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9 页
  • 大小 3.376 MB
  • 2024-10-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6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39)页,3.37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7528b30305e17bb1c6081c3a9d6edc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万州二中教育集团高一(下)三月质量监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因素中,不能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从而使酶失去活性的是()A.强酸B.强碱C.低温D.高温【答案】C【解析】【分析】温度(pH)能影响酶的活性,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

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BD、强酸、强碱、高温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ABD不符合

题意;C、低温能降低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变性失活,C符合题意。故选C。2.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中,最恰当的是()A.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B.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答案】B【解析】【分析】淀粉酶催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酶的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不适于温度作为自变量的探究实验;用淀粉

、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用碘液进行检测时,实验结果均相同。【详解】A、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宜选用淀粉水解,因为淀粉酶催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应该选择过氧化氢作为底物,A错误;B、酶的高效性是相对于

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故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时,可选无机催化剂作对照,B正确;C、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故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C错误;D、蔗糖是否

水解都不会和碘液反应,因此不能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D错误。故选B。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B.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但不能降解真菌、细菌等生物的细胞壁C.在“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实验

中,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组D.冬季时,小鼠体内酶的活性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①高效

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3、生物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详解】A、酶大部分是蛋白质

、少量是RNA,其中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A正确;B、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成分都不同于植物,故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但不能降解真菌、细菌等生物的细胞壁,B正确;C、与无机催化剂相对

比,能够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在“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实验中,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组,C正确;D、小鼠是哺乳动物,恒温动物,冬季时,哺乳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会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D错误。故选D。【点睛】4.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请判断下列相关说

法中正确的是()A.ATP分子水解时,图中所示的化学键③④最易断裂B.图中酶1和酶2的化学本质相同,但是二者的种类不同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D.ATP与ADP间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只发生在真核细胞内【答案

】B【解析】【分析】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是细胞对于ATP的需要量很大,ATP与ADP在细胞内不停地转化,保证了细胞对于ATP的大量需求。在ATP和ADP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详解

】A、ATP分子水解时,图中所示的化学键④最易断裂,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错误;B、图中酶1和酶2的化学本质相同,都是蛋白质,但是二者的种类不同,酶1是ATP水解酶,酶2是ATP合成酶,B正确;C、细胞中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

的水解反应相联系,C错误;D、ATP与ADP间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发生在一切细胞内,D错误。故选B。5.ATP转化为ADP的过程可用如图表示,式中X和Y分别代表()A.H2O、[H]B.Pi、H2OC.H2O、PiD.能量、Pi【

答案】C【解析】【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方程从左到右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方程从右到左代表吸收的能量,来自动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详解】ATP在水解时,远离A的那个磷酸基团就脱离下来,形成Pi,同

时释放能量,所以反应物中有H2O的参与,生成物为ADP和Pi,因此,X为H2O,Y为Pi,ABD错误,C正确。故选C。6.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它在跨膜运输物质时离不开ATP的水解。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

】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即离子泵既能发挥酶的作用,催化ATP水解,也能发挥载体蛋白的作用,协助相关物质跨膜运输。【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说明其运输方式

为主动运输,A错误;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属于逆浓度梯度进行,B错误;C、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动物一氧化碳中毒,导致呼吸作用受阻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正确;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

导致载体蛋白变性,因此会降低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错误。故选C7.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〇”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A.④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⑤和⑥【答案】D【解析】【分析】据分析可知,①中“〇”中为腺嘌呤核

糖核苷酸,②中“〇”中为腺嘌呤,③中“〇”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中“〇”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⑤中“〇”为腺苷(由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构成),⑥中“〇”为腺苷。【详解】A、由题图知,④为RNA链,其中“〇”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为DNA的基本单位,其中的“〇”是腺嘌呤碱基

,二者含义不同,A错误;B、由题图知,②为DNA的基本单位,其中的“〇”是腺嘌呤碱基,③为DNA分子,其中的“〇”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二者含义不同,B错误;。C、由题图知,③为DNA分子,其中的“〇”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④为RNA链,其中的“〇”是腺嘌

呤核糖核苷酸,二者含义不同,C错误;D、由题图知,⑤为ATP的结构简式,其中的“〇”是腺苷(由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构成),⑥为RNA的基本单位,其中的“〇”也是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构成的腺苷,二者含义相同,D正确。故选D。8.蛋白激酶A(PKA)由两个调节亚

基和两个催化亚基组成,其活性受cAMP(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环化形成)调节(如下图)。活化的PKA催化亚基能将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特定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进行磷酸化,改变这些蛋白的活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只

有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同时存在时,PKA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B.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进行磷酸化的过程伴随着ATP的合成C.ATP不仅是生物的直接供能物质,还是合成cAMP、DNA等物质的原料D.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使调节亚基和催化

亚基分离,释放出高活性的催化亚基【答案】D【解析】【分析】1、据题干的信息:活化的PKA催化亚基可将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特定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进行磷酸化,改变这些蛋白的活性,说明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进

行磷酸化的过程伴随着ATP的水解。2、据图分析:活化的调节亚基与非活化的催化亚基可在cAMP的作用下产生无活性的调节亚基和游离态、活化的催化亚基。【详解】A、据图分析: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同时存在时,PKA是低活性而非高活性,A错误;B、据题干的信息:活化的PKA催化

亚基可将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特定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进行磷酸化,改变这些蛋白的活性,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的过程即是ATP的水解过程,B错误;C、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环化形成cAMP,故ATP不仅是生物的直接供能物质,还是合成cAMP的原料,但ATP水解后形成的AM

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C错误;D、据图可知,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分离,释放出高活性的催化亚基,D正确。故选D。9.细胞代谢中某种蛋白质类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氨基酸序列决定

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能促进细胞产生产物A【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产物B浓度低

时,酶1有活性,可催化两种底物反应生成产物A。酶2可催化产物A反应生成产物B。产物B浓度高时,产物B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使酶1失活。【详解】A、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其变构位点与活性位点均取决于

酶的空间结构,A错误;B、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B正确;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但只能催化底物发生反应,不能说明酶没有专一性,C错误;D、从图中可知,酶1的活性与产物B的浓度有关,当产物B浓度高时,酶1无

活性,因此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能防止细胞内产生过多的产物A,D错误。故选B。10.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试剂甲可以是澄清石灰水溶液B.若试剂乙是酸性重铬酸钾

溶液,则现象Ⅱ为由橙色变为灰绿色C.条件Y组为对照组,此实验为对照实验D.在条件X下,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储存在物质b中【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产生水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所以条件Y为有氧条件,物质a为C

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检测;条件X应为无氧条件,物质b为酒精。【详解】A、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因此物质a为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检测,所以试剂甲可以是澄清石灰水溶液,A正确;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CO2,故物质b为

酒精,若试剂乙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现象II为由橙色变为灰绿色,B正确;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有氧组和无氧组都是实验组,两组实验构成对比实验,C错误;D、在条件X下(无氧条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中大部分

能量仍储存在未彻底分解的产物b酒精中,D正确。故选C。11.关于细胞呼吸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A.中耕松土、适时排水可促进作物根系的有氧呼吸,以利于作物的生长B.低温低氧等措施能减弱果蔬的呼吸作用,以减少果实、蔬菜中有机物的消耗C.酿造米酒时,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

吸大量繁殖,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发酵过程要严格控制无氧环境,其产物有乳酸和CO2【答案】D【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

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

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详解】A、中耕松土、适时排水能为根系提供更多O2,促进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吸收无机盐,A正确;B、低温、低氧环境储藏果实,能降低酶的活性,进而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果实、蔬菜中有机物的消

耗,B正确;C、酿造米酒时,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能量进而可以满足大量繁殖对能量的需求,此后随着密闭容器中氧气的减少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正确;D、乳酸发酵是厌氧发酵,产物只有乳酸,没有CO2,D错误。故选D。12.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中光合色

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化叶片中光合色素吸收的红光会大幅度减少B.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C.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D.若未加入二氧化硅,则导致提取时光合色素被破坏【答案】A【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进行光

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而叶绿体利用光能,先由色素吸收光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用来制造有机物,绿色光几乎不吸收,所以绿叶反射绿色光,所以叶子在人眼看来是绿色的。【详解】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黄化叶片中缺少叶绿素对红光的吸收会大幅度减少,A正确;B、在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只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C、由于植物对绿色光几乎不吸收,所以绿叶反射绿色光,所以叶子在人眼看来是绿色的

,C错误;D、二氧化硅有利于研磨充分,若未加入碳酸钙,则导致提取时光合色素被破坏,而未加入二氧化硅,不会导致提取时光合色素被破坏,D错误;故选A。13.目前有学者用“内共生起源学说”解释叶绿体的起源:蓝细菌偶然被一些更大的、具有吞噬能力的原始真核

细胞吞噬,但并没有被分解消化,在共生关系中逐渐演化形成叶绿体。下列事实不能作为该假说证据的是()A.叶绿体和蓝细菌都具有叶绿素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B.叶绿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C.叶绿体中的大多数蛋白质由细胞核中的DNA指导合成D.叶绿体外膜的成分与真核细胞细胞膜的成分相似,而内膜

成分与蓝细菌细胞膜的相似【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叶绿体的内共生假说:叶绿体来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光合细菌或蓝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叶绿体。【详解】A、叶绿体和蓝细菌都具有叶绿素和与光合

作用有关的酶,两者所含酶相似,能作为该假说证据,A正确;B、叶绿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DNA形态相似,能作为该假说证据,B正确;C、蓝细菌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不含细胞核,细胞内大多数蛋白质是

由拟核DNA控制形成的,所以叶绿体中的大多数蛋白质由细胞核中的DNA指导合成这一特征不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C错误;D、内共生起源学说中认为,真核细胞的细胞膜演化为叶绿体的外膜,蓝细菌的细胞膜演化为叶绿体的内

膜,故叶绿体外膜的成分与真核细胞膜的相似,而内膜与蓝细菌的相似,这一特征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D正确。故选C。14.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细胞进行无丝分裂B.细

胞周期是指从一次细胞分裂开始到这次细胞分裂结束时为止C.纺锤体在有丝分裂的分裂前期形成,分裂后期消失D.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精确地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

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

式,原核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A错误;B、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B错误;C、纺锤体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形成,末期消失,C错误;D、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

经过着丝粒分裂过程,精确地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进而保证了亲子代细胞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D正确。故选D。15.下图为小鼠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示意图,A~F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各反应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阶段均产生[H]B.乙、丙阶段均在线粒体中进行C.

甲阶段产生的能量比丙阶段多D.物质C与物质E代表同种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甲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乙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代表丙酮酸,B代表二氧化碳,C代表水,D代表[H],F代表氧气,E代表水。【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

阶段都能产生[H],A正确;B、小鼠是真核生物,有氧呼吸二三阶段均在线粒体进行,B正确;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即丙产生的能量多于甲,C错误;D、物质C和物质E代表的都是水,即参与第二阶段也是第三阶段的产物,D正确。故选C。16.油料种子萌发时,油脂水解生成脂肪

酸和甘油,然后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由油脂储存能量不利于胚的生长和发育B.琥珀酸在线粒体内转变为苹果酸的过程形成了大量ATPC.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真叶长出之前),干重

先增加,后减少D.1分子蔗糖由2分子葡萄糖组成【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为脂肪转化为葡萄糖的糖异生途径,糖异生又称为葡萄糖异生。由简单的非糖前体(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糖(葡萄糖或糖原)的

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糖异生保证了机体的血糖水平处于正常水平。【详解】A、大多数植物种子以

贮藏油脂为主,这是因为与糖类相比,相同质量的油脂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糖类多,因此油脂是更妤的储能物质,所以油脂储存能量利于胚的生长和发育,A错误;B、琥珀酸在线粒体内转变为苹果酸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大量ATP,B错误;C、早期由于

大量油脂转变为蔗糖,蔗糖的氧元素含量高于油脂,导致干重增加;之后大量蔗糖用于细胞呼吸等异化作用,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谢废物,导致干重减少,C正确;D、1分子蔗糖水解产物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D错误。故选C

。17.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下列不正确...的是()A.运动强度较长时间超过c,内环境pH也可能变化不大B.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C.无论在何种运动

强度下,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始终等于O2的消耗量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有两个去路: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用于合成ATP【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其中ac段,氧气消耗速率逐渐升高,而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保持相

对稳定;cd段氧气消耗速率不变,但血液中的乳酸含量逐渐升高。【详解】A、如果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血液中乳酸的积累量增大,会造成肌肉酸胀乏力,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内环境pH不会持续下降,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B、分析题图曲线可知,cd段氧气消耗率较高,血液中乳酸水

平升高,因此该阶段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C、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因此不论何时,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都等于O2消耗量,C正确;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有两个去路: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用于合成ATP

,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反应式,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并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8.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

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与完整的酵母菌分别装入①~⑥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类别细胞溶胶线粒体酵母菌①②③④⑤⑥葡萄糖-+-+++丙酮酸+-+---氧气+-+-+-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

④⑥B.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①⑤C.根据试管①③⑤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葡萄糖初步分解的场所D.根据试管②④⑥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答案】D【解析】【分析】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发生细胞质基质中。2、由表格可知,①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②试管中进行无氧呼吸,能够产生酒精和CO2;③试管中能够进行呼

吸作用的第二、三阶段,能产生水和CO2;④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⑤试管中能进行有氧呼吸;⑥试管中能进行无氧呼吸。【详解】A、酒精是无氧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中产生,⑥中酵母菌利用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产

生酒精,故会产生酒精的是②⑥,A错误;B、有氧条件下,在线粒体中(利用丙酮酸)产生CO2和H2O,⑤中酵母菌利用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故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只有③⑤,B错误;C、由表格可知,①试管:在

细胞溶胶中不能利用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③试管:在线粒体中能利用丙酮酸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产生水和CO2;⑤试管:在酵母菌(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均具有)中能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故根据试管①③⑤的实验结果,不能判断酵母菌进行葡萄糖初步分解为丙酮酸的场所,C错误;D、②试管:

在细胞溶胶中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④试管:在线粒体中不能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⑥试管:在酵母菌(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均具有)中能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故根据试管②④⑥的实验结果,能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

胞质基质(细胞溶胶),D正确。故选D。19.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化能自养型细菌,前者将氨氧化为亚硝酸,后者将亚硝酸氧化为硝酸,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氧化氨和亚硝酸的过程都能释放出化学能,这两种细菌都能利用相应的

能量合成有机物B.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可降低土壤中硝酸盐含量,有利于植物渗透吸水C.亚硝酸细菌化能合成作用与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发生场所均相同D.由图可知,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属于分解者【答案】A【解析】【分析】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氨气氧化为亚硝酸,进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

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详解】A、题述氧化氨和亚硝酸的过程都能释放出化学能,这两种细菌都能利用相应的能量合成有机物,A正确;B、细菌化能合成作用可增加土壤中硝酸盐含量,对植物吸收氮素营养有重要意义,B错误;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其场所在

叶绿体,而亚硝酸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的化能合成作用是利用化学能来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因此亚硝酸细菌化能合成作用与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和场所都不同,C错误;D、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属于化能自养型细菌,属于生产者,D错误。故选A。20.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

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的量最多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

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D.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1、解此题首先要明确下列几个等式:①总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②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合成的有机物=积累有机物+消耗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③叶

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2、据图所示,虚线表示光合作用净积累有机物的量,实线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因此总光合作用速率=制造的有机物速率=虚线量+实线量。图中纵坐标的生物学意义是二氧化碳吸收量(植物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植物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详解】A、两曲线的交点表示绿色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A错误;B、植物积累有机物量等于净光合作用量,图中虚线表示净光合作用量,光照相同时间,在25℃条件下植

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B错误;C、25℃、30℃、35℃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分别为6、6.5、6.5,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并不一定减少,C错误;D、制造的有机物为总光合量,等于净光合加呼吸,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

℃时相等,D正确。故选D。21.晴朗夏季,某兴趣小组将用全素营养液培养的花生植株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继续培养,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甲图表示玻璃罩内的CO2含量一昼夜的变化情况(A点表示玻璃罩内起始CO2浓度),乙图表示该植株一昼夜CO2释放速率或吸收速率,丙

图表示花生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的状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D点与丙图中的(2)对应,D点之后植株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甲图中的H点与乙图中的e点对应,此时植株的光合作用最强C.乙图中ac段发生的生理过程

对应丙图中的(4)D.乙图中积累有机物的时段是ci段【答案】C【解析】【分析】1、甲图表示玻璃罩内的CO2含量一昼夜的变化情况(A点表示玻璃罩内起始CO2,浓度)结合图示可以看出,经过一昼夜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说明花生植株的有机物有了

净增加。2、乙图表示该植株一昼夜CO2释放速率或吸收速率,图中d、h两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f点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光合午休现象导致的。3、丙图表示花生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状态,图(1)表示光合大于呼吸速率

的状态;(2)表示光合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状态;(3)表示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的状态;(4)表示只进行呼吸速率,说明此时植物处于黑暗状态下。【详解】A、甲图中的D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状态,此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对应于丙图中的(1)对应,D

点之前植株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甲图中的H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状态,与乙图中的h点对应。甲图中的DE段CO-含量下降速度最快即净光合速率最大,此时光合作用最强,B错误;C、乙图中ac段植物处于黑

暗状态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对应于丙图中的(4)状态,cd段表示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的状态,对应于图丙中的(3)状态,C正确;D、乙图中dh段植物吸收CO2,光合速率大呼吸速率,积累有机物,而hi段植物释放CO2,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体内有机物减少,D错误。故选C。22

.以某种多细胞绿藻为材料,研究环境因素对其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光反应中产生的NADPH既可做还原剂也可以储存能量B.高光强条件下叶绿素a含量高体现了

生物与环境的适应C.在低光强条件下温度对该绿藻光合速率的影响更显著D.图2测定的绿藻放氧速率等于光反应产生O2的速率【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图中同光强度下,绿藻中的叶绿素a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多;同温度下,低光强的叶绿素a含量更高。分析图乙:图中同光强下,

温度在25℃之前,随着温度升高,绿藻释放氧速率(净光合速率)加快;同温度下,高光强的释放氧速率(净光合速率)更大。【详解】A、光反应产生的NADPH既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又为暗反应提供能量,A正确;B、由甲图可知,与高光强组相比,低光强组叶绿素a的含量较高,以增

强吸光的能力,从而以适应低光强环境,B错误;C、据图2可知,在低光强条件下温度对该绿藻光合速率的影响不显著,在高光强条件下,温度对该绿藻光合速率的影响更显著,C错误;D、图2测定的绿藻放氧速率=光反应产生O2的速率-呼吸消耗O2的速率,D错误。故选

A。23.将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平均分成6组,设置不同的温度,每组黑暗处理6h,然后给予适宜白光照射6h,在黑暗处理后和光照后分别截取同等面积的叶圆片,烘干称重,获得如表所示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有关说

法错误的是()温度(℃)152025303540黑暗处理后叶圆片干重(mg/dm2)4.254.003.502.752.001.50光照后叶圆片干重(mg/dm2)6.006.506.756.505.504.50A.若将实验中白光突然改为强度相同的红光,则短时间内,植株叶绿体

中C5含量上升B.该实验结果缺乏黑暗处理前的叶圆片的干重数据,故无法计算呼吸速率的数据C.若每天交替光照、黑暗各12小时,则表中25℃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若昼夜不停地光照,则表中25℃为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答案】D【解析】【分析】表中自变量为温度,光照下吸收CO2的量为

净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量,黑暗中放出CO2的量代表的是有机物的消耗量,也代表呼吸作用强度。【详解】A、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利用蓝紫光和红光,故白光替换为相同强度红光后相当于增大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植株叶绿体中C5上升,A正确;B

C、每天交替光照、黑暗各12小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应为光照时积累的有机物减去黑暗中消耗的有机物,设处理前叶圆片干重为X,则各温度下X与黑暗后叶圆片干重的差值代表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光照后叶圆片干重与黑暗后叶圆片干重之差代表

光照时积累的有机物,25℃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为12/6×(6.75-X),BC正确;D、光照后叶圆片干重-黑暗后叶圆片干重代表净光合速率,昼夜不停地光照,30℃时光照时光照后叶圆片干重-黑暗后叶圆

片干重的值最大,代表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因此30℃时为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D错误。故选D。24.为研究植物光合产物运输的特点,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玉米以叶脉为界分为左半叶和右半叶(如下左图),用14CO2处理左半叶,

成熟后收获果穗逐行检测其14C放射性强度和每行籽粒总重量,结果如下右图所示。根据结果推测不正确的是()注:黑柱和白柱之和为每行籽粒总重量(mg);黑柱为每行籽粒14C总放射性(cpm);果穗上1→10行的顺序是从左到右A.叶片的光合产物主要运输到同侧的果实中B.果穗中含

有14C的有机物主要为糖类C.如果用14C处理右半叶,黑白柱的数据不变D.叶片中的光合产物会运输到果实中储存【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在光下才能进行,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叶绿体,含有叶绿素的细胞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储存能量的过程。【详解】A、由图2可知:14CO2处理左半叶,含14C的光合产物在果穗行间的分布比右半叶差异大,该实验的结果显示,植物光合产物的运输具有半侧分布的现象

,主要运输到同侧的果实中,A正确;B、果穗中含有14C的有机物主要为糖类——淀粉,B正确;C、由图2可知:14CO2处理左半叶,含14C的光合产物在果穗行间的分布比右半叶差异大,如果用14C处理右半叶,黑白柱的数据会

发生改变,C错误;D、叶片的光合产物主要运输到果实中,在果实中储存,D正确。故选C。25.某研发部门用紫外线诱变野生型酵母菌,欲获得线粒体中不能合成[H]的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用于酒精发酵。已知呈白色的TTC显色剂能与O2竞争性结合[H]形成红色物质TP,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A.在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呈白色的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B.与野生型相比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用于酒精发酵,能提高酒精的产量C.有氧条件下,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厌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酒精无法合成ATPD.酵母菌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消耗相同葡萄糖时,消耗的O2与产生的CO2总量之比为1:3【答案】D【

解析】【分析】1、细胞厌氧呼吸与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由l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并产生少量NADH与能量。2、厌氧呼吸分为产生酒精的厌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详解】A、TTC呈白色,TTC与[H]反应后呈红色,由

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线粒体中不能合成[H],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呈白色的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A正确;B、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线粒体无法合成[H],不能完整进行需氧呼吸,故其厌氧呼吸作用较强,则利用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来酿酒,其产量将高于普通酵母菌,B正确;C、在有氧条件下,呼吸

缺陷型酵母菌厌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酒精,不释放能量,因此无法合成ATP,C正确;D、酵母菌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消耗相同葡萄糖时(假设都消耗1单位葡萄糖),消耗的O2与产生的CO2总量之比为6:(6+2)=3:4,D错误。故选D。26.下列中的甲、乙两图都表示苹果组织细胞

中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若CO2释放量为6mol和O2吸收量为4mol,此时有氧呼吸占优势C.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D.甲图

的c浓度和乙图中的C点对应氧气浓度是最适合储藏苹果的氧浓度【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概念: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能量的

过程。【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氧气吸收量是0,乙图中的A点氧浓度为0,表示苹果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若CO2释放量为6mol和O2吸收量为4mol,由于1mol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2

mol二氧化碳,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6mol二氧化碳,因此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之比是1:4/6=3:2,即无氧呼吸占优势,B错误;C、据图分析,氧气浓度为d时,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此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没有酒精产生

,C正确;D、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氧浓度为c时,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少,细胞呼吸的总量最低,有机物消耗最少,是适合储藏苹果的氧浓度,D正确。故选B。27.鲫鱼能够在寒冷、缺氧的水环境中生存数天。其细胞呼吸过程如下图所

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鲫鱼细胞无氧呼吸的终产物可以是乳酸或者酒精和CO2B.鲫鱼细胞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C.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均需要线粒体参与D.图示两种细胞线粒体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不完全相同【答案

】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其他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通过循环系统进入骨骼肌细胞,可转化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转化为乙醛和CO2,乙醛再转化为酒精。【详解】A、由图可知,其他组织

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通过循环系统进入骨骼肌细胞,可转化为丙酮酸,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A正确;B、鲫鱼细胞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留存在乳酸或酒精中,B错误;C、由图可知,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均需要线粒体参与,C正确;D、因为酶具有专

一性,图示两种细胞线粒体中与呼吸作用的产物不同,可能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不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B。28.1937年,英国植物学家希尔(R。Hill)发现,将离体的叶绿体加入具有氢受体(如NADP+)的水溶液中,在无CO2的条

件下给予光照,发现叶绿体有氧气放出,生成NADPH(还原型辅酶II)。像这样,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称作希尔反应。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希尔的实验说明水的光解与糖的合成不是同一个

化学反应B.在此过程中,H2O分解产生O2的同时,还生成了NADPHC.光合作用中O2的释放和CO2的利用,是可以暂时分离的D.光合作用整个过程都直接需要光照【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希尔反应模拟的是光反应阶段。【详解】A、希尔实验的悬浮液中只有水,没有CO2不能合成糖类,说明水的光解

与糖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H2O在光下分解产生O2的同时生成了氢,与氢受体(如NADP+)结合生成NADPH(还原型辅酶II),B正确;C、希尔实验中在没有加入CO2的情况下生成了氧气,说明O2的释放和CO2的利用

,是可以暂时分离的,C正确;D、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需要有光照,暗反应有无光照都可发生,D错误。故选D。29.下图表示甘蓝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和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②过程

发生在细胞质基质B.①过程有无光都可发生,②过程的发生需要O2C.①②过程可以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D.生产上增强①过程,减弱②过程可提高产量【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有氧

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其中①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②表示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详解】AB、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场所

是叶绿体基质,有无光都可发生;②表示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①②过程的发生都不需要O2,A正确、B错误;C、①(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②(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可以发生在同一个叶肉细胞中,C正确;D、为提高产量应设法增

强①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减弱②细胞呼吸过程,以增加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D正确。故选B。30.为了研究七子花不同冠层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研究小组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对七子花不同冠层叶片光合作用强度进行了对比测

定,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时,测量上层叶片的装置中A、B两处气体CO2浓度相等B.光照强度为0.25klx时,中层叶片和下层叶片CO2的固定速率相等C.将光照强度由1.25klx降至1klx时,短时间内,中层叶片中

C3/C5的比值升高D.光照强度大于0.75klx时,限制三种叶片CO2吸收速率的因素不完全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的(1)图甲装置,A处CO2浓度分析仪可检测到鼓风机吹入的CO2的初始浓度,同

化箱中的实验材料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会引起装置中CO2浓度的变化,B处可检测同化箱CO2变化后的浓度。(2)由图乙可知,3条曲线与纵坐标下轴的交点均为呼吸强度,故七子花的上、中、下层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度不同,光补偿点(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也不同,随着光

照强度的增强,上层叶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明显高于中下层叶。【详解】A、图甲装置,A处CO2浓度分析仪可检测到鼓风机吹入的CO2的初始浓度,同化箱中的实验材料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会引起装置中CO2浓度的

变化,B处可检测同化箱CO2变化后的浓度;当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乙图中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时,叶片的光和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恰好全部被细胞呼吸作用消耗掉,叶片不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故所测

量上层叶片的装置中A、B两处气体CO2浓度相等,A正确;B、CO2的固定速率(总光合速率)=CO2的吸收速率(净光合速率)+CO2的释放速率(呼吸速率),当光照强度为0.25klx时,中层叶片的CO2的固定速率=2+1

=3;下层叶片CO2的固定速率=2.5+0.5=3,二者相等,B正确;C、由图乙可知,当光照强度等于1klx时,中层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即光饱和点。将光照强度由1.25klx降至1klx时,由于光照强度不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限制因素,故短时间

内降低光照强度,中层叶片中C3/C5的比值不变,C错误;D、光照强度大于0.75klx时,如从0.75klx升至1klx的过程中,影响下层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限制因素不是光照强度,但影响上层和中层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即限制三种叶片CO2吸

收速率的因素不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C。31.某课题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在光照,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将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的盆栽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下列关于此过程及该植物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的分析正确的是()A.刚转移到CO2浓度为

1%的环境中时,CO2固定速率减慢,导致C3含量上升B.刚转移到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时,NADPH和ATP含量随之升高C.转移到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O2的产生速率加快D.与转移前相比,转移后该盆栽植物的光饱和点升高【答案】D【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含量由高到低

时,二氧化碳含量的改变直接影响的是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个反应。二氧化碳含量由高到低时,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个反应变弱,则这个反应的反应物C5化合物消耗减少,剩余的C5相对增多;二氧化碳含量由高到低时,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个反应变弱,生成物C3生成量减少,由于C3的消耗不变,所以C3的含量下

降。【详解】A、刚转移至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时,CO2浓度升高,CO2固定速率加快,导致C3含量上升,A错误;B、刚转移至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时,CO2浓度升高,CO2固定速率加快,导致C3含量上升,C3还原的速率加快,消耗

的ATP和NADPH多,ATP和NADPH的含量随之降低,B错误;C、转移至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由于光照强度不变,所以氧气的产生速率不变,C错误;D、与转移前相比,转移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高,所需要的ATP和NADP

H多,所以转移后该盆栽植物的光饱和点升高,D正确。故选D。32.2022年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CO2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图中C1模块是用无机催化剂把CO2还原为甲醇,C3模块是将甲醇转换为C3,C6模块是用C3合成为C6,Cn模块是将C6再聚合成为淀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由CO2到

GAP的过程相当于叶绿体中CO2的固定B.由GAP到G-6-P的过程在叶绿体内需要NADPH作还原剂C.Cn模块合成淀粉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生成D.在固定等量CO2的情况下,该人工途径比植物光合作用积累淀粉的量少【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

用的暗反应阶段:是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在这一阶段,CO2被利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后生成糖类。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与C5(一种五碳化合物)

结合,这个过程称作二氧化碳的固定。一分子的二氧化碳被固定后,很快形成两个C3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在酶

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C5。这些C5又可以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这样,暗反应阶段就形成从C5到C3再到C5的循环,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下去,因此暗反应过程也称作卡尔文循环。【详解】A、分析图可

知,图中由CO2到GAP(C3)的过程在叶绿体中相当于暗反应的CO2的固定过程,A正确;B、由GAP到G-6-P的过程相当于C3被还原的过程,该过程所需的还原剂是光反应产物NADPH,B正确;C、Cn模块将C6再聚合成为淀粉,合

成淀粉的过程是脱水缩合过程,伴随着水的生成,C正确;D、淀粉的积累量=光合作用的产生量一呼吸作用的消耗量,在植物体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细胞呼吸,而在人工途径中只模拟光合作用过程,没有呼吸作用消耗,因此在固定等量CO2的情况下,该人

工途径比植物光合作用积累淀粉的量多,D错误。故选D。33.Rubisco是光合作用暗反应中催化CO2与RuBP结合的酶。该酶同时具有催化O2与RuBP结合的活性。当CO2浓度相对较高时,该酶催化CO2与RuBP结合生成C3,并进一步完成卡尔文循环。当O2

浓度相对较高时,该酶催化O2与RuBP结合生成C3和C2,C3进入卡尔文循环:C2最后在线粒体内生成CO2该过程称为光呼吸。卡尔文循环和光呼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卡尔文循环中,C3的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B

.CO2与RuBP结合的场所和O2与RuBP结合的场所不同C.温室栽培蔬菜时增施有机肥,既减少光呼吸对光合产物的损耗又增加土壤肥力D.干旱胁迫容易导致植物光呼吸强度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植物在光下会进

行一种区别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理作用,即光呼吸作用,该作用在光下吸收O2产生CO2,该现象与植物的Rubisco酶有关,它催化五碳化合物反应取决于CO2和O2的浓度,当CO2的浓度较高时,会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当O2的浓度较高时,会产

生三碳化合物进入线粒体中进行光呼吸。【详解】A、卡尔文循环中,C3的还原需要能量和还原剂,故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A正确;B、催化RuBP与CO2结合与催化RuBP与O2结合的是同一种酶(Rubisco),说明CO2与RuBP结合的场所和O2与RuBP结合的场所相同,均在叶绿体

基质,B错误;C、在有光条件下,若叶肉细胞中O2含量下降,CO2含量升高,会抑制光呼吸过程,因此温室栽培蔬菜时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措施,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消耗O2,产生CO2和无机盐,既减少光呼吸对光合产物的损耗又增土壤的肥力,C正确;D、由于干旱时,温度很高,蒸腾作

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导致CO2浓度降低,Rubisco更易于与O2结合,导致光呼吸增强,D正确。故选B。34.图甲是某种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相应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的统计值,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细胞分裂时期的正确顺序应为①②③④B.图甲

②中赤道板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C.图甲③中染色体与DNA的关系可用图乙中的B表示D.图乙中a、c分别代表染色体和DNA,b只在图甲④中出现【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图甲①染色体已复制且散乱分布为有丝分裂前期,②姐妹染色体已分

离形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有细胞板为末期,③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姐妹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后期,④染色体位于赤道板上为中期。分析图乙,a表示染色体,b染色单体,cDNA,A图中染色体:DNA=

1:2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B图没有染色单体的存在,染色体:DNA=1:1,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C图可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详解】A、图甲中细胞分裂时期的正确顺序应为①④③②,A错误;B、图甲②中细胞板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错误;C、图甲③为有丝分裂的后期,且染色体:DNA=1:1,用图乙中的B表示,C正确;D、分析图乙可知,a、b、c分别代表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b可在图甲①④中出现,D错误。故选C。35.流式细胞仪是根据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同对

细胞分别计数,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和核DNA相对含量的装置。如图1表示植物细胞周期中的几个时期(用甲、乙、丙表示)流式细胞仪分析图谱(注:阴影表示处于该阶段的细胞数量相对值);图2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对

姐妹染色单体(a、b)的切面变化及运行,①→②→③表示a、b位置的依次变化路径。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2中①→②→③的变化可出现在图1中甲时期B.茎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图1中的甲→乙→丙C.图1中甲时期所示细

胞都处于分裂后期D.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图1中的丙时期【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至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每个细胞周期又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为分裂

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详解】A、图1中的甲代表分裂期,乙代表DNA复制前的准备时期,丙代表DNA复制时期,图2中①(前期)→②(中期)→③(后期)的变化发生在分裂

期,A正确;B、茎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图1中的乙→丙→甲,B错误;C、图1中甲代表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核DNA分子含量都是4N,C错误;D、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图1中的甲时期,D错误。故选A。36.如图甲

,乙表示某生物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图1和图2表示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的A.甲图所示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得到B.甲图对应图1中曲线的CD段,对应图2中曲线的FG段C.乙

图处于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右侧两条曲线发生的变化不同D.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同一细胞观察到所处的甲、乙两个时期【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甲为DNA分子的复制,图乙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图1的纵坐标为一个细胞内的核DNA含量,CD段代

表DNA分子复制,DE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图2的纵坐标为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FG为DNA分子复制,GH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详解】A、甲图为染色体复制,处于间期,此时呈现染色质的状态,这种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

A正确;B、甲图为DNA分子的复制,对应图1中的CD段,对应图2的FG段,B正确;C、乙图为着丝点分裂,是细胞分裂后期图,这一时期图1曲线中一个细胞内的DNA含量不变,而图2曲线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减半,两曲线有不同的变化,C正确;D、观察组织细胞有丝

分裂时,在解离时细胞已经被杀死,不能用同一细胞来观察甲、乙两种时期,D错误。故选D。37.科学家把整个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同一时期的现象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昆虫产下一批卵后同时受精,会出现所有受精卵同时卵裂的现象,这是一种

自然同步化;通过人工选择或诱导可使受精卵细胞都停在分裂中期,这是一种人工同步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次有丝分裂B.根据裂殖酵母不同时期细胞体积和

重量不同,采用离心法分离出处于某一时期的细胞,这是一种自然同步化C.将DNA合成抑制剂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可让所有细胞都停留在G1期与S期交界处D.细胞周期同步化后更有助于研究调控细胞周期的内在机制和影响细胞周期的外在因素【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周期

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2、根据题意,区分同步化分类的标准是看是否有人为干预。3、有丝分裂过程:(1)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2

)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3)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4)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A错误;B、根据裂殖酵母不同

时期细胞体积和重量不同,采用离心法分离出处于某一时期的细胞,是通过人工选择处于某一时期的细胞,这是一种人工同步化,B错误;C、将DNA合成抑制剂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处于G1期的细胞停留在G1期与S期交界处,

S期后的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再分裂时会停留在G1期与S期交界处,C错误;D、细胞周期同步化后使细胞处于同一时期,更有助于研究调控细胞周期的内在机制和影响细胞周期的外在因素,D正确。故选D。38.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部分)。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

系列变化过程(粘连蛋白与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有关,分裂中期开始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SGO蛋白可以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图1中,BC段的发生结果导致细胞中核DNA含量减半B.图1中,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AB段C.着丝粒分裂前SGO蛋白逐渐失去对

粘连蛋白的保护作用D.抑制SGO蛋白的合成,可能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异常【答案】A【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

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图1中,BC段的发生导致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但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

,A错误;B、图1中,AB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B正确;C、根据题意,SGO蛋白可以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阻止着丝粒分裂,据此推测着丝粒分裂前SGO蛋白逐渐失

去对粘连蛋白的保护作用,C正确;D、SCO蛋白在维胞分裂中的作用主要是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坏,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结胞内SGO蛋白的合成,有可能导致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A。39.“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实验材料的

选择合适的是()A.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B.用高等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分离线粒体等细胞器C.用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D.用新鲜菠菜的绿色叶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答案】D【解析】【分析】1、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

1种细胞器;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多种细胞器。2、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共同构成原生质层。【详解】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成熟的中央大液泡,不适合用作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A错误;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

众多的细胞器,因此不能用高等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分离线粒体等细胞器,B错误;C、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C错误;D、新鲜菠菜绿色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较高,因此可以用来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D

正确。故选D。4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在电镜下观察篮球藻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②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③洋葱根尖细胞中能合成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

④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直接换上高倍镜也可看到⑤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应选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⑦在缺氧条

件下,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度会降低A.全部不正确B.一项C.二项D.三项【答案】A【解析】【分析】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2、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二三两个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因此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它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

量,如主动运输、有丝分裂等。3、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一般选择紫色的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并且在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观察的细胞要移到视野的中央才能换用高倍镜。【详解】①篮球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染色

体,①错误;②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错误;③洋葱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③错误;④一般来说,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少,直接换上高倍镜,部分细胞会不在视野中,④错误;⑤观察植物细

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应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因为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呈紫色,便于观察,⑤错误;⑥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于前期,间期无法观察到纺缍体,⑥错误;⑦人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吸收葡萄糖的过程是

协助扩散,不需能量,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⑦错误。的故选A。二、非选择题41.如图为生物体内代谢过程,A、B、C、D代表物质名称,①②③④表示过程:(1)C代表的物质名称是______,检测物质B时能发生连续颜色变

化的试剂名称为______。(2)在①②③④过程中,有能量产生的过程是______(填序号)。(3)苹果储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而马铃薯块茎细胞缺氧时却不产生酒精。不同种类细胞无氧呼吸产物的差异是由______于直接引起的。【答案】(1)①.丙

酮酸②.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2)①②(3)无氧呼吸第二阶段酶的种类不同【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为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C的过程,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B为CO2;③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为CO2;④为产

生乳酸D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①为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C的过程,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B为CO2;③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为CO2;④为产生乳酸D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溶液

的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小问2详解】结合(1)详解可知,①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②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这两个阶段均有能量释放;③、④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能量产生,

故有能量产生的过程是①②。【小问3详解】苹果储藏久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故会有酒味产生;而马铃薯块茎细胞缺氧时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产生酒精,这是由于不同种类细胞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酶的种类不同,进而导致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42.呼吸熵(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

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如图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熵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1)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2)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为______。(3

)在25℃下10mⅠn内,如果甲装置墨滴右移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熵是______。(4)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

中应分别放入______。【答案】(1)增大吸收CO2的面积(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1.15(4)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清水【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甲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气体,因此甲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的差值

,乙装置中KOH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乙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小问1详解】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进而增强实验效果。【小问2详解】假设小麦种子只

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说明此时的小麦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没有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即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小问3详解】在25℃下10mⅠn内,如

果甲装置墨滴右移30mm,说明小麦种子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的差值是30mm玻璃管代表的体积值,即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消耗的氧气=30;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说明此时消耗的氧

气量为200mm的玻璃管代表的体积值,此时种子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200+30=230mm玻璃管代表的体积值,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熵是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230÷200=1.15。【小问4详解】环境因素也会引起液滴的移动,因此为了校正误差,需设置对照装置,则对照装

置的设置为: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和清水,其他条件同实验组。43.叶绿体进行能量转换依靠光系统(指光合色素与各种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大型复合物,包括PSⅠ和PSⅡ)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光系

统产生的高能电子沿光合电子传递链依次传递促使NADPH的形成,同时驱动膜内的质子泵在膜两侧建立H+梯度,进而驱动ATP的合成。注:类囊体膜上主要有光系统Ⅰ(PSⅠ)、光系统Ⅱ(PSⅡ)、细胞色素b6f蛋白复合体和ATP酶复合体四类蛋白复合体,参与光能吸收、传递和转化,电子传

递H+输送及ATP合成等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叶绿体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O2到达相邻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至少需要穿______层磷脂分子层。(2)叶绿素a(P680和P700)接受光的照射后被激发,释放势

能高的电子,电子的最终供体(供给电子的物质)是水。通过光合电子传递链,光能最终转化为______中的化学能。(3)据图分析,增加膜两侧的H+浓度差的生理过程有水的光解、PQ蛋白对H+的运输以及______。(4)除草剂二溴百里香醌(DBMB)是质体醌(PQ)的类似物,可充当PQ的电子受体。DBM

B能够和细胞色素b6f特异性结合,阻止光合电子传递到细胞色素b6f。若用该除草剂处理无内外膜的叶绿体,会导致ATP含量显著下降,其原因可能是二溴百里香醌(DBMB)阻断电子传递后,会进一步______。【答案】(1)8(2)ATP和NADPH(3)合成NADPH消耗H+(4)会抑制水光解产生H

+,使膜内外H+的浓度差减小甚至消失【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质与能量转变过程,它需要类囊体上多种蛋白复合体和电子传递体的参与才能将光能转变成电能,进而转变电势能和化学能。PSI和PS

II指光合色素与各种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大型复合物,叶绿素a(P680和P700)与蛋白质结合构成PSI和PSII。转化时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在光的照射下﹐可以得失电子,从而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叶绿素a被激发而失去电子(e-),最终传递给NADP+。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

变成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从水分子中夺取电子,使水分子氧化生成氧分子和氢离子(H+),叶绿素a由于获得电子而恢复稳态。【小问1详解】叶绿体光反应产生O2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上,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O2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上,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

膜结构的细胞器,故叶绿体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O2到达相邻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至少需要穿4层生物膜(或磷脂双分子层)、8层磷脂分子层。【小问2详解】结合图示可知,光反应过程中,PSII发生H2O的光解,使B侧H+浓度增加,产生的e-通

过电子传递体,再通过PSI传到A侧,最终将电能变为NADPH中的活跃化学能。叶绿素a接受光的照射后被激发,在PSII发生H2O的光解,释放势能高的e-,e-的最终供体是H2O,最终受体是ATP和NADPH,因此,通过光合电子传递链,光能最终转化为ATP和NA

DPH中的化学能。【小问3详解】据图分析,能增加膜两侧的H+浓度差增加的生理过程有:水的光解产生H+,PQ蛋白将H+从A侧运输到B侧、合成NADPH消耗H+。【小问4详解】除草剂二溴百里香醌(DBMIB)是质体醌(PQ)的类似物,可充当PQ的电子受体。DBMIB能够和细胞色素b6f特异性结合,

阻止光合电子传递到细胞色素b6f。则DBMIB会抑制水光解产生H+,使膜内外H+的浓度差减小甚至消失。由图可知,ATP的合成是利用H+顺浓度梯度运输的势能,在ATP合成酶的催化下,将ADP和Pi合成为ATP的。因此,若用该除草剂处理无内外膜的叶绿体,就会导致ATP含量显著下降。44.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是古人赞美玉兰花的诗句。近日万州二中鹏程楼花园里的紫玉兰花已盛开,吸引不少师生驻足欣赏。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适宜的条件下,将玉兰树的成熟绿叶叶肉细胞研碎,放入

离心管中并依次按下图进行处理。图中P1、P2、P3、P4代表试管底部的沉淀物中所含成分,S1、S2、S3、S4代表试管上部的上清液。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______。(2)图中

存在叶绿体的部位有______(选填:P1、P2、P3、P4和S1、S2、S3、S4)。(3)P3中的棒形颗粒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玉兰树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简式为______。(4)紫色的玉兰花瓣能进行光合作用

吗?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由。______。【答案】(1)差速离心法(2)P2、S1(3)C6H12O6+6O2+6H2O6CO2+12H2O+大量能量(4)不能,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和酶【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采用差速离心法来分离获得

各种细胞器:将研碎的细胞离心后得到S1和P1,P1中含有细胞壁和核物质沉淀,故S1中含有各种细胞器;再将S1离心后得到S2和P2,P2中含有的椭球形、球形颗粒为叶绿体,则S2中含有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再将S2离心后得到S3和P3,P3中含有的棒形颗粒为线粒体,则S3中含有核糖体等细胞器;再

将S3离心后得到S4和P4,P4中含有的粒状小体为核糖体。【小问1详解】图示为利用差速离心法来分离获得各种细胞器。【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将研碎的细胞离心后得到S1和P1,P1中含有细胞壁和核物质沉淀,故S1中含有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再将S1离心后得到S2和

P2,P2中含有的椭球形、球形颗粒为叶绿体,则S2中含有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再将S2离心后得到S3和P3,P3中含有的棒形颗粒为线粒体,则S3中含有核糖体等细胞器;再将S3离心后得到S4和P4,P4

中含有的粒状小体为核糖体。故图中存在叶绿体的部位有P2、S1。【小问3详解】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大量能量【小问4详解】紫色的玉兰花瓣中没有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和酶,故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5.人(2N=46)的红骨髓中存

在造血干细胞,它一方面能转化为淋巴干细胞和髓样干细胞,一方面能经过有丝分裂保持数量稳定。淋巴干细胞分化为T细胞和B细胞,髓样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等。图甲表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时细胞内DNA含量的变化

,图乙表示细胞分裂(只画出了部分染色体)某时期图像。(1)与造血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密切相关的无膜细胞器有______。(2)造血干细胞分裂至图乙所示时期时有______条染色体,该时期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是______。(3)请画出造血干细胞在有丝

分裂过程中对应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______。【答案】(1)核糖体、中心体(2)①.92②.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星射线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3)【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甲表示某生物细胞一个细胞周期(进行有丝分裂)

中DNA含量变化曲线,AB段表示前期,BC段表示中期,CD段表示后期,DE段表示末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小问1详解】造血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分化过程形成了新的血细胞,与有丝分裂过程密切相关的无膜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

,其中中心体参与纺锤体的形成,核糖体参与了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小问2详解】图乙所示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即造血干细胞分裂至图乙所示的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条数为46×2=92条,该时期的细

胞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是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星射线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小问3详解】造血干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过程依

次为间期(OA段)、前期(AB段)、中期(BC段)的染色体数目均为46,后期(CD段)染色体数目加倍成为92条,末期(DE段)形成染色体数目为46条的子细胞,可绘图如下: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