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课件(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第13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PPT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5 页
  • 大小 4.720 MB
  • 2024-10-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课件(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第13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课件(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第13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课件(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第13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2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4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课件(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第13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pptx,共(45)页,4.72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c6b06f03070c5bb63389bbd736f691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十三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地理内容索引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

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备考指导•结合典型实例,理解区域的含义、类型和不同空间尺度•以典型区域为例,了解区域的要素组成,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点,理解区域的差异性与区域关联。通过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理解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知识点1

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知识筛查]知识点1多种多样的区域1.不同类型的区域(1)概念: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2)边界和性质。有些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或流域;有些

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自然带或语言区。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3)类型: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类型举例说明按照自然特征划分的区域中国东部季风区按照人文特征划分的区域汉语北方方言区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区域温度带的划分综合自然特

征和人文特征划分的区域中国主体功能区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划分的区域行政区、经济特区;禁止开发区;等等客观存在并科学划分的区域中国野生稻分布区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2.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1)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的划分。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

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2)区域空间尺度与区域发展的关系。①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②同一尺度的区域,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知识巩固]区域

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第1~2题。1.下列关于区域类型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来划分的B.区域划分以地理环境整体性为基础

C.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客观上并不存在D.目的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2.下列区域有明确边界的是()A.季风气候区B.行政区C.松嫩平原D.湿润区答案:1.D2.B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解析:第1题,区域有按单一指标划分的,也有按综合指标划分的;区域划分以地

理环境差异性为基础;区域有人为划分的,也有客观存在的;目的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D项正确。第2题,区域划分时,自然区域一般没有明确的边界,季风气候区、松嫩平原、湿润区是自然区域,没有明确的边界;行政区是为了特定的行政

管理目标而划分的,有明确的边界,B项正确。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知识点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知识筛查]1.区域整体性(1)区域要素与景观的关系。(2)区域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影响。①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②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1)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2)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

向。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3.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比较项目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北纬30°—33°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4°—48°,地处我国东北地

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耕地条件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为主,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贫乏石油等矿产资源较丰富知识点1知识点1

知识点2知识点2(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差异。比较项目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耕作类型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特色产业水产业西部畜牧业工业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商业贸易发达不发达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知识巩固]图1为长江三角洲工业区示意图,图2为鲁尔工业区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1.图中两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有()①地理

位置优越②煤炭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水力资源丰富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⑥农业发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④⑤⑥2.图示两工业区内钢铁工业发达,其钢铁工业发展的共同不利条件是()A.铁矿资源缺乏B.劳动力短缺C.科技

水平较低D.市场狭小答案:1.C2.A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发展工业的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③水陆交通便利;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⑥农业发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德国鲁尔工业区发展工业的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煤炭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C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德国鲁尔工业区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煤炭资源丰富;两工业区内钢铁工业发达,其钢铁工业发展的共同不利条

件是铁矿资源缺乏,A项正确。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1区域特征分析[整合构建]1.区域特征的分析思路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2.区域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根据某一区域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及其特征,进而结合地形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以及植被类型、土壤等。根据人地相关原理推断该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地形、气候条件可确定区域农业类型;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因素,可以推断人口、城市、交通线

的分布及工业布局,如下图所示。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真题剖析](2020全国Ⅱ卷,1~2)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

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解题思路:第(1)题,“河”属于自然环境五要素中的水

文要素;该地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墚、塬、峁是黄土高原典型的地貌形态,因此“梁”属于地貌要素;“柳”属于植被要素。故A项正确。第(2)题,材料显示,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甲

、乙两地的地名中“河”“沟”“湾”出现的比例高,说明两地在特定时期河流众多;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分布有众多的河流,但是乙地河流稀少,说明和特定时期相比,乙地现在河流变少,自然环境变化较大,故D项正确。风俗习惯、土地利用结构、人口迁徙等因素不会使当地河流的数量减少,故A、B、C三项错误。尝

试解答:(1)A(2)D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训练突破]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

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读图,完成第1~3题。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1.该剪纸作品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地区D.长江三角洲地区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

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答案:1.D2.B3.D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解析:第

1题,图中信息显示,该地区为水乡,民居沿河而建,且多窗,人们摇船出行,为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观,反映了当地降水较多、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的自然特征,该景观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降水丰沛、水网密布,因此民居多依河而建,人们出行以水路行舟为主。第3题,川

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流行于四川、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豫剧是河南的地方戏种,粤剧是广东的地方戏种,越剧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代表性地方剧种。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区域环境对区域

发展的影响[整合构建]1.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形成原因(1)气候差异的形成。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2)地貌差异的形成。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3)水文差异的形成。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

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5)植被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

成点2能力形成点22.区域人类活动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农业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机械化程度、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

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工业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人口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城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交通交通方式

、通达度等差异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真题剖析](2020浙江卷,3~4)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浙江省与海

西州扶贫协作是我国东西部互利共赢之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的合理措施有()①电商直播,销售海西州农产品到浙江省②生态移民,助力海西州农民迁居至浙江省③区域合作,选派浙江省人才支援海西州④招

商引资,搬迁浙江省IT企业扎根海西州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我国西部许多农村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A.人口密度大B.经济规模小C.土地生产力低D.生产技术水平低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解题思

路:第(1)题,浙江省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科技发达,通过电商直播为海西州农产品找到销路,利于海西州农民提高收入,①正确;浙江人多地少,两地距离远,生活习惯、文化风俗差异大,不适合将海西州农民迁居浙江省,②错误;海西州地处西部内陆

,科技教育落后,缺乏人才,浙江省科技教育发达,科技人才丰富,选派浙江省人才支援海西州,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③正确;IT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海西州科技落后,缺少科技人才,不适合IT产业发展,④错误。A项正确。第(2)题,西部地区多山地、高原,降水较

少,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力低,农牧业产出少,导致环境承载力小,C项正确;当地人口密度小,A项错误;经济规模小和科技水平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不是环境承载力小的主要体现,B、D两项错误。尝试解答:(1)A(2)C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训练突破]三江平原位

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由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三条大江汇流、冲积而成。三江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倍。据此完成第1~2题。1.与珠江三角洲相比,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最突出的特点是()A.以水稻种植为主B.商品率高,机械化程

度高C.水利设施完善D.科技水平高2.三江平原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当地()A.地势平坦,地广人稀B.水稻种植历史悠久C.黑土广布,土壤肥沃D.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答案:1.B2.D能力形成

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解析:第1题,与珠江三角洲相比,三江平原以小麦种植为主;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水利设施不如珠江三角洲完善;科技水平不如珠江三角洲高。第2题,三江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种植,成为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之一。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答题建模]地理特征描述思维模型1.位置特征=纬度位置(南北半球、热量带、气候类型)+经度位置(大洲或大洋归属,东、西岸及内陆,气候类型)+海陆位置(

气候类型、交通通达度)+相对位置(下垫面环境的特殊性)。2.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起伏(地势倾斜方向、坡度大小、相对高差)+海拔高低+特殊地貌(冰川、荒漠、黄土、海岸线曲折或平直)等。3.气候特征=气温(气温高低、日较差和年较差)+降水(总量、季节或年际变化)+水热组合(如

雨热同期)。4.天气特征=气温(气压)高低+阴晴+降水(降水强度大小、降水范围)+风(风向、风速)。5.水文特征=水位+水能+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6.水系特征=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支流多少+河网密度+河道深浅、弯曲程度、宽窄+水

系形状。7.地表环境特征=地形地貌+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水系(河湖多少及其突出特征)。8.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农业部门结构+农业生产对象+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单产+商品率+机械化水平+地区生产专门化。9.工业生产特征=工业的发达

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原料、市场的对外依赖程度等。10.区域地理特征=自然环境特征(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社会经济特征(产业活动、交通运输、城市、人口等)。[解答策略](1)

把握描述方向和角度。明确描述的方向,即描述的对象在哪里、是什么;确定描述的角度,即从哪些方面来分析,确保要点全面无遗漏。(2)看图分析,读表归纳。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结合,以获得完整的地理特征信息。对图

表信息进行概括,结合问题进行必要的取舍,确保主次分明、重点突出。(3)规范表达,专业描述。用规范的地理术语表达,“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答案组织点要全面,语言要简练,先主后次,层次分明。模型应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

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图1(1)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套用模型

第(1)题,据图从气温、降水两方面描述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降水从总量和季节变化两个角度分析。第(2)题,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和高低变化来分析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要根据图中等高线、水系分布来判断分析。第(3)题,根据

文字材料可知,应从旱季灌溉、浸沤和水运三方面分析,要结合图示水系、降水等信息判断推理。规范解答(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5—10月(6—9月)降水较丰富(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

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3)水网密,水量丰富,便于运输;利于旱季

时对黄麻进行灌溉;便于浸沤黄麻。模型迁移读我国西北某地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2)简述图中甲河流的水文特征。(3)据图说明图中城镇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主要的自然原因。答案:(1)西南部为山地,中部为河西走廊,东北部为内蒙古高原(或南部

为山地,北部为高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或地势南高北低)。(2)流量小;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夏季水量大(夏汛);含沙量大;下游为季节性河流(或下游冬季断流)。(3)特征:分布在山麓地带(或沿河西走廊分布)。原因: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开阔。解析:第(1)题

,根据图示经纬网判断方向,图示西南部为山地,中部为河西走廊,东北部为内蒙古高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第(2)题,图示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甲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流量小,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夏季气温高,融水多,河流水量大,形成夏汛。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甲河流为内流河,下

游为季节性河流,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少,下游断流。第(3)题,在西北内陆地区,城镇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山麓地带水源充足。河西走廊的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居住和对外联系。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