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doc,共(7)页,130.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984d4528ecf3652804760bbc5c4a57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三校联考高一历史学科试卷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考生注意: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2.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的水笔书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60分)1.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
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
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C.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D.该田制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现象3.中国古代
的私营商业立法主要集中在对集市的管理上,具体表现为集市的设置和日常管理、商品的种类和质量、严禁欺诈和欺行霸市等方面。据此可知,中国古代()A.政府曾实行重商政策B.私营商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C.有比较完整的经济立法D.用法律手段规范商业行为4.欧洲的地名与其他
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历史背景相同B.地理环境相同C.世代友好交往D.殖民扩张的结果5.下表是16至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出现这种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年份比例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城市总人口5.258.2513.517.021.027.551.0A.圈地运动的影响B.工业革命的进行C.自由贸易的发展D.世界
市场的基本形成6.苏州的地方志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前,沪上未有纱厂,苏地盘门外苏纶纱厂亦未兴筑,织布纱线,均手车所纺”。直到1894年,洋布进口量尚未超过全年销用棉布量的13.39%。“穿洋布的主要是城镇商人和富裕阶级,穷苦
的城市贫民和乡下居民都穿土布”。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B.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C.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D.人们生活贫困购买力低下7.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
种状况表明()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8.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
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实施“一五”计划B.组织人民公社C.进行三大改造D.发动“大跃进”9.1924年12月,北京公交开通有轨电车,坊间出现了“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的竹枝词,其中“来往
行人上下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触犯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C.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改进交通工具的诉求10.1990年,承包经营农户占农村总户数的96.3%,家庭承包的土地
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8.6%;农村第一产业收入的95.4%来自家庭经营;在农村各经营层次中,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8.6%。据此可知()A.市场经济体制显示了经济发展成效B.农村出现了家庭农业和市场的结合C.非公有制经济主导了经济社会发展D.农业生产技术发生了革
命性的改变11.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是因为()A.新经济政策缓
和了和西方的矛盾B.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C.美英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12.马丁在《美国史》中写道,罗斯福新政时期,为防止盲目竞争,生产过剩,“企业界、劳工组织和政府的代表将确立一些公平行事的准则,依法确定
各行业的价格生产水平、最低工资和最长工作时间”。这表明了美国政府()A.希望企业主扩大生产规模B.允许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鼓励美国民众勤俭节约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13.“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换句话说,农民……反对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
…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农民“反对我们”是由于当时实行()A.农业集体化B.固定粮食税制C.余粮收集制D.工业化政策14.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由国际清算同盟发行统一的世界货币,货币的分配份额按照二战前三年的进出口贸易平均值计算,这样
英联邦的比例高达35%。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是:()A.二战导致正常国际贸易往来受阻B.极力削弱美元的国际影响力C.极力维持和延续英镑的国际地位D.保持英国战后金融霸主地位15.西方学者罗伯特在《国家的作用》一书中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这场变革将重新安排即将到来的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每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该观点反映出经济全球化:()A.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B.打破了贸易的国界限制C.促进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D.弱化了民族国家
的主权二、材料题(本题包含3大题,共3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材料二“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这些长工、短工、忙工已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支配,换取
报酬。——摘编自乾隆《震泽县志》材料三《户部则例》规定:“关税短缺令现任官赔缴”。为抑制民间商业活动,清王朝广设钞关,重征商税。有偷越关卡及偷漏税者,客商依律治罪,地方官一并议处。《大清律例·户律·课程》规定:“不纳课程者,笞五十,物货一半入官。”这些规定及税吏法外肆
意勒索,使商人们视关卡为畏途。——摘编自《中国法制史》材料四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
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摘编自《中国全史·商贾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4分)(2)材料二中“计日而受值”指的是一种什么关系
?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什么?(4分)(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从19世纪初开始,在工业革命中迅速成长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同土地贵族
、金融贵族和大垄断商人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废除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813年和1833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9世纪20年代,英国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
进口税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1841-1846年,又取消了605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1035种商品的进口税。1846年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条例。1849年终止了从17世纪60年代保留下来的航海条例
。到1853—1860年间,英国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后残余,这使英国成为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1860年,英、法签订英国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以后,英国又与许多国家订立了带有自由
贸易性质的通商条约。——摘编自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废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废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6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
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朝”。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
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
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上的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2分)(3)结合以
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为了实现“中国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6分)(4)中国几代人为实现中国梦而作出的探索,给了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哪些启示?(2分)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计6
0分。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DDBACACB题号1112131415答案BDCCD二、非选择题(共3题,计40分。其中,16题14分,17
题12分,18题14分)16.(1)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任答二点得4分)(2)关系:出现雇佣关系;(2分)实质:资本主义萌芽。(2分)(3)
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的发展;地主和商人将资金用来买田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科举制度的影响。(6分)17.(1)原因:工业革命的扩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及斗争;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6分)(2)影响:确立了自由贸易政策;利于英国的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竞争优势;为工业品的输出以及原料、粮食的输入拓宽了世界市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促使世界逐步进入自由贸易时代。(答对3点,言之有理即可得6分)18.(1)事件:鸦片战争.(1分)影响
: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3分)(2)事件: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两点2分)(3)表现: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6分)(4)启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作出正确的决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点得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不超过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