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5 页
  • 大小 3.601 MB
  • 2024-10-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2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5)页,3.60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c545bc7f15eb1f7e605b5ca394c85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银川二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月考一地理试题一、单选题谢贝利河(位置见下图)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山地,其上、中、下游分别流经山地、高原、平原。谢贝利河支流主要在上游,中游支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流上游地区最大流量山现在4~9月。在特大洪水年份可与朱巴河汇流注入

印度洋。由于下游河床较高,在干旱年份,谢贝利河消失在与朱巴河汇流处东北面的一系列沼泽和沙滩中。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谢贝利河上游水汽主要来自于()A.植被蒸腾B.地中海C.印度洋D.大西洋2.谢贝利河中游支流多为季节性河流的原因有()①降水干湿季明显,流量不稳定②支流汇水面积小,补给量小③经济活

动发达,用水量大④中游落差大,水流速度快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C2.A【解析】【分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谢贝利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山地,上游地区最大流量出现在4~9月”,结合图示海陆位置可得4-9月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携带大量印度洋水汽跨越赤道,

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偏形成西南风,遇埃塞俄比亚高原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补给河流,C正确。水汽来自印度洋,不是大西洋和地中海,B、D错误。埃塞俄比亚高原山地地势高,气温低,植物蒸腾作用弱,A错误。故选C。【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谢贝利河中游流经高原地区,地势起伏较小,河流流程短,汇水面积

小。距离山地较远,水汽抬升作用较弱,降水量较少且年变化大,流量不稳定,①②正确;季节性河流形成主要与自然条件相关,且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③错误;中游流经高原地区,高原面地势起伏相对较小,④错误。故选A。【点睛】季节性河流的成因:自然原

因:降水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时流量少,河流断流;夏季温度高,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冬季气温低,冰雪难以融化,河流水量少。人为原因: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大,用水过多,导致河流出现季节性断流。“合掌造”是日本(中图中粗实线表示山地)某地的一种木造建筑物,该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

地理环境。读下面东亚地区略图和“A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A地区冬季降水多的主要原因是()A.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B.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C.西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D.对流活动强,多对流雨4.合掌造最可能位于

图中的()A.A地B.B地C.C地D.D地【答案】3.C4.A的【解析】【3题详解】该地夏季为东南季风,A错误;流经该地的暖流是日本暖流,主要影响东部,该地受暖流的影响不大,不符合题意,B错误;日本属于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气候海洋性强,夏季受来自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

,冬季西北季风受日本海影响也给日本带来大量的降水,由图可知,A地区位于日本的西北部,日本海沿岸,冬季处于西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C正确;该地纬度高,冬季基本上没有对流雨,D错误。故选C。【4题详解】由题意“合掌造”是日本(图中粗实线

表示山地)某地的一种木造建筑物,该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可知,该地冬季降雪量大,BCD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降雪少,A地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雪多,故选A。【点睛】影响峰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

洋流、天气等;形成降水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水汽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呼伦湖是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南岸地段湖泊形态比其他地方复杂且多浅水湾。呼伦湖冻结时间一般从每年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开始,消融时间一

般从4月中旬开始到5月上中旬结束。融冰期间,最先开始消融的是湖泊的北岸与西北岸区域,东岸消融则相对较慢。如图示意呼伦湖地理位置。据此完成问题。5.通常呼伦湖南岸结冰的时间()A.比其他湖岸都早B.仅比东岸早C.仅比西岸晚D.比

西岸、北岸都晚6.呼伦湖不同湖岸消融时间存在差异,推测影响其主要因素是()A.纬度B.风C.湖泊轮廓D.气温【答案】5.A6.B【解析】【分析】【5题详解】由材料“呼伦湖南岸地段湖泊形态比其它地方复杂且多浅水湾”,可知湖泊南岸

形态复杂,水体较浅,受陆地降温影响较大,则湖泊越容易结冰,结冰时间也越早,A正确,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一般而言,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湖冰越不容易消融;根据材料可知,最先开始消融的是湖泊的北岸与西北岸区域,呼伦湖不同湖岸的纬度、气温差异不大

,故纬度、气温不是呼伦湖湖冰消融时间存在差异的原因,A,D错误;呼伦湖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且距亚洲高压较近,4—5月呼伦湖盛行强劲偏北风,大风天气使得开始融化的湖冰更加脆弱,湖冰被风吹散、吹乱并形成较多较大的冰面裂缝,从而加快了湖冰的消融速度,

在风的作用下,浮冰向东岸漂移积累,消融相对较慢,因此影响呼伦湖湖冰消融时间的主要因素可能是风,B正确;与北岸、西北岸相比,东岸湖泊轮廓差别不大,但消融时间差异明显,表明湖泊轮廓不是影响消融时间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B。【点睛】呼伦湖水系的封冻

时间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开湖在4月底至5月上旬,历年平均封冻日数为180天,最大冰层厚度在1.30米左右,最大冰厚出现在2月底至3月初。影响封湖和开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风浪。湖面水温才能降到冻结温度,即0℃时,

湖水面结冰开始。风浪运动产生波能,波能的作用力,影响结冰过程,推迟封湖时间。4月下旬,气温开始转暖后,冰面和冰层开始融化。冰融也是从湖岸开始,大约需要15天时间。呼伦湖地区的河湖泡沼融冰时间同封冻规律相似。科尔沁沙地位于内

蒙古东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约311mm,主要集中在夏季,沙地土壤含水量冬季较夏季高。沙丘分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植被覆盖差异较大。研究表明,气候、植被等因素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下图示意科尔沁沙地5~10月两类沙

丘的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7.科尔沁沙地冬季土壤含水量较夏季高的主要原因是()A.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B.冬季土壤表层冻结蒸发弱C.夏季植被覆盖率高蒸腾强D.冬季植被覆盖率低蒸腾弱8.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移动幅度最大的季节最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

案】7.B8.A【解析】【分析】【7题详解】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科尔沁沙地位于我国内蒙古东南部,属于半干旱和半湿润的过渡地带,夏季降水量较多,同时蒸发量较大,且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导致土壤的含湿量较低,故A不选;植

被的覆盖率高,涵养水源更足,蒸腾作用将导致空气湿度增加,土壤的水分应该较多,故C不选;该区域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受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土壤表层易冻结,蒸发微弱,所以冬季土壤表层含水量多,故B正确;冬季植被覆

盖率较低,蒸腾弱,但温度比较低,因此不是主要原因,故D不选。答案选择B。【8题详解】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流动沙丘的移动需要借助风力,同时,沙丘沙粒越疏松,越有利于移动。相比而言,科尔沁沙地冬春季节多大风,但春季由于气温回升快,

加之降水少,蒸发大,土壤含水率低,沙丘沙粒更加疏松,更有利于流动沙丘的移动,所以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移动幅度最大的季节是春季。故排除BCD,答案选择A。【点睛】土地沙化是指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细粒(粉粒、黏粒)而逐渐沙质化,或由于流沙(泥沙)入侵,导致土地生产力下

降甚至丧失的现象。土地沙化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脆弱生态环境地区,或者临近大沙漠地区及明沙地区。土地沙化的成因有气候等自然因素,也有过度放牧、滥砍滥伐森林、开荒、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原因。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有关图中表述正确的是()A.①处岩浆活动早于⑤处岩石形成B.断层发生在岩层③形成之前C.形成①②处岩石的地质作用相同D.④处岩石主要由大理岩组成10.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①新疆②云南③陕西④西藏⑤广西A

.①④B.②③C.②⑤D.③⑤【答案】9.A10.C【解析】【分析】【9题详解】结合图例可知图中①处为岩浆岩,它侵入了⑤下方的岩石,但没有侵入到⑤,说明①处岩浆活动发生早于⑤处岩石,A对;断层穿过岩层③,因此应发生在岩层③形成之后,B错;图中①为岩浆岩,

因岩浆冷却凝结而成,②处为变质岩,因变质作用而成,C错;④处溶洞景观由流水溶蚀而成,D错。故选A。【10题详解】结合图中溶洞等信息可知,甲地峰林景观是喀斯特地貌,多出现在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②、⑤对;新疆位于西北内陆以风成地貌为主,①错;陕西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千沟

万壑,主要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③错;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地貌受冰川作用影响大,④错。②⑤对,故选C。【点睛】在没有发生地层倒转的前提下,岩层的形成顺序,一般遵循以下规则:①下老、上新:下面的岩层老,上面的岩层新;②先形成、

后侵入:侵入岩会切断原有的岩层,原有岩层老,侵入岩层新;③先形成、后断裂:断裂会切断原有的岩层,原有岩层老,断层新。贺兰山地处我国西北中温带气候区,大致呈南北走向,最高海拔3556米,是我国的重要界山。贺兰山年均降水量420毫米,年均蒸发量可

达2000毫米,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在海拔2000米左右物种最为丰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推测贺兰山西坡没有而东坡独有的自然带是()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针叶林带D.山地灌丛带12.在生态稳定的情况下,贺兰山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接近()A.420毫米B.80

0毫米C.1200毫米D.2000毫米【答案】11.C12.A【解析】【分析】11题详解】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贺兰山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东、西两坡都有温带荒漠带和温带草原带,故AB不选;贺兰山大致为南北走向,东坡为迎风坡,降水量较西坡丰富,可能分布有针叶林带,西坡降水较少,不能满足

森林生长的需求,灌丛的生态适应性很广,在干燥和寒冷气候条件下,一般乔木树种难以生存的地方仍能生长,因此东西坡都能生长,故C正确,D不选。答案选择C。【1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题意,在生态稳定的情况下,说明地理环境变化较小,蒸发量与降水量比较接近。由于贺兰山年均降水

量420毫米,故多年平均蒸发量应接近420毫米,故排除BCD,答案选择A。【点睛】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因素:(1)山地的海拔高度,山地高度大,自然带可能复杂;(2)山地与周围地区的相对高度,山地与周围地区相对高度

大,自然带复杂;(3)山地所在的纬度,湿润地区纬度越低的高山,自然带越复杂。卤泊滩位于陕西省中部,属古咸水湖干涸后形成的低洼盆地。在过去,该地以漫灌淋盐的方式进行盐碱地治理,却因难以向外排盐始终未获成功。21世纪初,该地在农田周围种植防风

林,田块间挖设蓄水沟渠(旱季沟渠水可回补农田),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形成"工程一生物—农业"综合治理模式,新增万亩高产耕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该地漫灌淋盐未能成功治理盐碱地,主要是因为()A位于低洼盆地B.夏季蒸发旺盛C.灌溉水盐度高D.土壤含盐量高14.推断该地在蓄水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

主要是为了()A.降低蓄水沟渠水位B.减少作物病虫害C.降低沟渠水体盐度D.提高生物多样性15.除治理盐碱化外,该地采用"工程--生物--农业"综合治理模式还有利于()【.A.农业机械耕作B.减轻水土流失C.提高复种指数D.改善局地气候【答案】13.A14.

C15.B【解析】【13题详解】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卤泊滩位于古咸水湖形成低洼盆地,漫灌淋盐是通过大水漫灌的方式将盐分稀释并排出,该地位于低洼盆地,水不易排出,盐分仍累积在盆地底部,故未能成功治理,A选项正确。夏季蒸发旺盛是

盐碱地出现的原因之一,漫灌淋盐是通过稀释地表盐分,将盐分淋走与夏季蒸发旺盛关系并不大,B选项错误。灌溉农田的水多为淡水,咸水灌溉与事实不符,C选项错误。土壤含盐量高,通过漫灌淋盐也会慢慢稀释盐分,但材料说未能成功治理,表示这种方式未能起到效果

,故与土壤含盐量高关系不大,D选项错误。故选A。【14题详解】卤泊滩位于陕西中部,长期受盐碱制约,在田块间挖蓄水沟渠,可以储存大量的灌溉用水,在水渠中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可以有效的将盐分转化,从而降低沟渠水体的盐度,对降低蓄水沟区的水位作用相对较小,C

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种植水生植物不能减少作物病虫害,二者不产生关联,B选项错误。水生植物的增加的确能够提高生物多样性,但这并不是在盐碱地沟渠种植水生植物的主要目的,排除D选项。故选C。【15题详解】该地在农田周围种植防风林,田块间挖设蓄水沟渠,田地

被森林和沟渠分割成小区块,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工作,A选项错误。通过增加防风林和蓄水沟渠,可以大大的降低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影响,B选项正确。复种指数与该地的热量有关,增加增加防风林和蓄水沟渠不能提升本区的热量

,不能提高复种指数,C选项错误。增加防风林和蓄水沟渠,对气候的改变相对较小,不影响本区整体的气候的变化,D选项排除。故选B。【点睛】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在北温带半湿润大

陆季风性气候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份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地貌因素特别是盆地、洼地等低洼地形有利于水、盐的汇集。如冲积平原的缓岗,地形较高,一般没有盐碱化威胁;冲积平原的微斜平地,排水不畅,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但一般程度较轻;而洼地及其边缘的

坡地或微倾斜平地,则分布较多盐渍土。横断山区积雪覆盖率受多种气象因子影响,其中部分因子在不同地形部位与积雪覆盖率的相关性差异显著甚至截然相反。例如,低海拔地区,降水量与积雪覆盖率呈负相关,高海拔地区,降水量与积雪覆盖率呈正相关;在南坡

,风速与积雪覆盖率呈正相关,在北坡,风速与积雪覆盖率呈负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的16.在低海拔地区,降水量越大,积雪覆盖率越低,主要是因为()①雨水向积雪传热②雨水侵蚀积雪③雨水阻隔热量交换④积雪反射率增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夏季

,横断山区北坡风速与积雪覆盖率呈负相关的原因可能是()A.气流抬升水汽凝结放热B.气流下沉增温C.大风吹散坡面积雪D.大风破坏稳定的大气层结构18.与该地区积雪覆盖率始终呈正相关的气象因子是()A.气温B.太阳辐射C.相对湿度D.气压【答案】16.A17.B18.C【解析】【分析】【16题详解

】低海拔区域,气温较高,雨水比积雪温度高,热量向积雪传递;同时雨水对积雪有一定的侵蚀作用,导致积雪融化,①②正确;雨水会促进热量交换,加快积雪融化,③错误,排除CD;积雪表面反射率高,但降水量增大不会导致积雪反射率增大,④错误,排除B。故选A。【17题详解】横断

山区夏季盛行西南风(偏南风),该山区北坡是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风速越大,焚风影响范围越广,积雪覆盖率越低,故选B;由于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因此气流抬升说法错误,A错误;大风吹散坡面积雪反而会增加积雪覆盖率,C说法错误;大风破坏稳定的大气层结构会使得对流运动

显著从而容易出现降雪,会增大积雪覆盖率,因此D说法与题意不符。故选B。【18题详解】气温越高,积雪覆盖率越低,A错误;太阳辐射越强,越有利于积雪融化,B错误;相对湿度越大,空气越潮湿,越有利于积雪保存,C正确;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温度下降

,积雪覆盖率上升,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可以利用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来进行分析。纬度越低(高),0℃温度出现高度越大(小),雪线越高(低);同座高山湿润气流迎风坡固态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坡度大,冰雪

重力作用强,不利于冰雪储存,雪线高;人为因素与环境变迁通过影响气温、降水影响雪线高度变化。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会产生重大影响.读云南石林图和埃及狮身人面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石林是云

南著名的旅游景点,其成因主要是()A.风力侵蚀B.地壳运动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20.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B.风化和风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D.海蚀作用21.意大利是地中海沿岸风景最为优美的国家之一,该国典型的自然带属于()A.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答案】19.C20.B21.C【解析】【分析】【19题详解】云南的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流水溶蚀作用属于流水侵蚀的一种,C正确。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内陆干旱地区,A错误;地壳抬升后,后期流水

作用是主要作用,B错误;冰川侵蚀主要发生在高海拔地区,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狮身人面像所在的尼罗河畔,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雨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弱,A错误;气候干旱,风化、风蚀作用强,B正确;狮身人面像并不是由石灰岩组成,喀斯特作用影响不大,C错误;该地并不临海,不会海蚀作用影

响,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其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典型的自然带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正确。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A错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地带性植被,B错误;热带雨林带是热带雨

林气候的地带性植被,D错误。故选C。【点睛】喀斯特作用一词由美国地貌学家戴维斯提出,指水与重力对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可溶岩溶蚀与侵蚀作用、搬运与沉积作用之总体。其中化学溶蚀与机械侵蚀常同时进行,相辅相成。其

比例随喀斯特发育程度和径流特性而异。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黄河头道拐-潼关区间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也是我国植被恢复最快的地区。快速恢复对径流和输沙过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植被恢复速度受前期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前期人

类活动强度越大,植被恢复潜力越大。部分地区植被恢复后崩塌和滑坡现象增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推测该地植被恢复最快的区域是()A.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B.半干旱土石山区C.半湿润黄土丘陵沟壑区D.半湿润土石山区23.该区域植被恢复后,明显增大的是()A.河流径流量B.径流量季节变化C.河流输

沙总量D.地下径流量24.该区域部分地区植被恢复后崩塌和滑坡现象增多,最可能是由于()A.植被蒸腾耗水量大B.土壤含水量增多C.根系破坏土壤结构D.土层厚度增大【答案】22.C23.D24.B【解析】【分析】【2

2题详解】根据材料,前期自然条件越好,人类活动强度越大,植被恢复的潜力越大,恢复速度越快。半湿润地区气候条件好,丘陵沟壑区土壤条件比土石山区好,因此半湿润黄土沟壑丘陵区前期人类活动强度最大,随着退耕还林的推

行,植被恢复的最快,故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23题详解】植被具有拦截降雨、延缓地表径流的作用,植被恢复后,地表径流减少、季节变化减小,A、B错误;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河流输沙总量减小,C错误;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

,故D选项正确。故选D。【24题详解】植被恢复后,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增强,地表水下渗增多,降雨时土壤水分增加速度加快,导致土壤内摩擦力减少,崩塌和滑坡现象增加,B选项正确。植物蒸腾耗水量、根系破坏土壤结构和

土层厚度增大都不是导致崩塌和滑坡现象增多的原因,故排除A、C、D选项。故选B。【点睛】一般植被恢复后,蒸发蒸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强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面径流减少。塞罕坝海拔1010~1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设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

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A.蒸发较

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C.光照较强,昼夜温差较大D.风力较大,气温较低26.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A.增加生物多样性B.减轻风沙危害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答案】25.A26.B【解析】【分析】【25题详解】材料“黄沙遮天日,飞鸟

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说明塞罕坝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再结合图示位置可知,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处于阳坡,光照较强,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不利于林木城成活,A正确;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土层较薄,砾石较多,是南北坡共有的不利条件,B错误;光照强,

昼夜温差大不属于不利条件,C错误;北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D错误;故选A。26题详解】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沙作用,塞罕坝林区位于京津地区的北部,削弱冬春季节风力,减少风沙活动对京津地区的影响,因此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减轻风沙危害,B正确。不能使京津地区增加生物多样性

,A错误。涵养水源,是水源林主要作用,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地主要功能,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美化环境没有作用,C错误。减缓变暖趋势是全球性作用,不是对京津地区主要作用,D错误。故选B。【【点睛】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气水净美物尘沙”: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水: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尘:吸烟除尘。沙:防风固沙。潮塌,是指气温稳定在0℃后,表层土壤解冻,但下层土壤尚未解冻,表层土壤水分又无法向下层渗透,致使土壤含水出现饱和或过饱和的现象,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主要危害春小麦的生产。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27.推测容易出现潮塌灾害的时间和地区是()A.初春河套平原B.初冬东北平原C.初春长江中下游平原D.初冬华北平原28.潮塌不利于春小麦生产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强,气候干旱B.土壤板结,不易耕作C.下渗缓慢,土壤过

湿D.土壤结冰,温度过低【答案】27.A28.C【解析】【27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潮塌指气温稳定在0°C后,表层土壤解冻,但下层土壤尚未解冻,表层水分滞留的现象,因此应该出现在气温为0°C左右的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不会冻结,C错误;由于出现潮塌时表层土壤解冻,说明此时气温升高,因此可能

为春季,A正确,BD错误。故选A。【28题详解】由于表层土壤迅速解冻,但下层土壤尚未解冻,表层土壤水分无法向下层渗透,致使土壤含水出现饱和或过饱和从而造成潮塌,主要影响春小麦的播种,导致小麦适播期缩短,C正确;潮塌发生时,表层土壤迅速

解冻,水分滞留,土壤不会板结,没有结冰现象,虽然初春气温回升较快,蒸发加快,但是作物生长的水分主要来自于根部,故ABD错。故C。【点睛】春季气温回升,太阳高度角增大,蒸发较前期有所增强,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气中的量增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植物生存(生长)所需水量,主要靠根系供

应液态水,而非气态水。春季,树木的新生细胞数量多,体积大,质地疏松,颜色浅,形成的部分被称为“早材”或“春材”;随着秋季的到来,气温渐凉,雨量减少,树木生长缓慢,长出的细胞数量少,颜色较深,这部分称为“晚材”或“秋材”。“晚材”与来

年长出的“早材”之间会形成一道明显的界线,就形成了“树轮”,也称“年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影响树木“年轮”宽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土壤肥力B.水热条件C.海拔高低D.纬度位置30.有些地区的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这些树木最有可能是()A.热带雨林B.热带稀树草原C.温带落叶阔叶

林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29.B30.A【解析】【分析】【29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年轮”宽窄主要受水热条件影响,水热条件好的年份,树木新生细胞数量多,体积大,树木生长快,材质较疏松,“年轮”较宽;水热条件不好的

年份,树木新生细胞数量相对少,体积相对小,树木生长相对缓慢,“年轮”较窄,B正确。风力强弱、海拔高低、土壤肥力都不是影响“年轮”宽窄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30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

树木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处于休眠状态;在水热条件好的季节,树木生长较快,“年轮”明显。由于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树木一直处于较好的水热条件下,所以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A正确。热带稀树草原地区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所以树木年轮明显,B错误;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的温带季

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所以树木年轮明显,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夏季凉爽而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所以树木年轮明显,D错误。故选A。【点睛】树木一直处于较好的水热条件下,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树

木年轮明显。滨海红树林、海草床、盐沼三大海洋生态系统固定的CO2称为蓝碳。蓝碳对我国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1.近年来由于红树林大量被毁,直接导致()A.全球气候变暖B.大气中CO2增多C.海水温度增高D.大气逆辐射减弱32.下列措施有助于增

加蓝碳的是()A.提高节能减排技术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C.增加城市公园绿地D.建立滨海生态保护区【答案】31.B32.D【解析】【分析】【31题详解】红树林可固定CO2释放O2,如果一旦被大量被毁,直接导致大气中CO2增多,B对;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增高是间接影响,A、C错;CO2

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D错。故选B。【32题详解】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会使大气中CO2减少,但不是海洋生态系统固定的CO2,A、B错。根据材料“滨海红树林、海草床、盐沼三大海洋生态系统固定的CO2称为蓝碳”,说明陆地植被中固

定的碳不能称为“蓝碳”,三大海洋生态系统固定的CO2称为“蓝碳”,C错,D对。故选D。【点睛】通常,科学家们将陆地植被中固定的碳称为“绿碳”,将滨海湿地、海藻床等生态系统中固存的碳称为“蓝碳”。鉴于滨海湿地强大的固碳能力,长期来看,蓝碳

系统将是减少CO2气体净排放量,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读图,完成以下小题。33.巴尔喀什湖中部有一狭窄水道阻碍湖水交换,使东、西两部分湖水盐度存在巨大差异,其表现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东咸西淡西部淡水注入多B.

东淡西咸东部淡水注入多C.东咸西淡东部湖水蒸发更旺盛D.东淡西咸西部湖水蒸发更旺盛34.巴尔喀什湖水量减少的根本原因是()A.气候变暖,蒸发旺盛B.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C.过度引河水灌溉D.城市建设导致下渗水量减少【答案】33.A34.B【解析】【分析】【33题详解】

读图可知巴尔喀什湖西部有伊犁河河水流入,接纳了大量的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注入巴尔喀什湖西部,占总入水量的80%至90%,这样有大量河流注入的地方会对湖水起到稀释作用,导致湖水盐度较低。东部因缺少大河注入,加之湖区气候干旱,远离海洋,湖水大量蒸发而使湖水含盐量增多,A正确;东西部纬度、海

拔基本相同,蒸发量差异不大;湖中部有一狭窄水道阻碍湖水交换,因而形成了西淡东咸的一湖两水现象。A正确,BCD错误。故选A。【34题详解】全球气候变暖是个缓慢的过程,增温幅度不大,这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随着中亚地区工业

、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该地区的用水量持续增大”,说明流域内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入湖径流量减少,这是根本原因,B正确;过度引河水灌溉仅仅是农业方面的影响,不能忽略城市、工业用水,C错误;城市建设会导致下渗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可能增加,这可能会增加入湖水量,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湖水盐度

的自然因素:①降水:降水少,盐度高;②蒸发:蒸发旺盛,盐度高;③河流注入:河流注入少,盐度高;④河流流出:河流流出会将盐分带走,使湖水盐度降低(判断威水湖、淡水湖的决定因素);结融冰:湖水降温解冻,导致盐分溢出,湖水盐度降低;⑥地形封闭:湖水只进不出,盐分易

积累。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是我国保存有较典型和最大面积热带森林的地区。在自然状态下,该地区一些地方的植被出现了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的现象。垂直地带性分布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是乔木—灌木—草甸,如果存在

植被分布呈逆向更替的情况,就是倒置垂直地带性。下图为西双版纳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5.该地区植被未发育山地落叶阔叶林的根本原因是()A.海拔低B.相对高度小C.纬度低D.坡度陡36.该地区一些地方的植被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气候变

暖B.人工造林C.山体滑坡D.山地逆温【答案】35.C36.D【解析】【分析】【35题详解】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据图文材料可知,该山地基带为热带季雨林带,且位于西双版纳,因此该地区纬度低,气温高;山地海拔在1800m以上,气温随海拔

增加而降低,但顶带为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没有发育山地落叶阔叶林所需要的温度条件,故纬度低为根本原因,C正确,海拔、坡度和相对高度对其有影响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BD错。故选C。【36题详解】本题考查植被

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现象的原因。正常情况下,在降水量比较丰富的地区,热量是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植被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现象,说明在垂直方向上热量条件出现倒置,最可能是山地逆温造成的,D正确,气候变暖,人工林和滑坡不会导致植被倒置,故ABC错。故选D。【点睛】垂直地带性: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主要影响因素为气温和降水。火地岛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岛屿,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覆盖第四纪冰川沉积和火山灰砾,多

湖泊和沼泽湿地。下面左图为火地岛及其周边区域图。岛上雪线高度仅500~800米,有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下面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7.造成火地岛上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海拔C.海陆位置D.地形38.据图推测“醉汉树”的树冠朝

向为()A.西北B.西南C.东北D.东南【答案】37.A38.D【解析】【3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图中显示,火地岛位于南纬55度附近,纬度较高,夏季气温不高;位于

南纬55度附近,处于西风带,降水丰富,两者均导致当地雪线高度较低,因此造成火地岛上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的主要因素是纬度,选项A符合题意。海拔高度并不影响雪线高度,排除B。火地岛四周濒临海洋,这样的海陆

位置会通过影响降水量来影响雪线高度,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地形对雪线高度影响不大,不是当地雪线低的主要因素,排除D。【38题详解】图中显示,火地岛位于南纬55度附近,处于南半球的西风带,而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北风,受其影响,推测“醉汉树”的树冠朝向为东南,

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点睛】火地岛国家公园是阿根廷最南部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其特色是:雪峰、湖泊和原始林,点缀其间,相互映照。由于这里一年到头刮不停的强风,加之土层瘠薄,树根扎不深,使树木呈现东倒西歪的怪异形状,有的匍匐在地,有的顺风

势而立,因而形成被称作“醉汉林”的景观。“植被生长季是指植被开始复苏返青(生长季始期)到植被枯黄落叶(生长季末期)之间的时段”,即在热量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才能生长。图中纵坐标是距1月1日的天数,即起始点为1月1日。下图示意秦岭地区森林

植被生长季始期(甲)和生长季末期(乙)与海拔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9.秦岭地区森林植被()A.生长季山上比山麓长B.生长季末期南坡比北坡早C.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D.生长季始期南坡比北坡迟40.在全球变暖过程中,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和末期在图中的位置()A.均上升B.均下降C.相距

更小D.相距更大【答案】39.C40.D【解析】【39题详解】读图可知,秦岭山麓地带森林植被生长季开始早,结束晚,生长季较长;而山顶森林植被生长季开始晚,结束早,生长季较短,A错误,C正确;秦岭南坡为向阳坡,北

坡为阴坡,因此同一高度,南坡温度高于北坡,生长季末期南坡比北坡晚,B错误;生长季始期南坡比北坡早,D错误。故选C。【40题详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热量条件变好,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提前,生长季末期推后,故图中甲位置下降,乙位置上升,相距更大,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影响山

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2)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低,阴坡高迎风坡(隆水量多)低背风坡(随水量少)高。二、综合题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

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下图为银川平原和周边区域图以及贺兰山东麓某地堆积地貌及剖面图。(1)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宁夏平原的形成原因。(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3)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答案】(

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内力作用),两侧地块相对抬升,中部断裂下陷;(外力作用)经河流(黄河)冲积(或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形成。(2)AB处于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出)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或为山谷/河谷)。CD处于等高线向河流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河段主要以堆积

作用为主(或为冲积扇)。(3)贺兰山大致南北走向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阻挡冬季西北寒冷气流,使银川平原冬季温度不至于过低;同时阻止沙漠入侵;夏季东南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较丰富。【解析】【分析】本题以银川平原和周边区域图以及贺兰山东麓某地堆积地貌图为材料,主要考查

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内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等相关知识。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宁夏平原的形成受内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读图可知,从内力作用上看,该区域岩层发生断裂,两侧地块相对抬升,而宁夏平原所在区域断裂下陷,属于地堑构造;从外力作用的角度看,该区域黄河流经,黄河携带泥沙淤积,在地堑的基础上形成冲

积平原。所以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宁夏平原。【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AB所在地区主要位于山区,受流水侵蚀作用较强,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而CD段处在河流出山口的冲积扇上,以堆积作用为主,所以等高线向河流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小问3详

解】贺兰山对宁夏平原的守护可从其对冬季风、夏季风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作答。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贺兰山处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上,山地呈南北走向。冬季,区域盛行西北风,贺兰山对寒冷的西北风具有明显的

阻挡作用,使银川平原冬季温度不至于过低,且贺兰山西侧为腾格里沙漠,山地也阻止沙漠入侵,保护了银川平原;夏季,贺兰山东侧盛行东南风东南风受贺兰山的抬升,形成地形雨,为银川平原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水源。42.阅读

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积雪覆盖率指的是积雪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是衡量区域积雪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图为冬季天山南北坡的积雪覆盖率变化图。(1)比较冬季天山南北坡积雪分布的差异。(2)与北坡相比,冬季南坡积雪覆盖率变化较大,分析其主要原因。(3)推断海拔、坡向哪个因素对天山南北坡夏季

积雪覆盖率的影响更大,并说明理由。【答案】(1)与北坡相比,南坡积雪覆盖率低;雪线分布海拔高;南坡积雪覆盖率变化大,南坡积雪量较小。(2)南坡为阳坡,降雪后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部分积雪消融导致地表裸露,再次降雪后积雪覆盖面积变化大;南坡

为冬季风背风坡,降雪小,积雪来源少,积雪覆盖率变化大;北坡降雪量较大,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低,积雪消融速度慢,地表积雪覆盖的时间长。(3)海拔的影响更大。夏季天山南北坡地表温度均较高,地表温度对积雪融化的影响大,南北坡积雪融化的速度差异较小,而积雪覆盖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地区

,所以海拔对夏季积雪覆盖率的影响更大。【解析】【分析】本题以积雪覆盖率以及天山南北坡积雪股份法律变化图为材料,涉及影响雪线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

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积雪的分布差异需要考虑积雪覆盖率的高低和变化、雪线高度、积雪量的大小等内容。积雪覆盖率的高低和变化,根据示意图即可得出结论;雪线的高低、积雪量的大小,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由于南坡为阳坡,且降水量较小,所以南坡的雪线更

高、积雪量更小。【小问2详解】根据积雪覆盖率的定义可知,南坡为阳坡,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冬季温度较高,降雪后积雪消融较快、消融量较大,部分地表裸露,导致积雪覆盖率暂时降低,再次降雪后积雪覆盖率迅速升高。南坡为背风坡,水汽来源较小,降雪量较小,积雪的面积变化大。另外,北

坡的降水量较大、气温较低,积雪的融化速度较慢,积雪的覆盖时间较长,导致北坡积雪覆盖率变化小。【小问3详解】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天山地处我国内陆地区,降水少,南北坡地表温度均较高,积雪融化受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大,积雪融化速度的南北

差异不显著。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积雪主要分布在高海拔气温较低的地区,所以海拔相对于坡向对积雪覆盖率的影响更大。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贝齐布卡河是马达加斯加中北部河流,向西流入马达加斯加海峡,其河口处富集的水冲玛瑙

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优质的玛瑙。水冲玛瑙大多呈卵石状,磨圆度高,原岩以喷出岩为主,集中分布于河床与沙滩中。贝齐布卡河口的水冲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每年的5~10月。某地理考察队,按照图示路线从马哈赞加徒步经甲城到达图阿马西

纳。在考察途中,考察队发现途经甲城前后所见植被景观差异明显。下图示意贝齐布卡河地理位置。(1)推测贝齐布卡河的水文特征。(2)说明水冲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每年的5~10月的原因。(3)指出考察队从甲地到图阿马西纳所见最典型植被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1)径流丰富,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2)贝齐布卡河位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5~10月是干季、河流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河床裸露面积大,便于水冲玛瑙原石的采集。(3)植被类型:以热带雨林为主。成因:地处低纬

,热量丰富;南北走向的山脉,使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易拾升,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形成雨林景观。【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齐布卡河地理位置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河流水文特征、气候类型判读及其特征以及非地带性植被的形成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程度。【小问1详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分别是补给类型、年径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以及汛期情况、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以及流速的快慢。贝齐布卡河处于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年降水量大,干湿季节分明,径流丰富,径流季节变化大;图中地形中间高,地势起伏

较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较小;处于热带,无结冰期。【小问2详解】贝齐布卡河处于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节分明,5~10月是干季、河流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河床裸露面积大,便于水冲玛瑙原石的采集。【小问3详解】马达加斯加岛屿东部是典型的非地带性热带

雨林气候区,其成因包括地形、迎岸风、暖流等。再加上地处低纬,热量丰富。【点睛】河流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

)。②径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流域:河流集水区域,地表以山脉为分界线,即分水岭。③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地势的起伏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汛期: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

低决定)⑥水能:水量大小和地势起伏状况决定水能大小(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量越大,水能越大。)⑦凌汛: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⑧径流量变化(包括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季风区河流径流量变化

更大)⑨流速(受地形地势影响,短促的起伏大的河流流速快,长而平直的河流流速慢)⑩补给类型:主要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积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类型。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