森林体系岌岌可危B.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已失灵C.美元失去世界货币的地位D.世界贸易体制改革迫在眉睫【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美国贸易顺差不断减少......出现了自1893年以来的第一次贸易逆
差,以后赤字不断扩大,”说明美元贬值,美国经济实力下降,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岌岌可危,A项正确;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已失灵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美元仍然是世界货币,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世界货币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
2.两极格局瓦解后,在西方的鼓动和支持下,乌克兰持续推动“脱俄入欧”进程,俄罗斯也积极拉拢其加入原苏联地缘政治空间范围。乌克兰在东西取向问题上俨然陷入了一场多边地缘政治博弈的“拉锯战”中。材料旨在说明A.世界政治新秩序尚未确立B
.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C.冷战思维仍影响当今世界D.发展中国家主权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乌克兰陷入多边地缘政治博弈的“拉锯战”中体现了双方对乌克兰的争夺,都意图通过争夺乌克兰以压缩对方的
战略空间,仍然体现了冷战思维,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冷战思维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不是世界政治新秩序尚未确立,排除A项;材料内容和欧洲一体化无关,排除B项;对乌克兰的争夺并不能说明发展中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排除D项。
故选C项。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唐高宗永徽年间长孙无忌等人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该律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指导思想,凡12篇。首篇《名例律》规定了“谋反”、“谋叛”、“谋大逆”、“不孝”、“不睦”等“十恶”重罪,还规定了“议
亲”(皇亲国戚)、“议贵”(高级官员)等“八议”行为,同罪异罚。其余各篇涉及到卫禁、职制、户婚、贼盗、诈伪、斗讼、断狱等各方面的法律规定。《唐律疏议》以其内容的系统性规范性及高超的立法技术,成为中国封建法乃至整个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对古代亚洲各国法典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阎步克《中国古代史》等材料二清末民初,宪政在中国从思想传播到付诸行动,可以看成是一场制度和文化的移植过程。这场移植,以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为开端,经过了制度改良和制度变革,最终没有带来启蒙者和改良者以及革
命者所共同企盼的宪政制度。——徐蓉蓉《近代中国宪政之路的历史省思》。材料三新中国自1954年制定第一部宪法以后,1975年全面修改宪法,是在“文化大革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1978年宪法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其内容也不能适应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1979年
初,中央开始酝酿对宪法进行全面修改,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八二宪法”),其后不同阶段,通过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对宪法又进行了五次修改。——黄宇菲《百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体现的的中国古代法
律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清末民初宪政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今中国法治发展的历史启迪。【答案】(1)德主刑辅(礼法结合、以礼入刑);维护纲常伦理秩序(君权至上、等级秩序、家庭本位
);诸法合体,行政司法不分;系统规范、影响深远。(需从指导思想、目实质、表现形式及历史影响四个不同角度回答)(2)背景:民族危机的加剧,西学的传播,近代经济及阶级结构的变动,改革与革命的推动影响:一方面加速了专制政
体的瓦解,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成为不同政治力量谋取利益的工具,最终走向失败。(3)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趋势;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要做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要做到依法治国;法治建设要与时俱进等。【解析】【详解】(1)根据“该
律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指导思想”得出德主刑辅;根据“规定了‘谋反’、‘谋叛’、‘谋大逆’、‘不孝’、‘不睦’等‘十恶’重罪,还规定了‘议亲’(皇亲国戚)、‘议贵’(高级官员)等‘八议’行为,同罪异罚”得出维护纲常伦理秩序
;根据“其余各篇涉及到卫禁、职制、户婚、贼盗、诈伪、斗讼、断狱等各方面的法律规定”得出诸法合体,行政司法不分;根据“《唐律疏议》以其内容的系统性规范性及高超的立法技术,成为中国封建法乃至整个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对古代亚洲各国法典产生了深远影响”得
出系统规范、影响深远。(2)背景根据“清末民初,宪政在中国从思想传播到付诸行动,可以看成是一场制度和文化的移植过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首先是民族危机的加剧,西学的传播;其次是近代经济及阶级结构的变动,改革与革命的推动。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加速了专制政体的瓦
解,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则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成为不同政治力量谋取利益的工具,最终走向失败。(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趋势
;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要做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要做到依法治国;法治建设要与时俱进等。的1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约6000年前埃及历法划分了洪水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其后又发明了利用太阳的影子来计
时的工具--影子钟。公元前560年希腊人发明了日晷(利用日影变化计时的工具),中国古代也有类似计时工具及制定了先进的历法。700-1000年中国人开始使用水车驱动的漏刻(利用流水变化)来计时。14世纪末机械钟在欧洲问
世,主要满足僧侣生活需要。1582年格里高利历问世,即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1656年第一座摆钟出现(利用单摆定律计时)。1847年英国所有铁路使用格林威治标准时间。1884年全球时区制度确定,格林威治时间成为全球标准时间。20时间30年代末出现了更精确的石英钟(利用特定的
频率振动计时)。1952年第一台铯原子钟(1500万年误差1秒左右)出现,后来世界计量大会将铯原子的振动频率作为计量秒的世界标准。1964年东京奥运会使用了第一台计算机计时装置。——摘编自琳达·福尔米凯利(美)《计时:时间的历史与科学》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两处及以上),以时间计时演变为线索,自拟标
题,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标题:计时方法及工具的演变折射出人类文明的进步论述:农耕文明时代,由于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古代埃及人、中国人在长期观察天相的基础上制定出先进历法节气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劳动实践。但受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科技水平不够发达等条件
限制,其计时工具(日晷、漏刻等)相对简陋,计时精度也不高。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制度确立,近代交通的发展和世界联系的加强,使人们对时间计时的精度要求提高。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也为计时工具的改进创造了条件,如摆钟的发展及钟表的小型化,格林威治时间
成为世界标准时间等,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二战后,随着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步入到信息时代。这一时期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计时精度的大幅提高,铯原子钟的问世,电子计算机计时装置的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综上,一部计时
工具及方法的发展史,折射出的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历史,计时工具和方法的改进,也助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其它观点如科技进步助推计时方法及工具的进步、计时方法及工具的变革反映了世界由分散走向联系的进程等,言之有理即可,观点。)【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题意,从材料中提取
信息两处及以上,以时间计时演变为线索,自拟标题并加以论述。论题:根据表格可以可出计时方法及工具在不断地进步,这体现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论述,结合表格中的事件及当时的阶段特征,以时间计时演变为线索,进行阐述。如农耕文明时代,由于农
耕经济发展的需要,古代埃及人、中国人在长期观察天相的基础上制定出先进历法节气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劳动实践。但受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科技水平不够发达等条件限制,其计时工具(日晷、漏刻等)相对简陋,计时精度也不高。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制度确立,近代交通的发展和世界联系的加强,使人
们对时间计时的精度要求提高。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也为计时工具的改进创造了条件,如摆钟的发展及钟表的小型化,格林威治时间成为世界标准时间等,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二战后,随着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步入到信息时代。这一时期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计时精度的大幅提高,铯原子钟的
问世,电子计算机计时装置的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综上,一部计时工具及方法的发展史,折射出的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历史,计时工具和方法的改进,也助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15.材料武则天临朝听政之初,政治形势严峻复杂,徐敬业以匡
复庐陵王为号召起兵,中书令裴炎等借此要求武则天还政睿宗。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接受鱼保宗的建议,建立投匦制度。匦,类似于今天的检举箱,而投匦制度也类似于今天的信访制度和举报制度。铸铜匦,四面分别涂以青、丹、白、黑四色,各有投信开
口。这四匦分别由谏议大夫、补阙、拾遗负责,称为“知匦使”。匦函设置后,为防止投状内容琐细、伪滥及匿名诬告等现象,唐政府逐渐制定了检验副本制度。即规定投匦者应先出具副本由知匿使检验,发现伪诈或事涉烦琐,可以不予受理。——摘编自晁中辰《中国谏议制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武则天设置投匦制度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投匦制度的历史影响。【答案】(1)原因:武则天临朝称制,政治形势严峻;鼓励告密,打击政敌;多渠道了解各方信息;鱼保宗的建议等。(三点)(2)影响
:有利于广开言路,巩固武则天的统治;检验副本制度的制定,完善了投匦制度,对唐代及后世谏议制度提供借鉴;进一步助长了告密之风,造成政治恐怖局面。【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武则天临朝听政之初,政治形势严峻复杂”得出武则天临朝称制,政治形势严峻;根
据“武则天接受鱼保宗的建议,建立投匦制度。匦,类似于今天的检举箱,而投匦制度也类似于今天的信访制度和举报制度”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制度的设置是为了鼓励告密,打击政敌;同时为了多渠道了解各方信息;还得益于鱼保宗的建议等。(2)影响根据“为防止投状内容琐细、伪滥及匿名诬告
等现象,唐政府逐渐制定了检验副本制度。即规定投匦者应先出具副本由知匿使检验,发现伪诈或事涉烦琐,可以不予受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制度一方面有利于广开言路,巩固武则天的统治;检验副本制度的制定,完善了投匦制度,对唐代及后世谏议制度
提供借鉴;但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助长了告密之风,造成政治恐怖局面。16.材料1929年,西班牙也被卷入了世界经济危机之中,法西斯主义势力开始抬头,佛朗哥成为法西斯主义者的领袖。1936年佛朗哥势力与共和国政府军展开内战,德意志和意大利立即出
资出兵援助佛朗哥集团,这样,刚开始的内战马上就演变成为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侵略的民族战争。英法两国发布照会,声明为避免干涉西班牙内战,将对西班牙及其属地实行武器以及一切战争物资的禁运。就西班牙内战双方力量来讲,虽然佛朗哥的叛乱不得人心,但共和国政府内部的派系纷争也不利于政府军积极作
战。共和国政府除了从苏联手中得到为数不多的军备支援和国际纵队有限的支持以外,没有任何外援。西班牙内战使法西斯主义者在西班牙建立了统治,被学界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摘编自周德芹《不干涉政策与西班牙内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西班牙内战政府军失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内战的影响。【答案】(1)原因: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内部分裂,外部支援有限;德意干涉的加强及对佛朗哥叛军的支持;英法“不干涉”政策对西班牙的影响。(
2)西班牙建立了法西斯政权的统治;内战具备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性质,逐步演变成为世界民主力量和法西斯较量的缩影;英法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助推二战的到来;内战成为法西斯国家的练兵场;内战后法西斯国家获得有利的国际态势,造成了
英、法、苏等国的被动局面等。(三点)【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但共和国政府内部的派系纷争也不利于政府军积极作战”得出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内部分裂,根据“共和国政府除了从苏联手中得到为数不多的军备支援和国际纵队有限的支持以外,没有任何外援”得出外部支援有限;根据“德意志
和意大利立即出资出兵援助佛朗哥集团”得出德意干涉的加强及对佛朗哥叛军的支持;根据“英法两国发布照会,声明为避免干涉西班牙内战,将对西班牙及其属地实行武器以及一切战争物资的禁运。”得出英法“不干涉”政策对西班牙的影响。【小问2详解】根据“法西斯主义势力开始抬头,佛朗哥成为法西
斯主义者的领袖。”得出西班牙建立了法西斯政权的统治;根据“刚开始的内战马上就演变成为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侵略的民族战争。”得出内战具备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性质,逐步演变成为世界民主力量和法西斯较量的缩影;根据“英法两国发布照会,声明为避免干涉西班牙内战,将对西班牙及其属地实行武器以
及一切战争物资的禁运。”得出英法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助推二战的到来;根据所学可得出内战成为法西斯国家的练兵场;内战后法西斯国家获得有利的国际态势,造成了英、法、苏等国的被动局面等。17.材料林
毅夫,原名林正义,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1978年获台湾政大企管硕士后被派赴金门前哨担任陆军上尉连长。这一期间林毅夫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我想让中国富强,但是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住在中国大陆;所以,如果我到大陆,可以有更大的贡献。”1979年5月,林
毅夫从台湾泅渡到中国大陆定居,1982年,林毅夫从北京大学毕业,1987年林毅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了中国,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博士。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国务院参事、世界银行高级副行
长、首席经济学家。201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榜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林毅夫选择回大陆发展历史背景及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答案】(1)背
景:大陆开始改革开放;大陆调整对台方针(《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方针的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亦可);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尚未被打破;中美建交等。(三点)意义:有利于实现个人的远大抱负;促进祖国统一、带动两岸关系的交流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2)社会历史条
件(时代背景);阶级立场;个人才能、品质;能否顺势而为等。(两点)【解析】【小问1详解】背景:根据“1979年5月”可得出此时大陆开始改革开放;根据所学可得出大陆调整对台方针;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尚未被打
破;中美建交等。意义:根据所学可得出有利于实现个人的远大抱负;促进祖国统一、带动两岸关系的交流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有社会历史条件;阶级立场;个人才能、品质;能否顺势而为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