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金典生物】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同步精讲系列(2019人教版必修1)》5.4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1课时)(分层练习)(教师版).docx,共(11)页,868.319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04c00494105bdb58f66a58515cb7aa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1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概念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2020春•福州期中)下列有关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出四种绿叶中色素B.研磨时加少量碳酸钙是为了研磨充分C.分离色素时,蓝绿色的
色素带距离滤液细线最远D.根据绿叶中色素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不同,可对色素进行分离【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
,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
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解答】解:A、色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所以可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出四种绿叶中色素,A正确;B、研磨时加少量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为了研磨得充分,
加少量碳酸钙是为了保护色素,B错误;C、分离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滤液细线最远,C错误;D、根据绿叶中色素在无水乙醇中能溶解,可对色素进行提取;根据绿叶中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对色素进行分离,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
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2.(2022•沈河区校级开学)下列用鲜菠菜进
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B.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C.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液挥发消失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其在滤液中的溶
解度最高【分析】1、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
,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解答】解:A、CaCO3可防止酸破坏叶绿素,所以可在研磨前加入少许CaCO3,A错误;B、即使菜中叶剪
碎不够充分,也不明显影响研磨,且色素含量并没有减少,所以仍可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B正确;C、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因色素分解而消失,但不会随层析液挥发而消失,C错误;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其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
、处理。3.(2021秋•浔阳区校级期中)苋菜叶片细胞中除了叶绿体含有色素外,液泡中也含有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花青素(呈现红色)。某探究小组用50%的乙醇提取苋菜叶片中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层析结束后滤纸条上色素带由上到下,叙述正
确的是()A.第一条色素带比第二条色素带宽B.第三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呈现黄绿色的叶绿素bC.第四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小D.如果采用圆形滤纸法分离色素,则最外一圈的颜色为红色【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
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花青素是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所以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五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花青素(红色)。【解答】解:A、第一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胡萝卜素,其带宽比第二条色素带窄,A错误;B、第三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呈现蓝绿色的叶绿素a,B错误;C、层析结果会出现4条色素带,第1条为橙黄色的胡萝
卜素,第2条为黄色的叶黄素,第3条为蓝绿色的叶绿素a,第4条为黄绿色的叶绿素b,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扩散速度慢,所以第4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小,C正确;D、如果采用圆形滤纸法分离色素,
则最外一圈的颜色为橙黄色,最内一圈的颜色为红色,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概念2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吸收光谱4.(
2022•张湾区校级开学)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植物细胞中都只含有4种色素B.叶绿体的类囊体上有巨大的膜面积,有利于充分吸收光能C.叶绿体中只有叶绿素吸收的光能才能用于光合作用D.植物叶片之所以呈
现绿色,是因为叶片中的叶绿体吸收了绿光【分析】1、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即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2、液泡中可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是水溶性的,不参与光合作用。【解答
】解:A、高等植物根部细胞不含色素,A错误;B、高等植物细胞中的光合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的类囊体上有巨大的膜面积,有利于充分吸收光能,B正确;C、叶绿体中色素都能吸收、传递光能,但只有少数叶绿素
a能转化光能,C错误;D、植物叶片之所以呈现绿色,原因之一是叶片中的叶绿体吸收绿光最少,绿光被反射,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器的种类、分布和功能,掌握液泡、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功能,能
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概念3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5.(多选)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由两层膜构成,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内膜上B.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C.叶绿体中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增加了膜面积D.叶绿体可以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释放O2【分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它的亚显微结构包括:双层膜、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和基质。【解答】解:A、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不在内膜上,A错误;B、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如蓝藻等原核生物,
B错误;C、叶绿体中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增加了膜面积,C正确;D、叶绿体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释放O2,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结构及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的知识即可。6.(多选)如图为叶绿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具
有选择透过性B.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2上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分布在3中D.叶绿体具有双层膜,叶绿体外膜和类囊体薄膜【分析】图为叶绿体结构示意图:结构1是叶绿体的外膜,2代表类囊体薄膜,3是叶绿体基质。【解答】解:A、图中结构1是
叶绿体的外膜,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B、叶绿体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2上,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B正确;C、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2上,与
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3中,C错误;D、叶绿体具有双层膜,叶绿体外膜和内膜,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了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能
力1理解能力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7.(2019春•禅城区校级期中)如图为新鲜菠菜叶中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的结果,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提取色素时不加碳酸钙会使色素带①②变浅B.低温对色素带④的破坏率最高C.纸层析的
原理是光合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D.能吸收红光的色素带是③【分析】分离色素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叶绿素分离实验的结果是: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
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所以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解答】解:A、碳酸钙会保护色素不被破坏,故提取色素时不加碳酸钙会使色素带①②变浅,A正确;B、低温下叶绿素易分解,对叶绿素的破坏率最高
,B错误;C、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提取色素的原理是绿叶中的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C错误;D、③为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光合色素分离
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能力2理解能力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8.(2019秋•浙江期中)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能合成自身需要的全部蛋白质B.叶绿体的内膜向
内折叠,与基粒一同构成了复杂的膜系统浸润在基质中C.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基质中所含的酶的种类和物质成分相同D.都是双层膜的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不同,增大的膜面积利于物质合成或分解【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
同点。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
;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
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解答】解:A、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能合成自身需要的部分蛋白质,A错误;B、叶绿体
的内膜是平滑的,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B错误;C、基质中所含的酶的种类和物质成分不同,C错误;D、都是双层膜的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不同(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来增大膜面积),增大的膜面积利于物质合成或分解,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关键能力3实验探究能力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9.(2022春•南阳期末)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
了防止滤液挥发B.若选用同种但失绿变黄的叶片,色素含量可能是(甲+乙)<(丙+丁)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分析】1、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丁为胡萝卜素,丙为叶黄素,乙为叶绿素a,甲为叶绿素b.【解答】解:A、提取
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A错误;B、失绿变黄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较低,所以(甲+乙)<(丙+丁),B正确;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扩散距离最远,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C错误;D、丁为胡
萝卜素,丙为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色素提取和
分离的原理、对照柱形图分析出各种色素.10.(2020秋•合肥期末)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前方,是因为其在滤液中的溶解度最高【分析】1、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
体中的色素。2、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分离色素时,用层析液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距点样处越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解答】解:
A、黄化叶片中不含叶绿素,但含有类胡萝卜素,用此材料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以观察到两条色素带,A错误;B、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层析液等中,B错误;C、由于叶绿素含量比类胡萝卜素
多且叶绿素呈现绿色,所以,提取液呈绿色,C正确;D、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如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最前方,是因为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识记能力,难度不大,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11.(2022春•湖南月考)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画滤液细线时只要滤液足够多,画一次就可
以了B.在研磨叶片结束后应加入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C.若滤纸条上滤液细线全部没入层析液,则无法观察到色素带D.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的是叶绿素a,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最快【分析】1、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
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2、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解答】解:A、画滤液细线时
要画2﹣3次,且要画的比较直、细,A错误;B、提取色素时,应该在研磨叶片前加入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B错误;C、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色素就会溶解到层析液中,不会在滤纸条上得到分离的色素带,C正确;D、叶绿素a含量最多,故其色素带最宽,但溶解度最高的是
胡萝卜素,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
意积累。12.(2020秋•陆良县校级期末)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取色素时,要加入SiO2和CaCO3是为了进行充分研磨B.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C.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D.色
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
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解答】解:A、提取色素时,要加入SiO2和CaCO3,其中SiO2是为了进行充分研磨,CaCO3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A错误;B、红外光和紫外光不是可见光,而叶绿体中的色素只能吸收可见光,B错误;C、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C正确;D、色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3.
(2021秋•海安市校级月考)利用乙醇提取出叶绿体中的色素,设法分离得到各种色素后,并将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和混合液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5位置(如图所示),当滤纸下方浸入层析液
后,最终滤纸条上各色素正确位置应为()A.B.C.D.【分析】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解答】解:叶绿体中的色素,由于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率不同,扩散最快的是胡萝卜素,其次分别是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所以实验结果,4位置上胡萝卜素在最上面,其次3位置上的叶黄素,接着1位置上的叶绿素a,在滤纸条最下面是位置2上的叶绿素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色素的提
取和分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4.(2021秋•未央区校级月考)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列与叶绿体有关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类囊体B.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不能用来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C.提取叶绿素的过
程中,研磨叶片时至少需要破坏两层生物膜D.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有利于研究其功能【分析】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基质中含少量的DNA、RNA。【解答】解:A、叶绿体的类囊体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错误;B、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原生质层呈现绿色,能用来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B错误;C、提取叶绿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时至少需要破坏
三层生物膜,1层细胞膜和2层叶绿体膜,C错误;D、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好氧细菌可确定产生O2的部位,是用来研究叶绿体的功能的理想材料,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叶绿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叶绿体的结构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5.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关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④⑤⑥。①所有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②蓝细菌细胞中无叶绿体,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③叶绿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大大增加了膜面积④叶绿体内含有少量的DNA⑤叶绿体中的色素具有吸收、传递
和转化光能的作用⑥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面积非常大,可以为色素和酶提供附着位点【分析】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
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解答】解:①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和幼茎表皮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植物的非绿色细胞(如根部细胞)中无叶绿体,①错误;②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②错误;③“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大大增加了膜面积”是线粒体的特征,③错误;④叶绿体内含少量的DNA,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④正确;⑤叶绿体的色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⑤正确;⑥类囊体薄膜面积非常大,大量的色素和酶附着于此,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⑥正确。
故答案为:④⑤⑥【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6.(2020春•芗城区校级月考)叶绿素是植物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的重
要色素,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与糖类相比,叶绿素分子中特有的元素是N、Mg。(2)将绿叶中提取的色素溶液放在光源和分光镜之间,在光谱中可以看到明显变暗的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分离色素所使用的方法是纸层析法。(2)植物种子在黑暗中萌
发形成的幼苗,节间特别长,叶子很小,呈黄色或黄白色,即“黄化现象”。从光合色素形成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方面进行分析,“黄化现象”说明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类胡萝卜素的形成可以不需要光。(4)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乙同学认为这是
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所致,丙同学则认为这是某些色素含量增加所致。根据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第一步:从预留的叶片中挑选出足量的、分量相等、大小相近的已变黄叶片和正常叶片为实验材料。第二步:在相同条件下,再次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第三步:
测定和记录实验结果,比较这两种叶片各种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得出结论【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
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2.叶绿体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两大类,其中叶绿素分子主要吸收红光部分和蓝紫光部分。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类胡萝卜素能够吸收蓝紫光,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条件。【解答】解:(1)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叶绿素等光合色素,所以可以成为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糖类的组成元素
只有C、H、O,而叶绿素分子的组成元素为C、H、O、N、Mg,故叶绿素分子中特有的元素是N、Mg。(2)将绿叶中提取的色素溶液放在光源和分光镜之间,由于叶绿体色素能够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在光谱中可以看到明显变暗的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分离色素时,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实现色素
在滤纸上的分离,该方法称为纸层析法。(3)植物种子在黑暗中萌发形成的幼苗,会出现“黄化现象”。该结果的出现的原因应该从黄化幼苗与正常幼苗所处的环境条件的不同来分析,不难发现黄化幼苗所处的环境是黑暗环境,显然黑暗环境影响了光合色素的形成,根据颜色(叶绿素为绿色,而胡萝卜素呈黄色)分析可知,“黄化现象
”说明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类胡萝卜素的形成可以不需要光。(4)欲探究乙、丙对实验结论的正确与否,需要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操作,以便能够观察到色素种类和含量的变化,从而分析乙、丙同学结论的正确与否,结合所需实验进行分析如下。第一步:从预留的叶片中挑选出足量的、分量相等、大小相近的以变黄的叶
片和正常的叶片为实验材料。第二步:在相同条件下,再次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第三步:测定和记录实验结果,比较这两种叶片各种色素的种类和含量,进而分析乙、丙同学谁正确。故答案为:(1)类囊体薄膜N、
Mg(2)红光和蓝紫光纸层析法(3)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类胡萝卜素的形成可以不需要光(4)已变黄正常提取和分离种类含量【点评】熟知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实验原理与操作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色素的元素组成和形成条件是解答本
题的另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