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pdf,共(6)页,5.305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afc22bc7c27ea78a6782f24b0fab5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时期。据题意可知,《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佃户若由于不可抗力导致农业歉收,那他就可以不向债主归还粮食
,暂停履行合同,不支付当年的利息。这就减轻了佃户的压力,缓解了佃户与田主之间的矛盾,从而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D项正确;材料规定并不是在保护私有财产,因为佃户不归还粮食,则债主的利益会受损,排除A项;材料内容并不能体现神权至上的理念,排除B项;奠定了西
方法律基础的是古罗马的法律,不是《汉谟拉比法典》,排除C项。故选D项。2.C【详解】根据材料“叙事结构皆为三代神祇争夺统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亚的史诗叙事结构相似,可以作证这些地区并不是隔断的,而是存在区域性交流,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宗教信仰,排除A项;
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C【详解】材料信息并未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达到巅峰,故A项错误;题干信息并未体现出城邦行政效率提高,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将军委员会获得了统军权,因而其地位提升,故C项正确;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公民大会经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之后,其权威进一步加强,故D项错误。4.B【详解】材料旨在说明“神”在雅典的地位,未体现公民政治,故A项错误;根据“盗窃神产和毁坏圣物罪”是“死刑”、“渎神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也被雅典人看作是对城邦政治秩序的威胁”可知“
神”在雅典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政治生活紧密结合,故B项正确;“渎神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也被雅典人看作是对城邦政治秩序的威胁”并不意味着城邦忽视个人自由,个人自由是有一定限度的,故C项错误;神虽然在政治生活中有重要的地位,但并不意味
着社会生活是以神为中心的,故D项错误。5.A【详解】从材料“到查士尼时代的《法学总论》则把着眼点放在人的权利和财产关系等问题上”,可知到查士丁尼时期关于权利和财产问题更为重要和普遍,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故A项正确;平民拥有财产较少,故其不断斗争不能导致“到查士尼时代的《法学总论》则把着眼点放在人的权利和财产关系等问题上”,故B项错误;任何时期统治者的价值取向都是维护自身利益,故材料中的变化不是统治者价值取向导致的,故C项错误;
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与材料中变化不符,故D项错误。6.A【详解】东派基督教即东正教,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材料中“接受了东派基督教”“一批结构宏伟、装饰精致的宗教建筑也
陆续建成”等信息表明,古罗斯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缺乏“东西方文化”信息,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中心方才转移到俄罗斯,排除C项;哥特式是西欧中古时期建筑的典型风格,排除D项。故选A项。{#{QQ
ABDQSQogigAJJAAQhCQwnQCgMQkAGACYgOgAAAsAIBQRNABAA=}#}{#{QQABDQSQogigAJJAAQhCQwnQCgMQkAGACYgOgAAAsAIBQRNABAA=}#}
期,在加强世界联系的同时,引起全球物种流动、疾病传播,因此说明的是殖民活动加剧美洲灾难,D项正确;16世纪经宗教改革后的路德教、加尔文教等主张信仰得救、简化宗教仪式等,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是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而17世纪、18
世纪随着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B项时间表述不准确,排除;材料只涉及教会在西方的殖民扩张,而没有其他的对比材料,无法推出C项,排除。故选D项。13.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16世纪到18世纪
哥斯达黎加的土著人口迅速减少,非土著人口迅速增长,这源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殖民者通过武力和疾病消灭了大量土著人口,并将大量黑奴运输到美洲发展种植园经济,D项正确;新兴疾病的传入是欧洲殖民者殖民扩张的副产品,所以人口
变化主要原因还是殖民扩张,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排除B项;黑奴贸易是非土著人口增加的原因,不能解释土著人口的减少,排除C项。故选D项。1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1595一1597年(荷兰)。根据材料,1595一1597年荷兰商人、旅行家林霄腾出版了《游记》,并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这一时期正处于早期的殖民扩张时期,荷兰的殖民扩张也是适应了其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A项正确;地图绘制技术的进步只是对于材料的表象描述,排除B项;材料体
现了荷兰的早期殖民扩张,没有体现出其对于欧亚之间的香料贸易的垄断,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15.D【详解】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发生在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工业资本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故B项错误;《航海条
例》主要为打击荷兰殖民势力扩张而颁布,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未经同意外国商人不得与英属美洲殖民地贸易往来,说明英国政府采取保护主义促进国家利益,故D项正确。16.A【详解】根据“法国与英国签订一
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结合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可得知,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盛行,要求自由竞争,实行贸易自由化,故A项正确;贸易摩擦不可能消除,排除B;材料并没有体现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排除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后,排除D;17.C【详解】从材料无法推断人们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与“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的现象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体现出对人的价值
的肯定,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文艺复兴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故C项正确;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出现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18.A【详解】据材料“签约各国主权独立、可选择信奉新教等要求得到罗马教皇承认”可知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故A项正确;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QQABDQSQogigAJJAAQhCQwnQCgMQkAGACYgOgAAAsAIBQRNABAA=}#}说明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根除了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且与史实不符,
故D项错误。19.D【详解】由材料“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可知,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宗教神权,故选D;A项中“彻底”的说法过于绝
对,否则后面也就不会有启蒙运动了,排除;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人类在文艺复兴初期就已重新开始关注现实世界,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20.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一观点强调权力不能滥用,这依靠对权力进行制约;“行政权力的
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表明政府的行政权必须接受人民的制约与监督,两者的共同点都反映了对权力进行制约,A项正确;孟德斯鸠的该观点未体现人民主权原则,排除B项;能够对权力进行制约并非强调实行民主共和制
,排除C项;个人独立自由两则材料均未体现出,排除D项。故选A项。21.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虽然保留了国王,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王权受到制约,故C项正确;根据“英国
仍然是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可知,17世纪末的英国没有改变王国,排除A项;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内阁制正式形成,排除B项;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国王“统而不治”,排除D项。故选C项。22.C【详解】
材料指出了地方分权的危害,故A项错误;“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说明,美国早已经独立了,故B项错误;材料指出了地方分权的危害,说明必须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材料与民族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23.C【详解】重点理解“不应把这场革
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这是从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角度强调“双元革命”的世界意义。24.C【详解】“烟囱管帽”象征着工业化,体现了经济的发展,而“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说明当
时环境污染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以煤为燃料造成了环境污染。要改变这种状况,要以立法来解决,故C项正确;当时的文艺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故不选A项;由烟囱可知这是在工业文明下,故不选B;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5.C【详解】建立德意志关税同盟制定
了统一的税制,导致了更多的工厂建立,更多的行业发展,说明德意志关税同盟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故选C项;资本原始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题干所述时间已经是工业革命时期,所以时间上不符,排除A项;德意志实现国家统一是在187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提到的是德意志很多邦
建立关税同盟,制定统一的规则,这不是自由主义的表现,排除D项。26.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1888年到1898年,墨西哥先后出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报刊{#{QQABDQSQogigAJJAAQhCQwnQC
gMQkAGACYgOgAAAsAIBQRNABAA=}#}等,表明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地区影响逐步扩大,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民主运动的内容,也不是促进当地工人阶级的觉醒,排除CD项。故选B项。27.D【详解】据
材料1860—1900年间英法德美四国的平均工业增长率情况,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四国工业增长速度,其中美德两国居于领先地位,英国增速低于其他三国,据所学,经济增长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科技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四国工业发展情况的出现,受到各自科技发展的
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科技上的投入不足,美德两国技术出现重大突破,推动了其工业的快速发展,故选D项;英国海外市场广阔,对工业品的需求较大,但英国增速低于其他三国,排除A项;此阶段英国代议制相对其他三国来说较
为成熟,排除B项;英国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基础最好,其次为法国,排除C项。28.B【详解】根据材料,这次会议是1884年召开的柏林会议,这次会议是英、法德为了瓜分非洲而召开的会议,故B正确;柏林会以是瓜分非洲的,故ACD错误。29.D【详解】依据材料“我们试过了太
阳底下的一切办法,没有一个管用。墨西哥完了,危地马拉毁了,智利出了新麻烦。玻利维亚两年换了三个总统,其中两个死于谋杀。”,可以看出墨西哥,智利等拉美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均告失败,突出反映拉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民主任务,D项正确;西方的殖民统治,仅仅说明了外部侵略,但没有提及国内问题,排除A项;材料
强调的是任务的艰巨,并未提及斗争的方式,排除B项;民族民主革命任务的艰巨,无法得出新兴国家之间的矛盾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3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
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据本题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世纪前期,美国在美洲地区与英国殖民争夺中有矛盾,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前期,美国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旨在独霸美洲,并且提出“门罗宣言”,D项正确;
据所学可知,柏林会议主要涉及欧洲,与本题时空美洲不符,排除A项;材料涉及美国与英国,明显不是欧洲国家间关系,排除B项;据所学,考迪罗独载体制是拉美国家独立后形成的一种独载体制,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31.(1)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权力制约;法律至
上。(任答一点2分,答出三点,6分)意义:雅典民主政治促使雅典国家经济、政治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后世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4分)(2)变化:由罗马公民扩大到整个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2分)原因
:商品经济和贸易发展的需要;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等。(6分){#{QQABDQSQogigAJJAAQhCQwnQCgMQkAGACYgOgAAAsAIBQRNABAA=}#}32.(1)原因:
欧洲食糖产量少,比较珍贵(物质生产的匮乏);人们处在基督教神学统治之下、禁欲主义盛行(基督教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宗教的禁锢)(4分)(2)特点: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前期急剧上升,之后保持平稳增长。(3分)原因:英国逐渐夺取殖民霸权,通过殖民地提升糖的产量;(2
分)物质财富积累扩大国内糖的消费市场;人文主义传播追求现实快乐的引导。(一点2分,二点3分)(3)观点一:同意这一观点,认为习俗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理由:它改变了人的饮食习惯;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平等观念的发展;等等。观点二:
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生产力发展改变习俗。理由:蒸汽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改变了生产关系: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习俗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只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产力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8分
,酌情给分)33.(1)以对古典时代的认识作为历史分期标准;研究领域关注世俗社会而非神;研究目的是教化民众和培养批判精神;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任答三点6分)(2)表现:政府和国家掌控教育的管理权;以培养和提高大众素质为宗旨;教学内容的世俗化;大学成为资产阶级的宣传
阵地。(每点2分,三点7分)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运动打破了思想束缚,传播了理性主义;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任答两点4分){#{QQABDQSQogigAJJAAQhCQwnQCgMQkAGACYgOgAAAsAIBQRNA
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