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课件(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pptx,共(47)页,6.62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29a52768c2b034baee2ab79865db49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章第1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理内容索引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
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备考指导•地理实践力:观察晴朗夜晚的星空,识别主要天体及其特征,认识其所在的天体系统•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分析地球上(宇宙中)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其形成这些条件的原因•区域认知:结合航天发射活动分析航天基地选址的条件,结合
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分析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知识筛查]知识点1地球的宇宙环境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宇宙中的物质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
彗星等。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2)天体系统的级别。①形成: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②级别:具体如下图所示。图解表解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方法总结天体的判断方法一看位置: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位于地球
大气层或返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飞机、待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等。二看实质: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如下图所示的流星现象。三看运转: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
考察的火星车不属于天体。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①太阳系组成及八颗行星类型。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②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共面性: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
平面上③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2)特殊性——存在高级智慧生命。地球上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知识巩固
]北极星距地球约434光年,在北半球观测时,位于观测者的正北方。因此,若在野外迷路,人们可以利用北极星帮助自己辨别方向。据此完成第1~2题。1.与北极星属于同一类型天体的是()A.月球B.金星C.哈雷彗星D.太阳2.北极星属于()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答案
:1.D2.B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解析:第1题,北极星为恒星,月球为卫星,金星为行星,哈雷彗星为彗星,太阳为恒星。第2题,地月系只包括地球和月球,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因此北极星不属于地月系和太阳系;北极星是恒星,肉眼可见,因此北极星在银河系内。知识点
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知识点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筛查]1.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2)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②太阳辐射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太阳辐射知
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温馨提示能量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的三种特殊能源(1)潮汐能:能量来源于天体间的引力。(2)地热能: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3)核能:能量来源于发生核反应的原子核。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2.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①太阳大气
层的结构从里到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②太阳活动现象:太阳黑子(光球层)、太阳耀斑(色球层)、日珥(色球层)和日冕物质抛射。(2)对地球的主要影响。①扰动地球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②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知识点1知识点1
知识点2知识点2[知识巩固]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和海拔。下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2题。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1.图中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曲线
的是()A.①B.②C.③D.④2.曲线③表示的城市7、8月份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高度大B.受高压控制,晴天多C.纬度高,日照时间长D.海拔高,大气削弱作用弱答案:1.D2.B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2解析:第1
题,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中,成都位于四川盆地,降水多、阴天多,海拔低,太阳辐射强度整体较小。第2题,昆明位于云贵高原,太阳辐射强度整体较高,应为②;由第1题分析可知,成都应为④;北京夏季降水多,太阳辐射少,应为①;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太阳辐射强度较小,应为③;7、8月份,我国锋面
雨带移至华北地区,上海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度大。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1地球的宇宙环境[整合构建]1.常见天体及其主要特征天体类型组成能否自己发光观察视觉特点成因星云气体和尘埃
,主要物质是氢否云雾状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呈云雾状恒星炽热气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能球状或类球状,明亮闪烁距离地球远,受地球大气层的影响行星岩石、气体等否明亮不闪烁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卫星岩石等否明亮不闪烁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
成点22.“四看法”判定行星是否存在生命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知识拓展航天发射基地、回收场地的区位分析(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①气象条件:晴天多,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
因素: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③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高;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高。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
稀处。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2)发射时间和方向的选择。①发射时间: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一是便于航天测控网对航天器的监控、管理、回收
;二是我国有多艘“远望号”测量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发射主要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②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
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3)航天回收场地选址的条件。①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②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③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④地质条件好。⑤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我国的航天回收场地主要在内
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地区。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真题剖析]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图1为地月系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
体。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1)图2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2)“嫦娥四号”在月面上可观察到()A.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B.流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C.太阳在月面上西升
东落D.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解题思路:第(1)题,金星、木星和火星出现在夜空→此时为月球的夜晚;①位置月球远离地球的一侧为白天→金星、火星等较暗→A项错误;②位置远离地球的
一侧随月球公转即将进入黑夜→日落时刻→可能看到图示现象→B项正确;③位置金星不会出现→C项错误;④位置为日出时刻→金星应位于东方天空→D项错误。第(2)题,恒星光线为平行光线→地球不会遮住银河系的光芒→A项错误;月球没有大气→不会有流星现象→B项错误;月球自转方向
为自西向东→太阳在月面上东升西落→C项错误;“嫦娥四号”位于月背→可能看到水星与金星和太阳同时出现在星空中→D项正确。尝试解答:(1)B(2)D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训练突破]2018年2月8日,南天区出现流星雨。下图为当天从
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流星发亮的原因是流星体()A.吸收地面长波辐射B.捕获太阳带电粒子C.摩擦地球稠密大气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C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2.当天晚上,地球上能够观察到火星、木星、土星位置关系正
确的是()A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解析:第1题,流星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第2题,根据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特点可知,火星、木星、土星与地球
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为自西向东,由材料可知,该图是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公转方向应该为逆时针,所以自西向东的排列顺序为木星、火星和土星,根据选项中图示的方位,A项图中位置最符合。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
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太阳辐射强弱的分析方法[整合构建]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2.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世界各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
,总体分布特征如下表所示。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纬度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相同纬度一般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时间分布特征一般夏季强于冬季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
分布规律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总体上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低值中心位于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真题剖析]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
,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
2能力形成点2解题思路:第(1)题,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区位选择→太阳能资源丰富→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远离海洋,多晴天;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能资源丰富→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第(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利用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减少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途经高塔锅炉附近的飞鸟可能被灼伤;太阳活动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太阳能光热电站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太阳能光热电站与农作物产量无相关性。尝试解答:(1)
A(2)C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训练突破]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影响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2.该地太阳
能热水器使用效果最差的时段是()A.1—4日B.5—6日C.6—7日D.7—8日答案:1.A2.B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1能力形成点2能力形成点2解析:第1题,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光将水加热的装置。阴雨天气,大气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弱,单位时间内太阳能集热板吸收到的太阳辐射少,进而导致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差;反之则使用效果好。第2题,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效果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若太阳辐射强,则使用效果好,反之使用效果差,因此晴天使用效果好,阴天或雨
天使用效果较差。根据图中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判断,5—6日气温日较差最小,可能为阴雨天气,因此使用效果差。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常考图形]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的判读常见图形图2图1判读方法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某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图1)、多年平均
云量日均值线分布图(图2)、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图3)和年平均有效辐射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图4)。这些图中的等值线都具备等值线的一般特征,在判读方法上与其他等值线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判读时要充分借鉴其他等值
线图的判读技巧。这些类型的地图遵循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同时在分析影响要素时,一般从纬度、地势、天气等角度进行分析。1.读数值(1)读出图中最大值(如图1中①点数值最大,为6000—6500)、最小值(如图1中②点数值最小,为3000—3500),
求出差值范围。(2)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减小方向)等(如图2中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看分布看等值线的走向(如图3中成都西侧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弯曲方向(如图2中乙地附
近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线由南向北凸)、闭合(如图1中①②两地、图2中甲地、图4中A地等值线均闭合)及疏密(如图1中②地附近等值线密集,图2中丙地等值线比乙地稀疏)。3.析成因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在成因分析上要针对不同的
情况进行具体分析。(1)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有关。(2)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如图1中②地,图2中乙地附近)。(3)等值线的闭合与地势高低(如高原、盆地)、山脉走向(如迎风坡、背风坡)等有关。(4)等值线的疏密更多地与
地势起伏有关(如图1、图3、图4中等值线密集区都与地势起伏大有关)。典型例题读天津市年平均日照时数等值线分布图(单位:小时),完成下列各题。(1)天津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势高低B.经度位置C.海陆位置D.纬度位
置(2)甲地日照时数少的原因可能是()A.地势低洼,气压低,降水多B.热岛效应强,蒸发较旺盛C.建筑物密集,遮挡阳光多D.大气污染重,阴雨天气多解题思路:第(1)题,读图可知,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与由沿海向内陆的位置变化一致,据此可判断主要
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第(2)题,甲地日照时数低于周边,而天津市各地的平均昼长基本相同,则说明是受天气状况影响,可能是位于城区,大气污染较严重,同时热岛效应强而降水多,故日照时数少于周边地区。尝试解答:(1)C(2)D对点训练年日照时数是指在一年内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达到或超
过120瓦/米2的各段时间的总和(单位:小时)。下图为1962—2012年吉林省年平均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题。1.吉林省西北部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比东南部地区多出600小时以上,这个差额主要来自夏季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状况④植被覆盖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吉林省冬季和夏季的平均日照时数相差仅5.2%,但是平均气温相差40℃左右,与冬夏温差大无关的因素是()A.太阳高度B.昼夜温差C.昼夜长短D.
季风环流3.近几年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总体增加趋势,冬季尤为显著,最可能的原因是()A.全球变暖B.酸雨强度减轻C.森林覆盖率提高D.大气污染减轻答案:1.A2.B3.D解析:第1题,夏季,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
多;吉林省西北部距海较远,晴天更多,有效日照时数更多;吉林省东南部位于长白山迎风坡,夏季降水多,日照时数较少;夏季两个区域的植被覆盖率相差不大。第2题,昼夜温差与冬夏温差没有直接联系;冬季,北半球纬度越
高白昼越短、太阳高度越小,离冬季风源地近,导致温度较低;夏季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再加上受温暖的东南季风影响,温度较高。第3题,吉林省冬季天气寒冷,燃煤取暖排放的废气多,污染严重,近几年吉林省实施清洁能源供暖转型,大大缓解了大气污染,提高了空气能见度,增加了日照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