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docx,共(24)页,991.69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3cd00e4371c7e25be2bf0dd3d7432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银川二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月考一化学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1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2分。)1.我国古代青铜器工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但出土的青
铜器因受到环境腐蚀,对其进行修复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腐蚀严重的青铜器表面大都存在CuCl。下列关于CuCl在青铜器腐蚀过程中的催化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B.增大了反应的速率C.增大了反应的平衡常数D.增大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答案】C【解析】【详
解】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更多的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因而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使更多的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分子之间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的速率加快,B正确;C.催化剂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相
同,因此使用催化剂后使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故化学平衡常数不变,C错误;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但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更多的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由于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不变,因此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D正确;故合理选项
是C。2.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ΔH1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ΔH2③Sn(s,灰)>13.2<13.2℃℃Sn(s,白)ΔH3=+2.1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灰锡转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ΔH1>ΔH2的【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Sn(s,灰)13.213.2℃℃Sn(s,白)可知,温度低于13.2℃时,白锡会转变为灰锡,而灰锡
以粉末状态存在,即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A正确;B.根据Sn(s,灰)13.213.2℃℃Sn(s,白)可知,温度高于13.2℃时,灰锡会转变为白锡,所以在常温下,锡以白锡状态存在,故B错误;C.根据反应③Sn(s,灰)13.213.2℃℃S
n(s,白)-13ΔH=+2.1kJ?mol可知,由灰锡变为白锡会吸热反应,故C错误;D.依据盖斯定律,由②-①可得反应③,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ΔH3=ΔH2-ΔH1>0,所以12HH,故D错误;故答案选A。3.
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或说法错误的是A.不可将温度计当搅拌棒使用,也不可靠在容器内壁上B.搅拌时,环形玻璃搅拌棒应上下移动C.测量反应混合液的温度时要随时读取温度,记录下最高温度D.为了使反应完全,必须保证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
详解】A.不可将温度计当搅拌棒使用,测量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以免受环境温度影响,故A正确;B.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碰到温度计,所以应上下移动,故B正确;C.中和热
测定温度为恰好中和时的温度,即最高温度,故C正确;D.为了使反应进行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故D错误;选D。4.下列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Fe2O3(s)+3CO(g)=2Fe(s)+3CO2(g)ΔH=+26.7kJ·mol-1反应
的能量变化B.乙图表示一氧化碳的燃烧热C.丙图表示实验的环境温度为20℃,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V1、V2的H2SO4、NaOH溶液混合,混合液的温度随V(NaOH)的变化(已知V1+V2=60mL)D
.已知稳定性顺序:B<A<C,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丁图【答案】D【解析】【详解】A.图示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高,表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而Fe2O3(s)+3CO(g)=2Fe(s)+3CO2(g)△H
=+26.7kJ•mol-1为吸热反应,与图示能量变化不一致,故A错误;B.碳的燃烧热是指1molC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图中C的燃烧产物是CO,表示的不是碳的燃烧热,故B错误;C.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V1、V2
的H2SO4、NaOH溶液混合,V1+V2=60mL,则V1=20mL,V2=40mL时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即横坐标为40时的温度应该最高,实际反应与图象不符,故C错误;D.已知稳定性顺序为B<A<C,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则物质具有的能量B>A>C
,图示中表示的能量变化曲线符合实际,故D正确;故选:D。5.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铁片和硫酸反应制氢气时,生成氢气的速率随硫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B.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20mL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变慢C.已知SO2催化氧化生成SO3是放热反
应,若升高温度,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但SO3产率降低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若减小压强反应速率会变慢【答案】A【解析】【详解】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铁发生钝化反应,不生成氢气,故A错误;B.加入20mL的氯化钠溶液
,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变慢,故B正确;C.SO2催化氧化生成SO3是放热可逆反应,所以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O3产率降低,故C正确;D.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故D正确;答案选A
。6.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NH4HCO3(s),发生反应:NH4HCO3(s)NH3(g)+H2O(g)+CO2(g)。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当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B.其
它条件不变时,加入少量Na2O2,平衡正向移动C.当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D.当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答案】A【解析】【详解】A.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43NHHCOs,发生反
应:()()()()43322NHHCOsNHgHOgCOg++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1:1:1,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因此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A错误;B.加入22NaO会吸收2HO和2CO,产物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B正
确;C.因()()()()43322NHHCOsNHgHOgCOg++是正向进行固体质量减小的反应,当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的D.容积不变的容器,容器内气体的密度逐渐增大,当密度不再变化时,则反应达到平衡,D正确;故选
A。7.COCl2(g)CO(g)+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①升温,平衡向
吸热反应即正向移动,COCl2转化率增大,故①符合题意;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压强虽增大,但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OCl2转化率不变,故②不符合题意;③增加CO浓度,平衡逆向移动,COCl2转化率降低,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减压,平衡向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移动
即正向移动,COCl2转化率增大,故④符合题意;⑤加催化剂,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COCl2转化率不变,故⑤不符合题意;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容器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Cl2转化率增大,故⑥符合题意;因此①④⑥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8
.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2CO2(g)+6H2(g)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B.反应需在3
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答案】B【解析】【详解】A项,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A项正确;B项,
反应加热与反应放热还是吸热没有直接的关系,如煤的燃烧放热,但需要加热,B项错误;C项,充入大量CO2气体平衡会正向移动,所以可提高H2的转化率,C项正确;D项,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会使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D项正确;故选B。9.向
某浓度的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发生如下反应:FeCl3(棕黄色)+3KSCN(无色)3KCl(无色)+Fe(SCN)3(红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往上述溶液中滴入同浓度的Fe2(SO4)3溶液,溶液红色变浅B.往上
述溶液中滴入NH4SCN溶液,溶液红色不变C.往上述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红色加深D.往上述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溶液红色变浅【答案】D【解析】【详解】A.溶液中滴入Fe2(SO4)3溶液,平衡正向进行,溶液中Fe(SCN)3浓度增大,溶液
红色变深,故A错误;B.滴入NH4SCN溶液,SCN-离子浓度增大,平衡正向进行,溶液中Fe(SCN)3浓度增大,溶液红色变深,故B错误;C.溶液中加入铁粉,发生反应2Fe3++Fe=3Fe2+,铁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左移,溶液中Fe(SCN)3浓度减小,红色变浅,故C错误;D.溶液中
滴入NaOH溶液形成氢氧化铁沉淀,平衡左移,溶液中Fe(SCN)3浓度减小,溶液颜色变浅,故D正确;故选:D。10.二甲醚是一种清洁能源,用水煤气制取二甲醚的原理如下:I.CO(g)+2H2(g)CH3OH(g)II.2CH3OH(g)CH3OCH3(g)+H2O(g)5
00K时,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CO和8molH2,4min达到平衡,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且2c(CH3OH)=c(CH3OCH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4min,反应I的v(H2)=0.8mol·L-
1·min-1B.反应II中CH3OH的转化率为80%C.反应I的平衡常数K=6.25D.容器总压强保持不变,可证明反应体系到达平衡状态【答案】C【解析】【详解】A.500K时,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CO和8molH2,4min达到平
衡,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n(CO)=4mol×80%=3.2mol,则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n(H2)=2△n(CO)=6.4mol,故0~4min,反应I的v(H2)=6.4mol2L=0.8mol/(Lmin)4min,A正确;B.反应I发生后有发生反应II:假
设反应产生CH3OCH3(g)的物质的量为x,则反应消耗CH3OH(g)的物质的量为2x,根据选项A分析可知平衡时反应产生CH3OH(g)的物质的量为3.2mol,则反应II达到平衡后n(CH3OH)=(3.2-2x)mol,n(CH3OCH3)=x,由于2c(CH3OH)=c(CH3OCH3),
气体处于同一容器中,则2×(3.2-2x)=x,解得x=1.28mol,所以反应II中CH3OH的转化率为1.28mol23.2mol=80%,B正确;C.由AB分析可知,平衡时n(CH3OH)=3.2mol-2×1.28mol=0.64mol,n(H2)=8mol-6.4mol=
1.6mol,n(CO)=4mol-3.2mol=0.8mol,反应容器的容积是2L,则c(CO)=0.4mol/L,c(H2)=0.8mol/L,c(CH3OH)=0.32mol/L则反应I的化学平衡常数K3222c(CHOH)0.32===1.25c(CO)c
(H)0.40.8,C错误;D.反应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I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反应II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若容器总压强保持不变,则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因此可证
明反应体系已经到达平衡状态,D正确;故选C。11.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符合的是A.可用图①所示装置探究24HSO溶液分别与锌粒和锌粉反应的速率B.图②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相同的条件下,ag块状碳酸钙、bg粉末状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已知a>b)时的情况
C.图③表示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D.图④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图①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反应速率,则可用图①所示装置探究24HSO溶液分别与锌粒和锌粉反应的速率,A正确;B.粉末状碳
酸钙与盐酸反应速率快,曲线斜率大,因此图②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相同的条件下,ag块状碳酸钙、bg粉末状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已知a>b)时的情况,B正确;C.图③中P2首先达到平衡,这说明压强p2>p1,压强大,但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
,则增大压强平衡逆向进行,因此表示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C错误;D.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增大,则图④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正确;答案选C。12.已知:CO2
(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升高温
度能使()()32nCHOHnCO增大B.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63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为25%D.3min时,用CO2的浓度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等于用CH3OH的浓度表示的逆反应
速率【答案】B【解析】【详解】A.CO2(g)+3H2(g)⇌CH3OH(g)+H2O(g)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升高温度能使32(CHOH)(CO)nn减小,故A错误;B.达到平衡时,CO2
的浓度为0.25mol/L,H2的浓度为0.75mol/L,CH3OH和H2O的浓度为0.75mol/L,则反应的平衡常数为3331644=13344(),故B正确;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为(10.25)mol/L100%=1mol/L−75%,故C错误;D.3
min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用CO2的浓度表示的正反应速率不等于用CH3OH的浓度表示的逆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B。13.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
时间段,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0~40min间应该使用了催化剂B.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30min时降低温度,40min时升高温度
D.30min时减小压强,40min时升高温度【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第一幅图可知0~30min内,A、B的浓度由2.0mol/L变为1.0mol/L,变化量为1.0mol/L,C的浓度由0变为2.0mol/L,变化量为2.0mol
/L,变化量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可计算出x,根据第二幅图中v(正)和v(逆)的位置关系分析出改变平衡的外界条件,据此进行分析。【详解】A.根据第一幅图可知30~40min内,反应速率降低,平衡没有发生移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瞬间降低,催化
剂不能改变浓度,A错误;B.0~30min内,A、B的浓度由2.0mol/L变为1.0mol/L,变化量为1.0mol/L,C的浓度由0变为2.0mol/L,变化量为2.0mol/L,变化量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x=1,该反应
为等体积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4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v(逆)>v(正),平衡逆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C.3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降低,但平衡不移动,因而不
是温度的影响,而是减小压强造成的,4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v(逆)>v(正),平衡逆向移动,是升高温度造成的,C错误;D.根据C项分析,D正确;故选D。14.在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2(g)+H2(g)CO(g)+H2
O(g),CO(g)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c(CO)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衡状态A与C相比,平衡状态A的c(CO2)较小B.在T2时,若反应处于状态D,则一定有v正<v逆C.反应CO2(g)+H2
(g)CO(g)+H2O(g)ΔH>0D.若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答案】A【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温度越高,c(CO2)越大,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CO)越小,则平衡状态A与C相比,平衡状态A的c(CO)大,故A错误;B.T2时,若反应处
于状态D,减小c(CO2)可达到平衡状态,即平衡逆向移动,则一定有V正<V逆,故B正确;C.温度越高,c(CO2)越大,可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CO(g)+H2O(g)⇌CO2(g)+H2(g)的△H>0,故C正确;D.吸热反应中温度越高,K越大,则T
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故D正确;故选:A。15.在一定条件下,将PCl3(g)和Cl2(g)充入体积不变的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PCl3(g)+Cl2(g)PCl5(g)。5min末达到
平衡,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PCl3(g)Cl2(g)PCl5(g)初始浓度/mol·L-12.01.00平衡浓度/mol·L-1c1c20.4A.若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则正反应吸热B.反应5min内,v(PCl3)=0.04mol·L-1·min
-1C.当容器中Cl2为1.2mol时,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平衡后移走2.0molPCl3和1.0molCl2,在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PCl5)>0.2mol/L【答案】C【解析】【详解】A.升
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5min末达到平衡,生成PCl5(g)的浓度为0.4mol·L-1,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量的关系可知,反应减少的PCl3(g)的浓度为0.4m
ol·L-1,v(PCl3)=0.45mol∙L-1∙min-1=0.08mol∙L-1∙min-1,故B错误;C.平衡时c(Cl2)=(1.0-0.4)0.6mol·L-1=0.6mol·L-1,则n(Cl2)=2L×0.6mol·L-1=
1.2mol,故C正确;D.平衡后移去2.0molPCl3和1.0molCl2,相当于起始量为原来的一半,如果平衡不移动,所有物质的浓度均为原来的一半,由于容器体积不变,体系压强减小,与原平衡相比,平衡逆向移动,所以c(PCl5)小于原来
的一半,即c(PCl5)<0.2mol·L-1,故D错误;故选C。16.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X和1molY发生反应:2X(g)+Y(g)⇌3Z(g)∆H<0,反应过程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
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B.W点X的正反应速率等于M点X的正反应速率C.Q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D.恒温下,平衡时再充入适量Z,则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大【答案】C【解析】【分析】反应开始时没有达到平衡
,反应向正向进行,X的量减少,到Q点时达到最小,则这一点是反应的最大限度,Q点后平衡向逆向移动X的量逐渐增加。【详解】A.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A错误;B.W、M两点X的浓度相同但是温度不相同,故反应速率不相等,B错误;C.Q点X的量最少,转化率最大,C正确;D.平衡
时充入Z,相当于增大压强,反应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改变压强对平衡没有影响,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一样,D错误;故选C。17.在工业生产硝酸过程中,氧化炉中发生的主反应与副反应,及不同温度下各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如表所示。仅通过数据分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温度(K)主反应:32244N
O6HONH5O=++副反应:322242OHH3NON6=++500261.110347.110700192.110252.610A.相同条件下,副反应比主反应的反应速率要快得多B.主反应与副反应的焓变,
均为ΔH0C.升高氧化炉的温度,主反应、副反应均处于被抑制状态D.相同条件下,NH3与O2反应,生成N2的趋势比生成NO趋势更大【答案】A【解析】【详解】A.相同条件下,副反应的平衡常数大于主反应的平衡常数,则说明副反应比主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更
大,而不能说明反应速率快慢,A错误;B.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反应I和反应II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均为ΔH0,B正确;C.反应I和反应II的正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逆向进行,则升高氧化炉的温度
,主反应、副反应均处于被抑制状态,C正确;D.相同温度500℃条件下,主反应:4NH3+5O2=4NO+6H2O,K=1.1×1026;副反应:4NH3+3O2=2N2+6H2O,K=1.1×1034
,说明相同条件下,NH3与O2反应生成N2的趋势比生成NO趋势更大,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A。18.丙烷(C3H8)在不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CO(g)、CO2(g)和H2O(g),将所有的产物通入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H2O(g)+CO(g)H2(g)+CO2(g)ΔH。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温度/℃400500800平衡常数(K)9.9491已知:v正=k正·c(CO)·c(H2O),v逆=k逆·c(CO2)·c(H2)(k是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保持温度为800℃,在恒
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1molCO(g)和0.1molH2O(g),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的ΔH>0B.平衡时CO的平衡转化率为50%C.若升高温度,则k正增大的倍数大于k逆增大的倍数D.平衡时再充入0.1molCO(g)和0.1molH2O(g),平衡不移动【答案】B【解析
】【详解】A.由图表可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A错误;B.保持温度为800℃,设转化的CO的物质的量为x,体积为1L()()()222HO(g)+CO(g)H(g)+CO(g)mol0.10
.100molmol0.1-0.1-xxxxxxxx起始转化平衡则K=()22=10.1-xx,x=0.05mol,平衡时CO的平衡转化率为0.05100%=0.150%,B正确;C.平衡时v正=k正·c(CO)·c(H2O),v逆=k逆·c(CO2)
·c(H2),则K=()()()()222cCOcHkcCOHO=ck正逆,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变大,但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K变小,则k正增大的倍数小于k逆增大的倍数,C错误;D.平衡时再充入0.1molCO(g)和0.1molH2O(g),反应物浓度变大
,平衡正向移动,D错误;故选B。19.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的是A.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在瓶口逸出气体B.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产生较多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压缩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D.将盛
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气的密闭容器置于冷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答案】C【解析】【详解】A、啤酒瓶内存在平衡:CO2(g)+H2O(l)H2CO3(aq),当开启瓶盖时,体系压强降低,为了减弱这种改变,平衡逆向移动
,产生大量气泡,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B、浓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4++OH-,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OH-的浓度增大,平衡会向逆向移动,会产生较多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C、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的平衡为H2(g)+I2(g)2HI(g),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压强对平衡无影响,压缩气体,碘单质的浓度增大,使得颜色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
释,故C符合题意;D、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内存在平衡:2NO2(g)N2O4(g),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将密闭容器置于冷水中,温度降低,化学平衡正向移动,NO2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点睛】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被破坏,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该原理适用于其他动态平衡体系,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20.下列有关化学反应方向及其判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1molH2O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S
[H2O(s)]<S[H2O(g)]B.NH4NO3溶于水吸热,说明其溶于水不是自发过程C.CaCO3(s)CaO(s)+CO2(g)△H>0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D.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答案】B【解析】【详解】A.同种物
质的聚集状态不同,混乱度不同,熵值不同,熵值的大小顺序为:气体>液体>固体,则1molH2O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S[H2O(s)]<S[H2O(g)],故A正确;B.硝酸铵溶于水虽然吸热,但该过程为熵值增加过程,反应的△H
-T△S<0,所以能够自发进行,故B错误;C.该反应是一个熵增的吸热反应,△H>0、△S>0,常温时,△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高温时,△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D.该反应是一
个熵增的反应,△S>0,常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说明△H-T△S>0,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H>0,故D正确;故选B。21.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电离平衡右移且
c(H+)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NaOH(s)B.加入盐酸C.加蒸馏水D.升高温度【答案】D【解析】【详解】A.加入NaOH固体会消耗氢离子,c(H+)减小,平衡向右移动,A不符合题意;B.加入盐酸氢离子的浓度可能会增大,导致平衡左移,B不符合题意
;C.加水稀释溶液酸性减弱c(H+)减小,稀释会促进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不符合题意;D.弱电解质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c(H+)变大,D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分4小题,共58
分。)22.现有下列物质①熔化的NaCl②盐酸③氯气④冰醋酸⑤铜⑥酒精⑦硫酸氢钠⑧液氨⑨SO2,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2)在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是_______(填序号)(3)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4)
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后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_______(填序号)(5)可以证明④是弱酸的事实是_______(填序号)A.乙酸和水能以任意比例混溶B.在乙酸水溶液中含有未电离的乙酸分子C.乙酸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D.1mol·L-1的乙酸水溶
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6)有下列物质的溶液:a.CH3COOHb.HClc.H2SO4d.NaHSO4。若四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其c(H+)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用字母序号表示,下同)。若四种溶液的c(H+)相同,其物
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7)常温下,有+c(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①表示盐酸,②表示醋酸)【答案】(1)①⑦(2)①
②⑤(3)④(4)⑧⑨(5)B(6)①.c>b=d>a②.a>b=d>c(7)c【解析】【分析】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
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的化合物,即溶于水的部分或者熔融状态时,可以完全变成阴阳离子的化合物,一般是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类;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小问1详解】①熔化的NaCl为强电解质,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②盐酸是混合物,溶液中存在自
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③氯气为气体单质,不导电;④冰醋酸为弱电解质,本身不导电,水溶液导电;⑤铜为金属单质,导电;⑥酒精为非电解质,不导电;⑦硫酸氢钠为强电解质,本身不导电,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导电;⑧液氨为非电解质,不导电;⑨SO2为非电解质,不导电;故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①⑦;
【小问2详解】在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是①②⑤;【小问3详解】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④;【小问4详解】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后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⑧⑨;【小问5详解】A.乙酸和水能以任意比例混溶,溶解性不能说明乙酸是弱酸,
A错误;B.在乙酸水溶液中含有未电离的乙酸分子,说明存在电离平衡,说明乙酸是弱酸,B正确;C.乙酸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不能说明乙酸是否部分电离,C错误;D.1mol·L-1的乙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存在氢离子,不能说明乙酸是否部分电离,D错误;故选
B;【小问6详解】a.CH3COOHb.HClc.H2SO4d.NaHSO4。若四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硫酸为二元强酸,氢离子浓度最大;HCl、NaHSO4均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氢离子浓度相同;CH
3COOH为弱酸,部分电离,氢离子浓度最小;故其c(H+)由大到小顺序为c>b=d>a;若四种溶液的c(H+)相同,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a>b=d>c;【小问7详解】常温下,有+c(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醋酸为弱酸部分电离,盐酸为强
酸完全电离,则醋酸浓度远大于盐酸,故一段时间后醋酸反应速率更快且得到氢气更多,故选c。23.回答下列问题:(1)我校化学社团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
响。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实验温度/KKMnO4溶液(含硫酸)H2C2O4溶液H2O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时所需时间/sV/mL-1cmo1LV/mL-1cmo1LV/mLA29320.0250.131tB29320.0230.11V8C31320.022V0.152t①写出该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_______。②通过实验A、B可探究_______(填外部因素)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_______;通过实验_______(填实验序号)可探究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③利用实验B中数据计算,用KMnO4
溶液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KMnO4)=_______。④实验中发现:反应一段时间后该反应速率会突然加快,造成此种变化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的某种粒子对KMnO4与H2C2O4之间的反应有某种特殊的作用,则该作用是_______,相应的粒子最有可能是
_______。(2)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NO和CO发生反应:2NO+2CO2CO2+N2。已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该反应速率。为了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
实验,如表所示。实验编号t/℃NO初始浓度/mol·L-1CO初始浓度/mol·L-1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I28031.210−35.8010−82II28031.210−b124Ⅲ350a35.8010−82①表中
a=_______,b=_______。②能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规律的是实验_______(填实验编号)。③实验I和实验Ⅱ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c(NO)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表示实验II的是曲线_______(填“甲”或“乙”)。【答案】(1)①.-+
2+2244225HCO+2MnO+6H=10CO+2Mn+8HO②.H2C2O4溶液浓度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③.5④.BC⑤.-1-1mol0.0005Ls⑥.催化作用⑦.Mn2+(2)①.31.210−②
.35.8010−③.I、Ⅲ④.乙【解析】【小问1详解】①酸性KMnO4具有强氧化性,和H2C2O4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锰离子,反应为-+2+2244225HCO+2MnO+6H=10CO+2Mn
+8HO;②实验A、B中控制的变量为H2C2O4溶液浓度,可探究H2C2O4溶液浓度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溶液总体积要相同,故其中V1=5;实验BC中控制的变量为H2C2O4溶液浓度,通过实验BC可探究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③实验B中n(KMnO4)=2×
10-3L×0.02mol/L=4×10-5mol,n(H2C2O4)=3×10-3L×0.1mol/L=3×10-4mol,反应中H2C2O4过量,KMnO4全部反应;KMnO4起始浓度为-3-3=0.00410210L0.02m
ol/Lmol/L10L,用KMnO4溶液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KMnO4)=-1-10.004=0.0mol/Lmol00L5s8s。④反应一段时间后该反应速率会突然加快,造成此种变化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的生成的锰离子
对KMnO4与H2C2O4之间的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填:催化作用,Mn2+;【小问2详解】①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设计了三组实验,实验I、II中变量为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则b=35.8010−;实验I、Ⅲ中变量为温度,则a=31.210−;②实验I、Ⅲ
中变量为温度,能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规律的是实验I、Ⅲ;③已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该反应速率,实验Ⅱ中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更大,反应速率更快,故表示实验II的是曲线乙。24.亚硝酰氯(NOCl)是有
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酰氯,涉及如下反应:I.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H1;K1II.2NO2(g)+NaCl(s)NaNO3(s)
+NOCl(g)△H2;K2Ⅲ.2NO(g)+Cl2(g)2NOCl(g)△H3;K3(1)△H3=_______(用△H1和△H2表示),K3=_______(用K1和K2表示)。(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
应II、II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a.反应体系中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说明反应II、III均达到平衡状态b.△H2和△H3不再变化,可以作为反应II和III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c.同等条件下
,反应II速率远远大于反应III,说明反应II的活化能小,△H2<△H3d.达平衡后,向反应体系中再通入一定量NOCl(g),NO2(g)和NO(g)的百分含量均减小(3)保持恒温恒容条件,将物质的量之和为3mol的NO和Cl2以不同的氮氯比2n(NO)n(Cl)进行反应Ⅲ(△H3<0),平衡
时某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氮氯比及不同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①图中T1、T2的关系为T1_______T2(填“>”、“<”或“=”),判断理由是_______。②图中纵坐标为_______(填化学式)转化率;图中A、B、C三点对应的NOCl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__
____(填“A”、“B”或“C”)。③若在温度为T1、容积为1L的容器中充入0.5molNO、1molCl2、2molNOCl,此时平衡将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答案】(1)①.2△H2-△H1②.221KK(2)a
d(3)①.<②.相同氮氯比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和Cl2的转化率都会降低③.Cl2④.A⑤.向右【解析】【小问1详解】由盖斯定律可知,Ⅲ=2II-I,则△H3=2△H2-△H1,K3=221KK;【小问2详解】a.
二氧化氮为红色气体,反应体系中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反应II、III均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b.焓变受温度的影响,与平衡与否无关,b错误;c.反应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但是与焓变无关,c错误;d.达平衡后,向反应体系中再通
入一定量NOCl(g),虽然会生成部分NO2(g)和NO(g),但总的物质的量增的的加了,最终还是导致NO2(g)和NO(g)的百分含量均减小,d正确;故选ad;【小问3详解】①相同氮氯比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逆
向移动,NO和Cl2的转化率都会降低,故图中T1<T2;②相同温度下,增加NO的量会促进Cl2的转化,结合图象可知,图中纵坐标为Cl2的转化率;图中AC两点比较,相同氮氯比时,A中氯气转化率更高,NOCl体积分数更大;AB两点温度相同,当NO和Cl2以系数比投料时
,生成物的体积分数最大,故A点中NOCl体积分数大于B点,故图中A、B、C三点对应的NOCl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③由A点可知,将物质的量之和为3mol的NO和Cl2以2n(NO)n(Cl)=2投料,则NO和Cl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且平衡时氯气的转化率为80%;()()()22N
O(g)+Cl(g)2NOCl(g)mol210mol1.60.81.6mol0.40.21.6起始转化平衡在温度为T1、容积为1L达到平衡K=221.61=800.40.211,若在温度为
T1、容积为1L的容器中充入0.5molNO、1molCl2、2molNOCl,Q=2221=160.5111<K,将向右移动。25.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如何经济实用的制取氢气成为重要课题。(1)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环
保的制氢方法,其流程图如下:已知:反应II:H2SO4(aq)=SO2(g)+H2O(l)+12O2(g)ΔH2=+327kJ·mol-1反应III:2HI(aq)=H2(g)+I2(g)ΔH3=+172kJ·mol-1反应2H2O(l)=2H2(g)+O2(g)ΔH=+572k
J·mol-1则反应I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H2S可用于高效制取氢气,发生的反应为2H2S(g)=S2(g)+2H2(g)。I.若起始时容器中只有H2S,平衡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与裂解温度的关系如图1。①图中曲线Z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②C点时H2S的转化率为
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③A点时,设容器内的总压为pPa,则平衡常数Kp=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x物质的量分数)。II.若在两个等体积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加入2.0molH2S、1.0molH2S,测得不
同温度下H2S的平衡转化率如图2所示。①M点、O点和N点的逆反应速率(M)、(O)和(N)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用“>”“<”或“=”表示,下同);②M、N两点容器内的压强2p(M)_______p(N),
平衡常数K(M)、K(N)、K(O)三者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答案】①.SO2(g)+I2(g)+2H2O(l)=2HI(aq)+H2SO4(aq)△H1=-213kJ/mol②.S2③.66.7%④.15pPa⑤.(M)<(O)<(N)⑥.<⑦.K(M)=K
(O)<K(N)【解析】【分析】【详解】(1)由题干转化关系图可知,反应Ⅰ:SO2(g)+I2(g)+2H2O(l)=2HI(aq)+H2SO4(aq)△H1又已知:反应Ⅱ:H2SO4(aq)=SO2(g)+H2O(l)+1/2O2
(g)△H2=+327kJ•mol-1反应Ⅲ:2HI(aq)=H2(g)+I2(g)△H3=+172kJ•mol-1反应Ⅳ,2H2O(l)=2H2(g)+O2(g)ΔH4=+572kJ·mol-1根据盖斯定律:12反应Ⅳ-反应Ⅲ-反应Ⅱ即可得反应Ⅰ,故△H1=12ΔH4-
△H3-△H2=12×572kJ·mol-1-172kJ·mol-1-327kJ·mol-1=-213kJ·mol-1,故反应I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O2(g)+I2(g)+2H2O(l)=2HI(aq)+H2SO4(aq)△H1=-213kJ
/mol,故答案为:SO2(g)+I2(g)+2H2O(l)=2HI(aq)+H2SO4(aq)△H1=-213kJ/mol;(2)Ⅰ.①起始时容器中只有H2S,随着反应进行,H2与S2的物质的量逐渐
增多,且H2的物质的量为S2的两倍,故图中曲线Z表示的物质是S2,曲线Y表示的物质是H2,曲线X表示的物质是H2S,故答案为:S2;②根据图1可知,C点时有三段式:()()()2222HSgSg+2Hg?12.0008.04.08.04.04.0
8.0起始量(mol)转化量(mol)平衡量(mol),故转化率α(H2S)=变化量起始量×100=8.012.0×100%=66.7%,故答案:66.7%;③A点时n(H2S)=n(H2),又根据方程式系数可
知,n(H2)=2n(S2),即此时体系中n(H2S):n(H2):n(S2)=2:2:1,,P(H2S)=25×pPa,P(S2)=15×pPa,P(H2)=25×pPa,平衡常数KP=()()()22222pSpHpHS=2212552)5(()ppap
pappa=15pPa,故答案为:15pPa;Ⅱ.在两个等体积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加入2.0molH2S、1.0molH2S,结合等效平衡可知加入2.0molH2S的容器内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H2S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上方曲线代表加入1.0molH2S,下方曲线代表加入2
.0molH2S;①压强越大,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即下方曲线的O点的逆反应速率>上方曲线M点的逆反应速率,即(M)<(O),又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即(O)<(N),故答案为:(M)<(O)<(N);②M、N两点容器内H2S的平衡转化率相同,平衡时N点气体物质的量
为M点气体物质的量的两倍,则N点压强为M点压强的两倍,但N点温度较高,所以2P(M)<P(N);升高温度,H2S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K增大,即平衡常数K(M)<K(N),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即K(M)=K(O),故答案为:<;K(M)=K(O)<K(N)。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