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二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教学教案:1.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6)含解析【高考】.doc,共(4)页,63.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fe14234a7cf87cf3533d159b42a92e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基础上学习和研究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数学的归纳转化及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反映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形式,同时蕴涵丰富的解题技巧,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察、抽象、概括、类比、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本节教材根据大纲可分为二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节课。高中二年级学生,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但在等差数列的公式构成的理解上与应运上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通过实例使学生产生
强烈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
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有名的高斯求和的介绍,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这个规律;由学生建立等差数列模型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应用
的实践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类比函数概念、性质、表达式得到对等差数列相应问题的研究。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与现实有关的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及公式的运用。2.教学难
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运用。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学情调查本节课准备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教师作为“引导者、参谋者、设计者”组织教学,学生在老师提出的问题后,进行思考讨论,最后解决的问题,在此过程
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从而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并利用了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鉴于我校学生总体基础较差,所以本节公式的推导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展示。2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景]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
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这显然是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引入
课题。高斯的数学老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2+3+……+100=?当时,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1+100)+(2+99)+……+(50+51)=101×50=5050[问题引申]第
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这是求奇数个项和的问题,不能简单模仿偶数个项求和的办法,需要把中间项11看成首、尾两项1和21的等差中项。通过前后比较得出认识:高斯“首尾配对”的算法还得分奇、偶个项的情况求和。引导学生借助几何图形之直观性,把“全等三角形”倒置,与原图补成平行四边形。平
行四边形中的每行宝石的个数均为22个,共21行。[合作探究]我们先来看看人们由高斯求前100个正整数的方法得到了哪些启发。人们从高斯那里受到启发,于是用下面的这个方法计算1,2,3,…,n,…的前n项的和:由1+2+…+n-1+nn+n-1+…+
2+1(n+1)+(n+1)+…+(n+1)+(n+1)可知上面这种加法叫“倒序相加法”从求确定的前n个正整数之和到求一般项数的前n个正整数之和,体验“倒序相加求和”这一算法的合理性,完成对“首尾配对求和”算法的改
进这种方法是可以推广到求一般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3<二>.教授新课,小组展讲,互动质疑[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一般地,称Sn为数列{an}的前n项的和,即Sn=a1+a2+a3+…+an1、思考:受高斯的启示,我们这里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求和呢?思考后
知道,也可以用“倒序相加法”进行求和。我们用两种方法表示:由此得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我们知道:1(1)naand=+−,可得第二个求和公式:2、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得到:第一个公式反映了等差数列的任意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等于
首项与末项的和这个内在性质。第二个公式反映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它的首项、公差之间的关系,而且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可以与二次函数进行比较。这两个公式的共同点都是知道a1和n,不同点是第一个公式还需知道an,而第二个公式是要知道d,解题时还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决定选用哪个公式。3.等差数列
na的前n项和公式如何记忆?类比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记忆。[学生展示,教师精讲点拨]4、初步应用,深化认识。例1、①求前n个正奇数的和。②等差数列na中,d=4,na=18,ns=48,求1a的值。第①个
题是公式的直接应用;第②个题是利用解方程组的思想。例2此题运用整体代换的思想。例3、在我国古代,9是数字之极,代表尊贵之意,所以中国古代皇家建筑中包含许多与91231211()2nnnnnnnnsaa
aasaaaanaas−−=++++=+++++=11)2nnnSnad−=+(2512151636,.已知求aaaaS+++=4相关的设计.例如,北京天坛圆丘的地面由扇环形的石板铺成(如图1-18),最高一层的中心是一块天心石,围绕它的第一圈有9块石板,从第二圈开始,每一圈比
前一圈多9块,共有9圈.请问:(1)第9圈共有多少块石板?(2)前9圈一共有多少块石板?说明解实际问题的步骤: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解———实际问题的解<三>、归纳提升(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2
)体会等差数列的基本元表示方法,倒序相加法,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及简单应用。六、当堂检测通过检测了解学生本节只是了解情况1、在等差数列na中,已知31540aa+=,求17S.2、等差数列5,4,3,2,…前多少项和是-30?七、作业:课本52页A组第
1、3、6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充分的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小故事的引入,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求和公式的渴求。又由首尾配对的方法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方法的奇妙。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两个三
角形拼接,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用倒序相加法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方法自然形成,学生很好接受。在求和公式的应用上,学生还是不够灵活,但经过小组合作交流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上,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过程和方法还很欠缺,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在以后
的教学中还用继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