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西南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拔尖强基联合定时检测历史试题 PDF版(可编辑).pdf,共(5)页,1015.74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4388c3c7c52fcd611659e925d154dc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拔尖强基联合定时检测历史第1页(共4页)2023拔尖强基联合定时检测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022年11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己保管好,以备评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姜寨遗址的考古发现,小房子占绝对多数,屋内既有成套的农业生产工具,又有火塘、炊具等生活用具,表明他们独立消费。北首岭、大地湾等遗址也发现类似情况。“小家庭”基本单位在六七千年前已出现,对历史学界是一个“新闻”。这说明A.中国私有
制产生不早于六七千年前B.新材料的发现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C.中华文明起源呈多元一体基本格局D.农业生产是小家庭出现的必要条件2.西周时,诸侯国具备一个国家的基本要素(比如拥有领土、疆域、子民等),但却没有产权。产权
在理论上是属于天子,甚至是属于“上天”的。天子如果没有“上天”的授权(天命),他的统治在理论上也不合法,别人就可以推翻他。这说明,西周时A.分封制弊端凸显B.君权和神权渐趋分离C.未形成集权统治D.天子与诸侯权力制衡3.唐
代诗人章碣《焚书坑》写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A.对秦始皇的焚书进行嘲讽和谴责B.说明焚书造成文化凋敝的严重后果C.揭示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D.分
析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复杂背景4.叔孙通是一个儒生,他参加了刘邦起义军。刘邦称帝后,为“正君臣之位”,命叔孙通按照“礼”制定朝廷礼仪法规。叔孙通制定的礼仪法规受到刘邦高度赞许。这反映出当时A.君主专制的强化趋势B.礼乐制度得到恢复C.法律儒家化趋势凸显D.治国理念发
生转变5.右图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的交通形势图。图中形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勇于开拓不畏险阻的“凿空”精神B.包容开放的对外政策C.遍及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络D.交通工具的巨大突破2023拔尖强基联合定时检测历史第2页(共4页)6.隋唐时期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北宋初期,宋太宗
下诏“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此后,参加科举的工商子弟比比皆是。这一变化表明A.官商一体化成为社会趋势B.抑商政策淡出历史舞台C.科举的录取人数大大增加D.科举变革顺应时代潮流7.北宋官员吕大均认为:“保民之要,在于存恤主
户(地主、自耕农);又招诱客户(佃户、雇工),使之置田以为主户。主户苟众,而邦本自固……客虽多而转徙不定,终不为官府之用”。这一认识A.着眼于国家赋役征发B.体现了儒家施行仁政的理念C.目的为缓和社会矛盾D.意识到不抑兼并的严重后果
8.【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欺,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材料所示艺术形式的特点是A.反映现实生活,内容质朴B.专重铺陈排比,气势恢宏
C.语言雅俗并存,格律自由D.辞藻瑰丽华美,想象奇特9.右图可用于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历史现象。下列解读最符合图示主旨的是A.赋役繁重导致农民起义B.土地兼并和王朝更替的关系C.统治腐朽危及社会稳定D.地主阶级与封建王朝的矛盾10.王韬在其著作中写道:“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
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富强之末,而非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王韬旨在A.批判“中学为体”思想B.发展军事抵制英国侵略C.阐明自强和求富的关系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1.近代中国各租界之内,街道整齐洁净,租界之外的景象则是路边随意
便溺,垃圾遍地。这种现象刺痛了中国的有识之士,1906年《京华日报》撰文称“强国先得强种,要强种先得讲求卫生”。这反映出近代中国A.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B.经济发展的半封建特征C.东西方文明的激烈冲突D.社会变迁的半殖民色彩12.清廷颁布的一份诏书称:“南中各
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该诏书的颁布表明A.维新变法运动即将开展B.清政府为实施新政
作准备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2023拔尖强基联合定时检测历史第3页(共4页)13.民国八年5月24日,重庆川东学生救国团宣告,“不甘坐视国家沦亡,曹章辈内附权贵,外结强邻……芸芸神州,衮衮华胄,
将沦为日人之牛马耶!”约定以“维持国际交涉为政府后盾,以收回一切不平等条约”为宗旨开展活动。这说明当时A.北洋政府沦为了列强的工具B.反帝反封建运动成为时代洪流C.重庆成为了全国运动的中心D.武装斗争成为救国的主要方式14.根据中共“三大”代表徐梅坤回忆,“通过决议后,全体代表到黄花岗烈士墓
举行悼念活动……由瞿秋白领着大家唱会议期间刚学会的《国际歌》。之后,宣布会议闭幕。”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拥护建立统一战线决议B.决定加入共产国际C.以发动武装斗争为目标D.革命对象发生变化15.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宣言称: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
战的协定。这三个条件是:立即停止进攻苏区;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B.改变了抗日反蒋方针C.以民族利益为重倡导团结抗战D.确定了全面抗战路线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宋代店铺散落到居民区中的大街小巷。店铺布局和装饰不再整齐划一,店铺的招牌凸显出各自特色。据统计,《清明上河图》中除景物的遮挡外,图中有商家设置的广告招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
箱广告4块。使用店招的店铺多以姓氏或经营的名牌产品作为店招,如“杨家应症”“刘家上色”“太阳中医肠胃”等。彩楼(门面装饰)广告是宋代新出现的广告形式。《东京梦华录》载:“凡京师门店,门皆缚彩楼欢门。”还有许多店家用名人字画
来装饰店面,还出现了诗人专为商品销售创作的广告诗。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铜板雕版印刷广告,印制精美,雕版中间刻有玉兔抱杵捣药的商标图。——摘编自杨海军《中国古代商业广告史》等材料二画报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刊物,是研究近代城市生活与文化的重要
资料。天津的《北洋画报》自1928年起相继刊登标语口号,以此支持国货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在广告中不断强调“国货”概念,传递“爱国”观念,借助国货运动的开展将国货产品、国货广告与爱国情感联系在一起。如“好运道,爱国人士请吸国产超等香烟”“爱国须用国货”“中国人不用中国货,谁用中国货
!”等。还有广告语突出表明商品的“国货”性质,如“纯粹国产呢绒”“用国产纯羊绒织成”“完全国货”等。——摘编自何嘉琪《近代国货广告的文化解读——以<北洋画报>为中心的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
广告丰富多彩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洋画报》刊登传递爱国观念广告的历史背景,并作简要评价。(14分)2023拔尖强基联合定时检测历史第4页(共4页)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材料一20世纪初,梁启超最早
提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问题。梁启超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是中国人’这一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一员也。”他还指出:“今日之欧美,则民族主义与民族帝国主义相嬗之时代也……民族主义之发达之既极,其所以求增进本民族之幸福者,
无有厌足。内力既充,而不得不思伸之于外”,这就是“帝国主义之所行也”。他主张,今“知他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巨大
影响。——摘编自梁淼隆《浅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材料二1893年冬,孙中山在筹建革命团体时就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主张。1894年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在回国途中向随行的人说道:“杀满洲佬,复明之江山”。在1906年12月的《民
报》创刊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的讲演中,孙中山阐明民族革命并非“尽灭满洲民族”,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思想,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在1924年1月23日发表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以新的民族
主义向世人宣告:“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摘编自陈天翔《论孙中山民族主义
的变化及对中华民族的构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不同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及演变特点。(7分)(3)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影响。(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关于“五四运动”的范畴,就是“五四运动”一词是否应当一方面包括学生和知识分子的社会、政治运动,另一方面也包括1915年就开始的新文学、
新思想运动,即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呢?有些人主张“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两回事,而且彼此没有多少关联。这派人只承认新文化运动也许略为便利了“五四运动”的推行。还有不少知识分子对“五四运动”一词采取更广义的看法。他们对这个名词的一般用法是同时隐含学生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在这一意义
下,“五四运动”包括1919年前后这段时间一切思想变动的各方面。——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五四运动”的范畴,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