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714.280 KB
  • 2024-11-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x,共(9)页,714.28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806b52998351bae64fec3849fafa74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2024届半期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32小题,共48分)1.战国时《管子》中有:“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道。”《荀子》中说:“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体现了当时()A.兼并战争下思想间

激烈交锋B.儒家思想成为当时主流思想C.各诸侯国普遍采用法家思想D.社会转型期思想文化的融合2.《诗经》三百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基本相符,形式也多是整齐的四言诗,涵盖的地域极广,体系完整且内容丰富。因此有学者推测,《诗经》应当

是周王朝通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据此可知,《诗经》()A.创作方法受到广泛认同B.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C.体现对区域文化的整合D.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端3.两汉时期,朝廷

大力修建各类祠堂,主要有宗族祠堂、显宦名哲祠堂等,民间亦盛行立祠之风。这些祠堂规模宏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用来祭祀祈福、纪念缅怀和昭德劝善。汉代祠堂的兴盛()A.丰富了儒学思想的内涵B.促进了祖先崇拜观念的普及C.扩大了儒家学说的影响D.便利了诸子百家思

想的融合4.南宋时,朱熹对《吕氏乡约》的内容稍加修改,定名为《增损吕氏乡约》。开篇指出:“事亲能孝,事君能忠。夫妇以礼,兄弟以恩,朋友以信。能睦乡邻,能敬官长,能为姻亲。与人恭逊,持身清约,容止庄重,辞气安和。衣

冠合度,饮食中节。凡此皆谓之德”。《增损吕氏乡约》的推行()A.确立了理学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实现了乡约与法律合流D.阻碍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5.明代东林书院刻有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

事关心。”顾宪成认为:“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这反映了明代()A.知识分子深受政治压迫B.八股取士日益束缚思想C.士大夫的济世安民情怀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价值观6.鸦

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在广州延聘外语人才,翻译外文报刊资料和著述借以了解“夷情”和世界,先后编成《澳门月报》《华事夷言》《四洲志》等。这一做法()A.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B.发展了经世致用的学风C.探寻了富国强兵之道D.改变了天朝上国的观念7.1896~1898年间,“

读书人无不喜阅”《时务报》,主要撰稿人梁启超“名重一时,士大夫爱其语言笔札之妙,争礼下之。”对此,西人创办的《字林西报》评价说,读报开始成为中国人的“习惯”。这反映出当时()A.白话文已普及开来B.新式教育成效显著C.变法社会动员

充分D.士人危机意识突出8.辛亥革命以“反满”为革命号召,革命后社会改革的重心从朝廷转向人民,反传统则首当其冲。这说明当时中国()A.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B.深谙西方国家富强之道,C.实现人民解放任重道远D.继

续坚持在传统中求变9.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贯彻到史学研究中,把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历史分为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创造了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构建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得到传播B.历史研究成为民国时期的显学C.各行各业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弊端D.学术研究与国际前沿紧密结合10.戴维·麦克莱伦说“毛(泽东)超出列宁关于专政只是一个革命阶级的专政的论断,他

想强调的是中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的革命性质。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使那些对于社会主义缺乏热情的农民感到满意。”据此可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A.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B.否定了列宁主义的政治原则C.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

治基础D.规定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11.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表一系列谈话,史称“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这一论述表明

邓小平()A.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B.主张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C.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12.1985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劳动者的素质”这一综合性较强的概念被提出来,并逐步

取代改革开放初期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表述。这一变化表明中国教育事业()A.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B.促进了科技快速进步C.逐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D.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13.右图是14世纪初意大利画家乔托的作品《哀悼基督》。这一画作表明

当时()A.人文主义思想开始萌发B.美术创作回归人的自然属性C.宗教成为艺术创作题材D.文艺创作与宗教的融会贯通14.18世纪,西方思想家休谟是怀疑主义的代表,他质疑“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和必然性。休谟同时颂扬“现代商业社会模式”,认为商业的发展使人们的感官、情感和

欲望获得了解放,并获得了正当的价值。休谟的这些认识()A.冲击了人们的思想B.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C.彼此之间矛盾冲突D.助长了西方的腐朽堕落15.18世纪的法国史学家把自然规律的观念引进了历史领域,“发现”了文明运动的“一般原因

”和规律。在他们看来,进步是人类精神构造的必然结果,也是自然规律。“宗教信念、道德和法律观念、语言和制度”等“都被以发展的观点来加以解释”。这表明()A.达尔文进化论被民众普遍接受B.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相互作用

C.法国天主教会的势力逐渐衰落D.唯物史观根植于法国启蒙思想16.著名学者邓广铭认为:“任凭王安石的新法如何发展下去,终归还是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的境地。……土地问题是在11世纪的改良主义者改革工作的极限以外的问题。”上述言论()A.揭示了王安石变法的策略失误B

.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贡献C.明析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D.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局限17.下表内容是20世纪前期,部分教科书中有关孝文帝改革的论述。据此可知()时间教科书论述1907年《中国历史讲义》自是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1913年《共和国教

科书》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1928年《初中本国史》国中一切制度文物……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A.清末新政促进了教育变革B.社会进步传播了唯物史观C.辛亥革命推动了民

族交融D.时代发展丰富了史学观点18.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是在一场不彻底的经济改革基础上进行的一场不彻底的政治改革。由于没有真正兴起的市场经济力量作为班底,戊戌变法显得有些心急火燎而又一厢情愿。最起码,对于一个百姓很穷,还在为他们的生存而发愁的国家来说,这样的改革也太

奢侈了。他意在强调()A.变法过急不具有彻底性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C.变法缺乏相应经济基础D.变法不符合中国发展趋势19.晚清时期,法政学堂的学校数、学生数在全国各类专门学堂及高校中居绝对优势。1909年全国法政学堂达47所,学生12282

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清政府对法制建设的重视B.适应清末新政改革的需要C.近代西方法治理念的影响D.晚清救亡图存运动的结果20.在某些地方,尤其是俄罗斯、中国和日本,改革者们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期待能够利用国民高涨的热情建立

一个民族国家,并通过它来重新构建社会,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材料强调的是()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B.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C.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D.工业革命在亚洲21.法国艺术家杜尚是

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二战后西方艺术走向的深刻影响者。下图所代表的“现成品艺术”就是由他肇始。这类作品在当时想传达的理念是()杜尚1913年《自行车轮》毕加索1942年《牛头》(自行车轮+厨房凳)(自行车把手+车坐)A.讴歌工业精神B.趋近大众品味C.颠覆艺术传统D.回归现实主义22.下表取自湖

北江陵风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薄(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薄)。据此可知,当时该地()户数口数成丁男女数耕地总数每户最多与最少田亩数25户105口69口617亩54亩、8亩A.精耕细作农业发展B.地主田

庄经济繁荣C.土地租佃现象普遍D.自耕小农经济盛行23.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种一顷花、植一顷榆或种三十亩葵,比种谷获利多,只要适当配备人力,使用雇佣劳动,即使“单夫只妇”之家,也能从中多获利。这体现了该书()A.

提倡种植非粮食作物B.重视经济效益的思想C.关注农业的精耕细作D.注意市场行情的变化24.碾硙是古代利用水力加工粮食的机械。655年,有大臣上奏:“往日郑、白渠溉田四万余顷,今为富商大贾竞造碾硙,堰遏费水,渠流梗涩,止溉田一万许顷。”于是唐高宗令人分检渠上碾硙,尽毁撤之,

此举旨在()A.打击商业经济B.改进手工业生产技术C.保障农业生产D.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5.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这种变化说明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行B.中央经济控制力加强C.自然经济阻

碍商业发展D.私商已成为商人主体26.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和

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B.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27.下图为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和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的人口分布变化图(每点代表5000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A.人地矛盾比较突出B.自耕农经济较为盛行C

.南方经济影响上升D.安史之乱后北方衰败28.宋太宗时期,“将立茶法,召茶商数十人,俾各条利害”;北宋熙宁年间,在改革财政税收制度之前,“其议财,则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而登政事堂”。这说明北宋()A.重视民主

立法B.商税为主要财政来源C.放松重农抑商D.商业经济影响力扩大29.唐宋以来,江浙地区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东南之田,所种惟稻”;但明中后期,江浙“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以他种以图利”。据此可知明代江浙地区()A.农业生产无利可图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区域经济较大差异D.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

30.明代中后期,松江府的棉纺织业,苏州和浙江湖州、杭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江西铅山的造纸业以及景德镇的制瓷业闻名全国。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范围扩大B.区域经济分工特点明显C.官营手工业生产水平高D.经济的重心进一步南移31

.康熙九年(1670年),由于“年荒米贵”,受雇工匠窦桂甫等“传单约会众匠停工,索添工银”,当地工匠纷纷响应,“停工汹汹”。这反映了()A.统治者镇压人民的反抗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C.新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性D.西学东渐影响下的反应32.传统观点认

为,明清严格执行“闭关自守”或“闭关锁国”的政策;后有学者指出,从“海禁”、“一口通商”和其他限制性政策及政策效果来看,即使官方政策也不是长期的“闭关锁国”。据此可知,关于明清“闭关锁国”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B.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

理性C.缺乏相关史料数据的支撑D.受到阶级立场差异的影响二、材料分析题(3小题,共5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为解决对匈奴作战的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在西域实行屯田制度。公元前121年,汉

武帝开始招募内地农民戍边屯田,对戍边农民赐予官爵,分给官地、农具、种子等。公元前119年,实行军队屯田,屯田所需土地、农具、种子等各种用品由国家统一发给。此后,军队屯田逐渐成为主要屯垦模式。开始时屯垦多由临时机构管理,到汉元帝后,西域都护成为屯垦总管,下有都尉或校尉、曲

侯、屯长等分管各屯垦点。西汉在西域的屯垦不仅为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也成为历代中央王朝治理西域的重要国策。——摘编自李祖德《西汉的屯田》等材料二新疆和平解放后,为了解决当地严峻的经济困难,中央决定在新疆开展大规模屯垦戍边。1950年,驻疆部队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生产运动,当年实现了粮食蔬菜的自给。

1954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军队建设军垦农场逐步转变为兵团职工建设国营农场,新疆屯垦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根据屯垦规划,兵团积极引进、吸收研发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使新疆的国营农场建设朝着规模化、机械化

、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战略,形成多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为新疆现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摘编自赵曼《新中国新疆屯垦戍边之发展阶段与特征》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政府在西域实行屯田的主要措施。(8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

疆屯垦与西汉西域屯田的不同之处。(12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相比古代新疆屯田,请你谈谈对新中国新疆屯垦的认识。(5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欧洲大学创立与发展简表——整理自何文栋《欧洲大学与城市互动的

历史变迁》阶段说明阶段Ⅰ(5世纪后期到15世纪)像巴黎大学(创于200年)、博洛尼亚大学(创于1088年)、牛津大学(创于1167年)、剑桥大学(创于1209年)、布拉格大学(创于1348年)、莱比锡大

学(创于1409年)等,以“地名十大学”方式命名,被誉为“居住僧侣的村庄”。早期大学没有固定的教学和居住场所,依托所在城市。教权与王权的斗争和干预使大学与市民、大学与城市当局的矛盾复杂。阶段Ⅱ(15世纪到19世纪中期)随着社

会变迁,欧洲大学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等方面发生变化,“民族属性”增强。大学与新型城市未真正“亲密互动”。阶段Ⅲ(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洲大学与城市“接轨结合”。20世纪20年代后,牛津大学等传统大学成为工业和社会的“中心发电站”,不再是“培养年轻绅士的机构”。各工业国家还创

办了一批新型技术院校和工科学院。阶段Ⅳ(二战后至20世纪末)以大学、科研、高技术生产为中心的“智力密集区”,如剑桥科学园、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等建立,大学与城市全方位互动。阶段V(21世纪以来)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大学联盟与城市联盟互动发展”。以欧洲大学为主题,选取材料

中两组或多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请考生从35、36两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将所选题号后方框涂黑,多涂、错涂、漏涂均不给分,如果

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5.【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康熙(1661—1722在位)用人以德为先,崇儒重道,“满汉一视”,提高汉官地位。他常用的选才方法是:第一,科举考选。第二,廷推保选

,号召朝廷臣僚及地方督抚各举所知,招徕贤才,对保荐之人,康熙亲自面试,凡行止不端,平庸无才者概不录用。第三,谘巡访察,超擢贤才。第四,垂意草野,网罗隐逸。彼得大帝1722年颁布“官秩表”,规定官位分1

4等,每一等级的文武官员都要从有才能但出身微贱的中下级服役人员中选拔出来,充实官僚机构和担任高级军职。凡在文职中官至八品或在军队中服役的,就可以成为世袭贵族。文武官员都要从最低的一级做起,公侯或贵族世家的青年,一

定要先在近卫兵团当士兵才能提升为军官。文官也必须从低级官员当起,否则不能升为高级官员。——摘编自田时塘等《康熙皇帝与彼得大帝——康乾盛世背后的遗憾》(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和彼得大帝官制改革的目的。(6分)(2)结合材料

及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和彼得大帝用人政策的差异。(9分)36.[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屈原,楚国人,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屈原为实现统一大业,对

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导致和楚怀王逐渐疏远。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分辨是非,忧愁深

思创作了《离骚》……后来秦国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之后楚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屈原再次被流放。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

屈原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摘编自司马迁《屈原列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屈原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屈原能够名垂青史的原因。(9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

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