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docx,共(24)页,87.901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880fb6587225ba4f947d516bb53641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政治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
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原始壁画被誉为史前艺术的桂冠。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和法国南部的拉斯柯洞岩画以及我国云
南的沧源岩画等,都是用木炭、尖锐的石器,配以红、黑、褐等天然矿物粉颜料绘在岩洞内壁或露天崖壁上的。这说明()①当时的社会已经进入文明时代②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③当时的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④史前人类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商品大量积压
,生产锐减,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物价大幅上涨,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后,这样的现象每隔一定时期就出现一次。这种现象()①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②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对缩小③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相对下降④可通过资本主义改革来
解决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创业团队,是1921年在上海的一座石库门小楼里集结出发的。当年这里是望志路106号,1943年至今是兴业路76号。由“望志”而“兴业”,是历史的巧合,
也喻义着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①使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提供了可能③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④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条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一文中也发出了“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感慨。上述材料反映了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重要方式是()A.地租B.高利贷C.服徭役D.缴纳苛捐杂税5.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
级采取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例如扩大选择权的范围,完善福利政策。这些措施()A.减轻了对工人的剥削B.不会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C.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关系D.使工人阶级获得了真正的民主权利6.耒耜相传是神农发明的农具,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如在半坡遗址中出土的木制耒耜,战国时期出现的套上铁制刃口的耒耜。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木制耒耜的发明和应用反映了个体劳动逐步盛行②耒耜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状态③套上铁制刃口的耒耜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④铁制农具的发明使用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马克思指出,我们不应该否定这些社会主义的鼻祖,正如现代化学家不能否定古代的炼金术士一样。恩格斯也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
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赞扬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空想社会主义()①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③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④找到了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8.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代替资本主义,这是()①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②在近期内就能够实现的过程③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④永远都不可能真正实现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
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关于五四运动理解正确的是()A.五四运动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C.五四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D.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此开始传入中国10.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
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下列对该学说认识不正确的是()①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A.①③B.①④C.②
③D.②④11.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这说明()①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②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③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④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
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他们应该用这种方法去取消贵族、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的管理。”这种观点的空想性体现在()A.没有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揭露B.没有认识到阶级矛盾的
不可调和性C.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阶级力量D.没有规划好社会主义社会的蓝图13.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
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①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
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4.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从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到近代太平天国运动的农民起义,大多数都以失败而告终。下列有关对农民反抗斗争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未能对封建制生产关系造成冲击和影响②农民作为小生产者不
可能建立先进的生产关系,这种反抗斗争具有局限性③反映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④这种斗争常常由农民起义发展到抗租抗税运动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5.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
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开辟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6.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
,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消灭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③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④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1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彻底破产。然而,今天仍有人认为,当初应该“全盘西化”,按照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实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下列可以驳斥这种观点的理由有()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中国封建势
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强大,能够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扶植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历程是()①新民主主义
革命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A.①→④→③→②B.④→①→③→②C.④→③→①→②D.①→③→②→④19.某学生收集了关于中国史的相关资料: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
”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据此推断,该学生研究的主题是()A.救亡图存B.政权巩固C.曲折探索D.改革开放20.近代以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进行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资本主义形式的制度探索,均以失败告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
国走不通的原因是()①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④中国没有完全模仿和照搬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
模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简答题,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某种社会理性对
于整个的计划的作用是不存在的”。材料二:《永远的马克思》(2008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自由资本主义受到广泛的社会质疑。在德国,马克思的《资本论》成为今年圣诞节的最佳礼品,销量比2005年增加两
倍。据说,德国现任财长施泰因布吕克现在正在阅读《资本论》,这位在金融危机中焦头烂额、寝食不安的财长,现在成了马克思的‘粉丝’”。(1)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资本论》预言的正确性。(
2)你认为德国现任财长施泰因布吕克能从《资本论》中找到解决当前经济危机的办法吗?请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简谈理由。22.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
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伟大的
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阐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理由。(2)结合材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3)请以“点赞中国道路”为主题,拟定两句宣传标语。23.当代中
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某校高一(2)同学围绕“鉴古知今”这一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其中。【迈入文明门槛】古老的亚非
大陆,是世界上早期国家的发祥地。在北非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东亚的黄河等大河流域,形成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四大著名的古代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
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1)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为什么能使人类摆脱蒙味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理解“两个必然”】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
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纲领,是关于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一百多年来《共产党宣言》通过200多种文字传遍全球,改变世
界。(2)请运用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简要谈谈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解。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
917年10月25目(公历11月日),故称为“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官发起总政,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材料二1922年,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列宁的提议,建立了苏维埃各族人民自愿的国家联盟
,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随后,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材料三1991年11月25日,成立74年的“苏联共和国”解体。从此一切事务均交由俄罗斯管理。普京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他就没有良心!”(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俄国“十月
革命”的认识。(2)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苏联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时的生产关系具有什么特点?(3)结合上述材料思考一下,如何认识社会运动出现严重挫折这一现象?高一政治试卷注意事
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原始壁画被誉为史前艺术的桂冠。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和法国南部的拉斯柯洞岩画以及我国云南的沧源岩画等,都是用木炭、尖锐的石器,配以红、黑、褐等天然矿物粉颜料绘在岩洞内壁
或露天崖壁上的。这说明()①当时的社会已经进入文明时代②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③当时的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④史前人类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②④:材料描述的是原始社会的壁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和法国南部的拉斯柯洞岩画以及我国
云南的沧源岩画等,都是用木炭、尖锐的石器,配以红、黑、褐等天然矿物粉颜料绘在岩洞内壁或露天崖壁上的。这说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也体现了史前人类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念,②④符合题意。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才进入文明时代。①与题意不符。③:原始社会的人类并没有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③排
除。故本题选D。【点睛】2.商品大量积压,生产锐减,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物价大幅上涨,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后,这样的现象每隔一定时期就出现一次。这种现象()①是资本主义无
法克服的②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对缩小③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相对下降④可通过资本主义改革来解决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①③:商品大量积压,生产锐减,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物价大幅上涨,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极端混乱和瘫痪
之中……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后,这样的现象每隔一定时期就出现一次。这种现象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相对下降,故①③入选。②:经济危机的爆发加深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并不能看出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的变化,故②不选。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
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矛盾,并不能通过资本主义改革来解决,故④不选。故本题选C。3.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创业团队,是1921年在上海的一座石库门小楼里集结出发的。当年这里是望志路106
号,1943年至今是兴业路76号。由“望志”而“兴业”,是历史的巧合,也喻义着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①使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提供了可能③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
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④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条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①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从此有了主
心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提供了可能。①②正确。③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④错误。故本题选A。4.孔子
曰:“苛政猛于虎也。”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一文中也发出了“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感慨。上述材料反映了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重要方式是()A.地租B.高利贷C.服徭役D.缴纳苛捐杂税【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
】D:“苛政猛于虎也”、“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反映了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重要方式是缴纳苛捐杂税,故D入选。ABC:材料并未涉及高利贷、服徭役和地租,故ABC不选。故本题选D。5.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例如扩大选
择权的范围,完善福利政策。这些措施()A.减轻了对工人的剥削B.不会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C.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关系D.使工人阶级获得了真正的民主权利【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材料没有涉及资本家减轻对工人的剥削,故A错误。B:资产阶级采取的一系
列缓和矛盾的措施目的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不会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故B正确。C: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采取的一系列缓和矛盾的措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故C错误。D:这些措施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不会使工人阶级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
,故D错误。故本题选B。6.耒耜相传是神农发明的农具,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如在半坡遗址中出土的木制耒耜,战国时期出现的套上铁制刃口的耒耜。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木制耒耜的发明和应用反映了个体劳动逐步盛行②耒耜的发明和
应用标志着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状态③套上铁制刃口的耒耜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④铁制农具的发明使用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①③:耒耜是古代一种耕地
用的农具,即原始的犁,也用作农具的统称,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半坡遗址中出土的木制耒耜反映了个体劳动逐步盛行。战国时期,套上铁制刃口的耒耜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①③符合题意。②:耒耜的发明和应用出现在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代替原始
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②错误。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④错误。故本题选A
。7.马克思指出,我们不应该否定这些社会主义的鼻祖,正如现代化学家不能否定古代的炼金术士一样。恩格斯也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赞扬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空想社会主义()①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
想来源②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③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④找到了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①③:“我们不应该否定这些社会主义的鼻祖”“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
,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出,空想社会主义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故①③正确。②:剩余价值学说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故②不选。④: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故④不选。故本题
选B。8.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代替资本主义,这是()①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②在近期内就能够实现的过程③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④永远都不可能真正实现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
的总趋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①③符合题意。②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②④错误。故本题选A。9.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关于五四运动理解正确的是()A.五四运动改变
了中国革命的性质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C.五四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D.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此开始传入中国【答案】B【解析】【详解】A: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但五四运动并没有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A错误。B:“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表明了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B正确。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C错误。D: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D错误。故本题选B。10.马克思、恩格斯通过
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下列对该学说认识不正确的是()①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A.①③B
.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④: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①④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②: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
义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但并没有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该选项的说法错误,②符合题意。③: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该选项的说法错误,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1.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
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这说明()①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②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③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④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①③:改革
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这说明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故①③入选。②④:材料强调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
中的伟大作用,并未涉及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故②④不选。故本题选B。12.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他们应该用这种方
法去取消贵族、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的管理。”这种观点的空想性体现在()A.没有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揭露B.没有认识到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性C.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阶级力量D.没有规划好社会主义社会的蓝图【答案】B【解析
】【分析】【详解】AD:空想社会主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AD错误。B:材料强调解决阶级矛盾的方法是讨论、证明、说服,这没有认识到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性,B符合题意。C:空想社会主义看不
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不符合材料主旨,C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主张阶级调和
,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因而也就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力量和正确途径。13.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①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A.①③B.①④C.②③D
.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②③: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故②③入选。①:基本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始终,并不是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的,故①不选。④: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故④不选。故本题选C。14.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从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到近代太平天国运动的农民起义,大多数都以失败而告终。下列有关对农民反抗斗争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未能对封建
制生产关系造成冲击和影响②农民作为小生产者不可能建立先进的生产关系,这种反抗斗争具有局限性③反映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④这种斗争常常由农民起义发展到抗租抗税运动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
】②③:材料反映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以失败告终,其关键原因在于农民自身的阶级局限性,起义的目的在于改朝换代,而非真正解放人民,小农思想的局限难以提出更先进的理论,,进而建立先进的成产关系;同时,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危害是最大的,发生农民
起义时,地主阶级往往会极力的镇压,除非获得地主阶级的支持,因此也反映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因此②③符合题意。①④:农民起义开始是抗租抗税,发展到农民起义,并且农民起义未能对封建制生产关系造成冲击
,但有一定的影响,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5.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
革命开始的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开辟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答案】D【解析】【详解】D: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D正确。AB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
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6.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
关系的特点是()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消灭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③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④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①③:根据所学知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
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①③符合题意。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消灭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说法错误。②排除。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共产主义社会,对个人
消费品才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17.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彻底破产。然而,今天仍有人认为,当初应该“全盘西化”,按照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实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下列可以驳斥这种观点
的理由有()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中国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强大,能够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扶植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A.①②B.
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①②:今天仍有人认为,当初应该“全盘西化”,按照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实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下列可以驳斥这种观点的理由有: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
国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①②符合题意。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③排除。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④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18.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
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历程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③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的确立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A.①→④→③→②B.④→①→③→②C.④→③→①→②D.①→③→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①: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①排首位。②: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②排③后。③: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开始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6年底,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③排④后。④:新
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④排①后。故本题选A。【点睛】19.某学生收集了关于中国史的相关资料: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据此推断,该学生研究的主题是()A.救亡图存B.政权巩固
C.曲折探索D.改革开放【答案】C【解析】【详解】ABCD: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根据材料中: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资料
,可以看出,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0.近代以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进行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资本主义形式的制度探索,均以失败告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①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
大起来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④中国没有完全模仿和照搬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模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近代以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
,无数仁人志士进行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资本主义形式的制度探索,均以失败告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①②正确。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③错误。④:中国没有完全模仿和照搬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模式,不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反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④错误。故本题选A。二、简答题,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某种社会理性对于整个的计划的作用是不存在的”。材料二:《永远的马克思》(2008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自由资本主义受到广泛的社会质疑。在
德国,马克思的《资本论》成为今年圣诞节的最佳礼品,销量比2005年增加两倍。据说,德国现任财长施泰因布吕克现在正在阅读《资本论》,这位在金融危机中焦头烂额、寝食不安的财长,现在成了马克思的‘粉丝’”。(1)运用人类社会
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资本论》预言的正确性。(2)你认为德国现任财长施泰因布吕克能从《资本论》中找到解决当前经济危机的办法吗?请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简谈理由。【答案】(1)《资本论》的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
本原因在与生产社会话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要求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而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共同生产的劳动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却被少数资本家占有,所以这一
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也是不可调和的,该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命运——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2)施泰因布吕克也许能从《资本论》中得到启示,通过调整生产关系缓
解社会矛盾,适应生产力发展,但这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从根本看,不可能根治资本主义的痼疾,也无法使资本主义摆脱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因为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
基本矛盾。【解析】【分析】本题以《资本论》的观点和《人民日报》的文章为背景,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等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核心素养。【详解】第(1)问,要求分析材料中《资本论》预言的正确性。据材料观点可知,“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说明资本主义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周期运动的必然结果,不是提高了消费能力就可以解决的,所以可以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展开分析。第(2)
问,要求分析德国现任财长施泰因布吕克能从《资本论》中找到解决当前经济危机的办法吗?为什么?首先,从此人所属的阶级来看,他不能找到彻底解决当前经济危机的办法,但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原因
要从生产关系上找,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这是根本,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就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不能彻底解决经济危机问题。【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有辩证思维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理性思维能力。虽然看似分析
说明,实则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整合归纳,考生可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试题难度中等。22.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
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阐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理由。(2)结合材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3)请以“点赞中国道路”为主题,拟定两句宣传标语。【答案】(1)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
面推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道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答案示例: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
定命;坚定道路自信,实现民族复兴;坚定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解析】【分析】本题以“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为话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主要
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详解】第一步:明确设问指向。本题共三问,设问(1)属于原因类答题,设问(2)属于原因类答题,设问(3)答题类型属于开放类答题。第二步:提取关键信息,联系
政治理论,逐层展开。设问(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阐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理由。信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
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理由: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
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村温饱不足道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设问
(2):结合材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信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
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设问(3):请以“点赞中国道路”为主题,拟定两句宣传标语。该问属于开放类答题,考生只需紧扣题意,作答时做到言之有理即可。如: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
定命;坚定道路自信,实现民族复兴;坚定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点睛】伟大改革开放的意义。①四个面貌的改变: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三个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
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村温饱不足道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③一个法宝:是党和人民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④必由之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⑤两招:是决定中国命运的的
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3.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某校高一(2)同学围绕“
鉴古知今”这一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其中。【迈入文明门槛】古老的亚非大陆,是世界上早期国家的发祥地。在北非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东亚的黄河等大河流域,形成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四大著名的古代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说:
“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1)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为什么能使人类摆脱蒙味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理解“两个必然”】18
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纲领,是关于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一百多年来《共产党宣言》通过200多种文字
传遍全球,改变世界。(2)请运用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简要谈谈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解。【答案】(1)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
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味野蛮的状态,迈人了文明时代的门槛。(2)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
主义的命运。③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只有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析】【详解】略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917年10月25目(公历11月日),故称为“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官发起总政,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材料二1922年,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列宁的提议,建立了苏维埃各族
人民自愿的国家联盟,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随后,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材料三1991年11月25日,成立74年的“苏联共和国”解体。从此一切事务均交由俄罗斯管理。普京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他就没有良心!”(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俄国“十月革命
”的认识。(2)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苏联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时的生产关系具有什么特点?(3)结合上述材料思考一下,如何认识社会运动出现严重挫折这一现象?【答案】(1)①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
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
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
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信念是不可动摇的。【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略【小问2详
解】略【小问3详解】略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