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二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教学教案:1.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7)含解析【高考】.doc,共(6)页,39.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d78f4f3b28ed1ac6347657e7ef0fa8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说明教学内容解析“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北师大版必修五第一章《数列》的第二节内容,一方面它是“等差数列”的延续,同时与前面学习的二次函数等知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每年
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本节主要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和推导方法,以及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教学目标设置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推导过程,学会应用公式求和;2.过程与方法: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与反思;3.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生动具体的实际问题,有趣的数学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究的热情,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应用;2.难点:获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思路过程。学生学情分析1.学生基础知识较扎
实,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较强,适合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22.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动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适合让学生多参与动手练习,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设计将“知识问题化,问
题层次化”。教学过程分为情景呈现阶段、探索发现阶段和应用知识阶段。其中,情景呈现阶段以印度泰姬陵和高斯故事引入,从课堂开始就吸引学生的眼球;而探索发现阶段采用了以问题驱动、层层铺垫,从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方法;最后,为了让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公式,采用设计变式题的教学手段,从“直接应用
”——“变式应用”——“知三求二”的问题路线设计问题,来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总之,整个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思考、探索、交流、反思参与学习,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学
习,发展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情景呈现阶段1.多媒体展示印度泰姬陵图片及三角形图案并提出问题:(1)如何求图形中宝石的颗数?(2)1,2,3,.....,100是什么数列?学生思考回答学生1:计算出1+2+3+....+100的值即可;学生2:首项为1,公差为1,项数为10
0的等差数列;源于历史,富有人文气息;难度适中,适合作为引例;承上3(3)如何求这个等差数列的前100项和呢?2.讲述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学生讨论、交流给出多种答案启下引出高斯算法。探索问题阶段问题1:高斯的
算法是什么?100....321100++++=S1....99100100+++=S两式两边对应相加101001001012100==S所以,5050100=S问题2:如何计算1到n的正整数之和,nSn++++=....321(请学生类比高斯的算法解决问题后并对学
生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问题3:如何求一般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请大家对照前面的算法,试着推导一般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对学学生动手实践推荐小组代表讲解并展示问题2和问题3的结果。生3:2)1()1(....)1()1(2123....)1()1(....
321+=++++++=++++−+=+−++++=nnSnnnSnnSnnSnnnn生4: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nS,则nnaaaS+++=....2111....aaaSnnn+++=−以上两式相加得:)(...)()(2111nnn
naaaaaaS++++++=所以,2)(1nnaanS+=从具体的前100个正整数之和到求前n个正整数之和,旨在让学生感受“倒序相加法”这种经典求和算法的合理性。本设计遵循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从模4探索问题阶段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激励性评价和补充说明)思
考:将()dnaan11−+=代入式会得到什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请学生回答)问题4:等差数列与二次函数的关系?(引导学生对公式进行变形)说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看成qnpnSn+=2(p、q为常数)生5:dnnn
aSn2)1(1++=生6讲解并展示:ndandSn)2(212−+=仿到创新,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应用知识阶段1.直接用公式展示例1求和:1+2+3+....+(2n-1)2+4+6+....+2n已知,8,18,481=−=−=naa求na。(请三名学
生分别说出答案)变式1:学生动手完成例题三名学生分别说出答案例1让学生初步掌握公式变式1让5应用知识阶段1-2+3-4+....+(2n-1)-2n已知40153=+aa,求17S。(引导学生思考,共同作
答)2.变用公式展示例2:等差数列-8,-5,-2,.....,的前多少项和为36?(共同分析:已知首项,公差及前n项和求项数,属于“知三求二”题型;板演解答过程)变式2:教材练习1第3题(2)(请学生板演并讲解做题思路)展示例3:等差数列中,前10项和
为310,前20项和为1220,求前n项和公式。对学生的回答给于肯定,提出解法2并板演。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变式题目;整理例2答案生7:讲解并板演变式2的解答过程思考讨论例3生8:讲自己思路整理解法2过程学生学会变通解决问题例2使学生会变用公式,做到“知三求二”变式2让学生学会利用方程组
解决问题例3让学生学会选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选取最优解法课带领学生共同回顾使学生形6堂小结1.本节学习了那些公式和方法?2.推导公式用到了什么方法?3.应用公式应注意什么问题?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作业布置必做题:教材习题2—2第1题和第7题选做题:归纳nn
nnnSSSSS232,,−−的关系分层次布置作业教学反思1.这节课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慢慢进入课堂,步步为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其中获得成功感;2.这节课渗透了数列就是一种特殊函数的思想,为下节课进一步探究做一个铺垫;3.在引入“倒序相加法”的时候略显牵强,随
后可以借助几何图形给予展示,帮助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