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生物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7 页
  • 大小 704.838 K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东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生物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东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生物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东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生物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东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生物答案.docx,共(27)页,704.83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a5b7dde770842c74d2f87b0ffad59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东莞四中2023-2024高三第一学期生物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第1—12题每题2分,第13—16题每题4分。)1.我国科学家施一公等揭示了核孔复合体(NPC)的细胞质环结构,其约由1000个蛋白亚

基组成。核孔复合体(NPC)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绵细胞具有核膜与NPCB.NPC组分合成与核糖体密切相关C.细胞器膜和细胞膜上没有NPCD.DNA和RNA通过NPC

运输至核外【答案】D【解析】【分析】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的数目、分布和密度与细胞代谢活性有关,核质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旺盛的细胞核膜孔数目多,通过核孔的运输具有选择性,核孔在调节核与细胞质的物质交换中有一定的作用。【详解】A、水绵细胞是真核细胞

,具有核膜与NPC,A正确;B、NPC由1000个蛋白亚基组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故NPC组分合成与核糖体密切相关,B正确;C、核膜上才有NPC,细胞器膜和细胞膜上没有NPC,C正确;D、DNA是在细胞核中起作用,不会通过NPC运输至核

外,D错误。故选D。2.某化合物可使淋巴细胞分化为吞噬细胞。实验小组研究了该化合物对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见如表。下列关于实验组的叙述,错误的是()分组细胞特征核DNA含量增加的细胞比例吞噬细菌效率对照组均呈

球形59.20%4.61%实验组部分呈扁平状,溶酶体增多9.57%18.64%A.细胞的形态变化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B.核DNA含量的增加是细胞分裂的必要条件C.吞噬细菌效率的提高与溶酶体增多有关D.去除该化合物后扁平状细胞一

般不再恢复成球形【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如血红蛋白基因只

在红细胞中表达。【详解】A、细胞的形态变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B、细胞分裂过程核DNA先复制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故核DNA含量的增加是细胞分裂的必要条件,B正确;C、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释放消化酶,可分解进入细胞的细菌,因此吞

噬细菌效率的提高与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增多有关,C正确;D、细胞分化具有不可逆性,去除该化合物后,扁平状细胞不会恢复成球形,D正确。故选A。3.某基因型为AaXDY的二倍体雄性动物(2n=8),1个初级精母细胞的

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该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时期细胞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B.乙时期细胞

中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C.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8个D.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图甲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2,但染色体数为4,所以图甲表示次

级精母细胞的前期和中期细胞;图乙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1,可表示间期或次级精母细胞的后期。2、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详解】A、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前期和中期细胞,则甲时期细胞中不可能

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A错误;B、若图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则乙时期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B错误;C、图乙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1,无染色单体数,C错误;D、因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

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产生了AXD、aXD、AY、aY4种基因型的精细胞,D正确。故选D。4.据统计,节食减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过度节食还会出现低血糖、情绪低落等各种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节食过度可能导致低血糖症状,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B.过

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增殖影响较大C.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新突触的建立而影响记忆力D.节食导致营养不良的患者,由于血浆蛋白大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上升而引起组织水肿【答案】C【解析】【分析】1、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

时的信息交流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

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

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详解】A、节食过度可能导致低血糖症状,此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错误;B、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会增殖,B错误;C、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情绪低落

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人体记忆力,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C正确;D、过度节食会引起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而组织液渗透压相对上升,引发全身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C。5.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

,部分过程如图所示。排尿反射发生时,膀胱壁逼尿肌的收缩使膀胱内压升高,进一步刺激感受器,最终加强膀胱壁逼尿肌的收缩,加速尿液排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B.排尿反射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机制C.排尿反射导致膀胱

持续排尿属于负反馈调节D.婴幼儿由于大脑发育不全,所以不存在排尿反射【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

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详解】A、交感神经会支配膀胱不会变小,而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A错误;B、脊髓是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有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即排尿反射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机制,B正确;C、排尿反射导致膀胱持续排尿属于正反馈调节,进而实现了膀胱中尿

液的排空,C错误;D、婴幼儿由于大脑发育不全,所以会存在遗尿的现象,但依然存在排尿反射,D错误。故选B。6.某种原发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症(简称甲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对甲状腺内的抗原发生致敏反应,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合成针对这些抗

原的抗体。而这些抗体作用于甲状腺后,会导致甲状腺细胞增生、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等生理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给甲病患者补充碘,可缓解该疾病的症状B.甲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不是免疫缺陷病C.能分泌抗体的免疫细胞不能识别任何抗原D.甲病患者体内TRH和TSH的含量比较低【答案】A【解析】【

分析】1、免疫缺陷病: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2、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详解】A、甲病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则给甲病患者补充碘,可增强该疾病的症状,A错误;B、甲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是自身

免疫病,B正确;C、能分泌抗体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任何抗原,C正确;D、甲病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则通过反馈抑制作用,导致TRH和TSH的含量比较低,D正确。故选A。7.除植物激素

外,环境因素也可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有些植物需经历低温诱导后才能开花,可以避免出现在冬季来临之前开花而导致无法正常结果的现象B.植物中的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后,其结构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信息能够传递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C.植

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D.年轮的形成是因为春夏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小,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在秋冬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

积大,树干形成颜色较浅的带【答案】D【解析】【分析】1、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1)光的作用①提供能量。②作为一种信号。(2)光的信号传导①光敏色素a.本质: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b.分布:植

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②调控机制光敏色素在光照条件下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信号经过转导,传代到细胞核内,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转录变化,在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表现出生物学效应。2、年轮形成的原因是:a

.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b.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较小,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3、春化作用:经一定时间的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4、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①作用

: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②作用机制:植物的根、茎中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详解】A、有些植物需经历低温诱导后才能开花,即春化作用(经一定时间的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可以避免出现在冬季来临之前开花而导致无法正常结果的现象,A正确;B、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调控机制:光敏色素在光照条件下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信号经过转导,传代到细胞核内,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转录变化,在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表现出生物学效应,B正确

;C、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调节机制植物的根、茎中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C正确;D、年轮形成的原因是: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较小

,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D错误。故选D。8.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是高中学生常做的实验。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蔗糖溶液,清水处理外表皮后,外表皮细胞原生质体和液泡的体积及细胞液浓度的变化。图中所提到的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不包括细胞壁的部分。下

列示意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1、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

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详解】AB、用30%蔗糖处理之后,细胞失水,原生质体和液泡的体积都会减小,细胞液浓度上升;用清水处理之后,细胞吸水,原生质体和液泡体积会扩大,细胞液浓度下降,AB错误。CD、随着所用蔗糖浓度上升,当蔗糖浓度超过细胞液浓度之后,

细胞就会开始失水,原生质体和液泡的体积下降,细胞液浓度上升,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液浓度增大。9.在海洋中,某些年龄相同的不能活动的动物种群中,典型的竞争结果是较少量的较大个体存活下来,这种现象被称为“自

疏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疏现象”通过直接影响种群的死亡率来调节种群密度B.“自疏现象”改变了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利于种群的发展C.随着该类动物种群的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D.食物影响着该类动物种群的数量,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

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自疏现象”通过影响

死亡率来调节种群密度,A正确;B、“自疏现象”只留下了较少量的较大个体,有利于种群的发展,“自疏现象"不一定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B错误;C、随着该类动物种群的种群密度增大,空间、资源有限,种内竞争加剧,C正确;D、食物不足时会导致种内竞争加剧,影响种群密度,可见食物影响着该类动物种群的数量,

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故选B。10.布氏田鼠(天性警觉,被捕获一次后再被捕获难度增大)、草原鼢鼠(营地下生活,善于挖掘,可在地表形成土丘,常通过调查土丘数目推算其数目)是危害草原的主要鼠种。近年来

草原鼠害日益严重,威胁着草原生态和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解某草原的鼠害情况,研究人员对该草原的布氏田鼠和草原鼢鼠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布氏田鼠性别比例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

其种群密度B.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鼢鼠种群密度时,应在土丘数目较多处取样的C.调查布氏田鼠种群密度时,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低D.调查草原鼢鼠种群密度时,需首先获取田鼠数与土丘数的比值【答案】D【解析】【分析】1、调查植物

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时

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详解】A、布氏田鼠的性别比例影响其出生率,进而影响其种群密度,A错误;B、查草原鼢鼠种群密度

宜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B错误;C、调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布氏田鼠天性警觉,重捕的田鼠中被标记的数量减少,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高,C错误;D、通过调查土丘数目推算草原鼢鼠种群密度

时,应先获取田鼠数与土丘数的比值,D正确。故选D。11.某浅水泉微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情况如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产者固定来自陆地的植物残

体初级消费者摄入初级消费者同化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能量[105J/(m2•a)]90428413.53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0×105J/(m2·a)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15%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C.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0.5×105J/

(m2•a)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为70.5×105J/(m2·a),该能量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摄入的能量一部分被同化,另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被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用于自身生长和繁殖,另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出;被用于自身生长和繁殖

的能量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另一部分以被下一营养级摄入。【详解】A、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因此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中的能量,即90+42=1

32×105J/(m2·a),A错误;B、表格中没有显示生产者流入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因此无法计算有多少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B错误;C、初级消费者同化量为13.5×105J/(m2•a),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能量为3×105J/(m2•a),因此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

化量-呼吸消耗能量=10.5×105J/(m2•a),C正确;D、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包括粪便量和次级消费者同化量,同化量又包括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量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又分为流向下一营养

级的量和被分解者利用的量,因此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会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D错误。故选C。12.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某湖泊

早年受周边农业和城镇稠密人口的影响,常年处于CO2过饱和状态。经治理后,该湖泊生态系统每年的有机碳分解量低于生产者有机碳的合成量,实现了碳的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往复循环

的过程B.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度提高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有助于碳的固定C.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加剧D.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目的是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和加大对资源的利用【答案】D【解析】【分析】碳中和是指通过减少、避免和抵消排放的温室气体,

使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零的状态。它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手段,旨在达到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详解】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往复循环的过程,A正确;B、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度提高水生植物的多样性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有助于碳的固定,

B正确。C、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酶的活性升高,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加剧,C正确;D、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促进CO2的吸收以及减少CO2的排放,从而减小生态足迹,D错误。故选D。13.质子泵型视紫红质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光合系

统,它可以与视黄醛结合,在光照下将H+由胞内泵向胞外,形成H+电化学梯度,ATP合成酶可以利用该梯度势能合成ATP,如图为盐生盐厌氧杆菌细胞视紫红质的作用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生盐杆菌的光反应产物与叶肉细胞中的相同B.无光条件下盐生盐杆菌细胞内不能合成ATPC.AT

P合成酶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以及转运H+D.视紫红质运输H+过程中载体蛋白空间结构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提供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一些光能自养型的微生物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但场所不是叶绿体。2、由题意可知,视紫红质是运输氢离子的载体,氢离子通过视紫红质运出质膜为主动运输。【详解】A、盐生盐杆菌为厌氧生物,其光反应产物不产生氧气,与叶肉细胞中的光反应产物不同,A错误;B、无光条件下盐生盐杆菌可以进行细胞呼吸合成ATP,B错误;C、ATP合成酶是酶,能够降低

反应的活化能,同时还是H+的转运蛋白,C正确;D、通过视紫红质向胞外运输H+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载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14.玉米、小麦在即将成熟时,若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后又遇大雨天气,则会出现种

子胎萌现象(种子收获前在田间母本植株上发芽)。下图是植物激素对种子的萌发与休眠的调控模型。据图推测的结论错误的是()注:“+”表示激素存在生理活性;“-”表示激素不存在生理活性;其中GA为赤霉素;CK为细胞分裂素;ABA为脱落酸;数字表示实验组别。A.GA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激素B.AB

A和CK对种子萌发的效果是相同的C.胎萌现象可能经历了模型中3到4的过程D.多种激素和一种激素作用的效果可以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溶液促进根和芽的生长,高浓度溶液抑制根和芽的生长;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最敏感

,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3、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

实的发育。4、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5、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6、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7、某些作物收获时如遇雨水和高温,种子就会在农田中的植株上萌发,这种现象称为胎萌。【详解】A

、根据第4组实验结果可知,只要GA有活性,则种子就能萌发,所以GA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激素,A正确;B、比较实验2和3组,当GA和CK同时存在时,种子萌发,当GA和ABA同时存在时,种子休眠,所以ABA和CK对种子萌发作用的效果是相反的,B错

误;C、胎萌现象主要是ABA被分解或被冲刷掉,导致ABA的抑制作用减弱,GA促进了种子的萌发,所以胎萌现象可能经历了模型中3到4的过程,C正确;D、比较第1组合第4组可知一种激素和三种激素都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所以多种激素和一种

激素作用的效果可以相同,D正确。故选B15.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产生的激素。其受体激动剂(GLP-IRA)是近年来的新型降糖药,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

素分泌,并能够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从而发挥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根据题干信息,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GLP-1需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靶器官B.使用GLP-1RA的个体,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更高C.给敲除GLP-1受

体基因的小鼠口服葡萄糖,胰岛素分泌量增加D.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的信号分子有血糖、GLP-1和神经递质等【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具有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作为信使传递信息的特点。由题意可知,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的受体激动剂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有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升高血糖,因此二者为拮抗作用。【详解】A、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产生的激素,通过体

液运输,A正确;B、CLP-1RA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故使用CLP-1RA的个体,胰岛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更高,B正确;C、给敲除GLP-1受体基因的小鼠,不能合成GLP-1受体,口服葡萄

糖,胰岛素分泌量减少,C错误;D、血糖升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血糖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且据题意GLP-IRA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够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故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的信号分子有血糖、GL

P-1和神经递质等,D正确。故选C。16.人类秃顶和非秃顶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结合下表相关信息判断不正确的是()BBBbbb男非秃顶秃顶秃顶。女非秃顶非秃顶秃顶A.非秃顶的两人婚配,后代男孩可能为秃顶B.秃顶的两人婚配,后代女孩可能为秃顶C.非秃顶

男与秃顶女婚配,生一个秃顶男孩的概率为1/2D.秃顶男与非秃顶女婚配,生一个秃顶女孩的概率为0【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伴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配子中只存在等位基因

中的其中一个.杂合子的测交和杂合子的配子种类能够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质.【详解】A、非秃顶男人的基因型为BB,非秃顶女人的基因型为BB或Bb,二者婚配,后代男孩的基因型为BB或Bb,因此可能为秃顶,A正确;B、秃顶男人的基因型为B

b或bb,秃顶女人的基因型为bb,二者婚配,后代女孩的基因型为Bb或bb,可能为秃顶,B正确;C、非秃顶男人的基因型为BB,秃顶女人的基因型为bb,二者婚配,后代的基因型为Bb,若为男孩则表现为秃顶,若为女孩则正常,,因此生一个秃顶男孩

的概率为1/2,C正确;D、秃顶男人的基因型为Bb或bb,非秃顶女人的基因型为BB或Bb,二者婚配,所生女孩有可能秃顶,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60分)17.中医古籍《岭南采药录》中提到岗梅:“清热

毒。煎凉茶多用之。”岗梅为华南地区常见林下灌木,是多种广东凉茶常用配方之一。由于破坏式开采,野生岗梅已日益枯竭。为保护野生岗梅,合理提高乔木林的土地利用率,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遮荫处理对岗梅多项指标的影响

,以期为开发及优化岗梅林下种植技术提供依据。相关结果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测定指标遮荫处理遮荫率85%遮荫率56%全光照叶绿素含量(μg/cm2)34.5833.0128.43叶片厚度(mm)1.151651.84单片叶面

积(cm2)17.6714.668.58光饱和点[μmol(m2·s)]355586468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m2·s)]7.4610.739.12注:光饱和点是指光合速率不再随光强增加而增强时的光照强度。(1)

与全光照条件相比,遮荫率85%处理后,岗梅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遮荫处理时__________,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产物___________减少,进而导致在__________处利用的CO2量减少。(2)遮荫处理后,岗梅叶片厚度___________,以利于捕

获更多光能,从而使岗梅适应弱光环境。据表分析,岗梅产生的有利于其提升光能利用率的变化还有__________。(3)岗梅有一定的适应弱光的能力,但科研人员认为过低的光照强度不利于其生长,判断依据是______

____。因此岗梅的遮荫率低于56%为较适宜。(4)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制定一个合适的林下种植岗梅的方案:___________。【答案】(1)①.光照强度较弱②.ATP和NADPH③.叶绿体基质(2)①.变小(变

薄)②.叶绿素含量增加,单片叶面积增大(3)与遮荫56%相比,遮荫85%时岗梅的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都下降(4)合理密植乔木冠层植物,以达较适合岗梅生长的遮荫率;适量修整乔木冠层的密度,以达较适合岗梅生长的遮荫率;需及时调控乔木冠层的透光率【解析】【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

的还原氢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以及矿质元素的含量等。【小问1详解】与全光照条件相比,遮荫率85%处理后,岗梅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较低,这是因为遮荫处理时,光照强度较弱,光反应

速率下降,ATP和NADPH产生量减少,因此,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产物ATP和NADPH少,C3还原速率下降,进而表现为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下降,即在叶绿体基质中消耗的CO2量减少。【小问2详解】.结合表中信息可知,遮荫处理后,岗梅叶片厚度会变薄,这样有利于捕获更多光能,进而弥补光照不

足对光合速率造成的影响,从而使岗梅适应弱光环境。据表分析,在遮阴条件下,岗梅还表现为单片叶面积增大、叶绿素含量上升,进而能够缓解光照不足引起的光合速率下降。【小问3详解】表中显示,岗梅在弱光条件下产生了一系列适应弱

光环境的变化,但其最大净光合速率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即表现为与遮荫56%相比,遮荫85%时岗梅的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都下降,因此,科研人员认为过低的光照强度不利于其生长,综合信息可知,岗梅的遮荫率低于56%为较适宜。【小问4详解】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岗梅具有一

定的适应弱光环境的能力,因此在种植时可合理密植乔木冠层植物,以达较适合岗梅生长的遮荫率(56%),进而有利于岗梅的生长;同时也可通过适量修整乔木冠层的密度,以达较适合岗梅生长的遮荫率。18.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H)可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双酚A(BP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若

进入人体可导致甲状腺等内分泌腺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及BPA作用位点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在TH分泌的过程中,过程①②③属于____调节,过程④⑤⑥属于____调节。(2)TH是亲脂性激素,可穿过特定细胞的质膜并进入细胞核

内,与核内的TH受体特异性结合。这一过程体现激素调节的特点是____。(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所必需的酶,且能促进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进入人体的BPA

能抑制TPO活性,可导致血液中TH含量____,其原因是____。(4)有研究表明,BPA也能促进皮质醇分泌,抑制睾酮分泌,说明BPA除影响HPT轴外,还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其他内分泌轴的功能。这些内分泌轴包括____。【答案】18.①.分

级②.反馈19.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20.①.减少②.BPA既能抑制TH的合成过程,又能导致甲状腺上TSH受体基因的表达减少进而减弱TSH的效果,使TH分泌少2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在TH分泌的过程中,过程①②③属于分级调节,分级调节能放大激素

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过程④⑤⑥属于反馈调节,通过该调节过程维持了激素含量的稳定。小问2详解】TH是亲脂性激素,随体液运输后,可穿过特定细胞的质膜并进入细胞核内,与核内的TH受体特异性结合,这一过程

体现了激素调节需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的特点。【小问3详解】由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所必需的酶,且能促进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基因的表达,若进入人体的BPA能抑制TPO活性,则会导致甲状腺细胞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基因表达减少,促甲状腺激素作用效果下降,甲状

腺激素分泌减少,因此血液中TH含量减少,这会引发相关疾病。【小问4详解】有研究表明,BPA也能促进皮质醇分泌,抑制睾酮分泌,由于皮质醇和睾酮的分泌都属于分级调节,故说明BPA除影响HPT轴外,还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激素的分泌。19.分析下列有关生态

方面的问题。Ⅰ.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其在不同入侵生境中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表。入侵生境幼苗密度(株/m2)成熟植株密度(株/m2)成熟植株高度(cm)草地468123120人工林54895115【自然林6886484(1)从不同生境的幼苗密度来看,最适宜紫茎泽兰定居的生境

是____;从成熟植株的密度和高度来看,最容易受紫茎泽兰入侵的生境是____,综合来看,与草地和人工林相比自然林具有较强的____稳定性。(2)泽兰实蝇是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泽兰实蝇将卵产在植株的茎尖,孵化后的幼虫蛀食幼嫩部分,并在植株顶端形成虫瘿,阻碍植株生长和繁殖。两者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

。(3)研究人员在调查某一沙地的植被演替时发现,随着演替的进行,研究发现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原因是____。(4)某沙地的优势种是耐风沙与干旱的灌木,而不是草本或乔木。一般这类灌木的根茎干重比大于乔

木,请尝试解释其适应性较强的原因:____。Ⅱ.牡蛎是一种重要的肉质鲜美的经济贝类。一般分布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水深不超过10m的范围内,以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浮游植物、底栖微藻为食。同时,大量牡蛎聚集固着生长于硬底物表面,形成牡蛎礁。牡蛎礁具

多种功能,被称为亚热带、温带地区的“珊瑚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5)牡蛎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牡蛎还被广泛用于监测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如微塑料和重金属物质),因为这些污染物可通过____作用在牡蛎体内聚集

。(6)过去100多年中,受过度采挖、海岸带开发、泥沙淤积、病害侵染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牡蛎礁退化严重,使得各近岸海域的水产资源丰富度下降,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答出1点即可)(7)为保护这一独特的海洋生境,我国在部分地区建立了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

区,这属于对牡蛎礁资源的____保护。近年来我国又逐步开启了牡蛎礁修复试点项目。牡蛎礁修复除了需要添加附着底物外,还需要补充牡蛎(如异地引种)以增加种群数量。下表为修复地牡蛎种群(A)和异地待引种牡蛎种群(B)种群生物学(繁殖力、遗传多样性和病害

侵染等)相关调查数据。种群生物学项目种群AB繁殖力指数6001013遗传多样性指数0.000280病害浸染率17.2%47.3%由表中数据可推测:如果以B牡蛎种群作为A种群牡蛎礁修复的异地引种群,除了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外,还可能

导致的生态风险有①____;②____。如果牡蛎的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所以还需要确定最佳的引种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答案】19.①.自然林②.草地③.抵抗力20.捕食21.灌木群落比草本群落对光的利用率高,光合作用强22.

灌木树冠低矮,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的能力,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取较多水分23.①.消费者和分解者②.生物富集24.牡蛎礁退化,导致牡蛎种群数量减少,使得水体中硝酸盐和颗粒有机物的含量增加,浮游植物、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海洋水体洁净度下降,不利于海草的生长;为海

洋生物提供的栖息地减少,使得近岸海域的水产资源丰富度下降。25.①.就地②.遗传多样性下降③.病害感染风险增大④.协调【解析】【分析】1、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如果生物的数

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小问1详解】由表

可知,从不同生境的幼苗密度来看,自然林的幼苗密度最大,故最适宜紫茎泽兰定居的生境是自然林。从成熟植株的密度和高度来看,草地中紫茎泽兰成熟植株的密度和高度最大,故最容易受紫茎泽兰入侵的生境是草地。与草地和人工林相比自然林的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具有

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小问2详解】由于泽兰实蝇是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且孵化后的幼虫蛀食幼嫩部分,故两者的种间关系属于捕食。【小问3详解】由于灌木群落垂直结构比草本复杂,植物对光的利用率高,光合作用强,所以随着演替的进行,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小问4详解】由于灌木树冠低矮,

根茎干重比大于乔木,所以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的能力,而根系发达,则能从土壤中吸取较多水分。【小问5详解】牡蛎以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为食时属于分解者;以浮游植物、底栖微藻为食时属于消费者;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

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所以牡蛎还被广泛用于监测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如微塑料和重金属物质),因为这些污染物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牡蛎体内聚集。【小问6详解】过去1

00多年中,受过度采挖、海岸带开发、泥沙淤积、病害侵染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牡蛎礁退化严重,使得各近岸海域的水产资源丰富度下降,其原因可能是:1、牡蛎礁退化,导致牡蛎种群数量减少,使得水体中硝酸盐和颗粒有机物的含量加,浮游植物、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2、海洋水

体洁净度下降,不利于海草的生长;3、为海洋生物提供的栖息地减少,使得近岸海域的水产资源丰富度下降。【小问7详解】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因此我国在部分地区建立了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这属于

对牡蛎礁资源的就地保护;由表中数据可推测:如果以B牡蛎种群作为A种群牡蛎礁修复的异地引种群,除了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外,还可能导致的生态风险有:①遗传多样性下降;②病害感染风险增大;如果牡蛎的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所以还需要确定最佳的引种量,这遵循了生

态工程的协调原理。20.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某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后,其血清抗体浓度相对值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疫苗保留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_____

__。(2)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_______免疫反应,理由是______。(3)研究发现,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实验思路是___

___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是_______。(4)若排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对该动物骨骼肌的直接侵染作用,确定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图中部位①)。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________,神经-肌肉接头部位

③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_______。【答案】(1)抗原性(2)①.体液②.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3)①.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②.若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

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4)①.电信号传导受阻②.不能产生化学信号【解析】【分析】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及效应器组成。2、

兴奋在反射弧中经过突触进行传递时,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3、减毒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使其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衍能力和免疫原性,以此制成减毒活疫苗。【小问1详解】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

苗保留了该病毒的抗原性,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小问2详解】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理由是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一段时间后,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小问3详解】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

肢体运动障碍。为了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若骨骼肌功能损伤,则用电刺激骨骼肌(效应器),则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否则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

因此实验思路是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肢体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若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

伤。【小问4详解】脊髓灰质炎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即运动神经元功能损伤,失去传递电信号以及产生神经递质的功能。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受到损伤,不能接受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的刺激),从而导致神经纤维

②不能传递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故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电信号传导受阻。正常情况下,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相当于一个突触,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感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神经纤维②功能受损,不能释放神经递质,故神经-肌肉

接头部位③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不能产生化学信号。21.人体缺乏尿酸氧化酶,导致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存在形式为尿酸盐)。尿酸盐经肾小球滤过后,部分被肾小管细胞膜上具有尿酸盐转运功能的蛋白URAT1和GLUT9重吸收,最终回到血液。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高尿酸血症。目前为研发新的

药物,对化合物F的降尿酸作用进行了研究。请根据以下实验材料与用具开展研究,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和试剂:生理状况相同的正常大鼠(有尿酸氧化酶)若干只、尿酸氧化酶抑制剂(抑制尿酸氧化酶作用)、适宜浓度的化合物F、生理盐水等。请根据实验结果图甲、图乙

,完善实验思路。(要求与说明:给药方式为灌服,相关指标的具体检测方法不作要求)(1)材料准备:取部分____,用____灌服处理后成为高尿酸血症大鼠;(2)实验分组处理:空白对照组:取适量的生理盐水灌服正常大鼠,模型组____,

治疗组____。(3)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并记录____、____;对测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答案】(1)①.生理状况相同的正常大鼠②.尿酸氧化酶抑制剂(抑制尿酸氧化酶作用)(2)①.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服高尿酸血症大鼠②.用等量的化合物F灌服高尿酸血症大鼠

(3)①.血清中尿酸的含量②.蛋白URAT1和GLUT9含量【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模型组尿酸盐转运蛋白增多,血清尿酸盐含量增高,治疗组尿酸盐转运蛋白减少,药物F降低治疗组大鼠血清尿酸盐含量。【小问1详解】该实验目的是研究化合物F的降尿酸作用,因此自变量

为药物F的有无,因变量为尿酸盐的含量和具有尿酸盐转运功能的蛋白URAT1和GLUT含量,实验材料应为高尿酸血症大鼠,另外还要设置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因此材料准备为:取部分正常生理状况相同的正常大鼠,用尿酸氧化酶抑制剂(抑制尿酸氧化酶作用)灌服处理后成为高尿酸血症大鼠;【小问2详解】

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故实验处理方式为:用适量且等量的生理盐水灌服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用适量且等量的生理盐水灌服高尿酸血症大鼠,治疗组用适量且等量的化合物F灌服高尿酸血症大鼠;【小问3详解】因变量为尿酸盐的含量和具有尿酸盐转运功能的蛋

白URAT1和GLUT含量,故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并记录血清中尿酸的含量和蛋白URAT1和GLUT9含量;对测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