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答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1.143 M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东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东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东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东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答案.docx,共(21)页,1.14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921315c996021acb201d1708d2d0f3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

在()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

符,排除A项;农业的产生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排除B项;汉字的产生首先是为政治和宗教服务的,文字的使用不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2.如表,以下史实反映出当时()周桓王五年(前7

15年)郑、鲁两国不经天子同意,互换祊、许两地,天子默许周桓王八年(前712年)周王室以王畿内十二邑作为交换,取田于郑周简王六年(前580年)晋大夫卻至与周王室争夺邰邑的田地,经过晋侯调解,邵至承认邵田为王室所有A.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B.

分封宗法制度彻底崩溃C土地国有原则遭到破坏D.兼并土地现象日益严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材料反映出春秋时期

,土地交换现象时有发生,周王已经无力控制这些行为,王室丧失了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C项正确;材料只能反映出井田制遭到破坏,无法反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排除A项;材料与分封宗法制无关,且分封宗法制在战国时期才彻底崩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并非土地

兼并,排除D项。故选C项。3.东汉末年,曹操面对军阀之间征战不断的局面时说:“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承此思想,他采取了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为目的的政策。据此推知,曹操执政注重()A.德辅刑主B.戒奢从简C.礼法并

重D.轻徭薄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末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曹操主张乱世应该以刑为先,可推知面对当时军阀征战不断的局面,曹操的执政注

重德辅刑主,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曹操强调生活中须戒奢从简的信息,排除B项;礼法并重与“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列举轻徭薄赋的必要性,排除D项。故选A项。4.明代中后期,景德镇的瓷器工匠在纹饰设计

中不再以“官样”为模仿对象,而是从日常生活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设计、装饰市民阶层所喜爱的图案、纹样。如《长物志》中所描述的案几(瓷器)“今人制作,徒取雕绘文饰,以悦俗眼,古制荡然”。据此可知,明朝中后期()

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B.手工业产品渐趋雅俗共赏C.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手工业D.传统审美观念基本被抛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后期(中国)。根据

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手工业产品的设计迎合市民阶层的需要,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产品的设计风格问题,没有民营与官营手工业的对比,排除A项;材料“设计的趋俗化”、工匠根据市民阶层喜好设计图文、“以悦俗眼”等主要内容体现了手工业

产品的世俗化趋向,雅俗共赏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中“古制荡然”指的是手工业产品的风格有很大变化,世俗化倾向明显,并非传统审美观念都被抛弃,排除D项。故选C项。5.北宋《神童诗》里有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满朝朱紫贵,尽是

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据此判断,下列对宋代科举制解读正确的是()A.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B.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C.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D.扩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可知科举制扩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选官途径问题,不能判断科举制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科举考试选拔程序问题,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科举考

试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6.在《天津条约》签订前,中国内地商品流通是“逢关纳税,遇卡抽厘”,洋货洋商也不能例外。《天津条约》则规定了凡洋货进口后运往内地及洋商从内地承运土货出口,除交纳进出口税外,海关再纳一“子口税”,就可遍运天下,不再交纳常关税和厘

金等内地税。这一规定()A.便利了政府对洋货洋商的管理B.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反映了内地对改善交通的重视D.体现出海关工作效率的提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

。据本题材料“凡洋货进口后运往内地及洋商从内地承运土货出口,除交纳进出口税外……不再交纳常关税和厘金等内地税”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洋货不用交纳常关税和厘金等内地税,这不利于民族工业与洋商洋货竞争,B项正确;整个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

加深,意味着政府对洋货洋商的管理是不断削弱的,便利了政府对洋货洋商的管理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税费问题,没有涉及交通,排除C项;对洋货税费的征收体现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与与海关工作效率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1846年,上

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

一步侵华的借口【答案】D【解析】的【详解】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中外贸易的中心,但是上海进口货物值不断下降,这必然会使列强认为并未打开中国市场,因此进口货值的下降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D项正确;进口货值的下降不等于外

国货物不进入中国,因此其不能阻止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取代了广州贸易中心的地位,这意味着在当时的通商口岸中,上海具备更加优越的对外贸易条件,因此上海进口货值的减少并不能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排除B项;进口货值的下降和传统手工业的恢复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而且外国商

品进入中国冲击了传统手工业,排除C项。故选D项。8.1908年,清政府批准邮传部右侍郎盛宣怀的奏请,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与萍乡煤矿合并扩充为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同年发行股票,此后公司多次发行股票。该股票的发行()A.改变了洋务企

业的性质B.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困局C.有利于该企业的持续发展D.开辟民办企业发展新途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08年(中国)。据材料可知,股票的发行表明企业已经进行股份制运作,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更多资金,C项正确

;发行股票并未改变汉冶萍公司由政府控制的企业性质,排除A项;发行股票有利于解决而非解决了资金困局,排除B项;汉冶萍公司属于官办而非民办企业,排除D项。故选C项。9.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

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根据材料“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末陈去病

重视戏剧,认为它在鼓动平民、普及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结合时代背景,此时正处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革命思潮不断传播的过程中,陈去病认为戏剧对宣传革命的作用比《革命军》等著作作用更大,故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

涉及戏剧的受众,且“开始”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戏剧与革命思想相结合下,更能发挥革命思想宣传的效用,主旨信息并非强调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在弱化,排除D项。故选C项。10.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

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1913—1921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对华商品输入减少,中国的海关征收额一路走低。

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海关税收急速增长。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选A;根据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可知,一战前后中国的海关税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BCD都与这一趋势不符

,排除BCD。11.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指出扭转时局的关键是用革命手段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建立民主政治。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向社会各界公开自己的政治主张。这()A.明确了中国

共产党的奋斗目标B.推动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C.强调了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D.促进了人民民主革命政权的创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2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扭转时局的关键是用革命手段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建立民主政治”“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向社会各界公开自己的政治主张”及所学可知,该主张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情况,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B项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排除A项;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

始认识到了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材料未涉及掌握武装力量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人民民主革命政权在这一时期尚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12.有同学对中国近代先进中国人救国探索之路做了如下梳理∶林则徐∶“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一魏源∶“师夷长技以

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郑观应∶“欲自强,必首振工商。”一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前期的救国探索()A.以革命的方式作为救国手段B.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特点C.始终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宗旨D.以建立民主政治为主要目标【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

前期,从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郑观应“振工商”和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反映出救国探索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以革命的方式作为救国手段,排除A项,始终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宗旨的说法绝对,

且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以建立民主政治为主要目标仅适用于梁启超,排除D项。故选B项。13.毛泽东在某文章中指∶“我们党走过二十八年了,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过的,而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走过的,我们要和国内外党内外的敌人作战。……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该文章是()

A.《论联合政府》B.《论人民民主专政》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

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可知,该文章分析了人民民主专政以及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B项正确;A项完整

地阐述了党的三大作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对于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新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论述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十种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提出了正确区分处

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科学论断,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项。1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

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据所学可知,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题干中提及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说明与周边国家交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因为周边国家与中国

可以深化合作共谋发展,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国家之间不可能消除分歧,而且中国之所以重视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主要也不是为了增进互信,而是为了国家利益需要,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据所学可知,人类也很难构

建均衡发展格局,排除B项;材料涉及中国与周边地区,只涉及世界局部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下降,这意味着农业产值相对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制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这种体制改

革的深入,进一步推动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产值中占比格局变化,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逐渐上升,第一产业产值占比相对下降,D项正确;这一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并不会导致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16.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举足轻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回眸历史,愈加

凸显出深圳经济特区的不一般,这个不一般就在于它是()A.多边贸易体制主导下的成果B.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产物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D.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答案】D【解析】【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深圳在短短的

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D项正确;深圳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中央主动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并不是多边贸易体制主导下的成果

,排除A项;题干中深圳经济特区的不一般主要体现在其“开创性”方面,“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产物”“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

,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宋之际,部曲制解体,部曲奴婢转化成农民,靠租佃为生。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的大量改变,使得中古良贱身份制度也无以为继。唐代及其以前,天子只能和世家大族分享权力,君权势弱,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而宋代时,世

家大族衰落,尽管天子与士大夫分享权力,但君权却不断强大。唐代乐于接受外来文化,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宋以后,佛、道、儒等诸家思想趋于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理学的产生,宋以后的文化精神及动态趋向单纯与收敛,渐显保守。——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表现。(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社会变革的原因。【答案】(1)表现:由部曲制变为租佃制/部曲身份由贱民变为良民;由君权势弱变为君权强大/由贵族分享权力到文官分享权力;由复杂进取变为单纯收敛/由开放

变为保守。(2)原因:封建经济的繁荣;赋税制度的改革;君主专制的加强;科举制度的发展;理学的产生;市民阶层的兴起;士族的衰弱/庶族的崛起。【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的中国。表现:根据材料“部曲奴婢转化成农民,靠租佃为生”可知,

由部曲制变为租佃制;根据材料“君权势弱,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但君权却不断强大”可知,由君权势弱变为君权强大;根据材料“唐代乐于接受外来文化,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宋以后的文化精神及动态趋向单纯与收敛,渐显保守”可知,由复杂进取变为单纯收敛。【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

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的中国。原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封建经济的繁荣、赋税制度的改革、君主专制的加强、科举制度的发展、理学的产生、市民阶层的兴起及士族的衰弱/庶族的崛起等角度进行分析。18.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

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直面问题、修正错误,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自我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宣

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然而革命道路绝非一帆风顺,随着国民党“整理党务案”和“中山舰事件”的爆发,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给幼年的党和中国革命事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政治危机。此后,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对大革命后国内革命形势的错误估计,党内又相继出现了瞿

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三次较大的路线错误,这使中国革命事业遭遇重大挫折。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形成了不同的自我革命策略,以强大的政治领导力确保了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摘编自胡洪彬《党的自我革命:百年历程、基本经验与前瞻启示)材

料二1949年,中国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后,党的自身建设更具紧迫性。首先,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全党的思想觉悟与理论涵养。1950年12月在北京重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鼓励全体党员在精读;建立了不同级别的党校,开展

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其次,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动党组织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党中央严格把控好准入关卡,提高党员的选拨标准。实施正确的干部路线。选拨德才兼备的干部,同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运动。最后,整顿党内腐败问题,净化党的政治生态,1951年11月,开展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主的

三反运动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及民主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而不断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启示。——摘编

自赵霞《建国初期党的自我革命及其现实启示(1949—195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是如何自我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我们党自我革命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答案】(1)召开“八七”会议,

纠正右倾错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军事路线错误,实行战略转移,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使革命转危为安;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领导了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2)措施

: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整顿党内腐败问题。意义:纯洁了党的队伍,赢得了人民支持;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推进了社会革命与建设;为以后党的建设提供了启示。【解析】【小问1详解】的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

空是近代中国。说明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是如何自我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要求把握时间,民主革命时期,围绕“党的自我革命”,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给幼年的党和中国革命事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政治危机”“此后,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对大革命后国内革命形势的

错误估计,党内又相继出现了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三次较大的路线错误,这使中国革命事业遭遇重大挫折”,调动与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相关知识,可以从归纳作答:召开

“八七”会议,纠正右倾错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军事路线错误,实行战略转移,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使革命转危为安;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领导了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

料分析题。时空是建国初期的中国。概括建国初期我们党自我革命的措施,仅要求考生从材料出发,对材料进行解读,从材料中“首先”“其次”“最后”三个层次语中可以归纳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整顿党内腐败问题。第二

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定位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建设这一问题上,从党建、国家、历史三个角度作答即可,即纯洁了党的队伍,赢得了人民支持;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推进了社会革命与建设;为以后党的建设提供

了启示。19.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石器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以及生产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产品除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剩余产品的出现,一方面为一部分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专门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科学活动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社会产生。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自

由买卖;奴隶主强迫奴隶工作,劳动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和人身自由。材料二奴隶社会最早出现于埃及、西亚和印度,继而在希腊和意大利等地产生。最早的奴隶主是原始社会内部分化出来的氏族贵族,最早的奴隶是氏族部落战争汇总俘虏的外族人。随

着原始社会的解体,氏族部落内部贫富分化不断加剧,富裕的氏族贵族对贫困的氏族成员的奴役也日益加深,其主要形式是债务奴役,无力还债的贫困氏族成员往往被债主卖到其他氏族部落充当奴隶。此外,惩罚罪犯、海盗掠夺、拐卖人口、奴隶买卖、家生奴隶等也是奴隶的重要来源。两千多年来,罗马是奴隶制国家的典

型。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的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自己的奴隶。(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金属工具使用对

社会变革的影响。的(2)有人认为:“奴隶社会的产生伴随着残酷的剥削,所以奴隶社会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答案】(1)①金属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产生

。私有制的产生,导致贫富分化,促进了奴隶主与奴隶阶级的产生,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②金属工具的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判断一种制度是不是进步,应看其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

产力发展,而不是存在剥削与否。①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任意处置奴隶,并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从这点来说是残酷的。②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建设,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去,解放和

发展了生产力。③奴隶社会的建立,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社会分工,出现了城市和文字。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是社会历史的进步。综上,这不是历史的倒退。【解析】【小问1详解】影响:据材料“随着石器的发展,

金属工具的出现,以及生产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产品除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社会产生”可知金属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产生。私有制的

产生,导致贫富分化,促进了奴隶主与奴隶阶级的产生,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据材料“一方面为一部分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科学活动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自由买卖”可知金属工具的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

工,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小问2详解】评价:结合唯物史观,判断一种制度是不是进步,应看其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而不是存在剥削与否,可知可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然后客观分析奴隶制度,

据材料“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自己的奴隶”可知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任意处置奴隶,并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从这点来说是残酷的。据材料“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氏族部落内部贫富分

化不断加剧,富裕的氏族贵族对贫困的氏族成员的奴役也日益加深”可知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建设,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去,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据材料“最早的奴隶主是原始社会内部分化出来的氏族贵族,最早的奴隶是氏族部落战争汇总俘虏的外族人”可知奴隶社会的建立,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社会分

工,出现了城市和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是社会历史的进步。最后进行总结综上,这不是历史的倒退。20.【“大历史观”与历史解释】材料章开沅先生(1926-2021)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历史学家。在他看来,史学的使命如

司马迁所言,就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章开沅力主“大历史观”,提倡学习法国年鉴学派的史学主张,即从历史的长时段来把握和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件。他率先提出辛亥革命史研究要“盘点三百年,三个一百年”的观点,他认为:“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一百年,特别是

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一百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往后的一百年。”——摘编自马敏《论章开沅史学思想的特质》请你选取某一历史事件,运用“大历史观”进行论述。(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表述成文)【答案】示例1: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发生有其历史必然性,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积极向外扩张,占据大量殖民地,将世界联为一个整体,而英法等国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模式,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伴随着政府

对专利权的重视、工匠经验的积累、资本原始积累的基本完成,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并率先完成,并逐步推广到世界各主要国家。机器的发明、动力资源的变更和新材料的使用推动了劳动生产率史无前例的增长,工业革命的开

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工厂制度的产生及推广,也促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从根本上说,后来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间接产物.工业革命

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殖民地的旧制度、旧思想,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彻底改弦易辙,它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

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总体上看,工业革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并深刻影响了世界的发展。示例2:行省制的出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

生深远影响。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的封建政权逐步建立并革新以郡县制为代表的地方行政体制,历代政府都不断削弱地方权力,以强化中央集权,尤其是宋朝,通过设置转运使、通判等,地方自主性大为削弱,同时造成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给北宋种

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在这一背景下,元朝首创行省制,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元朝在全国共设岭北、湖广等10个行省,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

,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该体制有三个特点: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行省制度较好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既保障了中央集权,又提高了

地方行政效率,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满足了元朝大一统的需要,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我国现行省制的开端。明代的布政使司是元代行省制的进一步发展,清朝沿用行省制度,鸦片战争前共设18行省,是

对明中叶以后由总督、巡抚统领省政予以事实上的承认的做法,亦是对行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行省制的出现,是中国封建王朝不断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成果,元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也为现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发展

提供了借鉴。【解析】【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根据题目要求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自拟标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现代(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

如“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行省制的出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其次,要运用“大历史观”进行论述,即从历史的长时段来把握和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件。要做到史论结合。如以

“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题,就要论述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以及影响;如以“行省制的出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为题,就要论述行省制出台的历必然性和影

响。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点睛】运用“大历史观”进行论述。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