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规范练3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变化与民族交融 Word版含解析.docx,共(4)页,93.07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7ac328903c0852a72426656c9590c6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考点规范练3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变化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1.下表是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文献记述《三国志》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资治通鉴》(周
瑜)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A.疫病暴发影响赤壁之战战局B.疫病流行导致军阀混战C.曹操借疫病推卸战败的责任D.赤壁之战导致疫病蔓延答案:A解析:结合两则史料,可知疫病流行导致曹军
作战失利,这说明疫病的暴发影响了赤壁之战的结果,故选A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但并非是疫病的流行导致的,排除B项;题干中的两则史料反映的是后世对赤壁之战的看法,无法据此推知曹操本人对作战失利的原因分析,排除C项;疫病蔓延导致曹军在赤壁之战中失利
,排除D项。2.晋室宗亲司马睿重建晋朝之时,曾邀请大贵族王导一起接受百官朝贺,因王导坚决推辞而作罢。这一现象()A.反映了司马睿的仁德之心B.体现了高门士族的显赫地位C.有利于君臣之间一体和谐D.增强了东晋收复中原的决心答案:B解析: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东晋是以王导为首的高门士族为支柱而建立的政权,司马睿在政治上、军事上均依靠于王氏子弟,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据此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现象体现了高门士族的显赫地位,故选B项;司马睿邀请王导,是因为王导位高权重,而非仁德之心,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不能
说明君臣之间一体和谐,故排除C项;D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3.《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C.政权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D.经
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C解析:魏晋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破坏,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货币更换频繁,因此物物交换成为交易的主要手段。故选C项。4.(2023安徽合肥一模)东晋南朝时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东晋与大秦、波斯
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南朝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都有商品贸易交往。这种现象主要源于()A.抑商政策的松动B.造船技术的进步C.江南经济的发展D.丝绸之路的开通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得到开发,使得对外贸易和交流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故选C项;中国古代抑商政策一直存在,且东晋南朝时期并未放松,排除A项;造船技术进步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条件,但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应该考虑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因为这是物质基础,排除B项;丝绸之路的开通属于对
外贸易的交通条件,而不是对外贸易频繁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5.东晋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北民南迁,南迁民众带去北方成熟的铁质农具和耕作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结合,由此带来的影响是()A.南北经济差距逐渐减小B.长江流域普及稻麦轮作制C.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D.造成南方人多地少的矛盾答案
: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东晋时期的北民南迁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民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得南北经济差距逐渐减小,故A项正确;南方主要种植水稻,而不是稻麦轮作,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
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6.隋朝初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后又改为郡、县两级制。上述改革()A.导致封建国家财政开支增加B.增强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C.削弱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巩固统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简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对地方进行管理,以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故D项正确。7.以史为鉴,唐太宗非常重视选官用人,从他所用的人来看: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魏征敢于直言,大将李靖能征善战。唐太宗的“用人”之道给我们的启
迪是()A.唯才是举B.用人求全C.知人善任D.用人不疑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谏臣,任用能征善战的李靖为将,体现了他知人善任的优秀品质。故选C项。8.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正如胡戟先生所
说:“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据此可知,武则天当政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B.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C.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D.开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答案:B解析:根据题
干材料“政启开元”“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可知武则天当政时期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故选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可知题干材料强调武则天的统治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排除
C项;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开创了唐朝的全盛局面,排除D项。9.784年,关中因为战乱,米价上涨,长安经济困难。786年,京城禁军军粮无法保证,出现兵变危险。浙江东西道节度使韩滉运米三万斛供给朝廷,解除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此事反映出当时()A.藩镇是拱卫唐朝廷的关键力量B.唐
朝政府对藩镇存在一定依赖性C.强化藩镇是唐朝的必然选择D.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江南地区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唐德宗统治时期由于粮食危机京城出现兵变危险,节度使运粮化解了政府的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权势
比较大,当时唐朝政府既忌惮藩镇,又对藩镇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故选B项;藩镇对唐朝的中央集权产生了巨大的威胁,也是唐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排除A项;藩镇威胁唐朝中央集权,应当削弱藩镇,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D项。10.(2
023福建厦门二模)《大唐新语》载,贺知章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宰相张说对此评论,侍郎虽为“衣冠之华选”,却非往贤所慕;而集贤院学士,怀治国之道、蕴文学词彩,“始可处之无愧”。这主要反映当时()A.社会矛盾缓和B.选官途径多元
C.门第观念淡化D.重学风气浓厚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宰相张说对“贺知章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这一事件的评价,可知圣贤之人所向往的并不是显贵的侍郎,而是拥有治国之道、文采斐然的集贤院士,反映出当时重学风气浓厚
,故选D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对侍郎和集贤院士的态度,没有涉及社会层面的情况,因而与社会矛盾的缓和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只是提及“贺知章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这是官员的调配,而不是选官,排除B项;张说的评论中没有提及对门第的看法,因而无法判断门第观念是否淡化,排除C项。11.下列两幅图
为1991年从唐朝金乡县主(李渊的孙女)与其丈夫合葬墓中出土的彩绘陶俑,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B.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C.宽松开明的政治氛围D.多元文化的交往交融答案:D解析:题干图片中的彩绘陶俑反映出唐朝的女性可以骑马打猎,而且身着少数民族特色的
服饰,这体现了唐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学习与交融,题干图片中的彩绘陶俑是多元文化交往交融的结果,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并未涉及中央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因此无法体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排除A项;仅从女性骑马
打猎一事,体现不出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并未涉及政治氛围,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皇帝列表(部分)谥号姓名道武帝拓跋珪太武帝拓跋焘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
帝元子攸孝武帝元修材料二图1云冈石窟第20窟中的主佛图2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局部)图3出土于青州的北齐佛像(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内容变化。这些变化分别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2)根据材料二,说明北朝
佛像样式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3)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1)变化:北魏皇帝谥号多采用孝字;孝文帝改革后,拓跋氏改姓为元氏。措施:尊儒崇礼(以孝治国、改行汉制);改汉姓。(2)趋势:佛像样式逐渐汉化。原因:孝文帝改革推行
汉化政策;佛教本土化;受南朝文化的影响;民族交融的加强。(3)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
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
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八百多个。后来宋朝在西南地区设置羁縻州、县,明朝在部分地区
设置羁縻卫所。——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影响。参考答案:(1)特点: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先试点后推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加强了中央
对边疆地区的控制。(2)影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后世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