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单元教学(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110.646 K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单元教学(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单元教学(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单元教学(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单元教学(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3)页,110.64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484a8f05cea2ea7e74f352fc9b9c3b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天津八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大单元(历史)练习一、选择题1.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

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郡县制在秦汉时期的积极作用。秦朝亡于暴政,而非郡县制;西汉有王国叛乱,而无郡县叛乱。“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

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正确;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论证郡县制的作用,因此排除D。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

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可知汉代出现了诸侯威胁中央的状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由于汉初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的,故选C项;察举制度

属于选官制度,不会造成此类现象,故A项排除;独尊儒家学说有助于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B项;全面推行郡县制度不符合汉初的实际情况,故排除D项。3.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

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而奏事”。这说明①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官员②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的③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④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A.①④B.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可知体现的是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①正确。根据材料“秦时除置一守一尉

外,又置一监”、“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可知体现的是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④正确,①④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刺史和监都是监察地方的机构,②错误,BD选项排除。秦汉监察体制都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的,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③错误,C选项排除。4.汉代

共历29帝,享国407年。下列汉代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光武中兴②文景之治③汉武盛世④党锢之祸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④①③②【答案】B【解析】【详解】①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的内容;②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的内容;③汉

武盛世是汉武帝时期的内容,在文景之治之后;④党锢之祸是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因此按顺序是②③①④,B项正确,排除ACD。5.《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

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A.刘秀建汉B.武王伐纣C.陈胜吴广起义D.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为西汉司马迁所著,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它不可能记载东汉初年刘秀建汉的历史,A项正确。BCD均在

《史记》记述历史范围之内,但均不符合题意,排除。6.对于秦朝灭亡,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指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

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由此可知,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A.失去人才B.骄傲自大C.赋税和徭役重D.失去民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仁政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可知,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

共同原因是不得民心,故选D;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赋税德役沉重的信息,排除C。7.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黄帝内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B.《神农本草经》奠定

中医理论基础C.《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章算术》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C正确;中

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A排除;奠定中医理论基础是《黄帝内经》,B排除;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D排除。故选C。8.战国末期,荀子游历秦国,感慨“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汙(同“污

”),其服不挑(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而汉初贾谊则认为“商君遗礼仪,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这反映了两者A.阶级立场的不同B.文化趋向的迥异C.政治理念的不同D.生活态度的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

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畏有司而顺”可以看出荀子对商鞅变法持肯定态度,认为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习俗,推动了社会进步。从材料中“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可以看出,贾谊对变法持否定态度,认为商鞅变法冲击了伦理道德,导致秦俗

日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统治者要“礼法并重”,贾谊作为儒家学者,推崇礼治,两者的治国思想不同,C项正确;荀子与贾谊都代表地主阶级,排除A项;两者不属于同一时代,无法对文化趋向进行对

比,排除B项;生活态度不是两者思想不同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图为《东汉中期后期政局变化示意图》,图中AB两处应为A.外戚专权、宦官得宠B.宦官得宠、党锢之祸C.宦官专权、皇帝亲政D.党锢之祸、太后摄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结合图片中A处“母后临朝”“君权旁落”等信息可知,此处应填外戚专权;结合图片中B处“诛杀外戚”等信息可知,此处应填宦官得宠。故选A

;BCD选项所述均有图片信息不符,故排除BCD选项。10.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A.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C.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D.世袭贵

族势力干政严重【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皇权至上,皇帝对官员有任免权力,以致出现“职无常守”,这表明秦汉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故A正确;“职无常守”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策略,不能说明官僚体制受到冲击,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秦汉

时期的官员选拔标准,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贵族干政,而是强调君主专制,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职无常守……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

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1.如表反映了西汉时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及江南地区部分城市的情况。据此可知()地区占全国面积的比例(%)县级城市数(个)司隶部3.98132兖州2.05115青州1.31120冀州1.64129豫州1.80102徐州225138扬州江南部11.3161荆州江南部

10.8279A.江南经济得到较快发展B.中央对边疆的控制有限C.地理环境决定行政区划D.经济呈现北强南弱局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依

据表格信息可知,汉代青州、徐州、豫州等北方部分州面积小于南方,但是城市数量高于南方的荆州、扬州,这凸显北强南弱的经济格局,说明经济呈现北强南弱局面,D项正确;表格信息反映了北强南弱的经济格局,“江南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南方与北方的部分城市,不属于边疆地区,排除B项;地理环境属于客观因素,并不能决定行政区划,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表为西汉政府与南越关系的史实。据此可知,汉政府对南越的措施旨在().时期史实汉高祖时期封赵佗为南越

王,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汉文帝时期汉遣使谴责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赵佗表示“去帝制”“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汉武帝时期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A.确保边疆地区稳定B.实施休养生息政策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践行以和为贵思想【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高祖时期“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汉文帝时期谴责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汉武帝时期将南岳“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这些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政治统一,C项正确;这些措施有利于边疆地区稳定,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实施休养生息政策是措施

而不是目的,且材料未涉及休养生息政策,排除B项;汉政府对南越的措施是加强对南越的控制,不是“以和为贵”,且“以和为贵”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3.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

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诸侯国接受天子分封并进行世袭统治,西周中期至春秋时

期,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垦田数量增多,推动了诸侯国内部分封规模的扩大,D项正确;井田制在战国改革变法中被废除,排除A项;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实力增强,传统分封体制受到冲击,天子权威日益削弱,排除B项;诸侯国大夫的采邑不断增多,实力逐渐增强,将会危及诸侯国君权力,排除C项。故选D。14.周灭

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分封制扩

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A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秦统一后正式确立,排除B项;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贵族世袭特权”在夏商时期已经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15.《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A.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B.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

子制定C.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关键D.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材料中未涉及要求废除严苛的法律,主张国君以德治国,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法律的实施,不是强调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强调的是对法律执行者即执法者的素质对实施法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君子指的是执政者的素质,不是君子和小人之分,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

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16.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石制农具B.青铜礼器C.宫殿遗址D.家畜遗骨【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

题考查夏朝。A项,石制农具的出土,表明夏朝的农业生产尚处于原始阶段,并无长足进步,与二里头是否能成为夏都的并无关系。故A项错误。B项,青铜礼器的出土,表明夏朝已经开始了对矿物的提炼和对金属的使用,说明其早期的手工业获得较大发展,因此青铜礼器的出土

代表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二里头遗址是否是夏都并无关系。故B项错误。C项,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情况下,只有作为王都的地方,才有可能建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结合所学知识,二里头遗址的宫城,纵横交错的

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具有中轴线规划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其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许多形制为后世沿用,号称“中华第一王都”,所以宫殿遗址最能作为支撑二里头是夏都的证据。故C

项正确。D项,家畜遗骨属于人类采用动物毛肉之后的废弃物,在人类历史上,随处可见,与二里头是否作为夏都并无关系。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考点: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遗址【名师点睛】从历史上来看,夏代

的文明需要用考古的形式来确认。中国曾经开展过夏商周的断代工程,二里头文明也就是在此次活动中被确认为夏朝的遗迹,也证明了史料中记载的夏朝的存在。在考古过程中发现的宫殿遗址是最有力的证据证明了夏朝已经出现了奴隶制社会的国

家形式,也将夏朝的历史初步确定在约公元前2070年。17.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

意可知,孟子认为有了礼义能稳定社会的上下秩序,韩非子认为义能够维护君臣之间秩序,由此可知他们都认为义能够起到稳定秩序,维护等级的作用,故选D;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所以他们所说的义不是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排除A;他们所说的义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而

不是侧重于道德层面,排除B;义不仅仅用来规范统治阶层行为,也涉及到被统治阶层,排除C。故选D。18.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使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秦始皇采纳韩非子的“集权”说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维护封建统治,汉武帝接受“天人感应”学说目的同样是为

了维护封建统治;宋代思想家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发展了传统儒学,倡导忠君爱国,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黄宗羲的观点虽然批判了君主专制,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但没有跳出传统儒学的窠臼,对维护封建统治是有积极意义的,故选D项

;材料反映的是对封建统治的维护,没有体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排除A项;韩非子属于法家,排除B项;黄宗羲批判了封建专制,并非推动封建专制的发展,排除C项。19.下表为范文澜先生对战国时代“士”的主要分类情况分类具体所指学士儒家、墨家、道家、

法家等著书立说、议论政事,在文化上做出巨大贡献之士。策士纵横家,长于争论,凭口舌辩词驰骋诸侯,猎取富贵之士。方士或术士天文、历算、地理、医药、农业、技艺、占卜等学科的专门家。据此可知,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推动官僚政治的

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战国时代“士”的分类适合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这一趋势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导致“士”阶层的分化,这有助于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C正确;百家争鸣的根源是铁犁牛耕的出现,而不是“士”阶层的分化,A错误;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是因

为生产力的发展,B错误;商鞅变法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形成,D错误。20.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民为贵,社

稷次之,君为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孟子思想的理解。由“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

靠被统治者的默认。”得知是孟子的“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其它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二、材料分析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

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

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咸,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

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谈谈你是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与兼并战争的?【答案】21.机

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与兼并战争掠夺财富、兼并土地,都给社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但争霸战争客观上加速

了各个区域的民族融合,促使华夏认同加强、华夏族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转型,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列举、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西周(中国)。机制:据材料一“

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堂”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积极作用:据材料一“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

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小问2详解】本题为影响、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西周(中国)。意义:据材料二“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

义是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特点:结合所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知识即可从家国一体等方面概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小问3详解】本题为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结合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与兼并战争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与兼并战争掠夺财富、兼并土地,都给社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但争霸战争客观上加速了各个区域的民族融合,促使华夏认同加强、华夏族发

展,促进了社会的转型,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朝盛时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

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据《汉书》《后汉书》等材料二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着手建立新的帝国体制……由于秦帝国只存续了十五

年,它所建立的帝国模式带有浓厚的实验色彩,这种模式是否能够续下来,在汉初仍是一个未知数,而当时异姓诸侯王势力的强大更加大了它的不确定性。至汉武帝时,终于完美地解决了统一与分裂的问题。——摘缟自卜宪群《中国通史》(1)与先秦时期相比,汉朝时期人们的观念有怎样的发展?汉

武帝时期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利于这一观念的形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的帝国体制”是什么?并指出这种“不确定性”对西汉政治产生的影响及解决措施。【答案】22.观念的发展:汉朝的百姓,以“某郡某县”人相区别;使用着统一

的的文字;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措施: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货币为五铢钱;统一文字为汉隶。23.“新的帝国体制”:政治上,确立皇帝制度;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机构,实行郡县制。产生的影

响:西汉地方机构结合秦的郡县制,推行的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使王国的势力上升,威胁到中央的政权,并引发了七王之乱。【措施:汉景帝平定七王之乱,削弱了诸侯王的政治、经济权利;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使王国势力大大削弱;汉武帝实行附益之法,制约了

士人为诸侯门客;汉武帝还在地方设十三州刺史,监督地方官员;汉武帝实行酎金夺爵,借此削藩。【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第一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王朝。据材料“汉朝盛时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可

以得出观念的发展一汉朝的百姓,以“某郡某县”人相区别;据材料“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可以得出发展二使用着统一的的文字;据材料“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

”,可以得出发展三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本题第二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武帝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措施: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货币为五铢钱;统一文字为汉隶。【小问2详解】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据材料“它所建立的帝国模式带有浓厚的实验

色彩”,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没有出现的制度,即“新的帝国体制”:政治上,确立皇帝制度;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机构,实行郡县制。本题第二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王朝。据材料“而当时异姓诸侯王势力的强大更加大了它的不确定性”,可以得出产生的影响:西汉

地方机构结合秦的郡县制,推行的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使王国的势力上升,威胁到中央的政权,并引发了七王之乱。本题第三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王朝。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措施:汉景帝平定七王之乱,削弱了诸侯王的政治、经济权利;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使王国势力大大削弱;汉武帝实

行附益之法,制约了士人为诸侯门客;汉武帝还在地方设十三州刺史,监督地方官员;汉武帝实行酎金夺爵,借此削藩。【点睛】【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