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综物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9)页,1.379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dde8ecde6fc1ce37031f4b933e1b0a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泸县第四中学高2021级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B.23592U的一种裂变可能为23511309519205
4380UnXeSr3n+→++C.核反应23411120HHHen+→+属于原子核聚变D.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子的能量就越大,遏止电压就越大【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公式233C=知,处于3n=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
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A错误;B.根据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可知,23592U的一种裂变可能为235113095192054380U+nXe+Sr+11n→B错误;C.核反应23411120H+HHe+n→属于原子核聚变,C正确;D.根据光电效应方程2m12mvhW=−根据动能定理得2m102
CeUmv−=−解得ChWUe−=遏止电压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与光强无关,D错误。故选C。2.如图所示为一物体随升降机由一楼运动到某高层的过程中的v﹣t图象,则()A.物体在0~2s处于失重状态B
.物体在2~8s处于超重状态C.物体在8~10s处于失重状态D.由于物体的质量未知,所以无法判断超重、失重状态【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根据加
速度的方向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解:A、由图象可知,在0~2s内,物体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向上,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在2~8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故B错误.C、物体在8~10s内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
故C正确.D、超重、失重状态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是可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要能根据图象得出有用的信息,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是关键,同时要明确超重和失重的条件.3.某同学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一
段时间后落回到抛出点,若该物体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定,该同学测得该物体下落时间是上升时间的k倍,则该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为其重力的()A.k倍B.1k倍C.11kk−+倍D.2211kk−+倍【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有2211=22hat
at=下下上上+mgfma=上mgfma−=下tkt=下上解得2211kfmgk−=+故选D。4.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发射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如图所示,“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之后,需要在近火星点P变
速,进入环绕火星的椭圆轨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问一号”由轨道I进入轨道II,需要在P点加速B.“天问一号”在轨道I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II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C.“天问一号”在轨道I上的运行周期小于在轨道II上的运行周期D.“天问一号”在轨道I上
运行时的机械能等于在轨道II上运行时的机械能【答案】B【解析】【详解】AD.由题图可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的过程,需要在P点减速,此时推进器对探测器做负功,探测器在轨道I上运行时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II上运行时的机械能,
AD错误;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MmGmar=解得2MaGr=可知探测器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与在轨道Ⅱ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相等,B正确;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32akT=由于轨道Ⅰ的轨道半长轴大于轨道Ⅱ的轨道半长轴,故探测器在轨
道Ⅰ上的运行周期大于在轨道Ⅱ上的运行周期,C错误;故选B5.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竖直固定,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圆环的最高点A,另一端与套在圆环上的小球相连。小球的质量为m,静止在B点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30=,重力加速度为g。若换用原长相同,劲度系
数更大的某轻质弹簧,小球能静止于圆环上的C点(图中未画出,但不在圆环最低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静止在B点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mgB.小球静止在B点时,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背离圆环的圆心C.换用弹簧后,弹簧
的弹力将变大D.换用弹簧后,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将变大【答案】B【解析】【详解】B.以小球为研究对象,由于重力作用,弹簧一定被拉伸,弹簧弹力F沿弹簧斜向上,由平衡条件,弹簧弹力F与圆环对球的弹力NF的合力跟重力等大反向,画
出受力分析如图。所以圆环对球的弹力方向一定背离圆心,故B正确;A.由图可知:AOB与DBE相似,有N==FmgFRABR弹簧的弹力大小ABFmgR=由几何关系得2cos303==ABRR解得3Fmg=故A错误;CD.换用劲度系数更大的某轻质弹簧,小球沿圆环上移,最终受
力平衡后,上述三角形相似仍成立,根据N==FmgFRABR得,当B点上移时,由于重力mg与半径R不变,AB长度减小,故弹簧弹力F减小,NF大小不变,故CD错误。故选B。6.低空跳伞是一种刺激的极限运动,假设质量为m的跳伞运动员,由静止开始下落h的过程中受恒定阻力作用,加速度为
34g,对于此过程,下列正确的是()A.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减少了34mghB.运动员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34mghC.运动员动能增加了34mghD.运动员的机械能减少了14mgh的【答案】CD【解析】【分析】【详解】A.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A错误;B.
运动员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3144Wmgmghmgh=−=B错误;C.根据动能定理可得,运动原动能增加了k34Emgh=C正确;D.运动员减少的机械能全部克服阻力做功,所以运动员的机械能减少了14mgh,D正确。故选CD。7.第二十四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
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奏响全人类团结、和平、友谊的华美乐章。跳台滑雪是冬奥会的重要项目之一。如图所示,一名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O点水平飞出,经过2s落到斜坡上的A点,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视为质点,重力加
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从O点下落高度为5m时,运动员离斜面最远B.当从O点下落高度为10m时,运动员离斜面最远C.当从O点下落高度为5m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到达A点前瞬间重力瞬时功率的一半D.当从O点下落高度为10m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到达A点前
瞬间重力瞬时功率的一半【答案】AC【解析】【详解】AB.类比斜抛运动,从O点到A点的时间为t2=2s根据斜抛运动的对称性,从O点到离斜面最远需要时间11st=则从O点下落高度为2115m2hgt==故A正确,B错误;CD.从O点下落高度为5m时,需要时间
11st=此时竖直方向速度1110m/svgt==从O点下落到A点需要时间22st=此时竖直方向的速度2220m/svgt==根据P=mgv知当从O点下落高度为5m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到达A点前瞬间重力瞬时功率的一半,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8.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穹形光滑支架上,一根不
可伸长的轻绳通过光滑的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G.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另一端从B点沿支架缓慢地向C点靠近(C点与A点等高).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A.由B到D的过程中,拉力逐渐变大B.由B到D的过程中,拉力保持不变
C.由D到C的过程中,拉力逐渐变大D.由D到C的过程中,拉力保持不变的【答案】AD【解析】【详解】AB.当轻绳的右端从B点移到直杆最上端D时,设两绳的夹角为2θ.以滑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2Fcosθ=mg
得到绳子的拉力2cosmgF=所以在轻绳的右端从B点移到直杆最上端D时的过程中,θ增大,cosθ减小,则F变大,选项A正确,B错误;CD.当轻绳的右端从直杆最上端D移到C点时,设两绳的夹角为2α.设绳子总长为L,两直杆间的距离为S,由数学知
识得到sinSL=L、S不变,则α保持不变.再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两绳的拉力F保持不变。所以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故D正确,C错误。故选AD。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
,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9.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该装置验证小球向下摆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连接小球,在O点的正下方D处(箭头所指处)放一锋利的刀片,细线到达竖直位置时能被割
断,实验中小球摆到最低点时恰好与桌面接触但没有弹力,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a.实验开始前,测出小球的直径d,再让小球处于自然悬挂状态,测出悬线的长为L,小球下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b.将小球向右拉离平衡位置,测出细线与竖直方向成一定的张角,由静止释
放小球,使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细线立即被刀片割断(不计细线割断时的能量损失);c.割断细线后,小球水平抛出,测得小球抛出后的水平位移为x。完成下列问题:(1)本实验所用器材有:细线、小球、刀片、量角器和_________A.天平B.刻度尺C.游标卡尺(2)割断细线后,
小球水平抛出的速度表达式为v0=_________(用已知和测量物理量的符号表示)。(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表达式为_________(用已知和测量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答案】①.BC②.2xgh③
.2(1cos)42xdLh=+−【解析】【详解】(1)[1]由机械能够守恒的式子可得与小球的质量无关,故不需要天平,这里需要测量细线的长度以及小球的直接,所以需要用到刻度尺和游标卡尺,故选BC。(2)[2]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
动有212hgt=水平方向有0xvt=联立可得0=2gvxh(3)[3]小球下降的高度为()1cos2dL+−()若机械能守恒有()2011cos22dmgLmv+−=()化简得()21cos42xdLh=+−()满足该式子,则得出机械能守恒。10.某实验小组为验证系统
机械能守恒,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实验过程如下:(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砝码上端固定的遮光片厚度d时,螺旋测微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mm,测得砝码和遮光片总质量m=0.026kg;(2)按图甲安装实验器材并调试,确保砝码竖直上下振动时,遮光片运动最高点高于光电门1的激
光孔,运动最低点低于光电门2的微光孔;(3)实验时,利用计算机记录弹簧拉伸量x及力传感器的读数F,画出F—x图像,如图丙所示;(4)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1的挡光时间t1=0.0051s,弹簧的拉伸量x1=0.04m,经过
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t2=0.0102s,弹簧的拉伸量x2=0.08m,以及两个光电门激光孔之间的距离h=0.04m;(5)遮光片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过程中,弹性势能的增加量Ep1=________
J,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2=_________J,系统动能的减少量Ek=_______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g=10m/s2),实验表明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系统机械能守恒。【答案】①.2.040②.0.0120③.0.0104④.1.56×10-3【
解析】【详解】(1)[1]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为0.01mm,则遮光片厚度为2mm4.00.01mm2.040mmd=+=(5)[2][3][4]遮光片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增加量为p10.20.4
0.04J0.0120J2E+==重力势能减小量为()p221Emgxx=−代入数据得p20.0104JE=系统势能的增加量为pp1p2EEE=−代入数据得3p1.6010JE−=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d
vt=系统动能的减少量为22k121122ddEmmtt=−代入数据得3k1.5610JE−=11.滑板运动是年轻人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如图所示,一运动员在玩滑板,他一只脚蹬地后,滑板和他一起以大小为3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从A点向右无动力运动,运动到B点时恰能沿
斜面下滑,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4m/sv=。已知水平面A、B间的距离为1.8m,斜面倾角37=,滑板与AB、BC段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运动员和滑板的总质量为60kg,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210m/s=g。求:(1)滑板与水平面AB段间
的动摩擦因数;(2)斜面BC的长度。【答案】(1)0.25;(2)2m【解析】【详解】(1)由题可知,运动员从A到B做匀减速运动,到B点时速度刚好为零,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21102axv=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1fma=解得150Nf=因为N=fFmg=代入数据
解得,滑板与水平面AB段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2)在BC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sincosmgmgma−=解得24m/sa=又222Cvax=解得,斜面BC的长度为22mx=12.如图所示,水平面以O点为界,左侧光滑、
右侧粗糙.足够长的木板A左端恰在O点,木板右端叠放着物块B.物块C和D之间夹着一根被压缩了的轻弹簧(弹簧与物块不栓接),用细线锁定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3J.现将细线突然烧断,物块C与弹簧分离后向右做直线运动,并与木板A碰撞后粘连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已知A、B、C的质
量均为m=1kg,物块D的质量M=2kg,A、C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1=0.1.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物块C与弹簧分离瞬间的速度大小.(2)木板A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答案】(1)C2
m/sv=;(2)2s3t=【解析】【详解】(1)设物块C、D与弹簧分离瞬间速度分别为Cv和Dv,此过程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得C22D11322mvMv+=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列式得CD
0mvMv−=联立以上两式解得C2m/sv=,D1m/sv=(2)设C与A碰后获得的速度为0v,且C与A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则C02mvmv=解得01m/sv=对B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得21mgma=解得213m/sa=对A、C整
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1232mgmgma+=解得223m/sa=设经过时间1t,A、B、C三者速度相同,并设共同速度为v,由运动学公式列式,对B列式有11vat=对A、C整体列式有021vvat=−联立以
上两式解得11s6t=;1m/s2v=共速后,A、B、C三者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它们组成的整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得133mgma=解得21m/sa=设此后三者一起匀减速至停止的过
程中,所用时间为2t,由运动学公式得2vat=解得21s2t=那么木板A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122s3ttt=+=(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物理――选修3-3)(1
5分)13.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状态a,可经不同的过程变化到状态c。若将该气体从a经等容变化到b,再经等压变化到c称为过程1:将该气体从a经等压变化到d,再经等容变化到c称为过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1中气体对外做的功等于过程2中气体对外做的功B.状态b气体分子的平
均动能小于状态d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C.过程1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小于过程2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D.过程1中从a到b气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从b到c过程中吸收的热量E.过程1中从a到b气体放出的热量小于从b到
c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答案】BCE【解析】【详解】A.根据题意,由图可知,过程1体积膨胀过程中气体的压强小于过程2中体积膨胀过程中气体的压强,因此过程1中气体对外做的功小于过程2中气体对外做的功,故A错误。B.根据题意,由图可知,状态b时气体的pV值小于状态d时气体的pV
值,因此状态b时气体的温度小于状态d时气体的温度,故B正确。C.根据题意,由图中信息可知状态a和状态c温度相同,因此气体内能也相同,但过程1中气体对外做的功小于过程2中气体对外做的功,因此过程1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小于过程2中从外界吸收的
热量,故C正确。DE.过程1中因气体对外做了功,因此此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应大于放出的热量,因此从a到b气体放出的热量小于从b到c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故D错误,E正确。故选BCD。1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柱形气缸内用质量为m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
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为S,可沿气缸无摩擦滑动但不漏气。系统静止时活塞底面到气缸底部的距离为h,现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活塞上,缓慢增大力F,直到气缸刚要离开地面。气缸导热良好,周围环境温度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大气压强恒为0p,
气缸壁厚度不计。求:(1)此时活塞底面距离气缸底部高度:(2)若气缸刚要离开地面时撤去外力F,足够长时间后活塞重新处于静止状态,撤去F后到最终活塞静的止的过程中,气体放出的热量。【答案】(1)020pSmg
hhpSMg+=−;(2)00()mgpSMmghQpSMg++=−()【解析】【详解】(1)气体发生等温变化1122pVpV=据题意可得10pSpSmg=+1VhS=末状态,对气缸20pSMgpS+=22VhS=解得020pSmghhpSMg+=
−(2)气体温度不变,可得QW=气对活塞,据动能定理可得0=0mghpShW+−气解得00()mgpSMmghQpSMg++=−()(物理—选修34)(15分)15.一振动周期为T、振幅为A、位于0x=点的波源从平
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开始做简谐运动。该波源产生的一维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速为v,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一段时间后,该振动传播至某质点P,已知P点与波源距离svT=,则质点P的()A.振幅一定为AB.周期一定为TC.速度的最大值一定为vD.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
向E.位移与波源的位移相同【答案】ABE【解析】【详解】A.质点P的振幅等于振源的这幅,则振幅一定为A,选项A正确;B.质点P的周期等于振源的振动周期,则周期一定为T,选项B正确;C.质点的振动速度与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则质点P振动速度的最大值不一定为v,选项C错误;D.各个质
点起振的方向与波源起振的方向相同,则P点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选项D错误;E.因为P点与波源距离=svT=,则P点的振动情况与振源同步,即P点的位移与波源的位移相同,选项E正确。故选ABE。16.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为O,直径,3PQOAOAR⊥
=从A点发射出两条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线AB和AC,经玻璃砖折射后均平行OA射出,已知玻璃砖对AC光线的折射率为43,图中60,53i==,已知sin530.8=,求:(1)玻璃砖对AB光线的折射率;(
2)两条出射光线间的距离。【答案】(1)3;(2)1.1R【解析】【详解】(1)如图,△ABO中,由几何关系得()sin180sin()3RR−−=解得β=30°则玻璃砖对AB单色光的折射率sin3sinABn==(2)由sin53sinACn=43ACn=解得37=由几何关
系得两条出射光线间的距离(sinsin)dR=+联解得在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