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docx,共(16)页,1.158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7f5686ce7bdbff8dfb9a8515e1ec2a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万州二中教育集团高2023级高一上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作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
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N-14O-16Cl-35.5K-39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诗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
吹又生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答案】B【解析】【详解】A.燃烧均为氧化还原反应,生物生长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A不合题意;B.粉身碎骨浑不怕发生的反应为:CaO+H2O=Ca(OH)2,要留清白在人间对应的反应为:Ca(OH)2+CO2=CaCO3↓+H2O,二者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C.燃烧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动
物生长中呼吸作用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不合题意;D.黑火药爆炸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2.下列既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又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COB.2COC.2NaOD.2SO【答案】A【解析】【详解】A.CO既不和酸反应也不和碱反应,既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又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选;B.2CO可以与NaOH等碱溶液反应
发生盐和水,故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不选;C.Na2O可以与酸溶液反应发生盐和水,故属于碱性氧化物,故C不选;D.2SO可以与NaOH等碱溶液反应发生盐和水,故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不选;故选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凡是碱性氧化物都可以直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C
.碱性氧化物一定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D.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一定是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同素异形体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A错误;B.CuO、MgO等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但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B错误;C.碱性氧
化物是指溶于水而成碱或与酸反应而成盐的氧化物,则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C正确;D.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浊液、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错误;故答案为:C。4.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成功了一种能够在人体血管中通行的药物分子运输车-“
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该“运输车”可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34FeO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B.二氧化硅是电解质C.该“运输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属于胶体D.该“运输车”的外壳含有碳元素【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
可知,该“运输车”中含有四氧化三铁,其中有+2价和+3价铁,A错误;B.二氧化硅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为非电解质,B错误;的C.该“纳米药物分子车”的直径为200nm,而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所以该“纳米药物分子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不属于胶体,C错误;
D.该“运输车”为有机物外壳,有机物中含有碳,D正确;故答案为:D。5.下列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2-244HSO=2H+SOB.2+-2Ca(OH)Ca+2OH=C.++2-33NaHCO=Na+H+COD.+-33KNO=K+NO【答案】C【解析】【详解】
A.H2SO4是二元强酸,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是+2-244HSO=2H+SO,故A正确;B.Ca(OH)2是强碱,电离方程式是2+-2Ca(OH)Ca+2OH=,故B正确;C.NaHCO3是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是弱酸
,碳酸氢根离子不能拆开写,电离方程式是+-33NaHCO=Na+HCO,故C错误;D.KNO3是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是+-33KNO=K+NO,故D正确;故选C。6.在澄清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
存的离子组是A.-3HCO、+4NH、Cl-、OH-B.H+、K+、2-4SO、-3NOC.Na+、Ba2+、Cl-、2-3COD.H+、Cl-、Na+、2-3CO【答案】B【解析】【详解】A.-3H
CO与OH-反应生成2-3CO,+4NH与OH-反应生成32NHHO,-3HCO、+4NH、OH-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A;B.H+、K+、2-4SO、-3NO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B;C.Ba2+、2-3CO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Ba2+、2-3CO不能大量共存,故不
选C;D.H+、2-3CO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2-3CO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D;选B。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稀硫酸与铁丝制取氢气:2Fe+6H+=2Fe3++3H2↑B.向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入稀硫酸
:OH-+H+=H2OC.碳酸钙与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2-3CO+2H+=CO2↑+H2OD.Cu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Cu2++2-4SO+Ba2++2OH-=BaSO4↓+Cu(OH)2↓【答案】D【解析】【分析】书写离子方程式要符合客观事实,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要
拆成离子,其他物质用化学式表示。【详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能生成铁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A错误;B.氢氧化铜悬浊液不能拆成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
u(OH)2+2H+=Cu2++2H2O,B错误;C.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拆成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C错误;D.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u2++2-4SO+Ba2++2OH-=BaSO
4↓+Cu(OH)2↓,D正确;答案选D。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导电性实验。观察到灯泡亮度先变暗到熄灭,再暗变亮。下列实验不符合这一现象的是选项溶液X溶液YA4CuSO2Ba(OH)B2Ba(OH)4MgSOC3
CHCOOHNaOHD24HSO2Ba(OH)A.AB.BC.CD.D【答案】C【解析】【分析】向溶液Y中滴加溶液X,灯泡亮度如果出现“亮—灭(或暗)—亮”变化,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先减小后又增大,结合离子反
应分析解答。【详解】A.向2Ba(OH)溶液中滴加4CuSO溶液,首先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沉淀,硫酸铜过量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又增大,所以出现“亮—灭(或暗)—亮”变化,A不符合题意;B.向4MgSO溶液中滴加2Ba(OH)溶液,首先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硫酸铜过量后,溶液中离子浓
度又增大,所以出现“亮—灭(或暗)—亮”变化,B不符合题意;C.向3CHCOOH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完全电离的醋酸钠,离子浓度增大,不会出现“亮—灭(或暗)—亮”变化,C符合题意;D.向2Ba(OH)溶液中滴加24H
SO溶液,首先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24HSO溶液过量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又增大,所以出现“亮—灭(或暗)—亮”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C。9.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的是A.COHCl343ΔFeOFeFeCl→→B.3HNOKCl3NaOHNaHNONaCl→→C.()32HNOCO
322CaOHCaCOCO→→D.22OHO2CuCuOCu(OH)⎯⎯→⎯⎯⎯→【答案】C【解析】【详解】A.Fe与HCl反应产生FeCl2,不能反应产生FeCl3,A不符合题意;B.NaOH和HNO3反应生成NaNO
3,而不是NaHNO3,B不符合题意;C.Ca(OH)2是碱,能够与酸性氧化物CO2反应产生盐CaCO3和水;由于硝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CaCO3与硝酸反应产生硝酸钙、水、CO2,可以实现物质之间转化关系,C符合题意;D.CuO不能溶于水,因此不能与水反应产生Cu(OH)2
,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C。10.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A.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硅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碳失去电子,Si得到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4e-,故A错误;B.该反应中钠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转移的电子数为2e-,故B正确;C.该反应中锌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2e-,故C错误;D.该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硫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2e-
,故D错误;故答案为:B。11.用还原法可以将硝酸厂烟气中的大量氮氧化物(xNO)转化为无害物质。常温下,将NO与2H的混合气体通入()42CeSO与()243CeSO的混合溶液中,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3Ce+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II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1:2C.反应I的离子方程式为4322CeH2Ce2H++++=+D.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内3Ce+和4Ce+的总数一定保持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分析,过程Ⅰ,4322H2H2CeCe++++=+,过程Ⅱ为3422424H4N2HOC
eNOCe+++++=++,以此分析;【详解】A.Ce3+为过程Ⅰ的生成物,及过程Ⅱ的反应物,则Ce3+为中间产物,A错误;B.根据分析,过程Ⅱ中,Ce3+为还原剂,NO为氧化剂,则氧化剂:还原剂个数比为2:4=1:2,B正确;C.根据分析,
Ⅰ的离子方程式为4322H2H2CeCe++++=+,C正确;D.总方程式为22222HN2HONO+=+,该反应过程中,Ce3+、Ce4+的总数不变,D正确;故答案为:A。12.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KCl、()32BaNO、4CuSO、23
NaCO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粉末中一定有()2332KClNaCOBaNO、、B.KCl是否存在无法确定,需进一步实验确定C.白色沉淀乙可能是AgCl和23AgCO的混合物D.原粉末中一定没有4CuSO,可能有KCl【答案】
A【解析】【分析】固体粉末加水溶解后过滤,有完全溶于稀3HNO的滤渣,该滤渣可能是3BaCO或3CuCO,即原粉末中一定含23NaCO;滤液加稀硫酸生成的白色沉淀甲为4BaSO,即原粉末中一定含()32BaNO,则一定
无4CuSO;滤液中加3AgNO生成的白色沉淀乙应为AgCl,即原粉末中含KCl。【详解】A.由分析可知,原粉末中一定有()2332KClNaCOBaNO、、,A正确;B.由分析可知,原粉末中一定有KCl,B错误;C.滤液中含
2+Ba,则肯定没有2-3CO,即白色沉淀乙是AgCl,不可能含23AgCO,C错误;D.由分析可知,原粉末中一定没有4CuSO,一定有KCl,D错误;答案选A。13.已知2n224ROxH4R2H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n3,
R+=是还原剂B.x4,H+=是氧化剂C.每生成2个水分子,转移4个e−D.2O是氧化剂,2HO为氧化产物【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2n224ROxH4R2HO+++++=+,由电荷守恒可知:2×4+x=4n,由H原子守恒可知,x
=4,则n=3,以此解答。【详解】A.由分析可知,n=3,R元素化合价由+2价上升到+3价,2R+是还原剂,故A错误;B.由分析可知,x=4,O元素由0价下降到-2价,2O是氧化剂,故B错误;C.O元
素由0价下降到-2价,每生成2个水分子,转移4个e−,故C正确;D.O元素由0价下降到-2价,2O是氧化剂,2HO为还原产物,故D错误;故选C。14.已知通常条件下部分离子的还原性顺序为:S2->I─>Fe2+
>Br-,有以下方程式:①2Fe3++2I-=2Fe2++I2②2Fe3++2Br─=2Fe2++Br2③Br2+S2-=S↓+2Br─④I2+2Br-=Br2+2I-。则此条件下上述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答案】D【解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得以进行的条件
是: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结合离子的还原性顺序为:S2->I─>Fe2+>Br-做答。【详解】①2Fe3++2I﹣=2Fe2++I2中,I-作还原剂,Fe2+作还原产物,还原性:I->Fe2+,符合
上述还原性顺序,①正确;②2Fe3++2Br─=2Fe2++Br2中,Br-作还原剂,Fe2+作还原产物,还原性:Br->Fe2+,不符合上述还原性顺序,②错误;③Br2+S2-=S↓+2Br─中,S2-作还原剂,Br-作还原产物,还
原性:S2->Br-,符合上述还原性顺序,③正确;④I2+2Br-=Br2+2I-中,Br-作还原剂,I-作还原产物,还原性:Br->I-,不符合上述还原性顺序,④错误;故正确的是①③,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四个小题,共58分)1
5.氯化钻在生活中常用作干燥剂、融雪剂,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防冻液等。某工厂以石灰石为原料生产无水氯化钙的流程如下。原料石灰石中含有杂质主要是3MgCO和4MgSO(每一步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1)石灰石粉溶解时,主要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2)加入2BaCl除去的杂质离子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3)操作I的名称为___________,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
______。(4)进行操作II时,当蒸发血中出现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5)固体a的成分一定含有___________。【答案】(1)CaCO3+2H+=Ca2++H2O+CO2↑(2)①.2-4SO②.Ba2++2-4SO=BaSO4↓(3)①.过滤②.烧杯、漏斗、玻璃棒(4)大
量固体(5)BaSO4、Mg(OH)2【解析】【分析】原料石灰石中含有杂质主要是3MgCO和4MgSO,先用盐酸溶解,得到得溶液中含有Ca2+、Mg2+、2-4SO,加入BaCl2和Ca(OH)2,生成BaSO4沉淀、Mg(OH)2沉淀和CaCl2溶液,过滤后将CaCl2溶液蒸发结晶得
到无水氯化钙。【小问1详解】石灰石粉溶解时,CaCO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小问2详解】根据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进行分析,加入氯
化钡是为了除去2-4SO,离子方程式为:Ba2++2-4SO=BaSO4↓。【小问3详解】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于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I的名称为过滤,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小问4详解】在结晶时为防止晶体分解当出现大量固体析出时就要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小问5
详解】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依据除杂不引入杂质,所以固体中一定含有BaSO4、Mg(OH)2。16.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些明胶企业将皮革废料謷制成工业明胶,出售给某些制药企业,最终变成药用胶囊。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
属铬,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1)已知()22FeCrO中铬元素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__________价。2CrO−是一种酸根离子,则()22FeCrO属于__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2)下列关于明胶的水
溶液和24KSO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会产生沉淀B.二者均有丁达尔效应C.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前者为7910m10m−−−(3)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有关系的是_
__________。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B.在3FeCl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C.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D.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4)提纯明胶的水溶液和24KSO溶液装置是下列中的_____
______(填序号)。是A.B.C.(5)现有10mL明胶的水溶液与245mLKSO溶液混合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证明2-4SO能够透过半透膜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2②.盐(2)CD(3)ACD(4)C(5)取烧杯中液体少许于一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2-4SO能透过半透膜【解析】【小问1详解】已知()22FeCrO中铬元素是+3价,根据化合物
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可知,则其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2×[+3+(-2)×2]=+2价,2CrO−是一种离子,则()22FeCrO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小问2详解】A.明胶的水溶液属于胶体、较稳定,24KSO溶液稳定,密封放置均不会产生沉淀,A错
误;B.只有明胶的水溶液有丁达尔效应,B错误;C.胶体和溶液均能透过滤纸,二者的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C正确;D.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前者为7910m10m−−−,D正确;选CD。【小问3详解】A.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Al3+,而Al3+很容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
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所以用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故A选;B.在3FeCl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Fe(OH)3红褐色沉淀,与胶体得性质无关,故B不选;C.河水通常
是浊液、溶液和胶体组成的混合物,即河水中含胶体,而海水是电解质溶液,故河流在入海口和海水相遇时,河水发生了胶体的聚沉,从而形成了三角洲,故C选;D.蛋白质溶液是胶体,石膏是电解质,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利用的是胶体的聚沉,和胶体性质有的关,故D选;正确答案是:ACD。【小问
4详解】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水分子等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因此提纯明胶可以用半透膜进行分离,选用装置C。【小问5详解】证明2-4SO能够透过半透膜的实验操作是:取烧杯中液体少许于一试
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2-4SO能透过半透膜。17.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铁②34HPO③2Ba(OH)溶液④浓盐酸⑤氨气⑥3KClO固体⑦熔融的NaCl⑧4NaHSO固体⑨高锰酸钾粉末⑩氢氧化铁胶体。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物质中能导电的有__
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2)NaCl不但是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常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NaOH,同时得到两种副产品2H和2Cl,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__
_________。(3)4NaHSO在熔融时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将2Ba(OH)溶液逐滴加入4NaHSO溶液中至溶液呈中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4)3KClO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表示为:32222KClO
4HCl()2KCl2ClOCl2HO+=+++浓,①请用“双线桥”表示上述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②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A.只有还原性B.还原性和酸性C.只有氧化性D.氧化性和酸性(5)34HPO是三元弱酸,磷还
有一种含氧酸叫亚磷酸()33HPO,它是一种二元弱酸,则23NaHPO为_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写出33HPO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答案】17.①.①③④⑦⑩②.②⑥⑦⑧⑨18.22222HO2HCl
OHCl−−+=++通电19.①.244HNaHSONaSO++−=++②.2244222H2HOOHBaSOBaSO−++−+++=+20①..;②.B21.①.正盐②.33232H22HOPONaOHNaHPO+=+【解析】【分析】①铁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导电;
②H3PO4为电解质,不导电;③Ba(OH)2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导电;④浓盐酸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导电;⑤氨气为气态氢化物,属于非电解质,不导电;⑥KClO3固体为电解质,不导电;⑦熔融状态的NaCl为电解质,导电;⑧
NaHSO4为电解质,不导电;⑨高锰酸钾粉末为电解质,不导电;⑩氢氧化铁胶体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导电;【小问1详解】能导电的①③④⑦⑩;属于电解质的为②⑥⑦⑧⑨;故答案为:①③④⑦⑩;②⑥⑦⑧⑨;【小问2
详解】NaCl饱和溶液在通电作用下生成NaOH、H2和Cl2,22222HO2HNaClNaOHCl+=++通电;故答案为:22222HO2HClOHCl−−+=++通电【小问3详解】NaHSO4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244HN
aHSONaSO++−=++;若溶液呈中性,Ba(OH)2中的OH-完全被中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以1:2混合,2244222H2HOOHBaSOBaSO−++−+++=+故答案为:244HNaHSONaSO++−=++;2244222H2H
OOHBaSOBaSO−++−+++=+;【小问4详解】①KClO3中Cl为+5价,化合价降低,得1个电子生成ClO2,HCl中的Cl为-1价,化合价生成Cl2,失去2个电子;故答案为:;②HCl中Cl化合价升高发生
氧化反应,生成Cl2,化合价不变生成KCl,HCl体现还原性和酸性;故答案为:B;【小问5详解】H3PO3为二元弱酸,23HPO−为酸根,则Na2HPO3为正盐;1个H3PO3消耗2个NaOH生成盐和水;故答案为:正盐;
33232H22HOPONaOHNaHPO+=+。18.离子反应在物质提纯和鉴定以及消除水中污染物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回答:I.某无色透明溶液,仅由322224NaCuBaMgOHHCOSOCl++−−−++−、、、、、、、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取适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不做任何实验,即可确
定一定不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___。(2)由实验①确定一定不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3)实验③确定一定不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___。Ⅱ.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
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㥗化物的千分之一),氧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4)某厂废水中含KCN,每1L废水中含KCN为650mg。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22KCN2KOHClKOCN2KClHO++=++。(其中N均为3−价、O均为2−价)该反应中,
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处理上述废水20.0L,使KCN完全转化为KOCN,至少需氯气________g。【答案】(1)Cu2+(2)①.OH-②.OH-+H
CO3−=H2O+CO23−(3)Ba2+(4)①.C②.KOCN③.14.2【解析】的【分析】该溶液为无色溶液,则不含Cu2+,加入HCl有气体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氢根,则溶液中不含OH-,加入过量的OH-有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Mg2
+,加入过量的BaCl2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原溶液中不含Ba2+,综上,溶液中一定含有Mg2+、3HCO−、24SO−;一定不含Cu2+、Ba2+、OH-;无法判断Na+和Cl-是否存在;【小问1详解】根据溶液颜色判断,该溶液为无色溶液,则不含Cu2+;故答案为:Cu2
+;【小问2详解】实验①确定,加入HCl有气体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氢根,则溶液中不含OH-,2332HOOHHCOCO−−−+=+;故答案为:OH-;2332HOOHHCOCO−−−+=+;【小问3详解】实验③,加入过量的BaCl2有白色沉淀,说明溶
液中含有硫酸根,原溶液中不含Ba2+;故答案为:Ba2+;【小问4详解】KCN中C为+2价,化合价KOCN中C为+4价,则KCN中C失去2个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KOCN;1L废水中含有KCN650mg,则20.0L废水中含有KCN为13g,根据方程
式关系2~~KCNKOCNCl,则需要氯气14.2g;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