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单元目标检测卷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61.937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单元目标检测卷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单元目标检测卷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单元目标检测卷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单元目标检测卷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x,共(6)页,61.93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148af2e856a9be052b8a7f6f1318d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单元目标检测卷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

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答案:D2.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

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A.青铜铸造技术成熟B.形成礼乐制度C.氏族制度不复存在D.出现早期国家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玉礼器系统”等,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

的良渚文化已出现城市文明和玉器文明,根据题干材料“贵族墓地”,可知出现了权贵阶层,而城市文明和贫富分化的产生说明当时可能出现早期国家,故选D项。3.《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

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是()A.禹死后其子启继位B.建立武装C.设置官职D.制定刑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这是对“天下为公”的破坏,故选A项

。4.西周通过“分土建邦”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答案:C解析: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区别在于管理体制的不同,与行政区域划分关系不大,故

A项错误;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而不是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地方官员世袭产生,郡县的主要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加

强中央集权,而不是保证专制皇权的强化,故D项错误。5.西周时期,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大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

化认同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部族交融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各邦族大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地方秩序的稳定;根据题干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可知该做法有利于社会生活的规范和统一

,据此可知分封制的推行促进部族交融,故选C项;儒家文化产生于春秋时期,排除A项;周王对地方的管理是通过分封诸侯的方式来实现的,不是直接管理,排除B项;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土著邦族要服从诸侯的管制,不能说明其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排除D项。6.“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

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国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夷夏之辨”已经完全被遗弃。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B.农耕文明的扩展C.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三公九卿制的施行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而在战国晚期秦国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夷夏之辨

’已经完全被遗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中,华夏文化认同加强,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农耕文明,排除B项;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和三公九卿制,排除C、D两项。7.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

主导地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井田制的瓦解B.耕种技术的进步C.劳动人口的增加D.小农经济的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春秋时期……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耕种技术进步,故选B

项。8.《荀子·君道》记载:“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这表明荀子()A.倡导礼法并施B.强调君主专制C.主张重视人治D.具有法治精神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有治人

,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可知强调人治的作用,故选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礼治,排除A项;“有乱君,无乱国”中的君指统治者,但不是君主专制下的君主,排除B项;题干材料“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强调法治对人治的依赖,排除D项。9

.柳宗元评论秦始皇时指出,他“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秦始皇能够开创这种局面主要得益于他()A.统一了文字B.建立皇帝制度C.推行郡县制D.设置三公九卿答案:C解析:统一文字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故A项

错误;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与题干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郡县制下,地方完全服从中央,郡县官员直接由中央任免,故C项正确;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故D项错误。10

.秦国不断完善官吏的选拔、俸禄、考绩、奖惩等规定,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区别“良吏”“恶吏”的标准,注重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进各级官僚机构。这表明当时秦国()A.阻断了贵族的入仕之路B.践行了墨家“兼爱”“尚贤”的主张C.依法而治提升统治效能D.建立了完善的官吏选

拔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区别‘良吏’‘恶吏’的标准,注重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进各级官僚机构”,可知这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吏,提升统治效能,故选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当时秦国贵族的入仕之路被阻断,排除A项;题干材料“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区别‘良吏

’‘恶吏’的标准,注重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进各级官僚机构”体现的是法家思想,排除B项;隋唐时期确立了科举制,建立了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排除D项。11.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初算缗钱”,开始向工商业者、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对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者,罚戍边一年,并没收他们的财产。该

政策的实施()A.促进工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B.提高民众的投资意识C.首要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D.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开始向工商业者、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对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者,罚戍边一年,并没收他们的财产”,可知该政策抑制了工商业者,向他们

征收财产税,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D项正确。12.(2023广东卷,2)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

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西汉初年经济萧条,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因暴政而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材

料中陆贾无为胜有为的思想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法家思想,排除B项;尊崇儒术是在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不是西汉初期,排除C项;材料并未对西汉初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行论述,排除D项。13.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

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下列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B.丝绸之路连接中外经济文化圈C.古罗马的丝织技术领先世界D.基督教文化崇尚廉俭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

“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可知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向西方国家输出丝织品,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B项。14.汉初,陆贾因经常称引儒家典籍被刘邦批

评。陆贾以历史兴亡为例大力劝说,促使刘邦转而支持其著书,遂成主张仁义的《新语》十二篇。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B.儒学地位得以提升C.外儒内法成为君臣共识D.“焚书坑儒”余波未了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陆贾以历史兴亡为例大力劝说,促使刘邦转而支持

其著书,遂成主张仁义的《新语》十二篇”,可知儒学地位有所上升,故B项正确。15.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中关于黄帝的记述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

.《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司马迁根据游历各地时听到的人们传颂的黄帝的事迹,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即选择可靠的内容,编成黄帝的事迹,

这反映了司马迁严谨的治史态度,同时也说明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朝、汉朝、明清曲阜故城与“三孔”布局图——姜腾根据曲

阜鲁故城各时期平面复原图自绘材料二孔庙是奉祀孔子的庙宇,现拥有各种建筑460余间;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共计有孔氏子孙墓十余万座,林内保存有自汉朝以来的墓碑和谒陵题记石刻等共5000余块;孔府又称“衍圣公府

”,有各类楼房厅堂共400余间,府内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三孔”的建筑布局、规划和装饰等方面反映出儒家思想的精髓,其内生长的17000余株古树名木是研究古代物候、气候和生态问题的宝贵素材。——摘编自《世界遗产名录》等(1)提取材料

一中三幅图片的信息,指出“三孔”与曲阜城市发展的演变特点。(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孔”对古代历史的研究价值。(10分)参考答案:(1)演变特点:“三孔”的兴建与曲阜城市的营建与发展几乎同时进行,历史悠久;鲁故城城市规模不断缩小,“三孔”建筑群规模不断扩大。(2)研究价

值:孔庙是奉祀孔子的庙宇,对古代典章制度、社会生活具有研究价值。孔府中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对儒家文化的演变、社会生活的变迁、古代服饰的发展历程、家具的演变提供重要史料。孔林中的墓碑和

谒陵题记石刻、古树名木等,为研究社会历史、书法艺术、古代物候、气候和生态问题等提供宝贵素材。“三孔”是儒家思想发展的见证,作为实物史料,价值极高。“三孔”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17.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皇帝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

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摘编自菲茨杰

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其措施产生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1)环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影响: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2)措施:尊崇儒术。影响: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钳制了思想。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汉朝中央政府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机构管理范围职能郡县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以及南部边疆地区管理边疆地区的民政和防务属国脱离本民族主体而迁徙到内地的边疆民族置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然由该内徙

民族的酋长负责都护府、校尉、中郎将、将军等不具备设置郡县条件的边疆地区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管理戍守的军队、屯田的士卒,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材料二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不仅可

以及时掌握边疆地区的情况,而且也可以防御来犯之敌,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针对边疆地区分布的众多民族,汉王朝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以密切关系、武力征服、和亲

、屯田、册封官爵等政策和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的是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的政策。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汉

朝经略边疆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经略边疆的意义。(4分)参考答案:(1)特点: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管理机构;设立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因俗而治,采用不同民族政策;边疆民族有较大自主权;多措并举,采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2)意义:加强了中央对

边疆的管理;有利于边疆稳定;促进了边疆开发;推动了民族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引经决狱,即案件在审判中,碰到有关伦常而无明确法律规定,或有

法律规定却与伦常有悖时,根据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断案的根据。《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一部鲁国编年史,由于其经义既体现和维护了“三纲”的要求,又符合国家认可的法律意识,因而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肯定和

倡导,并逐渐成为司法实践中的审判依据,春秋决狱在当时逐渐盛行开来。虽然汉朝的法律承袭秦制,而其法律指导思想却与法家的重刑主义色彩背道而驰。“亲亲得相首匿”又称“亲亲相隐、亲属相容隐”,是春秋决狱中的基本原则,这一司法原则入律是汉律的首创,

从汉朝到民国时期的法律中都有体现。——摘编自郭宏《论汉代春秋决狱及其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汉朝的“春秋决狱”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4分)参考答案:评分标准水平三能够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个层次进行评述。表述成文,观

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相关论述充分合理(10—14分)层次一:说明“春秋决狱”产生的历史背景。从汲取秦朝实行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汉武帝尊崇儒术为春秋决狱创造条件;完善法律体系、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等角度阐释历史背景,表述合理可得4分层次二:说明“春秋决狱”的特点。从以礼入法、

礼法合一的法治思想;将儒家经典法典化的实际操作;注重人伦纲常的司法原则等角度阐释其法律实践的特点,表述合理可得4分层次三:说明“春秋决狱”产生的历史影响。从推动了汉朝法律体系的完善,对后世封建王朝产生深远影响;强化儒学的独尊地位,起到一定社会教化作用;有利于稳

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等角度阐释其历史意义即可得4分;若能继续从法律解释主观化,影响法律的公正性;过分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影响法治精神的彰显等角度阐释其历史局限性,表述合理、辩证全面可得6分水平二能够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个层次

进行评述。观点较为明确,史实运用较为准确,相关论述较为充分合理(5—9分)水平一能够根据材料信息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述。阐述相关史实基本准确,论述较为合理(1—4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